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护生态的重要性(通用9篇)

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篇1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为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环境保护,创建绿色家园。

1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生态系统就是生物群落同生物群落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大致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其中,陆地生态系统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2 环境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工程的开发建设,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等一些列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全球有两千万公顷茂密的森林消失,有六百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平均每一小时就会有一个物种既已灭绝,惊人的数字和速度,令人毛骨悚然。全球因臭氧层的破坏,产生温室效应,每年地球气温都在升高,造成南、北极两极冰雪溶化,致使世界各地的海洋平面逐渐升高,很多岛屿和城市被海水吞没,据言世界著名的观光旅游度假胜地-马尔代夫群岛,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随即消失。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1 土壤污染严重化

目前,因人类对树木的过度砍伐形成的林地荒芜,土地沙化问题十分严重;此外,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土壤退化现象严重,例如:化肥、农药对土壤的高度施用,矿区的过度开采对周边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等。这些都直接威胁到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土地退化面积高达2千万km2。

3.2 空气污染严重化

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增长,造成的空气污染相当严重,使空气成分发生巨大变化,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逐渐攀升。空气污染给人类得身体带来危害,患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逐年递增;空气污染抑制了生物的自然生长,减落了植物的抗病抗虫能力;空气污染对气候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了沙暴天气和大雾天气,降低了能见度,吸收太阳辐射引发佝偻病的增加,造成酸雨现象,过高的酸度成分,缩小河湖面积,降低鱼类品种及数,造成土壤酸化,抑制森里生长。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灾难性的天气不断增多,工业排放的废气严重的破坏了大气中的臭氧层,导致南极出现臭氧空洞。

3.3 水质污染严重化

水资源位居十大自然资源的首位,任何生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是万物的生命源泉,没有了水,地球上不会再有生命存活。但目前随着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污染的逐渐加剧,致使地球上的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同时造成很多地区缺水严重。

3.4 固体垃圾污染严重化

垃圾是人类通过新陈代谢所排放出的废弃物品。目前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排放数量急剧增加,所排放垃圾的成分也更加复杂。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焚烧、掩埋和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生活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对于工业垃圾来说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处理起来非常具有难度,因其数量很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了空气和生物环境,对人类的身体也会造成危害。随着工业化发展的加速,工业垃圾每年的增长速率也是令人触目惊心,致使很多有害气体流通到大气和土壤之中。尤其是塑料工业的垃圾中含有的聚乙烯和聚丙烯成分,非常难以降解,如果进入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影响物种吸收营养及水分,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4 环境保护措施

4.1 保护土壤环境

针对对树木的过度砍伐,造成土地沙化的现象。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严禁对其乱砍乱伐,制定砍伐种植同步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已荒芜的土地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为后代保留及创造丰富的森林资源。

4.2 保护空气环境

严重的空气污染,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了了极大的危害,保护空气环境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尽量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资源。对于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严重的现象,我们要对工厂的废气排放,加大整治力度,严格控制废气排放指数,对于超标工厂,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大力倡导绿色出行,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3 控制水环境污染

对于工厂的工业废水、建筑项目的工程废水及生活废水对水质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现象。我们除了要在排放污水处安设尾气处理装置,还要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力度,保证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提高污水减排效果。

4.4 加强垃圾回收处理力度

针对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任意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垃圾回收处理的管理力度,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区分对待,把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变废为宝,可以得到循环利用。

5 结论

随着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日益严重,地球上数以万种的物种濒临灭绝,如果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不注意保护,就会对大自然产生巨大破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类也同样会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惩罚。近些年,人类大力发展经济,过度砍伐林木,滥意开山劈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界的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大面积森林日益退化,火灾事件频频发生,洪水泛滥肆意爆发,这种因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无疑是自掘坟墓。因此,在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控制环境进一步恶化,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参考文献

[1]于贵瑞.生态系统管理学的概念框架及其生态学基础[J].应用生态学报, 2001 (5) .

[2]周杨明, 于秀波, 于贵瑞.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生态系统方法:概念、原则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 .

