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

2023-03-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

以法治思维构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

摘 要:法治的合规性、程序性、确定性和可预期性,法治构成中完备的法规体系、有序的程序安排、平等的处置方式、公平的价值追求以及公开的对世效力等特点,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路径指导。从解决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实际问题出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程序化、可量化、刚性化以及公开性和可操作性建设,是责任追究机制构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法治思维;廉政建设;责任追究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总方略,要求各方面的建设都应该有法律的指引和保障,法律作为一种底线思维对各方面建设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同时各方面的建设也要以法治思维作为指导依据。党中央提出,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提高依纪、依法惩治腐败的能力和水平,这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法治思维为党风廉政责任追究提供方向指引

法治思维为推进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我党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高校纪检监察机关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工作中,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执纪问责,“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既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中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的制度。

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惩处机制,要把法治精神的内涵融于责任追究的活动中,使责任追究的实施闪现法治理性的光芒。法治的规范不同于党纪的约束,法治是国家意志的要求,而党纪则是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体现,二者在性质和直接目的上是不同的。因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不可能在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都有法律的规范指引和制约,法律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给出相应的规定。但法治思维作为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提供方法论意义和示范指导作用。

法治价值契合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基本要求

1.法治思维首要价值是规则思维

规则思维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属于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法治规则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既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性,以及守护法律、维护宪法与法律权威的职责意识。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中,应具备党内规则意识,培养党内规则思维能力,既要增强法纪观念、弘扬依规治党精神,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又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和应对责任追究中的各种问题。

2.法治思维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法治具有五大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这种系统性的特点对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是由一个系统性的体制和机制构成,尽管党风廉政责任追究机制主要以党内制度构成为主,只涉及到责任追究的内容,但同样也具备系统性的内容,主要有责任追究的方式构成、程序安排、依据及保障等,这些因素相互依赖,构成责任追究的有机统一。

3.法治思维具有科学精神

法治是理性思维的结果,法治精神体现理性思考的内容,而理性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及遵守过程中,都应该遵照科学规律的要求,体现出科学规律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在法治构建过程中,如果违反科学、违反规律,最终会受到相应的制裁和惩罚。法治的科学精神同样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具有指导作用。在责任追究过程中,要体现权责一致、责罚一致的要求,既不能有责不罚,也不能无责惩罚,要分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把惩罚和教育结合起来,体现出科学用权、科学分工、科学追责、科学惩处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

高校责任追究中存在的问题

1.责任追究的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一般性、总体性的要求多,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举措少,致使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高校责任追究不敢从严从紧,放宽标准、放松要求,通常以影响学校发展和声誉等客观原因不追究;出现问题往往说制度不完善,实质上是没有按制度办事;有的甚至利用纪律规定空隙,为违规违纪行为辩护和开脱。例如:个别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在院系领取多份薪酬,认为拿这份钱理所当然;高校个别领导干部不敢直面问题,缺乏担当勇气。这些现象的存在,表面上反映出高校个别人的责任追究意识不强,实际上是党的规则意识不强。

2.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现:上位法规定过于原则,不能形成责任追究的有机链条,在追究的形式、内容、结果等方面不能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在《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条例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对违反责任追究采取正反两方面的规定:一方面,要求主体履行相应的职责;另一方面,规定不履行相应职责所产生的后果。从正面角度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内容有八项,涉及贯彻落实责任制的部署、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建设、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等,但没有规定相应的标准,正面的规定比较明确,负面清单不清晰,对责任落实的量化要求及执行不力的表现有待细化。

3.责任追究程序欠缺

主要表现:缺乏明确程序,规定的落实力度不够,主体责任难以体现。《规定》第四章明确规定,需要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追究责任,由有关机关、部门按照职责和权限调查处理,并按照不同的追究方式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调查主体和处理程序。其中,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权限和程序办理;需要给予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权限和程序办理。实际工作中,尽管有上述规定,但由于程序不明确,常常出现责任追究认定难、启动难、调查难、落实难等问题,导致有权无责、有责不究的情况。例如:出现“塌方式的腐败”,理应追究党委的主体责任,但程序性问题没有相应的明确规定,最终导致追究责任无法进行下去,出现难以追责的现象。

4.责任主体界限不清

主要表现:对实施责任的主体规定不明确,出现问题后责任承担主体不清。《规定》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的七种情形: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对上级交办事项不贯彻落实;对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对班子成员和下属疏于监督管理,致使其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违规选拔任用干部或用人失察失误;对下属人员违法违规行为放任、包庇、纵容;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等作出规定。这些规定是把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混在一起进行规定,一旦出现问题权、责界限模糊,在追究集体责任、个人责任抑或行政人员责任时难以区别。有时只对直接责任者进行处理,却不追究领导的管理和建设责任,这既体现不出责任制追究的性质,也使责任制度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用法治思维构建责任追究机制的措施

1.提高追责意识

实现执纪的新常态管理,违纪必然受到责任追究,追究必须依规依法进行,高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提高追责认识水平。纪检干部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即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 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要正确理解党风廉政建设政治责任的宣教作用和引导作用,同时也要强化责任追究的程序性和刚性特点,用鲜活的事例唤醒党员干部责任意识。要坚持突出重点和管住全体相结合:一方面,要用纪律管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管,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守纪;另一方面,要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确保纪律规范和约束全覆盖、无盲区,用纪律的“尺子”一量到底,无一例外,违纪违规必须追究到底。

2.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高校应根据《规定》有关责任追究的基本要求,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明确追究的对象,即在什么情况下上追一级、在什么情况下上追多级、上限是多少、每一级应给予什么处分等。要明确责任追究的各类具体情形:一要界定违反责任制的情节较轻、情节较重、情节严重的标准;二要界定组织处理与党纪政纪处分的界限;三要界定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间接责任与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等关系。同时,一方面,要完善权力制约的相关制度,坚持用法律法规和党规党纪约束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特别是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职权中容易产生腐败环节的监管。加快建立追责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措施,建立完善责任倒查机制,坚持“一案双查”,加大问责力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该抓不抓、该严不严、主体责任缺失、屡屡发生顶风违纪的情况,要严肃追究党委和领导干部的责任,保证责任追究的刚性有效。学校在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各类专项治理情况检查时,负责人都要签字背书,承担各自监管不力的责任。

