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精选14篇)
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林业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不高。治理措施的质量差,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地区由于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不当,植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还很低,生态效益不明显。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3.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偏差。长期以来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世界公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态环境建设。4.营造林业生态难度越来越大。由于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单位和个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尚未完成,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5.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不合理。6.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术含量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技术含量低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之
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广的速度还比较慢,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治理措施的实施上,讲形式、不讲科学,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7.缺乏一套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景观主要集中在“峰岩泉”周围。峰岩泉,位于此旅游区西侧的上部,泉水常年保持摄氏零上8度,喝一口全身顿感无比舒畅。山泉上方的悬崖上,生长着一棵百年青松,如同山泉的忠诚卫士日夜恪尽职守。山泉南侧有一条沟,巨石山顶排到山脚,游人观赏需跳着走,故称“跳石林”。跳石林南侧,有刺嫩芽景区、五味子景区和成排的石人阵。状如人形的石人阵,似出兵、似布阵,景观奇特,气势磅礴。人文景观有矿泉水“金水山泉王”生产车间,由透明玻璃与外界隔断,纯天然矿泉水从海拔2700米的山顶顺管道引来,游人可从玻璃墙外看到各式作间的生产过程,这样的“透明”生产,令游人感到新鲜有趣。广场的草坪不怕践踏,其中设有5处篝火点燃点,供游人夜间狂欢之用。北侧有木制别墅供游人留宿,每个单间内设施简朴而舒适。山下峰岩湖,湖水平稳如镜,可游泳、划船、钓鱼。这里冬天还可滑雪、溜冰、观雪景、打雪仗。金山屯区林业生态正在逐步发展中,林业园正在向旅游区的打造而发展,植被保护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法规完善。目前金山屯区正在致力于建设绿色小镇,而林区生态园的建设在其中属于重点建设部分,在保护生态园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开发,吸引游客,为着建设旅游生态园而努力。
三、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发展模式及探究
金山屯林区的生产重点已从木材生产为主转向森林保护和各类非物质资源开发为主上来,发展营林产业、木材生产业、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北药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业等“八大产业”,即:打造国家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打造国家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打造重要的林产工业基地;打造重要的森林食品基地;打造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打造美丽宜居的森林生态城区;打造更加文明和谐的新林区。
四、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金山屯区地处小兴安岭,有着丰富的生态林业资源,此地野生动植物高度密集,有着数量可观的珍惜保护动物,以及珍惜药材和山货。生态发展迎合可持续
发展战略。当地人利用原始生态,合理的对林业区进行开发,使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林业区生态保护非常完整,防火措施非常好,而且绿色无污染。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向其它产业发展,这是生态发展的一种宝贵难得的经念。然而这对致力于向旅游业发展的林区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此处交通不便利,无法满足外来游客的出行,对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其次,金山屯林区生态业发展宣传不够好,不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资金不够不能达到大力开发的目的。再次,生态发展形势比较单一,要发展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林区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最后,应该配合其他产业的发展,因为发展的目的都是推动金山屯的跃进。金山屯的林业生态发展才属于起步期,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止步于现在,以后的发展还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惠农区,林业生态,建设
1 惠农区生态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惠农区在“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中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四套班子领导分片包抓目标责任制, 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驻惠各企事业单位签订责任状, 将“生态林业建设”的工作指标和具体责任, 分解落实到各单位, 将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列入对各单位党政领导政绩考核之中。
1.2 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生态林业建设”工作
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林业”工作的认识, 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林业、支持林业的浓厚氛围,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形成全民、全社会兴绿、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绿色文明新风。
1.3 严把质量, 强化督查
区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绿化委办公室对各单位的工作落实、工程质量和进展等情况实行日督查, 日通报, 随时督查、随时通报制度, 同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终对各单位的目标考核中, 对完成任务好、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通报表彰;对不服从安排部署、行动迟缓、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通报批评, 对个别情节较重的进行了组织处理。针对新植树木灌水工作, 区委还专门成立了灌水督查小组。
1.4 大幅度增加财政对生态建设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承建任务的单位, 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努力推行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造林绿化事业, 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为确保我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建工作任务将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 签订目标责任书, 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2 惠农区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绿化经费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安排, 我区造林绿化约3 666.67hm2, 植树1018万株, 动用土方200多万m3, 铺设输水管道126km, 敷设小管触流约25 333.33 hm2。总投资1.3亿元, 其中绿化苗木工程投资7606万元;水利工程投资3050万元;土建工程投资2398万元。在一年内要达到双创指标, 任务十分艰巨, 而且点多面广, 资金严重缺乏。
2.2 林木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林木管护资金不足。随着我区造林数量的增加, 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越来越重, 林木管护费用严重缺乏;二是管护面积增大, 管护人员偏少。截至目前, 我区城市区及城市外围管护面积达到18600hm2, 由于林木管护面积大, 路程远, 管护人员偏少, 一旦发生林木病虫害, 难以及时组织人员进行防治。
2.3 义务植树尽责率不够高
个别单位和企业对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积极性不高, 有时发牢骚, 推诿扯皮。
2.4 惠农区园林与其它城市相比, 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是园林绿化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布局不均、管理落后;二是园林绿化宣传力度不够、营造氛围不浓、群众意识不强;三是惠农区园林产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影响不广;四是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存在规划滞后、体制不顺、保护不力;五是园林人才奇缺, 包括科研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六是部分园林干部还存在“门票意识”, 等、靠、要思想突出, 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等现象;七是惠农区园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面临发展方向、管理体制、作用发挥、实现方式等问题。
