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专题研究报告

2023-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态保护专题研究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生态保护专题研究报告

县级台创办生态类专题栏目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的崛起,“绿色经济”、“低碳生活”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绿色低碳逐渐成为时代内涵,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正在勃然兴起。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意识,有效引导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态家园建设,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磐安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本土特色,创办了生态类专题栏目《生态家园》,并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低碳生活;生态文明;绿色经济

一、以国家生态县创建为契机,创办《生态家园》栏目

磐安是国家生态县、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首批省级生态县,是全省重要的源头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1%,县域内大气、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一级和Ⅱ类标准以上。生态环境是磐安县的最大优势,是一张绿色名片。磐安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走“绿色崛起”之路,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建设一个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为特征的“生态磐安”。

生态环境需要全面呵护,生态建设需要全民参与。为此,按照“政府牵头、部门联办”的思路,磐安台联合县生态办、环保局,开办了生态类专题栏目《生态家园》,为创建国家生态县开辟了新的宣传阵地。围绕“宣传生态知识、解读政策法规、展示工作成果、营造创建氛围”的栏目宗旨,设立了《生态进行时》、《生态巡礼》、《绿色课堂》、《生态人物》、《曝光台》、《空气环境质量周报》等子栏目,关注全县生态环保工作动态,宣传生态知识和环保政策法规,报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典型事例,呈现各乡镇和部门生态创建过程与成果,透析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并对有关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广播、电视《生态家园》节目同步播出以后,引起农民朋友的强烈反响,纷纷来信来电反映身边的问题,主动提供新闻信息,积极参与栏目的摄制。栏目从2009年10月份开办至今,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收视率逐年攀升。

二、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消费、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科技和生态制度等七个基本要素。因此,生态节目的内容上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自然环境的展示上,而是要广泛涉及多领域多层面,深入挖掘丰富内涵,放大生态效应,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观念更新,并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来。磐安台努力增强节目的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寓教育于娱乐,寓教化于服务,寓宣传于信息、文化知识的传播之中,使《生态家园》成为生态经济的“新闻窗”、生态文化的“百花园”、生态教育的“知识库”、生态创建的“服务台”。

(一)立足本土化

资源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磐安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纯山区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有着“山水乐园、天然氧吧、绿色天堂”的自然优势。《生态家园》栏目紧扣山水生态休闲“宜居山城”和“绿色家园、秀美乡村”两个主线,开展记者走乡村活动,深入探访新景新貌,拍摄制作生态专题片,推出环境优美乡镇村的系列报道,针对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生态经济区等不同功能特色,展现山水生态之美、人与自然和谐之乐。这样既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也提高了节目的引导力,使观众在身边的景象里受到教育和激励,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突出典型性

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磐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成为“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形成了丰厚的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生态家园》栏目深入挖掘“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典型事例,关注“一乡一品一园工程”建设,放大生态财富效应,浓墨重彩地推介源文化、菇文化、药文化、茶文化,树立起一个个生态发展的典型,坚定干部群众“走生态路、发生态财”的信心,激发起创业创新的热情。如栏目播出了《绿色蔬菜成红股》、《生态龙井出磐安》、《磐安药香飘四方》、《万国菇乡春意闹》、《生态旅游兴乡村》、《生态让磐安年货升值》等系列专题,通过电视叙事方式,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内涵,揭示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依存关系,链接起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展示依托资源环境、发展生态产业、走致富道路的美好图景,引导产业转型、品牌提升、文化创意等公众意识。

(三)重视参与性

生态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基础,生态消费模式需要依赖消费教育来变革全社会的消费行为,引导公众从浪费型向适度型转变,从环境损害型向环境保护型转变,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健康生活方式。《生态家园》开设“绿色课堂”,通过专家讲解、动画演示的方式,普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介绍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温室气体等知识,提高公众对环保知识的知晓度。邀请社区群众、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教师学生参与节目,通过情景拍摄的方式,普通民众现场展示低碳生活新主张,演示节能降排小窍门,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小常识和小窍门,将原本刻板的说教变成生动具体的事例,使节目可看、可信、可学。举行“低碳生活好点子”征集活动,观众通过书信、短信或参与节目的方式在栏目中展示,通过专家评定、观众投票,评选出办公无纸化、日常生活循环用水、废旧手机电板再次利用等金点子,倡导了低碳生活理念,培育了观众群,扩大了节目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坚持服务性

生态科技是生态文明的驱动力量。生态科技的发明和运用来源于生产生活的实践,也来自前沿科学研究领域。《生态家园》关注当地生态工艺和技术的运用与推广情况,2010年《生态家园》栏目推荐的《生物质气化炉》项目,获得2010年浙江省第二届农民创新创富大赛,获得金点子奖。磐安台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栏目及时宣传推介“茭白+鱼”的种养技术、“猪——沼——果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农作物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秸杆培育香菇技艺及大棚培植技术,引导无公害生产、发展高效农业,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服务。栏目还设立时尚信息快报,搜集大量科技信息资料,图文并茂地介绍国际科技动态,展示生态环保的最新成果,如最环保的三轮自行车房车、最生态的井盖路标、最自然的绿色草坪茶几、最会变身的键盘、最时尚的插座、可以喝可乐的电池等,让观众耳目一新,开阔思路和视野,并从中受到教育启迪。

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助推磐安绿色崛起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制度监管,更需要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自觉行动。广播电视栏目是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平台,在生态建设中要担当起媒体责任,发挥多重功能,监视生态环境,关注生态建设新问题,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法,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舆情动力。

(一)针对突出问题,进行建设性监督

环境卫生是生態创建的基础内容,直接体现了政府管理水平、群众文明素质。为配合秀美乡镇和省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生态家园》记者对乡镇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暗访,播出了《我县乡镇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忧》的报道,对部门乡镇的环境卫生死角进行曝光,并客观分析了环境管理缺失、卫生设施缺乏、卫生陋习不改等原因。报道播出后,引导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展了全县范围的环境卫生大整治。栏目对问题突出乡镇的整治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连续播出4期专题,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较好地推动了“清洁乡村行动”的持久深入开展。磐安县委县政府也把每月的15日确定为“全面清洁日”。

(二)配合专项行动,进行科学监督

针对一些地方在河道上私自开设沙场,没有采取环保措施,致使下游水质浑浊不堪,水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很大。因此,水务、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沙场专项整治行动。栏目配合整治行动,采访部门领导、干部群众和经营者,对整治行动进行全程报道,并邀请专家对违规经营的案例进行分析,普及了环保政策法规,起到了警示教育和舆论引导的效果。整治行动结束后,又进行了新闻回访,通过前后发生的变化,把生态优势和污染之害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受到视觉对比冲击,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督促搬迁了12家挖沙企业,有效保护了源头水质。

(三)关注群众投诉,进行依法监督

《生态家园》栏目通过县长信箱、民生热线等渠道,关注群众有关资源环境问题的投诉,并选取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报道。如有群众反映养殖场污染问题,栏目组在核实情况后,协同相关执法部门进行现场协调处理。2009年底,栏目记者在对一家养殖场回访时发现,这家养殖场将排污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栏目记者进行了记录,并请相关部门进行处理。2011年7月栏目记者发现,一家规模养殖厂偷排废水,记者通过实地暗访,对养殖场、以及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参访,多方呼吁,最终这家污染企业被迫搬迁。几年来在栏目的持续关注下,目前,磐安县18家养殖场污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磐安台《生态家园》栏目开办以来,密切记录生态县创建足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生态环保信息,宣传了环保典型,展示了创建成果,弘扬了生态文化,有效提高了观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意识,为促进生态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了浓厚氛围。

作者:刘兆明 胡东平 金杨青

第2篇:专题阐述模式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回归,讨论课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来讲参与课堂讨论往往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被动心理”,即使有所准备,也要等老师点名点到自己才上台发言或回答问题,甚至逃避交流;当其他学生阐述相关内容时,并不十分认真听讲,往往乐得清闲。这也使得学生认为讨论课无异于浪费时间,进而更不愿意参加课堂讨论,致使课堂讨论效果不佳。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使得一些学生面临外文的听说读写障碍。如何在生态学进行双语教学?只要教师在以下方面多下工夫,采用专题阐述模式,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构建生态学双语教学的专题阐述模式。

一、依据教学大纲精选多层次主题,扩展学生阅读的外文文献范围。

一般而言,对于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限制性较低,因而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内容。通过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理解,把其规定的内容分解成几个主要专题,依据具体学时的安排合理分配每个专题进行的课时;在每个专题下,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及外语水平,确立数个主题便于学生阐述和讨论,避免题目集中,扩展学生阅读的外文文献范围。例如,在生态学教学内容中,传统的四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因此,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各自查阅一个组织层次的内容,从而扩展学生掌握的外文文献范围。

二、提前布置和审核控制教学内容方向,把握课程科技词汇总量。

学生对各个专题的理解和材料组织能力是不同的,很容易出现学生组织的内容偏离主题,学生进行阐述的内容过少,以及其他同学课下对相关主题的学习和认知程度不足的情况。这样就要求教师提前布置控制教学内容方向。提前布置应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在总体的层面上。比如通过课程绪论将本门课程涉及的各个专题交代给所有选课同学,适当介绍知识信息获取方式,便于学生课下主动获取相关知识,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其次是在专题的层面上。人员安排上,部分专题发动同学任选,调动学生积极性;部分专题依据选课学生专业和班级情况进行指定,让学生为小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无论是同学自己选择还是教师指派,都要求形成小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内容上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阐述内容的量,课件制作的量,以及问题的提出上。最后是在主题的层面上。具体提出阐述内容及所用时间、提问内容和方式,问答所用时间和讨论内容及所用时间的具体要求。对于审核而言,是对提前布置的任务进行监督,在每节课前确保主讲的同学阐述的内容符合要求,提出问题围绕主题展开,控制好教学内容方向。在专题和主题的布置过程中,对于本学科涉及的主要科技词汇要在学生可能涉及的外文文献中有所涵盖。

三、合理安排时间,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着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依据专题和主题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不作硬性的规定,具体专题和主题可以采用一节课(一般是2个学时)一讨论或是一个学时一讨论的方式,以保证学生进行内容阐述上的完整性,但阐述所用时间和讨论所用时间的比例应该大体维持在2∶1,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更应该加大讨论时间所占比例。例如,在生态学教学内容中,生态系统是最为重要和核心的内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中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要加大该部分的讨论时间,并引导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合理安排阐述和讨论所用时间可以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进程,并使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增强学生的表述、理解和听力能力。

四、问题提出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参与,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许多的讨论课上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这样的问题提出过程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锻炼,所以要采用多样化的问题提出方式。首先,对专题进行阐述的同学发问,所提问题在课前要经过教师的审核,问题涉及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外延张力,问题的回答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或是学生自愿起立回答,可以选择不同班级的学生回答,既可以锻炼阐述的学生对内容扩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检验阐述的同学生课下对专题的了解程度。其次,听阐述的同学提问,由主题阐述者和其他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引领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教师要提的是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总体而言,三种方式的问题提出大致比例为4∶4∶2,也就是说教师只起引导讨论的作用,不是问题提出的主体,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及对问题展开讨论的主体都是学生。

五、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

讨论不要成为一言堂,教师一定不要每一个问题都参与,都去总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最好的,学生的讨论可能对一个问题存在多方面的结论,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取舍。这样学生会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利于营造出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会在讨论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当然,对于明显错误的立场要及时进行批判,避免给学生带来认知错误。

六、学生评价指标多元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准确评价。

现行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多是给分制,你参与了,你有所表现,那么你获得一定的分数,实质是有奖无罚。要引入惩罚机制,以回答问题来讲,不答或答得完全不靠谱,那得分就不能是0,而要是负数;对教学过程完全不参与的,也要进行一定的扣分。多元化学生评价指标不单单要引入罚分,还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奖惩。大的环节方面比如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等,小的环节方面比如主持专题和主题、参加专题和主题的小组、主题阐述、问题提出、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都要在最终的成绩中有所体现。

教师在构建专题阐述的双语讨论模式时应该注意和了解以上六个方面。当然,具体应用还要依据各校相关规定和生态学课程的特点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吴价宝.大学课堂讨论课教学的一种新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VOL3,(1):100-102.

[2]蒋春燕.浅析大学选修课渊源及现存问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65-166.

[3]张莉,吴大付,任秀娟,李东方.谈生态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J].大众科技,2011,(3):102-103.

[4]饶岚,毛新军,宁洪.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VOL33,(2):86-88.

