芜中药饮片地方标准医学内容比较与本草考证研究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比较全国各省现执行版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含有芜荑的医学标准内容,发现存在标准不统一,有明显差异等问题。通过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芜荑性味归经和功用,分析《普济方》数据库系统中含芜荑的古代复方所治疗病证的分布和构成,对芜荑的医学标准内容加以客观、科学的佐证,建议可将芜荑的饮片标准统一为“性温,味辛、苦。入脾、胃经。功用主治为杀虫消积,温中止泻,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冷痢,久泻久痢;疥癣,恶疮”。以此为例,提出可以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基原、药性、功用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量化药物的药效或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构建中药完整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

关键词:芜荑;地方标准;医学标准;本草考证;规范

目前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部(局)颁标准及各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简称地方标准)。芜荑作为杀虫消积的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我国饮片分级管理中按三级地方标准管理。截止2020年1月1日,全国30个现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芜荑被天津、浙江、辽宁等18个地方标准所收载。作为常用中药饮片,2020版《药典》却未予收载。比较各地方标准收载芜荑的医学标准内容,发现其基原都是榆科植物大果榆UlmusmacrocarpaHance果实的加工品;但药性和功能主治各地方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因标准的不统一,增加了药监部门对芜荑的质量监管难度,并给未来国家制定统一的标准带来一定困难。故而揭示各地方标准的差异性,追本溯源进行本草考证,探讨规范标准的思路与方法,很有必要。

1芜荑地方标准医学内容比较

1977年到2020年间,有18个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了芜荑的饮片标准。现将各标准医学内容梳理列表并予以比较分析,见表1。

1.1性味归经比较性味方面,内蒙、吉林标准性味、归经均缺失,山西、上海和甘肃标准归经缺失。除甘肃标准确定为性平味辛外,其他15个地方标准皆为性温,味辛、苦。归经方面,浙江、福建、四川、安徽、河南、湖南和贵州7个地方标准明确其归肺、脾、胃三经;天津、黑龙江、山东、重庆、辽宁和广西六个地方标准确定归脾、胃二经。亦即,13个地方标准对芜荑归脾、胃二经没有异议,其中七个地方标准认为归肺经。因此,药性争议在于:芜荑“辛平”与“辛苦温”的取舍;以及归肺经的合理性。

1.2功能主治比较关于功能,中药饮片芜荑的各地方标准对“杀虫消积”功用的认同是一致的,上海标准称“杀虫消疳”,从功能与主治的关系来看,两者无本质区别;辽宁标准增“散风祛湿”,甘肃标准增“燥湿,散风”,两者大同小异;山东、天津标准增“除湿止痢”,重庆则称“除湿制痢”,当“除湿止痢”之误。

关于主治,最初内蒙古标准为“虫积腹痛,小儿疳泻,冷痢”,后续有5个标准悉数保留。九个标准改称“疳泻”为“疳积”,两个标准改称“疳泻”为“疳疾”;另有两个标准将“冷痢”改称“泻痢”,4个标准改称“久泻久(冷)痢”。因疳泻与疳积、疳疾,冷痢与泻痢、久泻久痢基本相当,由此看来,芜荑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冷痢”,得到各标准基本认同。尚可注意到,有11个标准增治“疥癣,恶疮(疮疡)”,吉林所增“疥疮”大体亦属此类。此外,辽宁标准新增“风湿冷气”,甘肃标准另治“肢节风湿,肠风痔漏”。

由此可见,芜荑的功能与主治争议较大,主要体现在:散风祛湿功能和治疗疥癣、恶疮、肢节风湿、肠风痔漏的认定。

2芜荑药性功用考辨

芜荑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列为中品。通过《尔雅》

《广雅》《本草图经》《本草衍义》关于芜荑原植物的描述,与现代芜荑的原植物形态可以判断为同一植物,即榆科植物大果榆UlmusmacrocarpaHance的果实加工品。