[3]蔡守秋.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8 (5) .

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篇2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的民俗生态保护臆说

陈江风, 顾艳玲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西方文化的浸染和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断层,使当下我国民俗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工作被扭曲或漠视,从而在认识与操作方面存在认知不全面、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使尊重民间生活样式成为社会的基本态度,认清血缘关系、庙会节庆、村落文化等所折射出的民俗文化机理,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管理和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从整体上推进包括民俗生态保护在内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民俗生态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特定区域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修复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认识与操作问题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至今,国家文化部已批准设立了闽南文化、徽州文化、热贡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海洋渔文化(象山)、晋中文化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后还要陆续批准建设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各地生态保护实验区已制定了科学的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推进各个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如何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既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也缺乏成功的实践经验,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比如某地区获批为生态保护区后,在建设的过程中竟将遗留了千年的古桥拆掉而重建了一座现代风格的桥,在一片惋惜声中,当地保护区的主管者却满怀信心、振振有词地说:“500年后这里又将是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似的情况和认识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现象,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另外,由于认识和标准模糊不清,在许多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中,一些传统的民间信仰和习俗被看成是封建迷信,而从国外传进的基督教作为信仰却受到了保护。今天,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大船”上到处飘扬着“以马内利”的基督文化旗帜,令人匪夷所思。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着理论准备不足、认识有待统一、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价值评价与认识不足,而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则是如何进行传统民俗文化生态的完整性保护。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的“水土”,既是指自然的条件,又是指依赖于这种自然条件而产生的文化生态,这种生态以民间习俗、民间信仰和民间生活展现其存在的形式——抽掉了民间信仰和民间生活样式,所谓的“乡土文化”或“本土文化”也就不复存在,文化生态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中,只有秉承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工作进程,方能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性不受损失。为此,我们必须解决观念和操作两个层面的问题。

二、尊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尊重”已经成为这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词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开宗名义地写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该公约把“尊重”放在了关乎宗旨的位置。另外,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第13条第4款中强调:“采取适当的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以便:(1)促进建立或加强培训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以及通过为这种遗产提供活动和表现的场所和空间,促进这种遗产的承传;(2)确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享用,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特殊方面的习俗做法予以尊重;(3)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机构并创造条件促进对它的利用。”这里又一次强调了“尊重”的重要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反复强调的“尊重”是一种基本的态度,它反映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它的价值,尊重传统文化习俗,尊重并欣赏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都是居民代代相传的自由信仰和自我感悟的抒发。这种信仰和习俗区别于西方经历了科学与人文主义洗礼的宗教信仰。如果简单地以现代科学的视角和现代理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中国的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它似乎是落后、过时的,因此长期以来我们批判、否定这种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的价值,寄希望于引进外来文化,认为只有与传统彻底决裂并用西方文化取而代之,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在这一思维模式的支配下,全面肯定和借用其他民族文化就成了我们解决传统文化及相关问题的惯用思维模式,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却被简单地冠以“封建陈腐”摈弃一旁。这种认知模式导致我国很多传统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细致的研究、甄别和肯定,也无法以正确有效的方式给予传承和保护,由此逐步造成了对我国民间文化价值的漠视和文化传统的断裂。虽然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一些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已经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在具体操作上仍然缺乏规范和理论指导。

什么是真正的重视?真正的重视是视角的调整。社会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鄙夷换成尊重,把漠视换成重视,让尊重民间生活样式成为社会的基本态度,在文化生态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尊重各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不解决,“保护”就只能是一句口号,具体操作中就难以避免叶公好龙的现象。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第15条强调:“缔约国在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时,应努力确保创造、保养和承传这种遗产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管理。”社区参与、群体参与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使当地群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这样才可能使之成为活态的有生命的文化生态。同样,群众最大限度地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我们的保护实践才更有现实意义。

