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共9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篇1

弯塘路小学五(5)班吴婉云指导老师:李红老师

一个快乐的寒假过去了,新的学期悄悄地来临了。同时,春姑娘也穿着绿袍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开学了!开学了!

开学不久,老师便发了一本名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书,读了这本书,使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了1978年至2008年共三十年的改变。在这30年,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30年,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这30年,我们2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温饱,整个社会进入了小康阶段。

在这30年,我们的体育发展一步步的强大,从1984年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突破了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0”的记录,获得金牌15枚,奖牌总数为32枚;在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获得28枚奖牌;在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54枚奖牌„„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的奖牌数跃居世界第一。五星红旗一次次飘荡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次次响彻奥运会领奖台上空,这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体育强国。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在宇宙太空向全世界播送东方红乐曲,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用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三十年来,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发射69次,先后把我国近50颗科学试验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分别送入了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还为瑞典、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美国和部分地区性组织发射了20多颗通信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特别是去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首次无人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在继俄、美以后逐渐成为一个航天强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篇2

1977年以后正式恢复高考, 因我大哥已参加过两次高考, 均以失利告终, 方知高考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于是自已暗下决心, 一定要好好读书, 争取通过高考跳出农门。可谁知, 命运并没有安排我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之路。正是改革开放为我指引了另一条同样充满考试坎坷的奋进之途。

1978年2月, 新干县采茶剧团为了培养因“文化大革命”断了档的古装戏演员, 到全县各中学挑选青少年学员。仍在本村读书的我, 本来是没机会被选上的, 据选拔我的老师曾日升、蒋新辉说, 是因为在界埠中学走了一圈, 还不太满意, 这才扩大范围来到郑家小学 (当时附设初中) 。老师让唱了一曲《红梅赞》, 真没想到竞然被录取了, 而且是与同村同学两人一起去了县剧团。这次考试倒是轻松, 我不禁暗自欢喜。有谁知, 高兴得太早了, 更艰辛、更激烈的考试、考验正在后面等着呢。

我们这一批学员到剧团后又经过了一次考试共留下了12人, 剧团当时就明确规定要经过半年的学习训练淘汰4人。要想留下来可得脱层皮。这半年真是泪水和着汗水、心痛并着伤痛一路走过来的。决定去留的大考到来了。1978年9月, 在新干剧院, 县委宣传部、文教局、人事局、剧团的领导、老师在舞台下一字排开, 舞台上学员个个神情紧张, 考试拉开了序幕。经过“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艺的较量, 这一大考, 我又幸运地留下来了。有四名朝夕相处的学员抚着泛青的伤腿回去了。考试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成了正式学员, 就等于参加了工作, 当上了吃工资的人。在计划经济时代那是天大的好事, 在赢得家人称许的同时, 我们在剧团仍然经受着磨难, 日子并不好过。考试仍是如影随形, 每一年都要进行一次基本功考试, 三年要进行转正考试。到了1983年又有了事业单位以工代干的转干考试。只可惜我书读得太少, 竞然连考试资格也没有, 失去了一次转为国家干部的机会。痛定思痛, 下决心要开展在职自学, 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水平。于是同剧团的师兄师弟一道练书法、学文化, 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1985年月1月, 我的一幅书法作品参加了县文联举办的迎春书法展, 没想到引起了县文化广播电视局领导的注意, 很快把我从剧团调到了县文广局任打字员, 这次可以说是我经过的一次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暗考。到机关工作后, 学习环境得到改善, 而且江西省首次开办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这可是改革开放的新事物, 给像我一样无缘走进大学校园的青年奉送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欣喜之余, 在局领导的支持下, 我于1986年首次参加了中文专业大专自学考试。每半年或考四门或考三门, 到1987年12月就通过了全部12门功课, 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

1988年, 全省开考高中以上学历人员政法系统招干, 满怀信心的我指望着小试锋芒, 却是铩羽而归。所考科目, 语文、政治尚好, 数学是一窍不通。学, 然后知不足。自学路上才走了第一步。

1989年江西开考中文本科, 又为我搭就了学习知识的阶梯。我一如继往再一次报名参考了。日出日落, 寒来暑往, 一考就是六年。这期间, 前两年每半年要考两三门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考得是顺风顺水, 且门门都是八、九十分, 自有一种考试丰收的喜悦。然而, 烦恼也接踵而来。按规定, 自考本科是要考英语的, 只有年龄超过35周岁才能免考英语, 加试三门选修课程。我当时才二十五岁, 不考英语岂不要等待十多年才能本科毕业?别无他途, 自学英语。于是, 许国璋主编的《英语》教材一至三册成了我随身必带的书本。各种英语语音教学磁带充满了我的书桌。听英语节目用坏了十几台收音机。英语是屡考屡败, 屡败屡考。终于迎来了1994年10月英语考试的胜利过关。1995年领到了渴望多年的自考本科毕业文凭, 而且获得了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捧着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我没有陶醉于自学的收获, 而是回顾了自已在自学的同时是否因学误事, 只考试不工作?

