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精选15篇)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1

一、为加强本诊所中药饮片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二、按照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和毒性中药饮片的采购、存放、保管、调剂等,必须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

三、中药饮片煎煮工作应当由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操作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四、采购中药饮片,由中药师依据本单位临床用药情况提出计划,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后,依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从合法的供应单位购进中药饮片。

五、本诊所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察、选择合法中药饮片供应单位。严禁擅自提高饮片等级、以次充好,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本诊所采购中药饮片,检验生产经或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销售出库单样式、发票样式、印章样式和销售人员的授权委托书、资格证明、身份证,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验证注册证书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

七、本诊所与中药饮片供应单位应当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

八、定期对供应单位供应的中药饮片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单位和供应方案。

九、对所购的中药饮片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库。

十、对购入的中药饮片质量有疑义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定的药检部门进行鉴定。

十一、购进中药饮片时,必须由具有中医药学专业人员负责验收。验收人员对品名、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合格标识、质量检验报告书、数量、发票逐一核对,注明验收结果及验收日期并签字。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检查核对批准文号。发现假冒、劣质中药饮片,应当及时封存并报告上级部门及时销毁。

十二、中药饮片仓库应当有与使用量相适应的面积,具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等条件及设施。

十三、定期进行中药饮片养护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养护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当及时上报本单位领导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

十四、中药房配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除尘设施,工作场地、操作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

十五、中药饮片的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器应当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药品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名称,标签和药品要相符。

十六、中药饮片装斗时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2

中药饮片信息化管理大致涉及中药饮片库房、门诊中药饮片局、病房中药饮片局三大部分的信息化管理。

1.1 中药饮片库房的信息化管理

某市三甲中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中药饮片库房占地面积不足四百平方米, 验收人员两人, 库房保管员一人。我院中药饮片用量相对较大, 库房的面积有限, 基本上库房的周转在半个月左右, 半月入库一次, 每周出库两次, 盘点一次。日常要根据季节及临床用药的需求做好计划, 同时保持一定的库存量, 此外中药饮片在储藏保管过程中, 要注意防虫、防鼠、防霉、防走油等。库房的工作很烦琐, 工作量很大, 这就要求库房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强健的身体, 同时可身兼数职, 搬运工、记录员、微机录入员、管家等。因此中药饮片库房实施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我院现药库基本上实现了二维码的管理[1], 货位码的管理尚未建立。目前我院中药饮片库房的信息化流程如图1所示:

在库房保管期间, 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库房温度保持在12~13度, 库房的湿度保持在45度左右, 要做好通风、遮光等相关工作, 同时对于麻精毒放贵重药材有专门专柜摆放。我院中药饮片出库的对象为医院的门诊中药饮片局和病房中药饮片局, 每周一、周四由门诊和病房中药饮片局提供药品申领单到药库, 每周二、周五由药库工作人员向门诊和病房中药饮片局提供中药饮片, 并做好出库的电子记录。

1.2 病房中药饮片局的信息化管理

我院病房中药饮片局由两位药师复核, 八位调剂人员工作, 病房中药饮片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对病房用药和门诊需煎药患者的调剂, 由于病房中药饮片局不直接面向患者, 因此在调剂工作期间更要求调剂人员具备很强的责任心,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认真工作。

目前我院病房中药饮片局的信息化流程如图2所示:

1.3 门诊中药饮片局的信息化管理

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局是完全开放式面向患者, 患者可以看到审方人员的审方过程, 调剂人员的调剂过程。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局有四个审方人员和十六个调剂人员, 主要的服务对象为无须住院自行煎药的患者。由于门诊中药饮片局的开发性, 要求全体药剂工作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热心中医药事业, 这样才能保证调配不出差错, 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赢得信任, 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目前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局的信息化流程如下:

2 中药饮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伴随着现代医学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脑已经普及到医院药学工作的各个角落。能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效地应用到医院药品科学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更是药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三甲中医院药剂科实施并完善网络化管理, 尤其是中药饮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4]。

2.1 计价精确, 核对及时

我院中药饮片局引入HIS系统之后, 省去手工排队划价环节, 直接由电脑自动划价计价, 收款过后直接将处方信息传到中药饮片局, 药剂师第一时间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别以及费用等相关信息, 接下来再核查处方中是否有配伍禁忌, 如发现有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核对无误后直接由调剂人员开始调剂。一方面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另一方面可以核查收费是否有偏差。

2.2 电子处方, 清楚明了

我院实施电子化管理之后, 医生所开处方全部由手写变成电子方式, 一方面为医生节省了书写处方的时间, 另一方面为调剂人员清楚识别处方上的药味提供方便, 进而提升了调剂人员配方的速率和效率。

2.3 库存调控, 及时补给[5]

作为三甲中医院, 我院每日的中药饮片用量较大, 那么既要保证门诊和病房的用药量, 又要合理地调整药库的库存量, 以防产生资金积压或是浪费。

2.4 账目清晰, 计数准确

我院引入HIS系统之后, 中药饮片局的相关账目、数据报表、统计处方量、自动结算等全部使用电子化, 使中药饮片的账目管理准确清晰, 而且操作方便、计数准确、记录完整, 对于中药饮片局的合理运行起到了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

2.5 强化责任, 提高效率

中药饮片药局电子信息化之后, 电脑可以自动记录核对药剂人员的工作量, 一方面提升药剂人员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提高处方的配方质量, 最终提升药局整体的工作效率。

3 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中药饮片的管理出现新的问题

3.1 药库有待实现货位码的管理

我院中药饮片库由于库房面积的有限性, 无法实现专药专柜的摆放, 一方面不便于库管人员的管理, 另一方面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人为劳动量。因此, 要不断完善中药饮片药库的信息化, 尤其是货位码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3.2 药局和药库之间需逐步实现网上申领[6]

目前我院中药饮片药库与药局之间的请领药依然是手写方式, 一方面会耗用药局和药库工作人员制表、核对、领发药的时间, 另一方面, 药库药品价格调整等信息无法第一时间通知到药局。因此, 药库与药局之间急需建立网上联系, 用信息化的方式申领药, 不但提高效率而且信息准确。