3 惠农区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绿化宣传
利用3.12植树节开展的“倡导绿色文明、绿化美化惠农区”为主题的绿化宣传活动, 大力宣传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大力宣传生态环境建设在我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营造“全民搞绿化, 全社会办园林”的舆论氛围。
3.2 加强法制建设
惠农区的园林绿化紧紧围绕“依法执法, 依法治绿”的目标, 坚持规范化管理, 把“依法治绿”落到实处, 强化管理, 巩固成果。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惠农区实际, 我区先后制订、发布、修改、完善、颁布了《惠农区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惠农区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惠农区城市公园管理办法》、《惠农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重要地方性法规、规章, 为新形势下加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3 加强绿化队伍建设
园林绿化队伍是惠农区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的主力军,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城市绿化建设发展。从园林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再教育, 成立惠农区风景园林学会, 吸纳绿化工作者为会员, 召开各种主题明确的专业研讨会, 广开渠道, 搭建平台, 为绿化建设学术、技术交流提供空间。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4-2
0 引言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发挥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林业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林业建设意味着林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必由之路。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195-196.
[3]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30(3):46-48.
[4] 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4):1-6.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优秀调研成果评审办法》(试行)规定,河南省林业厅总工室和省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专家对2011年报送的调研报告进行了评审,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2012年8月17日至8月22日。如有异议,请向河南省林业厅监察室、总工室、省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反映。联系人、电话:
监察室 马文青0371-65801783
总工室 钟毅0371-65508571
省林业工程建设协会 谢卫童0371-65698216
附件:2011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调研成果拟获奖名单
河南省林业厅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七日
附件:
一、林业现状
(一)主要成就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全省最新有林地面积、林木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等,与上期森清相比,增长比例。近5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等。
2、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成、粮食高产稳产;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风沙区生态环境好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强度减轻;通道沿线森林景观初步形成等。
3、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国家、省级各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天保工程面积、绿化通道长度等,94个县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9个县已建成林业生态县,山区自然植被初步得到恢复等。
4、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经济林总面积、产量;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面积,林纸一体化项目启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数量,游客量,收入;200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等。
5、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和木材运输管理,天保区严禁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3‰以下;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81.8%;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891万亩(其中870万亩已得到补偿),省级公益林480万亩(其中120万亩已得到补偿);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2处,面积达735.8万亩等。
6、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实施国家林木种苗工程项目122个;建立了1个省级林业重点实验室和11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建扑火物资储备库140座,各类防火设施442 座,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251个。
(二)林业在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态效能
(1)蓄水净水作用
全省林地涵养水源总量达到49.3亿立方米,相当于我省地方大中型水库库容的34.1%;982.8万亩湿地(不包括水稻田)每年可净化氮、磷、硫污染物78.6万吨,净化水4.7亿立方米。
(2)固土保肥作用
全省林地年减少土壤流失7287万吨,保肥量折算成全氮为38.8万吨、速效磷0.02万吨、速效钾0.75万吨。
(3)吸碳放氧作用
全省森林资源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897万吨,相当于燃烧2826.5万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扩大了我省工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年释放氧气6105.6万吨。
(4)净化环境作用
森林净化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杀菌和减少隔噪音上,根据相关研究,每公顷森林净化环境功能价值为8800元(其中:每公顷森林的杀菌价值为5300元,减少噪音价值为3500元),全省森林净化环境总价值达211.4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人们对森林净化环境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
(5)庇护农田作用
我省平原防护林体系有效避免或减轻了干旱、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据专家测算,可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全省年增产粮食100亿斤以上。
(6)其他作用
包括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洪涝和地质灾害、森林景观等。
2、经济效能
我省林业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400万立方米,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年产林果产品665万吨,改善了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生活质量,为省内药、果、茶、油等加工企业提供了主要原材料。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6年全省每个农民来自林业收入平均达到325元。
3、社会效能
全省1.3万家林产加工企业,转移了近6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全省6000多万亩集体林地,可使200多万农民得到最直接的就业机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
全省现有有林地面积4054.5万亩,活立木蓄积1.34亿立方米,人均有林地面积只有0.42亩,人均占有森林蓄积仅为1.3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19%,在全国排名第21位。林业用地面积6846.1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只有27.33%,林地资源总量不足,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2、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农业生产;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面积的60%以上;山区还有800万亩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是多年造林绿化剩下的“硬骨头”;平原区806.5万亩沙化土地,特别是28.8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沙地亟需治理。
3、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亩蓄积量仅为2.83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5.2立方米/亩)的一半。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山区尚有大量残次林分和灌木林,400万亩飞播林因密度过大而生长缓慢;平原绿化树种单调,结构单一,通道绿化标准低。
4、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林业投资、公益林补偿标准低,省级资金与国家资金比,与周边省份比;林业科技储备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在降耗减排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目标
