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唐兴小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26唐兴小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推荐5篇)

2.26唐兴小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给唐兴小学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关注教学精细管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健全常规制度,确保教学管理有条不紊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抓好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我校制定了《唐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包括了备课、上课、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学习和反思等。具体来说,备课 :钻研教材,规范实效,环节齐全,条理清晰,提倡超周备课;上课:搭设平台,讲课精练,教法精当,教态亲切,以赛促新;作业设置与批改,按照市教学研究室制订的《邹城市小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规范》执行;辅导:集中与单独相结合;学习:师生结对,帮教结合,严肃纪律,专业成长;反思:完善自我,查缺补漏,总结进取,促进成长。

二、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面对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我谈几点肤浅看法看法:

1、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石-----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我们不可以“忘本教学”,就好像“空中阁楼”一样危险。哪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

(1)认真、灵活抓好“听写”。也许在很多教师眼中“听写”是并不起眼的,也是比较容易的,所有作业中也是学生正确率最高的。要是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还可以反复听写直到符合要求。可我却很喜欢在“听写”上大做文章,每当在开学初我就会反复强调听写的要求,在听写中有可能会让学生根据听写的词语造句、解释带点字,有时还需要写出整个词语的解释。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几个词语进行辨析,说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多义字组词或多音字组词。非常重要的是经常鼓励学生,以免他们遇到困难而失去信心、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班的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为了分数而听写,要看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并能合理运用。

(2)学习《字词工具书》。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认真地看一下学生手中的《字词工具书》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学习辅导书。其中的知识非常丰富,有字词释义、造句、多音多义词、词语辨析等等。只要让学生真正利用好了身边的工具书---字典、词典等就够了,可乐而不为呢!对于《字词工具书》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视的,每课都必须让学生自己预习字词(通过《字词工具书》)。学生发现奥妙养成习惯,自然也就认真,这就是他教不如自学吗!慢慢地《字词工具书》在学生心中已占据了很重要的位子。充分利用了《字词工具书》能够收集词汇的作用,同时也把它变成了“成语收录本”。经过一学期他们的《词语工具书》不在只是一本平时的工具书,俨然变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课外书了。面对自己词语积累不断丰富,学生们心中就有了一种无限的成就感。

(3)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在学习字词的同时我也不忘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像造句、解释等。这里要讲的是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抓好这项工作就是做好学生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基础。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所以要求每一个学生重新背诵古诗 70 首这也正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出乎老师们的预料,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程度远远大于对课文的背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2、打造阅读钥匙----注重语段教学

(1)“问、读、划”相结合阅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当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笔去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要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不会一听到问题就脑中一片空白。学生首先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凡卡》一文中“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然后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答案。就是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把一个段落的思路理得十分清楚了。其实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学到的还不止这些,如学生体会了凡卡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读、划”是语段教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树立了信心而且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了心、口、手的统一,这不是我们阅读的要求吗?而“问”又是对阅读的升级,所以,我在问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本领。

(2)找问题阅读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的提问、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是积累而是灌输。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段,选择了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再教学的方法,具体实施为:首先选择一个语段,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会儿,然后小组讨论把问题收集起来;其次,通过集体讨论选取几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再次朗读;第三步就是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番朗读、讨论、分析学生对语段已较为熟悉了,最后我们就可以把剩下的问题一一解决。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这样气氛才会热烈。

(3)分层阅读法:教会学生从全局看问题。这样才能为整个文章的阅读打下基础。在语段的教学中最好不要出现“分层”这两个字,因为学生一听到这两个字心里自然就产 生了一种恐惧,他们往往把握不准“分层”的依据,所以我们最主要要做的事情就是教给他们分层的方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把“分层”具体化为:“他们是分几个方面来写的?”、“写了几点啊”、“写了哪几样东西啊?”等等。总之,我把抽象具体化,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分层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自然连贯。

3、开辟阅读新天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给学生阅读的素材和时间。在前面的字词句及语段的教学中,我已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现利用教室有限的空间为班级增添了一个图书角,然后发动学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手中的书籍都放上书角处,做到资源共享,还专门给学生们开设了一堂自由阅读课。几个月下来,发觉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有问题找资料、有空闲翻书架。