2.1芜荑性味考辨芜荑药性,《本经》只有味的记载,“味辛”[19]。其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补充“平,无毒”[20];之后的《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合收芜荑性味为“味辛,平,无毒”[21]。自此以降,《唐本草》《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22]-[27]等历代主流本草皆保留了芜荑“味辛,平,无毒”的药性。

《本草品汇精要》所称芜荑“味辛,性平、散”,“散”是对“辛”味作用的补充描述,并非增加新药性[26]。明清时期本草著作,如《本草蒙筌》《本草汇言》《玉楸药解》《要药分剂》

《本草崇原》[28]-[32]等,亦坚持《集注》归纳后的药性说。

唐朝至五代时期,《药性论》确认芜荑“味苦、辛”,新增“苦”味[33];孙思邈《千金食治》所记芜荑“味辛、平、热、滑,无毒”[34],与其前所载出入较大,出现药性平热并存情况。

《海药本草》将芜荑定为“味辛、温,无毒”[35],首次以性“温”取代性“平”。

明清时期,明代钱允治著《雷公炮制药性解》(简称《药性解》),确定芜荑“味辛,性温,无毒”[36]。缪希雍《本草经疏》论曰:“详其功用,应是苦辛温平之药。非辛温则不能散五脏、皮肤、骨节中邪毒气,非苦平则不能去三虫、化食、逐寸白,疗肠中嗢嗢喘息”,既讲清缘由,又兼收并蓄[37]。但一药之性,温平并存,似有不妥。《本草备要》释云:芜荑“辛散满,苦杀虫,温燥湿化食”[38],从药性与功能关系上阐明了“辛、苦,温”的合理性。至此,芜荑性味大体趋向于“味辛,平”和“辛、苦,温”两种。

由上可见,古代主流本草著作芜荑“味辛,平”的说法占主导地位,随着芜荑的应用和发展,“辛、苦,温”越来越被后世本草所认可。

2.2芜荑归经考辨药物归经多称发轫于《内经》,但以其标定药物则在金元时期。《药性解》首次明确芜荑“入肺、脾二经”,因“芜荑辛宜于肺,温宜于脾,故两入之。风寒湿痹,大肠冷滑者,此为要剂”[36]。是知芜荑归肺、脾两经,取药性辛温与五脏相关,并与主治风寒湿痹和大肠冷滑相呼应。此后,《玉楸药解》补“入足厥阴肝经”[30],《本草经疏》认为芜荑“长于走肠胃”[37],《要药分剂》亦称“入脾、胃经”[31],《本草求真》则“专入脾,兼入肝经”[39],《本草再新》认为“入心、脾二经”,《本草徵要》只“入肺经”[40]。

由上可见,《药性解》首次确定芜荑“入肺、脾二经”,并详解归经认定依据。清代本草续增肝、胃和心经。如此,芜荑实际涉及归肺、脾、胃、肝、心五经。但可看出,以归“脾经”认识比较一致,其他诸经有待进一步确认。

2.3芜荑功用考辨关于芜荑功用,《本经》云“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19]。所谓“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与《药性论》“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33]、《食疗本草》“主五脏皮肤肢节邪气”[41]、《本草备要》“祛五脏皮肤骨节风湿积冷”[38]、《药性解》“风寒湿痹”[36]大体相当,但这一功用并未传承下来。而“去三虫,化食”,则以《名医别录》“逐寸白虫”[20]、《海药本草》“杀虫止痛”“孩子疳泻”[35]、《千金要方》“主脾胃有虫,食即痛,面黄无色,疼痛无时”[42]、《本草备要》“胃中有虫,食即作痛”[38]、《本草汇言》“杀三虫,散五疳,治小儿百病之药”“诸滞成疾,食积虫血,皆可荡化”“疳劳、疳胀、疳痢、疳积,嗜食与不能食,咸宜服之”[29]、《医林纂要》“燥脾消寒食,治疸黄,杀虫去蛔”[43]、《本草徵要》“除疳积之要品,杀诸虫之神剂”[40]等表述形式,得以继承、充实与延展,成为芜荑的基本功用。

