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文本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壁垒文本(精选8篇)

绿色壁垒文本 篇1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及焦点问题,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环境问题已从人类一般行为上升为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保护主义首先在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中兴起并波及到许多新兴工业国家,他们充分利用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方面的差距,依赖其技术和环保水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技术、环境标准,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拒之门外。其实是借保护环境之名,纷纷出台贸易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达到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的目的,以保护本国的产品竞争力,使国内市场免受到冲击,因此绿色壁垒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并且发达国家将本国污染密集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以保护本国环境。它的出现,严重的威胁着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的利益。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更是提高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绿色壁垒概念及表现形式

(一)绿色壁垒的基本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壁垒、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以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为由,通过立法和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措施。它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志、商品包装和标签等规定来强制性实施,其内容涉及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有无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绿色壁垒的基本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了高度敏感性。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

2.形式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当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4.保护发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繁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5.较强的技术性

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三)、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静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发面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2.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境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目前,世界各国在环境包装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立法形式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处理法”等;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使用可再循环包装材料的厂商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志。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5.绿色补贴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口。

二、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

(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害性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化减少等等。这一切都加剧了各国争夺生态资源的冲突,增加了人类应付自如灾害的成本,制约了本国经济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世界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价值观念的变化

在具体的消费选择上,各种绿色、环保的产品深受人们的青睐。人们的思维发式,消费行为和价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许多欧美国家在面临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贸易冲突的背景下,纷纷通过立法将绿色壁垒加入到贸易保护政策体系中,以限制进口增加本国出口,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目的。

(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各国为使本国的“幼稚”产业得到发展,“夕阳”产业减缓衰退,使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获取,超额利润,都没有放弃过贸易保护。但是,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随着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

(四)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不完善、缺乏约束力

贸易和环境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各国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以求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因此,虽然经过许多探讨和谈判,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由此产生的有关贸易规则含义较宽,含糊、甚至处于两可之间。并且这些规定的弹性较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的含义非常不明确,例如,“武断”、“不合理”、“变相限制”、“所必须的措施”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各缔约以环境保护为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三、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既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损害,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又深受其转移污染物品、生产技术设备的影响。为了消除、减轻这两种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宣传、教育对外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特别是在国际环保公约,环境标准等法规上做文章,使得各级经贸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环境在我国外经贸工作中的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做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负面情况的报导,把环境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感、紧迫感。

(二)采取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外污染严重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

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严重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贸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严格审批,静止外贸在我国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贸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不然令其关闭处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保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也伴随着种种障碍。我国应该正视困难,大力提高环境意识,规范标准,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为我国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三)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签署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污染是环境技术还是环境管理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要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标准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应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同时,促进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结合我国现有的环境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通过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双边谈判争取签署互相承认协议,减少因为环境标准的不同而形成的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文本 篇2

关键词:绿色壁垒,出口,绿色营销,实施

伴随着加入WTO,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自由贸易程度不断提高, 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贸易补贴受到国际自由贸易条约和协议的限定而逐步走向消亡。但目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工业, 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筑起绿色壁垒, 对中国的外贸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 如何跨越绿色壁垒, 实施绿色营销就成为中国政府及企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及特征

(一) 绿色壁垒的含义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 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 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 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 制定烦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绿色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 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 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 其后, 绿色壁垒也开始流行。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 它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 对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构成了壁垒。

(二) 绿色壁垒的主要特征

绿色壁垒具有不同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特征:

1. 制定形式的合法性。

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 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则是以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条约和各国国内自定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和依据。

2. 保护范围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 只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贸易均在其保护之列。近年来, 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 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3. 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发达国家往往运用各种技术运作上的可能性来实现贸易保护主义。或是人为形成极其复杂、不透明的操作程序, 或是利用各国产品标准上的差异, 使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名正言顺地起到保护作用。

4. 实施效果的歧视性。

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绿色壁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着重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型的产业, 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固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丧失。这样, 发达国家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却因难以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常常拒之于发达国家国门之外。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绿色壁垒作为一把双刃剑, 对中国外贸的发展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由于中国发展的出口导向经济外贸依存度较高, 而目前中国的环保法规与标准, 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环保法规、标准还很不健全。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因此负面效应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影响着中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一) 作为进口国的正面效应

作为进口国, 我们可以利用绿色壁垒来限制进口, 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价格和竞争力。WTO原则之一就是贸易的自由化, 要求其成员降低关税水平, 而降低关税税率和消除关税壁垒, 势必使国外产品大量涌入, 冲击本国产品。要抵消这种影响, 利用绿色壁垒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因为其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 形式上的合法性, 保护内容的广泛性和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点。

(二) 作为出口国的负面效应

1. 对出口市场的影响。

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它们约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左右。2000年, 位居中国外贸出口前五位的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欧盟与东盟。其中, 中国对上述发达国家的出口合计1 319.5亿美元, 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52.95%。在中国出口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中,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 包括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 均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或活跃分子。而且, 他们的行动往往得到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如果绿色壁垒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 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不断将其与贸易挂钩, 使二者密切相连的话, 那么, 中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2. 对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

中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受环保因素的影响很大。一是受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节约能源、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 无形中增大了中国机电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困难, 而机电产品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2.3%, 产品附加值较高, 是今后中国扩大对外贸易、提高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和必然选择。二是由于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限制和禁止, 中国纺织产品中有害化学品的限制和禁止, 中国纺织产品出口和服装产品出口遇到较大阻力。