3.3 建立对患者的回访信息模式

由于中药饮片在煎煮和服用期间有注意事项, 在患者取药期间药师需及时叮嘱, 但繁忙中难免有疏忽或者是提醒不到位, 因此及时设置储存患者的个人信息, 药师便可以第一时间与患者取得联系进行再叮嘱。

3.4 建立特殊人群的取药通道

我院在门诊中药饮片局自行煎药的部分患者由于家住外省市已购买好车票或患者疾病严重不易久等这些特殊人群, 医院应适当考虑建立特殊人群的取药通道, 一切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 真正做患者满意的医院。

4 结论

我院将信息化应用于中药饮片的管理, 有利于实现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数据化和质控化。同时, 中药饮片信息化管理依然存在不足如病毒入侵或是突然断电等, 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电脑维护工作, 及时做好更新、备份等工作。在对中药饮片实施并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依然要坚持将患者放在首位, 以方便患者, 竭诚为患者服务为宗旨, 将信息化作为完善服务的途径, 造福社会, 服务人类。

参考文献

[1]徐涛, 陈敏, 李岚, 等.我院药库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药房, 2006, 17 (16) :1218.

[2]朱丽, 朱波.中药饮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药房, 2007, 18 (18) :1435.

[3]李刚, 姜峻, 徐江红.医院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药房, 2006, 17 (11) :824.

[4]吴文博, 董占军.中药饮片改革相关问题分析与展望[J].中国药房, 2009, 20 (9) :705.

[5]赵庆国, 韩晋, 何惠芳, 等.药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在药库中的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杂志, 2009, 6 (11) :38.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中医院;中药局;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5-02

在中医医院,中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在药品使用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并且中药的使用也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医院具有使用类型多样,使用途径多样,药品周转率高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得中药的相应管理也面对着诸多问题,下面就本人在中药局药品管理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1中药工作分区及人员轮换调配的问题

中医院中中药局的药品类型主要有中成药、草药和中药颗粒剂。中成药和草药是传统的中药使用剂型,中药颗粒剂则因其使用便捷,剂量规范成为新的使用趋势。同时中成药还分为外服与内用两种剂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这几种使用剂型在同时并行应用。在人员一定的情况下,剂型分型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中药药剂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药剂人员的频繁轮换调配也容易造成调剂错误的发生。因此我在中药局中实行根据各个剂型进行工作分区,分为中成药区,草药区和中药颗粒剂区,各个分区互不干扰,独立使用。同时根据分区的药剂使用量配置药剂调剂人员,并实行人员定岗与轮转制度相结合。即主管以上药师按照各剂型使用量分配各剂型应配备人数,并专门定岗,而初级药师则实行一定周期内的轮转制度。在药品调剂上主要依靠定岗的主管药师进行调剂质量的把控,同时指导岗内初级药师的调剂工作和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初级药师的工作技能又避免了工作分区频繁轮换带来的质量隐患。

2中草药的保存问题

中草药的贮存和养护一直是中药管理中非常重要但又存在许多问题的方面。中草药虽然不像西药剂型那样对贮存条件具有严格的要求,但很多的品种由于其有效成分的特殊性对温度,湿度,通风都有一定的要求。富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草药,如果一味按照普通草药的通风要求进行通风干燥可能会对其挥发成分造成损失;而某些极易生虫的草药又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所以对待草药的贮存不仅仅要按照其使用类型和分类进行管理,还要考虑其有无特殊性,从而在温度、湿度,通风方面进行特殊管理。我的管理经验是对本药局中所有正在使用的草药按贮存条件进行整理归类,将需要特殊贮存的品种,按照其贮存要求单独贮存。因此在草药分区内也进行了温度和湿度的专门分区,利用人工条件控制贮存条件。例如湿度,由专门人员记录管理,当湿度小于贮存要求时进行外部的喷湿工作,若大于贮存要求则使用专区的除湿设备进行除湿。温度也按照这个模式控制。

3中药质量回访的问题

在中药的管理中一直是秉承着“先入先出”,“严格检查药品的外标生产日期,有效期,产地”的原则。但在管理中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中成药和中药颗粒剂在单独使用的小包装上,标有相应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生产产地,因此出现使用问題时能够很快地进行质量回访,但中草药只是在大的外包装上标注着这些质量回访的资料,在分拆进入草药柜后就无法进行质量回访了。所以在中草药的管理中,我坚持中草药柜一定要在草药最后留存量小于最小使用量时才可以将新批次的草药放入草药柜进行投药。这样防止了前后批号的混堆,有利于质量的控制和回访。同时,对于每次草药的补药,在补药前对新开封的草药大包装都最先留存最小检测剂量,封包留存,并将留存草药样品按批号单独摆放好,以备出现临床使用问题时的质量回访。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4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的中药处方制剂。长期以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满足临床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与中医临床需求结合不够、优势和特色体现不突出等问题。根据《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中药制剂特点,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的中药处方为基础研制而成,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费用相对低廉等优势,体现了中医地域特色、医院特色、专科特色和医生的临床经验,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使用能够弥补市售中成药产品不足,有利于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能够服务于临床需求,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能够带动特色专科及医院特色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能够有效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经验,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能够为新药研发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中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扶持和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基本原则

一是重特色。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要紧密结合本医疗机构的中医专科特色,注重体现地域特点和疾病谱特点,体现工艺、剂型的传统特色和合理性。

二是讲实效。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要注重安全性,突出疗效,保证质量,方便使用,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是抓重点。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领域与品种,避免盲目追求品种数量,改变小而全、多而散的状况。

四是重传承。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制要注重以名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验方为基础,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的传承相结合。

五是循规律。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既要体现辨证论治,突出中药传统特色,又要遵循药物研发的基本规律,注重临床使用数据的积累和效果的评价。

六是求发展。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立足于满足病人的需求,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制剂水平,为名科、名院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应按照《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突出继承传统,体现中医药理论特色,发挥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利用传统工艺配制(即制剂配制过程没有使原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的),且该处方在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的中药制剂,可免报资料项13—17。