没有。考试促进了我的工作, 考试要求我不断进取。1988年, 文广局指派我负责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我沉下身子抓市场管理, 潜心整顿市场秩序, 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连年评为局先进工作者, 1990年被任命为文化稽查队队长, 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又被任命为县博物馆副馆长, 1995年主持县博物馆全面工作。

到我负责县博物馆全面工作时, 我与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 走过了自学的近二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是一次永不竣工的革命, 我的自学路程也应永无尽头。自已从事的是文物博物工作, 文博业务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广, 必须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博闻强记加紧自学。作为单位负责人, 从1996年起, 不但以身作则学业务, 而且想方设法带动全馆干部职工学专业知识, 并采取每年组织全馆业务考试的方式促进学习, 从自已参加考试转而带动大家都来考试, 本馆相继有5名职工参加了大专及本科的函授和自考并毕业, 全馆职工文化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1996年到2001年的全馆业务培训与考试, 有2人取得中级以上文博职称, 其中, 我本人在2001年全省文博中级职称资格考试中获得第一名。

2001年以后, 因文物保护行政执法工作需要, 我感到学习法律、掌握行政法学知识十分重要, 又自觉参加了法律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到2003年已经通过了六门法律课程。当年6月, 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建成开馆, 县委、县政府以面向全省公开选拔的方式招聘县博物馆、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馆长。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我积极应考, 并顺利得以考中聘任馆长。上任以来, 作为副科级干部年年接受县委、县政府的考试考核、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考评, 从来不敢懈怠。2007年, 经县委、县政府组织的聘期届满综合考评, 我得以再次任命为馆长。同年, 取得文物博物副研究馆员 (副高) 职称。最近, 我又参加了贵州省贵阳市文物局长职位的全国公开选拔考试, 经过笔试、面试、综合调研报告三场考试下来以总成绩第一接受了贵阳市委组织部门的考察。

改革开放三十年 篇3

这29名候选专家,绝大多数是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他们之中有: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第一位地道的“老外新闻主播”;为抗击非典取得最后胜利作出极大贡献的“健康卫士”;为北京、香港、苏州留下建筑杰作的20世纪最为杰出的华裔建筑大师;为深圳的产业结构优化及高科技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特區功臣;北京奥运成功申办和举办的功勋人物;精神康复“武汉模式”缔造者;长期参与内地培训人才事业的香港新一代商界领袖和慈善企业家;用实际行动和成果打消人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清华大学首次聘请非华裔的外国人当系主任疑虑的洋系主任;带领中国女曲以罕见的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魔鬼教练”;指导中国弟子打败自己的法国同胞夺得中国男子击剑选手第一枚奥运金牌的佩剑教练;为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作出特殊贡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欧元之父”;来自美国的河南十大爱心人物;从以色列来到四川抗震救灾现场的“白求恩”;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和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酒店业经营管理大师;帮助中国各地农民致富的“一村一品”运动发起人;自掏腰包为使中国成为数学强国而奔波的数学家;给西藏盲童带去光明的德国盲人专家;改革开放后我国聘请的第一位“洋厂长”;坚持参与长城研究与保护志愿服务活动的“长城之友”;给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带来深远影响的经济学教授;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项目总协调人;“红色旅游”的倡导者;浙江省首位外籍劳动模范;毅然决定辞掉美国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卖掉美国的房子,回到中国定居和工作的计算机界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海外专家;引发中国水稻栽培史上一次革命的外国专家楷模;将自己退休后的余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治沙事业的“治沙愚公”;放弃高达1120万美元的年薪到清华大学当一名年薪1美元的客座教授。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的评选,主要有以下两个标准:(1)贡献力(政府和行业领域认可度),30年中对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及人才交流和培养作出特殊贡献,其贡献得到同行高度认同,并由此而获得过行业表彰或我国各级政府表彰。(2)影响力(大众认可度),30年中在华工作期间表现突出,其举动和工作,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认同,反响强烈;国内外媒体曾经对其相关事迹进行过广泛宣传报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 篇4

—在变化中成长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

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服装历来是潮流的眼珠,是时尚的风向标。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俗话说“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在老百姓的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70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与美苏两个大国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对峙,使中国处于长期战备状态,而国内空前激烈的政治斗争使各种思想的对抗发展成生活形态的剑拔弩张,因此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中国人的服饰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和战斗化色彩。“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服装市场也开始出售草绿色上衣和裤子。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90年代:名牌服饰随处见

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她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女人品位、档次的主要标志——中国女性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

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女性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而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旅游者,几乎无人问津——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地摊,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中间地带几乎不存在。

21世纪:追求个性、标新立异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

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叫“撞衫”,这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端女性开始向世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外国人经常抱怨中国人有不按秩序排队的习惯:无论是在商店里还是在公路上,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地推挤和插队。

关于中国人的这个习惯,我们大概可以有这样一种解释:中国人过去排了太多的队,为了

太多的东西而排队,也排了太久的队。如今他们的“妄为”大概是出于一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逆反心理。

照片的拍摄地是在上海,如今这座城市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现代,排队的人们把冻僵的化商业中心。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双手塞进口袋里或缩到袖子里。队伍很长,很显然,大家都不高兴,没有人在家长里短地闲聊取乐。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前非常典型的中国消费者生活。

相比之下,2008年在北京山姆会员商店拍摄的这张彩色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上的大米供应已十分充足。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粮食年产量从3.05亿吨增加到5亿吨,增幅约60%。

同时,由于肉类和其他食品的供应大幅提高,城市居民对粮食的人均消费呈稳步下降趋势。因此,中国到目前为止可以不用花大把的银子在进口粮食上。

世界上,可以在工业空前发展的情况下稳定国内粮食供应的国家并不多见。有的国家甚至在经济腾飞之后,从粮食出口国变为了粮食进口国。

而中国却在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将粮食年产量比30年前提高了60%。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为世界食品价格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而古人所憧憬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实现于今日。住房条件的改善,是全国人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现在不论你走到哪座城市,到处是一片片新的住宅小区;农村不少家庭盖起了新房,一些新房外观装璜漂亮,一点不亚于城市的房子。

70年代:时髦的筒子楼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便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式,当时很时髦。

筒子楼有着昏暗潮湿的楼道。因为筒子楼里所有房门都一摸一样的样式,加上楼内采光极差灯光昏暗,为此经常走错门误闯民宅。在当时,能住上这样的单间住房,也是大企业职工在结婚后才能可以的,房源十分紧俏。将要分到筒子楼住房的人们,总要弄点涂料或白灰,自己把房子粉饰一新在搬进去住,所以70年代,很流行自己刷房子。

