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1

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 薛光男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 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的人。

参考:

(1)第8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第8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参考】: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2.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良好的生活习惯)(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好客的习性)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软而硬的性格)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参考】: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称作是“生命的教育”?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知识,讲道理,而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3.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儿女深情的母亲,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自己的感受。

(1).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这幅画面如此生动感人离不开作者成功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2).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感情,请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母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第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亲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5.文章为我们展现了母子间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关键在于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节体现人物的性格,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的生活细节体现的。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老舍,请同学们选取一个生活细节写一段自己与父母间感人的故事。

总结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2

一、制订目标, 精选错例

这节课讲评的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的单元练习。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练习中反映出来的典型问题, 我制订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能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2) 能正确地进行单位名称的简单换算; (3)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讲评课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更重要的在于解题策略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会简单换算, 掌握一些解题策略。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情况, 学生对正确使用单位名称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特别是一些离日常生活较远的内容, 所以正确使用单位名称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有了目标, 就有了方向。接下来就要围绕目标选择错例。第一次, 我选择了以下错例, 并按知识点进行了组合。

1. 单位名称的使用。

错例1:选择题。一包水泥约重50 (A)

A.克B.千克C.吨D.米

错例2:判断题:吨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 ()

芳芳身高135分米。 ()

我们的教室长约8分米。 ()

错例3:填空题:一辆自行车一小时大约能行15 (米) 。

长江全长约6300 (米) 。

2. 单位名称的计算。

错例1:5000米+7000米= (12000) 千米

6000米-2千米= (4) 米

错例2:在 () 里填上>、<或=。

5090千克○5吨9千克15千克○1500克

3. 解决问题。

(1) 列式计算 (图略) 。

(2) 王大伯家养了两头猪, 一头重95千克, 另一头重138千克, 两头猪一共重多少千克?两头猪的总重比1吨少多少千克? (主要是1000-233退位减法出错)

(3) 一袋大米吃掉一些后还剩12千克, 吃掉的大米相当于剩下大米的7倍, 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4) 一串香蕉重多少克?

试教后, 发现我准备的内容太多, 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于是, 我对错例进行了删减、调整, 删去了第三块“解决问题”。删除的主要原因是, 大家一致认为这几个例子与本单元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第一题是根据线段图列式计算;第二题是倍数应用题, 且12×7还没学过, 明显拔高要求了;第三题主要是计算原理;而第四题是等量代换, 将在三年级下册中有专门的章节进行学习。虽然这几题的错误人数很多, 但最终还是决定不讲。看来, 我自己也存在一个误区:错误人数多的题目就代表了典型错误。非也!

二、评出信心, 重在激励

平时单元练习后, 总觉得学生这里不该错, 那里不该错, 对学生责备多, 表扬少, 考得好的兴高采烈, 考得差的灰头土脸。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讲评”“讲评”, 除了讲, 还要评, 评什么?评优点, 评进步, 要评出信心, 起到导向的作用, 激励学生向着师生赞扬的方向去努力。根据课前对练习情况的仔细分析,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书写都很认真, 特别是邓旭然、张雪柯两位同学。因此, 我在评价时首先肯定了这个共同的优点, 并对邓、张两位同学重点表扬。我说:“这不是两份练习, 这是两份精美的艺术品, 批她们的作业是一种享受!”说这番话的时候, 我是很动情的。我相信, 以后一定会在我们班出现更多的艺术品。有点遗憾的是, 因为实物投影故障了, 孩子们没能当场欣赏到她俩的作品。不然, 讲评效果更好。在总体成绩汇报时, 试教课我只是告诉学生, 本次单元练习得优几人、良几人、及格几人。自己感觉这样的处理对孩子没什么触动和激励。所以, 我把得优的15人的名单写给了班长, 由班长当堂宣布, 并让这15个孩子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我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自豪, 看到了甜蜜, 看到了羡慕……还有几个进步大的学生, 我也一一给予了表扬。

三、讲练结合, 跟进练习

以往讲评课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一讲到底, 缺乏跟进练习, 老师讲得很辛苦, 可学生并不领情, 该错的下回照错。其实, “讲”只是利用一些典型错例, 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掌握一些解题策略, 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只有讲没有练, 学生的体验是不深的。所以, 讲后必须趁热打铁, 安排针对性练习, 这可以大大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在本节课中, 我根据两块知识点, 安排了三次跟进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体育场的跑道长400 () 。汽车每小时行驶80 () 。