三、认清民俗文化机理:保护民俗文化的前提

今天,时代的发展和理论的相对成熟使我们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已经有了较好的实践条件和理论基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魁立先生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牧野论坛”上分析了原生态与民俗发展变化的辩证关系,指出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成不变的所谓“原生态”不过是虚拟概念,民俗是发展变化的,它是一种具有可共享性的、存在于过程之中的文化,活态性是其生命特征。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不变的部分就是它基本特质的本真性,我们今天继承的就是这种本真性。

刘魁立先生的论断符合中国民俗文化发展的实际。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实践中,华夏民俗的变易性是绝对的。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广要道》)。这不仅说明移风易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继承实践与发展创新的精神。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客体,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变与不变是对立的统一。民间习俗也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不断地变易着的。民俗的外在形式虽然一直处在变化中,但它的内在基质却较少改变,仍然保持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在民俗生态的保护中,要保护的是其民俗文化的精神实质。民俗文化生态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民族文化基本特质的相对完整性,即其基本特质的本真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本真性主要体现在血缘关系、庙会纽带、村落文化、传统节庆等所折射出的民俗文化的机理中。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伦理关系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精神基础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国家,这种文明自周代以来就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同构的宗法伦理制度,形成了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血缘伦理关系正是在这种文化系统下形成的最基本的关系,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在当今我国的一些民间乡社生活中,这种传统仍在发挥着维系乡民生活和生产关系的精神纽带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就是要在不改变原生态文化基本特质的基础上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维护和建设,继承其传统,创新其制度,以构造和谐美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2.以庙会为载体的经济、文化(信仰、教化)一体化是中华传统习俗的重要存在样式

庙会是指定期在寺庙附近进行聚会、祭神、娱乐和商品交易的一种传统的地方性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它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发展、完善起来的,综合了民间信仰、商业活动、民间习俗以及文艺娱乐等各个方面,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及文化紧密相连。如河南省浚县每年一度的正月古庙会堪称中原原生态民俗文化的缩影。在庙会活动中,民间文艺表演、民间艺术品展览、民间艺人的手艺展示、传统特色小吃等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让人们切身感受了中原传统的民俗文化。可见,庙会是民间文化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既具有商业交易、心理安慰、愉悦身心的重要功能,又间接地具有实施教化的作用,是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生活样式,在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时,应予以有效保护和创造性地传承。

3.以村落为单位的多元文化及其组织形式是传统农耕文明的社会基础

村落是人类最基本的群居方式,所有的地方性乡社活动几乎都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同时它也是文化传承与建设的桥梁。中国传统村落注重多元文化和组织形式建设,其间蕴含着政治和文化的大智慧。传统村落在构建形式上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不仅是一个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空间,而且是一个十分重视民风教化且精神生活气氛浓郁的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具有多元文化功能,自我调适能力强。中国传统村落中的祠堂、庙宇是村落建设中的精神生活空间,庙宇外的戏台、场地等则为公共娱乐空间。在中国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建设中,作为民俗生态之原型的中国传统村落具有以祭祖敬神为纲,以岁时节令为线,以社、行会、家族为纽带的自运行特点:看不见政府,却能够建构起对神与圣的信仰、对国家的忠诚、对父母的孝敬、对朋友的守信,建构起贴近实际的生活系统和教化系统,使国家意志与百姓愿望高度统一。这种文化实践有益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生态区建设工作中,应对这种村落的多元文化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保护和发展,使传统文化生态复活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贡献。

4.以传统节庆为节点的生活样态是民族特色文化的基本呈现

节庆是我国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一种有固定日期的社会活动,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这些节庆在形式上可分为庆祝节庆、祭祀节庆、社交节庆等,虽然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节庆习俗,但是在精神内涵上都是相同的。不同的节庆营造了不同的生活氛围,它装饰了民众的生活,形成了张弛有度的生活及文化节奏。传统节庆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民族记忆、民族生活方式和与生产相关的生活节奏,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化呈现形式。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对于民间节庆的保护。近年来,我们恢复了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变革、政治运动等种种原因而停止的部分民族节庆的应有地位,规定了节庆日期,但其内容建设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民众常有“过年没有年味”、“过节没有节味”的感叹。在民俗生态保护的相关工作中,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的传统节日建设应该既有名称又有内容,既有假期休闲又有各类仪式和文化活动,通过节庆内容来恢复并证明民族文化的存在。

