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教学对提高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价值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提高这些素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美术课程在小学中扮演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色。然而,当前部分小学的美术教学往往存在不受重视、教法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上好美术课,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体验式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效。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小学美术课程不够重视

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小学美术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未给予美术教学应有的重视,这导致美术教学难以实现其应有的学科价值。部分小学缩减了美术教学的时间,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甚至两周才有一次美术课;部分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师时常会占用美术教学课时,以致美术教学收效甚微。这样,学生不仅难以获得充足的时间学习美术知识,而且容易缺失增强审美能力的机会,核心素养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2.教学理念落后和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部分小学对美术课程不重视,部分小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出现消极心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未能及时跟上美术教学的发展步伐,未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致小学美术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如,个别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只是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简单地模仿绘画,甚至在课堂上播放电影。虽然欣赏范作、模仿绘画也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将美术课程与模仿绘画画上等号,则难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二、体验式教学提升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策略

1.在自然中切实感受美

使学生能够发现美,继而感受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手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大自然就成为了美术课最好的教具。虽然小学生可能暂时难以感受到印象派画作中光影的美,但自然中鬼斧神工的景象,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存在。

以《春天的色彩》一课为例,水粉画是重要的绘画形式,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以春天这一季节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水粉画感受不同色彩的魅力。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一课安排在春天,也就是第二学期的开始。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如,让学生带一件最能代表春天的物品来学校,或拍摄一张能体现春天特点的照片。如果没有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意识地欣赏教室窗外的风景,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色彩。在绘画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以水粉画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冷色调给人清爽之感,暖色调给人舒适之感;黄色给人温馨之感,红色给人热情之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水粉颜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水,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区别并学习调色,进一步了解色彩对水粉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水粉画中比较特别的画法——点彩笔触描绘春天比较常见的花朵、树叶。教师也要摒弃固有的观念,即便一些学生使用了黑色、蓝色等不常用来描绘春天的颜色,也要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加以鼓励,切忌直接否定他们的创作。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还可以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蕴含的美。如,《长一长》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画出植物生长的过程。虽然很多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有过种植植物的经历,但是在课堂上直接重现那些画面,对于学生而言仍相对困难。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种植一种易于发芽的植物,拍摄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将照片带到课堂上。由于学生需要将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绘于同一幅画面,教师可以和学生通过照片一起观察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并引导学生学会构思画面,通过前期准备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及收集绘画素材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觉得画面较为单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拍摄的画面,引导学生将照片背景中的人物、飞虫等作为设计画面的素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并非所有的种子都能顺利发芽,当种子没有顺利发芽并成长时,学生难免会出现自责的心理,甚至会害怕参加美术课。因此,教师应该提前制定应急方案,让学生及时告知自己植物生长的状况,并准备几株已经发芽的植物。如果发现有学生难以成功种植植物,或没有条件种植植物,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代替自己照顾事先准备好的植物。

2.在生活中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仅仅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是不够的。对于小学生而言,美术课程还需要初步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不同的手段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增强鉴赏能力,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光影、材料以及背后传递出的情感有一定的认识。

以《漂亮的建筑》一课为例。许多当代艺术作品利用材质的特性彰显自身特点,伦敦泰特美术馆就收藏了一系列以白纸为主题的作品。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纸材的特质。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寻找不同材质纸张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纸,包括报纸、日历、课本、面巾纸、卷筒纸、草纸等,并带到课堂上。小学生好奇心强,往往能够发现让成人意想不到的材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剪、撕等方法,使用自己准备的不同纸材,组合拼贴画面,制作门、窗及其装饰细节,进而完成一幅极具个人特色的建筑作品。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纸材之间的区别,了解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是如何转化为具有美感的艺术品的,进而增强自身的造型能力与创新能力。

感受作品背后的情感是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应消除不同学科之间的隔阂,将语文课程、英文课程、音乐课程、体育课程与美术课程相融合,在备课时与其他学科教研组的教师积极沟通,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妈妈和孩子》一课为例。在体验式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描写母爱的课文,或利用音乐教材中歌颂母爱的歌曲,营造沉浸式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将个人情感经验与美术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相联系,以此让学生进一步鉴赏画家是如何通过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表达自身感情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基础的美术元素和规律,进而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实现人文和美术的有效融合。

3.学会在沟通中评价美

学会评价美、理解差异中的美,也是美术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组内互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让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在沟通中增强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养成聆听他人、包容差异的良好习惯。以《春天的色彩》一课为例。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首先,让A学生向B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随后,让B学生讲讲在欣赏A学生的作品后有怎样的感受;之后让A学生讲讲自己的创作思路,即为何选择这种颜色代表春天;然后让二者交换角色,重复上面的过程。结束后,学生会对水粉画如何通过色块表达色彩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发现即使是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理解也是不同的。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并告诉学生,美术与数学不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个人体验和生活经历不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在组内互评开始前,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尽量从正面的角度评价对方的作品,以此避免挫伤学生创作、学习的积极性。

4.在实践中创作美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创作作品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避免使学生的创作沦为单纯的模仿。

以《奇妙的小闹钟》一课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的废弃材料,设计、制作一台闹钟。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闹钟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其利用在其他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制作钟面、表符、表针、表饰,而且可以带领他们认识数字、学习读表。另外,教师还可以该课为载体,传递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有意识地关注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其中,可回收垃圾有多少,在这些可回收垃圾中,有多少垃圾是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材料加以重复运用的,以此让学生养成有意识地收集艺术创作资料的习惯。再以《我的收藏卡》一课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制作一张收藏卡,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真实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收藏卡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收藏卡的布局和类型,并使用如色彩、拼贴、线条等知识美化和装饰收藏卡,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个人的真实情感。

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小学美术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调整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体验式教学,通过亲近自然、创造情境、组内互评、亲自动手等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美,在生活中鉴赏美,在沟通中评价美,在实践中创造美。教师应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美术的作用。

上一篇:对中国FISIM计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的检验下一篇:对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