经过五年(2008~2012)的奋斗,巩固和完善多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
1、总体目标
全省新增有林地1350万亩,达到5404.5万亩;林木覆盖率增长5.4个百分点,达到2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太行山区40%以上),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平原风沙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一般平原农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80%的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
2、具体目标
现有8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全部得到绿化;现有28.8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全部固定,806.5万亩沙化土地全面得到治理;现有1029.9万亩的低质低效林基本得到改造。
新增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420万亩,达到1167.4万亩;新造生态能源林423.8万亩,改造138.5万亩,达到562.3万亩;新增名优特新经济林基地350万亩,达到1650万亩;新增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达到110万亩。
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农林间作控制率95%以上,沟、河、路(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省道、景区道路、县乡道、村道等)、渠绿化率95%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以上,平原村庄林木覆盖率40%以上。
新增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2966.8万吨,达到9863.8万吨。
到“十二五”末,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30%(森林覆盖率达到24%),林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所有的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建成林业生态省。
三、总体布局
根据河南省自然区域特征及决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林业建设现状,规划以“两区”(山、丘区,以下简称山区;平原区)、“两点”(城市、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
(一)两区
1、山区
――基本情况
共涉及几个市多少个县(市、区)、自然条件、社经情况、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建设重点
加强对天然林和公益林的保护,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名优特新经济林、生态能源林等。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
先叙述该区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
然后按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大别桐柏山区分别叙述建设范围――具体到市、县(市、区)、存在问题、建设重点(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等。
2、平原区
――基本情况(共涉及几个市多少个县(市、区)、自然条件、社经情况、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建设重点
重点是完善提高农田防护林体系,营造防风固沙林,大力发展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等。在滩区、蓄洪区着力营造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
先叙述该区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
然后分一般农区、风沙区、低洼易涝区叙述建设范围-具体到市、县(市、区)、存在问题、建设重点(列表说明各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等。
(二)两点
1、城市绿化美化
包括城市(含县城)及郊区,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建设以廊道绿化、城中绿岛、环城林带、城郊森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森林生态防护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村镇绿化美化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村镇为基础、以农户为单元,乔灌结合,村庄周围、街道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三)一网络
即生态廊道网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全省所有铁路(含国铁、地方铁路)、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道、景区道路等)、河渠(含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流域的干支流河道及灌区干支斗三级渠道)及重要堤防(主要指黄、淮河堤防)。
绿化宽度视级别而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两侧各栽植100米以上树木;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四大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干渠两侧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省道、景区道路、二级支流、支渠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县乡道、三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村级道路、斗渠两侧各栽植至少1行树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线、景区道路、重要堤防等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重要地段适当增加绿化宽度,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常绿树种比例,高标准绿化美化;路(渠)基两侧挖方坡面适度硬化后栽植灌木、藤本或常绿树种进行绿化美化。
四、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一)国家重点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
在黄河流域的洛阳、三门峡、济源3市的15个县(市、区)和26个国有林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延长退耕地还林补助期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暂不安排新的退耕地还林任务,继续安排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
3、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包括南阳、信阳、驻马店、洛阳、平顶山、郑州、开封、周口、商丘、漯河、许昌等11个市的90个县(市、区)。
----太行山绿化工程
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等4个市的20个县(市、区)。
4、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完善和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种源基地和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拯救和恢复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含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5、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在黄淮海平原及南阳盆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
将各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造林方式(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林种、等。
1、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
在全省山区丘陵区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能源林等。
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工程。
规划建设以黄连木、油桐、文冠果为主的生态能源林基地562.3万亩,其中,新造423.8万亩,改造138.5万亩。
在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内,逐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人为活动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深山独居户、散居户迁出,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对原址因地制宜,采用“飞、封、造”多种造林方法,恢复植被。
在郑州等地的各类露天采掘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等,全面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矿区生态。
2、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平原农区,加大针阔及乔灌结合林带比例,提高绿化标准,对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完善提高,积极稳妥地推进成过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综合防护功能。
3、防沙治沙工程
包括郑州、开封、新乡、安阳、濮阳、焦作、鹤壁、商丘、周口、许昌等10个市的44个沙化土地监测县(市、区)。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凡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全部营造防风固沙林;在风沙危害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沙化耕地上营造小网格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在一般泛风沙耕地上营造农田林网。
