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近五年来发展现状的描述,在分析影响产业创新发展的要素后,提出了三个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即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政产学研用金”结合内外部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以及技术移植创新发展模式,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理论的指导,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寻找合适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安徽省

一、绪论

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借助科学技术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变,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以先进科技为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乃至地区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

如今,由于全球性气候、能源等一系列危机的出现,催生了科技和产业变革,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新调整,全球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特别是2020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三面夹击”的局面,发现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科研、产业、技术相互作用带动社会进步及一体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新兴产业步入突破发展期。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紧抓中部崛起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稳中有升。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安徽省将全面提升科技发展能力,夯实创新主平台,做优产业主阵地,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产业稳健发展态势,为安徽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情况

安徽省在顶住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不断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五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数由3157家发展为6636家,累计数增加1.1倍;省级以上高新区达20家,覆盖全省16个市;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15年增长78.9%、增加值增长73.5%;授予专利数五年内增长57.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1]。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明显。

(二)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领域发展现状

产业发展过程中,结构虽有所变化,但依然显示出了两极化。传统的轻工纺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0.1%上升到2019年的31.8%;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产业和食品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速平稳,对经济贡献度最大的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逐年放缓;材料和新材料领域增加值增长率较稳定,一直处于20%左右;而发展潜力巨大的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在2015年同比增长14.6%后于2018年首次出现同比下降4.2%。

(三)高新技术空间发展分析

安徽省地处中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目前工业化程度并不高。自中央中部崛起文件出台之后,安徽省力图突破体制的禁锢,探索新型发展道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后出现,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出,推进了企业的改革创新,带动了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王俊等利用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各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评估并依据综合评分做出排名,可以发现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发展水平呈现严重不均衡现象[2]。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水平综合评分排名前三名的为合肥、芜湖、马鞍山,且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各市,在产业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方面也较为均衡。芜湖和马鞍山均需要在创新资金上加大投入,马鞍山创新产出最多,但高新技术产业仍有待发展,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紧跟其后的皖江城市带,以及排名靠后的皖北、皖西城市,都需要继续探索区域优势,转变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三、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分析

(一)创新企业主体分析

安徽省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省目前已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3个、国家级高新区6家、省级高新区14家、各类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规模等都决定了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专利申请量则代表了产业的创新能力高低。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636家,当年共申请专利62592项,占全省专利申请总数的37.5%,授权专利33561项,占全省专利授权总数的40.7%。安徽省对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关注,使得企业在数量、规模上都有所扩大,专利申请也逐渐增加。

(二)创新人才分析

截至目前,安徽省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39%;省内扶持22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安徽创新创业。自2016年以来,安徽省8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两院”院士在皖累计达38人;累计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24000余人次,入选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家。安徽省需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培养并留住相关人才,保证在人才竞争上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

四、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探索

(一)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这里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核心,辐射至多个产业技术创新的合作以及开发活动。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就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由中低端创新向中高端创新推进。长三角地区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创新能力强,在高端装备、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利用部分带动整体的特点,以长三角地区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安徽省目前可以以创新综合能力最强的合肥为载体,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资源聚集,聚力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二)“政产学研用金”结合内外部技术创新发展模式

“政产学研用金”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即政府、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用户和金融机构相互配合,加速各类资源集聚,以研究、开发、生产、消费为一体的系统,并在运行中显示出综合优势。产业内部和外部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是指内部和外部相互合力的新模式:内部创新模式是指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网络,主要是依靠企业内部资源优势等条件而形成产业技术创新;外部创新模式是高科技产业在实现内部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使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创新组织间形成互动的联系网络[3]。将这一模式运用到高新技术产业上来,加深产学研合作,促进内外部技术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可以迅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水平,而这一模式需要根据本区域实际与企业特点,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有组织地形成良性循环的网络产业模式的创新发展。

(三)产业移植技术创新发展模式

移植创新发展模式是指当某一高新技术产业被并购后,它之前所拥有的技术植入并购企业并得到兼容与再创新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要在不断整合中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移植技术与资源的相互协调与发展模式,不断地实现其技术能力的综合重组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想要获得必要的技术创新,就可以采用移植的方式在产业的外围寻求,并且要求寻求到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内部具有一致性。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的协调性发展需要一种独特的连接方式,并购企业除了会带来技术资源强化核心创新力外,还要实现其与组织其他职能方面的整合,从而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张需要。当高新技术产业对现有的创新能力与被并购的创新能力有效融合后,被并购的创新能力将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产生“1+1>2”的综合效果。即双方重新组合会形成新的优于双方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于技术资源短缺的产业,技术移植型发展模式更适合有实力的技术创新产业,安徽省发展较为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以尝试采用此模式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基础,也是产业的显著标志。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其未来的方向。本文只是定性地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评述,根据现状所提出的模式如何影响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影响相关度为多少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2015-2019)[EB/OL].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王俊,王艳.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2(52).

[3]高沫丽.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视野中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下一篇:芜中药饮片地方标准医学内容比较与本草考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