四、政府重视:保护民俗生态的关键

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民俗生态保护这个问题上,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给予充分的重视、实施有效的政策,这样才能保护好民俗生态的精神实质,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防止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些地方政府做得就非常成功。如河南省上蔡县每逢重阳节之日,全县都要公开表彰好公婆以及尊老敬老的好媳妇,并组织尊老敬老的文艺演出,举办大型仪式活动,突出了以“爱”构建和谐家园的文化主题,这对民俗生态保护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案例。对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政府重视是民俗生态保护的关键,政府一定要下大决心,真正提高整体性的保护意识。具体而言,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中民俗生态的保护实践中,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设立专门管理组织。政府应设立专门管理组织,对生态保护区中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建设工作进行具体管理,对其日常运作给予政策保障。有了专门的管理组织,加上政府资助、政策保障,文化生态保护区中民俗生态的保护实践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成效。

其次,专家定期巡回指导。在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生态的保护实践中,除了政府的支持,专家的指导也是极其重要的。要组织专家进行定期考察,并就民俗生态保护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给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此项工作建基于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操作理念。

再次,定期在实验区之间进行交流和评比,推广成功经验。有了比较才能找出差距并逐步完善。在不同的生态保护区中,政府和专家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大型交流和评比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各个生态保护区凸显出自身优势,而且能通过评比实现成功经验的推广与共享,使每个保护区在建设中找到正确的指导方法和思维模式,收到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五、结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其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囊括了传统和民间文化的所有方面,是一个整体性的范畴;而且文化生态系统是文化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且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对单一、具体的民间文化事项和传承人的保护,更要从整体层面上认识和关注这项工作,提高整体性保护的意识,避免只关注个别事项而忽视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加强包括民俗生态保护在内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推动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 谢清玫.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功能、作用与发展[J].文学与艺术,2010(5):268.

[2] 魏崇周.中原民俗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特质[J].新闻爱好者,2010(6):103.

[3] 孙昊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J].法学研究,2010(5):93.

[4] 胡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86.

[5] 陈彩棉.生态文化:内涵、意义与建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8):89.

[6] 王衍军.中国民俗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7]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 李秀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K890

A

1009-3729(2011)01-0040-04

2010-12-10

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篇3

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

原标题:新华社评论员: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任务挑战,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重要原则、进行了具体部署。讲话展现强烈使命担当、蕴含深厚民生情怀、具有宽广全球视野,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进军号令。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有智不如乘势”。把握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我们就能回应广大群众热切期盼,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六项原则”是根本遵循。“六项原则”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以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这些重要论断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制度保障。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长远。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为确保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等重点,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个重中之重;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和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点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是关键。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终身追责,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守护好生态文明的绿色长城。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对人类的贡献。

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篇4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南到北地域的多样性造就的丰富资源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人口,但是资源的攫取和利用总是有限的而且过度消费资源的代价同样使我们无法承受的,雾霾、水体污染、等新的污染关键词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净化器、自来水过滤器、和防雾霾口罩在现在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环境越来越危险,而这恰恰是我们民生最大的问题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污染,心肺之患,已成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令人欣慰的是,蓝天保卫战早已打响,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保护生态校园的宣传标语 篇5

2、春天从绿意开始,文明从呵护起步。

3、种下生态意识,让地球充满生机。

4、将文明种入心中,让它开花结果。

5、青山绿水蓝天,共创菱湖实小。

6、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秀美实小。

7、青山绿水蓝天,共创生态文明。

8、构建文明风景线,争当环保主人翁。

9、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护地球。

10、撒播生命绿色,共建生态文明。

11、保护生态环境,争当环保主人。

12、共擎生态保护伞,共建文明新家园。

13、保护生态手牵手,生态文明心连心。

14、争做文明学生,争创和谐校园。

15、保护生态环境,从我身边做起。

16、保护一草一木,共建绿色家园。

17、少一份垃圾,多一份环境清洁。

18、搞好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9、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从我做起。

20、绿色美化环境,文明净化心灵。

21、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从小事做起!

