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高中作文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舍的高中作文(推荐10篇)

老舍的高中作文 篇1

整理,先得在心中形成一种可行的规划,否则毫无目的的整理,只会让物品越来越乱。在有了可行的规划之后,还得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坚持下去的信心。半途而废,失败中的失败!我们的生活需要整理。虽有“金窝,银窝,不如咱的狗窝”这句金玉在前,我们也需得把自己的小窝整理的像个样子,才能方便日常生活行事,脏乱的房屋,杂乱的桌面,不仅影响心情,更影响办事效率。别人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咱家是“书到用时找不到!”情何以堪啊!

所以,我们常生活的地方,必须整理有序,只有在窗明几净的条件下工作学习,才能最大化提升效率,否则埋藏在杂乱书桌中的不仅是找不到的书籍,还有你的生活与未来!我们的心情需要整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七情六欲,每天太多的情感尘垢落在我们的心间,一颗微尘看似微不足道,但一天天积压,灵魂终于有一天沾满尘埃,不见天日。每每想起海子的卧轨,海明威的饮弹,三岛由纪夫的投河,老舍的斧子,不禁心颤,为什么一个个才华洋溢的人会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呢?残酷的生活,无情的人间也许是一个理由,但不是依旧有许多人笑着活下去吗?

他们是忘记整理落在心灵上的尘埃了呀!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光如水洗,是光与尘同在的。我们对待心灵得像神秀那样,“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所以欢乐有时,哀恸有时,悲痛就让时间抹去,第二天请整理好心情,带着微笑,重新出发!

我们的人生更需要整理,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察省的日子,不值得过。”是的,谁都难免犯错,重要的是,我们能认清错误,整理好自己的人生,重新开始。高晓松新片待发,却因酒驾入狱,但他诚恳的认识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整理自己的过失与人生,在狱中思索人生,还翻译了马尔克斯的《昔年种柳》,出狱后,他获得了大众的认同与赞赏。

是的,整理后的人生像水洗过的青山一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重要的从不是过去无法掩盖的丑陋,而是现在看得见的美丽。

老舍的作文 篇2

记得《骆驼祥子》中车夫们给祥子起哄,说他就要跟虎妞结婚了时,是这样写的:“你怎么不能呢,眼看就要咚咚嚓啦!”这里,用敲锣打鼓的声音“咚咚嚓”来借代结婚,真是太幽默了。因此,在我的作文《竞选大队委》中,写我和其他两位同学急急忙忙跑下楼时,我也试着用“一阵‘咚咚咚’”借代了一下“下楼梯”。

《正红旗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在写大姐的婆婆整天没完没了地数落大姐,大姐明明不愿听,却要装出洗耳恭听的样子时,作者说似乎大姐“给自己的耳朵安上了避雷针”。作者还说大姐婆婆的两个腮帮子像两个“毒气口袋”,当她不高兴时,“毒气口袋就会垂到胸口上来”。

老舍作文 篇3

老舍上小学时,姐姐送他新袜子,他却还穿旧袜子。他认为他在学校不是和同学们比谁家阔气,而是要比学习,所以穿新袜子与穿旧袜子一样体面。由此可见,老舍在儿时就已经意识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洗礼与熏陶,而不只是注重外表的华丽富贵。他早已将虚荣心抛掷九霄云外,真正地沉下心来,去感受知识的魅力。

老舍儿时的发奋图强使他成为一只展翅飞翔的老鹰,在文学史上竖立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后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跳入天平湖,选择以死表达对祖国的敬意。他一直以来对祖国都怀着一颗热爱、真挚而火热的心,在面对敌人对自己的侮辱,对祖国的侮辱,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证实中国共产党是不容侮辱的,终有一天中华巨龙会再次腾飞!

虽然他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精髓、他的文学精华将被人们所传承、弘扬!

老舍茶馆读后感作文 篇4

茶馆讲述了一个茶馆中,汇聚着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老裕泰”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的没落下去。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到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中茶馆的盛衰变换。

全书以“莫谈国事”的纸条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将半个世纪的酸甜苦辣咸表达出来,这半个世纪来多大的变动,也只是用一些茶馆的人物反映,并没有正面只是这些事,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稍显含蓄的表达出来,优雅有风度。

茶馆展现出了84人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用一个小小的茶馆概括了一个大大的社会—完美的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风貌。

茶馆共分三幕:分别展示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年代的旧中国生活。要在一部戏中反映如此宏大的内容,需要作家慎密的构思。用标准发质衡量茶馆,这部剧本可以说是基本不及格,但为什么又能独占中国话剧史的桂冠?这完全离不开老舍精妙的构思和独特的方法。

茶馆的时间长达50年之久,人物多达84人,但老舍将这些人放置在茶馆这个微缩社会里,让他们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故事。由小人生来升华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同时以茶馆的兴衰来透视中国的腐败。这样绝妙的戏剧构思具有大气魄,也有细细的描写。这是老舍的独家秘方,其余人是写不出这样的味道的。

