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电视剧观后感

2023-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改革开放电视剧观后感

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30 京华时报 如果没有电视剧,中国人晚上该做些什么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若干国外电视剧后,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电视剧蹒跚起步.现在,电视剧已经成 为拥有最多受众的娱乐形式. 而国产电视剧的强烈现实主义特色,也使得它们紧贴着时代.观看那一幕幕虚构的戏剧,人们就好像看 到了自己的生活. "买米下锅" 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播出27年后,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面对着窗外温暖的阳光, 导演王扶林回忆起那段被历史定义为"辉煌"的年代,娓娓道来,语气淡然.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完,国内百废待兴,电视剧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处境."电视剧也需要有个飞 跃".1979年,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在第一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上建议,各地电视台凡

导演,王扶林从剧组余下的伙食补助里分到了48 元钱.尽管挣钱不多,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剧导演的王扶林,思路却很明确:"我们拍电视就是要搞观众买 票看不到的东西." 1981年2月5日,《敌营十八年》在中央电视台一播出,果然就像广播里播放的评书一样,引人入胜,令 人每天期待. 万人空巷 电视剧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了起来,这与电视机进入百姓家密不可分.1985年,北京平谷出现了全

国第一个"彩电村",此后,每天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成为一种最大众的休闲娱乐方式. 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观众,大多都会记得播放港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的夜 晚,想起当时内心燃起的一个个英雄梦想. 至今,罗文演唱的《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如在耳畔:"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 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霍元甲》更是一部励志爱国电视剧,激发着无数国人自强不息和 振兴祖国的信心. 当年,由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1983年播出的黄日华,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至今仍是经典之作.该 剧播出后,剧中的郭靖,黄蓉,一时成为无数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记者至今记得,当时一到晚上,一听到83版《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就会不管不顾,放下手里的事情, 跑到有电视的人家里,看郭靖和黄蓉,母亲喊吃饭都听不见.放学后,又会围在校门口的小摊前,挑选印着 郭靖和黄蓉的贴画,贴满了文具盒.回到家,和小伙伴藏在屋里,假扮"靖哥哥"和"蓉儿".当时,翁美 玲是无数观众心里最美的蓉儿. 每天晚饭后,还期盼着播放《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这首传唱至今的《上 海滩》主题曲,和电视剧一起成为一代人无法抹去的深刻记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香港偶像文化在国内 掀起热潮.一到晚上,因为电视剧的播放,常常是万人空巷. 目睹着港剧在内地电视剧市场走热,藏在导演王扶林内心的一个梦也开始萌芽.王扶林的梦是,要将中 国古典小说拍成电视连续剧.这个梦想,萌生于1979年.当时,他随中央广播电视代表团赴英国进行了一次 考察. 在英国, 王扶林了解到,英国电视台文艺部已经或正在把37部莎士比亚剧本搬上屏幕. 其他的著名作家, 如狄更斯,托尔斯泰等的作品也都搬上屏幕,全世界发行,效果很好.然而,中国的四大名著却无缘荧屏. 这一点刺激并启发了王扶林拍古典名著的想法. 决定拍《红楼梦》,王扶林说,是因为回来后对比四大名著发现,只有《红楼梦》能在室内完成,没有 打打杀杀的场面,觉得好拍.但结果却是,《红楼梦》成为四大名著中最难拍的一部戏. 拍摄中,王扶林说:"不敢越雷池一步,尽量保留原著的韵味."1987年5月2日,《红楼梦》在北京和 香

香港同时播出,引起轰动,舆论赞誉该片是一部"金碧辉煌的巨片".观众中也一时流行起读《红楼梦》的 热潮. 时隔多年,重新回头看这部片子,王扶林自我评价说:"只能算及格,或者说拍得非常不容易,终于拿 下来了."在众多的评价中,王扶林最在意两个评价:一个是冯其庸先生说的"有史以来的最大普及",另 一个是周汝昌先生说的"首尾全龙第一功". 王扶林认为,正是通过36集《红楼梦》,将《红楼梦》做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范围的普及,并且从头讲 到尾,讲得比较完整. 与《红楼梦》有着同样影响力,拍摄6年才完成的《西游记》,自1987年开始,每年暑假也开始在电视 台不断重播.目前,这两部电视连续剧已重播数遍.王扶林说,《红楼梦》和《西游记》的播出,标志着中 国电视连续剧进入了腾飞时期,一直影响到现在. 原创剧兴盛 1987年,《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35岁的郑晓龙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管生产的副主任.郑晓 龙与中心主任李牧正在考虑,拍电视剧如何发挥生产力的优势?怎么走光电技术的路线,降低成本,提高质 量? 郑晓龙他们想到了拍"室内剧".然而,"拍什么"是个问题.1988年,郑晓龙和李牧,陈昌本,李晓 明住进蓟门饭店,开始策划讨论故事.

他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琢磨:观众爱看什么?讲一个女人的故事,漂亮的,贤惠的,传统的美德在这 个女人身上都要有;再将各种磨难放到她身上……每个人发挥想象讨论故事,讨论完,由李晓明回去负责写 一个大纲.结果,李晓明写了个17万字的大纲.后来成为《渴望》的剧本. 在准备拍《渴望》前一年,郑晓龙和中心领导做了两件事:一是租了一个篮球馆,并将其改造成摄影棚; 二是中心将创作团队送到大学学习,提高文化素质.1989年,《渴望》剧组在北京西山搭景开拍,1990年播 出,引起全国的观剧热潮.看完电视剧,"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 走在大街小巷,会听到千家万户的录音机,收音机里在播放着"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渴 望》这首主题曲,还有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几乎人人都会哼唱两句. 郑晓龙说:"《渴望》播出后,万人空巷,据说还降低了北京市当年的犯罪率."因此,《渴望》剧组 得到公安部门的表彰.开创了第一部室内剧苦情戏题材的《渴望》,当年与北京三环路开通一起列入北京市 三件大事之一. 《渴望》播出后,好像是立起一个很高的山头,同题材的苦情戏很难再超越,郑晓龙决定再在旁边立起 另外一个山头,改换题材. 1990年, 1991年, 郑晓龙张罗了一帮人, 有王朔, 冯小刚等人, 在友谊宾馆策划组织了 《编辑部的故事》 . 开始打算写17集剧本,由五六个人分头去写.拿到初稿,觉得王朔那两集写得最好,语

