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猫》文本解读
平实不失生动,描写尽显真情
——老舍《猫》之文本解读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他曾说:“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成个好作家了。”老舍正是如此实践着他的“好作家”理念。他的小说、戏剧取材于广博的现实社会,紧扣时代脉搏,他像哲人一样思考着个人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深刻问题,如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他的散文来源于生活点滴,朴实无华、真情细腻,他像天真的孩子一般感受美好并记录美好,如《草原》、《养花》、《猫》。今天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近天真的老舍,解读“平实不失生动,描写尽显真情”的《猫》。
《猫》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文章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语言平实无雕琢,感情真挚流露。下面我将语言、语气、人称、修辞四方面解读文本。
一.谈猫——“平”里显真情
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你听:“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去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品读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
与这样的语境氛围相一致,文章语言呈现出通俗明快的口语化特点。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言事述感,描摹物态,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睡大觉”而不是简单的“睡觉”,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 二.怜猫——语气露真情
课文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暗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显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三.爱猫——妙用人称“你”
课文第二自然节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 四.赞猫---巧用拟人化
作者在对猫的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老舍竟然不责怪小猫将作文纸弄脏,还欣赏起这位画家的杰作来,实在是怜爱至极。这只猫在作者的心里不仅是画家,还是歌唱家呢!猫的叫声还像歌唱家的声音“丰富多腔、变化多端”。作者真是爱猫爱到了骨子里。再如“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等处用语,简直把猫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写,而作者爱猫之心、赞赏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切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欣赏趣味和学习乐趣。
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得形象风趣,观察细微,从一些很小的细节中写出平时很不起眼的小猫的淘气、可爱,表现了他的爱猫之情,同时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特点。老舍写作《猫》时已经58岁,如果不是拥有孩子的天真,他怎能发现这只淘气、可爱的猫呢?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首篇,自选入语文教材以来,引起多方关注。笔者梳理近三十年来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上发表的75个课例,发现这篇作品因其文体难以确定,教师的解读难以达成一致,所以课堂教学内容多种多样。现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7个课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备课参考等),对其文体、主题、艺术特色、教学目标进行综述并加以评议,以期探寻这篇课文更加适宜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一、课例综述及艺术特色
(一) 文本体式
关于《猫》的文体,37个课例中有14位教师作为小说来处理,10位教师作为散文来处理,2位教师作为小说但有散文化倾向,其余课例均没有涉及文体。认定本文是散文化小说的有两种观点具有代表性:一是柯新燕老师在文本解读时认为“此文的文学样式是小说,非散文。但《猫》总是给人以‘真’之感,这不仅基于作者当时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追求文学要有‘真实’的精神,也缘于将猫作为描写对象,‘我’成了次要人物,重在表现‘我’对猫的感情,这就是散文化处理。”二是王乃安老师认为“作者非纪实性地描述所养的三只猫及其结局,把猫写得活灵活现;且由猫写出人的细腻情感和深刻认识,使人们明白某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做人道理。这是作者采用这种特定的散文笔法来描绘“旧家庭的‘积影’(《家庭的故事・自序》)”的理想结果。”
(二)作品主题
老师们对《猫》一文大致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其主题的,即“我”的角度、猫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三个角度相互交叉,彼此重合。具体的主题有以下几种:
(1)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带着偏见处理,否则就会铸成无可纠正的大错;27.5%
(2)对下层百姓不幸的同情,对弱势群体苦难的关注,对被侮辱被践踏者的哀怜;18.8%
(3)“我”勇于反省和严于律己的精神;16.3%
(4)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需要正视自身的缺点完善自我,这样才能避免不幸;13.8%
(5)要仁爱,不要残忍;12.5%
(6)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6.3%
(三)艺术特色