老舍,我想对您说优秀作文 篇5

先生,您还好吗?大家都叫您的笔名,都称您为老舍,也许是因为他们欣赏您的作品吧,高考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老舍我想对您说。但我更愿意称您为先生,因为我想对您说,我崇拜的,或是我所挂念的,不是您的作品,而是您这个人。

最早读您的作品,是在小学,您生动幽默的笔调,深深进入了我的心。从此,我如饥似渴地拜读您的作品:《骆驼祥子》、《马裤先生》······很多故事的细节我至今记忆深刻。那一天,我来到您的故居丹柿小院,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走近您。那个小院好像不太规整,但走进书房,却是十分的整齐。书桌上,还有您用过的毛笔,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等待着主人的归来。走出故居,房顶上的鸟儿叽叽喳喳,似乎只有它们才读得懂这里的故事。我从此更深入地走进了您的.作品,走进了您的内心。

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的语言是艺术。您的作品,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居家过日子的事,窗外的景和漂泊的情。文里文外,戏里戏外,有正义的呐喊,有无助的守望,更有欣喜夹杂着心酸的挂念。但“它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印几朵小梅花”这句又是那么与众不同。【评:举例典型而生动】苏轼云:“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评:引用精当】您的绚烂,寓于您的平凡,大智大慧如水一般澄澈。

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的一生是艺术,凡是在文联工作过的,没有人不记得您。盛夏难耐,您邀友还家,奉上京味小吃,畅谈古今中外,这是生活的艺术。您爱养菊,却没有陶潜那样的孤僻,您赋予了菊花新的含义。虽是搬花腰酸背痛,亦有赏花幸福绵长。您的子女在您面前不聊文学,而是聊科学,谈世界。您依旧是微笑,因为您知道,这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高考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老舍我想对您说》。这件事,是我在几年前有幸和您儿子舒乙先生交流亲耳所闻。舒乙先生还给我讲了无数关于您的故事,千言万语汇为两个字:温和。

山河破碎,子规啼血。先生,我想对您说,你的结局太凄惨。我知道,太平湖就在您的出生地旁,这是您书写的最大的悲剧。那一夜,您徘徊于湖畔,想到昔日温和的人今日如此发狂凶悍,您笑了,【评:应该是苦笑吧】笑得困惑。东方既白,您纵身一跃,永远化作太平湖一尾墨色青鱼。【评:老舍先生终于可以随意畅游了,比喻中隐含悲愤】

先生,我想对您说的,太多太多。泪珠与笔墨齐下,我无法用语言再去表达。世道变暖了,太平湖底还有那份彻骨寒凉吗?您当年只是纵身一跃,而如今我的思念,依旧长路漫漫······(北京第八十中学 高二年级 尚昊成)

点评:

老舍是著名的“京味”作家,深受读者喜爱。本文饱含对老舍先生的深切怀念,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的真挚情感,读来令人动容。“书桌上,还有您用过的毛笔,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等待着主人的归来;走出故居,房顶上的鸟儿叽叽喳喳,似乎只有它们才读得懂这里的故事”,作者精心选取屋内屋外两种典型事物,一静一动,似乎都与逝去的主人有着生命的关联,拟人手法的运用自然贴切。“山河破碎,子规啼血”简短的八个字,内涵丰富,字字千钧,暗示了那个特殊年代老舍乃至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结尾段“太平湖底还有那份彻骨寒凉吗”的问话,直击人的心底,发人深省。恰切而艺术的表达,是传递真情实感的保证。作者作为高二的学生,对老舍了解之深,对问题认识之透,实在难能可贵。

老舍的高中作文 篇6

篇一:老舍的小故事

老舍的小故事

19岁当小学校长

靠一位富有而善良的人的资助,老舍9岁进了小学。老舍的小学同窗、后来的大学者罗常培形容他“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豪放、有劲,把力量蕴蓄在里面而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藤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后,更是样样出色,成了校长最得意的弟子。所以他一毕业,才19岁便做了方家胡同市立小学的校长。

“最伟大的字——饭”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他曾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字——?饭?——给我时间与饭我能够写出较好的。”在抗战时的重庆尤甚,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家养的一口小花猪。小猪病了,老舍建议吃药、发汗,又专程探病,不过养猪不是为了当做宠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几斤腊肉。老舍说那年月“猪比人还贵呀!不过每逢有朋友来,老舍就不惜典当衣服买点酒菜。有一次卖了一套旧西装买了饭,碰巧遇上一个卖猫头鹰的,就顺便把猫头鹰也买回来了,一时传为笑谈。

“写着玩”写出的大师

老舍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在伦敦东方学院教书时写的。闲着就写点,老舍说只是“写着玩”。完稿后念给同在伦敦的许地山听,许地山笑得一塌糊涂,建议老舍寄到国内去。两三个月后郑振铎编的《小说月报》连载刊出。后来老舍又写了《赵子曰》,念给宁恩承听,他也笑得把盐当糖放到了茶里。