3. 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涉及到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不节的监督与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 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 中国产品今后在流通过程中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人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 并且在包装装璜、标签、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更大的适应性调整。这样, 中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度上升。

三、实施绿色营销

目前, 中国的绿色产品出口额约为2 000万美元, 仅为日本的4%, 美国的1.6%, 许多产品的出口因“绿色壁垒”而受到冲击。如何打破绿色壁垒, 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其根本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所谓绿色壁垒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企业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

(一) 从宏观着眼, 奋力推进

1. 应积极建立各级绿色组织, 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中国于1993年初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并于1994年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截至1999年底, 中国已有1 000多个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获得绿色食品称号。政府应通过成立绿色产品管理组织, 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指导、监督, 对绿色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照顾, 如实行税收、信贷优惠和补助等政策, 使其有序、快速发展。

2.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包括制定和完善适应市

场经济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 切实实行污染者付费措施, 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对于有违反可持续发展目标、破坏性大、污染性强的企业, 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坚决令其停产或限期整改。同时应加强查处假冒伪劣绿色产品, 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促进绿色消费。

(二) 从微观着手, 狠抓落实

1.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着全球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 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 要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 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大力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的关键所在, 也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企业以绿色需求为导向, 实施绿色R&D及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品牌和绿色包装。在此过程中, 产品的R&D及设计应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有效处理;产品的生产应做到“清洁生产”;产品的包装应符合“可循环”、“可生物降解”的要求。

3. 制定绿色价格。

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 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应计入成本, 构成价格的一部分。同时, 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 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格”来定价, 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认可程度的不断增强及绿色消费日益增加, 企业用于环保的投入将能够得到补偿, 并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1999年12月初, 海尔节能冰箱、冷柜达到欧洲A级能耗标准, 得到权威机构确认, 当地购买海尔冰箱的消费者可得到政府颁发的环保补贴。从长远来看, 唯有绿色生命力的企业才能得以长久。

4. 选择绿色销售渠道。

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具有绿色信誉的中间商, 加强渠道成员的绿色观念教育;设立绿色产品专柜或绿色产品销售公司, 尽可能缩短销售渠道, 减少长渠道带来污染大的可能性等, 逐步建立绿色产品的流通网络, 同时注意这些网络与网点的“绿色包装”。

5. 大力开展绿色促销。

企业应积极参与各种与环境有关的活动, 以实际行动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无论在广告、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中, 都要表达绿色产品寄托人们消除环境污染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及本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6. 引导绿色消费。

“撞上”绿色壁垒 篇3

我国轮胎企业出口从来不缺少贸易壁垒——各种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层出不穷。去年11月,我国轮胎企业又“撞上”欧盟绿色壁垒。

这一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绿色壁垒,我国轮胎业到底如何应对,是挑战还是契机,我们拭目以待。

欧盟的“绿色牌”

欧盟是继美国后中国轮胎企业第二大出口市场。遗憾的是,美国的轮胎特保措施刚刚到期,欧盟的绿色标签法规接踵而至。相对于美国赤裸裸的关税贸易保护,欧盟试图走一条通过提高技术标准限制低价产品的道路。

2009年7月13日,欧盟实施“661/2009/EC指令”。按照该法规,自2012年11月1日起,欧盟所有成员国统一轮胎标签。未来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代表环保和安全性能的三项数值:滚动阻力、滚动噪声和湿抓地力的等级。其中,燃油经济性(即轮胎滚动阻力要求)从高到低共分为七级,即A至G;潮湿路面抓地力等级,从高至低分为A到F共6个等级;道路噪声等级,则按照规定测试噪声值分为3个等级:N≤LV-3,LV-3LV,并用黑色标签表示。据了解,欧盟轮胎标签法对轮胎的最低指标有明确规定,达不到F级的轮胎将不允许在欧盟销售。德国的规定更为严格,如果发现轮胎生产企业有虚假数据标签行为,将被处以5万欧元的罚款。

该法规要求2012年7月1日生产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示轮胎的滚动阻力、滚动噪声和湿抓地力的等级。还规定于2012年、2015年和2018年分三个阶段实施,要求轮胎制造商对燃油效率、湿地性能和滚动噪声等方面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2006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能源效率行动计划》,要在2020年前把欧盟的能源使用量减少20%。轮胎标签法作为欧盟能效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高能源效率,进而促进轮胎厂商的竞争,达到提高轮胎整体性能的目的。

“欧盟此举,表面上推行轮胎节能环保,实际意在阻止海外轮胎企业出口至欧盟。”上海韩泰轮胎销售有限公司营销战略总经理金伦镕这样认为,欧盟轮胎企业了解并达到相关标准,大多数海外轮胎企业却无法达标。

我国轮胎企业的产品都以中低端的备胎与修理厂配胎为主,以性价比占领市场,质量水平一般。目前,我国轿车胎滚动阻力多为E、F级,大部分可达到欧盟第一阶段的最低要求,但有相当比例的产品尚不能达到欧盟第二阶段最低要求的D级。