利用传统工艺配制是指配制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包括中药饮片经粉碎或仅经水提取制成的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传统剂型、现代剂型,也包括按传统方法制成的酒剂、酊剂。

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是指能够提供在本医疗机构连续使用5年以上的文字证明资料(如医师处方,科研课题记录,临床调剂记录等),并提供100例以上相对完整的临床病历。

(三)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临床研究应注重安全性评价。不具备成立伦理委员会的医疗机构申请中药制剂临床研究,可委托已按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其他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

(四)下列情况不纳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范围:

1.中药加工成细粉,临用时加水、酒、醋、蜜、麻油等中药传统基质调配、外用,在医疗机构内由医务人员调配使用。

2.鲜药榨汁。

3.受患者委托,按医师处方(一人一方)应用中药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品。

四、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配制管理

(一)各地应推进《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实施,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配制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

(二)已获得批准的“医院”类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如不具备配制条件或配制能力不足,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委托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制剂室或药品生产企业配制。

(三)《中国药典》制剂通则中未规定微生物检查要求的,其制剂配制可不要求在洁净区操作;非无菌制剂的药材净制、漂洗等前处理和提取用水可使用符合卫生学标准的饮用水。

(一)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只能在本医疗机构内凭医师处方使用,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通过互联网、邮购等变相销售,不得发布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宣传广告。

(二)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等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符合《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调剂使用有关规定的民族药制剂,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本辖区内指定的民族医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民族医科室之间调剂使用,具体实施规定由各民族地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

(三)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在本行政区域内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使用。跨辖区使用的须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同意,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1.经卫生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对口支援。

2.国家级重点专科技术协作。

3.国家级科研课题协作。

申请及批准时,应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并明确数量、用途、使用范围和期限等,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

取得制剂批准文号的医疗机构应当对批准使用的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负责。使用制剂的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制剂的说明书使用,并对超范围使用或者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5

1 药物配伍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个方面。

药物配伍含 义举 例相 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其

原有的疗效。 如大黄配芒硝。相 使 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

种药物为主,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与茯苓相配。相 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

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相 杀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的毒。相 恶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

用,而致使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如人参恶莱菔子。相 反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贝母。 2 配伍禁忌

从上述的配伍关系可以看出,相须、相使的药物可使药效起协同作用;相畏、相杀的药物可去除药物的毒性;相恶、相反的药物应忌用,即属于配伍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与慎用

分类

一般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禁用与慎用。

禁用药

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

慎用药

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温重镇的药物。

2 注意事项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

慎用的药物,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使用时,应作好病情观察,随时记录。但如果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危险。

服药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即避免药物与食物之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效。

一般忌口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应忌食。

特殊忌口

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甘草忌鲤鱼;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食醋;

肺心病中药方子 中医良方推荐 篇6

一、温肾救心汤

【组成】炙附子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黄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 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

【用法】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服。首煎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汁混合一起,分4次服,每次服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功用】温阳益气,化湿利水。

【主治】阴盛于阳,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引起心悸怔忡,尿少浮肿,喘不得卧,口唇发青之 水气病(肺心病、风心病)。

二、加味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干姜各6克,五味子、半夏各9克,生石膏30 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散水饮。

【主治】心肺停饮之肺心病,证见咳喘年久,痰稀量多,吐出甚爽,倚息不能平卧,心悸气 短,胸闷干呕,头面及四肢部有轻度浮肿,舌淡苔白,脉弦。

三、纳气平喘饮

【组成】人参3~9克(另煎兑服),熟附子6克,熟地15克,胡桃肉(连衣)3个,山萸肉12克,生山药30克,五味子9克,紫石英(先煎),磁石(先煎)各15克,冬虫夏草9克,沉 香1.5~3克(冲服),胎盘粉9克(分两次用药汁送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肾培元,纳气平喘。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7

1.1 资料来源

原始资料来源于我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2007~2009年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等使用数据, 包括药品名称、用量、金额和当年药品销售总额等。

1.2 方法

统计我院药中药饮片使用的品种、数量、金额, 以及全年药品销售信息, 利用管理程序对中药配方饮片进行排序统计, 将中药销售数据输入Excel中, 对中药饮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饮片销售情况

从表1的数据可见, 中药饮片的销售金额虽逐年增加, 但增长率却在下降, 所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1%上下。在3年中, 我院使用的中药饮片品种均在450个以上。其中, 补益药、活血祛癖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解表药位居前5位。3年中累计补益药销售587.10万元, 占中药饮片总销售的27.2%, 以下依次为活血祛癖药464.07万元, 清热药282.76万元, 痰止咳平喘药243.91万元, 解表药155.41万元, 分别占21.5%、13.1%、11.3%及7.2%。3年中, 各类中药饮片销售相对平衡。

2.2 中药饮片与其制剂销售情况

3年中药饮片的销售份额在中药及制剂品种总销售金额中均占近一半, 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金额分别以88.89%和167.57%的速度增长, 中成药销售金额增长率分别为14.81%和13.52% (表2)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 既保持了原中药饮片随证变化而灵活加减的原则, 又具有不需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且携带保存方便等优点。由此可见, 中药配方颗粒已受到患者接受、医生的青睐。

2.3 销售数量前20位的中药饮片

由表3可见, 排序在前20位的中药饮片均为普通常用药品, 其中相同品种有17种, 占85%。2008年与2007年相比, 新增加淡竹叶、竹叶柴胡, 减少熟地黄及银花, 2009年熟地黄又进入前20位, 同时新增加苦参, 减少竹叶柴胡和决明子。黄芪、生地和茯苓始终排列前3名, 这与医生的用药习惯和就诊患者的疾病有关。黄芪高居榜首, 其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作用[1], 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同时, 这也与中医治病强调扶正祛邪的主导思想相符。近年来,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在新药开发上显示了巨大的潜力, 可以从中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2]。例如, 黄芪的补气固表等功效用于肿瘤患者减轻放化疗副作用, 可提高免疫力、增强疗效, 符合中医治疗肿瘤原则[3]。丹参为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草药, 可通过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 发挥安神定志等多种功能[4]。我院有炒丹参和生丹参, 而炒丹参2007~2008年保持排序第7位, 2009年上升到第4位。