随着时间消逝,筒子楼渐渐破旧,它再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了,人们把它重新改建,里面的单房改成了套房,单元的门前都安上了厚厚的防盗门。如今,筒子楼只能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了。

八十年代:住宅出现分水岭

八十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用今天的眼光看房子面积是很小,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在这之前,大家洗澡都是凭澡票进大澡堂,住进单元房后,在家里就可以洗澡了,那种的幸福感是用一、二句话说不完的。

九十年代:住房时代的新开始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房改后,无产阶级拥有了房产,变成了“有产”阶级,在住房问题上,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原先的福利分房被市场经济模式的商品房所取代。房屋、楼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至此,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

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房子很舒适

随着高层住房的普及,许多人也搬到了新式的现代小区。不少小区有地下停车场、24小时的热水供应、单元门口站岗的保安以及无处不在的电子眼摄像头,每间房子的用水、用电、取暖、照明都处于最佳状态,足不出户,能够通过联网系统方便、快捷获取外界信息,居住在里面感觉自然不错。

住房的样式除了拔地而起的高层之外,还有小高层,多层洋房,花园洋房,别墅等等,多得五花八门。

此外,房屋改变了人的生活,人们选房的眼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挑房,地段最受重视,尤其是要靠近市中心或者工作单位,至少是在自行车的车程之内,少一些奔波。但现在随着交通的扩展,环境更好、生态更优的楼盘成为人们的新选择。而城市近郊的一些比较大的、漂亮舒适的房子,正吸引着人们离开市中心,更多拥抱大自然。

30年前的中国,出行难、买票难、乘车难,人们望出行而却步。

那时,城里老百姓出行,代步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就是自行车了,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城市尚且如此,乡村就更难出行了,出门等长途车的焦虑,成了大多数人不愿回首的往事。

弹指一挥三十年,现在,我们看到现代都市一片生机勃勃,交通工具花样繁多,世界上一线二线品牌的轿车都会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招摇而过。公交线路大大增加,公交车辆出现了双层巴士,许多车上还安装了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乡村,公交车也陆续通到了家门口,大巴、中巴、小巴随你选,叫出租车也不再是难事。

自行车

八十年代,仅北京就有自行车730万辆。这730万辆自行车若一齐出动,以2米的间隔计算,就是14600公里,可以从北京排到莫斯科还要有余。

而如今,骑自行车不仅是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且也为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私家车

八十年代,国内几乎没有私家车。

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指出,至200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4万辆,增长20.8%。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

除了个人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三十年来,我国在公共交通方面取得的飞跃性的进步,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杭州湾跨海大桥

通过以上一组组图片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今非昔比。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作为当代中国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发展当代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也已昭示中国的未来,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继续前进,中国必将达到胜利的彼岸。

同学们,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80后一代,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我坚信,我们不但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

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结 篇5

县工会八大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工会组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创新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在县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各项工作继续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三十年来,全县各级工会认真抓基层、打基础,工会组织发展迅猛,全县基层工会组织由1979年的106家发展到现在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为主的630家,覆盖654家,工会会员由1979年的6197人发展到现在的4.67万人;职工之家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现已有全国模范职工小家3个,省模范职工之家8个、省模范职工小家10个,市先进职工之家37个,市先进职工小家17个。三十年来,县总工会先后荣获全国工会基层工作先进县、送温暖先进单位、经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劳动保护、财务、经审、信访、调研、信息、技协、女职工等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泉州市第十、十一届文明单 位和全市“县级工会机制创新先进单位”;县总工会党支部连续三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人阶级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显现

全县各级工会牢记新时期工人运动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生产第一线发挥聪明才智。围绕“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德化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取得新成效。全县各级工会紧紧围绕我县经济发展目标深入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县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通过广泛开展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开展“六个大面积”行动,组织企业开展职工劳动技能大赛和技术攻关,争当“工人先锋号”,积极开展以“五个应知五个应会”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干部职工岗位练兵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县总在陶瓷、酒店等行业和金融、通信、电力、运输等系统组织开展全县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125场次,参加职工130000人次,并成功举办了由1300多名干部参加的公共科目笔试、办公自动化决赛、普通话演讲比赛。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域不断拓展,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全县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新成果,县总工会推荐的职工科技成果有8项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奖,有23项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在第一至三届的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推荐的职工创新成果项目荣获17金、12银、9铜的好成绩;做好在县陶瓷博物馆设立的职工科技成果奖的展示工作,推动创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实施,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县总认真组织全县职工开展节能减排行动,举办了节能减排知识竞赛、“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三十年来,全县职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共提合理化建议3000多条,被企业采纳并组织实施2000多条,创经济效益18500多万元。县总工会组织推荐的两个职工节能减排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合理化建议。

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弘扬。县总积极做好劳动模范的推荐、评选、管理、服务和宣传工作。三十年来先后推荐评选全国劳模2名,省级劳模34名、省“五一”劳动奖状4个、省“五一”劳动奖章17名,市级劳模39名。召开劳模协会第一、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劳模理事会,审议通过劳模协会章程和劳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劳模管理工作。县总每年召开“五一”劳模代表座谈会,“两节”期间慰问劳模,组织劳模参观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新成果和进行健康检查。倾听劳模的建议和呼声,在全县劳模中开展“我为德化经济发展献一计”活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模的 先进事迹,扩大先进模范人物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发挥劳模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主旋律。

