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推荐11篇)

[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 篇1

依据初中物理教学,教学规律,端正教师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改变一切围绕升学有望学生转的错误做法,把目光转移到大多数学生身上来。严格按照大纲、教材的内容教学,不超纲要求,不任意加深、加难教学内容,贪多求全,不加快进度,不频繁考试,不制造人为分化。改变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黑板上做实验的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使中差生时时有新发现的感觉,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具体做法是: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一些新奇实例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兴趣;发挥实验的作用,引起差生的好奇心;开展以小实验、小制作、小竞赛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投影模型等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等。

让中差生充分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按中差生实际水平制定教学汁划,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同优等生同样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与补充,教师的点拨和总结,使中差生能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表述,使兴趣由分析问题得到强化,由解决问题得到稳定。

注重学法指导,加强能力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中差生的实际,可开没学法课、举办讲座、个别矫正等形式。改变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引导他们课前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教材:在复习、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前提下完成作业;在掌握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就近,自愿的原则,养成好学生帮中差学生的习惯,组织以计读、做、算、绘等基本技能为内容的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 篇2

为什么上课时一听就懂,但是在做题时一做就错呢?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朗朗在弹奏钢琴曲目时,弹奏出来的钢琴声十分悦耳动听,但若让自己来弹奏,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弹奏出这样的水平。听别人弹奏钢琴,只要懂得欣赏就没有问题,但自己要练成就不那么容易了。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工夫的地方。工夫如何下?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准确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基本的结论(推论)

大多数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一知半解,好像已经掌握了,实际上在回答问题时,能准确说出来的学生很少。比如说速度和线速度,速度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的比,而线速度是物体通过的弧长与相应时间的比。对于基本规律,比如说牛顿第二定律定义式为F=ma,学生都能够写出这个公式,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把F理解成物体受到的其中一个力,这样理解显然是错误的。在公式F=ma中,F是物体受到的合力。再说一下基本的结论(推论),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洁易记、实用的结论或推论,对学好物理非常有用。如“绳系物体做圆周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临界速度v=槡gr”;“加速度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下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也等于初速度加末速度再除以2”;“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因此,准确理解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基本的结论(推论),弄清物理公式中每一个量值(字母)的真正涵义,才能使学生克服只会死记硬背公式的不良习惯。学数学需要熟记公式,学化学必须记忆反应方程式,而学物理就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掌握概念、规律,就去做题,想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物理能力,会浪费很多时间。

二、要理解题意,建立解题模型,提高解题能力

理解题意就要看题目所描述的物理过程、现象(或状态),提取有用的信息,题目不论难易都要画图,而且要根据题目需要,有时画物体的俯视图,有时要物体的侧面图,以明确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画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

中学物理教材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高中阶段常见的物理模型有:(1)理想研究对象模型,如质点、刚体、点电荷、理想气体等。(2)运动过程模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如行星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3)物理实验模型,如伽利略验证惯性定律实验等。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正确选用物理模型,使用模型方法的过程,因此,正确识别、建立物理模型,熟练地使用模型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物理素质。为了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构造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很多学生说高中物理知识凌乱分散,很难把它们联系起来,其实是学生没有掌握好物理知识结构。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功率、电流等,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另外,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很多都是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都容易理解操作了;再比如运动学中的平抛物体的运动,实质是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分别在对应的方向上,用这两种运动规律即可求解。

学生应学会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大到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一章节的知识结构,都应该整理归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归纳、总结。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互相类比,这样可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

四、关注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不少物理考题都与身边的事有关,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常常遇到有关天体运动的问题,可介绍“嫦娥二号”卫星、“北斗”导航系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注重收集与物理有关的事件,并适时引申拓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物理还与语文、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属于理科,既有文科特点,又有理科特点。许多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就像学数学一样,记住公式并能进行演绎推理,就可以了,甚至有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解物理问题时,当作纯数学问题来处理,这种观点(做法)是错误的。要学好物理,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历史及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语文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高度概括归纳能力,又要运用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应让学生知道地球的经线和纬线,知道不同纬线上物体(除极点外)的角速度是相同的。同时学生还应能用几何关系计算出不同纬线上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知道地球自转的周期等。所以,物理学习过程中,既有语文知识的应用,又有数学能力的体现,还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

中差生物理成绩提高之路 篇3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恐惧,激发兴趣

每堂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面露微笑地踏进教室,给课堂营造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幽默感,以此感染和吸引学生,使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即所谓的“爱屋及乌”效应。事实证明,课堂幽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关心和理解这些物理成绩相对薄弱的差生,经常走到班级,走近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情向他们传递关怀,理解和信任的信息。