[5]杨宇,刘学端,夏金兰,尹华群.《环境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35):266-267.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生态学课程建设项目,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突出农业特色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柴 超

第3篇:专题十三: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热点综述

据统计,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41亿,约占全国13.08亿总人口的26.1%。未成年人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非常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是亿万家庭的期盼,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如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和实施、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等。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宣部等19家部委于2007年5月共同启动了“未成年人保护行动”。此次工作的重点包括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的校园环境、推进“和谐校园”创建;加强未成年人自护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防范能力;保护未成年人免受非法用工伤害;加强网吧、网络游戏和网络信息管理,推进面向未成年人的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的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少儿传媒和文化产品;对特殊未成年人加强救助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等。

通过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行动”,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护本领,帮助未成年人解决网络成瘾、心理偏差、体质不良、学习负担过重、家庭暴力伤害等影响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优化成长环境,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角度分析

1、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行动”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2、表明未成年人要珍爱生命、拒绝不良诱惑、防范侵害,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国家针对防灾知识、交通安全、规避危险、食品卫生、心理健康等未成年人热点问题,举办自护教育培训班,教育未成年人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害,防范侵害。开展未成年人自护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防范能力。

3、未成年人要学会正确利用网络,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国家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网络游戏管理,严厉查处“黑网吧”和网吧违法经营行为,积极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有效解决未成年人网络伤害等。未成年人应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

4、体现了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及时查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食品安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孤残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查处使用童工问题,保护未成年人免受非法用工伤害等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5、享有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从2007年起,我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表明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开展“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措施,有效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享有应有的受教育权利。

6、体现了我国积极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和谐校园”创建,加强校园文明和文化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少儿传媒和文化产品,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的建设,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奠定基础。

典型题例

(2006年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第11题)2006年春,河南省教育厅出台新规,除寄宿制学校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取消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补课;四川省中小学作息时间实行“朝九晚五”,禁止节假日安排补课……其实,我省一些学校在此之前就取消了“早读”,并深得社会好评:“作业少了,书包轻了,放学早了,睡眠多了,早饭有了,胃病好了”。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两个方面即可)

分析:该题紧扣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联系材料,思维开阔,从多角度围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措施来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学校取消早晚自习及双休日补课:(1)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2)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3)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4)使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5)能保证学生的睡眠充足,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6)使学生有时间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薄弱学科。(7)使学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8)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9)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沟通交流,有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

评分建议:只要答出本答案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

备考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某法院不公开审理了一桩未成年人犯罪案。被告人郝某在校期间厌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后发展到向同学勒索钱财,使一些小同学不敢出门和上学,最终郝某因抢劫、暴力伤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据此回答1~4题。

1、当郝某这样的“校园黑手”袭来时,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A、告诉老师或报警

B、纠集“朋友”与其武力对抗

C、准备一些零花钱与其私了

D、听之任之

2、法院不公开审理此案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即(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同法保护

3、郝某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表明( )

A、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只是人民法院的事

B、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刑罚制裁

C、只要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D、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受刑罚制裁

4、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青少年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②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③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④只要净化社会环境就能杜绝未成年人犯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行为中符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要求的是( )

A、某营业性歌舞厅向未成年人开放

B、某私家餐馆招收15岁的小军打工

C、采访未成年人的新闻用化名

D、父母离婚后,正在上初中的苗苗没有人抚养

6、下列属于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是( )

A、某店主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

B、某工厂招收童工

C、学校要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D、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7、在“看见发生车祸时你怎么办”的问卷调查中,参加调查的39名初中学生中,竟有27人回答看热闹或尽快避开,只有8人回答报警或救人。这说明( )

A、中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强

B、中学生与此事无关

C、中学生缺乏自控能力

D、中学生不承担报警或救人的责任

8、七年级学生小刚在回家路上遇见了如下图所示的不法侵害,他应该( )

A、要什么给什么

B、因为害怕而不报案

C、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D、不知所措,毫无办法

某校领导在国旗下讲话时号召同学们多读励志书,如名人、英雄传记等;远离不健康、低级趣味的读物,如有些日本漫画等。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0、作为学生,我们应该( )

A、不接触外来文化

B、只欣赏我国优秀的文化书籍

C、少看课外书籍

D、抵制不良诱惑

11、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亿的网民中,青少年占到80%以上,互联网对广大青少年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为净化网络环境,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14个部委于近期联合推出了“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活动”。这一举措有助于更好地对未成年人实行( )

A、学校保护

B、司法保护

C、社会保护

D、国家保护

12、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生命健康权

D、个人隐私权

13、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 )

①教育使每个人获得成功②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使人不断提高③教育使人获取知识和文化④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小红和小刚是孪生兄妹。小学毕业后,小红妈妈说“小红是女孩,读书也没有用”,只让小刚上初中读书。据此回答14~15题。

14、小红的妈妈主要侵犯了小红的( )

A、人格尊严权

B、自主选择权

C、受教育权

D、生命健康权

15、小红为了返校读书可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①离家出走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③向有关政府部门求助④寻求学校老师帮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信息社会,信息对人的发展,~i-fi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从网络、电视等媒体获取的知识大大超出家长、教师的设想。据此回答16~17题。

16、家长和教师应该( )

A、指导青少年辨别不良信息,发挥媒体的优势

B、多学课本知识,少接触外界环境

C、不允许青少年从媒体上获取知识

D、“信息节食”,杜绝未成年人网络犯罪

17、我们要健康成长,应该( )

A、学会拒绝一切

B、拒绝不良信息,吸纳有益信息

C、宽容地对待一切信息

D、不传播不良信息,看看无妨

二、材料分析题

18、近年来,十几岁的青少年沉迷网络世界,“费尽周折见网友”现象屡屡发生。15岁的十堰女孩王丽(化名)不久前只身到宜昌与网友见面,网友没见着,却被巡警送到了宜昌市救助管理站。王丽一年多前通过QQ与宜昌市的李某相识,两人聊得非常投机,并相约在宜昌见面。于是刚刚放假的王丽登上了开往宜昌的列车,而她的网友李某在见面后骗光了她的钱,然后躲了起来,电话停机。无处可去的王丽被一位好心人发现后报了警,民警将王丽送到了宜昌市救助管理站。据了解,宜昌市救助管理站几乎每个月都能接收到五六个被骗的青少年,他们大多是初中生,年纪在十五六岁,都是通过上网聊天被骗到宜昌来的。

(1)王丽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有些人在网上交友的目的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所以需要寻找倾诉的对象,此时他们还可以向谁求助?

(3)请你为网络交友、交往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9、2007年春宜昌市共有3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免费上学的中小学生人数占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88%。同时,困难学生共计2000多人同步享受免除学杂费、免除教科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请问: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问题?

(2)作为初中生的你,应当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三、活动探究题

20、初中学生李某,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照料,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长期不做作业,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还跟社会上的“哥们儿”学会了撒谎、吸烟、酗酒。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消费欲望,他开始小偷小摸。虽然他因此受到了公安机关的教育和处罚,但他“招待朋友”、上网玩“传奇”都需要钱,所以还是改不了小偷小摸这个毛病。后来,李某又发展到了和“哥们儿”一起抢劫路人。2007年10月,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为了加强学生法制教育,促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全面实施,学校教导处拟组织部分同学就李某违法犯罪一案召开座谈会。

(1)如果你被邀请参加座谈会,请你就李某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探究,简要写一份发言提纲。(提示:从李某本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展开分析)

(2)请你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归纳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建议和对策。

21、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传日”。这一天,某校九年级二班的全体同学在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主题为“校园·社会”的道德调查。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完成以下内容。

(1)知荣明耻:请你填写下表。

(2)知行统一:你打算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3)献计献策:为减少校园和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作为小公民的你有责任向同学和社会发出倡议。请为校园和其他公共场所分别拟写一条倡议标语。

(4)风采展示:请把你了解到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讲给大家听。

作者:张丽莉

第4篇:道县耕地保护检查专题报告

一、基本概况

道县位于湖南省南部,东邻宁远县,南与江华、江永县接壤,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北与双牌县毗连。全县辖8镇、15乡、3场,54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 68万人,土地总面积244102.68公顷,人口密度为283人/平方公里。截止到2004年末,全县农用地20809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3%。其中,耕地45410.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6%;建设用地784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3%;未利用地2734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2%,其他占0.2%。人平耕地0.07公顷(1亩)。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为主,呈现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的格局。

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指标落实和完成情况

1、耕地占补平衡情况。1997年初,全县耕地总面积为45290.26公顷,至2004年末,全县耕地总量42559.67公顷。1997年—2004年末,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减少耕地3130.50公顷,其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347.66公顷,生态退耕减少2502.82公顷,建设占用280.02公顷;同期,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

1 389.47公顷(不计因生态退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面积),全县耕地总量还净增109.45公顷。剔除生态退耕、结构调整因素,全县耕地保有量为45519.60公顷。1997年,全县非农建设审批占用耕地27.63公顷,没有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净减耕地27.63公顷;1998年,非农建设审批占用30.15公顷,没有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净减30.16公顷;1999年—2004年末,非农建设审批占用222.25公顷,开发整理复垦补充389.47公顷,净增167.2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从1999年以来每年都实现了占补平衡,耕地保有量逐年增加。同时,我县还承担了省下达的易地补充耕地任务,共完成35.38公顷。我县建立了耕地指标储备制度,现已储备指标耕地16.79公顷。

2、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落实情况。全县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7815公顷,控制指标已层层分解到了乡(镇)、村组、地块和农户,面积和区位符合规划要求,数据准确,图表吻合,帐表相符,帐卡一致,物卡对应。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地块数块。2004年,投入

万元,完成了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2005年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安排,我县正在进行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现已进入验收扫尾阶段。全县544个行政村, 2 设臵基本农田保护标牌433块,其中,维修、翻新13块。我县与市政府、26个乡(镇)、场与县政府、各乡(镇)、场与581个村都签订了责任状;全县18万余农户,也以基本农田到户花名册和责任卡的形式与村及村民小组签订了责任状,落实了保护责任。

3、耕地(基本农田)利用和变化情况。1997年—2004年末,全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80.02公顷,农业结构调整347.66公顷,退耕还林2502.82公顷。非农建设没有占用基本农田,而生态退耕及农业结构调整不计入耕地保护考核目标之中,现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仍保持37815公顷不变。同时,通过开展中低产田改良、农业新技术推广、有机肥建设、矿毒田改良、新开耕地培肥等工作,基本农田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4、违法占用耕地(基本农田)查处情况。在自检自查中,从1997年——2004年,全县共查处违法占用耕地28.6859公顷,已处理结案28.2759如五洲电站开发建设项目,违法未批先用耕地面积11.0717公顷,经市县土地执法大队联合查处,因该项目为列入了上轮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现已报省国土资源厅执法局审核定案,作出了结案处理。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及时部署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一是强化领导。各级政府都成立了耕地保护执法领导小组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机构,由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办事机构负责落实各项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国土资源、农业、监察、财政、林业、水利、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全县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据统计,全县26个乡(镇)均成立了相应机构,有26名乡级领导挂帅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责任。县政府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一把手为基本农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在每年召开的各级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县、乡、村、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界定各自的责任关系、范围和后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并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了农户,农户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或面积分户册上都签了字,做到了责任、任务、人员和经费“四落实”;三是认真部署。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结合省人大开展的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要求,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道县实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 4 保护条例‡情况检查工作方案‣、•关于检查†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执行情况的通知‣,并制定了工作方案。2004年5月18日,召开了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会议,传达了省会议精神,部署了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深入广泛地宣传,做到“三个面向”,即宣传面向领导,将两部、两厅关于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的文件及相关资料印发四大家领导;宣传面向农民,各级政府把这次检查的内容、时间和步骤向社会公布,将基本农田“五不准”内容发放到农户,让农民掌握政策;宣传面向社会,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和其它重大节日为主要宣传时点,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监督意识。

2、突出重点,查摆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按照•工作方案‣的部署,7月中旬到8月中旬,各乡(镇)、场按方案要求开展了自查,8月下旬,由县人大、县政府领导带队组成四个组对各乡(镇)、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采取听、查、看等形式,深入到农户和田间地头实 5 地查看,就基本农田保护法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基本农田保护的实际状况和质量水平及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尤其是“五不准”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通过检查,基本掌握了全县基本农田利用状况和变化情况,促进了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的落实。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少数地方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挖塘养鱼、种果树等行为督促纠正,并严肃查处。

3、建立制度,完善措施,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县政府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并与领导政绩挂钩。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过问国土资源工作,县人大把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执法检查工作作为县人大代表视察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县人大和县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执法和工作检查。