《药性论》始增“主积冷气,心腹癥痛”之用[33],《海药本草》以其“治冷痢”,《本草衍义》认为“治大肠寒滑及多冷气,不可缺也”[44],《药性解》强调“大肠冷滑者,此为要剂”[36],可知脾胃虚寒所见冷痢、寒泻、久痢久泻,芜荑亦为常用之品。于是,《本草从新》有“冷痢得诃子、豆蔻良”的经验之谈[45]。将芜荑用于热疮、湿癣和一切疮、五痔,首见《食疗本草》注录[41],其后《日华子本草》确认其“治肠风痔瘘、恶疮、疥癣”之功[46],《本草备要》强化

治疗“痔瘘、疮癣”之功。此外,《海药本草》尚治“妇人子宫风虚”[35],《本草备要》祛“鳖瘕”“小儿惊疳”[38],《医林纂要》以其“泻肺”[43],这些功用均属个案,未能得到普遍认可。由上可见,大量历代本草文献关于芜荑的记载,不难看出芜荑的杀虫、消疳积、冷痢、寒泻、久痢久泻、痔瘘、疮癣的功用主治得到古代各医学流派的普遍认同,并传承发展。而其妇人子宫风虚、鳖瘕、小儿惊疳、泻肺的功用主治从本草考证的角度来看,其文献依据不充分,需要进一步科学验证。

2.4古代含芜荑复方所治病症构成分析梳理历代本草收载芜荑的功用主治,可以把握其治疗多种病症的范围,而归纳分析古代方剂的配伍应用,有助于考察古代临床的习用程度。借助《普济方》数据库[47],以“芜荑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结果如下:

处方量方面,配伍芜荑方339首,用于154种病症。,所治小儿一切疳共计35方,高居

榜首,外加治疗疳痢、干疳、五疳出虫、蛔疳、鼻疳、惊疳等,用方53首;而治疗诸虫27方,再加寸白虫、蛔虫、九虫、蛲虫、五脏虫、三虫、大风出虫等,合计用方65首;含芜荑复方用于一切痢疾、气痢、脓血痢、冷痢、下赤痢白痢、濡泻、赤白痢、久痢、诸泻、久赤白痢等29方;治疗虚损、风虚劳损、冷劳、肾劳、风虚劳冷、风劳等23方;治疗诸疥、癣、疥、诸癣、久癣、疥癣、湿癣等16方;治疗脱肛、痔漏、诸痔、冷瘘、肠风下血11方;治疗一切恶疮、诸疮、下注疮、头疮、热疮等9方。其他所治时气、痃癖、胤嗣等,因用方太少而未予统计。

由上可见,通过梳理归纳古代方剂文献,芜荑是用于治疗疳积和虫病的临床常用药材,对于治疗各种痢疾、劳病、疥癣、痔瘘、各种疮疾方面也有比较显著的作用。因此芜荑“杀虫、消疳、止痢、治疗疥癣、痔漏、疮疡”的功用主治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临床应用的考证。

3芜荑地方标准医学内容规范

3.1芜荑药性规范关于归经,在18个地方标准中,仅甘肃确定芜荑性味辛,平。除内蒙、吉林空缺外,其他15个地方标准均为辛、苦,温,倾向性十分明显。关键在于,11个地方标准用于“冷痢”,另有3个标准用于“久泻久痢”,而久泻久痢者多属虚寒,与冷痢并无本质区别。且多部本草用于积冷气、冷痢、大肠寒滑,均支持芜荑辛苦温之药性。芜荑杀虫者,蛔“得辛则伏,得苦能下”,正所谓辛苦之性使然。关于归经,13个地方标准认定芜荑归脾、胃二经,其中7个地方标准认为尚归肺经,不过,芜荑地方标准和古今文献所治病症中,与肺相关者,仅《医林纂要》称其“泻肺”,具体症状未予披露,此外别无其他记载,芜荑归肺经的证据明显不足。《中药大辞典》[48]和《中华本草》[49]两部现代权威本草描述芜荑的性味是“苦、辛,温,入脾、胃经”,与上述本草考证分析结果相同,可以此作为芜荑饮片标准药性的规范。