老舍如何写《四世同堂》

老舍在重庆北碚安家后,许多朋友前去看望,向胡絜青询问北平沦陷后的情景。胡一次又一次讲述了北平沦陷后人民的苦难,这些真实的细节为老舍酝酿新作提供了详细的背景材料。1944年元旦,老舍开始写以沦陷了的北京为背景的百万字小说《四世同堂》。他说:“必须把它写成,成为从事抗战文艺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老舍的卧室兼客厅兼书房,夏天三面受阳光照射,到夜半热气还不肯散,老舍说:“墙上还可以烤面包。我睡不好,睡眠不足,当然头昏。”头昏和常患疟疾,到年底才写完第一部30万字的《惶惑》。1945年老舍在《八方风雨》中写道:三十四年,我的身体特别坏。这些病痛时常使我放下笔。本想用两年的功夫把《四世同堂》写完,可是到三十四年底,只写了三分之二。这简直不是写东西,而是玩命!”

老舍还有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老舍三岁那年,就没了父亲,母亲靠给穷人洗臭袜子养活他。到九岁,他还不识字,后半生就将是一个提篮沿街卖樱桃的小贩吧。一位好心的刘大叔资助了他,老舍上学了,中国多了一位作家。

刘大叔是有钱人,也是大善人。他办贫儿学校、粥厂、慈善事业,把钱多多施出去。后来出家为僧,人称宗月大师。坐化后,烧出许多舍利子。刘大叔以肉身实践了“死而富有是可耻的”这一句几十年后才被人说起的话。

宗月有个女儿,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爱上了她。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小儿女说过一句两句没有意思而甜美的话、富小姐和胡同串子,身份差太远,婚嫁谈不上。但知道她没有定亲,令他安心。

后来老舍出了国,刘小姐随父出家为尼。过了好些年,老舍回国了,刘小姐成了暗娼。其间,发生了什么?无从推测。可能那尼庵本来就不干净,刘小姐错入了虎口;也或她是“一向吃好的穿好的惯了。为满足肉体,还得利用肉体,身体是现成的本钱”。。。总之,一个黄花大闺女,想青灯古佛过一辈子——哪儿那么容易。全世界都是嘿嘿冷笑的恶势力。他千辛万苦找到她。她剪了发,脸上有很多粉和油,洗净了大概像一个病中的产妇。她始终不正眼看他,虽然脸上并没有羞愧的样子——她应当有吗?

他还爱她,但这爱成了苦酒,折磨他。他们原本本不当户不对,现在更加如此,只是高低掉了个儿。朋友看出他的悲苦来,没直说,假装闹着玩地暗刺他,意思是,她不配他。她不配?她本来不是大小姐吗?她沦为赤贫,不也因为她父亲的慷慨施舍吗?而老舍,其实也是受益人之一呀。不过,给是自愿的,得到的人,不欠她们家。反之,如果邀恩图报,那她就是无赖小人,受者更加心安理得。这叫什么道理?但这确实是道理。

老舍没娶刘小姐——是他想娶而刘小姐不肯,还是他根本没打算娶?再爱她,大概也不能把一个暗门子用大花轿接回家去。我们很难知道真相了,他的记忆被打散了,放在他的小说里、散文里。一幅最美的画,碎纸机里走一遭,也就全是纸屑,什么也拼不出来。老舍34岁,才在朋友劝告下结了婚。

他一直记得她。她是为弟弟们给虎妞下跪的小福子,祥子爱过她,这爱情不因为一个是车夫一个是暗娼,而稍减其美或者震撼。她也是月牙儿,清清醒醒明明白白走这另一条路,因为“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是女人得卖肉”。她是他的记忆,一点点微神,一个没有故事的主题。老舍老在提海棠花,“她家里的那株海棠花正开成一个大粉白的雪球”,“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像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他死后但愿葬在海棠树下,或着。。。他什么也做不了!

最后老舍还是与胡絜青结婚了~

老舍与周恩来

篇二:舒乙追忆父亲老舍

舒乙追忆父亲老舍:最是恋家人 | 凤凰网读书会如果一座城市曾经的辉煌、繁华甚至苦难与萧条可以在作家的笔下重现,那么毫无疑问,老舍之于北京,相当于张爱玲之于上海、昆德拉之于布拉格,或者狄更斯之于伦敦。茶馆、祥子,月牙儿,先生笔下各色虚构的人物构成了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北京,一个饱经风霜仍优雅、闲适、沉稳的北京。一湖之间,大师远去,他年老羸弱,却有着文人的硬骨头,这骨头,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和文脉,亦成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注脚。城墙还在,但已被扒开了许多豁口;花儿照开,少了疏影横斜的暗香浮动。本次凤凰网读书会请到老舍先生之子、著名作家舒乙先生和人民大学文学院长孙郁教授,就让我们跟最了解老舍先生的人一起,聊聊这位最不该被遗忘的文学大师。