二、建立奖罚制度。为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县政府在今年的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明确,检查结果与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考核挂钩,检查未通过的乡(镇)、场不得评为本的先进单位和优胜单位。各乡镇场对先进村组和个人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同时,从物质上进行奖励。三是建立了基本农田公示制度。县 6 本级及各乡(镇)、场在主要交通沿线的城镇、集镇,在村庄周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树起了标准较高的永久性保护标牌,上面注明保护面积、范围、责任人和“五不准”等内容,并对原有标牌进行维修和翻新,原有标牌被毁坏和没有标牌的按要求重新树立。在乡(镇)政务公开栏、集中连片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公示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四是建立规划实施管理和用地计划制度。对建设用地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计划指标双重管理,严格农地转用审批,遏制建设项目随意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的势头,防止突破指标用地。同时,对建设项目需要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按程序报批,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划与被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五是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我们严格按照一法一条例的规定,对建设占用耕地的项目原则上实行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确无能力开垦耕地或开垦的耕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负责开垦耕地。通过严把选址关、规划设计关、资金投入关和验收关,确保补充耕地地块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投入到位,验收合格。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投入耕地开垦的资金多达1603.33万元。祥霖铺镇上渡土地开发整理、寿 7 雁镇芽洞等二个部级立项项目已全部通过验收,而寿雁镇、梅花镇土地整理项目也正在实施中。六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联动制度。建立以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为主,乡(镇)以乡(镇)长,村以村委主任(兼土地协管员)为主的上下联动监测网络。全县聘请27名土地协管员定期报告基本农田利用和变化状况。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基本农田动态巡查网络体系,定期对基本农田进行巡回检查,实行全方位的监护。全县设立基本农田土地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点26个,对全县基本农田的监控面达80%以上;七是建立健全防范查处制度。坚持动态巡查制度,狠抓防范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均设立了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对举报的问题及时登记,并督促相关责任人认真调查、及时整改、狠抓落实。对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挖塘养鱼、种果树等行为,从严从快查处。

八、建立土地违法案件移送制度,加强了国土资源部门与纪委、检察、公安、法院等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设立法院国土审判联络室、公安国土执勤室、检察院预防土地犯罪工作联络室进行联合执法,同时,将土地违法行为及查处结果在违法用地者所在村内或单位予以公布,抓住违法案件教育干部群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 8 果;九是建立健全基本农田档案管理制度。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了建设用地台帐、基本农田保护台帐、用地审批档案、政策文件档案、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档案,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政策文件等资料全部整理归档。所有涉及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表册、台帐、责任状都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更新,并打印、装订、存档,建立了一套完整、详细、客观的基本农田保护资料。十是制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少数地方耕地保护和爱地惜地的意识还有差距,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表现在: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保护耕地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发展就必须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先上车后补票”的错误思想和观念指导工作,给主管部门依法管地造成了很大压力。少数地方还存在违法占用耕地甚至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养鱼、种果树的现象,盲目退耕还林比较严重,调整产业结构损坏耕地的情况也比较严重。部分用地单位对耕地占补平衡存在模糊认识,以单位资金不足为由,拖延、短交甚至拒交耕地开 9 垦费。为确保耕地保护工作的基本国策地位,建议省市按照一法一条例的要求,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在耕地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纳入党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划定不合理,比例过高,保护压力大。全县耕地总量只有45410.15公顷(不计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就达37815公顷,划定率83.3%,如果将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面积减掉,那么我县基本农田保护率将达到88.9%。同时,由于全县耕地总量受灾毁、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而逐年减少,另外建设对耕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省市下达给我县的耕地转用指标大幅减少,今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需求量大大超出省市下达的农用地转用指标。耕地供需突出的矛盾给耕保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建议,一是请求市里在下达耕地转用指标时,尽量对我县实行倾斜政策;二是在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时,适当降低我县基本农田划定率。

(三)土地详查面积与农户承包面积不一致,责任 10 书签订到户时农民抵触情绪大。我县现有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确认的基础数据是以1996年详查变更面积为准确定的,该数据大于农民计税承包耕地数。部、省方案都要求责任书签订到村、组和农户。过去,我们只签订到乡(镇)政府、村和组,一般对应的是保护区、保护片和保护块,与农户不发生直接关系,农民反应不强烈。现在要求签到户,一方面,由于土地详查面积大于计税面积,农民怕今后以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准确定计税面积增加负担,因此,有部分农户甚至村、组不承认土地详查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据,也不肯在责任书上签字。另一方面,我县部分偏远山区乡(镇)农户虽然不多,但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按照“一户一书”签订责任书实难操作,到目前为止,还有部分责任书未签订(以发放基本农田保护卡或分户册代替)。建议,一是省、市政府应作出规定,按照国家土地统计制度的要求,确定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为基础形成的基本农田数据为法定数据,解决长期以来耕地和基本农田统计口径不统一的问题;二是从实际出发,不必强求户主签订责任书,改为在一个村民小组内由所有户主共同签名,称之“一组一书”。

(四)新开耕地质量不高,占优补劣现象普遍存在。 11 一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占补平衡的内涵主要是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开垦出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而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现状是占优补劣,占田补土的情形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是投入不足。开发整理复垦耕地价格从省到市都在每亩2000元左右,极少超过每亩3000元。由于补充耕地的质量只能服从开发价格,导致新开耕地质量不高,占田补土现象为数不少。尽管数量平衡了,但质量和结构没有平衡,粮食生产能力没有平衡。建议,一是提高耕地开垦价格,从现在的每亩2000元—3000元提高到3000元—4000元;二是足额收取耕地开垦费,杜绝减免,并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三是改革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改变以往那种在考核时,只看数量是否平衡,忽视质量和生态考核的办法,做到三者并重考核。同时,积极探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新途径,从过去以开发荒山、荒地为主向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还要改革耕作制度,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

(五)质量保护措施不够严,基本农田质量受到影响。一是耕地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抛荒现象。由于前几年农业比效利益差,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业劳动力不够,加上我县属丘陵地区,丘陵、山地多,平地少,耕 12 地分布较散,管理成本高,难度大,导致了耕地抛荒现象的出现。尽管中央近年来对种田农民实行直补措施,耕地抛荒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抛荒现象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还有2000多公顷耕地抛荒;二是耕作粗放,农田污染较严重。特别是泡水河一带矿业污染对不少基本农田造成了破坏,导致地力下降。建议,一是省、市政府要尽快出台一个可操作性文件,明确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拿多少比例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以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二是切实按照国办发明电„2004‟15号文件要求,在摸清情况和原因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止耕地撂荒行为,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三是省、市里要出台有关政策,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质量保护,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第5篇:古镇旅游规划与保护研究专题

在古城镇开发中如何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以湖南靖州渠阳古城为例

靖州,全国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的一个神秘地方,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沉淀,“八邦会靖”的繁荣,如今又承载着二十六万苗侗汉各族人民跨越式发展的梦想;渠阳古城,渠水蜿蜒流淌,往日“见船不见水,见排不见江”的盛况只能凭残存的码头会馆去想像。

我公司积极探索古城镇开发中传承历史文化和创新发展的辨证关系,在传承与创新中推进渠阳古城的开发。

一、渠阳古城现状分析

渠阳古城,也称靖州古商城,建于后晋,明朝时成为湘黔桂三省边界地区的商业重镇,清乾隆以后更是形成了“八邦会靖”的繁荣局面。古城是楚王与五代时期苗侗领袖杨再思交战的古战场,也是历史上湘黔桂三省(区)边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丰富多彩的苗、侗民族文化是其一道绮丽的风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古城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开发,目前古城遗迹仅剩下以土桥街为核心的三条历史街区,原真性文化承载物缺失。

古城现存的主要问题一是防洪压力大,若发生20年一遇的洪水,就会淹没老码头至街巷的区域,建设防洪设施难以保住沿河建筑;二是古城现有民居保护价值不大,除11个县级文物保护点之外,大部分建筑保护价值不大,若要全部拆迁,有一定工作难度以及资金压力;三是古城建筑风貌混乱,环境卫生状况不佳,居民居住条件差;四是土地价值不高,商业开发难度大。

二、古城开发的难点

渠阳古城的开发所面临最大的难题——是以保护为主还是撤掉重建?

若选择以保护为主,保留古城原貌,保护现存的古街区,未来发展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渠阳古城与附近的黔阳古城、洪江古城整体特色相近,且在资源品级、风貌保存方面不如后两者,很可能会被形象遮蔽,难以进行旅游开发。若选择完全拆掉重建转而发展房地产,就意味着完整地毁掉了历史,湮灭了文化,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做法。

三、问题解决方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开发理念

用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去解决渠阳古城的开发问题,我们要传承古城的历史文脉,传承苗侗民族文化,传承古城历史街区的肌理以及建筑风貌;同时在建筑空间、消费空间、融资模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旅游产业的植入,对渠江两岸环境的整治,旧城的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创造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古城改造为具有新功能的新天地。

古城的文脉不仅指古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还包括古城发展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色。历史街区的效果、生活性和市俗性反映了古城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历史街区中返璞归真的居住形态——个性与交往空间的并存是一种本质性的需求,是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时的精神场所。因此,应该保留古城历史街区的肌理,作为古城再造的基础。要努力寻求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经营模式。在保护与开发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苗侗风情体验、餐饮、购物、宅院酒店、娱乐休闲、商务会议、情景再现等业态的苗侗风情之城,构成渠江两岸独特的吸引元素和靖州语汇。要实施经营城市的战略,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开辟城市建设资金的新来源。

2、总体定位

古城的产业定位为发展休闲、娱乐、餐饮、购物、院落式酒店、商务、会议和旅游房地产的产业聚集区;将其功能定位为靖州的“城市客厅”、“休闲娱乐及夜生活中心”,把渠阳古城打造为靖州的“城市名片”,使之成为靖州旅游的主要承载体之一。

3、具体发展策略

(1)完善功能分区

设置入口服务区,依托渠阳古城现存历史街区打造文化观光体验区,构建苗侗风情体验区以及苗侗风情休闲带。

(2)文化价值的提升

一是文化的植入:包括古城文化的直观、静态展示,如雕塑、建筑等;二是文化的演绎,把节庆文化、民风民俗等融入到主题娱乐、参观游览、活动表演中;三是文化的延伸,将传统文化元素延伸到商业领域,构建文化商业休闲多产业模式;四是文化的创新,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伸,加入现代人对休闲生活的需求,把文化创新的价值落实到游客的生活方式中。

(3)建筑风貌的打造

对原已定为保护单位的建筑要按规定要求进行严格保护。在原有历史街区基础上,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引入多义景观概念,营造景观意象,通过挖掘该区域的文脉进行景观重塑。充分利用苗侗传统建筑元素,在传统建筑外壳中植入崭新的功能。建筑外观为传统苗侗风情,而建筑内部的结构则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

利用条石构筑退台式防洪堤,防洪堤上形成休闲空间,依地势修建吊脚楼,可同时满足防洪需求、景观需求和休闲需求。沿河修建苗侗风情建筑,二重檐民居,修筑亲水平台,保持亲水环境和沿水而居的建筑形式。保持传统的街巷机理、码头空间,拓展沿河休闲空间、街巷购物的娱乐空间。营造鼓楼、风雨廊道和亲水广场等开放空间,苗侗风雨桥连接渠江两岸休闲空间,同时也增加了风雨桥上的观光休闲体验。

(4)商业业态的选择

要依靠富有文化内涵、内容丰富、风情独特的产品与业态打造,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集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苗侗文化氛围的复合型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结语——古城、古镇、古村落都是我们祖先的遗产,是我们与历史之间的“桥梁”,亦是我们传授下一代,告诉他们祖先的存在之物证。没有它们,我们只有“空间”而无“时间”。

希望渠阳古城的开发模式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古城镇开发的新的突破,但也需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旅游体验视角下古城古镇古村落旅游开发

——以成都市洛带古镇为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验已经成为当今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诉求。在旅游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体验旅游产品以及对目前现有的产品进行整合和升级,是当前旅游规划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古城古镇古村落来说,由于在旅游开发中需要重点保护其建筑风貌、建筑艺术及其承载的特定地域文化与环境空间,因此,旅游娱乐项目的开发受到限制,如何在古城

古镇古村开发体验旅游产品,对国内众多的人文类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体验旅游是顺应体验经济发展的必然

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体验经济”这一概念。他预言,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一切也越来越短暂。消费者无情的摈弃了旧的占有欲,开始像收藏财富一样,自觉而又热心的收藏体验。而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他们1999年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对体验经济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体验经济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一种难忘的值得回味的经历。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游客的体验深度不断加深,开始向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升华,情感的比重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大大增加。同时,对于文化的体验与消费也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旅游者更希望通过旅游活动创造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可以说体验旅游是顺应体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体验旅游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趋势。