2.4 销售金额前20位的中药饮片

由表4可见, 3年中药饮片销售前20位之和达中药饮片总销售额的41.98%, 前20位的品种有16种以上保持不变 (2008年与2007年相比新增黄芩、红花, 减少枣皮和连翘心, 2009年增加猫爪草, 减少太子参) 。贵重药品数量分别为8、7及7种, 占金额的47.27%、41.83%和46.21%。销售数量前20位的饮片中分别有9、10及10种进入销售金额前20位。补益药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 主要用于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等虚证, 说明久病体虚的患者依然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主体。冬虫夏草具有补气血和益肺肾的功效, 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它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及抗疲劳等多种功效。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 对保健意识增强, 故其使用量逐年增加。猫爪草是我院开展苗医苗药工作以来新增加的主要品种之一, 深受临床医生的关注, 具有解毒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 猫爪草及其制剂对肺结核、淋巴结核和多种癌症及淋巴瘤有疗效。

3 讨论

以上数据显示, 我院中药饮片的用药品种、金额分布较为合理, 符合中医辨证理论治疗各类疾病的原则。我院中药饮片以活血祛瘀药、补益药、清热凉血解表药、利水渗湿药、补血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活血化瘀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的不同, 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和补血药, 在中医临床内、外科如跌打损伤、慢性肝病、肾病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中, 均已被广泛地使用。

中药饮片虽然价格相对比西药低, 但由于中药饮片使用不方便、药房调剂繁琐、医师处方费神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致使中药饮片的年销售额与西药比较相去甚远, 这也是我国目前各中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中药饮片是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中药材和中成药共同组成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 既被用于医院、药店的直接调配, 又是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的原料, 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国际医疗界近年有越来越重视中草植物药的趋势,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 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 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 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这表明了FDA对中医药理念和治疗功能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5]。

随着时代的变化, 药材来源的不同, 疾病谱的改变, 中药饮片产生疗效的用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中药饮片用量的科学性、合理性, 不仅对中医临床疗效至关重要[6], 而且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药的安全性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State Pharmacopoeia Committee.Pharmacopoeia of PRC[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5:212.Chinese

[2]ZHU XY, YANG LY, ZHAO HQ, 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curcumin on prostatr cancer PC-3cell line[J].China Jolumal of Modem Medicine, 2007, 17 (22) :2757-2763.Chinese

[3]ZHANG L, BAO CY, DAI EQ.Analysis of herbal pieces service condition[J].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08, 24 (3) :276-278.Chinese

[4]ZHOU QH, WANG HM.Protective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on gastric mucosa[J].China Jolumal of Modem Medicine, 2008, 18 (5) :582-585.Chinese

[5]TAN Y.Application analysis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of herbal pieces in2006-2008[J].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2009, 6 (19) :177-180.Chinese

医疗健康:中医中药机会多多 篇8

医疗健康包括医院、制药、医疗器械和医院配套,如流通行业、IT服务业和医疗附属服务业。

制药产业是医疗健康产业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在未来中国医疗市场总量不断扩容和需求提升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医改全面推行之后,市场对于基本药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合全球专利过期潮,仿制药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国家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医药生产质量体系标准,落后企业将面临市场的淘汰。那些摆脱单纯的仿制和低水平生产,对专利药进行结构、剂型等方面的优化,提供高附加值仿制药,并且遵循更高的GMP标准的企业,将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创新是县中国制药行业落后的领域,目前在市场匕销售的创新药物,90%以上来自跨国企业中国已经通过各种创激励计划投入大量的资潦豉励创新来弥补生的不足,国外创新人才的回归也渐成潮流。企业生经历了市场扩容的盛剪阳逐渐加剧的发展竞争之后,也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研发。未来十年,中国制产业将产生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进入临床研究或市场。未来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的发现,还体现在对现有药物的优化、新应用及新的组合等方面。

中医中药有不少机会。长久以来在医药界存在着对中药未来发展方向的热烈讨论,而作为中国特有的医疗体系,中医中药也经历了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的低迷阶段。作用机理、专利、标准化等都是困扰中医中药行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迷局。中国近年来逐步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有效成分研究等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发展方向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事实上,中西医药的治疗体系都是从植物药的应用开始的,而在后来的发展中,西医药倾向于原理的分析和标准化的发展,通过大型企业参与市场,而中医药侧重于经验的总结和系统的研究,并通过民间的方式传承下来。不容质疑的是,中国中医中药在系统性疾病和慢性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在老龄化和亚健康加剧的时代,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其次,其针对个人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个性化治疗方式也是未来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乐普医疗和微创的成功上市显示了中国医疗器械的创业和投资的新方向。预计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将集聚在心脏及微创手术领域,更多的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医疗器械企业将涌现出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器械总体的市场规模远远小于制药,且单个产品周期较短,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产品线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另外,美国医疗器械创新的主体为医院和医生,技术创新从市场导向研发,而中国目前的医疗器械研发机制完全不同,是从技术人员再到医院的临床应用,未来如何将创新机制更加贴近市场,更快捕捉市场需求,也是医疗器械企业需要考虑的命题之一。

医疗服务的多样化机会。中国已经逐步放开了外资及民间资本对医疗领域的投资,目前眼科、牙科等专业医院已经成为投资的主要集中地,更有很多机构寻求在基础医疗和高端专业医疗的突破。但是医院经营需要合理的利润生成架构以适应中国的法律体制,还要通过各种机制实现市场突破和内部激励,对于创业者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鼓励发展中医中药事业的实施办法 篇9

关于鼓励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实施办法

为了将我院中医科建成功能完善、中医中药特点突出,能够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开展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工作,促进我院中医药学术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依照西安市卫生局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我院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实施规划。

一、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李向前 副组长: 朱昌生 党丽云

成 员: 许 优 弓显凤 李亚琴 冀爱云 雷仿玉 王鹤雄 呼延宝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二、行动目的