言中暗含着珠玑,暗 含着思想,后来就统一由王朔来统稿. 拍摄到一半,剧组内部出了问题,拍不下去.郑晓龙到剧组,换掉编辑部主任和一个不听话的摄像,把 之前在《渴望》里做导播的赵宝刚加上去.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成为中国电视剧系列室内剧 喜剧的开山之作. 《编辑部的故事》成功后,郑晓龙并没有停歇,继续参与引领着中国内地电视剧的创新.上世纪90年代 初,中国兴起"出国热".因为妻子出国,郑晓龙开始关注出国人员和留在国内家属的生活,他有感而写了 《大撒把》.1992年,在这种想法下,他筹划了《北京人在纽约》,准备到美国实地拍摄. 不过,拍摄前手里没有钱.郑晓龙说,他找到父亲的战友赞助了50万元,才有了修改剧本的钱.后来, 在美国的拍摄全部通过贷款.《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不仅还完了贷款,还为北视中心赢利七八十万元. 这是北视中心第一次赢利. 1993年, 《北京人在纽约》成功后,郑晓龙从美国回到北京,从北视中心副主任升为正主任."千万里, 我追寻着你……"这首主题曲,也再次唱响全国.有人评价说,该剧给当年盲目的"出国热"降了温. 在郑晓龙之后,1994年,英达开拍《我爱我家》,1994年拍了40集,1995年拍了80集.此后,同类题材 的喜剧层出不穷. 上世纪90年代是电视剧创作的黄金时期,优秀电视连续剧不断出现,比如乡村剧《篱笆女人和狗》, 《十 六岁的花季》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型历史剧《水浒传》,《三国演义》开始播出,此外,《宰相刘罗锅》创下古 装电视剧高不可攀的收视率.1998年,以宫廷荒诞剧《还珠格格》为代表的戏说剧兴起,大陆第一部真正意 义上的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播放.1999年,第一部正面描写第三者的电视剧《牵手》热播,引起 关注.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与改革开放初期"找不到米下锅"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有媒体评论说,上世纪90年代,可以作为中国电视文艺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电视剧最具标榜价值的黄金 十年. 这10年,中国电视剧开始在创造力方面全面突破,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视人和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也推动了观众欣赏习惯和观念的转变.如今的电视剧,某种程度不过是对那个年代的一种复制与翻版. 百"剧"齐放

经历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辉煌的上世纪90年代,生产过大批经典电视剧的郑晓龙在21世纪突然沉寂下 来,专心做起了"领导工作".眼看着昔日的"手下"冯小刚,赵宝刚一个个在各自领域走红,新生导演层 出不穷,电视剧市场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冯小刚不做电视剧了,成了著名电影导演. 赵宝刚从《过把瘾》一路拍过来,一直拍到时下仍在不断重播反映80后青年人爱情的《奋斗》,引领起 内地青

第2篇: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电视情节

本文作者:夏永旭 好范文原创投稿

电视情节

文/夏永旭

有了电之后,家庭里就逐渐开始使用家用电器。在赵本山大叔的小品里,手电是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之说成为了一时的笑谈,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尤其在我开始懂事的那个时候,我的家里就只有手电筒。使用电筒,是因为人民可以把电能储存在电池里,到

夜晚的时候可以开着电筒,宛然白昼一样办白天没有办完事情。那时候,乱使用电筒瞎照是要挨打挨骂的。但我依然固执地把电筒开着。把灯光向天上乱射,和城市里的霓虹灯一样。

在我记事的时候,县城就开始用电照明,是镇上一个叫富庆的电厂里发的水电。在县城里,主要就是这里的电供应着。但是,城里的人家每家每户都准备有蜡烛。因为水总是供不上,冲不动发电机,电也是时有时停,像是得了尿急的病人。停电的时候就用蜡烛替代照明。我的老家,还在照煤油灯。在油灯的灯光下,我开始了启蒙。城里的人说,用蜡烛照亮比煤油灯好,尤其是鼻子里没有黑黑的鼻子屎。我们当然也奢望能享受城里人的待遇,但那是不现实的,需要钱。对我们来说,能够每天晚上有油灯照就不错的了,不敢抱些不着边际的奇思妙想。

据我的父亲讲,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永善就开始有电视了,绝无仅有的一两台,是来测试信号用的。那时候,很多的人围着14英吋的黑白电视机,就像看外星来的稀奇怪物一样。一群人紧紧地围着电视机,拉起的圈子连风都吹不进去。

几十上百人围着一个只有14英吋的电视机,很多人是不可能看见电视的。也只是凑热闹,听一下声音而已,这也总让人非常的高兴。当然,在县城的电普及了之后,黑白电视也逐渐的走进了千家万户。

进城里去,可以看电灯,看电视。我们都喜欢去。在赶集的时候,当天去城里是要返回的。也只有从家里去城里到从城里返家的这段歇脚的时间,才有机会在姑妈家的沙发上规规矩矩的坐着看电视。电视上的每一个细节,回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事情。

后来我在进城的时候,看见了很多的彩色的画面,和忠诚的眼睛在现实里看见的一样。在黑白电视的年代,看见的事物总要让我们去甄别和对比。有些时候,怎么也想不清楚。即使是黑白的电视机,也在荧光屏上贴有一层薄膜,这让本来就黑白的画面变成了假彩色。

我们在更大一点的时候,表哥喜欢把我们带到电影院里去。让我感受到了音质和超大画面的享受。在那里,声音是多么的宏量,宏量得几乎震耳欲聋,但人民都忍受着,还说是享受。在宽大的幕布上,一个毛孔在屏幕上放大得让人恐惧,还以为是一个活火山口。

再后来,单调的电视节目再也不能满足于人们好奇的心理,被人们抛在了一边。很多的人时髦地走进了录象厅。在录象厅里,可以寻求看武侠片,枪战片,爱情片的刺激,这些都是我们非常愿意的,只要五角或一块钱,就可以在场子里看上半天,这可是打发时间的好去处。去县城的时候,表哥经常带我们去。等清场出来的时候,感觉到冷飕飕的,总觉得四面八方的枪口都对准我们,狙击手正匍匐着,随时枪声都可能打破宁静的夜晚。我们就是影片里的主人翁。街道上冷冷清清的,轻咳一声嗽,也能让清冷的街道上变得非常的响。过街的老鼠突然窜了出来,把我们吓的惊魂落魄,魂不附体。这才让我想起,所有的人都睡了,是因为我们看录象看得得意忘形,连具体的时间都忘记了。