22、保护环境美河山,持续发展兴伟业。

23、营造优美环境,共享碧水蓝天。

24、低碳生活显活力,文明实小展魅力。

25、善待自然也便是人类自珍自重。

26、功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27、种植一棵树,为家园增添一点绿。

28、保护花草树木,共建绿色家园。

29、保护生态环境,播下文明种子。

30、保护树木和水源,就是保护地球。

31、改善实小环境,每个学生有责。

32、提高环保意识,共创和谐家园。

33、绿色在你眼中,绿色在我心中。

34、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35、治理环境污染,重现丽日蓝天。

36、人人保护环境,家家幸福康宁。

37、你不丢,我不丢,大家都不丢。

38、爱护我们的地球,从点点滴滴做起。

39、环保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40、好生活是相对的,好生态是绝对的。

41、保护环境,给未来一个更美的地球。

42、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

43、维护生态平衡,从点滴文明做起。

44、增强生态意识,播撒文明种子。

45、爱护环境,就像爱护我们自己。

46、花草树木有生命,菱湖实小爱护你。

47、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生态家园。

48、环境已经被破坏,请保护环境。

49、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篇6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湿地保护和建设, 我国和四川省也正在进行湿地资源调查, 正致力于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

1 项目概况

木里县长海子 (又名寸冬海子) 水库湿地位于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西北部康坞牧场与牙马毡村之间的深山中, 湿地距县城35km。海拔3630m, 为典型高原浅水湖泊型湿地, 长约2000m, 宽约1300m, 最大水深5m, 湖水面积约3km2。湿地呈南北走向, 四面环山, 山上森林茂密, 绿草成茵, 牦牛成群、环境清幽。春夏秋冬四季, 景色各异, 各具特色。该湿地地处鸭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木里藏族自治县乔瓦镇。

长海子水库湿地林业区划为鸭嘴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属金沙江水系, 区内鸭嘴河注入雅砻江, 河流属降水、地下水和融雪补给水源。

长海子水库湿地所在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地理区划中位于东亚大区、东亚常绿阔叶林亚区、东亚常绿阔叶林生物群区与西部山地常绿阔叶林生物群区交界地带, 周边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玛拉雅植物亚区中的云贵高原省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和保存较为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该区域, 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1]。

2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建设与保护现状

长海子水库湿地之前的建设一直依托所处的鸭嘴自然保护区, 四川木里鸭嘴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 (20世纪60年代初“南水北调”科学考察组建议, 省政府于63年行文批建) , 因“三线建设”、“林业 (金沙江、雅砻江) 大会战”等因素, 保护区建设一直未得到相应的重视, 相关工作基本没有开展。随着严酷的自然演变, 区域环境已相当脆弱, 同时人口剧增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得四川木里鸭嘴自然保护区包括“长海子”高原湿地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干扰, 若不开展有效保护, 其生态服务功能将降低, 大量以之为生存环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将永远地消失, 保护其生物多样性的必要和迫切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保护区自建立以来, 一方面开展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研究, 另一方面着手进行了保护和宣传教育, 并严格执法, 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更为突出。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保护区针对长海子湿地也进行一些基础的本底调查和科考, 为湿地保护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木里县交通发展较为滞后, 近年来, 随着各型电站的建设, 木里县的交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 长海子水库湿地游木里至跑马坪电站互通公路穿境而过, 公路路面较好, 能保证施工器械及运输车辆顺利的抵达项目建设区域, 将给湿地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便利[2]。