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推动我院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起适应医院发展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套具有我院特色的中医治疗结核病的方法以及诊疗技术。努力将我院中医科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结核病诊疗、科研、教学方面等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医科室。建立建全我院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有服务意识与

服务技能、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精干高效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使全科专业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人才梯队建设更趋合理完善。

三、重点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健全医院职能部门、药剂科、门诊、各临床科室共同推动中医药工作的协调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医院的设想,逐步推进医院中医药各项工作的开展。

2、加强和规范中医药诊疗工作:坚持继承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根据我院为主要诊治结核病的特点出发,制定我院中医药工作的方针是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通过知识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更好服务广大患者。具体措施为加大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广中医药适用技术。遂步完善中医科制度和中医专科专病诊疗、护理规范,制定重点病种及常见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加强中医科研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中医药科研课题,全面推动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特别是中医针灸、理疗、康复、耳穴等结核病的中医特色诊疗工作,并进一步发挥特色和优势。提高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的中医一体化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考核机制。提升并增强我院中医专科在本地区医疗市场上的核心竟争力。

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中医药研究生,进一步提升全院中医药人员整体素质能力,做好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三基”训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人才骨干培训等工作,以及参加名师师承学习等。鼓励西医学中医,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业务能力。使我院中医药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更趋合理,基本适应和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合理的开展的中医诊疗服务,使患者更多地从中受益。

4、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中医氛围,在院内宣传上对科室现有建筑、科室标识、庭院等进行全面装饰,使之能够体现中西医结合医药文化特色,让群众感受中医药文化、了解、认同中医药在治疗结核病方面的作用。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如网络、平面媒体等,进一步加大对我院中医药工作的宣传力度,认真宣传国家、省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创建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这一目标,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念、知识和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利用中医药进行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5、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提高城乡居民的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制定中医药保健处方,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慢性病管理服务。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社区中医药诊疗服务。

6、加强中药房建设:严格按照《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临床需要配备中药储存、调剂、煎煮、临方炮制等设备,能够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加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管理,严格采购、验收、储存、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对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

7、深化中西医临床协作:鼓励和支持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到其他临床科室开展相应科目的以中医为主的临床诊疗工作。建立并落实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中西医相互学习交流等制度。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明确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方案。要建立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的协作机制,促进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针对临床上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都不明显的疑难病、急危重症等疾病,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以及中药的研发等。

四、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月-2月)

制定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部署相关工作。

(二)推动落实阶段(2015年2月-6月)

各科室尤其是中医科按照本方案要求,积极推进本院中医药工作,加强中医药基础条件和业务建设,落实各项中医药措施,努力创建省级中医示范科室。

(三)督导检查阶段(2015年7月-9月)

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科室根据方案要求,加强督导检查,查找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总结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确保专项推进行动取得实效。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认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真正取得成效。

(二)全面部署,认真落实。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细化有关内容,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落实人员职责,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从科室建设、人才培养、中西医协作共进、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统一规划并经常性开展督促,不断提高医院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研经验 篇10

以下为个人看法,个人观点,不适合所有人,仅供参考

具体内容发在群文件。首先,这个学校题目不外泄。真正考验你的自学能力,校内校外都是公平的,录取也是公平的。群文件我传的文件是一个ZIP压缩包(电子资料考研)和一个TXT文件(几本推荐书和个人经验)上传时间为2013.12.09.适用范围是中药学科研硕士,专硕我没报考,考的也不样。

这里中药学院 科技中心安全评价中心,中药研究所等简章上的单位都招收中药。管理方式微微不同。本人悲催的进了中药研究所,最苦最累最忙的单位。所里的毕业条件硕士生要发SCI,要求有点高。要是发不出就要延期毕业(延毕很多学校都有,部分原因是导师想让你继续给他充当廉价劳动力,以前也有例子。其他地方轻松多了。如果你准备读完硕就工作,不读博的话建议不要考中药所.如果读博,所里这个制度会激励你发SCI的。我和我室友都不会读博了,耗时间,累(我是中药生物技术室友是中药化学)。所里好多学长学姐毕业后招的工作都与实验室无关,搞销售或者药品注册去了。估计是厌烦实验室了吧。本人是个不求甚解的人,个人对那些精细的研究现在已感到很繁琐(但要发SCI的研究必须要精细全面,实验会很耗神的),或者说研究的东西转化不到实际中去,有点脱离实际。我比较关心那些实际应用的技术,比如色谱技术之类,应用和研究是两码事。一般制药厂HPLC就可以了,但发论文做研究用的是HPLC/MS连用或者UHPLC之类。本人不想走博士,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最后到教授那条路,只求毕业后进个药厂之类的。如果你家庭条件优越没有后顾之忧还是可以去搞搞学术的。现在网上流传的“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的说法对我这样的屌丝说说是适用的。家听条件不好,那个形单影只的学历也只能找个一般工作(不过我很满足与此了)毕竟人与人的起点不一样,我的起点是一个小山村而已。还有一点本人情商不高,只会考试,进了实验室手忙脚乱的。要知道在实验室不同考研备考,要的不是分数。要发SCI是需要各方面能力,情商(这涉及与导师,与课题组其他成员,以及对当前领先研究的信息收集与判断,还有实验设计)大于智商。很多分高的学生往往发SCI很难,反而是那些活跃外向的同学好发(这只是我遇到的一些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话题说的有些远,下面还是说说考研吧。

有人说中药排名第一,但其实没意义。研究的手段都是西化的。中药学在一些学校完全可以叫天然药物,或药用植物。南药,北药,华西,清华,浙大,协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科院药物所(中科院其他系统也有研究药的)暨南(我学长考了410多录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我有同学考上),北中医(211,唯一的)等等都在研究天然药物,水平只会高不会低。具体对个人有意义的还是自身兴趣和具体导师。再差的学校导师也有特牛的,再好的学校好多老师叶水平一般。南京,北京,广州,成都,上海中医药水平差不多,都是老牌五所中医药。(我一个同学考南中医,导师康缘药业董事长,一个月补助两千,这里只有500,少了点,中药所更少。