■要点

舒乙:《月牙儿》里“妈妈”的原型正是老舍的母亲

舒乙:老舍替绝大多数没有话语权的中国民众发声

■文字实录

舒乙:《月牙儿》里“妈妈”的原型正是老舍的母亲 生下来老舍先生的时候,妈妈年岁已经大了,大概过了四十。老舍先生是她的幺儿子,排行第九。那个时候妇女都生得很多。生产的时候大出血,昏死过去。腊月二十三北京冷的要命,生下来就把这个新生儿扔在地下了,大家都在忙着救产妇。他的大姐知道妈妈又生小弟弟了,匆匆忙忙地由婆家赶回来,进门一看小弟赤身露体的给扔在地下,她一把就把他抱起来揣在自己怀里头。后来老舍先生写文章说“大姐的眼泪是我生命的洗礼。”她把他给救了。老舍先生出生的时候家里还不是特别穷,他的父亲是一个护军,是一个旗兵,这个“旗”不是骑马的“骑”,是旗人的“旗”。清朝政府有二十四个野战军,其中满族、蒙古和汉族各八旗。二十四个旗实行同一种生活制度和管理制度。老舍先生的父亲是一个旗兵,是皇帝的御林军,负责看守紫禁城。住在家里,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去上班。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的人派兵守卫紫禁城,就是现在的故宫。下五旗负责守皇城,皇城是什么呢?紫禁城外还有一道城墙,紫禁城和皇城之间全部都是皇帝的附属机构。老舍先生的父亲负责守这里,他的武器非常有意思,是一个大刀片,但是这个大刀片特别薄,哗啦哗啦的拿来练武差不多,实际上不能砍人。腰里头别一块腰牌,木头板儿上头写着四个字--面黄无须,面黄没有胡子,没有照片,只能靠文字说明外貌特征。

老舍先生的爸爸是一个烈士,后来我在故宫找到了一个庚子年间的抚恤名单,这个名单公布了十六个战死在天安门广场巷战中的人。其中第九名是永寿,被正式地记录下来。烈士的家人是有抚恤金的,但抚恤金少得可怜。清朝末年钱粮不能按期发了,发下来的也成色不足,于是老舍先生一家不到半年就沦为穷人。

老舍先生的妈妈是位很要强的妇女,她给别人洗衣服,洗臭得要命的、硬得不得了的店员的布袜子,脏衣服,常常被这些东西熏得吃不下饭。她的手非常粗糙,老舍先生写文章说,“要是用她的手背来给我挠挠背上的痒倒是挺好的,但他说不敢这样要求。”因为没有奶水,所以他常常讲“我是靠我妈妈用糕干把我养大的”。什么叫糕干呢?北京到天津之间有一个杨村,杨村有杨村糕干,实际上就是用面做的一种类似压缩饼干的东西,用点热水,和一和就成糨子,就喂他那个。老舍先生很幽默,他说因为自己是吃那个长大的,所以长大了以后一脑子的糨子。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身体非常弱,弱到什么情况呢?他们的邻居后来反映说,这个小孩到了三岁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一天到晚一个人偎在炕上,给他一个小棉花球或者一个小面团,一个人能玩半天。后来好不容易到四五岁才勉强能走路能说话,但是没有玩具。他说他仅有的玩具是在南房一个破屋子里头找的几个泥饽饽的小模子和两副涂了红颜色的羊拐。还有就是门外头大槐树上的吊死鬼,那是不要钱的玩具。他的妈妈除了洗衣服以外,还当佣人当女工,到学校帮着女老师打饭洗衣服做活计,这样把还孩子养大。后来当然哥哥也走了,姐姐也出嫁了就剩他一个人跟着寡母,两个人相依为命。他一辈子都非常尊重他的妈妈。他说自己的性格跟妈妈特别像,妈妈是一个特别利索的人,性格直率,为人热情,需要帮助别人的时刻总是跑在最前面。他还说自己有过几十位老师,但启蒙老师是一个不识字的妈妈,她给了他的生命的教育。爸爸的小盒子埋在现在的海淀区明光村,妈妈经常背着小儿子,出西街门,走很远的路去给爸爸上坟。冬天的时候会在路上买几个热栗子给他抱在手里头取暖。到了之后把他放在一边,妈妈就开始抱着坟头哭。天上有几个乌鸦,非常悲惨地叫,天慢慢黑了,这时候妈妈有点害怕,背起他来就往回走,要走很长的时间。月牙儿出来了,他就看着月牙儿跟着他们走。所以他后来对这个月牙儿的印象很深,写过一篇非常棒的中篇小说,叫《月牙儿》。小说里的象征意象,就来自他小时候的印象。《月牙儿》里头的那个“妈妈”的原型是他自己的妈妈。