退伍的老表,在过春节的时候来我家玩,还把电视和录象机搬到了我家来。那时候虽然不通电,但我家有柴油机,父亲就准备用柴油机旋转的飞轮做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来卖给附近的人家。正在洽谈中。于是,老表就在村委会的楼上放录象。村委会离我家至少有一里的路程,我们就用电线把电从我家这里输送出去。这也为了让村民都相信,柴油机发的电完全满足于照明的。柴油机是单缸的,发出的电也就会和柴油机的频率一样,当活塞在汽缸里把喷油嘴里吐成雾状的柴油挤压燃烧的瞬间,电就要更亮些。在我进城市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种踩着鼓点的方式就是城市里的人跳迪斯科的节奏。城市里这些游乐的东西都是从农村的生产生活中衍变而来的。

这算是过一个不一般的春节。以前的春节,大家都汇集到村委会,男人们打牌抽烟,女人们做针线活聊家常。只有我们这些知东不知西的孩子,不是人来疯一样从屋里跑进跑出,就是把压岁钱拿去买鞭炮放。在大人面前,总是佯装着自己的压岁钱是买东西吃了的。而今年,我的任务就是为老表卖票。录象票做得非常的简单,在切成带状的油皮纸上用印泥盖一个章。具体的场次,也只是在颜色上有所区别。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在我卖票的时候,居然有人来诈票。他偏偏就是说给了我的钱,而我却偏偏就说没有给。僵持之下,也就当他买了票一样进去了。这让我很不服气。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情。我们之间的理请包青天来也判不清,也就只有吃哑巴亏。

没有卖票居然还有理,我的大人们,却还在不停的道歉,就好象真的是我错了一样。

后来,村里有人买了电视机。那时候,还没有电,但用蓄电瓶。每天,都把电瓶背到有电的坝区去充好,下午的时候再背回来。我最记得,那时候的晚间的黄金时间放《雪山飞弧》,很多的人都跑上几里路去看。主人家的屋子里挤得水泄不通。我真不知道那里来的那么好的精神

,居然愿意跑那么远去看每晚两集连播的电视连续剧,这让我现在一直都不理解。

在这个时候,很多的人家都想买电视机,也就是想用蓄电瓶来放。当把电视机搬来之后,才知道,原来不管怎么调整天线,都只能收到雪花和刺耳的流水声。当把室外的天线撑起来,还是不行,五米不行撑十米,不行还在往更高处加绑杆子。其实,只是想把杆子升高后,可以让天线看见县城里的发射塔。但都无济于事。

我们村子,是在录象带都几乎停止使用的时候才通电的。乡村的人民,实在是看不惯别人都照着电,用着电器,看着电视,就我们村子一到夜晚就瞎灯熄火的。在村里的组织下,按户按人出钱,终于把电接通了。有很多的人家,都有信号,但雪花都多。有时候看得好好的,电视上的影子就莫名其妙的扭,像跳秧歌似的扭了起来,而且还越来越意犹未尽似的跳得没完没了。

村子里终于安起了接收机。但只能看一个台。转发电视人的喜欢看什么,所有的人都得和他的兴趣爱好一样必须喜欢,因为你别无选择。最可怕的是天天接连看的连续剧他忘记了转,这让人可以很好地体会心急如焚这个词语的真切感受。

在看电视的时候,我最记得奶奶,她耳朵不好,是听不见里面说什么的,再加上她听不来普通话,她只知道里面的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很热闹。奶奶聚精会神地看着,当里面的画面切换了的时候,奶奶问我们,刚才看见的人去躲在那里去了,怎么半天都不出来?弄得我们笑得前仰后合。直到现在,奶奶还是没有搞清楚,那么大的盒子居然可以装那么多的人。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奶奶也总是陪我们看,但她打瞌睡的时候居多。

我的村子里挨家挨户都安起了“锅盖”,就是我们说的接收机。是用铝皮做的,按照一定的角度直接接收天上的卫星信号,这迈开了大山的阻挡。这让村里的人们,和城市的人民同步看上了电视。在村里,还可以接受到很多的周边国家的电视节目,虽然看不懂,但总是对他们的肤色和着装非常的感兴趣。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外。在我的老家,看见老外的机会相当的少,也只有在电视里,才提前的过了看老外的瘾。很多的老人都说,谁也没有想过还能在电视里看见老外,这让他们这一生感到非常的满足。

家里的电视看上一个小时就罢工了,这让习惯了白天忙得不可开交晚上看电视的父母想方设法就想换一个新的。其实,原来的电视修一下还勉强可以用的,但父亲极力的主张买一个更大清晰度更高功能更全的。少吃少穿都可以,不能没有电视。少了我们陪在父母的身边,也只有找一个不长脚的不会远走高飞的忠实的电视来陪着他们。父母需要的我们都给不了,也只有在看电视的时间中打发掉那些无聊的时光。我得感谢电视,是它陪伴着孝顺着我的父母。

更多文章,请看_夏永旭:在故乡与故乡之间 http://blog.sina.com.cn/xiayongxu28

第3篇:改革开放后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战略

在我国广播电视史上,广播电视制度既有阶段性,又有继承性。作为自然的分界线,有这样几个标志:

1949 年 6 月 5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同通知》;

1949 年 10 月,成立中央广播事业局; 1956 年 2 月 20 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村广播网管理机构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在同年 7 、 8 月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又主要讨论了广播事业的体制问题;

1982 年 5 月,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

1983 年 3 月 31 日,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

198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中国的改革进程由此进入新的阶段。同年国家科委首次编制的我过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信息商品化产业”序列,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揭开序幕;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我国的经济改革由此向纵深发展,第二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

1997 年,十五大召开,江泽民指出:“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闻宣传应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在这