3.加强程序建设

首先,对每种责任形式都要有相应的程序引导。特别是对出现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要对组织进行重组,而对这种重组的责任的前提条件、启动程序、后续流程应作出相应规定。其次,要明确自由裁量的适用程序,避免责任追究随意性突出。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容易出现“人治”色彩;明确个人分工程序,区分集体决策和个人分工。在责任制任务分工中,通常由某个人负责的任务被分解为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负责,既有党政一把手,也有主管组织、宣传或是纪检工作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出现党风廉政建设不力的情况,不好界定是集体责任还是个人责任,是一个部门责任还是几个部门责任。因此,要细化任务分工并明确落实流程是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最后,要加强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规定的有效对接。实践中,责任追究主要由信访举报线索和发生严重违纪问题后倒查体现出来,责任制建设工作中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工作的脱节,使责任制体系系统性不强,各环节缺乏连贯性,不能发挥责任制惩治的综合效应。因此,需要做好责任分解,将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应起来,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程序化方式体现在责任追究的执行中,制定检查考核标准和内容;明确检查的应用,把检查与责任追究联系起来,改变实际中为检查而检查的情况,检查的结果要切实应用于责任追究工作中。

4.严格纪律审查

纪律审查既是落实责任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要求,也是责任追究的主要依据。学校应加强问题线索管理,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了结五类标准分类处置问题线索,并定期清理、规范管理。一要加强案件审理工作,认真履行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职责。坚持快查快办,查清主要违纪事实,及时给予纪律处分、作出组织处理并移送司法机关。二要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及时与其进行约谈、函询、诫勉谈话,“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三要通过纪律审查,进一步发现违纪问题线索和违纪性质,既能正确区分“一岗双责”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界限,也能区分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界限,为责任追究打下基础。

5. 构建责任追究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促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有序运行,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和作用。“徒法不足以自行”,责任追究机制也需要相应的保障。一是完善责任追究的运行机制。责任追究的实施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二是完善责任追究的协调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相关组织、人事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追究协调机制。三是完善责任追究的监督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加强对责任追究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有责不究或追责不严等情形。四是完善责任追究的反馈机制,评估责任追究的后续工作进展及效果。

参考文献:

[1] 云南法院网.用法治思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几点认识[EB/OL](2015-06-17) [2015-11-26]http://www.gy.yn.gov.cn/Article/rdjj/wlpl/201506/43802.html.

[2]多杰热旦.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监督执纪问责[N].青海日报,2014-11-14.

[3]于广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的实践和思考[N].新华日报,2014-09-16.

[4]广西纪检监察网.试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追究制”[EB/OL](2014-12-03) [2015-11-26]http://www.gxjjw.

gov.cn/staticpages/20141203/gxjjw547e659e-97309.shtml.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纪委)

[责任编辑:卜 珺]

作者:王生卫

第2篇:责任追究在深入

近年来,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尤其是一些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中暴露出来的违法、违纪行为,严重干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如何处理这些事故责任人及违法人员,不仅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并给社会公众一个交待,更是警戒同类行为、遏制事故多发的一个根本途径。

2006年12月21日10时,北京,朝内大街255号,老外交部办公大楼肃穆的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继公布施行《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之后,在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召开发布会,向海内外媒体通报了近年来发生的11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查处结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监察部副部长黄树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

会议通报的这11起特别重大事故,分别是导致8人死亡、直接损失6908万元的中石油吉化分公司双苯厂2005年“11·13”特大爆炸事故及次生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导致171人死亡的黑龙江省七台河东风煤矿2005年“11·27”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导致30人死亡的吉林省蛟河腾达煤矿2005年“4·24”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导致34人死亡的河南省鹤壁煤业集团二矿2005年“10·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导致33人死亡、4人失踪的河北省邢台尚汪庄石膏矿区2005年“11·6”特别重大坍塌事故;导致35人死亡、7人失踪的河南省新安县寺沟煤矿2005年“12·2”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导致37人死亡的吉林省辽源中心医院2005年“12·15” 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导致44人死亡的中铁工集团一局四公司四川省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2005年“12·22”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导致56人死亡的山西省左云县新井煤矿2006年“5·1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导致32人死亡的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五龙煤矿2006年“6·28”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导致55人死亡的中国东方航空云南公司包头2004年“11·21” 特别重大空难事故。

这11起事故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都是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这11起事故共造成535人死亡,1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15亿元。

李毅中指出,公布的这11起特别重大事故,损失惨痛,影响恶劣,教训刻骨铭心。事故充分暴露了一些单位和业主无视法律,非法违法生产;一些单位无视安全,严重违章作业;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工作不实,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事故背后存在失职渎职、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问题。

黄树贤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监察部已会同有关部门,查结了这11起特别重大事故。在这11 起特别重大事故责任追究中,共处理283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17人,这些人因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已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6人,其中给予行政撤职处分的就有4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若以级别划分,有省(部)级高官2人,地(厅)级干部28人,县(处)级干部62人,科级以下干部及其他人员74人;若以职级划分,有企业管理人员89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55人,地方政府负责人22人。

在11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新闻发布会上,李毅中、黄树贤、赵铁锤解答了中外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各中外媒体提出的问题既尖锐又代表了社会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关注,透过这些问题及解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广大群众对新的一年能有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愿望,依然迫切而炽烈。

本刊记者现特将各媒体记者提问摘录如下。

[CCTV记者]大家都知道,这2年我们国家在安全生产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可以说力度是空前的。但是,为什么现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一些重特大事故依然频繁发生,请李毅中局长给我们解释一下。

[李毅中]你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广大人民群众很关心的问题。简要地说,大概有以下几条原因。

一是从安全生产的规律来说,我们现在正处在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根据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程来看,是事故的易发期,所以我们说未来10年、20年,既是发展的机遇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有些深层次的矛盾,比如说落后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我们的平均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安全生产的基础比较脆弱。另外,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还不完善,存在农民工大量转移,还有事故背后的腐败现象等等,这些都是深层次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们已经采取了12项治本之策,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是从企业的层面讲,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到位。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这无可厚非,但是一些企业对社会责任不重视,甚至忽视,比如说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尤其是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忽视了,当然也存在着诚信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的引导不到位、外部的监督不落实等问题。但首先要靠企业的自身努力,加上政府的依法监管,行业的有效指导,全社会的广泛监督,来促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来解决大型企业管理滑坡、小企业管理混乱的问题。

三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不到位。有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政府相关部门,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地方的方针政策不坚决、不得力,确实存在着层层衰减的状况。当然,这里边多数是思想认识问题,但是也有少数失职渎职,甚至是徇私舞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行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了非法违法行为的保护伞,怎么办呢?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这是根本的办法;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的政绩考核;三是实行行政问责制;四是经常去督促、检查、帮助他们,使得中央的方针政策、地方的方针政策能够落实到乡镇,落实到企业。

事实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党全社会的关注,目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同时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安全监管总局提出要慎言成绩,不轻言好转,要坚持不懈,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尤其是岁末年初这一段时间。

[荷兰国际新闻电视台记者]请赵铁锤局长介绍一下2006年中国矿业死亡的人数有多少?2006年中国关闭了多少个非法煤矿?中国政府打算采取何种措施来防止已经关闭的煤矿死灰复燃?