他经常讲自己小时候又穷又孤单,所以他可能一辈子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大家都知道他那些有名的小说、戏剧,绝大部分是悲剧。这跟他的出身有关系。我从事文学研究以后,第一个作品就是研究老舍的童年。想了解一个作家,必须知道他的童年,童年可能给他一辈子的印记,这对了解这个作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贫苦旗人家庭的孩子,到他该上学的时候妈妈没有办法,准备给他一个小筐子,让他到街上去卖花生米,稍微再长大一点就送他到店铺里去当学徒。哪知道到了七岁的时候,突然胡同里来了一个大人物,这个人叫刘寿绵,外号“刘善人”,大概这是一位大官大贵族。两家的祖辈有过密切的接触。舒家的妈妈比这个刘善人岁数要大,所以他管她叫大姐。“大姐,我知道你有个小儿子,跟我的女儿同岁,我女儿7岁应该上学了,我有一个私塾,可以领他去上学。学费、衣服的布料、课本你都不用管,我来出,明天就带着他上私塾。”这个私塾离护国寺旁边的小羊圈胡同只有半里路。正觉寺当时是个老道的庙。一进门有一个大殿,那就是刘善人的私塾,他把老舍先生拉着进了私塾,并由他来负责一切。如果不是这个偶然的原因,老舍先生不可能成为知识分子。他从这以后,就慢慢的转到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最后成了一位作家。他对这个刘善人感恩不尽。

抗战的时候,老舍先生到了重庆。而这位“刘善人”最后当了和尚,成了北京的一位高僧。他的法号叫宗月,宗教的“宗”,月亮的“月”,1942年圆寂。这个消息很快传到重庆,老舍先生写了一篇悼念他的文章《宗月大师》,最后他提到,“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今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但是非常奇怪,他由私塾转到正规的公立小学以后,该上中学了,他上的是北京三中,但是刚上了半年,妈妈就拿不出钱来了。正好这个时候北京师范学校第一届招生。慈禧被“打疼”了以后,有着非常厉害的改良措施,比光绪皇帝原来提的要进步很多。其中一个很大的政策,就是在全国各地设新的师范学校,公立的,免费培养小学师资。一切课本一切课程设置学日本,学明治维新。这样的学校开始在北京招生,叫北京师范学校。招收50名,择优录取。老舍先生没有告诉他妈妈,偷偷去报名,一千人取五十个,他完全凭自己考试进去了。进去以后才发现,同班同学绝大部分是河北人,乡下的,口音很重,但是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原来北京人不怎么念书。

这个学校是中等师范专科学校,所以老舍先生没有大学的学历。但是这个学校特棒,先从待遇上说,一进去就发衣服,两身呢子制服、皮靴、帽子,住校,管吃管住免学费。所有的设施都是洋式的,手风琴、洋鼓、洋号,真枪实弹的军训,不要一分钱。所以当时口头上有这样的传法“师范、师范,白吃饭”。他是第一届毕业生,他进去以后特别用功,而且他口才很好。毕业的时候是1919年,平均总分第五,前三名派到日本留学,第四第五第六直接当小学校长,所以他这个第五名就被派到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那年他19岁。进门就跟妈妈说:“您可以歇下了,以后我来养你。”妈妈的回答是一串的眼泪,这样他算是走上了正规的人生道路。

老舍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治校有方,两年以后就获得晋升,当了一个收入丰厚的教育官,这个教育官叫劝学员。全北京市一共有四个劝学员。北郊一个,东郊一个,南郊一个,西郊一个,他是北郊的。城中间还有一个劝学长,一个五个人。这个是类教育职业,教育职业管中学小学,劝学员管私塾。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外所有的私塾归他一个人管。薪水也高,一个月一百四十块大洋,一个中学教员工资只有四十,最低一级的公务员是街上的巡警,一个月六块,要养家糊口还有富余,他一个人一百四。在当时绝对是个大富翁。

但是老舍毕竟是老舍,两年以后主动辞职了。他不愿意面对勾心斗角,想要每天陪着孩子,于是去了南开中学教书,薪水降为每月四十但是甘心。

舒乙:老舍替绝大多数没有话语权的中国民众发声 后来,妈妈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走了55天,徒步经过整个河南到了重庆,和爸爸会合,这个时候已经1943年了。1946年他又走了,到美国讲学去,一住四年,解放了才回国。重庆解放了妈妈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也回来了。1950年在北京一家人团聚了,他就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小院子,不愿意离开家。开人大会、政协会,他从来不去住,连吃午饭都要回来,非常恋家。他在家里养花,挂画,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布置摆设,这样子一直到他去世。去世的故事太悲伤了,我不愿意说,他是这么成长过来的,中间经过了很多的波折,走了很多自己选择的道路,最后终于成了这么一个人。刚才孙老师提到的那些他的价值,我觉得都非常准确。我来补充一件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没有得诺奖之前写过法译本《四世同堂》的序,他在序里说他最喜欢中国作家是老舍。《四世同堂》让他想起了沦陷的巴黎,念起来特别亲切。勒克莱齐奥在诺贝尔奖授予仪式的发言里说他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叫老舍,是一位中国人。他说老舍的价值在于为没有话语权的绝大部分中国穷人说了话。