(2)利用课本指导阅读。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这就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完成的指导阅读。平时我们把文章逐词、逐句、逐段地分解着阅读,现在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整体的阅读能力。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解——综合,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3)精选文章,拓展阅读的实践。好文章自然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感受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又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我们对文章的细读教学是十分有利的。那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创新。还孩子们一个自由、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展翅高飞。

(4)开展主题活动,让语文更有活力。常效活动,始终如一。我们一直坚持抓好“诵读”、“写字”、“征文”活动,收获颇丰。我们每年都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择优推荐参加上级的评比活动,去年,陈祥慧同学参加“童话邹城”书香小使者演讲比赛获得优秀奖;董殊涵同学在第九届中小学生才 艺大赛中书画作品获二等奖;冯芝荣老师参加“庆三八展风采 助跨越”演讲活动获优秀奖;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写规范字比赛活动,并为优秀选手颁奖。征文活动纷呈多彩更丰富,每年我们都要参加教育局开展的“感恩征文”、“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征文”、“学用评征文”等活动,呈现出一批写作爱好者,其中陈灵灵、董殊涵、葛瑞园、宗红硕、包奇方等同学在“学刊、用刊、评刊”征文活动中获奖;韩圣雪同学的征文《畅谈峄山》,在《跟着童心游邹城——“童话邹城”优秀征文作品集》中刊登;2014年,唐村镇教办举办的“中国梦·家乡情”中小学生征文活动,我校推选的多篇征文获奖。

收得桑榆归物外,种成桃李满人间。今年三年级全县抽考,我校语文排名第三名。只要坚持精细管理,关注课堂教学,并不断创新,一定能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让孩子们成长在唐兴,快乐在唐兴。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2.26唐兴小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篇2

新海小学坐落在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 学校始建于2011年8月, 占地28970m2, 建筑面积7290m2, 学校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教育教学设施齐全, 建有“十九室一厅一馆”, 各专业教室设施齐全, 达到自治区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 在校学生500人。专业教师37人, 平均年龄31.5岁, 其中特级教师1人, 省级骨干教师3人, 市级骨干教师5人, 学历合格率100%。

二、全新的管理思想与路径加速效能提高

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是教育思想管理。在素质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把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具体化为工作目标和措施, 把管理终点从对教职工的约束转移到为广大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服务上来, 凝聚力量, 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主动性, 引导和激励教师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是制定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前提。思想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统一意志, 把管理者的思想转化为教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其途径有三:一是共同描绘学校发展蓝图, 二是共同参与学校建设, 三是共同决策学校重大事项。这三个共同把全体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同心同德, 共谋发展大计。

三、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均衡发展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育人, 育人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有师德高尚的教师, 才能把天真的孩童培养成诚实善良、文明守纪、爱国自强的合格公民;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才能把年幼的孩子培养成爱读书、会观察、勤思考, 敢实践、勇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强化师德建设, 促进每个教师个性修养均衡发展。我们本着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原则,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并把“爱与责任”作为核心育人理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新教师从教宣誓”、“以爱育爱”师德演讲、“特教体验一日行”等多层次不同内容的活动, 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青年教师王晓媛用真情关爱学生, 被自治区团委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大队部石杨老师被呼伦贝尔市团委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 尊重学生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均衡发展。

一所学校办学效果如何, 其成果和标志是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五个关注”的育人理念, 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思想, 努力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均衡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按教育内容逐条细化到每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经典国学、本根教育强化学生的养成, 努力落实晨读、午诵、晚省, 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 健康茁壮成长。通过班会课, 结合具体案例, 加强对小学生的孝顺、礼貌、勤奋、诚实、知荣、明耻教育;通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我校与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展的“关爱同龄伙伴”互访活动, 通过近距离接触,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同情、懂得怜悯助困, 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关爱有困难的人。