[赵铁锤]应该说你提的问题是很多人、很多部门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国务院确定,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来解决小煤矿问题。这个目标提出以后,我们紧紧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总体上来看,我认为关闭整顿小煤矿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依法关闭了一大批小煤矿。2005年,全国累计关闭了5931处,完成了计划的118%。按照计划要求,2年内我们还要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4861处,其中2006年安排了2652处,2007年安排了2209处。安全监管总局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告了第一批651处,最近还要再公布1053处。这样,2006年累计可以公告1704处。我感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1年多的整顿关闭工作,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通过关闭小煤矿,促进了小煤矿的安全形势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2006年1—10月份,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2.2%和21%,刚才毅中同志已经和大家通报了。通过整顿关闭,小煤矿发生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了14.7%和21.8%,也就是说,小煤矿的事故起数同比减少了326起,少死亡851人。这是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在全国煤矿事故少死亡的1121人当中,小煤矿少死亡了851人,占75.9%。

同时,全国煤矿在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当中,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30.2%和53.5%,同比减少了16起,少死亡826人。也就是说,在全国煤矿特大事故少死亡的826人中,小煤矿少死亡了560人,占67.8%。

第三,通过整顿关闭工作,小煤矿的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目前,我们在小煤矿已经装备了监测监控系统1万6484处,占全部矿井的75.3%。同时,全国已经有147个县市全部进行了联网。

我认为这1年多以来,地方各级党委、有关部门贯彻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决定,工作力度是大的,也是初见成效的。但是,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整顿关闭工作的不断深入,力度不断加大,这项工作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通过最近我们对全国12个省市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督查情况来看,还有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加以解决。

[黄树贤]这些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一是非法开采、非法生产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比较突出;二是有的地区生产能力的核定确实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三是部分地区资源整合工作有偏差;四是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

[赵铁锤]根据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要紧紧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力度,加大工作进度。2006年,根据地方政府已确定的关闭矿井的名单,在2006年底我们还会再公告一批,接受社会和各媒体的监督。二是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我们正在制订一个意见,对下一步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作出进一步的规定。三是严格煤炭生产能力复核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提出了9条必须立即纠正的对应措施,现在正在落实。四是严肃事故查处,对近一个时期以来所发生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五是进一步加强小煤矿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我们已经与7个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最近我们根据总局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制订下发一个《关于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意见》,在这个意见当中,要对小煤矿的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规范。通过以上这些工作,我们会在第一步整顿关闭,第二步整合技改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步管理强矿的目标,最终实现使小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的目标。

[香港文汇报记者]据说在矿难责任追究过程中,一些责任人的责任并没有认真追查,以及这些地方的责任追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请问黄部长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黄树贤]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从我们掌握的情况和我们的工作情况来看是不符合事实的。会上通报的2006年查结的11起特别重大事故中,我们共处理了283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1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6人。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责任人员都得到了认真的查处和严肃的追究。为了维护责任追究的严肃性,2006年5月,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对2003年以来查结的特别重大事故责任追究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责任追究是落实到位的。这次检查的具体情况,我们已经向社会作了公布。

[全球广播新闻社记者]我认为中国生产安全事故之所以频发,是因为中国没有充分地发挥工会的作用,因为工会可以促使企业来真正地保护工人的安全,中国为什么不允许工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呢?

[李毅中]《安全生产法》规定,我们的从业人员有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规定,当从业人员知道作业场所有重大隐患并危及生命的时候,他们有不进行作业的拒绝权,而业主和企业方不得对他进行打击报复。《工会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无论任何企业,都应该建立工会组织。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维护职工的生命权。所以,中国有关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是基本健全的。

从执行情况看,特别是近2年,安全生产成为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企业的职工、从业人员,他们在履行自己的合法权益方面大大地向前前进了一步。我们的大中型企业都有职工代表大会,业主和经营管理层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汇报工作,安全生产是内容之一。就是在一些小煤矿,我下去督查调研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不少小煤矿也建立了工会组织,比如贵州省六盘水市,所有的小煤矿都建立了工会组织,我还到他们矿上看了一下,工会工作开展得还是不错的。全国总工会很重视这项工作,正和我们联合推广贵州六盘水市的经验。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2个。一是要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而这方面,尤其是我们的农民工安全意识确实薄弱,他们原来的文化层次低,不少农民工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这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意见》,涉及到我们安全监管总局的有2条:一条是要督促业主和工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第二是必须上工伤保险,高危行业还必须上意外伤害险等等,保护他们的权益。

第二个问题是,在一些小煤矿,或者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小煤矿,还有一些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据我了解,全国总工会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按照《工会法》要求建立工会组织,来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路透社记者]请问李部长,从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每一天都有事故发生,对此您有什么感觉,您生气吗,还是您感到有点儿羞愧?

[李毅中]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的大国,有13亿人口,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事故的易发期,所以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要说我们的压力、我们的心情,肯定是沉重的。简单地说,中国每天因为安全生产而死亡的人数在300人以上,320多人。如何走过这个易发期?据专家研究,英国用了70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用了26年,我们现在准备用10~15年的时间,走过这段生产安全事故“易发期”。我们不能重复别的国家走过的路,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发挥我们的优势。

刚才我说了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原因,解决它,不是一日之功,所以我们要有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甚至会出现反复的思想准备。我感到最为欣慰、最受鼓舞的是,现在全党、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高度关注、高度重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政策,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安全生产的形势肯定会越来越好。现在是初级阶段,我们的目标一个是能把重特大事故降下来;一个是把死亡人数减下来。只要能达到这2个目标,我们做安全生产工作的同事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请问黄树贤部长,刚才李局长也提到,好多重特大事故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些腐败现象,作为中央的监察部门,是怎样查处这些腐败现象的?

[黄树贤]从我们参加的煤矿和其他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的情况来看,许多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一些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混乱,违规违章组织生产。另一方面是一些政府机关和监管部门工作不力,甚至失职渎职。同时,我们也发现,有的矿难及事故背后确实存在着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问题。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已经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的调查和处理。

今后,我们将坚决地贯彻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概括起来是3点:重视、预防和严查。

所谓重视,是要高度重视各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在案件的调查中,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同时,注意和重视查处隐藏的腐败问题。

所谓预防,就是要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各种事故背后的腐败。我们将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例如,我们前一阶段开展了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所谓严查,就是对各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背后隐藏的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我们都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我们将通过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受理举报等方式,坚决查处各类生产事故当中的腐败问题。不管这类问题是否酿成事故,只要查实,我们都将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西班牙埃菲社记者]在今天印发的材料中没有包括工作场所死亡的总人数,请问有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我得知2006年9月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对西班牙进行了访问,我想问中国是否寻求在安全生产领域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如果是的话,中国寻求什么样的国际合作?