一袋面粉重25 () 。2个鸡蛋约重100 () 。

人的手指甲每天大约长1 () 。课桌高7 () 。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全长约5400 () 。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00米+6000米= () 千米100毫米= () 厘米

5000米-2千米= () 米1吨-544千克= () 千克

3. 在○填上>、<或=。

4吨500千克○5吨8060千克○8吨6千克

9千米○900米10分米○10毫米

其中1吨-544千克= () 千克, 既是单位换算练习, 又是针对连续退位减法错误而设计的。

四、拓展延伸, 综合运用

每一份试卷的难易度、知识的覆盖面、题目的类型等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 讲评课不应被一张试卷所束缚, 既要有针对性, 又要有超越性。我根据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困难点, 在这堂课中还安排了两个拓展性练习:

1. 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5吨70千克5007克5007千克5700克507吨

2. 我们班的教室长9米, 宽70分米, 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安排这个练习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此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的计算”这一内容, 我就把周长计算与单位名称结合起来, 在此题中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陷阱,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谈我的一次公开课磨课经历 篇3

关键词:磨课;教研;课堂教学;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51-02

美玉要琢磨,好课靠打磨。要上出一堂精彩的好课,需要对教案、教学流程进行反反复复的修改;要进行试上,请同事、专家、名师来听课、评课,进行指导;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反复研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俗称的“磨课”。现以本人一次县级公开课“技巧——鱼跃前滚翻”为例,谈谈“磨课”方式,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同事研磨,初见成效

笔者接到上县级公开课的任务后,确定了上课的内容:水平四(七年级)技巧——《鱼跃前滚翻》单元教学计划的第三次课时“复习鱼跃前滚翻和花样跳绳”。我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归纳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以短绳和垫子为道具,让学生通过改进腾空高度与远度的练习,基本掌握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能,并以此为本节课的主线,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步领悟动作要领,掌握动作的技术与技能,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笔者结合本人备课、教学设计的经验,利用我们体育组研发的备课格式,编写了“磨课”教案的第一稿。

我将教案呈现给本组的各位老师,同行们看完教案,听完我的教学设计意图说明,围绕我的教案“解剖麻雀”,研讨整个教案是否与教学设计说明相吻合;在教学设计里所描述的本课教与学的特色,是否在教案中都有体现。由于鱼跃前滚翻动作复杂,动作要领的叙述文字较长,同事们把动作要领研修成口诀,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运动负荷”里的“时间”计算,是指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间,我把它误写成该部分所用时间,这与本课预计的练习密度不相吻合,也不符合事实,同事们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教案的书写、言语的表达方式,同事们也提出许多建议。我总结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对教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磨课”教案的第二稿,准备第一次试上。

我们学校规模大,老师人数多,教研活动开展到位。每次磨课,教研组长对听课的老师进行分工,2~3人一组,分别对上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等认真观察和记录并及时评课。第一次试上课后,组长将参与听课的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研讨,首先由我与大家交流上这堂课的体会。尽管课前我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预设得自认为比较完美,但实际操作时,并没有在每个方面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有些学生胆子小,在练习“鱼跃”动作时,只看不做;一些优生在自玩自乐;在跳绳时,有些学生因花样跳绳的成功率太低从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等。同事们根据听课的记录进行思考和整理,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并以“如果我来上这一课”为话题,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帮我反复推敲教与学的策略;教师讲解、示范、点拨和学生展示的时机、位置;如何落实安全措施;如何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我分析每个同事的建议,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再次修改教案,用细节的完善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形成了“磨课”教案的第三稿。接下来,我准备第二次试上。

第二次试上时,我采纳了同事们研讨时的合理化建议,同事们也不厌其烦地陪同我,参加听课、评课。这次试上,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与第一次试上相比,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得到同事们的肯定。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上好这次公开课的信心。但这堂课也有小小的失误,在课堂练习时,各项练习分配的时间还不妥当。有的时间过长,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时间过于仓促,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消化。课后,我把学生各个练习的情景在头脑中再现,将练习时间重新分配,力争练习时间的合理化。