3.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

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一直是我们的工作要求, 为确保此项工作得到落实, 我们提出“三保证”、“两落实”、“一促进”, 用“班主任负责制”保证课时、教案、课堂质量的落实。建校初, 年轻教师要到各班上课, 都要提前将教案拿给班主任签字, 班主任要随堂听课, 以此确保科任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技能要求得到落实。目前各科任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室, 教室内各种专用教具学具一应俱全, 专业氛围浓郁, 孩子们在专业教室里上课兴趣盎然。在新海, 到处都是快乐的课堂。此外, 各学科积极组织竞赛活动, “以赛促趣、以奖促学”。语文学科的口头作文擂台赛、英语学科的话剧表演、计算机学科的创意绘画、百度搜索赛等, 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保证了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整体推进。

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使平安校园建设得到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 提出“两严守”、“三掌握”、“一确保”。一要严守校门, 实行严格的进出校门登记制度;二要严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 不折不扣地执行。三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应急措施;掌握各季节可能带来的人身伤害及避险方法;掌握一般的安全常识, 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确保师生人身和校产安全。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点滴谈 篇3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逻辑性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等特征,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希望被老师表扬和鼓励。只有把数学课上的有滋有味,多鼓励学生,让课堂吸引住孩子,学生才会喜欢上数学课,喜欢上数学课的老师。

上课过程中,插入几句笑话,做个小游戏,所用时间也不多,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老师可以随时调整。开心氛围的创设不是只有老师,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心氛围的营造方法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效果是一样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当接一个班时,我都会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做起。刚开始教时教得很慢,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要上课注意听讲,是很容易学会的,从而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逐步加深,放快速度,由易到难,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前全国都在提倡高效课堂,我们也在学习杜郎口、洋思等高效课堂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后进生敢发言了,不大方的学生变得大方了,这种课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能听到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

数学学习兴趣是一天天培养起来的,好的习惯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有一位刚从农村学校转到我班的学生,刚来城市上课,很不习惯。可是,当他因为有一次上数学课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他的不习惯慢慢改变了。长久下来,他将数学的乐趣一天一天的积累,最后学数学越来越轻松,数学课也成了他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兴趣在于积累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积累数学的乐趣本身就是一种好的习惯,数学学习兴趣也会随着积累的过程慢慢增加,变得越来越浓厚。

三、亲其师,信其道

想让学生亲近教师,首先需要教师亲近学生,从而构建起一个平等的关系,让学生乐于、喜于跟老师交流。这样师生之间才有了互动,才有了进一步能上好课,能上高效课的可能。其次,学会宽容学生。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长期性的,也有短期性的。有无意错误,也有有意错误。而课堂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小单位,一个基本组成形式。他们的错误往往在课堂中更具有典型性。常常以学生在课堂中开小差,与同学聊天为代表。如果教师在面对这样的错误时只是一味地“镇压”,所起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所以我们要谈教师的宽容,要对学生宽容。如果说平等关系的建立是基础的话,那么宽容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亲其师。

四、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四句话

第一句话:“老师我还不懂”。就是说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敢于问,问老师、问同学。我非常喜欢鼓励学生说这一句话,因为在一个班里学生肯定存在着智力差异,后进生跟不上教学步伐,所以要鼓励孩子说出我不会,我还不懂。

第二句话:让孩子说:“老师我来帮他”。学生都是喜欢表现自己的,生怕自己比别人差,教学中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互帮互学,让每个同学都更加的自信。

第三句话:“老师,我不同意”。就是学生不同意老师、其他学生的观点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表现,所以应培养学生说我不同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表现自我,发展个性。

最后一句鼓励学生说:“老师,让我来说”。其实就是把学生推上讲台,有时学生讲的效果比老师还好,所以学生能讲的,我就尽量让孩子去讲,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小老师呢,经过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数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为教师,应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身心特点,让他们从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就有兴趣,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开展愉快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以使学生对数学自始自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从而达到真正学好数学的目的。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它既是学习的动因,又是学习的结果。作为数学教师,应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身心特点,让他们从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就有兴趣,以使学生对数学自始自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从而达到真正学好数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高效

参考文献

[1]马芳.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参考,2013,(04).