2.2 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海子水库湿地所在的鸭嘴保护区建立以来, 保护区通过多方努力, 使其在保护、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 但由于建立时间较短、建设管理经验不足、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等原因, 使其目前还存在如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 保护区及湿地维护经济来源主要靠木里县财政拨款。木里县属贫困县, 财政收入十分有限, 无力从事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致使湿地保护必需建设的基础设施未能建设, 严重地制约作该湿地有效的保护管理工作。

2.2.2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鸭嘴保护区管理处及下设的保护站, 为保护区的建设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由于建立时间较短等原因, 目前管理机构尚不完善, 岗位职能不够明确, 竞争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未能对长海子湿地进行有效的保护。今后, 应设置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 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 健全内部协调机制,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提高保护管理的有效性。

2.2.3 管理制度不够系统

鸭嘴自然保护区建立后,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 为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从目前已经建立的管理制度来看, 这些制度尚不够系统、不够完善, 没有明确针对长海子水库湿地的保护区与管理措施, 难以完全满足今后建设管理的需要。

2.2.4 加强牧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湿地周边分布有康坞牧场等藏民居住点, 居民多以放牧为生, 牧民普遍文化不高, 对环境及湿地保护意识薄弱。保护区与牧民争地现象频发, 难以管控。以后, 应加强牧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合理安排生产方式的转移, 结合牧民新村建设, 在保护湿地及保护区生态的同时, 逐步提高周边牧民生活水平。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因建设占地和施工干扰, 将对长海子水库湿地及鸭嘴保护区近期及局部地段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 从长远和全局来看,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可以使项目区工程建设占地范围外的其他区域得到更好的保护, 而使其具有较为显著的生态效益。

3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 生态效益

3.1.1 维持生物多样性效益

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被人类发现和利用的生物物种作为生物资源而存在着直接价值, 尚未被人类发现、利用的生物物种作为基因资源而存在着难以估量的潜在价值。长海子水库附近的鸭嘴自然保护区内现有陆生脊椎动物342种, 其中, 两栖动物2目8科17种, 爬行动物2亚目4科17种, 鸟类14目42科246种, 兽类8目21科62种;维管植物共计135科508属1368种 (不包括栽培植物) , 其中蕨类植物有15科59种, 裸子植物为7科16属47种, 被子植物共113科492属1262种[3]。在这些物种中, 有的是目前人类已经发现其利用价值且正在开发利用的物种, 作为种质资源被保护和保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多的是人类目前尚未发现其利用价值的物种, 作为基因资源被保护和保存, 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将使境内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将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基因选择机会,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发挥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基础。维持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 有利于生态系统持久、均衡地发挥生态效益。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将使区内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 从而将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促进当地生态效益持久、均衡地发挥。

3.1.2 水土保持效益

森林植被通过地上部分降低雨水对地表的击溅和强大的根系固持土体, 可以有效地减轻地表径流对表土的冲刷, 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计算,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通过保护境内湖周山地森林植被, 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0.4万t, 减轻土壤中氮、磷、钾损失100t, 其年保土价值达21万元[4]。

湿地中植被茂密, 加之地表有积水层或长期过湿, 水流缓慢, 土壤侵蚀明显低于附近裸地。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可以有效地保护长海子水库湿地, 从而可以收到较大水土保持效益。

3.1.3 蓄水防洪效益

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具有调节洪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的能力。根据长海子水库面积和出口水位等指标估算, 该湖常年蓄积量为0.15亿m3, 最大调蓄量约为0.01亿m3。

长海子水库也保护着湖周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这些森林植被地上部分具有对降水再分配的作用, 地下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远大于荒地而具有较高的蓄水能力。根据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测定的有关指标计算, 这些区域每年有效蓄水量为136万m3[5]。

如果不对湿地进行保护, 让其生态环境恶化或被破坏, 森林植被本身的涵养水源作用将大幅度降低, 同时造成大量的泥沙进入水库也将使水库蓄水防洪效果大大降低。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提高保护区对当地植被保护的有效性, 使生态环境不至于恶化, 自然植被不被破坏, 将最大限度地维持现有植被涵养水源和湖泊蓄水防洪效益。