《猫》文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辞朴素,描写真切,发人深省。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徐�V老师解释说:“课文开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概括了叙述的中心内容;中间一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既然是‘好久’,就不是‘永远’,于是引出了养第三只猫的情节;篇末一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呼应开篇总结全文。首尾照应,整篇文章浑然一体。”而在讲述“我”家三次养猫的故事中,“作者用‘有一次’、‘隔了几天’、‘冬天的早晨’等过渡词句承上启下,把前后的内容贯穿起来,过渡自然。”
其次,在写法上,对比衬托,巧用伏笔。“第三只猫是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的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只猫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耍,与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在文中不止这一处。写“第二只猫的不怕生人和家人‘小猫呢?小猫呢’的询问预示了它的丢失。第三只猫对鸟笼的凝视成了猫吃鸟的罪证,也为下文作者的‘妄下断言’和猫的冤死巧妙设伏。”
再次,在内容上,详略得当,细节突出。肖家芸老师在和学生讨论最喜欢的小猫过程中,学生凭借文字的多少得出了“特别喜爱”第二只小猫。因为“第二只猫作者写了好多好多,第一只猫写得好少好少”,用“文字的详略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亲疏。”在具体描写三只小猫中,又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这些语句从细微处写尽了前两只猫的顽皮可爱让我们会心一笑。
第四,在语言上,语言朴素,情感细腻。占淑红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了两个“蜷伏”。“前者写出了它在寒冬中流浪冷得瑟缩的可怜样子,突出其可怜;后者写它安定后想得到家人的欢心,却未能如愿,突出其可悲。其他还有对文中四个‘不’字和句式的分析等,通过这些词句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第三次养猫,先是‘不大喜欢’、‘我很愤怒’、‘心里十分难过’、‘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并且从此‘永不养猫’。这种感情真切朴实,曲折细腻,犹如一股涓涓细流奔流于文中,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给人以深切的艺术感染。”
(四)教学目标
依据对教学设计的梳理统计,现将课例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按由多到少的比例排列如下:
1.探究作品的主旨;
2.学习运用比较法和细节描写;
3.体会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4.品味语言;
5.把握三只猫的特征,包括外形、颜色、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
6.学习本课生字词;
7.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8.剖析现实生活中的“猫人”;
9. 学生自己写第三只猫的结局,辨识哪一种是小说的写法。
二、文本意蕴解读
(一)《猫》是一篇“散文化小说”
作者在小说集《家庭的故事・自序》中指出:“我写这些故事„„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既然人物属虚构,那么可以认为《猫》是小说。然而它拥有散文的特质,由此便衍生出在超越了传统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三要素结构之后,由散文和小说交融重构的一种独立的亚文类――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具有小说和散文的两栖性,刻意讲究情节的曲折,叙事上情节淡化融合小说与散文的双重特点;“散文化小说,情是第一要素,它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机制作为意象的审美聚集和组合形态。”《猫》有明显的故事情节,亦不乏波澜曲折;但猫的故事由“我”来讲述,由“我”的情感贯穿聚合,这就体现出散文的特质。这篇独具特色的散文化小说,阅读教学需依据文本体式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老师们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二)确立“教学目标”应依据文本体式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层面的概念,即“预期需要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应该依据文本体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依据文本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解读,从而确定合宜的教学目标”。
“体式”是相对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面是指文本的类别,即文类;第二层面即指单个文本的特定样式,也就是个体文本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现形态。”作为散文化小说,《猫》的教学目标其体式的独特性在哪里,应确定什么教学内容,设计哪些教学活动。目前至少可以明确,“品味语言”应该是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因为《猫》的语言风格是体现本文散文化小说特质的一个重要元素。“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也应该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因为故事都由“我”的情感贯穿接,起伏波澜与“我”的情感变化相谐相生,这也是由散文化小说的特质决定的。
(三)“品味语言”的着眼点在语词
《猫》在语言上追求纯化、明净,没有华丽的辞藻、繁复的句式,运用自然朴实的词语,将“我”养猫的故事如话家常般告诉读者,这是本文独特的语体风格,也是语言上的最大亮点,所以“品味语言”理应是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味语言”的教学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1.品读描写三只猫特征的动词
肖家芸老师引导学生用文中重点词句来说明自己最喜欢哪只小猫,具体落实到“跑”、“爬”、“捉”词。把握了这些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也就知道了“我”是怀着高兴的心情在欣赏猫。徐鹏老师还加入了“芙蓉鸟”事件中“拿”、“追”、“打”词的分析。