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简谈 篇4

关键词: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一、准确理解大纲要求

虽然与城市教育硬件设备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我们用的是同样的教材, 遵循的是同一个教学大纲。大纲是教学任务的根本体现, 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 只有准确理解大纲, 才能做好自我定位, 为教学各项工作的进行设定准确的参数。小学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还有运用语文工具从事进一步的学习、创造的能力。教学目的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提出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而且提出一般发展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解读大纲的要求, 对于我们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合理运用本地特色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也都有各自的文化、民俗, 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有不同的风格以及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好本地的特色, 比如学生的性格特点或者特殊喜好, 联系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教学方式, 进行特殊的教育, 比如在学习《爬天都峰》时, 我就会问大家:“大家见过笔陡的石梯吗?当你们爬山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 再引入课堂的知识, 就会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再比如山区会有很多的“流传故事”、“俗话谚语”, “乡情民俗”等等, 如果能将这些知识融入课堂, 就会丰富很多知识, 让学生受到各种信息的感染, 进而对语文产生兴趣, 对语文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比如, 我们常会用歇后语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往往会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 我发现学生对这些都很感兴趣, 就多搜集了一些, 让大家猜, 比如“外甥打灯笼——照旧 (舅) ”、“被窝里放屁——能文 (闻) 能武 (捂) ”, 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对于“电线杆上挂鸡毛——好大的胆子 (掸子) ”这样的例子我是不会列举的, 因为很多学生可能不知道掸子, 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用。

三、充分挖掘自然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特别是山区, 这种资源既是学生熟知的环境, 也是他们学习的素材。“靠山得山, 靠水得水”,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让知识更接近学生, 让学习的知识变得不再遥远。比如山区有很多动物、植物, 这些都是城市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的东西, 我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 对于我们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山区有大山, 有古树, 有各种花花草草, 有茂密的森林, 有清澈的小溪, 有天然的鸟鸣, 有遍地的花香, 这些都是教学中的无价之宝, 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发现、去感受, 利用好这些资源, 将这些资源与学生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参与性, 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比如, 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时候, 我让大家总结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想一下家乡的山山水水一年四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并根据课文中小兴安岭不同的景物特点判断出各是什么季节, 之后让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 比如让一个同学说一下自己看到的家乡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不仅仅让大家体会到了家乡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物变换, 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家乡的美丽, 增强他们对故乡的热爱, 对语文的兴趣。

四、及时联系家庭协助

由于学生基本都是本地的孩子, 教师也是本地的教师, 教师与家长之间相对都比较熟悉, 这对于教学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比如学生在学校有什么异常情况, 教师都可以及时地通过家里了解情况, 及时地处理问题, 也可以通过家长进行教育, 达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 更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比如, 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同学上课的时候打瞌睡, 我就狠狠地批评了他, 看到他眼中那无辜的泪水, 我感觉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下课后我就马上赶到了那位同学家里, 原来他父母都在外打工, 年迈的奶奶由于做农活时不小心把腿摔了, 不能下床, 是他每天放学回去又做饭又写作业, 还要跑到另外一个村子给奶奶抓药。了解到这些, 我赶紧给他的父母打电话, 他们也及时赶到家里照顾老人。我感觉到错怪了那位同学, 第二天, 我在班上当着大家的面向那位同学道歉, 并表扬了他的勇气。没想到, 在周记里面, 那位同学就写到了这件事情, 他说他做的都是应该做的, 老师、父母都教育他男子汉大丈夫要顶天立地……看到这些, 我真为他们感到欣慰, 但愿“农村的孩子早当家”!

五、适当传授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单单传授语文课文知识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 是一门生活课, 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山区的孩子由于信息获知的途径较少, 对外界的事物大多难以知晓, 而作为教师,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扩充他们的信息度, 充当他们的望远镜与传声筒, 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对他们视野的开阔、心灵的涤荡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比如, 在学习《观潮》的时候, 我们就给大家讲一下“潮汐潮落”的原因, 讲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 进而讲到太阳系、讲到银河系、讲宇宙知识、讲外星人, 等等, 只要我们知道的, 我们都可以给学生讲, 让他们知道, 他们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 要他们知道世界的五彩缤纷、宇宙的宽广无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山区的孩子也一样, 他们从小的见识就少, 给他们讲了外面的世界, 就会吸引他们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而努力学习。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逐步重视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山区小学教学也慢慢地逐渐步入正轨, 相应的配套设施相信会越来越好。作为山区小学语文教师,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 我就会一直坚决地走下去。只要我们用心去做, 相信就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26唐兴小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篇5