二、名师指点,实现跨越

这是我第一次上县级公开课,虽然经过前几次的研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流程的框架已在头脑中基本成型,但我心里总感到不踏实。于是,我又请县内专家、名师前来听课评课,给我指点迷津,帮我修改教案。专家、名师见多识广,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对教案中一些细微的表达错误也不放过,如:在“达成内容”那一栏里,既有教学程序,又有具体学练内容,他们建议我将“达成内容”几个字改为“教学程序与学练内容”,或分成独立的两栏;“教与学”那一栏里只有“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他们建议我把“教与学”改为“教与学的策略”,把“组织、要求”也包含在内;他们还对教案中有些表述不够严谨的地方进行了指正,如:“开始部分”一栏内的“一、课堂常规”,把它仅仅写在开始部分里,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好像课的开始要常规,后面就不要常规了,这也是许多体育教师备课时常有的毛病,他们建议我改写成“一、导入课堂常规”或其他表达方式为妥。

前两轮试上的经验,为我再上这一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试上,我首先在心理上感觉信心十足,课上的表现也比较激昂,同学们也积极参与;教法、学法比较清楚;各部分练习的时间也比较合理;安全措施到位;教学效果又得到提升,得到了专家、名师的好评。这次试上,我还找到了制约我这节课教学特色的关键环节。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是用“一物多用、一物巧用”来进行“大容量、高密度、小强度”的练习,这本是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的特色和亮点,而我在教学中没有把这一点充分体现出来,专家、名师给我支招,建议我用“绳”把整个教学过程“串”起来:1)用绳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2)用绳做操,活动关节;3)用绳做标志,作为远撑前滚翻的支撑点;4)用绳设置高度、远度做障碍物,强化、提高鱼跃腾空动作;5)用折叠的绳来纠正错误(夹在下巴体会低头、含胸、团身的动作;夹在两大腿间体会双腿同时并腿腾空的动作);6)用绳摆图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7)用绳操放松,结束课堂教学。一“绳”巧用,贯穿全堂,既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又能呈现教学的亮点。专家、名师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如获至宝。这不正是我所要体现的教学特色吗?

三、反思磨课,超越自我

经过几个回合的修改和试上,我的公开课终于如愿以偿。和同事、专家、名师一起磨课,让我体会很深。每一次研磨都给我带来收获,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使我在探讨和教学工作中深受启发。磨课活动是教师以学会友、思维碰撞、能力提升、百家争鸣的聚言堂。我把这次“磨课”过程中和同事、专家、名师一起学习交流的内容整理出来,纳入我所积累的文献资料。我又仔细推敲这次公开课教案,将教学流程的画面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一遍遍再现,把每一个环节中我所要表达的词语写下来,一遍又一遍的推敲,力求精确到位,努力探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捷径。

我的老师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和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

品味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体感悟理清思路

默读全文,你记得作者和蔡老师之间哪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些事在对象与详略上有区别吗?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前五件事略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们发生的事情。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后两件事详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之间发生的事,详写是为了表现我与他的感情。

三、分析人物

假如让你们小组给蔡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你们会在荣誉证书上写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最的老师”的光荣称号授予蔡老师,并说明授予这个称号的理由。

预设:

1、最温柔美丽的老师,从“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看出来。师:哪些词语看得出来不是真打?

轻轻、笑、好像、石板边上。

师:这里的“迎”换成“挡”好不好,请对比读读,看看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我送你糖,是礼物,你会用迎,但这里落下来的是教鞭,学生为什么还要“迎”呢?表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睦的感情。)

34、最慈爱、公平的老师。从她排除我和同学纠纷这件事看得出来。

师:她是怎么排除纠纷的呢?

批评了我的“反对派”,还写信劝慰我。

师:她为什么要批评“反对派”?

因为那些小“反对派”们在我耳边喊“哎呦呦„„”

师:请同学们齐读“哎呦呦„„”这句话,听听看哪些词语会特别刺耳?

“哎哟哟”、“回不来”、“炮子儿”等

师: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听了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

伤心、难过。

师:所以,这时候蔡老师的援助,对我的安慰,支持,其作用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四、品味情感

五、面对这么一位温柔慈祥、热爱学生、具有独特教学风格、慈爱公平的老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词语。

喜欢(第8段)、依恋(第10段)

师:文中哪些行为具体体现了我对蔡老师的喜欢和依恋呢?

