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和结果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 就物理教学过程对结果的影响谈谈我个人之见。在教授动能定理这一内容的时候, 我曾采用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根据教学要求制订了以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动能的符号和表达式和符号, 理解动能的概念, 利用动能定义式进行计算, 并能比较不同物体的动能;理解动能定理表述的物理意义, 并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理解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理与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异同点, 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的关系, 学会用数学语言推理的简洁美, 并从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其次, 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过程, 我介绍了动能的含义, 提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 对动能定理进行推导, 并由推导过程得到的表达式引入了动能的表达式, 这样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对动能的学习与理解;接着我定量地对动能定理进行分析, 同时指出当合外力做正功时, 末动能大于初动能, 其动能增加。当合外力做负功时, 末动能小于初动能, 其动能减小。当合外力做功等于零时, 物体的动能不变。第三, 我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总结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最后补充了动能定理适用的范围。

一节课下来, 本以为自己的讲课过程很有条理, 等到接下来的几节练习课的讲评时我才发现, 原来那一节动能定理的教学开展其实很不成功的, 还是回到灌输式的教学上, 并没有针对教学要求来思考如何开展教学过程, 没有让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结论得出过程而真正掌握知识, 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开展教材给定的课堂演示实验来说明物体质量越大, 速度越大, 它的动能就越大的结论时, 应该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完成结论的得出过程, 我想这样的体验过程将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又能让他们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作出更好的理解。又如在推导动能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思考如何作图, 利用什么知识能找到合力做功与初末动能的结合点, 这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而教师的知识传授是不能代替这段过程, 否则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了老师灌输的知识结论, 而无法通过亲身体验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 更无法体会自己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我想, 在物理教学课堂上也一定会存在着许多类似的教学过程, 在许多学生看来解题是为了得到答案, 而不是体会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这种观点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长期以来束缚着学生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 课堂教学中, 习题教学是一种师生普遍重视、实施频率很高的教学活动。解答题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结果, 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因此, 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 不仅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 也成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这些问题或许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被遗漏了。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 一个新知识的构建, 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展开, 形成了一个结构, 其间的联系就是线索。因此, 新课的教学都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然而, 正由于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串起来的, 这就很容易把教学设计的目光集中在知识上, 一心一意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论, 而忽视了过程目标达成过程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或许我们更需要在反思中改进教学过程, 以促成教学相长。因为无论在何时知识决不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没有认识到难题都是难在能力、意识、习惯等非知识素质方面, 没有认识到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无法达成过程与结果的终极目标。

同时, 教学过程应该有更新的呈现方式, 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 而教学中的很多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的, 由于教科书难以获得读者的信息, 也就很难设计出有呼有应的活动过程。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再创造, 就会使过程的形式易被关注, 而过程的本质常被忽视了。

那么, 教学过程和目标达成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在物理教学过程和方法论中通常说的过程是指:学生自主经历的某种学习活动, 例如, 观察、实验、调查、思考、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与过程相对应的是结果, 通常是指知识上的收获。体验过程的目的不仅是落实在知识结论上。学习过程, 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素质。培养好这种素质, 将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提高素质能力和获取知识的关系。

因此, 要在教学中过程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认识到教学不光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 更应该以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达到目的的快乐, 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其次, 应以知识线索来设计教案, 开展教学过程, 而不是以掌握知识为设计教学的主要原则;同时, 应该改变学生错误的做题观点: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的思维定势, 解题的过程是让我们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 教师应更多地思考教材对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 进行教学过程的再创造, 这样才能克服这种为寻求结果而走过程的弊端, 达到新课标关注教学过程的要求, 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总之, 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是一个外在教育的内化过程, 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认知、情感、意识到最终上升为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 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达成, 思考授课知识的呈现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以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程与结果的最佳结合方法。

摘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正处在新课程的新阶段, 需要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处理实施新课程时遇到的一些矛盾。比如, 把教学过程仅仅视为学生获取知识结果的手段, 而忽略学生在获取结果的过程应有的一些过程体验, 那样即使学生获得了结果, 那也是一种空洞的结果, 因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有一段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这段体验的过程取得的成果便是新课程的终极目标,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必经之路。而重结果, 轻过程, 也是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新课标教学中要克服的问题。

关键词:过程目标,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胡波.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下一篇:非甾体类药物对消化性溃疡影响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