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是比较先进。具体还是看个人,再看导师的资源丰不丰富,个人觉得中药学院李医明人好。王新宏也不错。徐宏喜当然更厉害啦。还有校长陈凯先。中药所的硕士因为要发SCI才毕业,有延期毕业的可能。其他导师情况可以自己搜。这个学校网站做的够开放,数据库全,导师信息,连往年同学考的分数都可以看到。{多说几句,这个学校的排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发SCI的,侧面说就是老师对学生逼得会比较紧,又忙又累,发不出来就延毕,尤其是中药研究所,这里的学生压力还是有的,如果想轻松毕业去工作,最好报学院或者其他学校。发SCI对硕士要求很高的。其他同水平的学校发发中文核心也就算可以的了。我现在都有点后悔,没报南中医或本校,并且我和身边的不少研究生在进入学校后都

有些后悔了想工作去了,没考之前我也想单纯的的做做实验,不过这只是我和我情况类似的人的体会,因为我们是有后顾之忧的,因为没钱}

再谈谈导师和方向。现在很多各方向有交叉渗透的现象。也就是说搞天然药化或者中药化学的导师他做的实验也可能与药物代谢,药物效果有关,或养细胞或作药理实验,因为现在的植物化学趋势是既要分离物质又要验证活性,单纯分离物质发SCI越来越难,也没意义,药剂导师也不会单纯做工艺。搞中药鉴定的话,因为传统的性状外观,显微镜鉴别已发挥到极致(现实工作中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经典的技术,可惜要掌握这个念研究生是学不到的),这种传统鉴别发个国内期刊都好难。所以原来搞鉴定的老师他现在的学生也可能做分子基因序列鉴定(个人觉得这只能发论文,只是理论上的,实际工作中不可能这么鉴别的,但因为这是新技术好发论文,一味追求新不是太好,这种生物技术对原来学中药的学生完全就新的要从头学起)研究生的一些实验做得很精细微观,重学术,对于想读博的同学或者想做学术的同学来讲很适合。对于不想读博的同学,做实验之余还要看看外面工作行情吧,一头扎在实验室对综合能力,口头表达交流能力不是太好。

过来人的经验。

中药学教材推荐雷载权,习题化学工业出版社上中医中药教研室编的,药剂用药师的题,有机看看中国药科选择。离考研还有一个月,放松一点,政治英语做题找感觉。不要把考研看的太重。这是最公平的竞争。考不上生活照样。

很多网友问会不会是原题。显然不是。只是参考而已。也可以自己找资料。

还有一个月,放松心态。中药每天用最快速度从头到尾过一遍。

1)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我用的辅导书是一本中药药剂师习题,A型,B型,X型。

2)有机,吉卯祉编,配套的习题,(我只做选择,你懂得),没有合成推断,考的是记忆

性的知识点。看看反应速度快慢,酸碱强弱的排序)中药学,雷载权版,高学敏版

4)英语政治此阶段做押题吧。去年肖秀荣准,前年蒋中挺准。政治参透真题的回答方法,问答题一半答案来自红宝书((正宗的红宝书是高教出版社,国家教育考试司编,唯一的官方出题标准,我看了三遍,红宝书任意一个段落都可能出题,一切出题考点均是红宝书,风中劲草的个人觉得那是别人总结的,也不完全,还是自己看红宝书总结要点好),另一半要结合材料自己组织语言。个人做法是把前二年的问答题知识点在红宝书上划去,略看。重点看没有划去,自己押题。真题红宝书要参透,18大三中全会不要太在意就算要出也只能出一题,估计还是5分。当时我们是18大,好些人狂押宝18大,结果考试就是轻描淡写提了提中国复兴梦,回答的要点仍然在书上。英语张剑黄皮书阅读加随便一本作文模板。估计这时候你们也做得差不多了。

《1800题》,《1600题》,《1000题》这种题海战术的书我没买没看。(当然有些同学适合题海战术)

试卷结构:180道选择,A B X型题。全是选择。三门课各100分

总之参透教材至上,考高分的人都会看透教材,有足够的敏感度去揣测出题的思路。最后不要考之前为结果纠结,不要想我努力这么久考不上岂不很惨(考不上的肯定会有,但不惨,找个工作最少可以积累三年经验。现在研究生太多,处事能力明显不如工作的,如果你不是抱着做研究的目的来读研,估计三年你过得也不会开心),享受过程,结果不重要。

考完试要看看看学术期刊。<中草药》《中国中药》《时珍国医国药》都是入门的,看看上面的英语,看看对复试有帮助,分数出来后过线了,立马联系老师call OR message.以上纯属个人看法,排版很乱(因为回答很多网友,都是以前记录剪切粘贴的)。最后最后再说一下,好好珍惜本科的日子,21,22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吧.一旦毕业了,感觉就不一样了,研究生或者博士比本科生压力大很多

照片说明:中药学1.化工出版社的附了照片,这个编写者是上中医教中药的教授(你不要以为会有原题,拿着本书只是检查自己的学习)。还有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过不少习题集,不过书本最重要

药剂学:照片已付。两张照片版本不同,我用的绿版,绿版答案错的不少

用中医中药怎样治疗眩晕症 篇11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一旦发生眩晕症,可根据以上几种类型进行辨证选方治疗,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康复保健措施。这样有利于缓解眩晕症状,防止眩晕症复发,并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常用的防治眩晕症的保健措施如下:

一、要进行饮食调养。眩晕症病人的饮食应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可补充身体之虚,使气血旺盛,脑髓充实。对因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症,尤应以营养调理为主。肥甘辛辣之品,能生痰助火,会使眩晕加重。因此,患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应当慎用肥甘辛辣之物。在眩晕症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减轻内耳迷路和前庭神经核的水肿,从而使眩晕症状缓解或减轻发作。

二、要进行精神调养。眩晕症病人的精神调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可致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而诱发眩晕。因此,眩晕病人应胸怀宽广,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这对预防眩晕症发作和减轻发作次数十分重要。