对于达到欧盟第一阶段标准的中国轮胎企业而言,压力也很明显。业内盛传,欧盟消费者可能选择级别更高的轮胎,比如那些打着AA标签的轮胎。

欧盟推出的绿色轮胎“革命”,虽然可能将全球绿色轮胎市场份额增长15%,但极可能让中国轮胎出口增长再次变“绿”。

2011年,我国出口至欧盟的轮胎量占轮胎总出口量的比例为18.43%,近三年出口数量呈逐年攀升状态,每年出口增速约30%。有数据显示,特保案实施三年以来,中国轮胎占美国进口比例由30%下降至10%,特保案终止我国半钢胎企业出口市场将扩容至26%,若实行欧盟标签法,则我国总体轮胎出口量仍然无法大规模扩张。

中国的“从容”

实行轮胎标签制度,核心是推广绿色轮胎,同时是世界轮胎工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业内普遍预期将有越来越多国家推行轮胎标签法,以适应节能减排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欧盟推出“661/2009/EC指令”就具体提出,2012年7月生产的轮胎必须加贴标签。由于欧盟轮胎标签法规酝酿已久,国内轮胎出口企业应该早就明确获悉这一信息并准备应对措施。

轮胎行业分析师苏鹏透露,欧盟轮胎标签法规推出后,改进轮胎性能、送检认证等工作,很多企业已经在做,行动比较早。目前,从三角、玲珑等主要出口欧盟的轮胎企业销售看,其轮胎基本已贴上标签。

记者在采访中国橡胶协会会长邓雅俐时得到证实。她说:“双钱、三角、风神、玲珑、山东赛轮等国内知名轮胎企业,早已主动参照欧盟标准,调整自身的企业标准、产品配方和结构。”她还提到,这些企业的轮胎已被美国环保署承认为绿色轮胎。

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对中国轮胎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邓雅俐表示,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的实施,对我国二三线以及没有及时准备的出口轮胎企业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第二、第三阶段的标准,各企业的压力很大。因为目前我国大部分轮胎企业达不到第二阶段的标准。

尽管短期内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将影响部分中国轮胎出口,但从长期看,必须迎难而上。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称,欧盟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轻言放弃。

据介绍,标签法规刚出台时,三角轮胎的订单受到一定影响。一个月后,该企业及时对技术进行调整,改变轮胎配方。此后,订单量逐步回升。目前,三角轮胎的滚动阻力测试有B、C、E级,个别为F级。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市场业务经理徐文东表示:“现在出口的三角轮胎几乎全部符合欧盟规定,对欧盟出口的轿车轮胎全都贴上了标签。”

北京首创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管理部副部长熊运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轮胎以出口欧美为主,目前看来,美国出口量正在回升。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们的产品达到出口标准。为了达到标准,我们采购更加优质的原料,成本大幅度上升,库存相对变大。”

邓雅俐表示,协会积极应对此次法规,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如组织专家和企业前往欧盟学习该法规及相关标准,参加培训班等。协会组织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轮胎标签法规,并推广我国自主企业的绿色轮胎产业化。

为尽快适应欧盟轮胎标签法规,我国轮胎行业应在三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等级和水平,保持轮胎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实行轮胎标签制度不只是给轮胎贴上类似冰箱能效标识的标签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燃油消耗、湿滑路面抓力等指标分级促进轮胎性能提高,进而实现节能环保。轮胎企业目前最迫切的是达到欧盟的第一阶段要求,并尽快达到第二阶段要求。为此,轮胎企业应将欧盟标签法规性能指标纳入企业内控标准,优化产品设计,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强化生产流程管理,严格终端产品检验。

第二,加快轮胎试验场的建设。欧盟轮胎标签法规要求的滚动阻力、湿滑路面抓地力和噪声3个指标中,湿滑路面抓地力和噪声两个指标必须通过轮胎试验场得到检测数据。我国内资企业目前没有建成轮胎试验场,仅有几家企业自建的轮胎试验场。国内企业生产高端轮胎时,不得不将轮胎试验拿到国外做,大轮胎企业每年在该项上的花费高达上千万元。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协会组织、企业参加、政府支持的模式建设轮胎试验场。

第三,推进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绿色化。由于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不足20%我国必须大力推广新型橡胶的开发应用如杜仲橡胶异戌橡胶及集成橡胶等。在轮胎生产中,要推广低温一次法连续混炼工艺、螺杆连续混炼工艺及湿法混炼工艺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装备技术,为我国轮胎工业绿色化生产提供保证。

另外,随着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中国轮胎企业开始在东南亚等地建设轮胎工厂,以绕开贸易壁垒。

“绿色大考”背后

由于担忧二氧化碳排放增k加剧全球变暖,世界各国纷约采取行动以降低汽车能耗。欧盟二氧化碳排放中,轿车占12%左右。轮胎滚动阻力大小对汽车能耗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与传统轮胎不同,绿色轮胎能够有效降低滚动阻力,从而使轿车的能耗下降5—7%,卡车则能降低9%。因此,欧盟推出了欧洲轮胎标签法,制定了一套有关滚动阻力、湿滑路面抓力和噪声的技术标准,进而推动绿色轮胎的推广。

亚洲国家据此纷纷考虑推出新政。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主要轮胎生产国因此对亚洲主要市场保持高度关注。

在去年的采访中,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道出了欧盟实施绿色标签法的背后原因。他认为,欧盟市场是本轮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以希腊、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国家情况尤为严重。根据欧洲轮胎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欧洲轮胎整体销售出现两位数下跌,目前市场仍处于去库存化阶段,短期内销售睛况好转难度较大。2012年欧盟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标签法实施,该法规被认为是欧盟在REACH法规之外的又一非关税壁垒,期望通过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打压廉价产品进入欧盟。