4、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在对现有廊道绿化改造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绿化景观与廊道级别相匹配、规划布局与人文环境相协调,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廊道网络。
5、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通过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等创建活动,采取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配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衔接,加强环城防护林、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森林公园建设。
6、村镇绿化工程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街道和建筑物布局特点,在村镇周围、村内道路两侧和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省级林业产业工程
将各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等。
1、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
按照“速生、优质、高效”的要求,在豫北、豫南发展以杨树、松树等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在豫东、中部发展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的林纸林板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在滩区、蓄洪区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规划建设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基地420万亩。
2、经济林
经济林发展围绕“绿色”、“有机”,突出名优特新。重点建设大别、桐柏山区的茶叶、板栗基地,伏牛、太行山区的核桃基地,黄土丘陵区的苹果基地,浅山丘陵区的柿子、石榴基地,平原沙区的大枣、梨、葡萄基地和城市郊区的时令鲜果基地等;在伏牛山区建设山茱萸、辛夷、杜仲等森林药材基地。规划建设经济林基地350万亩。
3、园林绿化苗木花卉
规划新建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达到110万亩。
4、森林生态旅游
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为主要目标,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的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建成太行山、嵩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黄河沿岸及故道、中东部平原等七大森林生态旅游区。
五、森林经营管理
将以下两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等。
(一)中幼林抚育管理
对新造林地,加强抚育管护,促进尽早郁闭成林;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地生产力。
(二)低质低效林改造
对生态区位重要的低质低效林,通过科学改造,使其形成功能完备的公益林;对生态区位一般、立地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通过集约经营,使其形成高质量的商品林;对其它低质低效林,实施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提高林分质量。
六、支撑体系建设
(一)森防体系建设
1、森林防火
2、森林公安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二)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
1、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2、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体系
2、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3、林木种苗质检体系
4、基层林业服务体系
(四)基础设施建设
1、林木种苗基地
立足以县为主、市里平衡的原则,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和林木种子基地(含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
2、重点实验室、林产品质检站和森林生态定位站
3、林业信息化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经初步估算,完成规划任务大约需要投资
亿元。
(二)资金筹措
分国家投资、省财政投资、市县级财政投资、吸引社会资金(含国内贴息贷款)、造林单位自筹等。
(三)效益分析
规划任务完成后,每年将增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价值
亿元。
1、生态效益
年将增加生态效益价值
亿元。包括减少土壤流失、蓄积养分、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庇护农田、净化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减少地质灾害、森林景观休闲等项效益价值。
2、经济效益
年增加经济效益
亿元,包括木材、园林绿化苗木花卉、果品、生物柴油、森林旅游等项效益。
3、社会效益
包括安排就业等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二)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三)深化林权改革,增强林业活力
(四)抓好典型示范,推动林业发展
(五)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教兴林
1 总体评价
(1) 加强领导, 规范管理, 高度重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一是各级林业部门及时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林业组, 设立了办公室, 配备了强有力的工程管理队伍, 从而衔接、理顺了业务职能, 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是各级林业部门把学习贯彻省政府“八个管理办法”作为实施好“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为顺利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奠定了基础[3]。
(2) 编制设计, 明确任务, 稳步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一是委托有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大队编制完成了作业设计, 同时工程建设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 按技术规程操作, 确保工程造林质量。二是各实施县 (场) 按照合同管理制度的要求, 落实了管护人员, 分片包干, 明确责、权、利。三是采取责任包干措施, 通过开展现场造林示范等技术指导, 提升了造林科技含量。
(3) 精心安排, 认真组织, 切实加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一是各级林业部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工程建设合同制和县级报账制。二是各级林业部门严格执行“三专一封闭”的财务制度, 按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运行管理, 坚持“严管林、慎用钱”的原则, 把国家的钱用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刀刃上。三是指定专人负责搜集各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声像、光盘、电子文件等, 并分类归档入库。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寒的地理条件, 使得江源生态具有先天的脆弱性, 同时, 江源又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地区, 林业基础薄弱, 森林资源总量不大, 林分质量差, 林业发展滞后, 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二是林牧矛盾突出, 加之畜牧业是农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到目前为止, 仍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三是当地群众文化素质低, 科技意识薄弱, 生产技术比较落后, 种植不规范, 机械化程度低。虽然既费工又尽力, 但是项目建设中仍存在围栏拉设不紧、不直, 人工种植间距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四是乡镇林业站林业工作的基石, 但目前基层林业站房屋基本都已成危房, 甚至有的无办公用房。
3 对策与建议
(1) 实行“封育为主、封造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 把改善生态环境置于优先地位, 加快恢复林草植被[4]。
(2)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 充分将乡土知识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使农牧民群众在积极参与中思想得到教益, 素质得到提高。
(3) 各级林业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充分认识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每项任务、每个环节都须抓紧抓好。
(4) 通过多种渠道,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培养、管理培训, 使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从事第一线管护林业资源的护林员转变观念并更新知识, 组建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肯奉献, 并不断发展壮大的科技队伍和管护队伍。
(5) 争取中央政策性补偿资金, 每年给因封山育林而使草场禁牧的群众生态效益补偿金75元/hm2, 直至封育期满。
摘要:总结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林业项目
参考文献
[1]杨新民.三江源畅想——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前期咨询工作概述[J].中国工程咨询, 2008 (6) :4-7.
[2]赵宏利, 陈修文, 霍修顺, 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茂名学院学报, 2007, 17 (1) :21-24.