[李毅中]全国生产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我们每个月都有一个简报,全年的情况到2007年1月上旬将向全社会公布。我可以给你透露一个最新的数据,统计到12月17日,全国事故起数为61万8632起,死亡人数为10万9143人,事故起数下降了9.9%,死亡人数下降了10.3%。当然,2006年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就要过去了,我们一点也不能麻痹大意,要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争取2006年在安全生产的控制指标方面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死亡人数是12.7万人,今年这个数字肯定有大幅度的下降。

安全生产是个全人类的话题,应该没有国界之分。所以,中国政府也要和世界各国在这方面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尤其是在法制、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培训、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好的经验。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和一些国家建立了这方面的联系,今后这方面的合作、交流,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人民日报记者]从最近国务院安委会对12个省市的煤矿安全督查来看,许多地方关闭小煤矿不落实,非法生产还大量存在,安全生产不达标。小煤矿关了很多年了,而且也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关闭工作,但是现在看来收效不是特别明显。应该说国家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各个地方特别是市县一级明显是在拖延,这表明地方政府的监管非常不到位,多数是在应付。请问安全监管总局和煤监局对此有什么办法?今天监察部的领导也在场,请问地方政府对于关闭小煤矿的不作为行为,监察部有什么做法?

[李毅中]这个问题,刚才赵局长其实已经回答了,我再强调一下。2005年关闭了5931个煤矿,占全国小煤矿的1/4,同时取缔了非法的采煤小窝点1万处(次),有些可能是关了2次、3次。所以,2006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关闭小煤矿工作功不可没。当然,也不能估计过高,我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5931个被关闭的矿,1万个被取缔的小窝点,就是吞噬生命的陷井,把它关掉以后,事故率肯定会降下来。

当然,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刚才赵铁锤同志讲,2006年跨到2007年上半年,还要关2652个,如果按照12部委发的文件,16种煤矿要关闭,对号入座的话,要超过这个数字。2007年下半年跨到2008年上半年,再关闭2209个,这样我们已经关闭的和计划关闭的加起来要超过1.1万个小煤矿,最后剩下的小煤矿是1万个左右。然后,我们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升这些保留下来的合法、合规、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提高它的安全生产水平。

今后将面临的任务繁重,中央国务院有明确的方针,但是做这项工作,主要靠我们的地方政府,省市、地市一直到县乡。应该说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我觉得首先应该充分地肯定。当然,存在的问题就是我曾经说过的,一些地方对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不坚决、不认真、不得力,甚至是走过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少数的徇私舞弊,官商勾结,这些现象我们都看到了,也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给县乡干部、乡镇干部做工作。

比如说我们下去督查,我曾经和一些县长、县委书记、乡长、镇长、乡党委书记交换意见,他们说了很多困难和具体问题,但是明显在认识上有差距,我们就要推心置腹地给他们算细账、讲道理、做工作,我觉得这也是预防为主,首先要把工作放在这个基点上,特别是摆正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系。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而且是更难得的政绩。真正把以人为本,真正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些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同时,地方基层干部有很多难处,反映了很多问题,比如关了小煤矿以后供应紧张怎么办?GDP下来怎么办?人民就业怎么办?老百姓吃饭怎么办?他们有一大堆问题,你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介绍其他地方的经验,我看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是通情达理的,会越来越坚决地贯彻中央的方针。

当然,对于少数不作为,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权钱交易等行为,要用我们的党纪政纪进行规范,构成犯罪的要追究责任,用这些办法促使我们的基层干部,在整顿关闭小煤矿问题上坚定不移。

[黄树贤]我赞同刚才李毅中局长所发表的这些意见。我再补充3句:第一,我们认为关闭非法小煤矿是减少煤矿重大生产事故的有效措施,所以我们坚决支持安全监管部门实施这项措施。第二,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做好关闭非法小煤矿的工作,我们监察机关将积极地参与和配合安全监管部门做好这项工作。第三,我们将发挥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一些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进行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少数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的,我们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请问李局长,在关闭1万多家小煤矿之后,会不会影响国家的煤炭供应?市场上会不会出现短缺情况,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李毅中]这个问题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关心。据我们统计,2006年全国的煤炭产量增长8.1%,到年底可能还有一些“翘尾”数字,估计还要超过这个数。其中,乡镇小煤矿的产量累计起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为什么?一方面关闭了那些非法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小煤矿在技术改造、资源整合;地方还批了一些新建的煤矿。所以算总账,乡镇煤矿的产量,在年初的1—4月是下降的,接着持平,统计到现在总量还增加了5.6%。

全国的煤炭库存1.47亿t,与2005年持平,而且现在是冬季储煤,估计2007年1月库存还要反弹回升。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整顿关闭小煤矿,不会影响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对煤炭的需求。至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市、某一个县短时间出现供应的短缺,这是经济运行的正常反映,不足以大惊小怪,发改委等部门也会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令人担心的是,现在煤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能力增加过多。我给你再举几个数字,据统计,全国目前有1500个煤矿在新建,有5.8亿t产能,实际上远远不止,我们统计现在在建的、改造的、整合的煤矿产能有8.3亿t,已经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如果不控制,将不利于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煤炭价格高,社会需求旺盛,倒是要防止那些被关闭的煤矿,前面关后面开,防止死灰复燃,防止煤矿的盲目发展,我认为这点更要加以重视。

编辑 余茂君

作者:余茂君

第3篇:论环境侵权责任追究

[摘 要] 伴隨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在继续追求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成为当下不可小觑的课题。近年来,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侵权案件日渐增多,环境污染问题日渐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此情况下,我国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却仍有缺陷。所以,环境侵权行为及责任的探究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环境污染;环境侵权行为;侵权责任

[作者简介] 陆 茵(1991—)女,河南省焦作市人,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

[

在人类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进步的脚步愈快,我们对于法制建设的发展水平要求愈高,对于法制给予我们公民权利保障程度的要求愈高。当今社会,侵犯公民权利的危险源日益多样,工业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之一。在着手解决问题之时,我们应对环境侵权行为以及侵权责任分配等问题进行透彻地了解与认知。在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环境侵权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关环境侵权责任追究的建议。

环境与环境侵权

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按照环境的属性来分,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本文,我们所提及的环境专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当人类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之后,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也被世界各国接受和承认,与此同时,环境侵权也进入我们的视线。环境侵权是一个较为广泛而又比较抽象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环境侵权的概念