我国轮胎出口定位是中底端市场,以明显的价格优势竞争。但是产品质量低,环保要求低技术含量低周际话语权缺失,标准落后,正中欧盟轮胎标签法规。欧盟企图通过轮胎的标签法,提高欧盟区轮胎产品的质量,减少汽车能耗水平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轮胎行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频率高、次数多的行业之一,关税壁垒、绿色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壁垒层出不穷。

我国轮胎出口频遭各国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低价竞销是首要因素。我国出口的斜交轮胎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由于我国斜交轮胎产能超速增长,过剩问题严重,过剩比例高达30~40%,产需矛盾被就此带到国际市场,导致轮胎出口价格下滑。目前,我国的出口轮胎价格远低于各国轮胎平均出口价格,其中乘用胎价格低26%、轻卡胎低21%、重卡胎低38%,成为国外反倾销的重要证据。此外,出口轮胎存有安全质量、出口轮胎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也是引发国外反倾销壁垒的重要原因。

应对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等各种轮胎贸易壁垒,很明显过去依靠价格竞争的做法已经走到了尽头。通过企业自身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品质,适应欧盟等进口市场的质量要求,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惟一的出路。

对轮胎企业来说,技术决定产品的品质,在提高技术的同时,标准的落后成为行业之痛。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蔡为民说:“企业标准为适应市场一直在变,但是国家标准想变动却很难。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观念意识上,国内没有很好地跟上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会考虑成本问题,组织起草新标准及修改等都需要经费。”

国内轮胎业有个说法:“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低于世界标准。”这让大家很无奈,却是事实。现在各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都在努力,慢慢改善这一现状。

“迎上”新契机

“欧盟标签法的实施,对于轮胎产量占全球1/3的我国来说是壁垒,也是契机。”邓雅俐如此表示。

尽管实施轮胎标签法规将对我国轮胎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但也是我国轮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倒逼我国尽快调整轮胎行业的产业结构,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在采访中表示,欧盟要求今年7月1日后进入欧盟市场销售的轮胎均要加贴标签,实施这几个月中,大多数中国轮胎企业均可以提供符合欧盟标签法要求的产品,产品档次不输于欧美日等国际轮胎企业二三线品牌的水平。得益于标签法的要求,轮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直观的对比。通过标签法标注的轮胎内在品质,反而可以给中国轮胎企业一个证明自己实力和质量的机会,用事实证实中国轮胎质量可靠,低质低价不再是中国轮胎的代名词。

随着轮胎企业慢慢意识到价格战的长远杀伤力,不少企业开始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走上打造品牌竞争力之路。

业内普遍认识到,目前中国轮胎产业过度依赖资金、能源的投入以及靠密集的劳动力进行规模扩张,生产力模式粗放滞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行业内中低端产能扩充过陕。通过欧洲轮胎标签法的“试炼”,可以看到这依然是中国轮胎业的“顽症”。对此,包括三角在内的众多企业认为,其根源在于行业门槛低、业内无序发展严重。

为了指导轮胎行业健康发展,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公布了《轮胎产业政策》,试图推动整个轮胎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落实情况却不乐观。

据三角集团相关人士透露,政府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新的轮胎行业政策,不仅在行业门槛设定、产品标准树立上具有空前的高度,而且在执行性上将大有改观。

5技术、绿色壁垒 篇4

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限制措施,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武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是《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三个要素。

技术法规技术法规是指一些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文件,它规定产品特性或与其有关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以及相关的管理条款。具体到某一项产品、某种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时,技术法规也可包括或仅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重要区别在于技术法规具有法律的强制执行力,而标准则是由生产厂商或贸易商自愿采纳。但是,无论是技术法规还是标准,都将自身的管辖内容明确分为“产品特征”和“生产过程与生产方法”两个方面。“产品特征”则是围绕产品本身加以技术性规定;而“生产过程与生产方法”是指与“产品特征”相关的生产过程与生产方法。

标准是指由公认的机构核准、供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的、没有强制力的文件,它为产品、或有关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提供准则、指南或特征。当它用于某种产品、某种生产过程或生产方法时,它与技术法规同样也可包括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的有关要求的程序,包括抽样、测试和检验程序,评价、证实、注册、认可和核准程序以及它们的组合运用程序。

利用技术标准、法规来建立技术壁垒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技术法规、标准众多,让出口国防不胜防。

例如,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第二、技术法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能对外国产品产生重重阻碍。第三、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让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到。

如西欧一些国家规定,面条内的鸡蛋含量要在13.5%以上,食盐含量不能超过1%,不准加色素等。

第四、一些标准经过精心设计,针对某些国家的产品,形成专门的技术壁垒。

如法国禁止含有葡萄糖的果汁进口,意图就在于抵制美国商品,因为美国出口的果汁普遍含有葡萄糖添加剂。

第五、能够灵活机动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

如法国规定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可以算作纯毛服装了,而比利时规定纯毛含毛率必须达到97%,联邦德国要求更高,只有纯毛的含毛率达到99%时,才能称为纯毛服装。

▲绿色壁垒的基本内容

各国的具体做法虽各有不同,但从生产、包装贮运到使用的全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环境限制。按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其内容包括:

(1)有关生产方法、加工过程的限制措施。现在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仅靠对产品本身实际造成污染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纷纷制定了有关产品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必须符合特定环境要求。(2)有关包装贮运的环境限制措施。这是指对包装物的成分、重复使用性、环境标志图案以及运输中有关危险品不得靠岸甚至不得运输等方面的规定,(3)有关产品成分、性能及使用的限制性措施。这方面的限制性措施涉及面较广,包括的内容也多,而且经常变化。例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要求进口花生中黄曲霉素的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日本对进口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十点五等等。

▲绿色壁垒的特征

从其具体内容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以下特点:

(1)较强的技术性,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2)较大的灵活性。各国的环保标准不统一,可选择性大。

(3)较高的隐蔽性。许多国家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往往难以预见。

(4)一定的歧视性。有些国家往往根据自身与其他各国的具体贸易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国民待遇原则有名无实。

(5)影响的严重性。绿色壁垒一旦生效,其效应较之关税壁垒往往更大。而且这种措施容易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多个国家,产生连锁反应。

(6)争议性大。由于涉及面广,标准又不统一,隐蔽性与合法性相互交织,往往容易产生分歧。

▲绿色壁垒兴起的原因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前提。

绿色消费的兴起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作为实施贸易保护的新工具,成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

我国应对贸易技术壁垒规则、绿色壁垒的对策

其一,制定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进口商品技术标准。

其二,利用协定允许的可制定超过国际标准的规定来保护自己。其三,利用好《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中的一些例外。

本科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篇5

【摘 要】本文对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 策略

绿色壁垒是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造成了越来越为严重的影响。所以,如何突破这一绿色壁垒,就成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的重点。

1.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1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技术标准是各国根据本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制定。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消费购买力强、市场容量大,其他国家都想把产品和服务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以谋求更多的贸易利益。

1.2绿色环境标志(标签)

绿色环境标志是依据有关的环境法律和标准,由政府部门及其指定的认证机构,按照严格的程序确认并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向消费者证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消费、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均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或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小。它是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取得发达国家颁发的绿色环境标志的情况下,才能比较顺利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

由于绿色环境标志是各国国内环境政策的产物,在国际贸易中容易构成潜在的贸易歧视和现实的贸易冲突。尤其当环境标志起到诱导消费者的选择,并影响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时,它就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实施了环境标志制度。

1.3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检疫、检验制度。1月12日,欧委会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推出了内含80多项具体措施的保证食品安全计划;7月1日开始,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标准,部分产品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仅为原来的1/l00-1/200.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茶叶进口法》等对各种进口物品的认证、包装、标志及检测、检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

1.4绿色包装制度

指规范商品包装(物)、包装材料要符合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使用或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要求的有关包装方面的法律、规章。在发达国家,为推行绿色包装,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赋予“绿色包装”以强制约束力。美国规定了包装废弃物处理的减量、重复使用、再生、焚化、填埋5项优先顺序指标;丹麦要求所有进口的啤酒、矿泉水、软性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的容器。一些国家为推行绿色包装,还利用税收优惠或处罚等经济手段鼓励回收使用再生包装材料。

1.5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绿色关税是指进口国以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为由,对其认定的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进口产品,除了课征正常进口关税外,再另外加征环境进口附加税。市场准入是指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用的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措施。如209月11日,美国农业部长签署了一项新法令,要求对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物采取严厉的检验规定。

2. 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出口的影响取决于它的设立国家及其水平,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出口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2.1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绿色壁垒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绿色壁垒措施在调节贸易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趋增多和复杂的绿色壁垒措施正在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通过建立绿色壁垒体系来调节贸易进出口,已经迫在眉睫。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会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设置绿色壁垒之后,受限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减少。

但是绿色贸易壁垒也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绿色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和环境标准,降低污染排放,从而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2.2对进口国的影响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的作用。由于有污染的产品被绿色壁垒阻于国门之外,进口国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洁的产品,但由于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所需的商品,而有关厂商却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另外,环保标准的国别差异导致一些发达国家将其有毒有害难以维持的印染、漂洗行业转移到环保要求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这种不公平现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使之进入污染不断加重、贸易利益不断减少的恶性循环中。

2.3对出口国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不同的生产厂商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厂商,其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绿色壁垒阻碍了国内许多厂商的出口,竞争对手锐减,出口市场广阔,而且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价格上升,更使得生产绿色产品的厂商能够补偿由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而增加的成本。对于不能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旧采用旧的有污染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的厂商,其境况将严重恶化。国内该类产品供给大大多于需求,短期内产品积压,使得价格下跌,产量减少。

2.4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2.4.1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

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2.4.2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一次性打火机出口,欧盟就提出一个CR 法案,完全的技术壁垒,限制进口的一次性打火机必须安装安全阀来避免儿童不慎使用的时候的安全性,这一点就给国内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厂家就带来了难题,涉及到了技术和成本的.问题。

2.4.3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

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3. 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3.1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

我国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环境标准国家的资源会加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高环境标准国家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从而在环境保护产业领域占据强势地位,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全面认识绿色贸易的性质,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作用,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使我国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当然,顺应这股绿色潮流必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而这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3.2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

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此外,环保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使得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具潜力与市场。我们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执法,对外贸活动中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同时,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另外,必须加强对各国环保法规、环境标志制度的研究和信息搜集,尽快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为出口企业和外贸部门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咨询,促进企业按照环保标准组织生产,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3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活动,共同抵制绿色贸易壁垒