二、体验旅游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大众旅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正在向深度体验方式转变。传统观光旅游虽然也是一种体验活动,但是体验的深度较浅,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阶段,旅游活动对于旅游者来说也只是停滞在悦耳悦目的体验层面。同时市场上多数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仅仅是迎合大众旅游市场的需求,多为观光类型的旅游产品,观光山水,观光寺庙,观光古迹等。殊不知游客的需求层次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多年的大众旅游市场培育,已经使游客对于浅层观光的旅游产品感到疲惫,希望有更深一层次的体验旅游产品。而近几年城市周围乡村体验旅游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深圳欢乐谷的品牌延伸、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的成功,正说明体验旅游市场的到来。

乡村体验旅游不同于传统的对优美的乡村田园自然风光的观赏,而是深入到乡村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农事体验中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在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之间形成互动,达到更深一层次的愉悦。深圳欢乐谷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相继在北京、成都、上海建设欢乐谷主题公园,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都市主题公园体验旅游的第一品牌。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于2008年4月开业,仅去年开业当年就接待游客量150多万人次,引起全国的关注。欢乐谷与方特欢乐世界,都为主题公园旅游体验项目,通过游客的参与

为其创造一次刺激、快乐的旅游经历,体验现代科技文化与时尚文化。

所有这些正成功的说明旅游市场对于体验旅游产品的若饥似渴。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旅游供给在体验产品方面的严重不足。

三、古城古镇古村落旅游体验产品的开发——以成都市洛带古镇为例

洛带为成都市四大古镇之一,于三国时期建镇,原名甄子场。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带”之名,后演变为“洛带”。经过旅游规划后,使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在汶川地震的影响下全年接待游客量仍达398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2亿元。

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从沿海地区迁到了成都东郊的洛带镇。在此之后,洛带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镇。客家居民的迁入带来了众多客家文化的传播。1999年,现成都来也旅游策划公司的团队在为洛带编制旅游规划策划及后来的详细规划时紧紧围绕客家文化这一核心,进行深度的

挖掘和包装,在古镇推出使游客多方位体验客家文化的旅游产品。

(1)美食体验。在洛带古镇,美味可口的客家小吃让游客流连忘返,且每一种小吃都融入了其独特的客家文化内涵。客家伤心凉粉几乎成为到洛带游览游客的必尝小吃。凉粉本是云、贵、川等地普通百姓的日常食品,但是客家的凉粉加上“伤心”二字,就使其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伤心”一词意在回忆客家人几百年前的迁徙和进入四川后开创新生活的艰辛。

当普通的凉粉负载了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时,便不再仅仅只是小吃,更成为一种代表,一种客家文化的象征符号。游客品味的也不仅是精彩的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2)娱乐体验。古镇内的娱乐产品众多,体验性强,最突出的要数客家“火龙节”“水龙节”。“火龙节”“水龙节”都是几百年来被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火龙是为祈福望岁,水龙是为祈雨,都是直接从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

每年春节期间,古镇都会进行火龙表演。舞龙前,舞龙队整装待发,焚香祷告;并以鸡冠之血祭祀,祭祀完毕,龙头率领,龙灯拜年。而“烧火龙”则把整个舞龙活动推向高潮。游客可以使用预备好的焰火鞭炮任意的袭击舞龙者,双方在龙舞和焰火中你来我往,你烧我挡。游客以自己所烧的焰火越多,表示吉财越旺;而舞龙者倘被焰火、鞭炮烧起血泡、疤痕,不仅是勇敢的表现,也预示着大吉大利。

舞水龙也是客家人的又一重要习俗。由于体验性参与性强,水龙节已经成为成都市的一项重要狂欢活动,现已被称为“成都的泼水节”。

(3)购物体验。洛带古镇内众多的民族商品向游客展示这是一个客家人的世界。古镇上有特色工艺品很多,兔子耳朵、橡胶做的假排骨、椰子做的拎包、还有草编的时尚包,各种草鞋、布鞋,客家草编草帽、客家的雨伞等。既有实用的拎包、草鞋等生活用品,也有水晶、假排骨等装饰品,类型多样,可以满足各类不同需求的游客。

可以说,客家文化充满了整个洛带古镇。游客在古镇内的食、住、行、游、购、娱无不感受着客家文化。也正

是客家文化才使洛带古镇重新活了过来,在四川的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成为成都的一张旅游名片。

旅游本身就是一项体验活动,不管游客参与的是什么旅游活动,真正追求的都是一种文化体验。不论旅游项目有多么丰富,活动有多么复杂,终究也只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在旅游开发中,需要紧紧把握独特的文化内涵,围绕文化开展旅游体验项目的设计。在进行古城古镇古村落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时,尤其如此。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今天,只有在把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体验产品的设计,才能开发出让游客进行深度体验的旅游项目,创造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业是带有文化性质的高度综合的服务行业,所以旅游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有时更具有隐蔽性,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古城古镇是保留了较多

传统文化,相对封闭的空间。古城古镇旅游兴起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互动和碰撞,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旅游对古城镇社区文化的积极影响

1、旅游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再建构

丽江旅游的发展不但相继推动了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而且还建成了一批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高质量的景区景点,为当地文艺精品的创作与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出现了一批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优秀歌曲,如《丽江美》、《纳西人》、《蓝月亮》、《七个月亮》等等。濒临消亡的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借助旅游大潮的契机乘势获得一定程度地恢复与重建,纳西古乐成为誉满中外的文化精品。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由于前几十年的社会变动几乎造成其传统文化的完全消失,服饰日渐汉化,民族歌舞活动越来越少,就连他们最具特色的阿夏婚及母系家庭也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旅游的介入,众多旅游者惊羡于其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和独特的母系文化而纷至沓来,既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又唤醒了摩梭人的族体意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倍加珍视、百般

呵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摩梭人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复兴。

2、旅游强化了接待地的民族认同意识

民族认同是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民族联系的一种意识”。旅游业的发展,唤起了纳西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再认同,引发了民族意识与民族旅游的互动。借助旅游的开发,种种已经或正在消失的象征着民族精神的文化事象由于日益得到海内外尤其是本民族的热切关注,而得以苏生和再现,从而增强了自我民族认同的内趋力。正是在丽江民族旅游的特定场景中,象征性的纳西民族意识借助其身份的再认同得以强化,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

3.旅游并没有影响当地居民的核心文化

旅游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核心文化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破坏。一项通过105户摩梭家庭的调查显示,摩梭人仍然保持着其核心的传统文化。家庭成员婚姻形式只有阿夏异居婚(走婚)一种的占了47%,只有阿夏同居婚的为17%,只有一夫一妻制的为13%,另外,23%的家庭中有2种或3种婚姻形式并存,虽然这种变化体现了摩梭人的婚姻形式存

在着向一夫一妻制转化的趋势,但可以看出“阿夏”异居婚的人群比例仍然占调查家庭中的50%以上。主要原因是对摩梭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摩梭人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自身的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阿夏”异居婚的作用。在以旅游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落水村的调查中发现,这里摩梭人的摩梭意识、自信与文化自豪感,胜过其他地区的摩梭人。越来越多的摩梭人意识到吸引旅游者的原因是他们独特的文化,从而开始关注并研究自身的文化,这一切都对人们维持原有的婚姻观念有着促进作用。

二、旅游对古镇居民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尽管旅游者与古镇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对于古城镇居民而言,他们同旅游者接触是长期不断的,由于旅游者的不断刺激,对古城镇居民产生叠加影响,因此,旅游对主客双方文化的冲击并不平衡。再加上古城镇通常是一个较小的封闭的社会,在主客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处于弱势文化的位置,所以古城镇旅游对古城镇居民的社会文化也有消极的影响。

1、示范效应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古镇社会中,引起古镇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

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受示范效应影响最大的是年轻人,老一代居民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界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仍保持着祖先们传下来的生活习惯。外来游客不论来自国外或国内,都是相对比较富裕的消费者,对接待地充满好奇而有戒心,他们无意识的行为或不同日常生活的高消费行为往往也会给当地年轻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而引起心理失衡。

2、对传统工艺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旅游地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也改变了这些工艺美术品原来的意义,一些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现在也变成了纯粹的商品。

3、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某些古镇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常常经过预先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旅游者,从而失去了其原有文化意义。传统习俗的商业化、庸俗化,带来“舞台的真实”,真正“典型”的真实风格要么变味,要么消失。

总之,旅游作为一柄双刃剑,虽然不可避免地给古城古镇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唯有确立社会性的旅游发展观,寻求一种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又能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及其所依托的文化生态环境、使旅游与

文化持续协调的模式,尽最大可能在旅游开发之初就考虑到将旅游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措施,以真正实现接待地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6篇:2018年政治生态建设专题情况报告

2018年,XX党委始终牢固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压实责任、严明纪律、上下同建,确保“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处于各项工作的核心地位,成为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着力打造全市XX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2018年XX单位政治生态建设情况

(一)在增强“四个意识”方面

十九大以来,XX党委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专题教育为契机,重点围绕新修订的党纪条例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始终加强对十九大以来正反面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和深入讨论,做到受警醒、学榜样、明底线、知敬畏,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贯彻中央、省委的各类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握方向,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维护党章的尊严和权威,坚持做到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严明组织纪律,强化组织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遇到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始终严格工作纪律,重点加强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保障政令畅通。

(二)在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方面

一是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放松。

XX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在确定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明确党建工作要点。完善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机关党委推进落实、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岗双责”的党建工作机制,每年听取机关、系统党建工作汇报,对重大事项随时听取机关党委汇报。为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把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考核全过程,努力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扎实。

二是狠抓基层党建工作不松劲。

XX党委坚持抓系统、系统抓,把机关、基层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整体。制定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贯彻执行《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不断健全,专兼职党务干部配备齐全、积极作为。从XX年开始组织召开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会议,上级党委书记逐一点评,全体干部现场测评,让基层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必须担起的责任。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部署不懈怠。

每年XX党委均要组织专题学习中央关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

省委党风廉政会议精神,并将上级讲话精神及时印发全系统各级党委进行学习,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纪检组认真协助党委研究制定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在每年年初组织召开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并通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书》的形式,将任务具体安排到各级具体机关和部门,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能落实;年中组织好半年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汇报会,听取各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针对性地安排部署,进一步推动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开展监督考核问责不缺位。

XX党委研究制发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细则》和《关于落实纪检监察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实施细则》,建立了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同时又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试行)》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清单(试行)》,进一步细化量化了责任考核;对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实行台账式管理,定期不定期地检查两个台账落实情况,将其作为年终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年底对账结账,确保台账管理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每年年底都要组织成立考核组,加强对全系统本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检查。

(三)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和强化党内监督方面

一是坚持思想建党。

XX党委

强xxxxxx的带头学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进行了深入学习。

今年以来,共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X期,讲党课X人次,举办专题学习研讨X期,做到学深学透、把握精髓,进一步提高了党性修养;坚决遵守“六大纪律”,全面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各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确保全系统做到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认真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以深入开展专题学习教育为抓手,举办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研讨班,将学习课堂搬到教育基地,变传统封闭学习为开放体验学习,进一步增强从严管党治党的思想认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制度建党。

XX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党组工作条例》,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报告等制度;建立了紧急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外出报备等制度。同时,各级领导班子逐步完善***、班子成员相互沟通、定期通报情况等制度。XX党委每年召开一次专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志们讲问题不躲躲闪闪,提意见直奔主题,听批评胸襟开阔,既净化了思想意识,又改进了工作作风,最终增进了班子团结。

根据历年来最新修订、出台的党章党规党纪,修订完善了本单位机关党委抓党建责任制度、党组-机关委员会-党支部工作联系制度、党

员党性分析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廉政建设制度、换届选举制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支部书记会议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发展党员票决制度、请示报告工作制度、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制度、机关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多项党内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

三是坚持有效监督。

XX党委重点把“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的重要内容,领导班子成员围绕责任落实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纪检监察部门把“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重点突出对关键岗位和“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开展督促整改,认真梳理排查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及时更新干部廉政档案,严把“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各级党组织和党的职能部门主动承担党内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共管机制,形成了协同有序、融合增效的党内监督格局。

今年以来,全系统有X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X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系统有X人被评为XX省XX系统优秀党员、X人被评为XX省优秀党务干部、X人被评为优秀党员、XX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四)在推动作风建设方面

一是扎紧扎密制度笼子,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机关工作研讨办法》《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多项规章制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效,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

二是纪律规矩挺在前,扎实开展综合检查。

在全系统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全覆盖式的检查,办公用房按照规定得到了进一步的清理,公车清理、管理和使用得到了全面整改,“三公”经费、会议费及培训费使用得到了进一步规范。针对之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同时成立了回头看专项巡视领导组及巡察组,并对基层单位开展了重点巡视检查,针对问题,立行立改,绝不姑息,确保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打折扣。