一、英国小学计算教学的优秀经验

1. 注重“发散性”方法:探索数字系统结构

《经验报告》指出, 学生对数字系统结构的理解, 是熟练地进行计算的保证, 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特别是学习代数知识的必要基础。20所英国小学在计算教学中都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方法[2]探索数字系统结构, 不仅让学生灵活熟练地运用数字, 而且让他们意识到数字之间的关联。例如问题:一个柠檬5分, 计算12个和24个柠檬的价格。其中一位学生的计算过程见图1。学生没有直接计算5×12、5×24, 而是运用了多种方法, 考虑到了加法与乘法、加法与计数之间的联系, 以及“倍数”、“拆分数字”的应用。事实上, 英国教师从一开始就鼓励学生探索数字应用的不同方法以及数字间的关系。例如数字5, 即可以与五个物体的总数相联系, 又可以表示4与6之间的数字, 也可以看成“1+4”“2+3”“2+2+1”和“1+1+3”的模式。随着学生对单个数字的体验逐步加深, 逐渐理会数字之间的联系, 形成数字的系统结构。需要说明的是, 英国在鼓励学生用“发散性”方法的同时, 也不排斥“收敛性”方法[2], 因为这两个计算方法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 正如语言学习过程中读和写是紧密相连的基本成分一样, 每一计算方法的实现都会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2. 关注教学的阶段性: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的笔算方法

英国计算教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即从心算发展到部分笔算, 再发展到可以提高计算效率的更形式化的有组织的笔算。例如计算35+17, 三个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 (见图2) 。

其中学生A、B运用了心算的策略, 而学生C运用了形式化的笔算方法。英国计算教学中加减法的心算策略主要有两种:顺序法和十分法。具体来说, 学生A使用了反映计数方法的顺序法, 保持其中一个数字35不变, 然后依次加上另一个数字的一部分以求和, 而且利用“数轴”表明计算过程的步骤。学生B选用了十分法, 拆分两个数字 (将35拆成30和5;将17拆成10和7) 并根据位置关系计算求和。《经验报告》指出, 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能成功地将十分法运用于加法运算, 但在减法运算中特别是当减数的个位数大于被减数的个位数时常出现类似于35-17=22的错误 (见图3) 。错误原因是学生没学习负数之前, 形成定式思维:减法计算总是大数减小数。当把35拆成30和5, 17拆成10和7之后, 学生依次用大数减小数, 即30-10=20, 7-5=2, 然后将两个差相加, 得到结果22。英国教育标准局通过调查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并指出减法运算中只拆分减数而保持被减数不变, 准确率会提高。同样, 乘除法计算教学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乘法运算中经历了由拆分数字法、2倍法、网格法等非形式化的算法过渡到形式化的笔算算法, 除法运算经历了“数字组块”的反复相减法、2分法、分解除数法等非形式化笔算方法。此外, 在心算策略教学中也体现了阶段性特点, 即从应用具体经验转变到应用心算方法和符号表征进行计算的过程[3], 事实上就是让学生经历通过对实物的想象进行计算的一个过渡阶段。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为社会活动的计算教学

英国20所小学一致认为, 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计算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石。研究表明当数在没有与有意义的情境相联系时, 儿童在理解简单的加减法数目时会有困难。英国在计算教学中以社会为学校, 生活为课堂, 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 设置动态现实的问题情境开展计算教学。实际教学中问题的选择很多都与“钱”有关, 这是英国情境设置的特点之一。例如学校操场要更新设备, 供应商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设备器械和不同的优惠条件, 让学生在预算内选择价格最合理的供应商。又如让学生计算后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 并给家长写信说明旅游的总费用、保证金的支付情况和分期付款的方式等。再如, 学校重新铺设操场, 要求学生预算总价, 学生根据问题先确定需要测量的量, 进行实地测量, 形成平面示意图, 然后计算出总价并形成报告 (学生所画示意图和计算过程见图5) 。这一问题有较强的综合性, 涉及测量、二维和三维图形的转化、计算等多方面内容。实际上, 英国计算问题的设计经常会与测量、统计等数学内容结合, 特别是私立学校, 会设计一些跨学科、多领域的问题, 例如在地理实地考察中设计和分析环境调查报告、设计河流的剖面图等。不仅如此, 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点也很广泛, 不受教室、学校的限制, 有时会发生在社会中所有可能的场所, 如博物馆、商场等。