确实是这样,旧中国97%的人是文盲,而且特别穷,于是就要闹革命。勒克莱齐奥说中国穷人的代言人是老舍,他让人们了解了中国人民,了解了中国的悲惨,了解了中国为什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都喜欢讲“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认为他们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几个集大成者。当然鲁迅是没得说,孙先生是研究鲁迅的,鲁迅的评价严格地说改革开放以后没有升也没有降,更加符合他原来本身的面貌,还是有很多人研究他。郭、茅、巴、老、曹地位变化很大,有的人下降得很厉害。上升最猛烈的是老舍,现在老舍的读者大概跟鲁迅的一样多。当时中国和苏联关系不好,大家知道当时的政治局以文人为主,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全是文人,他们说苏联在搞《猫城记》肯定是反华、反毛、反共、反文革,咱们得研究一下怎么来回击它。除了这几个文人政治局委员以外,还有一堆武人,黄永胜那一批人,还有谢富治,公安部长兼北京市革委会主任,他们让每个人去看一遍《猫城记》。解放后《猫城记》是禁书,一时找不到,他们就把解放前晨光出版社的找来。后来大家一致认为苏联翻译这本书、捧这本书是反毛、反华、反共、反文革,直到最后周恩来总理说了两个字:“未必”,引起了很大的**。后来老舍之死跟这个也有点关系,红卫兵说他是“反共老舍”,拼命打他,最后很悲惨,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接回家以后第二天就出走投水。投水是他的人生观。我后来研究他,特别是研究他的身世,我就比较注意这个事情。抗战时他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长,他发起了一个节日叫“诗人节”,把每年阴历的五月五号端阳节定为中国的诗人节。他每年要写一篇文章来纪念,1941年就写了一篇《诗人》,他说诗人可奇怪了,别人高兴的时候他老说丧气话,跟人家倒着来,而且平常奇装异服,头发长长的,怪得要命。别人悲哀的时候他大声地笑,可反常了。但是国家民族有祸患的时候,就会挺身而出,老舍先生用六个字来概括--“殉难、投水、身谏”,这个实际上是讲他自己的人生观。1944年,日本人突然由贵州独山方向包抄重庆,重庆大乱。大家开始向西跑。由南京跑到武汉,由武汉到重庆,由重庆到西康跑,再往现在阿坝那一带跑。重庆有一个文人叫王冶秋,这个人是冯玉祥身旁的一个地下党。他跟老舍先生关系非常好,写了一封信由重庆寄到北碚,问老舍:“听说重庆大乱准备往西跑,你怎么办?”老舍先生给他回了一封信,这封信王冶秋居然一直保存着。文革以后老舍先生平反了,他把它拿出来发表,老舍先生信里是这么写的:“我看不出来向西跑有什么用,何况我又不知道我朝哪儿跑,好在嘉陵江近。”这个信说明了他的人生观:国家有祸患的时候他愿意去投水。所以当文革给了他这么大的侮辱,他决定投水。他在西街口外的太平湖那儿坐了一天,深夜自己走到水里呛水而亡。第二天清晨有锻炼身体的发现水里站着一个人,距离岸边不过四五步,那个就是老舍先生。他把自己的衣服挂在树上,人家翻他的兜,翻出了一张名片,他的名片就印了两个字“老舍”。据说当天(1966年8月24日)有上千人去看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时候他67岁,如果他能像巴金、冰心、臧克家那样活到99,活到100,他肯定还有非常棒的著作问世。他晚年曾说过还有三部长篇小说要写,都酝酿好了。第一部自传,就是现在的《正红旗下》,《正红旗下》一共才写了八万字,11章,刚写到一岁就终止了。第二部写天桥,第三部写八大胡同。如果这三部真能让他完成,那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当时我们千方百计地把《正红旗下》他没写完的八万字给转移了,那时候冒了很大的风险,东躲西藏,文革后得以发表出来。老舍先生的一生非常悲哀,他那么爱国,那么热爱生命,对人民那么好,最后却是那样一个下场。

篇三:论童年经验对老舍创作的影响

目录

要 ·····································································································································

老舍英国的生活 篇7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正儿八经的满族人,父亲是正红旗,母亲是正黄旗。182月3日,老舍降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一个姓舒的平民家庭,那天恰好是旧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第二天正好又是立春,所以家人图个喜庆,取名“庆春”。

满人在大清可是皇朝贵胄,可惜老舍生不逢时,这时候的大清帝国只能用气息奄奄日薄西山来形容了。“庆春”这么个吉利的名字并没有给老舍带来好运,19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老舍的父亲舒永寿,是保卫皇城的护军,在巷战中阵亡;十多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大清帝国也灭亡了,所以老舍在自传中说“三岁无父,十岁无君”,跟寡母、哥哥还有一个同样是寡妇的姑母艰难度日,八岁那年,得到一位刘大叔(刘寿绵,1925年出家,即宗月大师)的资助入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小学,与著名音韵学家罗常培同班。以老舍清贫的家境,是没有能力上大学的,当时的师范学校不收学费,宿费、膳费也免,于是,上了半年中学的老舍考入了北京师范学校。老舍的文章写得漂亮,又是一个很能办事的人,所以师范毕业后被委任为北京公立第17小学的校长,那是19,老舍刚刚20岁。由于成绩突出,两年后提升为京师郊外北区劝学员,1922年,又被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聘为南开中学中学部教员,1924年夏天,经燕京大学英籍教授艾温士推荐,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就这样,老舍来到了英国。