环境侵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美法学者提出并使用的,但是对于环境侵权这一概念的具体表述,他们却没有一个明确的阐释,国内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也众说纷纭。曹明德先生认为:“环境侵权是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从而造成他人的财产或身体健康方面的损害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1](P18)宋宗宇先生将其理解为:“环境侵权行为是指因行为人排放污染物或者从事其他开发利用环境的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或破坏,导致相当地区多数人财产和人身损害,或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并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2](P16)可见环境侵权是指因人为的活动,致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或污染而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环境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事实状态。

(二)环境侵权的特征

环境侵权这一新的侵权形式是侵害人通过不当甚至不法行为对环境这一特殊的行为对象进行破坏,从而作用于该地区居民的生活状态。这就决定了环境侵权与普通的民事侵权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也具有其独有的事实特征。

1.潜伏性

环境侵害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侵害,它并非是在一定行为之后立即出现危害后果或者在通过一定的补救措施之后可以以很快的速度恢复到先前状态的侵害行为。环境侵害的产生有时因为是几年、几十年之前的侵害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的社会后果而爆发的,在经过多年的潜伏之后,日积月累的达到了危害程度,又或者在一次重大的环境侵害行为发生之后,危害的程度瞬间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侵害结果就很快危及居民。

2.持久性

环境侵害结果的发生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立即消除、恢复原状。自然有其自身独特的痊愈能力,再加上环境范围之广,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所导致的危害状态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至更广的地区。这直接导致了其危害结果难以治愈的事实,由此而存在的危害状态将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存在。

3.复杂性

由于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来自各个方面,种类纷繁复杂,如废水、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并且这些污染物常经过转化代谢、富集等各种反应后,才导致污染损害的发生,甚至在危害后果发生之后,各种化学因素的交融又会有新的危害后果的产生。因此,在污染损害发生之后,对于其危害状态的消除我们在一定时期内无能为力。复杂的危害源、复杂的化学反应都使得环境侵害的危害后果更加严重。

4.广泛性

环境侵权带来的危害后果往往具有很强的广泛性。首先是地域广,不同的危害行为所导致的后果的程度不同,如海洋污染,这可能直接会危害多个国家;其次是危害对象广,一般的环境污染的发生地都是有很多居民的生活居住地,在这一地区的任何一次环境污染都有可能直接威胁着居民的呼吸、饮水,而且我们现在还无法做到一个地区受害就立即移居当地居民,因此,整个地区的居民将或多或少地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侵害。再次是受害范围广,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直接侵害是居民的人身健康权益,但是在这背后还有更多的财产权、休息权等都会受到侵害。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归责原则

相较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环境侵权行为具有其独有的特殊性。环境侵权行为是指违反环境保护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污染或破坏环境,并通过这一方式给他人的合法权益带来损害的行为。与一般方式的侵权行为相比,它具有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后果的复杂性及因果关系的隐蔽性等。

(一)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正如我们所知,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个:行为人行为具有违法性,行为人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着因果联系,以及行为人有过错。但是特殊的环境侵权行为却不能适用于该四要件。目前在我国,对于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意见。

1.两要件说

一些学者认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仅需要符合两个要件即可,其一,须有污染危害环境造成的损害事实;其二,须有损害事实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3](P455)理由如下:环境侵权行为虽特殊,却也是可以囊括在传统民事侵权行为之内的,其构成要件应以民事行为构成要件为基础,我们所谈到的两要件说也是在此基础之上得到的。第一,“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这一要件不可纳入环境侵害行为构成要件的规定之内。基于环境侵害行为的多样性,我们无法给出其行为违法与否的标准,如果将这一要件纳入其中,在遇到环境侵害行为的案件时,我们就将很难迅速对此事件提出办法或给出合理的论断,这将会为污染事件的解决造成很大的困扰。在一定情形下,一些工业主体的合法的排污行为亦会给环境带来侵害,在一定时间内会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这时我们也需要对其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考量与规制。第二,“行为人有过错”这一要件不可纳入环境侵害行为构成要件的规定之内。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可见,在重大的侵权案件当中,过错因素已经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了。因此环境侵权这一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更应该符合这一法律要求。

2.三要件说

有一些学者持有三要件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梓太教授,他认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三:第一,加害行为;第二,损害事实;第三,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须有因果关系。[4](P81)另外一些学者也持三要件说,但是与张梓太教授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主张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第一,须有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污染环境的行为;第二,须有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事实;第三,污染环境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须有因果关系。第二种是认为环境侵害民事行为的构成是下列三部分:第一,行为人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第二,存在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事实;第三,污染环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5](P345)

而我则采用张梓太教授的三要件说。第一,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也就是加害行为。任何一个危害结果的产生都有其原因,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环境侵害后果的背后都有其不可掩盖的行为之因,虽有些行为其潜伏时期较长,又或者行为发生地与危害结果产生地有相当长的距离。但是我们并非说该行为就是不法行为或者该行为有过错才被纳入我们考虑的范畴之内。一个行为只要可以产生危害结果,这个行为就被我们称为加害行为。第二,环境危害事实状态,即损害事实。环境侵害之中的危害事实状态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状态。环境侵害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性通常来讲都是十分严重的,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当下虽没有明确的危害状态,却存在着产生危害状态的迹象,这都是基于危害行为的特殊性而导致的。第三,污染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联系。我们之前讲到无无因之果,在法律制度的确定之中,一个行为确定为被法律规制的行为之前,首先要确定其带来何种危害后果。在众多环境侵害公民权益的案件之中,我们要将加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一一相对应,只有证明了其中的因果关系,才能对其定性。我们不可任意将一个行为强加上不良的损害后果。但是,在环境侵权案件中,人类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被害人的整体实力较弱,我们很难给出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其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法律针对此情况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即使有间接证据证明二者的关系,我们也可以认定加害行为与侵害环境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改善和规制。

(二)环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1.无过错原则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就是指以何种根据确认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他所解决的是侵权民事责任之基础问题。在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采用了无过错的归责原则。依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对受害人有损害,不论污染者有无过错,都应对其污染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2.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

环境污染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使得被侵权人免于举证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是否是有过错的,但是根据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来讲,当事人需要证明侵害行为与危害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因果关系应当由受害人证明。但是若真的按照此规则来举证案件事实,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可能在无法举证之时遭受无端的侵害而无法得到任何救济。被侵害人不论经济实力还是信息掌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遠远不如行为人,再加上环境污染行为及污染损害的特点使得证明其因果关系非常困难。鉴于此,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对环境污染责任的因果关系证明实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模式。