目前我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可利用有关条款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保护而采取的日益繁多的绿色贸易壁垒及歧视性政策,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应通过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制定公平合理的贸易与环境新规则。虽然在遭到发展中国家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仍坚持把环境问题纳入新一轮的WTO谈判中,但有一现状是不能忽视的,即在WTO的140多个成员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已占3/4的绝对优势。

只要发展中国家齐心协力,共同协调和合作,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那么WTO是不能也不敢漠视绝大多数成员的这一要求和呼声的。另一方面,我国应加强同国际环保领域的合作,开展和参与有关国际环境组织和贸易组织的活动和谈判,扩大我国在国际环保和贸易立法方面的影响,并利用多边合作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对抗那些不适当的绿色壁垒,减少因环保问题引起的贸易摩擦,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4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一是重视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IS0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二是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只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是合格产品,才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强宣传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制度。向企业发布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在认证程序上指导和帮助企业,不收费或低收费。

结束语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恰到好处地使用可以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提高科技水平和环境认证标准,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产品的出口创造条件,开拓崭新的国际市场,争创更多的外汇收入。

参考文献:

[1] 江小娟,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曾永珍.论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外经贸信息..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篇6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写作提纲

我将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为切入点,剖析绿色贸易壁垒的标准以及意义,结合我国主要出口货物类型、出口国家等基本数据。分析出绿色壁垒对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并针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章节:

1.分析

1.1概述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曾经是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依靠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与贸易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从而使贸易保护主义从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转向非关税壁垒,而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就应运而生了,并成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工具。

以下省略…….2.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2.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2.2绿色技术标准 2.3绿色环境标志 2.4绿色包装制度 2.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2.6绿色补贴

I

写作提纲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出口的影响

3.1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3.2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3.3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3.4对进口方面环境保护的影响

4.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对策与思考

4.1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4.2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 4.3盯住国际标准,适应世界潮流 4.4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开发环境标准产品 4.5发展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 4.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利用国际力量,抵制贸易壁垒 4.7财政部门要向绿色产业倾斜,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4.8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

5总结 6.结束语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 篇7

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如酸雨现象、温室效应、森林破坏、物种灭绝、土地资源退化等, 引起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和自身健康状况的极大关注。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在制定本国的贸易措施时应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1971年GATT就设立了“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小组”, 但未能有效地开展工作。1979年东京回合谈判所达成的《贸易技术壁垒协定》首次提出环境保护问题。《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宗旨指出:各成员方认为处理他们的贸易与经济关系方面, 应基于提高生活水准, 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 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与贸易, 同时, 按照持续发展目标使世界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维护和保护环境, 并根据各成员方不同需要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 加强采取措施。由此可看出, WTO总的原则是一方面承认各成员为了保护各自的公共秩序和防止环境污染, 有权制订本国的环保政策并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则要求这些政策和措施不能妨碍世界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行, 使环保措施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

二、绿色壁垒的概念及种类

绿色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 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物、植物或安全甚至生命、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 采取直接和间接采取的限制性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 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目前绿色壁垒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信息壁垒

信息壁垒指进口国对涉及到进口的有关信息如商品绿色检测标准、制度采取半透明、不透明方式不予公开或故意延缓公开, 或者频繁变更, 从而使外国出口商无法及时正确掌握这些关键信息而无法顺利出口, 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二) 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是主要的绿色壁垒形式, 指进口国在制定关于产品内在、包装及绿色认证等方面环保要求时, 故意制定针对出口商品的技术标准等法律要求或完全只考虑本国企业情况确定绿色认证要求。

(二) 程序壁垒

程序壁垒一般是指进口国在制定关于出口商品申请认证、检测、验证等与进口相关行为的法律程序时采取歧视态度, 使程序中包含歧视性的内容。

(四) 文化壁垒

文化壁垒是指不属于以上三类, 并非基于对进口国环境可能的破坏而是基于环境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进口限制, 例如“生态倾销论”就是因为进口国认为忽视出口国环境质量方式生产的产品本质上包含有不公平的“环境补贴”, 所以构成“生态倾销”。美国限制进口墨西哥金枪鱼的理由并非是对本国环境可能的损害, 而是“墨西哥使用流网捕捞金枪鱼, 从而杀害了数以千计的海豚”。这种壁垒主要原因是源自环境文化的不同。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面前, 我们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报道, 1997年-1999年的三年中, 我国因遭受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达二百亿美元。我们不难发现, WTO对绿色壁垒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认同, 今后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将更多地运用环境保护的名义, 采取更加隐蔽的环境管制措施, 设置种种障碍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这必将导致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变得愈发严重。绿色壁垒森严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副产品出口受阻

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大约有七十四亿美元出口产品因外国的“绿色壁垒”受阻。我国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量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进而影响到海产品、畜产品、纺织品、食品等出口屡遭禁入、退货和索赔。2000年7月1日, 欧盟执行新的茶叶农药残余限量标准, 新标准不仅扩大了检测项目, 且大幅度提高了标准, 日本对大米就有47项检测标准。

(二) 工业产品出品贸易困难

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标准低, 更未重视产品的绿色标准, 在越来越高的绿色标准面前, 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中的机电、建材、纺织、清洁用品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对机电产品, 欧盟近年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方案”实行CE标志认证制度, 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也相继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实行认证制度, 对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灯具等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三) 包装材料包装技术难以适应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制定有关法律