在老舍为时不长的国外生活中,五年的英伦经历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在英国,老舍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西方文化,并以作家特有的敏锐感悟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他的前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都是在英国完成寄到国内发表的,笔名老舍也是在那个时候首次使用的。因此,归国前的老舍在国内已是声名远扬了,但是,跟那些拿着官费来读书的留学生不同,他必须靠自己的工作来养活自己,生活中的寂寞、独处异乡的种种不习惯再加上伦敦大学菲薄的待遇,让老舍的五年英国生活非常不愉快。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中文部是一个小单位,只有四个教职员,头儿就是曾做过宣统皇帝老师的庄士敦。庄士敦本来在英租界威海卫当文员,后来经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介绍进入紫禁城,成了皇帝的教师爷。一个老外能教中国皇帝英文,不算什么能耐,却是一种值得让人羡慕的资历,也就成了以后向上升的资本。所以,这个庄士敦,虽然中文水平一般,据说连中文报纸都看不来,更别说经史子集了,回国后摇身一变成了伦敦大学的中文教授。以老舍北京人的地道中国话和扎实的国学根底,在这么个半吊子下面做事本来就够憋屈的,更何况这个庄士敦还假充内行,装腔作势地对老舍的讲授计划指手画脚,老舍的怨气就可想而知。

老舍虽然是被伦敦大学邀请来授课的,待遇却低得可怜。那时一个平常家境的大学生每年要花300英镑,牛津、剑桥的学生可能会用400—600英镑,老舍的年薪只有350英镑,英国人精打细算的本领可谓高明。这350英镑,除了安排自己的生活,老舍还得把其中一部分寄给老母亲和寡居的姑母、不争气的哥哥维持生活,这样,老舍数着铜子过日子,非常窘迫。据当时跟老舍来往密切的留英学生宁恩承回忆:“一套毕几青色洋服冬夏长青不换,屁股上磨得发亮,两袖头发光,胳膊肘上更亮闪闪的,四季无论寒暑只此一套,并无夹带。”穿着这样的衣服给大学生授课,虽有点难为情,不过在万般无奈之下,也只有处之泰然了。

伦敦大学并未给老舍提供住宅,他只能自己找房子。当时的留学生为了省钱,大多数住学生公寓,房东一般都是老太太或者老姑娘,她们的生意算盘拨拉的震天响,拼命从学生身上挤油水。以老舍的经济能力,只能住这种社会最底层的学生公寓了。而反观当时国内的大学老师,生活条件之优越舒适,老舍简直望尘莫及。教授的薪金一般在500左右,是一个普通工役的几十倍,相当于现在的2—3万元,而住所更是高级。萧公权回忆任教燕京大学时说:“我们这一进的正房坐北面南,一排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当中有一个约四丈见方的院子。此外还有浴室、厨房、男仆卧室各一间。我们一家大小四口,加上男女仆各一人,住在里面,绰有余地。我把西边的厢房用作书斋。窗外古藤一架,西府海棠两株,把这三间小屋点缀成读书的胜地。学校早已装设了电话、点灯、自来水、抽水马桶等设备。这样一来,我们的寓所便有‘中体西用’的妙用。”虽然,老舍是讲师待遇,但如果在国内的话,也要比英国强得多。不过,那个时候的老舍是没有资格在国内大学授课的,因为他没有放过洋,没有博士学位,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半大小子。

英国是岛国,四季阴冷,国人来后很不适应。加上英国人喜欢摆绅士的架子,很有点自恋式的故步自封,没有熟人的正式介绍,一般不大愿意和人说话。不过英国人的公民意识比较强,守法、讲理,这一点给老舍的印象比较好。然而,资本主义文明发达的英国毕竟是个商业社会,没有钱是要让人瞧不起的,老舍屡受困扰和刺激,有一个周末,公寓的人都出去了,只剩下老舍。公寓的服务人员是个年轻姑娘,就因为老舍一个人在而不能“放假”,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如果你也走了,我出去逛逛或者跟男朋友约会岂不是很好!老舍也很不安,午饭后,他说:“晚饭我不来吃了,我上街。”那个女服务员冷冷一笑:“Marvelous!”一顿奚落,把老舍噎得瞠目结舌,后来几次跟朋友聊天大骂英国人没有人性。诸如此类的不愉快,老舍深感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无情,印象颇不佳。他把这种愤懑化解在小说中,对英国人薄情的讽刺毫不留情面。并在自传里说:”对于英国人我连半个有人性的也没写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到英国,最不习惯的是饮食,淡而无味,尤其是老舍的日子又那么拮据,把胃吃坏是很正常的,“我的胃病应该由英国人负责”。穷人自有对付贫病的法子,老舍发明了一种治疗胃病的特效药:一碗汤面。可惜,身无长财的老舍连吃一碗汤面的福气都不常有,所以,胃病也就越来越厉害了。