3.1.4 调节气候效益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据孙立达等著《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介绍, 生长季, 林内日平均气温比裸地低0.2~0.6℃, 林内空气水汽压比裸地高80~90Pa, 林地浅土层 (0~20cm) 日平均土温比裸地低3.2~3.5℃。湿地也会影响周围的小气候[6]。据马学慧 (1989) 和孟宪民等 (1999) 介绍, 中国新疆博斯腾湖及其周围的沼泽总面积1410km2, 6~8月份邻近湖沼的蔫耆与和硕比距湖沼300km的库车平均气温降低1.3~4.3℃, 7~9月份相对湿度增加5%~23%, 沙暴日数减少25%[7]。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保护境内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无疑可使保护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1.5 净化水质效益

森林植被下的土壤对地下径流具有过滤和离子交换功能, 土壤微生物对有毒物质具有降解作用。在它们共同作用下, 可以对地下径流水质进行高效的净化。有研究发现, 将浓度为30mg/L的氰化物溶液注到土壤中, 仅1h后就有约90%的氰化物转化成氨氮而消失, 48h后净化率可达99%。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有效地保护湖周山地森林植被, 可以提高对境内地下径流水质的净化效果。如果按每净化1t饮用水平均投资0.15元计算,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每年净化水质的效益可达20万元 (按有效蓄水量136万m3计算) [8]。

另外, 长海子水库湿地中植物茂密, 湖中草甸较多, 水流缓慢, 具有滞留沉积物的功能。有毒物和营养物附着在沉积物颗粒上, 当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后, 有毒物和营养物也随着沉降、被湿地植物吸收, 水面得以净化。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有效地保护湿地, 将使其净化水质的效益得以长期发挥。

3.1.6 净化空气效益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吸收固定CO2, 放出O2。按照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计算, 植物每增加1t生物量 (干重) , 需固定CO21.63t, 同时释放O21.2t。另有资料介绍, 每公顷森林平均1a可释放O22025kg, 吸收固定CO22805kg。据此, 按《中国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报告中的计价标准固定1t CO2成本273.3元、提供1t O2成本369.7元计算, 项目区内森林每年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为56万元左右[9], 如果再加上灌木林地、草地、湿地的则将具有更大的效益。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有效地保护境内的自然植被, 将使保护区现有的净化空气效益不至于降低。

3.2 社会效益

建立本项目, 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而且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有利于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实际上也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种保护和优化。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优化, 可以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另外,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开展社区共管活动, 对社区居民进行技术培训, 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从而可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3.2.2 有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保护境内生物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 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基本条件, 同时又为教学实习提供场所。这将为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科普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3.2.3 有利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长海子水库湿地处于香格里拉旅游的核心地段, 境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在保护境内野生动植物的同时, 保护和优化境内的生态旅游资源, 为人们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体味自然风光的无限情趣,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大自然的真实感情, 提高保护环境意识创造条件。

3.2.4 有利于鸭嘴河流域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保护项目区内的自然植被, 每年将大大减少土壤流失量, 输入鸭嘴河干流的泥沙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另外, 因森林植被和湖泊湿地具有调节水文的作用, 它将在洪水期降低洪峰, 在枯水期增加径流量。这些将对鸭嘴河流域的国土保安和沿途水利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起到积极的作用。

3.2.5 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将修建一定数量的管护、科研、宣教设施。修建这些设施, 大约需要用工1.2万工日, 可以为20人提供近2a时间的就业机会。

3.3 经济效益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地发展观鸟、观花、观景等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项目, 不仅能够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 也将促进湿地及鸭嘴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 提高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物种本身具有巨大的保存价值,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森林的蓄水防洪、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以及防风固沙、保证下游水利开发和农业稳产高产等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和不可估量的。同时, 有效保护好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 对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高的潜在价值。

4 小结

通过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能使湿地及鸭嘴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及时有效的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 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良好, 在建设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 项目建设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摘要:位于鸭嘴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木里县长海子水库湿地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关键词:长海子湿地,生态保护,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曾衍俊, 罗晓波, 胡涛.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Z].2006:1-3.