个精神的指导下,广播电视系统开始了自上而下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随着商品市场的活跃,广告市场也在 1979 年复苏,我国的广播电视开始确立广告经营的运作方式,广电媒介感受到了空前的经济压力。 1986 年 12 月 15 日,广东省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有正式呼号和专有频率),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中率先迈出了专业台、系列台改革的第一步。到本 1991 年,我国已有 14 座经济广播电台,其他系列台如商业台、交通台、文艺台、音乐台、体育台、娱乐台也风起云涌。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地方厅、局不再满足于具体节目运作、具体台制运行的突破,而着眼于全局体制与结构的调整,把属于商品经济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宏观体制、微观搞活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引入广电系统。 1987 年 5 月,上海广播电视局在全国率先实行分台制,建立“一局五台三中心”的内部体制,通过分台制倡导竞争,以宣传为依托,发展经济实体,逐步形成产业,积累资金为广电宣传服务,所谓“一局五台三中心”的体制就是在组织管理体制上建立“集中领导、统一调度、分块服务”的管理模式,将技术和后勤从各台的宣传业务中分离出来,尝试社会化大协作的节目生产方式;在财务管理上,由广电局统一向市财政局承包事业经费,在局内则实行量化管理,由各台承包,进行节目成本核算,利用技术中心的设备统一内部收费;在宣传体制上从观念上形成广播电视既是宣传媒介又是信息产业的指导思想,形成省级、地市级、县级的广电协作体。如华东几省在已建立的华东经济区协作网的基础上又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广播电视宣传网。在信息共享,新闻、专题、文艺等多种节目交换,新闻、广告节目联播,,互派记者、联合采访和制作节目等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凝聚力。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我国又掀起了开办有线电视的热潮,到 1990 年已建起行政区域有线电视网数十家,都采用多频道、高效益的双向性电

(光)缆主干线敷设,相当一部分网络具备了开发节目双向回转、图文传真(即图文电视节目系统)、电脑微机联网、公用电视电话及电视会议、高保真广播音响传送、公共放映厅联网(包括高清晰度电视及激光、数控电视录像)等几种功能:视听收费,有偿服务,从用户系统收取基本收视维护费;广播电视 产业化,一体化,视听联一,通过卫星和微波,中央和省级广播节目在城镇进入电(光)缆传输系统,广播节目的制作与覆盖水平将超越时代,与电视业共同进入现代高科技,使广电一体化经营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提高了广电资源利用率,使其人口覆盖率得到实际增长。

随着对广播电视产业属性和经济功能认识的深化,广电事业在管理上实行企业化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行政事业型向宣传主导产业型转变,从以垂直行政关系为纽带、条块分割、单一国家所有制向按照生产要素组合、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体,容许多种成分参与的产业体制转变。1992年,上海广播电视局又从台中台的体制变为台外台体制,即从原有的电台和电视台中各产生一个新台作为独立法人,即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电视台,率先在全国形成一个城市两家相同级别的电台和电视台并行运作、相互竞争的全新格局,还成立了局技术中心、服务中心和节目中心。此外,上海广电局又于1992年8月成立了局下属的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全国第一家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发行400万股,集资2亿多元,由总公司控股,,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保证。1988年,上海财政局同意广电局实施第一轮财政承包,约十年后,广电局在1997年7月终于由上海市政府正式授权,成为全国第一家地方广电系统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人和管理者。

十四大后,广播电视机构管理职能未变,走上产业集团化道路。如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广播电视厅改革方案》,按企业化模式组建广东有线广播电视

台、广东经济电视台和广东信息电视台,对这三个台实行“三无政策”,即无行政级别,无国家编制,无国家拨款,靠广告生存。

对同一市(县)的广播电视机构,进行了“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的改革,“三合一”就是将广播电台、无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合为一个播出实体,统称广播电视台,统一机构建制、人事管理、事业建设、经营创收;实行局台合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由广播电视局实行统一管理,此为“四合一”;若再家上本市(县)的教育电视台就成为“五合一”的管理体制,全部合并工作在1997年12月31日前完成。

1998年6月,广播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开始对原有政事不分、条块分割的宣传、行政、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进行“大手术” 。系统性---“条”的属性、职能、结构发生改变,尤其是十五大后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成立,使广播电视传输网(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广播电视的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组织制定职能,即原有三位一体中的“技术职能”划归了信息产业部,预示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厅、局只是一种过渡,预示着裁判员、运动员不能终生兼任,将以一定方式转体。1999年初,重新审核登记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总数2216座,“凡实行有线电视联网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由省广播电视台在现有频道中改办一频道为公共电视频道,统一将节目提供给本省(区、市)各县(市)广播电视台,同时在公共频道中留出一定时段供各县(市)广播电视台播放当地新闻和专题节目。县广播电视台的呼号可保持不变。经济收益在省、地、县广播电视台之间合理分配。”(国家广电总局)地方性---“块”的改革“由计划型向产业型转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湖南电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广东省广播电视厅提出组建广东广播电视企业集团公司,无锡广电集团实行“多台合一”、“局台合一”。

广播电视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管理,地市以下实行省(区、市)垂直管理方向发展,并最终使条块整合,呈现出由几个跨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组成的网络集团体制。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事业系统非整合化的问题阻碍了广播电视技术网络的发展,重复机构设置、重复硬件建设,还以传输手段特征来区分和设立电台和电视台。如今传输节目,无线台要进有线,上星的也要落地入线,广播节目也提倡和推进共缆传输。其次,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经济化阻碍了充分开掘广播电视传媒的各种社会功能。频率频道资源是广播电视的核心资源,仍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无偿使用,导致频率频道资源和人、财、物资源的不优化甚至倒挂,还出现了“电视富、广播穷”的局面。

对于广播电视集团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明显的产权作为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结纽带,并规范集团与国家的关系,以公有产权来代替国有产权,使所有者的代表进入企业,形成本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改变所有者空缺的状况。上海市采用的方法是由市政府委托授权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管理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的国有资产,“依法管理”,无锡市广电集团在产权问题上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广播电视厅、局作为集团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理顺台与政府的经济关系。

第二,将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过程管理、行政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目标管理、行业管理,这是广播电视集团建立的宏观环境。根据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方针,政府的管理应体现为提供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引导信息、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等五个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掌握投资硬件、监督软件”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能:通过占有的频率频道资源和国有资产、颁发营业执照、限制准入条件、控制台长资格审查权等方式,保证办台方向,保证台领导权掌握在

政府以为可靠的社会集团和领导者手中。

第三,广播电视投资的市场化运作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有选择的允许外国和民间资源通过集资、入股的形式投资广播电视,形成多元化、统

一、开放的广播电视市场,打破条块分割的封闭格局,形成广播电视集团。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指导,用极大的勇气、非常的耐心和足够的智慧去应对。

第4篇:分析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措施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索