三是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扎实开展督查。

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期间,特别是对易发“节日病”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开展重点检查,确保政务值班、信访舆情等制度规定刚性执行。同时,坚持不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利用签到考勤、模拟办事、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各基层单位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情况开展了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单位限期整改,进一步促进了各基层单位的作风建设。

(五)在防范廉政风险方面

XX党委先后多次组织专题会议专门具体研究部署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廉政风险的实施意见》。为规范全系统内控机制建设标准,经过多次修订完善,印发了《防范廉政风险手册》,以此为依据,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大本级内控机制建设力度,从职责、风

险、权力内控和监督惩戒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划分权力事项,排查廉政风险,编制防范风险行流程图,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二、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XX党委在从严管党治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开展的自查、巡察、督查情况看,形势仍然紧迫,一些问题还时有发生,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主要问题

1.思想教育、理论学习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理论学习抓的不够紧、学的不够系统,在一些重大理论方面理解的不够深入,只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二是学习新理论不深不透。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事物,还只是一知半解、被动接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推进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加强,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差距。服务基层、服务大局的理念虽然树立起来了,但服务还比较注重过程和程式化的东西,在如何创新服务方法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效率上研究的不够主动,服务大局的视野和效果与工作发展需要相比、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思想还没有提到应有高度,抓中心工作投入精力多,抓党风廉政建设投入精力比较少,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问题;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主动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的措施不多、不鲜;管理不严,少数干部法纪意识淡薄,党风廉政建设对中心工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发挥不够。

3.两个责任落实仍需巩固。

一是认识不够充分。

个别领导干部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中心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安排部署落实,个别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职责划分不清,责任不明,导致出现主体责任缺位、监督责任越位或二者错位的情况;二是监督不主动。个别纪检监察部门不敢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对一些案件不敢大胆查处,存在畏难情绪和“老好人”思想。监督上级怕得罪领导,监督同级怕伤了和气,监督下级又怕影响大局,还害怕影响自己的年终评优选优,缺乏监督的主动性。三是考核不对症。目前对各级党委和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采取群众测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而将信访核实量、司法或党纪政纪处理案件等重要指标游离于考核之外,考核结果不能公正反映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情况。

4.组织生活制度有待进一步狠抓落实。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

着重该议哪些事、抓哪些工作,有哪些措施,思路还不是很明确;二是组织生活存在形式化,对于三会一课等仍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质量不高,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心组学习形式比较单调,效果不够好;三是党组织的监督检查作用不强。对党员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日常工作情况了解不够及时、不够准确,特别是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也不同程度对组织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四是党员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仍然以大讲堂、抄笔记等方式来普遍进行,缺乏当前形势下个性化的一些有效教育手段。

5.作风建设还需长抓不懈。

一是调查研究不够,调查的方法满足于传统的开开座谈会、听听汇报、收集收集问题,手里典型不多,不善于解剖麻雀,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找原因,还没有用大数据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做出的决策科学性、操作性和精准度不高。

二是形式主义依然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仍然存在,文件过多、会议过多,文件过长、会议过长,文件质量不高、会议效果不好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享乐主义的现象虽然大大减少,但享乐主义的思想依然存在,做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下苦功夫、下硬功夫的劲头不足。

三、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对照存在的问题,XX党委将按照边学边改、随查随纠、清单整改、确保成效的要求,坚持条件成熟的立即整改,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创造条件整改,涉及完善体制机制的向上反映整改建议,对每个问题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细化整改目标和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和成效,并从五个方面提出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着力加强党性锻炼。

一是立足党性,增强政治定力。紧紧围绕**的要求,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确保领导干部队伍对“四讲四有”要求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二是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定要求,切实增强班子成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和反腐倡廉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权利观、利益观。三是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把“我要学”的自觉性与“要我学”的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四是加强法律法规、领导能力、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二)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着力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落到实处。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加强各级党委和领导班子建设,逐级传导“两个责任”。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推动落实的引领作用,强化各级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在行动上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严格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工作思路,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始终坚持严字当头,把严格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落实上级党委织参加下级领导班子***制度,下大力气解决好影响各级党组织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三)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着力营造清正廉洁风气。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四个要求提高修养自觉,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自觉接受纪律、法律约束和群众监督。在管好自己的同时,要敢于担当,为干部负责,坚持从严带队,把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四严”体现到倾情带队上。发现领导干部存在工作纪律和为税不廉等苗头性问题,该进行约谈的要约谈提醒,该诫勉谈话的要大胆开展诫勉谈话,该制止的要毫不留情制止,该纠正的要坚决纠正。同时上级机关也要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基层做到的,机关首先要做到,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严明纪律,改进作风,确保政令畅通。

(四)进一步转变作风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一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加强调研,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重点开展调研,提高调研的实效性;及时总结地方经验和工作成果,努力形成指导面上工作的政策建议。二是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强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决策之前的调查研究和沟通酝酿,统筹把握好工作力度、推进程度和基层一线承受度之间的关系,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

(五)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抓好整改落实。

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厘清哪些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哪些是制度方面的问题,哪些是措施方面的问题,抓住一个问题持续整改直至有效解决。一是要合理安排工作,将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多深入基层、多调查研究、多倾听群众意见上,及时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合理需求,用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推动事业发展。二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心系干部冷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合法、合理、合情地解决好基层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尽最大努力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到在思想上与群众共鸣,在行动上与群众合拍。

第7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之专题调研报告

卢倩妮 陈卓华 陈向明

引言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义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客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客家话、客家风俗、生活习惯、客家人的性格、气质、心态、思想、观念、意识及它们的载体;客家人物、客家建筑、装饰、客家妇女的服饰、艺术品、客家文艺,各类客家文献资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体体现。梅州作为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因此梅州客家文化资源具有典型性,主要体现在:客家民居文化资源、客家民间艺术资源、客家饮食文化资源、客家历史文化资源、客家古汉语资源、客家民俗风情资源、客家服饰文化资源、客家精神文化资源等。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梅州客家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对梅州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梅州客家文化遗产不仅是梅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梅州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对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利于为梅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多种渠道;

三、梅州客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可成为梅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而有力的后盾。但客家文化优势究竟如何转化为梅州旅游、梅州经济优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特别需要提炼经济与文化、旅游与文化,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这种互动发展的模式。

针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对立”这一认识误区,我们课题组以梅州客家文化遗产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提出在综合效益(经济、社会、教育)基础上的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相结合的模式,让开发利用资源成为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而本课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与论文可以成为规划专题文件之一,提供给梅州市政府,旅游局、文化局作指导,从而对宣传梅州客家文化,在保护前提下挖掘客家文化资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特征

(一)基本类型

1、民居建筑

围龙屋

围龙屋建筑始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其设计和建造,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然而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基本上都不是圆形的,是半圆形的,屋前定有一个呈半圆的水塘,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些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土围楼

土楼直径达几十米,高三至五层。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之分,楼内房间一模一样,不分贫富,每户人家从底层至最高层,均等分到各一间房。客家人统一将底层作为厨房,饭厅及客厅,二层作为贮仓,三层以上作为卧室。其中营垒式的土楼是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的墙厚一米、高十五米以上的土楼外体,具有很强的抵御性。

中西混合式的民居建筑

顾名思义,这种建筑就是讲客家传统的房屋和西洋的建筑装饰混合。虽然,外观上吸收了西洋的艺术装饰,但是其内部还是地道的客家民居传统结构。比较典型的有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丰顺黄金乡的“祥耀楼”和程江镇的“万秋楼”。

另外,走马楼、四方楼、一字屋、列杠楼、高层围楼、府第式、山寨式、五凤楼、园林式、石构建筑等都属客家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2 、古村、古镇、古城

古村

如桥溪村,桥溪村始称叩头溪。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该村堪称梅州“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为客家民系的研究提供了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宝贵资料,极富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古镇

如松口镇,松口镇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经千年孕育,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并有“百姓杂居”的现象和“松口八景”或“松口十景”之说。

古城

如茶阳,茶阳自明嘉靖五年(1526年)始建县城,因建于满种茶树之茶山南,故名茶阳,历435年。茶阳天然胜景,文物古迹颇多,有东石示悬流、神泉秋望、狮崖春花、湖山月舫、古寺晨钟、南华石洞、印江冬雾、茶山令松涛等八景。

3、地方饮食

客家菜

客家驰名中外的特色菜主要有盐焗鸡,醋溜鱼,梅菜扣肉,水晶肉 ,酿豆腐 ,蘸仔鸭 ,东坡肉(又叫“扣肉”),酿香菇,干焖狗肉,五香猪手,香炸南乳肉,百花酿香芋等。

客家小吃

菊花糕、甜芋泥、蓼花等,清水鲩圆,捶肉丸,味窖板,延寿堂药糕,百侯薄饼,炸油果(又名“炸煎堆”),酿卷春,萝卜圆,柚皮糖,味醇饭、仙人粄、笋粄、腌面等都是有名的客家小吃。

客家酒

客家人的酿酒业历史悠久,目前梅州地区的知名酒品牌有四大类。一是久享盛誉的历史名酒,如五华长乐烧、平远南台酒、蕉岭“一线天”、兴宁“珍珠红”等。二是民俗文化酒,如等郎妹酒、客家妹酒。三是利用近年来大量种植的农产品酿造的特制酒,如梅县的金柚酒、丰顺的甜玉米酒。四是各具特色的乡镇小酒,如兴宁罗浮镇的阳天酒、大埔三河坝酒、平远八尺镇的娘酒、蕉岭高思镇的小锅米酒等。

其中又以客家娘酒和长乐烧酒最为著名。

客家娘酒,是客家古文化和酒文化相结合的精华,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客家娘酒选取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传统的酿造工艺精制而成,含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并有行气活血等功能。

五华县“长乐烧酒”是五华民间的传统产品,素有“南粤佳酿”美称,其酿造技术发轫于晋,成熟于明,纯青于今,因公元1071年宋朝时县名为长乐县而得名。由于她有得天独厚的玳瑁泉水,加于精良酿技,酿出的洒具有色清透明,密香幽雅,醇厚绵桑,闻名遐迩,在嘉应五属、潮汕工区乃到南洋、港澳享有盛名。

客家茶

梅州种茶历史悠久,盛产优质茶叶,品种繁多。梅县清凉山茶、大埔西岩茶和苦丁茶、平远锅笃茶、蕉岭黄坑茶、兴宁官田茶、五华天柱山茶、丰顺马图茶等名扬四海,深受人们欢迎。其中梅州市是全国闻名的“单枞茶之乡”,其单枞茶在国内外获奖多达上百个。

客家茶艺是功夫茶法,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其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功夫茶的大致过程:烫壶、温杯、置茶、滤茶、高冲、烫杯、低泡、分茶、敬茶、闻香。

4、纪念馆与博物馆

纪念馆

梅州市国家级纪念馆有:叶剑英故居;省级纪念馆有: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黄遵宪故居(又名人境庐)、张弼士故居。

博物馆

平远县博物馆,蕉岭县博物馆,五华县博物馆,大埔县博物馆,梅县博物馆,丰顺县博物馆以及梅州市华侨(客家)博物馆等都是梅州现有的博物馆。

5、宗教场所

寺庙。五华英烈庙、千年古刹灵光寺(省级)、千年的大觉寺

其中灵光寺,初名"圣寿寺",是广东省五大名寺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灵光寺有"三绝",其一绝是: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二绝是,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常香烟鼎盛,可都没出现香烟薰人的情况;三绝是大雄宝殿后古木参天,但殿顶上却没有一片树叶。

佛塔。五华狮雄山塔、梅县元魁塔、梅县区千佛塔(省级)

其中千佛塔始建于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尊,四面合计为1000佛,故名千佛塔。在千佛塔下雄伟的千佛殿中有各样栩栩如生的神像,中间毗卢庶那大佛像镶嵌着两万颗宝石,为中国之最。

6、特色民俗风情

客家话

客家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订出版。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有很多种类,但主要由情歌、斗歌、即席演唱三大精华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习俗山歌、述事山歌、尾驳尾山歌等等。她常用赋比兴、直叙、比喻、双关、等手法,吸收了梅州当地原瑶、畲民族的民歌表现手法,加上客家语言本身的丰富表现力,显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民俗节日

客家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和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会、农事会,如观音诞、伯公诞、灶君节以及天穿节、立秋节、冬至节等。

7、客家民间工艺品

陶瓷

大埔县高坡镇以盛产优质陶瓷名扬天下,素有“白玉城”的美称。传统产品有青花、青釉、五彩,薄胎瓷等,畅销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华金木雕

金木雕以五华、大埔两县制作的金木雕工艺品最为著名,选取优质樟木,按动物、人物等造型设计,用平雕、立雕等刀法精雕细刻,经打光、油漆、贴上金箔而成。大埔工艺厂生产的“观音过海”、“水漫金山”等工艺品,荣获广东工艺美术优质产品奖。五华县工艺厂制作的“八仙骑八兽”金木雕挂屏,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