[2]木里县、木里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R].2005:77-89.

[3]施白南, 等.四川资源动物志 (第1卷) [M].1982:195-203.

[4]焦菊英, 贾燕锋, 景可, 等.自然侵蚀量和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水土流失治理标准[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4) :5-8.

[5]木里县志[M].133-145.

[6]孙立达.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Z].1995:111-121.

[7]孟宪民, 崔保山, 邓伟, 等.松嫩该流域特大洪灾的醒示:湿地功能的再认识[J].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1) :1-5.

[8]孟建林, 王齐, 师春娟, 等.不同绿地植物根层土壤对中水水质的净化效应研究[J].节水灌溉, 2013 (03) :1-4.

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篇7

太师屯镇是密云县东北方向的第一大镇,不仅镇域面积占全县面积十分之一,而且镇域内水库一级圈涉及15个行政村,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14906人,分别占全县水库一级圈面积的35%和一级圈人口数的41.8%。因此,太师屯镇特殊地理位置和生态涵养保护区的职责,决定了太师屯镇不能因循一般村镇的发展思路,必须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根据太师屯镇的特殊情况,镇党委和政府确立了“保水是首要责任,环境是立镇之本”的发展总基调,把环境建设和保水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一区两带三核心”的空间布局;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坚持“党组织引领、社会参与、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产业结构转型、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等作为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发展“递进闭合逻辑”的工作模式,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方式,推进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创新,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太师屯镇的发展之路堪称生态涵养保护区经济、社会、生态、民生协调发展的典范。

总结太师屯镇的发展经验,一是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关系。他们主动地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尤其对第一产业农业进行深度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现代观光休闲农业等;控制第二产业,特别是污染环境、不利于保水的产业坚决退出;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二是创新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搭建了“五个载体”,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这五个载体,就是:以“说事评理”为载体,搭建矛盾调处新平台;以“村级便民中心”为载体,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以“就业服务中心”为载体,搭建农民增收平台;以“道德讲堂”为载体,搭建文化育民新平台;以“流动党员管理”为载体,搭建党员管理新平台。通过这五个载体实现了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共治,这颇具创新意义。三是创新了公共服务方式,在乡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六护”、森林防火等领域探索了社会化经营和管理办法。2010年太师屯镇就以“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模式”将全镇的垃圾收集、压缩、转运、保洁员管理等7项工作,委托给北京隆盛兴专业保洁公司。2012年继续推进体制创新,将全镇的“六护”工作,尤其是打击盗采盗运工作外包给该公司,并对公司进行考核。现在又将森林防火等工作纳入社会化管理渠道。太师屯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nlc202309031602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篇8

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善于自学,你是最优秀的)

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进行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学校周围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材料。

二.合作探究(众人智慧胜一人,合作交流价更高)学习任务一:讨论完成调查方案。

1.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2.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4.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5.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学习任务二:汇报调查结果

6.分组上讲台汇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7.各小组以调查报告为基础,拟定一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任务三:完成课外实践“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生活链接(学有余力,挑战自我)

8.阅读<<退耕还林还草>>,谈一谈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反馈检测(高效练兵,体验成功)

9.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

10.下列人类活动,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圈的是()

A.在田间燃烧农作物秸秆、杂草

B.毁林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回收废旧电池、废弃纸张和塑料

D.采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包装产品

11.据某报4月11日刊载,汉口一居民区附近的森林中,栖息着数量不少的鸟群,从天而降的鸟粪密如春雨,不时落在行人身上,弄得人们狼狈不堪。居民迫不得已,只好出钱雇人砍树,赶走鸟儿。

(1)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2)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树又留鸟”?

浅议网络信息生态的保护 篇9

处在信息日趋重要的`当代,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出来.网络信息生态的失衡严重阻碍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对人们的信息消费与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保护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维持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 者:彭红英 张沙琦 作者单位:彭红英(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79)

张沙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上一篇:环保保证体系下一篇:当初如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