3.责任分配原则

在大多数的环境侵权案件当中,侵权行为人并非是单一的,在面对共同侵权之时,多个侵害人的责任如何公平分配也是解决环境侵害案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侵权行为人与被侵权行为人的角度。在环境侵权之时,被侵害人提出侵权之诉,对于多个侵权人可以提出连带责任赔偿。《侵权责任法》第8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这直接减少了被侵权人要求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时,各个侵权人推三阻四的现象的出现。不论侵权人在此之前有何种约定,都无法推脱责任。法定的连带责任使得被侵权人的权益得到更为全面的保护。其次是侵权行为人之间的责任分配。在由多个侵权责任人共同侵权的时候,侵权人之间内部的责任的大小分配标准并非单一。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共同的侵权责任人可以依据各行为人对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行为有强弱,参与侵害的程度有大小进行区分,强者、大者多分担一些责任,反之少承担。这如同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针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责任的划分。当然在国内,并非所有的案例都是十分严重的,在一些小型的环境保护案件当中,多个侵权行为人若无法具体区分各自的责任大小,平均分担责任也是一个解决办法。在实践过程中,第一种分配原则是较为普遍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面对复杂的污染源和多样的环境危害结果来看,清晰地分清楚每一个侵权责任人的责任分担的大小存在一定的难度。

对环境侵权行为责任追究的构想

在传统的民事侵权法律关系中,侵权人与被侵权人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环境侵权中,由于双方在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使得在很多权利侵害的案件当中,被侵害人因客观方面的原因无法得到完善的救济,法律就无法给予公民公平的对待。因此针对环境侵权的情况,我国应进一步进行探究,制定相应措施,完善法律制度,在此,我将阐述两点关于环境侵权行为责任追究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我国现有的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已存在多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侵害事件的处理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多样的环境侵害行为的产生,已经无法满足公民的要求,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原则仍需完善。

1.进一步扩大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能源逐渐被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但是紧跟其后而来的应用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随之而来,而环境侵权的多样化也使得更多的被侵权人无能为力。法律对于无过错仍要承担责任的规则范围在现今显得十分狭小,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环境侵害行为的范围进行扩大,从而适应当今时代新能源新原料不断更新的社会。

2.明确规定环境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

我国法律虽在环境侵权问题上呈现出倾向于弱势群体的特征,但是并非是无条件的倾向。因此对于无过错原则我们要有一个正确地对待。我们所说的环境污染使用的无过错原则是相对的无过错归责原则,不是绝对无过错归责原则,即加害人在法定情况出现时可获免责。在不可抗力、原告自己造成或同意的损害等情形下,侵害人可以请求免责。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来确定免责条件。

3.归责原则应多元化

在当前侵害情形多元化的态势下,很难仅使用一种归责原则就能够将所有侵害问题都规范于其中。况且,我们也不可能对多个环境侵权事件进行统一的处理,即使这些事件均为同一的水准,因此归责原则的多元化势在必行。

(二)建立全方位的环境侵权公益诉讼机制

环境侵权纠纷从传统的民事侵权纠纷中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殊性的侵权纠纷。时间上的潜伏性、地域上的广泛性以及危害结果的不可预测性都使得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要更加繁杂,但是传统的民事侵权纠纷体制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无法通过该诉讼来满足被侵权人的诉求,甚至在一些环境侵权案件中,并没有任何具体的被侵权人的存在,而是在无形之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因此,建立新型的公益诉讼机制成了保护环境公益、维护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环境侵权案件日益增多,我们在做出提前预防危害结果产生的同时,对于未能未雨绸缪的现象也要给予完善的处理。环境问题不仅仅关乎某一地区居民的生活安康,长远上看,与整个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利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加快完善有关环境侵权现象的法律制度,以满足我国实际情况的需求,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獻]

[1]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 宋宗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 社,2005.

[3]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3.

[4] 张梓太.环境侵权损害赔偿[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3.

[5] 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8.

[责编校对:彭澜]

作者:陆茵

第4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

实施本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肃执纪,违纪必究,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一、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

二、党、政领导班子及部室、区队负责人有下列问题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口头批评,诫勉谈话,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整处理。

1、不认真传达上级党政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不研究、不布置、不组织制定工作计划。

2、不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工作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制定防范措施,不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3、不认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廉政教育和反腐倡廉的理论教育。

4、对全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及部室、区队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不检查不考核。

5、对员工反映的热点问题不重视解决。

- 1 -

6、不严格按规定推荐选拔干部。

三、党、政领导班子及部室、区队负责人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以下情形的给予党政纪处分。

1、对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甚至支持纵容,或者授意指使下属人员搞不正之风。

2、对上级部门交办的党风廉政事项拒不办理,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

3、对“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不进行民主决策,不执行招标、投标法,造成重大损失。

4、为骗取荣誉或财物,授意下属人员编造数据和资料,违反财政,金融、税务、统计法规弄虚作假的。

5、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

6、领导干部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包庇纵容的。

四、以上制度由矿纪委监督执行。

- 2 -

第5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

一、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局党组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工作职责,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各项行政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定期检查,党组每半年研究一次党风廉政建设问题。

2.重视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加强其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结合本局情况,联系实际,刹风整纪。

4.注重发挥支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作用,抓好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搞好党员思想教育。

5.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

6.领导班子带头搞好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和党员群众、党组织的监督,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7.党组要经常了解党风状况,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8. 研究处理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二、 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1 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局党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

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纪检组。

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责任分工:

1.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党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党组书记局长负总责。党组每年要重点听取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2.局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工作由党组书记局长主管,中层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由纪检组负责。

3.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由纪检组长主管,办公室负责,其他股室配合。 4.强化预算管理,推行部门综合预算,规范财政收支工作,由财务分管领导主管,财务室负责。

5.对局内车辆、业务招待费的使用管理工作由分管机关的领导主管,办公室负责。

6.信访举报、群众监督工作,由纪检组长主管,办公室、管理科负责,相关科室配合。

7.局政务公开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工作由机关分管领导主管,办公室负责,其他各科室配合。

三、 责任考核与追究

1.党组应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列入年

2 度总结或工作报告,并报上级党组织。局党组负责领导、组织对各股室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将其纳入考核一同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对科室负责人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的情况,列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作中存在问题,应制定措施,认真整改。

3.纪检组长负责对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每年通报一次执行情况。

4.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相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规定承担的领导责任,应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的《实施细则》,实行责任追究。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其他纪律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6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体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大全)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送审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自治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一、责任追究原则

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原则。必须维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对于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必须认真追究;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要从严追究。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责任追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责任分明、程序合法,必须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三)坚持责任区分原则。(1)集体责任。领导班子集体作出错误决定或者采取错误行动,造成工作失误或者集体违纪的,追究该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责任,同时追究 “一把手”、分管领导、倡议者和积极实施者的个人责任。(2)个人责任。因领导干部个人原因,造成工作失误或者违纪违法的,追究该领导干部个人责任;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同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3)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4)重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