梦中寻找老师的行为;放假前,我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行为。

师:我是怎么站她身边的呢?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的依恋?

默默地

师:“默默”表示不出声,他心里是否也是默默无声的?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预设:蔡老师,我是多么舍不得你走„„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作者对蔡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除了用细节描写表达感情外,文章里还有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来。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我们把它改成陈述句,再来读一读。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都会喜欢她都会愿意和她亲近。

师:哪一句更温柔更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

原句,体现了作者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

师:那么,原句朗读时,我们怎么读出这份深情呢?抓住重音,“怎么会”。好,请同学们再来读一次。除了这句话,还有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吗?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师:这三个“多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呢?

渐渐富含感激之情的语调。

师:“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这句话也直接点明了作者对蔡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五、小结

公开课教案我的本领大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助跑跨跳的活动,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2、学习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能够跨过18厘米高度的障碍物。活动准备:

轮胎若干个,平衡木一个,18厘米的跨栏六个,梅花桩若干个,水果若干个,果树林(三棵),各种水果卡片、背景音乐、山羊服饰。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快速跑、上肢带动身体跨跳、轻轻落地)。难点:能动作协调、灵活地跨过18厘米高度的障碍物。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导入:今天天气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出去锻炼一下吧!咦!你们瞧!是谁向我们走来?哦,原来是山羊奶奶!(教师带领幼儿站一路纵队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进场。)

2、山羊奶奶带领幼儿一起做健康操。(教师和小朋友随着音乐跟着山羊奶奶一起律动。)

二、基本部分

1、分散游戏:“去山羊奶奶家做客”。

教师:宝贝们,我们一起去山羊奶奶的家做客吧!可是这里有好多条小河(跨栏),我们要通过小河才能到达山羊奶奶的家。我们怎样过河呢?(小朋友们自由探索通过河的方法。教师观察幼儿各种过河的方法。)

2、教师示范助跑跨跳的动作,引导幼儿练习。(1)请一位幼儿示范助跑跨跳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棒!山羊奶奶悄悄地告诉我,有一位小朋友过河的方法真不错!你用的什么方法过河的呢?(跑、跨跳)原来是助跑跨跳哦!请你给我们示范一下吧。

(2)教师示范助跑跨跳的动作。

教师:现在请XX老师示范一遍完整地动作给你们看哦!(主班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助跑时放松,快速向前跑,起跳时,一脚用力蹬地,另一腿弯曲快速跨过小河。)

(3)请幼儿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教师: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4、游戏:“帮山羊奶奶运果子”。教师:小朋友们,山羊奶奶想要请我们吃果子,可是果子都还在对面的果林里呢,我们一起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越过障碍、跨过小河,把果子摘回家吧!

三、结束部分 幼儿放松离场。

小班数学公开课我的朋友教案 篇6

1、选择一棵树,仔细观察树的特征。

2、和树建立朋友般的情感。

活动过程:

1。找到树朋友带幼儿到操场上,你想找哪颗鼠做朋友?

幼儿找自己喜欢的树并初步观察。

引导幼儿用各种直接接触的方法探索自己的树朋友。

2、我的树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树朋友的特征。

幼儿介绍自己的树朋友,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我们怎样和树交朋友?

幼儿分散活动:如拥抱树、和树说说悄悄话等。

活动反思:

老舍《我的母亲》欣赏 篇7

母亲勤劳朴实而且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母亲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手常年浸泡在水里,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简单的一句话,一个不断在搓洗衣服的母亲的身影就如在眼前。这一细节描写,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读来令人心酸。“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 的布袜 , 她也给洗 得雪白。”“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母亲的勤劳于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不仅勤劳养家,让孩子们有饭吃;母亲更是勤俭持家,让孩子们生活得体面些。在如此窘迫的家境中,她保持着爱清洁,照顾花草的好性情。而老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品性正是得益于母亲。母亲热情好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自小耳濡目染,老舍也养成了好客的习性,一生从未因为生活的清苦而改过。母亲乐 于助人 , 总不怕吃 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在“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的环境下,母亲又是那么的坚强,她咬牙挑起当家的重担,保护自己的儿女。“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忙,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很难想象一个无助的妇人怎么承担得起那么大的生活压力。“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母亲的泪是苦涩的,是酸楚的,是不舍的,它包含着慈母对老儿子初次离家的依恋,更洋溢着一位肯于为儿女牺牲一切的慈母因不能为儿子谋划更多而产生的自我愧疚,同时这眼泪也充满了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和希望。“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母亲的泪是欣慰的、幸福的、欣喜的,百感交集的。“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这一“笑”,一“愣”,“一叹”,一“递”以及一句短短的话,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感情变化。儿子的到来,母亲兴奋地笑了;儿子要走,母亲又失望了。可母亲强忍悲痛平静地送儿子离开,这其中有理解有无奈,更包含有对儿子的无尽的爱。言语不多,但她对儿女的爱却已十分令人感动。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是在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里,护士换床单的时候有了第一次抱母亲的机会。我第一次抱母亲意外的发现了什么?(母亲很轻)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读课文,想像在医院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2、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母亲流泪、挑担、护士的画面)