[3]张志达, 吴礼军.关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林业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之一) [J].林业工作研究, 1998 (10) :27-31.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62
1林业生态文明概述
林业生态文明是现代化林业科学发展精神成果及产业物质生产成果的综合体。其涵盖范围较广,包含了森林、植物、动物、草原牧场等所有林业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人们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及反思总结,也是与自然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在生态文明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让林业生态系统更为和谐地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这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从林业生态系统及资源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生态与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会限制生态发展,甚至可以说近百年来,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为了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必然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则是重要途径之一。
2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林业生态文明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系尚不够成熟,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意识缺失。很多地区无论民众还是政府官员,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并不重视,这也体现了区域林业生态文明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还是过于偏向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林业生态保护,在林区开发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二是林业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很多地区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主要停留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不够,导致出现“初级产品多,高级产品少”的情况,未能让生态文明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也未能充分开发出第三产业,例如生态旅游等;三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要加快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必然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但部分地区林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相关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林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制约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
3 加快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相关建议
3.1加大资金投入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资金扶持,如果仅仅依靠上级财政拨款,显然是不够的。除了要完善政府资金渠道,还应该吸引民间资金及社会资金投入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从本质上来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承载了一定的公益性,是典型的利民工程,其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但整个过程较为漫长。所以地方政府需要给予一定政策扶持,为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并适当奖励改善林业生态文明的行为。政府通过发挥引导作用,使社会资源得到积极调动,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实现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2加强林业生态文明监督工作
一是对林权所有制进行改革。通过林权所有制改革,让林地逐渐向集体林、个体林方向转变。以个体林为例,承包个体林能够为林农带来一定经济效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把剩余劳动力投入到林业经营生产当中,既可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3];二是要加强林木开采监督,以防止过度开采森林资源,使植被受到破坏。对于违规生产及违规开采的企业及个人要给予严惩,严厉打击走私林木行为。在保证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市场秩序也得到妥善保护;三是要加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使人们形成绿色消费观,增强其环保意识。同时,要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并加大执法力度,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出健康的法治环境。
3.3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
林业资源是林业生态旅游的核心基础,只有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才能将林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林区经济效益,让生态保护与林业经济共同发展。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对林业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并基于该生态链打造出健康生态旅游项目。要充分发掘林区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关联起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林业生态旅游品牌。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加大林业生态旅游推广力度,将其打造成特色产业。
4结语
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通过相关措施使经济与生态能够协调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绍志,周海川.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J].中州学刊,2014(07):91-96.
[2]许传德,侯晓雁. 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探索——林业生态建设30年回眸[J].林业经济,2009(01):59-63.
[3]赵树丛.中国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国土绿化,2013(07):5-8.
2、环境美,风气正,和谐生活就是顺。
3、绿化美化生态化,人美景美家乡美。
4、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西昌生态城市。
5、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6、优化人居环境,共建绿色社区。
7、生态兴则文明兴。
8、建设生态市,推进生态文明。
9、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10、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
11、美化生态家园,家庭生活美满。
12、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13、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抓生态就是抓发展。
14、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5、保护环境是责任,建设生态是美德。
16、打造优美环境,共享碧水蓝天。
17、重环保,建家园,男女老少齐动员。
18、家家生态好风光,人人幸福保安康。
19、保护生态功在千秋,美化环境造福后代。
为进一步巩固我县林业生态县创建成果,结合《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效能监察工作方案》规定,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考评内容
考评内容:各乡镇、办事处植树总面积,造林质量及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管护机制的落实及成保率的完成情况。
二、评分标准(100分)
(一)植树面积完成情况(总分50分)。按本辖区内区域面积与实际植树面积的比例计算分值。
(二)造林质量及重点工程完成情况(20分)。结合县政府下达的重点工程要求,按苗木规格,栽植标准及重点工程的完成情况计算分值。
评分标准为:
1.苗木规格5分。
按照《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达到规定苗木规格的计5分;达不到苗木标准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2.栽植标准5分。
按照栽植标准要求栽植的计5分,不按照栽植标准要求栽植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3.重点工程完成情况10分。
按照《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重点工程,全部完成重点工程的计10分,没有完成重点工程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三)管护机制的落实及成保率的完成情况(30分)。管护机制的落实按照各单位在造林过程中制定的管护措施及管护责任的落实情况计算分值;成保率的完成情况按照各单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实际完成情况计算分值。
1.制定管护措施5分。
按照规定制定管护措施的计5分,没有管护措施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2.管护责任制落实情况5分。
管护责任制落实的计5分,管护责任制没有落实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3.成保率完成情况20分。
达到《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效能监察工作方案》要求的成保率标准的计20分,达不到成保率标准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三、人员组成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纪委效能监察室及县绿委相关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组成三个检查组、利用10天时间进行考核。
四、检查时间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建设
【Abstract】Fore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is career of commonweal of a society, in to the country, people's life related to forestry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ut its development is not everything is going smoothly., to make it better development, still need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n this basis to accelerate forestry economy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forestry, the forestry zo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Fore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林业作为经济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对林业的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采用新模式,就必须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1 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林业资源中的大部分产品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林业资源也是生态文化的源泉,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经营理念,体现的是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发展,根据现行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进行调整的发展道路。森林资源作为林业重要的资源,是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比较严重,物质生产力呈现衰退的同时,其效益功能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是在必行。要想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建设,除了不断的完善林业资源建设的功能性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企业,增加林业经济来源,使林业经济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2.1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可持续工程,要想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就要将林业与自然、社会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发展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更加民主、科学、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2.2 发展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假期去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最好的选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根据人们的需要,林农及开发商应该以当地特色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行业。一些林区已经先后开展了生态旅游业,就目前发展来看,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旅游业的作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其发展成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交通、餐饮、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经济体系。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功能得到有效利用,也可以加快林业经济建设步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林业资源除了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相应的副产品。可以根据不同林区的特色生产林果、动物及花卉等副产品,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副产品加工厂,对林果、动物及花卉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林业收入。