竹编工艺品

梅州工艺厂生产的程式吊篮、提篮、花盆套、各种动物等竹编工艺品,造型逼真,制作精美,富有艺术感染力,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彩色立体木雕

彩色立体木雕为兴宁市工艺厂的传统产品,所产“金鹰”、“角鹰”、“孔雀”、“天鹅”等彩色立体木雕工艺品,曾获国家轻工部优秀产品铜奖。

8.其他

客家服饰。

客家服饰的男女区别不明显,上衣是“大襟衫”,右边斜下开襟,安布钮扣,讲究的用铜钮。女服只在襟边加一两条边(讲究的绣花边)。客家成年人的服装基本上以兰,,靛青和黑色为主色调。在妇女和儿童的头饰和服装上,客家人喜欢红,粉,绿,黄等鲜艳的色彩。

客家礼仪

嫁娶礼仪: 嫁娶礼仪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反映了客家人对人丁繁衍兴旺的期望。

庆寿:摆寿堂,行寿礼,儿女亲朋要致颂祝辞,送贺礼寿匾等。一般在寿辰举办家宴,为老人添置一些衣肌用具,以表孝心,同时邀请嫡亲姑表姐妹回乡为老人祝寿。

其他文物资源

会馆(兴宁两海会馆——省级),学宫(五华长乐学宫、兴宁学宫——省级),牌坊(丝轮世美牌坊——省级)

意识及信仰文化

客家精神主要表现在:客家意识强烈,宗亲观念浓郁;爱国爱家,尚名节,重忠义;重教风气千载传承;刻苦耐劳,勤俭节约;多多神主义者等。

(二)客家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1、类型众多

客家文化遗产包括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如客家民居、宗教建筑等皆属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包括客家话、客家人精神等。

2、特色浓厚 围屋,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集居住、贮存、晾晒、加工、防盗、防火等设施于一体。

客家菜,与潮汕菜(潮州菜)、广府菜(广州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传统客家菜多用肉类,主料突出,讲究“咸、烧、肥、香、熟、陈”[2]P138。咸:客家菜偏咸,甚至有“吃在客家,咸是一绝”之说;烧:强调趁热吃,且“烧唔烧”成了品评菜肴是否好吃的标准之一;肥:普遍用油很重,肉食多选五花肉甚至纯肥肉,馅料用半肥瘦;香:做菜多煎、炸、炒、烧、焗、焖,以香口为佳;熟:做菜强调熟透、熟烂;陈:常用菜干等陈料,如梅菜扣肉。

客家山歌继承了诗三百篇的风格,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纪念馆是客家名人精神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客家文化的沉淀。如叶帅故居,以五个阶段、20个专题展示了叶剑英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

3、历史久远,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客家人是来自中原古汉族的一个民系,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例如梅州客家山歌、千年古刹灵光寺、冠有“古汉语化石”之称的客家话等。其中梅州客家山歌自唐代开始,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是反映社会历史的进程,对真善美的追求及对假丑恶的摒弃。

4、山区特征,客家文化形成与山区环境密切相关

文化首先是环境的产物,随后才是交融的结果,客家文化也不例外。客家民系自向南迁徙以来大多聚集在湿热的山区地带,长期与山打交道,形成了与山区环境紧密联系民居文化和饮食文化。如客家民居的建筑多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而客家菜的食物宜温热、忌寒凉、多用煎炒、少吃生冷、略偏“咸、油”等。

5、客家文化传播范围广泛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祖居中原地区,经多次南迁,最后集中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明清时期,以广东梅州为基地,“一枝散五叶”,,又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二、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在梅州旅游业中的地位

1.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企业经营方面

1.1文化旅游规模不大 与国内省内文化资源的开发规模相比,梅州文化旅游的开发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对梅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牵动和贡献率偏低。

1.2 精品开发缺乏,特色开发不足

梅州市文化旅游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多,但拳头产品少;自然景观产品多,但文化产品少;旅游景点多,但可参与性内容少等。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梅州市,并没有擦亮“世界客都”的金字招牌。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无论是深度还是与客家文化的结合方面都有待加强。

1.3 旅游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梅州市从事旅游业的专业人才数量缺乏,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均存在严重隐患,大大减缓了当地旅游开发的步伐。

1.4文化旅游缺乏形象包装

宣传推介资金紧缺,形象包装没有足够重视,造成梅州市旅游产品缺乏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1.5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各县(市、区)旅游局大部分不是行政单位,个别县还是政企不分的单位,不利于旅游局代表政府制定法规和行使管理职权,削弱了行业管理的权威,更难实现整个行业的宏观管理。

2.从旅游地形象定位看

如何实施“文化梅州”战略,特别是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梅州”中的地位,缺乏明确的定位。对客家整体文化的意义把握不明确,文化价值不突出,“文化梅州”的形象不明显。目前,尽管提出了“世界客都”的形象定位,但其认可度有待提高。如何从江西、福建等拥有浓厚客家文化的地区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塑造“客都”品牌;如何充分开发“侨文化”,以此展现“客都”的世界性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二)客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系统性、规划性的保护开发

1.1 文化内涵有待于整体上进一步发掘

如客家民居建筑,一是缺乏必要的保护经费和保护措施。政府把主要的资源和精力都放在了文物单位的保护上,将文物单位开发成旅游景点去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一些普通的围龙屋则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上,既没投入资金保护,也没规划性,系统性地将大片围龙屋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二是居民本身保护意识不强。因为当地居民还没意识到围龙屋不仅是他们的生活居所,更是一种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客家人从他们的先祖开始已经非常重视客家文化,但正因为他们还没意识到围龙屋对其文化的传承性,所以缺乏必要的重视。三是如果将围屋开发成为围屋酒店,并且围龙屋休学旅游住房的时候,围龙屋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

1.2 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深

如丘逢甲故居,如此一位名人的故居,却没有将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发掘出来,严重缺乏历史韵味。原本拥有的极强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名人博物馆,却给人零落不堪的感觉。

1.3客家民俗活动内容单一

在客家民俗节日方面,政府和开发者已经做了努力,如客家山歌节。但内容过于单一,民众的认识不深。通过之前的客家民俗节日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客家还是有很多具有特色化的节日,但当地还没有做好一个品牌性的民俗节日,并以此为依托,促进其它节庆的发展。

1.4 旅游商品没有赋予充分的文化内涵

以酒文化为例,19世纪七八十年代,五华长乐烧、平远南台酒、蕉岭“一线天”、兴宁“珍珠红”享誉岭南甚至全国,特别是蕉岭的“南国白珍珠”,被视为市政府招待贵宾的接待用酒,可是这些酒业的发展趋势却是辉煌后似有停滞不前的倾向,没有达到深入民心的效应。反而是近两年新开发出的具有客家文化附体的郎妹酒、客家妹酒及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梅县的金柚酒等比较受追求文化价值和新鲜感的游客欢迎。总的来说,梅州客家酒文化资源的开发差强人意,最主要表现在酒产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多为小作坊形式且分布比较分散,许多小酒厂进入惨淡经营的状况。而大部分经营客家酒的酒厂科技创新投入不多,造酒工艺设备和水平比较落后,难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也不利于品牌升华的要求;同时因为梅州地区交通的不便利,闭塞的客观条件使得梅州总体酒产业的竞争意识不强,并且市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宏观调控。

以客家茶为例,品牌包装意识不强,梅州茶的开发只为了开发茶而开发茶,而没有把茶和客家文化相融合,使其茶文化的内涵难以得到提升,这直接造成了其品牌的含金量不高,在质量与其他茶不相伯仲的情况下,如果不融入客家文化,做出特色化,将很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

以客家饮食为例,许多客家菜馆缺乏客家文化装饰,没有形成客家文化氛围,客家菜的文化背景单调、杂乱。象万秋楼、承德楼、雁南飞(围龙屋式菜馆)那样具有客家文化品位的客家菜观凤毛麟角。

2、缺乏市场营销意识

2.1 缺乏市场推广计划

如有千年历史的客家山歌大部分游客都是只闻其名未听其声,去深入的了解它所蕴藏的文化就变得更加的不可能了,这说明在客家山歌这个旅游资源上开发得还不成熟,宣传力度不到位和宣传方法缺乏多样性,怎样将深山里的美妙旋律唱出梅州,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又如客家酒,客家酒知名度不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大力的宣传,在大量国外红酒,国内名白酒充斥市场的时候,宣传就成为攻占市场的一个有力武器。,但客家酒却缺乏针对性的宣传。

再如客家民俗节日虽然有特色,可是缺乏对外的宣传力度,其深层原因是政府和开发者对民俗节日不够重视,总觉得只是一个普通的节庆,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但实际上,办一个成功的民俗节日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能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能将客家文化,梅州特色通过媒体,游客宣传出去。

另外,如何保护客家文化优秀传统,如何对外如何传播客家文化品牌,特别是如何通过传播客家文化,促销梅州旅游产品,促销梅州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2.2 对目标市场细分不够,缺乏长期眼光

如客家菜,厨师观念守旧,对客家菜创新不够,没有考虑到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营养、品位”的需要,更不用说不同细分消费者的口味了,许多客家菜馆包括如餐饮名店——可园酒家的某些客家菜品仍然偏“咸、油”,粗料粗做,不够精致与档次;另一方面,许多管理者的小作坊意识浓厚,缺乏品牌意识,满足现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如小孩、老人、白领、官员、商人,推出特色客家菜品,并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许多客家菜馆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3、客家文化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受到冲击

文化的碰撞是文化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客家文化更是这样。面对着文化全球化,工业化趋势的加强,客家年轻一辈的新思维新观念也渐渐抵制不住外来文化所带来的诱惑,逐渐脱离了客家文化的本质。例如外表陈旧,设施不齐全的围龙屋,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他们对围龙屋也没有了祖辈所寄托着的一份深厚感情。围龙屋在他们心目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所普通房子。又如客家服饰是客家文化和客家人精神的物质载体之一,但受现代化生活的影响,梅州客家居民已经很少穿传统的服饰。据采访梅州客家的同学所知,现在只是少部分老人家会穿客家传统服饰,几乎没什么人穿,估计一二十年之后就没什么人穿了。而且在客家服饰方面的开发利用也近乎空白,只有一些以客家文化为主题推出的旅游产品会把它当作标识应用,比如旅游购物点的服饰商品及餐饮业一些服务人员,还有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的采茶姑娘等。可见客家服饰的可发利用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工作生活或时尚的影响,有着“古汉语化石”之称的客家话在年轻一代的当地及海外的客家人中,很少用客家话交流,取而代之的是说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其他语言。

三、梅州客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与有效保护对策

(一)客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

1.完善文化旅游开发的系统规划

1.1 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非相对立的,因此当地政府和企业,首先都应该树立“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指导思想,让资源开发成为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此思想指导下,政府通过政策调控、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形成规模化的客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规模企业或规模集团,促使客家文化旅游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

1.2 资源的整合

将几个距离不远的景点景区整合为一条旅游线路,或者将某景点开发为旅游度假区,不仅可以提高景点的竞争力、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文化内涵的挖掘

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称的名人故居,如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应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内涵,对广大人民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而围龙屋等典型客家古民居,通过对其文化内涵的发掘,让人民了解客家居民的历史经历、生活习俗。

2、提高文化旅游的管理效益

通过对旅游企业、休闲者、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总体的客家文化旅游环境等实行全程全面的管理,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经营,提高文化旅游的管理效益。例如围龙屋是梅州客家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可是现在真正住在围龙屋的客家人却寥寥无几,有些围屋已几乎废弃了,青砖地面缝中长出了杂草,到处一片寂静,这使得活围龙屋变成了死围龙屋。对此,政府或企业可考虑对围龙屋采取市场和客家文化结合开发管理的模式,进而从微观管理效益提升到宏观管理效益或者从宏观管理效益着手到微观管理效益,实现客家民居文化资源管理效益的质量性的突破。

客家酒多数小作坊似的经营,自然灵活性比较强,但是正因为规模小,使得收集到的信息不对称。规模化的经营能够增强梅州客家酒产业的竞争能力。例如,可以将梅州客家的一些酒作坊组织起来,共同协商创新,在某些方面实行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客家酒文化品牌,打响客家酒文化知名度。

客家菜作为梅州饮食文化的代表,目前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客家餐饮名店,完全可以实行品牌输出,如雁南飞,其中可以考虑先客家人地区、国内,后非客家人地区、国外进行连锁经营,通过主题形成品牌、通过品牌形成规模。