三、参与改革,完善机制,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取得了新成效

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维权机制建设作为工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把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真正落到实处,使工会的维权工作成为推进“平安德化”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成立了德化县职工维权工作委员会,下设联动办公室挂靠在县总工会,由县总工会组织协调维权工作,各成员单位选派一名维权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并制定了职工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同时,龙浔镇成立维权工作站,浔中镇成立了维权工作委员会。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德化县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拓宽维权途径,创新维权载体,完善维权方式,增强维权实效,努力把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广泛开展科学理论和维权法规政策进企业、进职工活动,向企业主和职工广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 规,把个别无序的劳动争议、纠纷纳入有序的法律渠道解决,使职工在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提高法律意识,使工会与仲裁、司法、法院等部门形成良性互动的依法维权机制。

源头参与力度加大。以《工会法》、《劳动法》为依据,建立源头参与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积极当好职工“代言人”,依法处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解决了许多涉及职工利益的具体问题,依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创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县总工会积极参与德化瓷厂、德化第二瓷厂、县煤矿、石龙水泥有限公司、戴云中心茶场、外贸公司等一批国有、集体企事业改制工作,参与改制方案和涉及职工利益政策的制订,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职工群众合理合法的意愿和要求,认真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依照政策促进改制企业职工各项政治经济待遇的落实,维权关口进一步前移,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基层民主管理成效彰显。各级工会把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工会构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主要维权机制。改革开放以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劳动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县总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区域性集体合同和新建企业 集体合同的签订,对已建立的不同类型企业集体合同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并不断做好集体合同的中期管理和续签工作。现全县企业已建立集体合同制度213家,覆盖企业392家,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130家,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211家,覆盖企业382家。在基层民主管理方面,突出抓好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化和职工代表大会的规范工作,各级工会积极承担起职代会、厂务公开日常工作的职责,对职代会和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式进行规范,保证职工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推行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不断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全县已有216家非公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169家非公企业实行厂务公开。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扎实推进。县总工会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活动和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推广“一法三卡”工作,历年来共组织4200家企业、20万人次职工参加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有12家企业、2个乡镇、8名职工获省先进单位和个人,40家企业、25名职工获市先进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县综治办、安委办等部门开展的综治、安全生产检查,认真做好元旦、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历年来,参与全县的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 48次,参与处理企业工伤事故90多起,并配合做好全县安全检查验收。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向农民工免费发放 《法律援助证》15000本,方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认真做好职工来信来访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维权工作委员会和职工法律援助站的作用,历年来共受理职工来信、来电、来访1500批次25000多人,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120件2300人次。加强与人大、政协、劳动、司法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强化规范用工,突出抓好外来工欠薪追讨的落实,历年来共参与劳动争议仲裁460起,及时化解突发性劳资纠纷案件90起,制止了大规模上访和恶性案件的发生,为500多名职工解决企业拖欠工资2700多万元、企业欠交职工养老保险费200多万元。

三、心系职工,重办实事,扶贫济困工作取得新业绩 各级工会以职工为本,按照“工会就是要职工需要什么,工会就去解决什么”要求,叫响“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充分发挥“节日慰问”、“医疗互助”、“金秋助学”和“温馨服务”等项目带动作用,不断丰富和拓展扶贫济困工作的内涵和效果,协助党委和政府切实解决困难职工住房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实际问题。

送温暖活动广泛开展。各级工会认真履行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职责,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两节”送温暖工作,大规模走访慰问困难企业、特困职工、下岗失业的困难职工、困难劳模等,历年来县总工会慰问困难职工9300人次,发放慰问金400多万元。县总女职委每年还利用“三八”妇女节和“六一”儿童节慰问特 困女职工、下岗女工、外来工和特困职工子女。认真做好四川地震灾区在德务工人员稳定和救助工作,对受灾的15名四川籍农民工进行慰问抚慰,发动全县职工捐款49万多元,尽已所能帮助灾民。

真情关怀外来工活动形式多样。全县各级工会千方百计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办实事、解难事,尽心尽责当好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的“娘家”。与县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开展移动通信杯“十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评选表彰活动,有10人荣获“十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20人被评为“优秀外来(进城)人员”;启动了向“新德化人送温暖工程”启动仪式,开展了“情系外来工、畅通返乡路”活动,近6000人次在连续三年“百万真情关怀活动”中得到通信话费和工伤保险赠送;在每年大年初一举办了春节游园系列活动,近年来举办慰问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专场文艺晚会,召开优秀外来工代表迎新春座谈会和共尝年夜饭,开展留在德化过年的外来工春节期间免费游德化景点活动,提供移动电话供外来员工免费拨打,各基层工会为外来工提供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宝美农民工公寓建设稳步推进。县总认真做好县重点工程——宝美农民工公寓和职工服务中心的建设,在完成小区总体规划设计和前期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的基础上,首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住房分配方案经县政府审批出台正在组织实施。宝美农民工公寓的投资建设将进一步解决我县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大 大改善了我县企业用工环境,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深入开展。县总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瓷都德化》和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城关繁华地段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以及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发放近万份宣传材料,让广大职工知道参加医疗互助活动的好处,实现“无病我帮人、有病人帮我”的目的,现该项活动正不断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和拓展。从2006年10月开始至今,全县已有187个单位、18105人次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总金额1291099元;已有904名职工受益,发放医疗互助金682566.5元。