——以世界各国广播电视制播体制为例

摘要:各个国家提供给广播电视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就会选择不同的体制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渐扩大,现有条件下,我国原先的广播电视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传播新形势,本文从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出发,对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国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体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在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形式的总称,体制为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由于各个国家提供给广播电视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就会选择不同的体制模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广播电视业开始面临巨大竞争和挑战,现有的体制已不能适应国际传播新环境,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建立高水平的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一、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以“广播电视事业”为基本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大整合、大汇流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时期,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

广电集团成立之初,集团与广电局实行“两块牌子、两种性质、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广电局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行驶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职能,而广电集团则为“国有独资、事业性质”的实体,是两者兼备一套班子。具体表现在:(1)、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与政府展开广播电视资源配置权的争夺;(2)、广播电视局(台)已经形成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个体,渴望拥有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呼吁政事(政企)分开;(3)、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广播电视改革实践发生摩擦与冲撞。

200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区别广播影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面向市场,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经营性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广播电视要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中国广播电视业正在从以大而全格局、数量增长增长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转向以外部资源重组、内部结构调整整合的集约式整合阶段。

二、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节目除了电视剧外,都是自制自播的状态,而绝大多数电视台自制自播的节目都存在着巨大的亏损。许多县市级电视台,因为相对封闭和市场割据,并没有能力制作像样的

节目,基本上没法正常维持生存。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重重叠叠的管理机构消耗着有限的投入。

1、电视台机构冗杂,经营管理混乱

在国内很多省会城市,众多的电视台形成了复杂而拥挤的局面,所有的台都把自己办成综合频道,全国上千个综合频道,制作节目和播出节目都没有选择性。其次,一次普通的会议就有多家电视台报道,一部电视剧在同一时段在不同的频道播出屡见不鲜,极大的浪费了资源。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电视台内部没有科学的专业分工,内设机构、节目设置以及各部门内部只能配置都是小而全的模式,既无法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又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僧多粥少,市场小,生产和播出的单位太多,对有限资源的恶性竞争就表现得十分突出,造成了恶性竞争。

2、中国传媒多元化发展态势迅猛,广播电视传媒的观众不断流失。

中国传媒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在上个世纪后期就已经形成,但是,在计算机网络媒体大规模发展之前,中国传媒的多元化格局呈现一种稳定的状态,广播电视传媒并没有太多的来自多元媒体竞争所产生的压力。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传媒的观众大量流失,这对多年来备受广大受众青睐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来说,是一种关乎生存空间的严峻挑战。

3、经济全球化致使传媒压力加剧

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改革开放后另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民营资本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及其他广播电视产业,外资进入中国广播电视市场的门槛降低了,世界各国传媒通过卫星、电信、网络等载体影响中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此外,世界各国传媒互相进行节目买卖,如电影、电视剧、卡通片、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合作制作节目的形式也被广泛应用,并通过人员交流、访问等形式参与境内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加入世贸组织,导致了广告经营的外资进入,这对国内广播电视的广告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外国和地区制作的录音录像进入国内播放需付出相应报酬,这也冲击着国内广播电视业的经济收入。

三、以世界各国制播模式为例 探索中国广播电视制播体制

我国电视业长期以来实行的制播合一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电视传媒业制播合一所主导的生产关系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电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纵览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和制播模式,不难发现,各国体制模式都是在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都具有独特性,但在个性里也有共同性。从这些共同规律中,我国广播电视改革便借鉴了其经验。

1、我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模式探索

在世界电视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曾出现过以民族国家为单位大致区分类型的广播电视体制,一种是美国式的私营商业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体制,完全按照市场规则组织电视媒介产业及其生产和流通;一种是欧洲普遍存在的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元广播电视体制,以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为典型。在全球化和后WTO时代,西方传媒发达国家,纷纷审时度势,转变机制,一方面,区分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对外传播改为商营,增强市场

竞争力;同时,在国内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提高公共电视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把电台、电视台、广电集团(总台)的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在坚持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培育独立的节目制作主体。

2、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利弊分析

世界各国的电视节目制播体制,是受其政治制度、电视管理体制和电视产业化程度的差异而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意见》指出,电视节目的制播改革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推行“制播分离”或者“制播合一”,更不是所谓“制作权”和“播出权”的分离,而是要适应新形势下公益性节目和经营性节目的不同定位和制作播出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制播生产策略。

(1)、针对性制播分离,培育独立节目制作主体。分析英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发现它实行的是工商并营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模式。长期以来,英国广播电视的突出景观是有一个制播合一的节目提供者——英国广播公司(BBC),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改革实行了“制播分离”。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制播分离”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节目委托给市场上的独立制作公司或者直接购买节目,如在美国,媒介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过程通常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步骤:制作、整合包装、发行。有时候这三者各自独立,完全分开;有时候制片者、包装者和播出者的角色是重合的。

第二个层次是在台内部把节目制作与播出机构相对分离,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模拟市场运作。前者成为外部市场,后者成为内部市场。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可以同时并存,相互促进。英国BBC在1996年的改革中,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与制作分离,创立一个内部市场:制作中心制作节目,广播中心负责委托制作、安排和播送节目,重新组合后的节目制作中心为BBC的所有频道提供节目,BBC的所有频道按照内部交易规则向制作中心“购买”节目,广播中心的节目委托可以在内外制作机构中进行选择,从而在内外同时引入竞争。

(2)、保护公营电视,实行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良性竞争。促进广播电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共同发展,是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目标之一。发展经营性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公益性事业是由政府主导,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属性,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权益。

美国是商业电视占主导地位的媒介大国,广播电视是追求利润的工具。在一个压倒性的私营商业媒介大市场中,公营媒介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在商业电视统治的美国,公共电视没有与私营商业台竞争市场的“野心”,因为它的追求不同,它要实现的是推进社会民主和提倡高雅文化的独特功能。

在韩国,公营KBS的首要地位难以超越,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公营电视更多的优惠和维权,同时也由于公营电视坚持高品质的节目制作,以区别于追逐利润难免粗制滥造的商业电视,因而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在德国和法国,曾经一枝独秀的公营电视都受到来自商业电视的巨大冲击,从而不得不改弦更张,面向市场。德国的公营电视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而法国的公营电视则退入边缘。