升级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营销策略

一方面,可以从对客家文化资源的营销过渡到城市营销、区域营销,从文化旅游形象到“文化梅州”“世界客都”的形象、区域形象。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人员“人人都是公关员”、“人人都是促销员”,通过树立家乡自豪感,来促销家乡;同时,公共机关中,人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促销客家文化,围绕目标市场、立体性营销。

3.1客家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品质。可以把客家精神制成宣传小册子,让旅游服务人员学习并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从而将梅州旅游服务业的管理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让服务意识深入当地每个人的骨髓,最终为梅州市争做“旅游文化强市”奠定软件基础,也为“世界客都”擦亮招牌。也可通过五邑大学培养更多精通客家文化习俗和旅游专业的学生,为梅州市的客家文化资源长期开发保护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为其资源的开发提供更为多样想营销技术。

3.2针对客家民俗,可以建一座客家民间艺术博物馆。以山歌为例,在博物馆里面详细结合客家山歌的历史由来,特点,服饰,唱腔等,使外来游客加深对客家山歌的认识。建客家民间艺术学馆,吸引一些年轻人去参加,如学生,可作为素质拓展的一部分,使承载悠久历史的客家文化更深层次地影响每位客家人。

3.3 针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客家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对市场需求对象的细分。文化差异固然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脱离了针对性就会无的放矢。例如客家菜的主题化开发经营,通过对不同市场需求开发各种有针对性的主题菜式,来吸引不同的需求群体。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不同时期与地域的客家文化,构建不同客家菜馆的客家文化环境,形成体验氛围,创造文化主题,如围龙屋酒楼——万秋楼、承德楼等;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形成客家菜品主题,其中包括药膳型菜客家(如雁鸣湖旅游度假区)、经典型客家菜(如承德楼)、创新型客家菜(如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农家型客家菜、DIY体验型客家菜等。

3.4 我们还可以考虑用现代化多元化的手段去包装,宣传客家文化资源。例如将客家民居开发成迷你模型。据调查发现,梅州客家文化所开发出的旅游纪念品很少,去梅州旅游的游客除了欣赏民居建筑、品尝特色食品,能带走保留的东西却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我们建议整理出全部的客家民居建筑类型,开发出一整套标准的客家民居迷你模型,不仅可以当成旅游纪念品出售,也可以把它用于赠品送给一些有重要影响的顾客。又如很多人知道客家山歌,可是却很少人听过,因此可以将客家山歌、山歌剧和客家舞蹈录制成光盘、录像及MP3,把这些光盘发送到各旅行社及各媒体,达到更广泛地宣传客家民间艺术,推广客家文化。另外,音像产品可制成旅游纪念品,如纪念山歌历史,世界客家山歌节的盛况,增强原本对客家民间艺术不了解的人的直观认识,也可勾起海外客家人的思想情节,通过一部分已经回来梅州旅行的海外客家人将梅州的现状,客家风俗等宣扬出去,勾起一些还没回来旅行参观的客家人的回忆,激发他们的旅游动机。还可以可考虑借助媒体这个平台宣传客家民间艺术,以山歌为例,如组织客家山歌的顶尖女歌手参加超级女声。今年超级女生亚军谭维维唱民族歌曲广受成功。已经证明了每种音乐都会有它独有的市场。而参加此类比赛更能吸引广大的“粉丝”,去为偶像建立网站,宣传,也会迅速有效地提高客家山歌的影响力。虽然大部分人都听不懂客家话。但观众们可以用心去感受客家山歌的文化,所以说客家山歌还是很有市场的。

3.5火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是对外传播文化的载体。因此可以考虑把客家的特色饮食搬上火车作为火车快餐,旅客能在身心劳累的状态下轻松品尝到特色食品,自然会喜出望外,最重要的是火车快餐能让客家饮食文化驰向全国各地。

3.6当今社会背包式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亲睐,“吃”作为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之一,自然是背包旅游族重视的环节。而客家菜喜欢用围餐的形式,这大大打击了背包旅游者尝鲜探新的动机。因为很多背包族都是三五成群人数较少的旅游主体,如果把客家饮食开发成自助餐的形式,可以方便背包族各取所需,尝尽客家的各色饮食。

3.7 增加旅游项目的体验性。文化旅游与文化休闲不仅要有观光性的项目,而且还应开发文化表演,文化娱乐,文化节庆等参与性的项目。

(二)有效保护对策

1.普查——定级——利用方向,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库

通过对客家文化资源的普查来收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如法国曾经通过对本国文化大到教堂小及汤匙的大普查来大范围收集整合本国的文化资源),然后对所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定级,确定各种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向,同时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库。经过以上的措施能够对现存的客家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系统性地保护。

2.申报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并不只是梅州拥有,但通过和其他拥有客家文化的省市合作,便可以通过资源互补,将客家文化做强做大。因此可以考虑梅州客家的围龙屋和福建永定土楼协商联合申报文化遗产。这样不仅可以更有力地宣传中国的客家文化,而且能更好地保护客家文化资源。

3.对商业开发、旅游开发进行规范,形成保护与开发的互动

市场的运行毕竟有其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缺点,因此,应该对客家文化资源的商业开发、旅游开发进行规范,形成保护与开发的互动。例如在客家菜开发方面,在考虑建设正宗客家菜一条街时,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可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指导街内的店铺均进行特色经营、公平竞争。在价格上,给出上下波动范围,避免为了吸引顾客而使产值效应过低,影响经济效益。同时还应注重整条街的古色和风味结合。使客人在品尝客家菜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客家文化。在客家菜旁边可再设一条风味客家小菜街道,将一些地道小食办得特色地道,好像一些城市的夜市一样,丰富该地区居民的夜市生活,同时也规范了一些如卫生消防问题,避免了一些私人小贩的无牌经营。在开发上,将门面,卫生等做成标准化,其到整齐划一的效果,而在食品上则做出特色化。在客家服饰开发方面,可以考虑让旅游服务招待人员穿正式的客家服饰招待远到而来的游客,制定一套标准的客家服饰系列。这不仅能给游客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且能很好地开发并保存发扬客家服饰。在开发和保护山歌的过程中,必要的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客家山歌毕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它难免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需要注意一点的是避免一些古老艺术的误区。就是为了使一些古老艺术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而刻意取新,去故意迎合大众的喜好。我们认为在这点上,就是一个保护与开发怎样处理好的问题。其实,我们需要保护的是客家山歌的本质内涵,即山歌文化,在这一点上,我们切不可改变它的固有本质属性去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在怎样将客家山歌文化去更好地发扬宣传上,我们则可以借用一些新的方法。如在客家山歌里使用一些西方乐器去伴奏等,实现中西结合。

4.开展文化遗产环境建设

开展文化遗产环境建设包括:软件方面,政府相关的政策环境建设、法律环境建设,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建设,开发商的开发理念等;硬件方面主要是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应该和文化底蕴相得益彰,而不是开发了景点忽视了主要的文化环境甚至破坏性或毁灭性地践踏文化遗产资源。例如围龙屋的开发,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民居内的设施不能太花俏高档,应该保存客家居民原有的简朴风格,这样才能使居住的人真切触摸着客家文化,感受着客家文化。同时,政府应规划好客家民居周围的新建筑不宜建得过高,因为如果新建筑建得太高将与梅州传统客家围屋不协调,使游客的视觉重点放在了崭新的高楼大厦上。虽然新式楼房会使生活硬件有所提高,但却使传统客家建筑失真。再如客家民俗节日开发方面,应从从地方旅游形象载体的角度来开发设计节庆活动。当地人参加节庆活动是为了获得某种认同,寻求到某种情感的寄托,而外地旅游者参加节庆活动是求新求异感受某种反差。因为“旅游节庆至少应能够在两方面反映该地独一无二的地方特征:表现主体与标志性活动”,所以我们要抓住顾客到梅州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旅游动机,即他们是要体验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所以,在办节时,我们一定要注重这种思想,即我们一定要将一些传统的节日办好,而切忌去过分开发一些如圣诞节的外国节日。先集中大部分的精力办好一个有代表性的客家民俗节日,将客家民俗文化宣扬出去,再用以点带面,宣传其它著名的客家民俗节日。

5.募集资金,修旧如旧

这点主要是针对客家民居的翻修开发和保护。以围龙屋的开发为例,可以考虑政府募集资金、吸引海内外客家人士等投资经营或者通过半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运作,在保持特色民居建筑总体格调的前提下翻新润色,把这种开发和旅游业相结合,民居式的宾馆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游客不单是在民居外观看,而是能在客家民居里亲身体验客家的民居文化,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也有利于提高游客回头率。也可以把这种开发同修学旅游结合在一起,因为越来越多地韩国日本人越来越喜欢到中国进行修学旅游,而客家文化正好满足他们的此种需求,也起到一种很好的文化宣传效应。我们可将一些愿意出租房屋的客家人进行培训,统一教授如何向外国人展示客家文化,另外,外国人住在客家人家里,每天同吃共住,也有助于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客家文化。

6.乡土文化教育

通过我们课题组对客家同学的访谈,不难看出目前很多客家人民的文化意识并不强。不少客家当地人对自己本土的旅游文化、历史文化了解并不深,甚至有的客家同学表示没有见过客家的传统服饰,可见乡土教育势在必行。

文化内涵需要不断地提升,不能安逸地睡在丰富客家文化遗产的温床上,而是应该不断地把文化发扬光大,这就需要进行乡土文化教育。例如将谢晋元故居和刚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基地的丘逢甲故居等代表着客家文化精神的景点开发成一条著名爱国教育线路,让旅客充分感受到客家的坚强不屈和爱国的精神。证明在现实之下,客家文化仍然没有过时,它在新时代表现为一种爱国的精神,可以首先从本地的学生和邻近地方的学生作旅游实践时的一个景点,先从学生做起,带动其他消费群体。又如,可以在学校里面加设客家山歌的兴趣班,吸引那些有兴趣的新一代学习客家文化,继承客家文化,发扬客家文化,保护客家文化。

指导老师:刘少和李秀斌

转载请注明中国客家堂:http://?urlid=bjxjzkepqlm3lvqlp5qfeyxmskkkpcaudzpmzkkrexcswqpldrdy

第8篇:儿童嗓音保护专题

一:

儿童嗓音的保护

对于嗓音的保护,我们要高度重视,精心保护,使少年的变声期平安度过。变声期男约12-16岁,女约12-14岁。男的较严重,时间长,女的不明显,时间短,他们各自的感觉、反映、时间、程度又不相同,因此也要因人而异。

对变声期学生嗓音的训练和保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平时练声时要控制在自然声区内,音域不要太高、太低,切勿撑大声音。

2、用声要节制。不要超越生理负荷量,因嗓定时,保持声音的新鲜。

3、定期检查,定时观察。每个二三个月练练声、唱唱歌,掌握每个阶段的变声情况及变声全过程。

4、切忌吃、饮有刺激性的食物,以防引起咽炎、喉炎等发声器官的疾病。

5、切忌乱喊乱叫。孩子们一激动,就不顾一切的破着嗓子喊叫,这对变声者来说是极其有害的。

二:

少儿声乐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是少儿声乐?

少儿声乐,是充分利用童声期的嗓音条件,结合气息运用等发声技巧的一种少年儿童的演唱形式。

2、少儿声乐演唱的方法对其将来变声期后是否依然有用?

少儿声乐针对的演唱对象是未成年的儿童群体和处于变声期前的少年。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嗓音条件非常娇嫩,非常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保护。但是,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不但可以在现阶段保护他们的嗓子,对其将来继续歌唱也具有一贯的延续作用。少儿声乐不是完全独立、完全区别于其他的歌唱形式的发生方法,它与其他硬性划分的通俗、民族、美声等唱法具有共同的发声原理、相似的歌唱要求与审美标准。在完成变声期的转变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歌唱要领和进行其他素质的培养。

3、少儿声乐是否可以理解为唱歌?

少儿声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少儿歌唱,但是又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多年功”的道理,任何事物的突出和优秀都是遵循其必然的要求和规律,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积累得来的。少儿声乐包含着多种音乐素质、心理素质、反应素质和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因素,不是简单的张口一唱就能够完全达到的。歌唱仅仅是其载体形式与外在显现,而深刻的内涵都蕴含其中。

4、少儿声乐是否需要天赋?一般人是否不能进行学习训练?

少儿声乐需要“天赋”。但是什么是天赋呢?我们往往把天赋说的、想的很神奇。其实不然,超级的智商的确让人神往,但是声乐更需要情商。我们多数人都是两者一般的人,超级天才实在难觅。伟大科学家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换来的。如此看来,天分只有百分之一,关键看后天努力。所以一般人是适合进行开发训练的,而且事实上历史上的音乐天才几乎鲜有记载。神童莫扎特自己都说:我的努力程度胜过任何一个人。

5、少儿声乐有什么作用?