2.通过关键词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柯新燕老师在文本细读时,从关键词入手品析作者的感情变化。由开始的“一缕酸辛”发展为激烈的“怅然”、“愤恨”升至“十分难过”、“更难过得多”。“我”对亡失猫的情绪变化,由淡变浓,层层推进,情感脉络表现得直白,令人一目了然。
3.品析人物的语言和称谓的变化
魏华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寻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体悟语言在表现文章上的作用”的教学环节,学生有的找到直接抒情的语句,如“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还有的找到间接抒情的语句,如“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等。占淑红老师则和学生一起探究“我”和家人对猫称呼的不同来体悟感情的不同。
贯穿《猫》文的线索就是情感,而语言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所以品味语言就是通过文本细读体味语言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深入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品味语言不是浮于表面的简单浅显的事。
15、 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课前活动(配乐赏读诗歌)
猫儿猫儿真古怪,
猫儿猫儿真有趣, 爱贪玩来爱睡觉,
又可爱来又淘气, 漆黑夜晚满屋跑,
爱到院子做游戏, 听见老鼠吱吱叫,
什么都是好玩具, 便把身子轻轻跳,
枝折花落人不气, 抓到老鼠尾巴翘。
生气勃勃主人喜。
师:课前我们赏读了诗歌----《猫》,现在我们就来学学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板书:猫)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目标清楚了吗?(生:--)大家有信心完成吗?(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老师特制定了自学指导。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自学任务。
三、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3分钟后比谁读得准。)
1、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检测词语认读(个人比读) 乖巧
任凭
尽职
抓痒
淘气
开辟
生气勃勃
枝折花落
没完没了
的确
暖和 自学指导二(扫读课文): 1、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猫? 2、哪些段落在写长大的猫?
3、哪些段落在写小时候的猫?
(2分钟后比谁完成的最好。) A、生自学。 B、交流、汇报。 自学指导三:
小组合作: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什么?
四、说一说 :
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 这是一只(
)。
《猫》教 学 设 计
边
玲
安定中心小学
爱
《猫》教学设计(微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过程】
课前读本课词语
一、 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1、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看完了这些图片,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猫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板书:猫】今天我们来认识老舍爷爷家的猫,(齐读课题)老舍爷爷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猫和养花。
2、简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着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0,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次。(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读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很用心的学习了。那这些多音字组词大家能读好吗?指名读
(2)、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猫的?我们来完成一道填空题吧,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理清课文脉络。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答案。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猫( );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3)、根据这道填空题,你能找出课文的两个中心句来吗?(指名生说)(课件出示,齐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1、
2、3自然段,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猫的性格?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用手中的笔圈出来画出来,注意学习语文时一定要养成拿起笔随时圈圈画画的习惯。然后完成《语文作业本》P48—T4 (生反馈练习答案)完成了练习册,我们继续看到课文,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猫的性格既(
)又( ),(
)又( )。你找到有关的句子了吗?谁来说一说。 预案:
句子一: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重点指导:这里从哪几方面写了猫的性格古怪?
(1)老实(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这只猫确实挺乖的,可是它会一直这么老实吗?
(2)贪玩:任凭„„也„„ a、 男女生分别读
b、从这组关联词中你能看猫的什么特点?)
c、用上“任凭„„也„„”说句子。多贪玩的猫啊,你觉得会有谁怎样呼唤猫?
过渡:真是一只贪玩的猫!可是,猫又是尽职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猫的尽职呢?)