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现状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京市6家基层中医院中共有中药药剂科6个,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点3个, 中药人才培训岗位1个, 中药临床用药咨询服务点3个。中药药剂工作人员146人, 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23人, 占卫技人员总数的77.85%。职称:正高级职称 (教授、主任药师) 1人, 占0.68%;副高级职称 (副主任药师) 5人, 占3.42%;中级职称 (主管药师) 41人, 占28.08%;初级职称67人 (药师51人, 药士16人) , 占45.89%;无职称32人, 占21.92%。学历:硕士6人, 占4.11%;本科62人, 占42.47%;大专及大专以下69人, 占47.26%。工作方向:药品管理人员29人, 占43.28%;药品发放人员36人, 占53.73%;药学服务人员2人, 占2.99%。全部中药药剂科2013年年度调剂药处方为1 700 798张。

1.2 方法

从基层中医医院的中药药剂科室及机构建设规模、中药药剂工作人员结构、中药治疗应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并与发达地区上海的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水平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南京市与上海市基层中医院中药药剂科室、机构建设规模比较

南京市6家基层中医院中共有中药药剂科6个,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点4个, 中药人才培训岗位2个, 中药临床用药咨询服务点9个。随机选择上海市4家基层中医院, 其中中药药剂科9个,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点10个, 中药人才培训岗位3个, 中药临床用药咨询服务点15个。两市中药药剂科室、机构建设规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南京市与上海市基层中医院中药药剂工作人员结构比较

南京市临床药学人员高职称及高学历比例均显著低于上海市 (P<0.05) , 说明我市药学人员还主要集中在较低层次, 与发达城市还有较大差距;此外, 我市药学管理及药品供应人员显著多于上海市, 但药学服务人员显著少于上海市,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n (%) ]

2.3 我市与上海市基层中医院中药治疗应用情况比较

我市中成药及中草药使用频次均显著小于上海市,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显著高于上海市,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我市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详见表2。

3 解决对策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我市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为: (1) 起点低:中药师整体素质偏低, 硕士本科学历人才较少, 正高副高职称药师较少, 人员结构不合理, 药剂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向为单一的药品管理与药品发放供应, 而临床药学服务比例太低, 仅占8.90%; (2) 普及少:医疗机构开展少, 甚至空白, 与发达地区上海比较,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点、中药人才培训岗位、中药临床用药咨询服务点建设不够完善、齐全, 对中药临床用药服务造成了严重阻碍; (3) 投资少:重视不够, 投入力度不够。

基于我市比较落后薄弱的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笔者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1) 增设中药临床药学的培训岗位, 加强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 (2) 完善中药临床药学机构的基础建设, 增加不良反应监测站以及临床用药咨询服务点; (3) 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支持改革, 建立新的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工作模式。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基层中药使用率和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确保临床中药应用的安全高效。

(±s)

4 讨论

4.1 中药临床药学概念

中药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服务对象, 运用传统的中医用药经验, 结合现代科学方法、手段及研究成果, 研究中药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从而阐明中药生产、储存、供应、制剂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 确保临床合理、安全、高效用药的一门学科。

4.2 中药临床药师工作内容

(1) 参与临床合理用药, 对医生、护士进行中药学指导, 开展合理用药教育, 确保安全用药; (2) 进行中药体内监测,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3) 搜集药物信息以及相关情报资料; (4) 积极为医、护、患提供用药咨询; (5) 对处方进行点评, 便于临床普及应用, 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6) 对药物作用机制及配伍情况进行研究, 避免配伍不当。

4.3 中药临床药学发展前景

建立适合我国基层或综合性医院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模式, 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势在必行。临床药学是适应医疗工作的客观需要, 并在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其将参与到药物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去, 从而进一步补充和加强由临床与药学脱离而导致的欠缺和薄弱环节。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十分迫切, 意义深远。对此, 我们需要抓住机遇, 转变观念, 打破传统,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发挥专业特色, 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临床药学在基层中医医院的开展现状, 探讨临床药师的培养模式及临床药学的发展策略。方法:对某市6个基层中医院的中医临床药学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并与上海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水平进行比较, 探讨某市中药临床药学在基层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结果:某市6家基层中医院中, 共有6个中药药剂科, 卫技人员1 580人, 中药药剂工作人员146人, 占卫技人员总人数的9.24%;正高级职称 (教授、主任药师) 以及副高级职称 (副主任药师) 共6人, 仅占4.11%, 硕士学历6人, 仅占4.11%。药剂人员主要以药品管理和药品发放为主, 占97.01%, 而药学服务人员仅占2.99%。基层中医院中药使用率平均为5.07次/人·年,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3.52例/百人。与上海基层中医院中医临床药学的开展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某市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起步较晚, 基础较为薄弱, 主要表现为中药药剂人才缺乏、临床中药使用率低、中西药联合用药不合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 故需从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制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加强中医临床药学发展力度。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学,基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刘凤乐, 杨磊.中药临床药学在基层中医医院的现状及发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 (12) :80-81.

[2]陈丽华, 朱江, 张吉菲, 等.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的发展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34) :158-160.

[3]周雅亮.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 :12-13.

[4]肖勇, 沈绍武.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 20 (1) :2-3, 10.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13

一、项目目标

通过相关基本设备设施的配备和人员培训等措施,建立设施齐全、设备良好、人员结构合理,在中药采购、验收、储存、炮制、调剂、煎煮等环节实行严格科学化管理,药品质量可靠,功能健全的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更安全的中医药服务。具体目标包括:

(一)通过项目实施,建立能较好满足中医临床需要,标准化、规范化的县级中医院中药房,并在全县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培养中药房管理、饮片炮制和调剂人员,提高中药房工作人员梯队建设,从而提高中药饮片炮制和调剂水平。

(三)建立健全中药房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提高医院中药管理水平,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

二、项目内容

根据中药储存、中药调剂、中药煎煮、临方炮制需要配备设备,对炮制、调剂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有关药事法律法规和中药采购、验收、储存、炮制、调剂、煎煮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监测控制等知识。