显性的作用可以表现为唱歌很棒、由此信心十足,开朗大方等等,但事实上还有更多的潜在的作用,一时难以亲见。对孩子想象力的开发、情感表达、表现力的培养、内在气质与性格的熏陶都是更为重要的。声乐主要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其作用也明显的体现在内在领域。

6、是否嗓子好就行,不需要学习训练?

少儿声乐训练有其自身体系的方法与理论。再好的嗓子,没有方法作保障,就会像一辆好车,不经常保养,不受爱惜一样,虽然“出身”名贵,但是仍然要提前报废。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小心谨慎、爱惜嗓子。因为嗓子好,所以会常对一些误区不重视,损伤也似乎不明显,一时无法意识到,而到“冰冻三尺”那一刻,却已经为时太晚。嗓子是很难“重塑金身”的。

三:

儿童声带损伤的预防方法

1、避免扯开嗓门叫嚷

上课发言要举手,别人发言无论对错,听完以后再表达意见,不要大声喊叫打断别人。这样既可以保护声带,又可以培养良好的礼貌修养。

2、变声期别大声叫唤

变声期声带最易受损,对它的维护好坏会影响到一生的嗓音健康。这一时期声带开始发生显明变更。一般9岁以后男孩开始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女孩在青春期喉结虽没有显明的外观变更,但喉结内一样有显明变更:即声带增长变窄,因而发音频率高,音调也随着变得高而尖细。这时人的声带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很轻易受损,所以为了维护嗓子,这一时期的少年不要大声喊叫和长时光的说话。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外界因素的刺激,不要吸烟,不要吃刺激性食品,并做到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防止受凉感冒。

3、不要长时间讲话

每次讲话后要休息一段时间,喝口水。在背景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尽量少讲话,以免需要直起喉咙喊叫才能让对方听见。长时间说话后,不适合立即吃冷饮或喝冷开水,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在变声期,这样可以避免声带黏膜遭受局部性刺激。感冒和咳嗽时,尽量少发声,从而减轻由于生病引起的声带充血水肿。

4、唱适合的歌曲

有的孩子在唱歌时,喜欢选一些“吼叫”型的歌曲,以为吼得越响越好,这样很容易引起声带损伤。

5、孩子最好不唱成人歌

大一些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大声喊叫。唱歌时,起调不能过高,音域不宜过宽,不要唱成人歌曲,也不要迎风唱歌和歌后喝冷饮。当咽喉部疲乏或有炎症时,应禁止唱歌直到完全恢复为止。另外,唱歌和朗诵的音量都不应过强,时光也不应过长,唱歌朗诵的地点,空气必须清爽,坚持湿润。日常生涯中对发声器官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等,应限制食用。

四:

你了解合唱吗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它主要是多声部的人声合唱。合唱按其音色组成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同声合唱是有同类的人声组成,它包括三种形式: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

世界上最著名的童声合唱团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它具有五百年历史,前身是奥地利皇家童声合唱团,是莫扎特、海顿、舒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启蒙园地,培养了无数的音乐奇材。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国最好的剧院,小天使们杰出的表演、及那纯洁可爱的面庞,让所有观赏过的人难以忘怀。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被世人称为“歌唱着的天使”,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一起被视为奥地利的两个国宝。当今许多著名的指挥家都和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合作演出过,卡拉扬、伯恩斯坦、索尔弟、阿巴多、马泽尔等都曾指挥过该团。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节目精致、丰富和多彩。既有奥地利及欧陆传统作品,也有现代世界名家名曲;既有和美宁谧的教堂乐曲、浓馥动人的奥地利民谣、轻柔美妙的圆舞曲,还有令人捧腹的喜歌剧。优美的钢琴伴奏更为她添上动人的色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尤以演唱莫扎特及舒伯特的乐曲最为出色。

五:

你了解唱歌中的呼吸吗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呼吸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传得很远,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呼吸不要耸肩用丹田呼吸,注意找好歌曲的节奏 。

吐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呼吸不要耸肩用丹田呼吸,注意找好歌曲的节奏。

气息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唱歌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方法

1) 缓吸缓呼 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

2) 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六:

合唱的特点与魅力

从中文合唱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合唱艺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动力,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强大而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在各种艺术活动形式中,它最容易被人民大众所吸引,男女老少参与面最广,人数也最多,因而它成为了最具有亲和力的群体艺术。 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合唱艺术活动具有许多特点。

一、它是一种人声的艺术,人们纵情的歌唱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歌词大多是人类用以交流感情的语言中最美的精品--诗词构成,必然能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古代就有人说过,“丝不如竹(zo,南音),竹不如肉(nio,南音)"就是说,江南丝竹再婉转动人,也及不上人两片声带发出的声音的魅力大。

二、合唱由几十,乃至几百人组成,各声部的组合,使他们具有了最广的音域、最大幅度的音量变化能力、最丰富多彩的音色,加上丰富的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共同创造了最美最和谐的声乐作品,使声音具有了深度、广度和立体感。

三、合唱不同于器乐,用以发音的声带是人天生具有的,这为活动普及开展带来了先天的有利条件。合唱是一种群体艺术,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集体性,人们通过共同的艺术创造,培养着每个人的责任感,有一种向心力把个人融为集体的一部分。合唱发出的歌声,在打开人们心扉的同时,也陶冶着每个人的心灵,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第9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专题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优化人居发展环境

今年年初,省委书记苏荣莅临我市考察调研,对我市提出了“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发展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在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去年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我市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城市任重道远。

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绿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民对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要求。通过开展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我市城市园林绿化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问题仍然不少:一是城市绿化缺乏特色,园林精品不多。城市绿化没有很好地与自然山水相结合,没有有效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不鲜明,精品力作甚少。放眼市区,只有近两年来建成的孔目江湿地公园、新欣北大道等称得上精品力作,大部分绿化项目档次品位不高。二是城市绿化布局失衡,绿量依然不足。城市绿化没有跟上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差距很大。城市绿地分布不平衡,城北新区特别是孔目江核心区绿化面积较大,城南老城区、新钢公司辖区等绿化严重不足,尤其是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居然没有建一处公园,深受市民喜爱的街头游园、小公园太少,很难满足市民出行500米步入公园的要求。

2、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难以适应城市对高标准承载能力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城市规模扩张快,城市建设工程多、投入大,城市框架已经突破了70平方公里,一座中等城市的架构已经形成。但是,在高楼大厦、景观大道的周边,特别是老城区、城中村市政设施老化和不配套,出现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市民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城区排水系统设置紊乱,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垃圾存放、收运设施落后,造成垃圾“二次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实际处理量远没有达到设计负荷,环境状况堪忧。

3、城市管理合力未形成,难以应对市民对高效能管理服务的要求。近年来,尤其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来,我市城市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容环境得到优化,城市形象得到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部门和干部群众城市管理意识不强、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城市管理合力未形成等原因,我市城市管理仍然存治脏不彻底、治乱不到位、治差不明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被动,薄弱时段、薄弱环节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城市形象提升较慢,脏乱差和回潮现象依然严峻,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以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新起点,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生态优美、环境优雅、充满活力、富于人文关怀的城市。

(一)精心规划建设,构建生态园林系统。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努力塑造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绿地系统,促进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1、坚持规划建绿,塑造地方特色。城市绿化要坚持规划先行,以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一要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和城市规模的加速扩张,我市2002年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人居环境的需求。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策应“一城五区、两江四岸”城市建设构想,本着生态化原则、系统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编制一个科学的、超前的、高起点的城市绿地绿化规划,以指导和调控城市绿化建设。二要严格执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联审联验工作程序,着力加强附属绿化规划的审查、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完善易地绿化补偿机制,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从源头上把好绿化建设关。严格控制绿线范围内的用地进行非绿化建设、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加大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绿线管制。

2、实施项目推进,提高园林品位。依托我市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建设品位,使城市绿化建设与彰显城市个性、延承城市文化脉络、提升城市形象相适应。一要树立精品理念,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水平。依托自然山水,贯彻节约型绿化方针,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将园林绿化与我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和城市格局有机结合。二要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增绿量出精品。大手笔实施“两江四岸”绿化建设,高标准完成抱石公园、北湖公园改造,适地建设一批街头游园绿地,启动仰天岗森林型生态新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坚持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实施城市新(改)建道路绿化,重点抓好城市出入口和节点绿化,形成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绿化一票否决制度,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推进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实施城郊山体保护和复绿工程,启动渐赣线两侧绿化,完善城市绿色屏障。

3、注重长效管理,巩固绿化成果。一要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尽快出台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竣工交接验收、城市绿地养护招投标、养护考核等为重点的一系列配套标准和规范,为我市城市绿化行业管理提供依据和保证。二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绿地建设和养护作业公开招投标,建立城市绿化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变“花钱养人”为“花钱买服务”。按照“建一片,管一片,绿一片”的原则,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力度,严格管护标准,加强督促考核,实现绿化管养由过去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努力提高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三要拓宽绿化投融资渠道。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化,按照“先造景后卖地”的思路引导开发商建设公共绿地,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城市绿化投入机制,为城市绿化筹集资金。

(二)注重城市内涵,完善市政公用设施。要强化市政公用设施的基础地位观念,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按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做到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一处工程,留一处精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要着力完善基础服务功能。要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以城市路网、给排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以及公共交通、医疗设施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让市民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便利。要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地下发展等各项建设综合规划,减少建设的反复和浪费。特别是地下管网建设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每拓宽和新建一条城市道路,就应同时铺好各种城市地下和预留将来发展管线的地下穿孔,避免城市道路上的“拉链”现象。

二要着力增强设施配套能力。要实施城中村改造,创新模式和机制,下大力气推进四眼井、万家山、桥背等城中村和城南旧城区的改造,全面提高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实施小街小巷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重点实施小街小巷硬化、亮化,解决老城区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等市政设施老化和不配套问题。要实施城市建筑风格改造,按照一街一特色的原则重点对劳动路、长青路、科环路等道路临街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增强临街建筑物外观美和立体美。要实施人行道建设工程,拓宽融资渠道,改革人行道建设模式,把握建设标准,突出解决新建道路设施不配套问题,消除黄土裸露。要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停车场,改造和建设一批环保型公共厕所,切实解决公用设施短缺和档次低下问题。

三要着力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置监管,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一体化进程,推进驴脚岭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作业,将新钢公司等区域生活垃圾纳入无害化处理范围,实现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按照新城区“雨污分流”、老城区逐步“雨污分流”的原则,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促进城东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负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强化城市管理,营造优美市容环境。要加强城市管理,建立良好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通过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来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充分发挥城市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管执法作用,做到标准化执法、人性化服务,强化责任、提升标准、工作前移、坚韧严管,全面打造整洁、优美、文明、雅致的市容环境。

一要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上做文章,提高管理效能。要推进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重点在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等方面有突破,实现市容环境长效管理。要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定操作性强、权威性强的法规、规章,使城市管理工作由过去的“行政约束型”向“法制约束型”转变。要在环卫清扫保洁“管干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垃圾收集清运、公厕管理等作业工作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要加大公共参与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把传统的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城市管理转到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城市治理上来,着重发挥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夯实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数字城管”, 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控制,应对城市管理工作新情况、新问题。

二要在城市环境卫生上下功夫,实现城市天天洁净。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优化城区环卫保洁网络,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提升环卫作业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实现环卫保洁全地域覆盖不留死角、全时空覆盖不漏时段。抓住道路清扫保洁这一中心环节,积极探索与大建设相适应的作业管理模式。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严控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确保生活垃圾不落地。加大向薄弱区域和薄弱时段的延伸力度,全面加强夜间环境卫生管理,开展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建筑垃圾专业化密闭化运输管理,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三要在城市环境整治上出重拳,优化城市秩序。要顺应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坚持原则不让步,坚持重罚不留情,集中力量开展治脏治乱治差活动,维护良好城市秩序,力争市容环境再上一个台阶。一是明确重点,增强整治针对性。在全面整治主次干道基础上,突出整治老城区、小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等薄弱区域,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空隙。在加大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等常规整治基础上,突出违章建筑、渣土撒漏、户外广告、油烟污染、娱乐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严格标准,增强整治实效性。认真学习和把握好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统一政策标准,严格依法行政,大胆执法,依法办事。高压整治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各类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杜绝新的违章建筑出现;重拳整治渣土运输撒漏,从严处理带泥上路、沿路抛洒、随意弃置渣土等违规行为;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本着“减量、规范、统一”的原则,提升户外广告品位,严厉打击非法小广告;综合治理油烟污染、娱乐噪音,该取缔的坚决关闭取缔,该整改的整改到位。持续整治违章占道行为,彻底取缔占道经营、占道娱乐、占道洗车、流动摊点和马路市场,还路于民。

上一篇: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下一篇:上半学生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