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二、责任追究对象及内容

(一)责任追究对象

党的领导班子、行政(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纪检(监察)机构,领导干部个人。

(二)责任追究内容

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追究责任。

1、党的领导班子

(1)对上级党委和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没有结合所管辖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认真研究、统一部署,没有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

(2)在党政领导班子中没有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没有落实分管领导和承办部门以及责任人。

(3)领导班子没有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汇报,或没有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重点任务没有进行督促落实。

(4)没有研究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配套制度;没有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5)违反党的组织原则,背离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推荐或任用、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事项没有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造成不良影响,有明显违纪违规行为的。

(6)对违法违纪问题和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知

情不管、瞒情不报、压案不查的。

(7)对管辖范围内单位、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对所属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情况不履行职责进行监督或监督不力出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

(8)没有召开党委(党组、党总支)会议,听取所属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报告其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

(9)没有组织领导对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廉洁从政情况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对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行为没有进行责任追究。

(10)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11)不能依据党内法规或上级文件、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党组织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

(12)对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法履行督查(案件查办)职责不支持、不配合。

2、行政(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班子

(1)不配合本单位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

(2)没有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和督促所属部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关规章制度,或没有组织实施。

(3)没有根据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及当年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工,没有落实“一岗双责”。

(4)没有按照廉政勤政和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对行政(业务)范围内发生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纠正,或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

(5)违反党的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和群众纪律作出错误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危及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6)违反党的组织纪律,背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政务公开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

(7)对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法履行督查(案件查办)职责不支持、不配合。

3、纪检监察机关(机构) (1)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

(2)对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指导不力、措施不到位的。 (3)对违法违纪问题和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知情不管、瞒情不报的。

(4)协助本级党组织,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情况不履行监督职责或监督不力出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

(5)对管辖监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对所属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情况不实施有效监督、检查,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不纠正或纠正不力出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

(6)对所辖范围内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和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问题不及时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或者不组织、不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7)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范围内的违法违纪问题和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失察、失教、失管、失查,导致管理

对象出现严重违法违纪的。

(8)对上访、投诉、举报事项推诿、敷衍、拖延办理或者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结、上报结果的,或因处理纪检信访事项作风粗暴、方法简单造成严重后果的。

(9)其他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必须追究责任的问题。

4、党政领导班子正职

(1)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未履行总责,没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重要工作任务没有亲自部署,重大问题没有亲自过问,重点环节没有亲自协调,重要案件没有亲自督办,没有抓好落实。

(2)没有按要求主持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听取领导班子及其他成员和下一级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情况报告,就有关重大案件没有亲自批示。

(3)对本乡镇、本单位、本部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进行认真解决。

(4)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一级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廉洁从政的情况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情况没有进行监督,没有加强教育管理。

(5)本级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发生违纪违规问题负重要领导责任,所辖范围内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推荐选拔任用干部,造成不良影响,有明显违纪违规行为的,负主要领导责任。

(6)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以及特定关系人利用该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获取非法利益,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对配偶、子女、身

边工作人员以及特定关系人严重违纪违法知情不管、不制止、不报告的。

5、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1)所分管范围内发生违反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负重要领导责任。

(2)对所分管范围内(包括包村驻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指导、不研究制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具体措施和工作计划的。

(3)对分管范围内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和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失察、失教、失管、失查的。

(4)不协助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抓好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的。

(5)不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以及特定关系人严重违纪违法知情不管、不制止、不报告的。

三、责任追究的方式和种类

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组织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

(一)领导班子承担和追究责任的种类包括:(1)诫勉谈话;(2)取消评先评优资格;(3)通报批评;(4)整顿调整;(5)追究主要负责人党纪政纪责任。

(二)领导干部承担和追究责任的种类包括:(1)诫勉谈话;(2)书面检查;(3)取消评先评优资格;(4)通报批评;(5)组织处理;(6)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7)党纪、政纪处分。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和处分:

(1)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能及时如实报告并主动查处

和纠正,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2)认真整改,成效明显的。

四、责任追究的程序

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责任制实施责任追究,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责任追究的提出

1、纪检监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或发现有关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造成重大损失或产生恶劣影响的行为,应及时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案件检查程序进行查处。

2、组织人事部门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应追究责任的,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照处分程序追究责任,处理结果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或单位。

3、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关方面提出的实施责任追究的意见或建议,应向党委提出处理意见,作出处理决定。处理结果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或单位。对查处不力的,县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追究下级纪检、政工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组织人事部门在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实施述职述廉述德及考核时,发现所管辖范围出现的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应及时向县委和纪检监察机关报告,由县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调查核实并实施责任追究。

(二)责任追究的实施

1、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关于查处违反党纪政纪处分案件的程序,由纪检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作出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需要给予调整班子、调整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免职等组织处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县委同意后,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部门负责实施。

3、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需要给予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责成召开指定内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由县委作出决定,并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负责实施。

五、附则

县纪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本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组织协调,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本实施细则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县监察局负责解释。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7篇: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

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是的贯彻落实,抓好责任追究这一关键环节,根据总公司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关规定,结合xx

项目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对象:

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各部门管钱、管物人员。以上人员均要签订干部廉政建设责任状。

二、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原则:

以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为准绳,以《细则》为依据,坚持党政齐抓共管,严格监督监察,;坚持实事求是、按章办事、有责必

究、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凡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都必须实施责任追究。

三、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处理办法

(一)组织处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口头批评、责令写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

1.所管部门长期管理混乱,风气不正,歪风邪气盛行,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治理的。

2.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损害项目利益的。

3.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被确定为差的和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4.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应追究责任的行为。

5.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规定。

(二)党纪处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党纪处分:

1.对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对总公司、四公司及纪检监察部门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范围内

的事项不办理,或者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

2.对发生重大案件或重大事故、恶性事件,致使国家、企业资财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 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程序

责任追究除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追究外,主要根据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责任问题或群众

的举报及时进行追究。

1.组织处理:由项目上报公司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2.党纪处分:由项目支部上报四公司党总支及总公司党委办理。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8篇:党风廉正建设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地区和县教育局党委关于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结合我校支部工作的实际,制定党风廉正责任追究制度。

一、对学校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对局党委的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范围内的事拒不办理或者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对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报局党委,按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条款进行处分。

二、学校内发生重大案件,致使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报局党委对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按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条款进行处分。

三、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财政、税务、审计,并弄虚作假的,对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报局党委按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条款进行处分。

四、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检举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学校党支部要进行批评教育,并报局党委按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条款进行处分。

五、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知情不管或失察的,学校党支部批评教育,写出书面材料报局党委进行处分。