其主要内容包括:1.以立法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等。由于这些规定是按照发达国家国内资源条件、消费偏好等因素确定的, 发展中国家比较难以适应,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四) 出口产品竞争力削弱

发达国家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 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大为增加, 削弱了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准, 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 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在成本内在化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的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 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 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五) 进口产品影响我国生态环境

一方面我国许多产品因达不到国际标准和某些国别标准而减少出口;另一方面因我国环境标准低或无标准, 发达国家又通过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耗能大、污染严重的产业, 并使其未能达标的某些产品甚至“生活垃圾”进入我国, 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经济, 绿色新产品、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特征, 也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因此, 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 增强绿色观念, 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一) 开发绿色产品

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正推动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形成。据预测, 绿色产品在未来十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应做好:1.进行绿色设计;2.实施绿色生产;3.铸造绿色品牌食品;4.实行绿色包装。

(二) 鼓励技术创新, 扶持绿色产业

企业与政府应形成共识, 采取有力手段, 增加科技投入, 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绿色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 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给予扶持, 实施优惠政策, 鼓励其加入国际竞争前列。

(三) 制定标准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

对于向空气、河流、大海、陆地等空间排放污染物, 要确立严格的排放标准, 并形成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 这是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手段。同时, 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内容, 不应只是单纯地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 而应当扩展到对企业生产全过程, 包括对生产污染、浪费资源和能源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促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 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管理, 使环境成本内在化, 从本质上增强生产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目前, 我国已颁布有关资源和环保方面的法律15部, 还有些环保法律、法规正在制定和修订当中, 付诸实施后, 对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还要积极参加一些国际环境公约。

(四) 尽快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要完善我国环境标志制度。自1978年德国首次推行“蓝色天使”标志至今, 已有75类商品、涉及3500-4000种商品被授予环境标志。目前的趋势使每一个工业化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已成为新世纪企业的“通行证”。我国已于1994年5月1日正式成立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 开展环境标志认证工作, 促进企业生产没有受到污染的产品, 以及进行不污染化境的生产。实践证明, 取得环境标志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当前, 应该从法律上保证环境标志制度实施, 尽快出台适合我国情况的环境标志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条例, 以确保所有符合环境标志的产品都能得到环境标志的认证。同时, 对盗用、滥用环境标志的行为要给予坚决地打击, 从而确立环境标志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 坚决抵制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一些国家往往以种种借口制定一些自己的环境保护标准或检疫检验标准, 甚至有些国家将国内立法实施到境外, 从而形成绿色壁垒。对于这些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事件, 我们要依据WTO的规则、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 同其进行磋商以至向WTO或有关国际组织提出抗辩。同时应重视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度和运作方式及其在绿色壁垒方面采取的战略措施, 从他国的经验中找出我国可借鉴的内容, 为确定我国的绿色贸易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并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系统研究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 为应对绿色壁垒打好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从军.应对绿色壁垒[N].中华工商时报, 2002-08-20.

[3]李树.谈绿色壁垒下我国经济的“绿化”[J].经济问题, 2001 (2) .

我国绿色贸易壁垒分析 篇8

关键词:绿色壁垒;贸易保护;措施方法

引言

近些年来,人们倡导绿色贸易。对环境的逐步重视,对我们人类是有好处的。但同时,由于我国这方面技术的落后等原因,屡遭绿色贸易壁垒,损失了我国的利益。那么,该怎样能够较好的解除绿色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一、 绿色贸易壁垒概况

(一)绿色贸易的发展

绿色这个概念,最先兴起是在上世纪60 年代。在那时,绿色运动在西方兴起,1972年由西方科学家、经济学家等知识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公布了名为《增长的极限》报告。报告指出,世界环境已经超出了它能承载的限度,这造成全球的经济只能有几十年的增长。为此,人类必须改变其固有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组织。紧接着,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地球峰会”,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的正确方向。这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一项迫切的、不可推脱的重任,绿色浪潮随之席卷而来。而这时,国际贸易已经进入了服务贸易时代,由于此会的召开,扩大了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使得国际贸易向绿色贸易的方向发展。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加深。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区域集团的贸易额,以及经济发展。这也加剧了区域之间的贸易竞争,而为了避免正面冲突,各区域各国家就会采取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或本区域的市场,增加其竞争力。那么,这时正是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重视,于是绿色贸易壁垒就成为了一种较隐蔽的非关税壁垒的一种手段。1994年4月,WTO正式将环境保护、稀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

比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过了本国规定;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这些都是由于绿色壁垒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

二、我国绿色贸易现状

关于我国的绿色贸易现状,将分类来进行分析。

(一)我国的农产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但农业基础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农业方面的技术落后,使得一些产品无法做到绿色生产,或者无法达到绿色标准。这就造成了别国不进口我国农产品的一个原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与发展,造成了绿色壁垒。这样的绿色壁垒,直接和间接的使我国损失了100亿美元左右。

我国曾经向日本出口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其中有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而一般仅检验9个项目。由此就可看出,日本将此作为壁垒,使得我国的农产品无法进入其市场。还有,我国向日本出口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的500倍。我国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输往德国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退出欧洲市场。