国外电视体制发展的历史说明,没有生存条件和公营电视无力竞争,没有生存压力的

公营电视也很难改革。国家政策(税收)和国家资金(拨款)保证了公营电视的生存底线,市场竞争是商业电视的行业规则,它未必符合公共电视的规律,要求公共电视按照商业规则竞争,有比喻说是——球类比赛实行田径规则。因为市场规则更适合商业电视,商业电视也更长于市场竞争,因此,对公共电视政策的支持,国家的保护不能完全取消。

(3)、电视媒体联合合作,形成完整电视产业链。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在改革前采用的制播合一体制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电视产业市场体系,改革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电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和市场垄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以及充满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电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合理有地配置节目资源、频道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多出节目精品。

1984年,采用法语的电视五台(现由法国、瑞士、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合办)、采用德语的三星电视台(由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三国合办)分别开办。1989年,有23个国家成员国通过欧洲委员会拟定的《关于跨国电视广播的欧洲协约》,以多国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机构随之迅速增加,电视规模也在扩大。

在德国,公营的ARD和ZDF虽然一个属于联邦制,一个属于集中制,但在分享电视接收费和共同制作播出节目方面,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和经验。BBC和DISCOVERY之间的合作是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合作的代表。国际媒介大亨默多克便在各大洲建立了商业伙伴关系,将他的传播网络笼罩全球。还有在合作制片方面,加拿大与超过三十个国家签订了国际电视合作的协议,加拿大独立制片人的最大市场是美国的有线电视。

在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电视市场主流的情况下,联合也是一种强劲的国际趋势。这种联合不仅指跨国媒介公司在国际范围内的兼并、融合,也指不同国家的各种媒体之间的联合与节目制作,并特指这种独立主体之间的合作。我国电视台应寻求更多的内部和外部的合作。

第5篇: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

专业(专升本)教学实施细则

为落实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切实搞好本科阶段(专科起点)各项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特制定本教学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模式

1、采用“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法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等教学媒体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答疑、网络教学及网上讨论、E-mail信箱、双向视频系统、直播课堂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2、按课程组建辅导教学班及学习小组。

① 将专业基础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类,原则以100人为单元组建辅导教学班,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生之间的互助互学。

③ 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大学语文、法学三门课程的水平测试,测试结果作为择优注册,分类教学的依据。

② 将学生家庭住址、工作地点相近的学生分类,原则以每10人为单元组建学习小组,以便于就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咨询、辅导、答疑以及学

④ 课程辅导教学班及学习小组每学期始组建、学期末解散。下学期按上述原则重组。

二、教学辅导

在中央电大课程主讲教师、主持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做好教学辅导工作。学校成立由校内外教师组成的专业教研室;聘请课程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按试点工作的要求进行培训;制定课程责任教师与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将教学辅导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三、教学方式

1、集中辅导

① 直播课:组织学生及时收视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的卫星直播课,并将其内容制成录像带和VCD光盘,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② 面授辅导课:每课原则上每两周安排一次。教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开放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着重讲解重点、难点,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等培养。

③ 录像辅导课:制作选修课程教学辅导的录像带与VCD光盘集中滚动播放,并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2.学生自主学习

由课程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学生可来校参加集中辅导,亦可自行安排学习方式,在家自主学习。凡重要的教学辅导内容,制成录像带或VCD光盘,学生可在视听阅览室借阅或购买回去学习,并同步制成网页,供学生网上学习。

3、补课

① 组织学生进行外语、语文、法学入学水平测试,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补课;

② 对非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进行补课,补修课程按中央电大的要求落实,具体见本专业的《补修课程实施细则》。

4、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反馈学习信息,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形成性考核的形式视课程内容具体确定,一般可采取平时作业、小论文、专题讨论、案例讨论、综合测验、小组学习、自学笔记等形式。其中,平时作业是必需的一种形式,必修课一般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选修课由南京电大统一安排,每门课程的平时作业不少于四次。其他形式或由南京电大统一安排,或由各教学点自行安排,具体要求可参见各课程的课程实施细则。

形成性考核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15%-20%。其中平时作业的成绩占10%-15%,其他形式的考核成绩占5%-10%。

5、集中实践环节

本科阶段的学生应按中央电大统一制定的集中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参加集中实践环节活动,其形式可以是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实习、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集中实践环节的实施按市电大下发的文件要求执行。集中实践环节的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相应学分。未取得该学分者不得毕业。

6、命题与考试

各门法学专业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结业考试共同组成。无形成性考核成绩或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必修课实行闭卷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命题,题型一般不少于四种,如: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问答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填空题等。选修课由市电大负责命题。

形成性考核成绩与卷面成绩经折算相加满60分者视为达到课程考核及格标准,可取得相应学分。

课程结业考试时间除法律文书为150分钟外,其他课程均为120分钟。

7、毕业论文

本科阶段的学生均应撰写毕业论文。具体实施按照市电大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相应学分,未取得该学分者不得毕业。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安排在取得规定的课程学分和集中实践环节学分之后。

第二部分 教学支持服务

为便于学生自主、就近学习,必须遵循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教育技术和设备,初步形成没有教与学时空障碍,较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1、多种方式辅导

远程辅导:由中国政法大学课程主讲教师提供课程的集中辅导,以直播课堂或录像方式播出,并制成课程录像供学生借阅;

面授辅导:由南京电大课程辅导教师按课程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中辅导,以若干个学习小组为听课对象。同一辅导内容重复若干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方便的时间接受辅导。

作业辅导:辅导教师通过批改平时作业,给出成绩,进行评讲,指导学生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多种手段助学

课堂答疑:教师在课堂辅导时,留出一定的时间,回答学生的疑问;

E_mail答疑:每门课程均开设辅导教师电子信箱,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在网上回复;

电话答疑:每门课原则上每周安排一次为时三小时的电话答疑;

网页信息:设立开放教育 “法学”专业网页,及时发布本专业各课程的教学、教务管理信息,每周充实、更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预习内容、作业与答案等,方便学生就近、自主学习。

多媒体学习资料:在充分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文字、音像等教学资源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编、制作部分课程用于导学的文字、音像、VCD、CAI课件等学习资料,提供学生使用。

辅导教师在答疑、导学过程中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在集中辅导时一并讲解,并及时反馈给课程责任教师以至中央电大的主讲教师或主持教师。

3、现代教学设备

提供配备计算机、视频展示、大型投影等设备的电化教室,用于集中辅导;

提供配备VCD、录像机等设备的视听阅览室,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提供多媒体网络机房,用于学生自由上网学习;