“金秋助学”活动成为工会助困的品牌。县总工会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企业发动各级工会组织、会员及社会各界捐款,奉献爱心,把助学活动拓展到全社会。历年来共筹措资金129.036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609名,发放助学金100多万元,确保不让困难职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强化宣传,注重教育,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各级工会把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职工的宣传、教育和文化生活,不断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政策法规宣传有声有色。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县关于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宣传咨询活动、知识竞赛、培训班、座谈会、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历年来,县总先后举办了多场全县性的以工会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多场大型法制教育宣传咨询活动,举办了维权法律法规座谈会,切实把科学理论和维权法律法规进企业进职工落到实处。县总积极组织工运理论研讨,举办了共七届工运理论研讨活动,表彰了优秀调研文章。继续做好《瓷都工运》编发,及时向上级工会、党政部门报送信息,三十年来,工会工作调研文章、典型经验、信息不断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工会网站和《工会之友》栏目的宣传阵地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创争”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各级工会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积极推动以“创争”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职工素质工程,深入开展职工读书自学和岗位成才、女职工自我成才达标、“职业道德双十佳”等活动,并通过培育“创争”示范点,建立职工书屋,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争”活动作为特色和重点来抓,进一步把“创争”活动延伸到车间、班组。县总在每年9月份全县“统一学习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把“创争”活动引向高潮。历年来,举办职业技术培训550场次,共有职工 66000人次参加 了培训,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继续在全县工会系统组织实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窗口、文明行业、文明班组、文明岗位、文明职工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推进职工队伍精神文明建设。县总连续两届被评为泉州市文明单位,县财政局被泉州市授予“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称号。

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全县各级工会大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历年来,县总工会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个代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题,以工人俱乐部为主要阵地,开展了全县职工演讲比赛、非公企业职工卡拉OK大赛、歌咏比赛、南音大合唱、电子琴比赛、春节游园、职工书画展等系列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县职工运动会、全民健身环城跑、全县非公企业员工趣味体育比赛(运动会)、职工拔河赛、游泳比赛、钓鱼比赛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各级工会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在“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各种职工喜闻乐见的读书演讲、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扩大了工会的影响力。

五、强基固本,党工共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呈现新局面 各级工会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共产党 员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会基层工作扎实开展,工会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工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为职工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得到加强。

1、工会基层工作扎实开展。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始终把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作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原则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新路子,采取工会干部挂钩指导建会、地税代收经费促进建会、会员优惠活动吸引建会等多种措施,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使非公有制企业建会、职工入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三十年来,从1988年第五瓷厂建立全县首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开始,全县基层工会组织累计发展到630家,覆盖 654家,其中乡镇工会18个(乡镇总工会2个),产业工会2个,系统工会7个,行业工会1个,非公有制企业工会413个,全县工会会员数达4.67万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优势互补、运转有效的工会网络基本形成。特别要指出的是,2005年4月率先在龙浔镇建立的全省首家乡镇总工会,进一步创新了乡镇工会组织体制,为全省乡镇建立总工会工作探索了新路子,德化工会的影响力得到有力的提升,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进入了新的起点。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制订下发工会干部培训规 划,每年组织工会干部进行培训,使工会干部普遍得到培训,不断提高了工会干部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小三级”工会规范化建设达标竞赛活动,实施“典型培育、亮点再造”工程,按照“六个有”的要求,切实做好工会工作的“十进”活动促进“双进”工作和“工会组织亮牌子示职责、工会干部亮身份许承诺”等活动,唱响德化工会以“有工会”到规范建设“像工会”再到真正发挥作用“是工会”的“有、像、是”三步曲。三十年来,涌现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3个,省模范职工之家8个、省模范职工小家10个,市先进职工之家37个、市先进职工小家17个。

2、工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加大投入,健立和完善县总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设立统一的维权热线12351和欠薪举报电话(23581643),并以其为工作平台,为职工提供困难帮扶、职业介绍、职工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在龙浔、浔中成立总工会时同步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站,使帮扶中心的服务覆盖整个城关地区,成为工会工作的新亮点。2005年以来在全县职工中开展和完善“情系工会会员”优惠服务活动,组织了30多家企事业、个体经营者加盟优惠服务活动,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扩大了工会的社会影响。

3、工会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工会的各项基础工作也取得新进展。1987年县工人俱乐部大楼竣工投入使用,结束了县总工会无址办公的历史;1993年12月,县总工会 机关成立了“三部一室”中层工作机构,保证了县总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2003年12月,县委常委兼任县总工会主席,加强了工会工作的领导;2007年11月,成立了中共德化县总工会党组,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党的建设和机关工会建设,县总工会党支部连续三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全国文明县城的创建工作,县总连续两届被评为泉州市文明单位。企业依法应上解的工会经费委托地税部门代征顺利推进,工会资产管理、实业管理得到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力度加大,为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发挥了作用,县总经审委被全国总工会授予经审工作先进集体。县总女职委利用“三八”、“五一”等节日召开座谈会,举办了庆“三八”文艺晚会和“女职工保健知识”、“家庭养生保健”等内容知识讲座,开展女职工妇科病普查和女职工保健达标活动,组织学习外来工、女劳模先进事迹。工会档案、统计、职工疗休养工作制度不断规范、健全。县总积极参与依法治县、综合治理、文明县城和文明片区、农村扶贫、计生挂钩、双拥等工作成效明显。

三十年来,工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的认可。可以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工会组织在社会上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三十年,是工会组织在职工中凝聚力不断增强的三十年,是工会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工会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和市总工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工会干部、工会积极分子和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十年来的工会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密切党和政府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必由之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关键所在;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工会工作的组织保证。以上六点体会,既是三十年工会工作取得成绩的基本经验,也是新形势下继续做好工会工作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篇6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地处黄土高原,曾经,这里交通闭塞、沟壑纵横,人民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得靠国家扶贫。然而,地理位置的偏僻并不阻碍它沐浴改革开放的和风煦日,短短三十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一.忆往昔,贫穷落后,生活困顿