3、在这么多的画面中,哪个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呢?现在不要急于回答,再去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体会。

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最打动你的是什么画面?(抱母亲、母亲挑担子)你说的这个画面是在哪个自然段?

4、下面我们就重点去读读这两段文字,重点去体会这两幅画面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作者心情

1、过渡: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这幅画面,这段话是我知道了母亲很轻之后,和护士说的一段话,仔细读读,想一下我当时有怎样的心情?

2、你能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吗?(难过、愧疚)同学们作者当时的心情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呢?()

3、指名读最后一句话。谁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还有谁想试试?

4、读课文,体会母亲肩头的重担。

同学们母亲承受的担子究竟有多重呢,你能从这一段文字中,体会出母亲的担子重吗,好好读读,把句子画出来,读出你的体会。也可以对感受深的地方适当的做一些批注。

(1)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你能读出母亲的辛苦吗?

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 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大雨如注,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

(2)(小时侯,母亲这样做,我们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可以重点抓住“逢有重担、总是”等词语去体会(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一直都这么做,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只有80多斤,想像一下母亲除了挑担,还要去做什么呢?(把我和妹妹养大,繁重的家务,农田里的农活等)

5、指导朗读课文:同学们母亲肩头的担子不仅仅是这100多斤重的担子,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那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的重。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6、在理解了这一段话之后,你觉得她是怎样一位母亲?(学生答)

7、感受母亲的话。

而母亲对自己做过的事却是怎么看的呢?谁来读读母亲的话?还有谁想读? 你们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母亲话的意思吗?(学生说意思)

四、品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所以母亲承受再重的担子也不说一声苦,也不叫一声累啊,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去读读课文这一段最感人,最难读的文字,自己读。

2、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们,我每次在读这段话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小时侯为了把我们弟兄几个拉扯大,吃了很多苦,但我从没听妈妈有一声怨言,现在我们都长大成人了,应该可以放手了,但是妈妈仍然像照顾孩子那样来照顾我们,烧了好吃的,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饭剩菜,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有谁生病了最着急的是妈妈,而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进医院的也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也想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妈妈和天底下所有的妈妈的敬意。

3、指名学生读这一段话。你们想不想读读这段文字?

4、这段话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最后一句)此时此刻,母亲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同学们母亲的泪是怎样的泪?(学生回答)你们体会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5、还有什么地方打动你?(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动情的读读这段话吧。

五、写话练习,升华感情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也想用一句诗来表达我的心情,这句诗是孟郊的一首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诗吧。(齐读)

这句诗的意思是

六、拓展情感

这篇课文已经学完了,今天回家还想做些什么呢?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认识自己身体的需要,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和卫生习惯,因此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小脚,感受脚的作用。(认知目标)

2、认识脚,认识自己。

3、知道夏季如何保护、锻炼自己的脚。(目标养成)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幼儿自身身体的认识;(2)脚的作用的理解

2、教学难点:脚的保护

活动准

每个幼儿一块垫子围坐在地上

活动过程

1、幼儿坐在垫子上说脱《袜子童谣》。

2、看看自己的小脚

提问:小脚在哪里呢?小脚又是什么样子的?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相互看看,指指,说说,我们有几只脚,一只左,一只右。脚有脚跟、脚背,每个脚的前面有五个脚趾头,我们一起来数数对不对。

3、感受脚弓及其作用

(1)请幼儿自己在脚底挠一挠会有什么感觉,再请幼儿在别人的脚底挠一挠会有什么感觉。

(2)知道脚底中间有个凹的地方,那叫脚弓,有了这样的脚弓,走起路来,就像弹簧一样,走路有弹性。

(3)小朋友,我们试试走路的感觉。

4、说说小脚本领大

提问:小脚有什么用?