2.3 促进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建设浪费已经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的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简单而全面的平整,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科学的对水源、植被及山体进行保护,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应该建议规范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2.4 发挥林业的功能性。
在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生态功能,也要考虑其经济功能。只有将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挥好,才能使其经济功能得以实现。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以林业资源生长规律为前提,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使其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应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林农作为林业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林农遵守相关的制度及按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发挥林业资源的功能性,市场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活整个林地资产,才能解决林业经营周期慢及生产风险等问题。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林业市场发挥作用,通过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也可以向社会吸收零散资金,以便更好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对现实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想发展林区经济,就要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只有林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林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林业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勇,高建党.谈济宁市发展节水型农业[J].现代农业科技.
1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1.1 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即满足人的发展与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人均绿地面积不断缩小、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们迫切需要回归大自然、迫切需要空气良好、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而绿色植物是空气净化的良好“医生”。森林、树木也可以降低城市中噪音的影响。因此,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需要。
1.2 防止水土流失, 防沙固沙的需要
近来,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除了自然的因素外, 与植被破坏, 林业建设不到位有很大关系。生态林业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上的, 目的是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森林、林木在保持水土, 巩固土地不被沙化, 荒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 防沙固沙的作用。
1.3 是为了子孙后代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几十年来, 在传统林业建设模式下人们从林业身上索取过多, 使得林业系统本身出现不良循环, 林穷山穷人更穷, 严重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生态林业建设可以促使林业恢复良性循环, 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要, 又保证了子孙后代循环利用森林资源和选择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
2 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分析
林业生态建设不仅促进经济发展, 还能够促进社会、环境的发展。我国经过20年来的艰苦探索, 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从传统林业建设模式向生态林业建设模式转变, 政府实施了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功能建设: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平原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已见实效;太行山绿化和防治沙漠化工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临着经济、社会的转型, 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只是刚刚起步还处在不断摸索前进阶段, 各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由于我国人口过多, 人均占有森林资源相对紧缺。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剧,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日趋尖锐,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每年因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不合理采伐和森林灾害等因素, 导致我国植被不断被破坏, 现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 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速度也不断加剧, 最终引起生态环境失调。
2.2 生态林业建设滞后, 林业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生态林业是建立现代林业, 发展现代林业的主题。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生态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外部经济性, 它不同于生态林业的经济效益, 是一种无形的效益, 无法用数量去衡量其价值。但是它普遍的为社会所享用, 带有社会福利性, 为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服务。但是, 由于我国的生态意识不强, 不仅在理论上未得到人们普遍承认, 就是在实践中也尚未起步。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物质产品平衡标体系, 都没有反映自然资源退化与枯竭及环境保护费用的变化。无视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变化, 未提供在不断降低将来福利水平的条件下, 一定时期内可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最大消耗量。我国对于如何建立生态林业的管理运作机制、补偿机制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2.3 法制观念淡薄,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治理和维护林业生态环境方面出台了不少法律, 诸如《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等, 对维护林业生态环境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我国的法制还不完善, 生态林业建设中一些违规违法事件屡见不鲜, 执法工作人员执法不严, 对违规违法事件处罚不严, 使得生态林业建设的法律尚未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2.4 林业市场发育滞后
目前, 我国在建设生态林业过程中, 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林业经济体制尚处在转型期中, 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 引发林业市场发育滞后。在集体林区, 木材的经营仍然沿袭过去的统购统销的垄断性的行政性购销模式, 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满足, 农民对林地的建设积极性大大挫伤, 必然对林地的投入减少, 结果造成林业生产萎缩, 引发森林资源危机。
3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1 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发达的林业是民族繁荣、国家富足、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森林资源是生态林业建设的根本所在, 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 造福当代、有益后代的伟大事业。要依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植树造林, 改变人们对林业在国民经济的认识, 使得生态林业这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形成政府重视, 领导带头, 群众积极的全体成员建设生态林业的局面, 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3.2 加大投入, 改变生态林业建设的投入机制
目前, 我国各级政府对生态林业建设加强了政策扶植力度, 制订了对林业的优惠政策, 金融、财政、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在资金投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全力支持。根据“谁投入、谁经营、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鼓励社会各类人群参与生态林业建设投资。
3.3 依法加强对生态林业的管理
一是要尽快健全和完善《森林法》, 建立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 使得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法可依, 促进生态林业建设步入法制轨道。二是要加强执法,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实行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的原则, 提高执法水平。三是要, 加强法制宣传, 让广大群众明白并掌握生态林业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真正实现以法治林的目的。
3.4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管理
针对目前森林的分类划分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森林经营要求, 我们在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下, 根据森林的生产经营目的与用途, 将林业的基本形态划分两大类:公益林和商品林。依据两类林的不同特点与规律, 公益林一般实行事业管理, 由国家或国家代理组织经营生产。商品林实行企业经营管理, 由社会组织与个人等市场主体参与进行生产经营。谁投资谁收益, 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生态林业建设的效率。
总之, 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是一件造福当代, 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探索更好的建设我国生态林业的方法策略, 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森林生态经济问题研究[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6:78.