4. 数学教师类型多元化:发挥专业型教师的作用

英国教育标准局2010年发布的《芬兰学生在数学中的成功》中指出, 学校及时对教学实施监控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是成功教学的重要因素[4]。英国小学及时调查学生学习情况,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 由助教一对一地进行个别辅导。这是英国小学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地, 英国小学教学实行包班制, 由一位教师教授一个班级的所有科目 (除了极少科目, 如音乐、体育等) 。但每一个班有两位以上的教师, 其中一位是任课教师, 主要负责教学活动, 其他是助教, 负责帮助学习有困难或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学习有困难或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一般会安排在教室的后面, 教学过程中助教始终跟随学生身边, 及时进行帮助和辅导, 这样能够关注到学生的特殊需求,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或停滞不前[5]。当然, 助教并非都是在职教师, 可能是志愿者, 也可能是家长。这一辅助教学方式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 英国将投入4.68亿英镑为学习落后的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6]

此外, 专业型教师 (specialist teachers) 的参与是计算教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专业型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能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并善于进行教学研究和合作交流, 带领其他教师一同专业化发展。《经验报告》指出英国正开展数学专业型教师培养计划, 政府承诺:到2019年, 每所小学配备一名数学专业型教师[7]。现行教学中, 学生在私立学校能够接受更多专业型教师的教学。许多私立学校4年级以后,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由包班教师授课, 而涉及范围广泛的数学专题, 如过山车的设计、哥尼斯堡桥问题等由专业型教师进行教学。此外, 学校设立教学小组, 由数学专业型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负责开展教学研究, 利用研究成果改善教学, 同时对包括助教在内所有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促进专业化发展。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计算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英国小学计算教学成功经验的启示

我国一贯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但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8], “不明算理、机械地搬用运算公式;不顾运算目标、盲目推演, 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 这些都是经常可见的。”[9]基于此, 通过分析《经验报告》, 借鉴其中优秀的教学经验。

1. 强化计数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

弗赖登塔尔曾经对计算的现代方法作了比较, “发现好的方法都强调计数”。他说, “我看到不少算术书完全忽视了计数。由于过分强调数量侧面, 致使儿童所学的计数成了单纯、乏味的数数, 即没有系统的计数, 完全忽视了将加看做继续数, 将减看做往回数这种心算与笔算之间最重要的环节。”英国小学计算教学中, 从认识数开始就帮助学生寻找数字之间的联系, 逐渐形成计数中的数字系统结构。如以2、3、5、10为间隔的分群计数, 最初可能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数列, 但这些数列建构的方式会让学生熟悉乘2、3、5、10的数字系统结构, 当数字结构与计算相联系的时候, 这些数字结构能促使学生找到有效的计算策略, 为计算技能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事实上, 我国对计数技能提出了要求“知道2, 3, 5的倍数的特征, ……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10], 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以2、3、5、10为间隔进行计数为基础的。但在实际教学中, 只有加减法的计算与计数技能有一定的联系, 也仅局限于逐一计数的水平, 而对分群计数的策略运用得较少。实际上分群计数正是加减法计算中凑十法、拆分法等计算方法的基础, 也是“按两个一数、三个一数等方法来学习乘法”[11]的基础, 更是推导九九乘法表的基础。