小脚能走路,跳高,跑步,爬楼梯等运动都需要脚。

5、怎样保护小脚提问: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脚呢?

(常剪脚趾甲,穿大小合适的鞋子,常洗脚等)

6、念穿袜子童谣

7、师:摸过脚,脚上的细菌都到了手上怎么办?那我们一起往洗手好不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动手和思考时间过于少,教师操办的较多,幼儿的主动性没有很好的体现。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运用平面或立体的方法表现场景主题。

2、能大胆布局绘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观察过自己的家;

2、油画棒、黑色水彩笔、8开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激发幼儿绘画的愿望。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家里有什么?有哪些人?”

2、“我们一起把自己的家画下来,好不好?”

二、幼儿学习绘画的方法。

1、教师示范绘画方法:

2、交代绘画要求: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重点:初步表现绘画的主题及家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能用平面或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家。

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突出自己的特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请幼儿说说画面中有什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自己的家里主要有哪些人,画上画的是家里的什么地方等。

2、教师总结:表扬认真、细心作画的幼儿,鼓励幼儿邀请同伴到家里玩。

教学反思:

线描画,对我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已掌握了基本的线形,但在画面的切割、分布、线条的疏密排列上还不够适宜。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线的造型活动中。我注重观察指导,十分珍惜把每一点成功的机会留给孩子,他们可以自由表现、不受限制,使能力弱的孩子也能享受成功、获得自信,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本文.来源: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最后的作品欣赏,我不作好与坏的绝对评价,而是让孩子们相互表述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孩子发现同伴作品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最后启发幼儿怎样用这些作品去装扮自己周围的环境,既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又可以焕发孩子们主人翁的意识。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11

一、活动背景

在一起已经生活了一年多了,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好伙伴。本活动可以加深朋友间的友谊,并使孩子了解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增强交往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朋友多的乐趣,能初步表现好朋友的脸型特征。

2、正确认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和言行,知道怎样做才对,学习一些交往技能。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三、活动准备

记号笔、蜡笔、音乐《找朋友》、老师朋友的画像、孩子和朋友的合影。(平时外出游玩活动时的留影)。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入话题。

1、教师:你有朋友吗,你是怎么认识他(她)的?

2、教师:先让我们听下其他的小朋友怎么认识的?

(二)、韵律活动: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愉快。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到位置上。(放《找朋友》的音乐)

(三)、说说我的好朋友

1、播放老师朋友的画像、孩子和朋友的合影。(平时外出游玩活动时的留影)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的好朋友陪我们一起玩,说说你的好朋友的名字和他的脸型、五官等特点。”“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介绍、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在黑板上演示不同的脸型。

提示幼儿要把好朋友的脸画的大才漂亮。

请1-2名幼儿尝试画吃自己朋友的脸,并说说好朋友的优点,让大家猜是谁。

(四)、引导幼儿共同讨论交朋友的乐趣。

师:交了这么多的朋友,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师小结:朋友多了就会觉得觉得快乐,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礼貌地交朋友,有的和好朋友分享玩具,有的互相谦让,有的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

五、活动延伸

发散幼儿思维

1、师:那么除了人类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大自然中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师:现在和你的朋友一起去外面找找看,还有什么也是你们的好朋友。

幼儿回答

老师:对,我们还有很多动植物好朋友,我们也要好好爱护它们。

2、听着音乐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并和好朋友做一些抱一抱、亲一亲的动作,增进朋友间的友谊。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我是让幼儿在唱唱、看看、说说、玩玩中体验朋友多的乐趣,并乐意、大胆地和别人交朋友。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积极的参与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篇12

1、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

2、理解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3、学习文中截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的手法。

4、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难点:学习文中截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诵读名句 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任你肆意索取和享用,却不要求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人们用充满深情的笔调赞美母亲、抒写他们所感受到的浓浓的母爱。同学们请看:

1、出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

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最了不起的女人……我遇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优雅的女人。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她。

——卓别林

2、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深情。自由读

3、齐读

4、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我的母亲》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板书课题)

二、点击作者

邹韬奋是我国解放前的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在预习初读过程中,你觉得文章中哪些词应该理解和积累下来?哪些字词你还不理解?