3.2芜荑功能主治规范芜荑功能,17个地方标准确定为“杀虫消积”,唯上海标准称“杀虫消疳”。由于主治中明确治疗小儿疳积、疳疾或疳泻,且《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均称“杀虫消积”,保留这一称谓是可行的。问题在于,是否需要补充其他功能。统计发现,13个地方标准和《中药大辞典》仅确定“杀虫消积”功能,与“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相应。然而,此功能却无法支撑治疗冷痢、久泻久痢、疥癣和恶疮等病症,基于药物功能与主治彼此相关联,所以有必要补充针对这此病症的功能。3个地方标准和《中华本草》增加“除湿止痢”,可与冷痢大致相照应。不过,冷痢、久泻久痢强调的疾病性质侧重于“冷”而非“湿”,“泄泻”非特指“痢疾”,因此建议将“除湿止痢”改为“温中止泻”更为准确。

芜荑所治“疥癣,恶疮”,在12个地方标准、《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均有体现,但也无相应功能作为支撑。建议重新规范时加以补充。此外,辽宁标准增“散风祛湿”,针对“风湿冷气”;甘肃标准增“燥湿,散风”,针对“肢节风湿”,两个标准所述基本相同。尽管不占多数,但这一功用在《本经》《药性论》《食冶本草》《本草备要》和《药性解》等众多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可见芜荑除皮肤、肢节、骨节风湿积冷和风寒湿痹功用并未传承下来。由于古代含芜荑的复方未见用于风寒湿痹之类的病症,故这一功能的取舍,尚需进一步验证。如此,“杀虫消积,温中止泻”建议作为芜荑饮片标准功能主治的规范内容。

4结论

综上考证,将芜荑的本草考证的结果与现代本草权威著作以及各地方标准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建议芜荑的饮片标准医学内容可描述为:性温,味辛、苦。入脾、胃经。功用主治为杀虫消积,温中止泻。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冷痢,久泻久痢;疥癣,恶疮。

中药饮片一直处于国家、部(局)颁、地方标准的多级管理现状,其质量标准一直存在混乱、重复、不统一的问题,如芜荑这样具有悠久使用历史、有18个地方标准的常用中药饮片,没有国家统一标准。而各地方标准的内容存在差异,增加了芜荑在质量评价、临床使用、各地流通等方面的一致性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对中药材进行追本溯源,对基原、药性、功用等方面的进行系统地本草考证,为建立严谨、科学、合理、统一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与此同时,结合显微鉴别、理化鉴别、DNA分子鉴别、指纹图谱等现代科学技术,量化药物的药效或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构建中药完整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2018:223.

[2]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黑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标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2012:162.

[3]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433.

[4]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4-115.

[5]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14.

[6]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08.

[7]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99.

[8]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38.

[9]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530-531.

[10]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2.

[11]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标准.[M].重庆: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5.

[12]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6.

[13]山西省卫生厅.山西中药炮制规范.[M].太原:山西省卫生厅,1984:

[14]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局.内蒙古自治区中药饮片切制规范.[M].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局,1977.

[15]辽宁省卫生局.辽宁省中药炮制规范.[M].沈阳:辽宁省卫生局.1987:349-350.

[16]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中药炮制规范[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32.

[17]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9.

[18]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336-337.

[19]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9.

[20](梁)陶弘景集;尚志均辑较.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47.

上一篇: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下一篇:“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