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并非水火不相容,不可调和,虽然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但却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矛盾与影响。林业产业发展本就以森林资源为原料基础,因此,为了适应大力发展轻工业要求,扩大林业产业发展力度,势必需要更多的森林资源,而林业生态建设则要求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开采程度,二者之间本省就是一对矛盾,相互之约。二、依存与促进。要想是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更长远的未来,森林资源的作用不可替代,这就需要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加强保护恢复,以期实现可持续再生,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与源泉。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间固然存在冲突,仍然可以协调。林业产业应当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林业产业可以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实现林业产业大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两全其美,互利共赢。
4小结
总而言之,不管任何工业企业都不能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目光短浅,要纵观全局,清晰认识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谋得更久远的未来。本文只是就林业产业现状,论述了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关系,希望为林业产业正确发展提供一点建议,也为其它工业产业树立典范与案例。
根据《》安排,结合本部门工作开展,现将我局X年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X.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X年X月X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成立X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为X县林业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核定事业编制X名,设局长X名(正科级)、副局长X名(副科级)。X月X日在县林业局挂牌成立了X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X月份从下属事业单位及各乡(镇)借调X名技术骨干进行县级保护区筹建工作。制定了《X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筹建工作方案》、《X县县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勘界工作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X月X日批复从X县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资金中安排X万元用于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筹建办公室正在进行县级保护区外业联合勘界、界碑界桩设定、设备采购等工作。
X.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低效林改造等重点工程。X年,我局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X.X万亩,天保工程造林X.X万亩,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异地造林X.X万亩,珍贵用材林建设X.X万亩;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贴低效林改造项目X万亩,国家森林抚育面积X万亩;义务植树X万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X万人,义务植树尽责率达X%,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营造林任务。
X.开展森林灾害防控行动,加强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防控体系建设。X年,我县顺利完成森林防火工作,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为X,森林火灾次数、森林火受害率、火案查处率、火灾当日扑灭率,均在州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做好红火蚁、薇甘菊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除治工作,完成调查发生面积X亩,防治面积X亩,防治率X.X%,无公害防治率达X.X%。
完成调运检疫木材X.X万立方米、药材X吨、苗木X万株、其它X吨;苗木现场检疫X株、产地检疫X.X亩X.X万株,复检苗木X万株、木材X立方米,签发检疫要求书X份,发放除害处理通知书X份。继续坚持野生动物疫源疫情疫病监测工作,并实行每日一报制,X年,未发现重大疫病疫情。
X.加强野生动植物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X年,一是积极协助太平洋保险X分公司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堪现工作,完成公众责任保险资金的兑现工作,共兑现理赔资金X.X万元,涉及X个乡镇X个村小组,受灾X户,亚洲象肇事死亡X人,伤X人,预估损失X万元;二是查验进口石斛X吨,交趾黄檀X.X立方米;三是对特种种养殖业开展日常检查X次X户,办理“三有”动物省内运输证X份,省外运输报件X份。四是积极协助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监测、极小种群保护、亚洲象保护等项目,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X.认真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X年,全县共签订工作责任状X份,限伐协议X份,划分落实管护责任区X个,落实管护人员X人,签订管护合同X份。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工作,利用结余资金将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提高到X年水平,全县共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X.X万元。
二、存在问题。
X.亚洲象肇事日趋频繁,防范工作压力大。X.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群众保护生态意识不强,盲目开发,侵蚀侵占林地的问题仍然存在,盗伐滥伐林木等林业行政案件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X.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X.继续开展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1 林区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黑茶山林区是省直九大林局之一,地处黄河中游、吕梁山脉北段。林区跨涉吕梁、忻州两市的岚县、兴县、临县、方山、岢岚5县。全区国有经营面积9.43万hm2,有林地面积4.76万hm2,活立木蓄积量444万m3。林区现有10个林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普明苗圃等15个基层单位,现有在职职工490人,离退休人员163人。就区位和功能而言,黑茶山林区正处在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温带草原过渡的交界线上,林区又是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生态功能十分重要。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前,黑茶山林区的林业发展是遵循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方向,以建设国家用材林基地为主要任务。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黑茶山林区的林业发展方向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工作重心也转移到保护和培育生态公益林上来,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林区生态、产业、文化建设成效有如下几点:一是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局、场、站、员四级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体系和场所共管的资源管护新格局,林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好发展。二是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全区每年完成工程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近6 670 hm2,并实现了工程质量创优,区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是林区产业发展成效显现。林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苗业等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初步振兴,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2008年全局实现收入953.48万元,其中种苗销售收入达595.48万元,育苗面积达72 hm2。四是林区文化逐渐繁荣。通过职工教育培训班,组织职工外出学习、考察调研,为职工发放职业道德、现代企业职业精神等培训教材,通过购置电视、健身器材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林区职工文化生活。此外,林区还开展了“场容场貌建设主题年”活动,改善了单位基础设施条件,使职工精神面貌、单位形象有了较大提升。