与来英留学的那些天之骄子相比,老舍每每慨叹:“你们各有专长,各有所长,我拿什么呢?”“贩卖大官话或者是一条活路”。正赶上胡适一帮人搞文学革命,老舍就决定多写小说,靠版税为生:“情况好的时候,买得起火车票,可以和二三好友到杭州西湖走走。喝几杯酒,聊聊天,再像我们这样,泛论天下大事,就是最理想了。”因此,老舍在英国,除了教书外,就成天泡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欧洲文学著作。这对他一生的创作起了非常大的影响。

可惜,这样梦一般的美好日子老舍从来没有享受到过。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作家,老舍不幸是中国人,而且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中国人多,但都是穷人,都是不识字的穷人,识字的、买得起书的未必买,买了也未必看,中国养活不了作家,他们注定只能在那个时代漩涡中扎挣。而且又逢着国破家亡的时候。先是军阀混战,接着抗日,然后又是国共内战,一波一波的仗粉碎了老舍的“西湖走走,喝几杯酒,聊聊天”的梦。尤其是抗战胜利之后,随着战争而来的社会病:贪腐、道德败坏、贫富悬殊等等,在英时的不愉快加深了老舍的印象:资本主义并非十全十美,一定要铲除不平等现象。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当时的英国正是“费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以拉斯基为首的英国工党政治思潮蓬勃发展,而伦敦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院恰好是英国式社会主义的渊薮,照常理来讲,老舍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因此,性格公允的老舍越来越激进:“对国事的失望,使一个有些感情而没有多大见解的人,像我,容易由愤恨而失望。失望之后,想规劝,而规劝总是妇人之仁的。一个完全没有理想的人,能在粪堆上找粮食;一个真有理想的人根本不将就粪堆。只有半瓶子醋的人想维持这粪堆而去劝告苍蝇:‘这儿不卫生!’我居然去劝告苍蝇了。”于是曾经对国民抱有很大希望的老舍,终于决定放弃这个粪堆,帮人打扫卫生进入革命者的行列了。

不过,老舍毕竟是个知识分子,虽然没有留学过,没有接受知识层面的有关自由和民主的学理,但亲历过“五四”,自由、民主的追求已在心中扎了根,在数十年的国内民主运动中,这种观念更是牢不可破,更何况他还有五年的英国生活和美国讲学的经历。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国外生活的经历,它会将一个人关于自由、民主的观念与现实一一印证,民主的真谛不在书本上,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作家创作的角度来讲,老舍更加尊重创作自由,依着事实说话。

老舍: 北平的中秋 篇8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那么在作家老舍先生的眼里,北平的中秋是怎样的呢?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菊展”。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时,像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老舍的名言名句 篇9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下面是关于老舍的名言名句,一起来看看!

1、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2、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3、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4、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5、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

6、最大的忍辱是牺牲,最大的牺牲是预备反抗。

7、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8、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9、母亲的心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

10、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11、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

12、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

13、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14、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15、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16、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

17、文艺决不是我的浮桥,而是我的生命。

18、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 老舍名言名句

★ 老舍作品摘抄评论

★ 老舍的文段摘抄

★ 摘抄老舍的优秀作品

★ 历代名句摘抄

★ 名言名句摘抄

★ 爱国名句摘抄

★ 名人名句摘抄大全

★ 张爱玲名言名句摘抄

老舍的《猫》导学案 篇10

任凭

尽职

淘气

贪玩

抓痒

屏息凝视

暖和

的确

解闷

性格古怪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导读检测:

一、自学完成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描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二、自学完成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三、自学检测:

1、说一说:

这只猫既()又(),既(真是()。猫的老实表现在((()又()。)贪玩表现在)尽职表现在)。

四、自学完成3、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用“﹏﹏”画出不高兴时的样子。[教师指名读找出的句子,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出示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五、巩固练习:

一、我当小裁判(给正确的音节打上“√”)

1.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那么尽(jìn jǐn)职。

2.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zhé shé)花落。

3.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bì pì)新的游戏场所。

4.猫的(de dí)性格古怪,说它老实,它的(de dí)确很乖。

5.满月的小猫跌倒了(le liǎo)马上起来,再跑再跌,耍个没完没了(le liǎo).二、我会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也……__________________ 2.……非……不可__________________ 3.无论……也……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填

《猫》的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字_____。作者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大花猫_____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_____,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猫的_____之情。

四、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延伸

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六、课堂检测:

上一篇:大学生涯规划之职业定位下一篇:变电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及检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