六、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办、长期失察、责任目标不完成,严重违反党内监督制度,不按规定程序办理,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检查,限期改正。

七、实施责任追究,要实事求是,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直接领导责任和分管领导责任,直接参与或顶风违纪的可从重处理。进行责任追究情况应记入学校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作为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

第9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调查与思考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调查与思考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也是督促各级党委、纪委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的“撒手锏”,要用好这个“撒手锏”,则必须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近期,**区纪委结合本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工作实践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 **区紧贴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注重通过责任追究倒逼“两个责任”落实,不断把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2014年以来,**区共对12起案件15人实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包括7名局级领导干部,8名乡科级干部,分别有8人受到行政警告处分,约谈、诫勉谈话7人。

(一)围绕追究主体细化明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年初区委书记与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与15个街道、69个部门分层分级全覆盖“签字背书”,作为责任追究重要依据,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注重精细管理,建立“两个责任”清单管理机制,制定主体责任清单119项,监督责任清单17项,提出落实措施451条。探索开展“两个责任”分类考核,建立健全权责分明、履职到位、问责有据的责任落实体系。重视社会评价,对测评反馈的90条意见建议逐一梳理分析、台账管理,向23家责任单位发出整改督办书,督促限时整改。

(二)围绕追究内容科学定责。针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难到位、可操作性缺乏等问题,在深入开展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区制发了《党风廉政建设追究暂行办法》,从责任追究的实施原则、追究内容、责任认定、责任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强化了责任追究的制度执行力,有效防止在处理过程中失之于偏、失之于软的现象,避免或减少随意性,真正体现责任追究的严肃性和惩戒性,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两促进。

(三)围绕追究形式严肃责任。坚持以案件为切入点,有案必追。充分利用案件查处、纠风治乱、执法监察和党风廉政检查考核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在查清当事人违纪问题的同时,构成对其分管领导问责的案件一追到底。**区坚持以案件审理为平台,将责任追究纳入案件审理程序,有效解决责任追究中“不好追究”和“不能追究”的问题。2015年,**区通过案件审理程序实行党风廉政责任追究4人。

二、当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一把手”的主体责任意识依然比较淡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事,每年满足于开个会、讲个话或签个责任书,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自己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就算尽到了责,履行了职,出了问题,责任不在我,谁违纪就追究谁的责任;有的则认为一人做事一人当,谁犯错误追究谁,不该上追一级或几级搞连带,由于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一些单位内部一旦发生问题,则出现“护短”现象,以达到减轻个人责任,逃避责任追究的目的。

(二)责任追究难于落地。第一,从追究效力上看,对出现党风廉政问题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追究的执行主体不明确,对责任追究案件到底应由谁作出决定,由哪个部门负责查处,没有明确规定;知道出了问题,责任在谁头上,经常出现没有“操办人”的情况,实际工作中往往造成责任追究案件无人管的被动局面。由于责任制在追究方面的宽泛性、不明确性,查出的问题应该上追几级,追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规定,责任追究往往取决于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或者社会舆论的压力大小,易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第二,从追究内容上看,在责任分解上有的责任条款过于笼统,内容不明确,存在责任交叉和责任空挡现象;有的没有贯穿到日常业务工作中。同时,对反腐倡廉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参与部门的职责、目标、任务缺乏细分,部门在具体操作时感到很为难。第三,从责任考核上看,组织主体有的不是党委(党组)组织考核,而是以纪委的名义进行,而纪委对下级党政机关这个责任主体的考核,又变成了对下级纪委的工作检查;考核形式上多以听汇报、看资料、搞测评为主,很难了解到不落实和落实不够的问题。第四,从追究实施上看,对领导干部管辖范围内发生党风廉政建设问题需要进行责任追究时,如何科学分析研判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是否负有“失教”、“失察”、“失管”、“失误”中的任何一种责任,并综合运用各种责任追究手段给予相应的处分形式,对此需把握的标准还不够明确,尺度较难掌控。

(三)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目前,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涉及责任追究的条规外,很多文件只有“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笼统要求,对如何追究、追究到什么程度,缺乏硬性和操作性强的规定。责任追究的内容和方式比较抽象和简单,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具体化。同时,由于工作职能的交叉,导致领导责任难以划分。从目前情况看,党政机关和领导班子中职能交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有的工作大家都管,有的工作大家都不管,从而造成责任不明;对用人失察、决策失误,难以追究个人责任;前任决策后任出事,责任属谁难以界定;少数垂直管理部门的责任追究出现真空地带。

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责任追究主体,确保责任追究的严肃性。

在责任追究程序方面,要严格按规定的立案、检查、处理程序进行,注意正确区分和处理责任追究与一般违纪的关系,厘清渎职与失职、认真履职与工作失误的界限,分清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要责任与重要责任等。在界定内容时,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认定:一是从是否把好教育关,判断其是否失教。二是从监督管理是否到位,判断其是否失管。三是从对所管辖单位和党员、干部的廉政情况是否了解,判断其是否失察。四是从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判断其是否失误。五是从发现是否主动查处,判断其是否失究。在责任上追的级别上,按党风廉政建设分级管理,一级抓一级的实际情况,原则上上追一级,问题严重的可上追二级,对于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事故、恶性案件及重大腐败案件等,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责任到哪里,就追究到哪里。认定相关人员的责任时,要通过调查当事人(直接违纪违法者),走访知情人,查证有关资料和综合考核、专门考核测评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作出实事求是的责任认定结论。

(二)细化责任追究内容,提高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

当前责任追究应严格按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紧紧围绕本地区、本部门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事件的;不正之风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利用该领导职权、职务上的影响获取非法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对中央、省委的决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严重后果等五个方面来展开,可按照“明确简便、定量为主、奖惩适度”的原则,进一步细化主体责任内容,抓好责任分解,直接明确职责内容和目标,硬化主体责任落实的任务和要求,增强指导性和操作性。建立健全主体责任体系,突出党委主要领导的责任,抓好责任链条的细化分工和向下延伸,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环环相扣的主体责任闭环效应。细化应受追究的具体行为,一旦出现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职能部门要查清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是否负有失职责任,并且要查明发生问题的原因。

(三)扩大责任追究效应,增强责任追究的警示性。

一是要强化责任追究结果的运用。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将受到党风廉政责任追究的单位和个人与其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和评优评先相挂钩,同时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处分决定,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二是要加强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监督。在纪检监察系统范围内,上级组织应不定期对下级执行责任追究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追下不追上、追小不追大、追软不追硬、追疏不追近”的现象,严肃处理执行责任追究不力,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将整个责任追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接受党员干部的监督,确保责任追究的公平公正性,同时适时通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的震慑和警示效果。

上一篇:酒店服务意识培训材料下一篇:公交车驾驶员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