句子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齐读) 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猫非常的尽职呢?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屏息凝视”10秒钟。(师生体验)你们刚才的感觉是什么?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让我们通过朗读体验猫的尽职吧) E、品味 非„„不可(1)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如果把它改成肯定句要怎么改?
(2)、从这个句子中除了体会到猫的尽职,你还体会到什么?让我们再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吧!
过渡:这么贪玩的猫,工作起来却这么尽职,的确非常古怪!
句子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句子4: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板书: 高兴 温柔可亲 不高兴 一声不出 无论„„也„„
胆小:藏
勇猛:斗
过渡:
1、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却非常喜欢它,大家能举些例子来说吗?
2、 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句子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蹭:是什么意思?表达了小猫的什么感情(轻轻地摩擦,向主人撒娇)
小梅花:是指什么?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猫到处乱跑乱跳,脚一定脏兮兮的,它踩在老舍爷爷的稿纸上,老舍爷爷不但不生气,反而称它的脚印为小梅花,可见老舍爷爷是多么的喜欢它)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 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 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 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 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 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齐叫“咕噜咕噜”) 师:这样“丰富多腔”的叫声听起来特别美妙,老舍爷爷简直要把猫写成一位歌唱家了,可见,老舍爷爷是多么的喜欢它。 (6)它若是不高兴啊,„„一声不出。 无论„„也„„ (7)它什么都怕„
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的地方呢?(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勇敢的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既胆小,又勇猛的猫吧。 藏
斗
师:(指着板书)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这么多方面,从这些词语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意思相反) (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猫的性格古怪之处。那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喜欢它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一段吧!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猫的可爱。
四、总结写法;
1、老实、贪玩、尽职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的,在这里却被老舍先生用在了猫的身上,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2、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什么感情?
3、今天我们学习猫的古怪性格是围绕那句话来学习的?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作者围绕这句话,也就是一个总起句,举出一些事例来具体描述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总分式构段方式。
4、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也有这一类的写法。
比如说我们三年级学的课文 《秋天的雨》 《美丽的西沙群岛》
5、性格古怪的猫是如此的可爱,满月的小猫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请同学课后完成这个小练笔。(课件出示)下课!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猫——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 勇猛
尽职
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人爱猫 猫亲人
导语:《猫》描写的是生活中非常的可爱的猫,是老舍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老舍先生热爱生活情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欢迎阅读!
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老舍的《猫》赏析:
《猫》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课文。学习本册第四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猫》是一篇精读的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它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
品味《猫》一课,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一.谈猫——“平”中露真情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品读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与这样的语境氛围相一致,文章语言呈现出通俗明快的口语化特点。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言事述感,描摹物态,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
二.怜猫—— 语气显真情
课文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暗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三.爱猫——妙用人称“你”
课文第二自然节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
四.赞猫--- 巧用拟人法
其次,作者在对猫的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踩·印几·朵·小梅·花”等处用语,简直把猫写活了,而作者爱猫之心、赞赏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切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欣赏趣味和学习乐趣。
老舍《猫》鉴赏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品味《猫》一课,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一.谈猫——“平”中露真情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品读文章,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与这样的语境氛围相一致,文章语言呈现出通俗明快的口语化特点。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言事述感,描摹物态,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 二.怜猫—— 语气显真情
此文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暗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三.爱猫——妙用人称“你”
课文第二自然节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 四.赞猫--- 巧用拟人法
其次,作者在对猫的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踩·印几·朵·小梅·花”等处用语,简直把猫写活了,而作者爱猫之心、赞赏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切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欣赏趣味和学习乐趣。
推荐阅读:
老舍作品《猫》的赏析09-26
夜宿山寺文本解读07-11
面向课堂,解读教学文本10-09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讲义201209)09-20
《将相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10-24
老舍名言名句09-14
传奇写家——老舍10-20
老舍散文好句06-17
老舍茶馆读书笔记06-30
浅析老舍小说创作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