三十年前,我的家乡旬邑县经济落后,人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几亩薄田的收成根本不能养家糊口,更不用说教育及其它事业了。思想落后守旧的人们,祖祖辈辈在黄土地上辛勤耕作,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更早时公社化,人们干活挣公分不挣钱,积极性不够,吃大锅饭,稀粥,也是各家抬着瓦罐去领。几斤白面,农忙农闲时都不舍得吃,待到过年时,做一顿面条也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尤其到了农历的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饿得没有力气,甚至浮肿,许多小孩被活活饿死,每每提到这些,爷爷奶奶一辈人总会潸然泪下,痛苦的记忆,停留在三十年前黄土高原沟沟坎坎的贫穷里。

二.三十年,飞速发展,家乡的面貌换新颜

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夙愿。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迅速提高。县政府帮助农民脱贫,引进烤烟,然而交通不便致使烤烟大量堆积,烟农们眼睁睁看着烟叶坏掉。政府出资修公路,“要想富先修路。”渐渐的人民收入有了明显 1的提高,有余力发展教育,商业,矿业,畜牧业,林业,旅游业等。尤其是教育事业,家乡人民摒弃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关注女孩成长成才。此后,县上又引进果树,人们未曾料到苹果极大的推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现如今方圆几百里全是苹果园,旬邑成了文明的果乡。果乡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个乡镇因地制宜,在各界农高会上引进新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出现各种专业户,农业税的免除让果农们的积极性更强了。此外,农闲时人们发展手工业,剪纸,刺绣等行业又为家乡人民,增加了不少收入,保留了民俗文化。剪纸艺人,库淑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石门山森林公园、唐家民俗馆、宋代泰塔、古象化石、翠屏湖等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县上借机会吸引外商投资办厂,拉动经济增长,人民收入水平很高了,思想意识开放了,开始追求更舒适方便的生活。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全国有了名,2006年10月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走进旬邑,唱响新农村建设,摄像机镜头把美丽的家乡搬上荧屏,展示给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

三.现如今,家乡人民齐心致富奔小康

如今,村村通了水泥路,交通便捷,水电暖供应通畅,人民生活幸福安定,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已经普及了,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县第一中学2007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高中,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全免,人民素质正在提高,秀美的风景,又让家乡赢得了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西安市“后花园”的荣誉。而全国推行的新政策,真正以

人为本,今年九月份,高速公路的通车,更方便了家乡与外界的联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篇7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下表显示的是从1978到2005年我国主要发展指标的世界排名, 从表中可以大致看出我国总体经济水平三十年的演化轨迹。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购买力平价按1990年美元计算。

从表中可以发现改革三十年的成绩是辉煌的, 本文将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解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改革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演进路径, 展望未来改革在收入分配领域的进一步走向。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收入分配领域取得的成就

(一) 改革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任何生活品的生产和供应都是由计划来完成的,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是不存在私人经济领域的。改革突破了原有的产权制度, 在农业部门, 实现集体对土地拥有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归属于家庭的制度, 这种制度大大调动了普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值迅速增加。同时在工业生产领域, 国家逐渐放松对私有经济的发展约束, 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 逐步改革国有企业, 这些政策使中国工业经济领域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结构,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市场中产品的多样化。在劳动力方面, 逐步放松了劳动力流动的限制,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带动了流入地的经济发展, 提高劳动者个人的收入水平, 使得中国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得以发挥。

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影响是深刻的, 据估算我国到200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2550美元, 到2006年, 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5.8%, 农村为43%, 总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比改革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善。

(二) 社会保障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社会保障是一国经济的安全网, 对于一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至关重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同经济改革一样也经历了数次变化, 到2007年, 我国社会保障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城镇实施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在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开始建立,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经济的探索阶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全面推广并不断完善。截至2006年, 已有2241万城市居民和1509万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5400万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近几年, 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以平均7%的年增长速度增加, 社会保障基金年收入增长20%左右。

(三) 国民享受教育文化、就业自由的机会不断增加

我国教育体制伴随着改革开放进行了两次改革, 第一次改革主要是实行了九年制义务, 近几年,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实施了教育学杂费免除, 并从2007年起, 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投入标准, 为农村1.5亿学生全部提供免费的教科书。教育体制的改革效果明显, 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普及化,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同时国家财政加大了对贫困学生奖助学金的投入, 保障了普通家庭子女入学享受公平教育机会。同时, 国家逐步放宽劳动流动的限制, 大批劳动者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就业, 1995年国家开始正式实行《劳动法》, 确定了劳动的单位合同制度, 这一法律确立了我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新型用人机制, 告别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 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劳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在修订《劳动法》的基础上, 与2008年1月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 新劳动法更加注重对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各种权益的保障, 促进新型劳资关系的形成。

三、中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实行的是一种渐进式的增量改革, 改革路径的正确选择保证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但由于改革是在各个部门和行业渐次推进的, 很多的改革不到位或者是由于改革已形成的既定的利益集团而难以推行, 由于改革前期过于追求经济增长, 忽视了在收入分配领域相关改革的协同推进,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依然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贫富差距水平过大且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1. 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分配总体差距持续扩大。

基尼系数是反映一国总体收入差距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基尼系数从接近零上升到接近0.5 (胡鞍钢) , 大大超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 中国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 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收入差距水平已经过大,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贫富差距水平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以农民为代表的底层劳动者收入增长速度依然赶不上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2. 城乡、行业和地区收入差距明显。

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 我国从1981年到2005年城乡收入比从1.8上升到3.2, 由于我国城乡居民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中国城乡收入比已接近6, 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的警戒线。同时,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 我国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过6, 个别地区已经达到了10, 巨大的行业收入差距并不仅仅是由于行业技术水平、劳动复杂程度或风险程度所导致了, 很多情况是因为垄断利润和内部人控制所引起的。此外, 我国东中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巨大, 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呈现发散趋势, 从2000年到2004年, 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已由7548元扩大到了9250元, 差距持续扩大。GDP增长率的差距也由2.54个百分点扩大到8.39个百分点。尽管实行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但是2005年最高的5个省市的人均收入是最低的5个省份的2倍以上, 而且增长速度还快于收入低的省份。