(二)我国的纺织服装业

纺织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这一行业的对外依存度很高。200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创汇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7%,其中服装出口约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0%,即312亿美元。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产品相当一大部分是以初级加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较大。曾经,青岛金泰家纺有限公司在与欧洲某大型连锁企业洽谈一笔金额高达70多万美金的出口合同时,仅仅就因为产品原料中的锦纶丝染色牢度这一个指标很难达到欧盟规定的标准,为了规避风险,最终金泰家纺有限公司不得不忍痛放弃。 还有江苏某集团向德国出口一批针织品被中间商处以16万美元的罚款。据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服装业要进入发达国家,目前还需解决绿色贸易这一问题。

(三)我国的机电产品

随着机电产品出口总量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国之一。198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6.8亿美元,排在世界第28位,约占世界机电产品贸易额的2%;1996年以482.1亿美元上升至第15位,但出口额仅相当于美国、日本的1/7、德国的1/6;200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突破千亿美元,占世界机电产品总出口额的3.4%。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8.5%,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国排位升至第四,仅次于德国、美国和日本,迈入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大国行列。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机电贸易比重逐年增加。 但当,1995年我国的机电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出产品时,就遭遇了绿色壁垒。因为机电产品的附加值很大,可以创造很多利润,其附加值主要靠技术来支撑,但我国的技术落后,附加值不如他国,所以这方面还面临着很大的障碍。2009年国外对华的机电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排名第三,仅次于冶金和化学工业。国外对华机电产品制造贸易壁垒的手段是以反倾销和特别保障措施为主,2009年,国外对华机电产品就发起反倾销14起,特别保障1起,我国由于机电产品所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日益频繁。其中,阿根廷对我国的机电产品就发起了5起反倾销,占对华机电产品反倾销总数的1/3。

三、我国绿色贸易壁垒所反映出的问题

(一)农产品

我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技术水平不高,造成一系列的产品无法达到环保标准。生产环保安全型产品成本高,难度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造成产品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同时,我国产品的检测技术与手段落后,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使得一些不良产品进入市场。这不仅扰乱了市场原有的秩序,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信誉度,使得一些国家不敢再进口我国农业产品。

此外,我国农产品还存在过量用药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农业生产者只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润,大量使用农药,而不考虑环境问题和大众人民的身体健康。再加上商家的投机心理,使得农药大肆污染环境,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这些问题,使人民群众忧心忡忡,买菜还得挑三挑,太好的还不敢买,觉得是农药放的太多了。连我国人民都如此的担心,那么农产品造成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显而易见的。

制度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由于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对完整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与措施,使得农药在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储存和废气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污染。

(二)纺织服装业

商家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只注重获利。我国存在一普遍现象,纺织业中的上游企业——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商等很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品认证的,而且我国七万多家服装企业中,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寥寥无几。

环保法规和标准不完善。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2001年1月至10月321批出口纺织品在张家港出入境检验,共有201批产品因国外要求指标高于我国国家标准而被退回。

环保技术落后,没有先进的技术处理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也没有先进的技术使得纺织服装品制造成本降低,生产环保服装。

(三)机电产品

技术问题是一大问题。我国生产机电的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满足其他国家标准,进而无法出口。同时,国外的机电标准日益严格,给我国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比如通过设置CE标志,来构建壁垒,CE标志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欧盟自1996年1月1日起,有权拒接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其后,澳大利亚、美、加、日、韩也模仿欧盟的做法。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受到困难。实行CE标志认证后,截至2004年4月使我国向欧洲出口的额度大幅下降,冲击我国40亿美元产品的出口。

总之,从绿色贸易壁垒反映出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技术问题,环保意识问题,制度问题占主要原因,还有国外的标准日益提高,向绿色通道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造成了我国较为严重的绿色壁垒。

四、针对我国绿色贸易壁垒的解决方法

(一)设立法规

通过立法、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并建立各种规范化运作的符合性评定程序,来建立中国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在全面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绿色”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市场管理体系,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

(二)提高技术水平与鼓励创新

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大技术开发,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注重研究绿色技术,鼓励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认识到我国与国外企业在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实质性差距,清醒认识到我们的企业发展观念与国外企业的明显差距,进行绿色制造。

(三)培养绿色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使得绿色意识深入人心。培训企业人员与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进行绿色生产与消费。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从我做起,严厉批判破坏环境的生产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意识到自己“非绿色”生产的错误性。同时,加强环保宣传,顺应绿色潮流,使得民众提高环保意识,尤其应强化农民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人才。

(四)加强国内与国际间的合作

通过积极地合作与交流,要努力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环保技术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环保企业。当我国某些企业受到绿色贸易壁垒时,政府应出面,积极利用WTO的相关协议和原则,通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资料和有关证据的共享,降低单个企业应诉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胜诉率。同时,还应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帮助支持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利时机,进行多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在此同时,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贸易伙伴国的多元化。

我国还需做很多方面的改善,这仅是单纯的几方面。国际贸易之复杂,贸易手段之隐蔽,单单发展这几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积极发展并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民的健康难以保证。此外,我国屡遭绿色贸易壁垒,造成贸易损失。我国除了应该加强本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也需要积极发展绿色贸易,加强环保教育,同时,努力发展绿色技术。(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伊素芹.《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农福得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2]阿里巴巴.咨询.贸易频道.《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如何突破绿色壁垒》

[3]纺织技术库.《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启示》

[4]杨长涌《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绿色贸易面临的形势与战略支撑》

上一篇:失恋后的伤感个性签名下一篇:好的学习方法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