2 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是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中,一些边缘地带、县区交界地带的资源管护形势依然严峻,偷砍盗伐现象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封山禁牧政策落实不到位。森林管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管护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管护模式单一。营造林工程整体布局分散,投资标准偏低,科技支撑不足,工程内部管理及后续管理粗放。这些都与发展现代林业,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全区的产业创收项目单一,规模不大,效益不稳,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林业对林业产业多样化的需求。林区产业创收主要依靠种苗业,其他如森林旅游、林下资源开发、承揽绿化工程等能稳定增收的项目尚未很好地建立和形成,而种苗业整体上也存在种植结构单一、质量不均衡、受市场及政策影响大等诸多问题。
三是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没有形成主题鲜明、富有林区特色的林业文化体系,林区职工、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制约着林区现代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3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 大力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林地面积,增加林木蓄积,着力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一是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除严格实行局领导包场、场所领导包站、公安民警包区、护林员包沟的管护责任制外,还要明确林场和派出所的责权关系。场长、派出所所长是辖区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林场和派出所共同对辖区内的森林资源安全负责,共同完善场所共建、协调配合的资源管护长效机制。二是发挥森林公安作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局部不稳定地区进行重点整治,确保资源管护形势不逆转,确保毁林歪风不反弹。三是增加科技含量,建立山上GPS巡护、山下视频监控、过程绩效考核的全新立体管护模式。在全区各有林单位全面启用GPS电子巡检系统,电子巡检覆盖率要达到资源管护面积的100%。要实行严格的管护绩效考核制度,实现资源管护制度细化、考核指标量化,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实现监管常态化。四是执行管护员驻站管护制度。积极改善管护站基础设施,为驻站管护创造条件,巩固管护阵地。五是加强森林防火,预防森林火灾。建立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完善森林火灾扑救机制。
在增加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方面:一要突出科学规划,合理整合营造林工程布局。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使营造林工程集中连片,充分发挥工程的辐射示范作用。二要拓宽工程建设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在营造林建设上要拓宽思路,积极与当地开展合作造林、股份造林、联营造林。在造林的体制和机制上,推行事前招标、过程监理、事后报帐等制度。实行营造林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全程质量管理。实行造林质量管理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有条件的林场,要注重营造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培育特色经济林、生物能源林等林业产业资源,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强化森林资源对整个林业产业的支撑作用,既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又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三要在封山育林上下足功夫。要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多增加封山育林投入。四要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要以“质量为先”,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营造林工作的首位。严把种苗质量关和造林质量关,严把检查验收关。加强新造林地后续管理,对新造林全面实行封山管护,及时领证,确保林地面积增加。坚持科技兴林,突出科技支撑,各项造林工程都要制订科技支撑方案,根据林区现有宜林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广集水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坐底水栽植、遮荫覆盖、径流林业整地、容器育苗和耐旱优良品种造林等实用技术,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效不断提高。
3.2 依托林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要紧紧依托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兴办绿色产业,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增收机制,建立起适合自身特色的增收产业体系,以实现林区经济振兴和职工持续增收。首先是要始终不渝地实施种苗强局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种苗产业。做到场场有苗圃、站站建基地,充分利用林区在苗木、技术、人才上的优势,科学利用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紧紧抓住林业重点工程推进的机遇,增强苗木总体供给能力,把重点放在容器袋育苗和大苗移植上,同时也要培育不同品种的优质裸根苗木,以及各类灌木、花卉苗木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收入。二是要推进森林旅游业。充分挖掘现有森林旅游资源,采取先入为主的办法,争取发展主动权,使旅游业发展得更好更快。三是要加大林下资源开发力度。开展富有林区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并注册富有地域特色的绿色产品商标,使其走出深山,走向市场。同时,鼓励和支持职工进一步发展好森林猪、森林鸡等特色养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林业产业政策,盘活闲置资产,搞活林区经济。
3.3 大力弘扬林区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林业生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林业生态省建设计划书10-16
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06-29
生态化林业调研报告10-22
林业生态工程学试题10-28
林业局生态办个人工作总结07-25
生态园区建设汇报10-25
区林业局09-25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10-20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