3.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等现象严重, 存在明显的社会阶层差距。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对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是扩大的。2004年, 在金融市场里, 20%最富裕的家庭拥有城镇居民资产的55.4%, 而最贫困的20%的家庭只占1.5%, 两者相差36.9倍;农村里20%高收入户拥有农户存款的55%, 14.6%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 拥有农户存款的3%。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向富人倾斜, 富人占有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 而“穷人”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少, 加之我国反贫困政策投入较少, 可能导致我国社会结构向“哑铃型”发展。此外, 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状况加大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难度。

(二) 灰色收入侵蚀着社会发展的成果, 拉大行业和个人的收入差距

王小鲁将灰色收入定义为:非法收入、违纪违规收入、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其合理性值得质疑的收入及其他不明收入。我国城镇高收入居民中存在大量的灰色收入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由于无法获得完整的资料来计算我国灰色收入的规模, 但可以通过统计来大致计算, 资料显示, 全国城镇2005年没有统计到的隐性收入总计约4.4万亿元, 约占GDP总量的24%。根据王小鲁的预测, 包括金融腐败、土地收益流转、企业用于行贿和娱乐支出、垄断行业灰色收入等已接近3万亿, 巨大的灰色收入拉大了行业和个人的收入差距。林毅夫教授曾经将腐败滋生和灰色收入规模过大列为可能影响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增长的六因素之一。

(三) 普通劳动者对于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比例低, 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学中, 一般使用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或者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反应一国普通劳动者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比例。从1998年到2005年, 我国企业利润的平均增长和国家财政的平均增长都在30%以上, 但城市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平均增长只有9.9%, 这期间农民纯收入的年增长只有7%。据统计, 1989年我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6%, 到2003年下降到12%, 约占城乡居民收入的21.3%。2004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11.8%, 人均经营性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了23.7%和19.8%, 其中出租房屋收入增长54.5%。2004年前三个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3.3%, 而农民人均财产性现金收入增长了30.5%。

四、新的起点——对中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展望

在一个经济体制中, 民生问题若要改善, 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 一是来自于市场收入;二是来自于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这决定了我国在民生领域主要从完善市场机制和调整并加大国家财政投入两方面进行。

(一) 通过法制和行政手段, 进一步完善市场的调节功能

市场是现代经济体制中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在初次收入分配中, 政府的作用应该主要完善市场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 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均等是地区行业差距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应深化完善市场机制方面的改革, 构造竞争机制, 整顿流通秩序强化市场管理, 同时应努力塑造文明的市场行为主体, 严肃法纪, 取缔非法经营活动, 营造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让不同地区、不同利益主体在同一起跑线上去公平竞争。对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 国家应该加强对其经营和收入的监管, 对于公司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收入进行关注, 对于管理者和员工制定相应的符合市场规则的激励工资。此外,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严重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动, 二元的劳动力市场导致了就业歧视、择业差别、二元社保体制等一系列问题, 要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等二元差别, 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 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 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

(二)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改革财政预算机制, 将更多的钱用于民生领域

1. 加强立法, 完善法规, 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

法律对于收入分配的的调节过程不是国家直接进入收入分配领域, 而是通过相关的法律约束灰色收入等其他不合法的收入行为, 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立法调节和司法调节是运用法律调节收入分配的两个主要方面。立法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包括工资立法、公务员工资立法、各种社会保障立法等。而司法则是法律实施的保障, 收入分配领域司法主要是监管相关收入分配相关法律的执行情况。针对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分配司法的重点将是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制订和完善收入分配方面的法律体系, 使收入分配的调控有法可依, 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调节过大的收入差距。

2. 使用适当的财税手段改革相应的税收机制, 充分发挥税收的反向调节作用。

政府在再分配中应发挥其经济职能反贫困, 这就要积极运用财税手段。就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来看, 财政政策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二是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机制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较弱, 国家每年财政用于对于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支出较少, 在未来应该加大财政预算的改革, 将更多的钱用于民生领域, 同时政府还应完善税收制度:首先, 对居民征收个人所得税。其次, 对居民财产征税。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 必须改革和规范我国财产税体系, 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 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最后, 征收商品税, 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 直至最终消费者。

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尤其是在我国面临人口结构日益老化和企业结构性改革使下岗失业人员日益增多的压力下, 应该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 尤其重视对社会底层民众的保障。具体来说, 应在对企业职工实行养老、医疗等保险的社会统筹, 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者提供物质帮助, 对为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某些社会成员及家庭实行安抚和补偿的同时, 解决好企业改革过程中失业、待岗、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宜勇.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十一五”时期的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 2005 (1) .

[2]李实, 赵人伟.收入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吗?[J].中国改革, 2006 (7) .

[3]夏庆杰, 宋丽娜.中国城镇贫困的变化趋势和模式:1998-2002[J].经济研究, 2007 (9) .

[4]刘书清.关于在城市化与农民工素质问题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学术) , 2007 (6) .

[5]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 2004 (4) .

[6]蔡昉, 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4) .

[7]袁志刚.再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J].探索与争鸣, 2006 (9) .