设立电子图书资料室,配备课程所需的图书与资料,供学生借阅;

学校其它教学设备,保证本专业开放教育试点优先使用。

4、专兼职教师

配备3名以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的专职教师,外聘兼职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并通过中央电大组织的培训、考核。

第三部分 教学组织机构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教学教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法学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保证教学支持服务的各环节落实到位,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开放教育“法学”试点专业成立专业大教研室,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其中设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责任教师)1名;各课程责任教师若干名。其工作职责如下:

一、专业大教研室

(一)按照学校和部门要求,制定大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大教研室活动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二次;

(二)负责研究、论证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教学实施细则;

(三)负责研究论证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四)负责组织制定形成性考核、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实施性方案并组织落实;

(五)负责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的选任和资格审核工作,将较为优质的师资直接派遣到各教学点,并定期组织本专业的各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培训,学习开放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六)组织编写文字辅导资料、网页学习资料,负责网上辅助教学;

(七)制定选修课的多媒体资源建设计划,并组织落实;

(八)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研讨试点工作中的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活动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九)监控课程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收集各教学点的学生在教学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解决或反映给有关人员;

(十)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十一)负责对各教学点的教学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定期组织有关教师对各教学点进行教学检查及巡教工作,收集相关的反馈意见、及时解决。

(十二)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鼓励其进修,并定期组织互相听课、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其业务水平;

(十三)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试点课题研究工作。

二、专业责任教师

(一)按照中央电大统设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专业教学实施细则,并协助专业教研室组织论证。

(二)负责课程责任教师的聘任、培训、管理工作。

(三)负责选修课程教材选用、教学大纲论证及命题审核工作。

(四)负责各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组织、审核工作。

(五)负责每学期所开课程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组织工作。

(六)负责专业网页教学内容的组织、审核工作,每两周刷新一次。

(七)组织有关教学人员开展电话、网络的教学咨询、答疑工作。

(八)定期组织课程责任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传达中央电大及学校的有关教学要求,贯彻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原则,积极探讨符合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并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九)定期组织有关课程教学的座谈、问卷调查,随堂听课,了解教学动态,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教学形式,及时解决问题。

(十)指导课程责任教师制定平时作业管理办法;定期检查、监控平时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成绩给定、信息反馈等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一)负责法律实践的组织、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十二)负责期末考试评卷的组织工作,指导课程责任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十三)负责毕业论文的布置、指导、检查、答辩等工作。

(十四)按照中央电大要求,组织实施补修课程工作。

(十五)根据学校的课题研究计划,独立或参与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三、课程责任教师:

(一)在专业责任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积极参加专业责任教师组织的教研活动,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教学辅导工作中,应着重对课程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辅导讲授,并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按照要求认真布置、批改、讲评平时作业,严格评定成绩。

(五)按时参加教学咨询、答疑活动,按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六)不迟到、不早退,上足辅导课时。

(七)开展电话、网络的教学咨询、答疑工作。

(八)配合专业责任教师为促进教学组织的随堂听课、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工作。

(九)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配合责任教师,每两周提供一次教学网页刷新的内容。

(十)完成专业责任教师布置的其他教学任务。

第四部分 教学评估与监控

保证开放教育试点办学的支持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控,在积极配合中央电大开展的巡教、巡考活动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从下述方面进行检查与评估:

教学计划实施、师资配备和培训;选课指导、学习指导;教材、大纲到位情况;统设课多种媒体使用;现代技术手段使用;个别化自主学习;各种教学辅导;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及时提供图书、资料;音像磁带借用、复制;作业布置、批改;定期检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选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使用;期末复习指导、辅导;期末考试总结、分析;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结果;评定有关课程和专业教学效果;专业课学习成绩;专业技能考核成绩;毕业论文(作业)评定;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

南京电大开放教学部

二○○四年四月十四日

第6篇:记电视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

机制转换创造城市电视台经济效益全国第一----记×电视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

2004年到2006年,是×电视台不平凡的几年。首先表现在电视节目上,越来越丰富的荧屏,越来越好看的节目让×电视台在全国城市台一流强势媒体中更加为×百姓所信任和喜欢,收视率节节攀升;电视台办公大楼内外改造、装饰一新,现代新颖、豪华气

派;2006年4月28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电视台进行了“世园会”10小时现场大型直播,收视率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全国百家电视台台长齐聚×,由×电视台承办的百家城市电视台年会胜利召开,该台获得了全国城市电视台经济效益第一的美名。丰硕的成果,来自于辛勤的耕耘,×电视台在人们的不经意中由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今天的白天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国内电视台众多电视人的关注,是什么原因使×电视台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早在2004年,这种变化就已经开始初露端倪。

“大背景思维”创造“全国第一”

2004年3月,新领导刚到×电视台就开始了一场“思维改革”。全台上下考虑问题开始不再局限于自家的范围,开始用大背景的思维方式来考量,到2005年底,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电视台的经济效益居然增长了1.4亿元,实现了年收入

4、8亿元,创造了全国城市电视台的一个奇迹,更创造了“全国第一”的美名。思想决定命运,那“大背景思维”的威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调查中发现,关键在机制转换,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思维改革”衍生“三大改革”推动全局发展

在“大背景思维”已经灌输到全台上下的时候,从2004年起,台领导班子本着“全面改革、梯次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确立了网络、后勤、人事、分配、节目制作五个层次的改革目标。可以说,是“思维改革”最终衍生出了“三大改革”×主辅分离、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

主辅分离。2004年完成了食堂、保洁等主辅分离工作,把非采编人员从主业中分离出去,对工人实行“物业化”管理,将后勤保障部门人员的工资奖金一次性拨付给物业公司,然后由物业公司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对这些人员实行招聘、使用和管理。“只用人,不养人”,让电视台得以轻装上阵,不但节约了资金,同时还得到了较好的物业服务。

2005年完成了公务用车改革,对50多名临时司机实行物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司机“吃拿卡要”、“开车办私事”和态度恶劣、损坏电视台形象的问题,同时拍卖公车33台,这大大节约了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和充分肯定。

实行“物业化”管理实现双赢。一方面作为电视台可以借助物业公司的专业化管理经验来管理行政后勤工作,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服务更好。另一方面临时劳务人员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劳动关系明确了,有了社会保障,政策待遇得到了落实。