三、项目实施

(一)资金安排

中央财政补助50万元用于中药房建设项目,重点用于对中药房中药饮片储存保管、炮制、调剂、煎煮等质量环节必要设备的购置、人员培训。其中,47.5万元用于设备配置,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配置必要的设备;2.5万元用于人员培训。

(二)人员培训

选派5-6名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到武汉市中医院等上级中医院进修培训,同时药剂科组织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培训突出实际操作能力,以中医药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梳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规范中药炮制、煎煮、调剂工作程序,提高医院药事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设备采购

根据《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专用设备选型参考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计划购买的设备,具体包括:改建中药房,扩大中药房的面积;添制药房中药饮片柜、调剂台、空调、小型粉碎机、冷藏柜;更换中药储存药架、空调、冷藏柜;煎药室的煎药机、包装机、冷藏柜等。

(四)制度建设

完善健全中药房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提高医院中药管理水平。

四、项目考核及总结

根据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我院制定的实施计划,监督考核计划实施情况,按时完成项目内容;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报省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14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院校简介

基础医学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其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创建于1956年。1980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的管理体制,1985年更名为中医基础医学部。1996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改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00年6月,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划归教育部管理,同时成立了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自创办之日起,许多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国医泰斗在基础医学院执掌教席,使这里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医药学术的权威学府。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功底深厚、才华出众的医界精英,如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刘渡舟、任应秋、赵绍琴、王绵之、程士德、王玉川等,他们在中医学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诊断学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拥有中医临床基础和 中医医史文献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各7个,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局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其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学院中名列前茅。

进入21世纪,学院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精神和50年来形成的优良学术传统,在办学理念、人才梯队、技术平台等方面与时俱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同发展,与中医事业共辉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原中药系)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中药高等教育院系之一。学院办学方向明确,学科优势明显,特色专业突出,是国内外高层次中药人才培养的摇篮。自1985年成立了中药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的管理体制。学院目前设有中药生药系、中药药理系、中药化学系、中药制药系、中药资源系、临床中药系、生物制药系、中药科技发展部、基础教学部、实践教学部等10个系(部);中药炮制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2个中心及综合办公室。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药学院已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办学效益、特色与优势明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

中国名校考(保)研考博辅导权威

中医诊所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篇15

1 中药开发现状

中药开发进入实验室前中医临床论证不扎实, 临床资料不完善。随着人们对于中医中药的优势的认识愈来愈深, 对于中药现代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就使现代中药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进一步刺激了中药开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加快了中药开发的节奏, 形成了一个产供需的中医药产业循环圈。由于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受利益驱动, 与中药的有关人士不免心气浮躁, 忽略了临床资料的完整性、重复性、针对性、真实性, 基于这种状态的临床方药资料可信度差, 疗效不理想。有的医师出于职称或经济利益的考虑, 提供不成熟、不可靠的方药临床资料;或者中药开发单位、科研人员出于同样的考虑, 急功近利, 获取了不真实的临床资料, 甚至有意人工修饰。由于中药临床资料的不扎实、不完善、不成熟, 基于该状态下研制的中药疗效不理想。

2 中药开发方法及标准

目前中药开发是按照西方药学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的, 脱离了中医药学理论、临床的轨道, 甚至已不属于中医药的范畴。现在中药新药开发的思路、方法、检验、审批是按照西方药学观念进行, 例如青蒿素、黄连素、麻黄素等药品是中药成功开发的代表, 为西方医药学增添了不可多得的有效药品, 但由于脱离了中医药学的指导, 这些药物已属于西药的范畴, 充其量是完全西化了的中药, 已不能为中医临床所使用。该中药开发不能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医师最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法是以中药饮片制成的汤剂, 它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中医药学的核心精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思想, 也为广大中医医师所青睐。但目前值得忧虑的是中药开发单位、人员以及企业对中药饮片开发很少问津, 与中医临床对中药的需求严重脱节[1]。

3 中药开发与中医临床的关系

中药的开发应源于中医临床, 回归于中医临床, 并应受中医临床的检验, 可认为中医临床是中药开发的灵魂。但中药开发的方向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差, 针对中药开发的这些偏差和弊病, 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3.1中药开发人员以及企业应提前介入中医临床

中药开发人员以及企业应提前介入中医临床, 积极培育中医临床成果, 提高中医临床所提供的方药资料的可靠性。中医临床医师每天面对大量的患者, 苦于应对诊治事务、中药开发所需要的临床资料内容知之较少, 并且很不规范。中药开发专业人士就应积极为其讲解中药开发临床资料内容, 使中药前期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使临床资料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企业应针对这种情况, 设立中医临床培育基金, 或者在人才较多、科研力量较强的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中药开发临床培育基地, 投入一定的资金, 为一些有开发前景的方药提供物质基础, 使更多更好的有开发前景的方药进入实验室研究阶段, 为企业抢占更多更好的中药开发源头[2]。

3.2应用中医药学理论与临床思路指导中药开发

中医药学是相对于西医药学的另一大医药体系, 它无论从哲学理念、理论基础, 还是临床实践, 都与其他医学体系迥然不同。中药的应用是在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严格指导下进行的, 否则, 就会走向中医药界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废医存药”的局面[3]。

中药饮片制作的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 它有许多其它中药剂型不可替代的优势, 例如其加减灵活, 能充分贯彻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原则, 并且吸收快, 疗效发挥完全。同时, 汤剂也存在不少缺点, 如煎熬费时费工, 需要一定的器皿, 制作质量不易控制, 携带不方便, 药房管理困难等, 若中药开发人士以及中药企业清醒认识, 抓住实质要点, 扬长避短, 以每一种饮片为基点, 开发出一种制作携带管理方便, 又能保持加减灵活、个性化强优势的新型剂型, 会加快中医药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春晖.对提高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9 (25) :720-721.

[1]肖小河;王伽伯;鄢丹;赵艳玲.转化医学:让中药现代化又快又好走进临床[J].中草药, 2013, 5 (23) :555-556.

上一篇:军校学员入党申请书1000字下一篇:现代小学生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