悠悠产权改革三十年 篇8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口出狂言,中国必定会放弃大锅饭体制而转向私人产权发展。果不其然,不久中国真的调转船头,开始了从计划体制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摸着石头过河”渡河计划。张五常也由此在中国经济改革道路上崭露头角,与他相关联的制度产权学派也开始在中国的学术界大红大紫起来。屈指算来,已有三十个年头。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今年在中国的几场演讲中都反复强调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斯氏的“河中央”经济模式实际上已经向世人宣告中国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改革由此进入“过大关”的关键时期。

但“经济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整个改革的完成”此言非虚,非常中肯,也提醒我们这些过分沉溺于11%经济增长率的中国人有必要在现今GDP可谓奔腾发展、同时又与物价飞涨、高房价、高顺差并存的改革大背景中,回顾总结一下我们在过去三十年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想想中国改革的彼岸在何处?渡河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我们用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是否完成改革的核心。而且现代经济学之父约翰·凯恩斯(John M. Keynes)的那句至理名言:“长期,我们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ll Die)更是提醒我们要在有限期完成改革,至少某一部分路线图计划,要不又要被人嘲笑成遥遥无期的马拉松式改革拉力赛,再好的未来改革宏图也真的只是一个饿汉画饼充饥式的自我安慰而已。

盡管我们的改革遍地开花,但当初的改革既不是张五常这样“经邦济国”的经济学家们来推动的,也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所能预见的“穷图匕现”,谁料竟是那十几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们冒死签下的一份生死状!可悲?!可叹?!可喜的是,终于有人弄明白了私人产权的重要性,以前计划体制的“大锅饭”注定是要走向死亡,而小岗村农民滚打摸爬出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恰恰能将民众的进取意愿和政府的保守意愿中找到这一突破口。于是,接下去的中国改革道路就是在民众的进取心和政府的保守意愿中相互博弈,不断讨价还价,不断演进中进行的。

1993年,将近10年之后,中国政府正式把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终极目标。人们似乎一夜之间发现了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各种弊端,股份制改造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国有企业应当改组为多元持股的现代公司,这些公司必须确立有效的公司治理,资不抵债的企业应当在债权人的监督下进行重组等等原则开始确立。不过,这一轰轰烈烈的专制改革却在2005年的“郎顾之争”的民族情结中偃旗息鼓。

尽管如此,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国有企业改革在整个经济改革中的重要性。有不少经济学家极端地认为,实际上中国改革实际上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如果没有国企改革的溢出效应,那么就不会有私有企业的增量溢出效应。不管这些论断的正确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充分认识国企改革的过程,认真总结其中的教训与经验,才能将这一改革进行到底。

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的那样,观念的改革比那些正式制度的确立更加重要。正式制度,我们甚至可以一夜之间就确立,而观念的惯性是整个制度系统变迁中最关键的内核,也是最慢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决定着改革生死攸关的“咽喉”。那么,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所谓的经济成果其实只不过是观念变革的一个结果而已,而不是改革的充要条件。这样,我们也能回答萨克斯等人所辩解的中国经济成果。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经济成果背后折算的是产权观念的形成和确立。

爷爷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 篇9

引子:爷爷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伍老兵,一九七八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在绵阳一个工厂从事人事工作,现已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他是绵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见证人,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爷爷总是喜上眉梢、眉飞凤舞„„

一九七八年,我从部队转业到绵阳工作,住在厂里一间平房里,(当时算是比较好的待遇。)全家五口就一间房,白天是书房、客厅,晚上铺开床是卧室。每次一打雷下雨就是我们家的“苦难日”也是家里最忙碌的日子„„“为什么呀?”因为房屋是砖头和石灰砌成的,不结实,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家里的脸盆、茶缸、痰盂就发挥了它们的功效———接雨。一张吃饭的桌子总是要用砖头支起来才能用。做饭用的是蜂窝煤,炒菜用的肉,穿衣用的布„„那可都是排很久的队才用供应票买到的。起早摸黑的工作,苦巴巴的干一个月就五十多元的工资,把你妈妈他们学费交了以后,精打细算才能熬到月底,如果遇到谁生病、谁娶亲嫁女,那将会捉襟见肘。整个厂里就一台黑白电视,厂里的孩子会早早端上小凳子,一个台也看得津津有味„„

就在那一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个体、农民企业相继出现,中国的生产力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绵阳———这座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成长起来了,一项项重大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绵阳变样了。改革开放成为绵阳科技城发展的动力。

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愎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温暖怀抱100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

2001年7月13日,万众瞩目的08奥运会举办城市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中揭晓,中国北京凭借过人的优势、完美的报告,脱颖而出,取得举办权,亿人喝彩。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大家记住了航天英雄的名字:杨利伟。

08年黑瞎子岛的收复,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的国家。非典、百年不遇的雪灾、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曾经让中华儿女彻夜难眠,“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爷爷斩钉截铁的声音响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中国圆满举办两个同样精彩的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受到了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博,有力的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神

七、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相继问天„„

爷爷喝了一口茶,继续说:“现在国家减免了你们的学费,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的教室只有又旧又破的课桌,坐上去吱吱呀呀的响,现在是崭新的课桌椅,明亮的教室,一流的师资。条件这么好,应该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你再看啊!就绵阳来说,以前的水泥路变成了一条条宽大的柏油路,车水马龙;一座座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好又多、沃尔玛、百盛、茂业百货、梅西百货„„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购物天地;公交车、的士、自行车、私家车、火车、飞机„„人们出行多方便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家里有电视机、空调、电脑、冰箱„„这都很普遍,不足为奇。每天吃肉、喝牛奶、穿新衣服„„再也不是一件奢望的事了。做饭用微波炉、电饭锅、燃气灶、电磁炉„„可口的饭菜,舒心的日子„„人们追求的都是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

爷爷的千言万语说不完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绵阳,我可爱的家乡,我为你骄傲!你有山清水秀的容貌,你有勤劳勇敢的市民,我坚信美丽的绵阳科技城明天会更好!

上一篇:毕业生英文简历制作下一篇:扫地机器人课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