实施“物业化”管理前,在后勤等岗位工作的劳务人员情况复杂,多数是靠关系来台工作的。每天上午干些活,下午基本不干活。台里的环境卫生等工作质量不能保证。对于这种局面,说深了不好,说浅了不行,工作目标难以实现。

实施“物业化”管理后,上述不利局面完全改变了。电视台向物业公司要的是管理,要的是工作质量和效果。只监督物业的管理工作,其它问题由物业公司内部自己来解决。物业公司如达不到要求,可以另行招标,直到达到职工满意为准。

行政后勤的物业化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后,电视台获益匪浅。虽然花了一些钱,但电视台的管理更加规范了,劳务人员得到了妥善安排,他们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也为电视台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事制度改革。截至2005年4月,×电视台各编采部门的临时劳务人员达439人,编采部门大量使用临时劳务人员使电视台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台里与临时劳务人员没有合同约定,使电视台成为培训基地。一些临时人员在电视台熟悉编采业务后,或不辞而别,或另攀高枝,致使电视台培养的人才不断流失。另一方面,由于用工不规范,临时劳务人员出现劳动纠纷,问题难以解决。有的临时劳务人员素质较差,缺乏职业道德精神,利用工作条件谋取私利,影响了×电视台的形象。因此解决编采部门临时劳务人员管理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保证×电视台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且,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也要求事业单位改革要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鼓励、支持在社会范围内推行弹性、灵活的就业制度,以充分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

在调研分析台内情况并借鉴国内其它媒体经验的基础上,台党组经过研究认为在×电视台实行人才派遣制,是一种正确合理的选择

。在决策的同时还出台了《×电视台人员派遣管理规定》,对节目编采播、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岗位中临时用工人员实行派遣制度。

人员派遣是在《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规的框架下,派遣单位根据被派遣单位的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员,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将人员派遣到被派遣单位工作的一种新型用人机制。派遣人员与派遣单位签订双方约定的用工期间

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安排、劳动纪律等具体事项。特征是用人单位与被聘用人员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双方是劳务关系。

人员派遣岗位薪金由基础薪金和绩效薪金组成,基础薪金为每月出满勤的固定部分,绩效薪金则计入部门奖金总额,参加量化考核二次分配。派遣人员的社会统筹保险由电视台向派遣单位支付,派遣单位代缴。缴纳基数为上年度×市社会平均工资,缴纳比例执行企业标准,缴纳的险种按照市里有关规定执行。

《×电视台人员派遣管理规定》除对人员派遣的岗位、派遣岗位的聘用条件;派遣人员的薪金标准、签约年限;派遣人员的社会统筹保险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外,还对派遣人员的奖惩做出了明确规定。即按照×电视台干部选拔规定,表现优秀的派遣人员可担任栏目制片人、台中层干部。对做出重要贡献的派遣人员,由部门上报材料,报人事处审核并提出初步意见,最后由台领导班子讨论确定增加岗位薪金、调入台里和其它奖励办法。对违反台里有关规定,不服从管理,错误严重并造成影响的,所在部门将书面材料报到人事处,由人事处与派遣单位协商予以辞退。

2005年12月18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电视台与×市×局人才中心正式签署了人员派遣合作协议。在×电视台的会议室里,当×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和市××局党组成员、市人才中心主任××分别在人才派遣合同文本上签字后,台下响起一片热烈掌声。实行人员派遣后,市人事局人才中心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电视台则负责用工过程中的管理。这种制度大大减少了处理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的问题,减轻了人事管理负担和管理成本,增加了用人的灵活性,鼓励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推进,保障了临时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是电视台人事制度改革历史上的重大突破和转折。

就在×电视台与市人才中心签署人才派遣合作协议的同时,市人才中心又与《直播生活》首批表现优秀的39名编采人员签订人员派遣劳动合同。12月28日市人才中心又与新闻中心53名表现优秀的派遣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电视台将对编采部门表现优秀的临时劳务人员全部实行派遣。

分配制度改革。按职工的说法,从前干活“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样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分配制度没有随着事业的变化而变化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电视台真正地“经营”起来,2005年,电视台分配制度改革破冰而出。

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这个制度改革分为三步走。

首先,对于长期不上班的正式职工,要求或者比照前几年台内职工年平均收入,按照离开年限缴纳费用,比如,离开8年缴纳80万,然后经过全台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是否同意回台,或者办理调转手续,离开电视台,目前已有4人相继离开了电视台。

其次,对于不经常上班或者上班不干活的正式职工,取消奖金,如果半年不上班则停发工资。

最后,对于在岗的人员则实行岗位薪金标准,按照量化考核标准给予相应的薪金,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于有特殊贡献的要特殊奖励,这个权力下放到分管台长和各部门主任考核。

为此,电视台专门出台了《×电视台2006年收视率与经营创收管理规定》,在这个制度中,彻底实行绩效挂钩,除了基本工资外,全部奖金都实行浮动,奖金上不封顶。

业务部门的各个栏目按照属性被分为品牌栏目、功能栏目、潜力栏目、创收栏目,各自按照制定的收视率和收入指标进行双向考核,并实行末位淘汰制。

网络经营和广告经营则比照上一年制定了相应的增长幅度。

技术、行政等服务性部门按照业务部门的收入平均数取得报酬。

目前,全台上下都进入了关心各个部门各个栏目的收视率与收入,人人争着做好节目,争着为经营创收出谋划策的局面。

“思维改革”的经营思路转变带来的变化让每一个×电视台的职工都看到了深化改革带来的进步和希望。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2004和2005年连续出台了以上三项制度,在这场由思维改革引发的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才使得×电视台后勤事务大包大揽、人员用工不规范、职工积极性受影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才使得×电视台充满新的活力,在2005年创收4.8亿元,并成为了2005年全国城市电视台经营效益“全国第一”。

对于×电视台的职工而言,节目越来越好看、有线和数字电视用户越来越多、广告收入增加、职工凝聚力增强都不是偶然的,能够邀请全国百家电视台台长和成功进行10小时大型直播也不是偶然的,这些变化和进步不过是电视台全体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步步奋力争取、夜以继日地工作而得来的;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些变化不过是2年来始终不气馁、不动摇、不放松地深化改革后的成果,在×电视台人看来,“全国第一”的头衔不过只是一个开始,让这个有劲头、有实力的地方媒体越变越好才是他们要一直追求和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上一篇:文明车间文明班组评选下一篇:建行电子银行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