2、组织学生对不理解字词进行互相问答。

3、教师小结并投影生字词

出示:

(1)、读准字音

查(zhā)氏 瞥(piē)见 歉疚(jiù) 女红(gōng) 妹仔(zǎi) 人影憧憧(chōng) 睡眼惺忪(xīng sōng) 娓(wěi)娓动听 循(xún)循善诱 辗(zhǎn)转反侧

(2)、说清词义

莫名其妙

饮泣吞声

(3)、指名读——覆盖片出示答案——齐读

四、初识母亲 填写档案

1、过渡: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在作者邹韬奋的心目中,母亲也是最慈祥的,母爱也充满了似水般的柔情。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心中给文中的母亲建立一个小档案。

2、出示:

姓名:姓查 无名

籍贯:浙江海宁

性格:慈爱、富有同情心、感情丰富、勤劳能干

3、交流

你的档案建好了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换一下意见吧,如果他人的答案与你有出入,请你讲出理由,争取说服他。

4、指名回答

5、引导讨论

作者怎么会不知道母亲的名字呢?他是怎么说的?找到了吗?齐读第一节。

“只知道”,“至今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提示:联系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想一想)

结论:在旧中国社会妇女只是家庭的附属品,根本就没有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嫁人后人们就用其丈夫的姓氏来称呼她们,如x太太, x夫人,甚至在她们死后,她们的墓碑上也只刻着“x门x氏”根本就没有名字。这是旧中国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剧。作者反复强调“不知道”包含着对旧社会深深的谴责。

五、走近母亲 讲述故事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篇13

一.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旋律的亲切,舒缓,感受袋鼠妈妈和宝宝相亲相爱的情感。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边唱歌曲边和老师做游戏的愉快。二. 活动准备

1.袋鼠图片,袋鼠快乐生活的视频。2.歌曲《袋鼠》的录音。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做了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那今天呢老师又带了一位动物宝宝,我们一起看看他是谁呢?(教师出示袋鼠图片)。那刚才小朋友门卡闹的是哪位动物宝宝?(袋鼠)。好,现在呢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袋鼠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袋鼠宝宝他是怎么生活的?(教师播放视频)唉,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袋鼠宝宝他们生活得快乐吗?喜不喜欢袋鼠?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快乐的袋鼠宝宝呢?(想)老师也很喜欢袋鼠宝宝,所以呢今天老师准备了一首儿歌《袋鼠》,我们先听一听袋鼠宝宝是怎样唱的吧!(播放录音)

2.学唱歌曲袋鼠。教师:听完这首歌曲,小朋友们都听到了什么?(袋鼠宝宝,乖乖„„)那老师再唱一遍,小朋友们仔细听听还有什么。① 教师范唱。老师唱的好不好听?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学一学呢?(想)② 师幼一起学唱歌曲(可轻轻摇头)。小朋友们谁知道歌词“乖乖”和“相亲相爱”是什么意思?(请幼儿回答)幼儿:乖乖—袋鼠宝宝。教师:那你们的妈妈爱你们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理解相亲相爱一词)。

③ 教师和幼儿再来一起学习歌曲。四. 延伸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唱儿歌。(动作里面可体现出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又相爱的感情。游戏可多进行两次)。五. 结束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教的儿歌小朋友们学会了没有?那回去呢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唱一下,好不好? 附儿歌: 袋 鼠

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装着乖乖。

乖乖和妈妈啊相亲又相爱,相亲又相爱。

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效果还不错,幼儿表现很好,教师的个人素养也有所体现,但是毕竟是第一次上公开课,不足之处还是比较多,主要有:1.教师自身设备—耳麦声音太大,听觉效果不太好。2.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准备的太多,不宜小班幼儿学习。3.在准备过程中把课前需要做的东西拿到了课堂教学中。如:认识代数和了解袋鼠的活动,这也是导致课堂导入太多的主因。4.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师在事先准备音乐时没有和自己要教的音乐配套起来,导致幼儿听起来模糊不清。希望在这第一次的过程中多总结,多积累,快快成长,成熟起来。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母亲形象06-12

老舍散文好句06-17

老舍茶馆读书笔记06-30

上一篇:知识产权法自学考试下一篇: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