2. 反思竖式笔算的教学时间

笔算是记录计算过程与结果的书面形式, 大体上可以分为横式和竖式两种。英国竖式笔算教学安排是:加减法公立学校一般在4年级, 私立学校略早一些, 一般是3年级;乘法一般在5年级, 而除法则差异较大, 有的学校在小学阶段不介绍除法竖式计算, 有的学校只是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而我国各版本教科书都是从一年级介绍加减法竖式计算, 到四年级基本已经将标准的竖式笔算作为计算教学的归宿。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竖式计算教学时间明显早于英国。这主要是因为英国计算教学有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的竖式笔算的过渡阶段, 而且这一阶段延续时间较长。他们认为, 学生在不理解算法的情况下, 简化的形式化笔算方法容易造成“认知的被动”和“理解的中止”。而且英国调查发现, 成人在工作生活中很少运用形式化笔算程序 (Cockcroft, 1982) , 而是使用个性化的方法。基于此, 英国计算教学中, 认为把以心算策略为基础的非形式化笔算循序渐进地发展到用形式化竖式笔算进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在计算早期阶段, 不宜介绍竖式计算, 因为学生还没有机会形成数字的系统结构, 还没有机会自己建构不同的笔算方法, 而且口算和横式笔算源于学生实际操作的经验, 算法与算理都很自然、很直观, 成人发明的竖式笔算, 容易造成所谓“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矛盾。事实上, 我国关于笔算教学的安排主要是依据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 而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对笔算教学时间安排进行研究, 应当说基本上属于空白。因而, 我们应密切联系教学实践反思过早地进行竖式笔算的学习和训练,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口算能力的形成, 究竟有哪些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更应该具体地去研究如何安排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笔算教学进程。

3. 突出学生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英国计算教学中创设了各种探究活动、操作活动和综合性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成并积累相对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经历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回顾、反思、交流、讨论、总结、应用等环节, 并且在每一环节中既有外显的行为操作活动, 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 有助于促进学生积累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我国直到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才将其正式列入课程目标, 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直接的目标和追求。可以说, 我国对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都比较薄弱, 可以在借鉴英国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本土化研究, 研究什么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12];研究学生是如何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研究“做数学”、数学表达能力、数学交流、问题解决水平等对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影响;研究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关系;研究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如何迁移并促进数学活动和数学学习;研究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其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影响等问题。

4. 关注教师结构的多元化

根据《经验报告》可知, 学校数学教师结构的多元化是成功地进行计算教学的保证。如前所述, 在英国小学, 一方面每个班级至少有一名助教, 侧重于对学习有困难的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另一方面学校有专业型教师进行授课, 同时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 并对普通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在我国, 小学数学教师结构相对单一, 学生辅导、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活动、还包括一些行政性工作都有任课教师完成, 致使教师工作种类繁多, 负担过重, 造成了教师责任的消解。而且对普通教师的指导完全处于一种自发、自觉的民间形式的交流, 缺乏行政支持和保障, 往往是有名无实、有始无终。这些现象的存在原因很复杂, 可能与我国对教师的工作职责界定不科学和由学校单方面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为此, 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经验, 从群体的角度入手, 研究数学教师结构的合理化, 研究如何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特级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摘要:2011年英国教育标准局颁布了研究报告《小学数学优秀做法:来自20所学校的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对研究报告全面的分析, 归纳出英国小学计算教学的成功经验, 并提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小学,计算教学,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Good practice in primary mathematics:evidence from20successful schools[DB/OL].http://www.ofsted.gov.uk/resources/good-practice-primary-mathematics-evidence-20-successful-schools.

[2]J.Anghileri.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Arithmetic Teaching[M].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英) 朱莉娅·安吉莱瑞著.徐文彬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

[4]Finnish pupils'success in mathematics[EB/OL].http://www.ofsted.gov.uk/resources/finnish-pupils-success-mathematics.

[5]蒋建微编译.英国试行“一对一教学”[J].上海教育, 2007, (09A) :34.

[6]李震英编译.英国力图为每所小学配备一名数学特级教师[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09) :24-25.

[7]Mathematics Specialist Teacher Programme.[EB/OL].http://www.winchester.ac.uk/academicdepartments/poststudiesed/cpd_MA_Education/mathematics_specialist_teacher_programme/Pages/Mathematics Specialist Teacher Programme.aspx.

[8]孙名符, 刘凯峰.数学计算的教育价值[J].中学教研 (数学) , 2001, (10) :3.

[9]蒋佩锦.关于提高运算能力的探索[J].数学通报, 1994, (05) :1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S].北京师范大学, 2011.

[11]弗赖登塔尔著.陈昌平等译.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上一篇:那些温暖的记忆初中优秀叙事作文下一篇:中国移动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