2.依据高中物理教学规律,端正教师教育思想,改变一切围绕升学有望学生转的错误做法,把目光转移到大多数学生身上来,改变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黑板上做实验的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使中差生时时有新发现的感觉,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具体做法是: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一些新奇实例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兴趣;发挥实验的作用,引起差生的好奇心;开展以实验、制作、竞赛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投影模型等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等。同时应以教材为根基,认真、细致的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由于教材本身有相对的稳定性,而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以人们关心的自然现象和现代科技发展中的新问题为题材的题目。因此,在复习中,也要结合高考实际,补充一些新知识、新信息,拓宽知识面。如:在复习电学时补充一些关于超导现象、等离子体和磁流体发电机等知识;在复习几何光学时补充一些有关光导纤维的应用知识等。

3.让中差生充分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按中差生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同优等生同样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与补充,教师的点拨和总结,使中差生能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表述,使兴趣由分析问题得到强化,由解决问题得到稳定。注重学法指导,加强能力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中差生的实际,可开没学法课、举办讲座、个别矫正等形式。改变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引导他们课前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教材:在复习、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前提下完成作业;在掌握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就近,自愿的原则,养成好学生帮中差学生的习惯,组织以读、做、算、绘等基本技能为内容的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应反复看课本。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同学会说:“课本那么简单,而考试又那么难,看它有用吗?”这种想法很不对。其实据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他们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比方说,两个小球相撞,你从中能想到什么?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能量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得做题目时才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可以想出很多问题来;并且,这类简单小问题就是亿万考题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

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样,被许多人瞧不起。他们可能认为做那些简单的题目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抑或他们忙着做难题,没“功夫”去做简单题。何谓“简单的题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习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

[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 篇4

1、审题妙招

审题我们可以分三次,第一次粗读,粗略的阅读题目,大致了解题目讲的是什么,第二次细读,仔细精确的将题目出现的各种条件都整理清楚,而且要边读边画,这样才不容易忽略。第三次要选读,排除题目中的干扰条件,找出题目中隐藏的条件,这样能提高你的答题率。

2、注意做题顺序

在物理中我们做题的时候要选择哪些先做哪些后面再做,最好就是熟悉的简单的要先解决,而难题就要留到最后面再去解决了,这样安排时间就会变得更充足一些。

3、多做易丢分题目

[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 篇5

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问题,试着提出一个解释。不论解释是否正确,在这个思维的过程中你可以收获很多。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曾纠结过氯化钙能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去问老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自己就能解决嘛。

多想一步,如果反应了,预测产物是什么?碳酸钙和盐酸,它们两个又会反应回去,所以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不反应。

同理,有时候记不住同时有几个反应物可以反应时,哪个优先。比如,铵根和铝离子哪个先与氢氧根结合?多想一步嘛,假设先与铵根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还是会回去和铝离子沉淀,所以很明显,铝离子先于铵根。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投入三氯化铁溶液,哪个先反应?同理,假设铜先反应,生成铜离子,但铜离子还会和铁粉置换,所以铁粉优先反应。

刚才这两个例子属于“多想一步”的方法,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它不仅仅能帮助你解决一些简单但较易混淆的实际问题,还能帮你培养一种主动思考的思维方法,帮助你独立解决很多问题。而这正是化学学习最重要的。

你总依靠老师和同学,知识总归是他们的,不是你的。你自己想明白了,知识就永远属于你了。以后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先想一想,不要直接放弃抵抗然后去问别人,对自己的思维也是一种锻炼。

有效提高立定跳远成绩之我见 篇6

有效提高立定跳远成绩之我见

文/罗 敏

摘 要:立定跳远是让全身都得到锻炼的一个项目,它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但是要想真正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关键词:立定跳远;力量;动作要领;成绩

立定跳远多年来一直是中招体育考试项目,在测试中很多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训练效果不明显。笔者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经过反复探索和研究,总结如下。

一、影响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

1.体能因素

学生有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最主要的是下肢弹跳力的差异。立定跳远时蹬地、提腰、摆臂速度、双腿前摆的速度力量及身体协调性。

2.技能因素

许多学生没有正确掌握和合理地应用技术动作要领,练习过程中对技术的关键问题把握不住,没有将正确的技术动作固定化。

3.身体形态

学生的身高、体重、上下肢的长度和比例、下肢肌肉特点等都影响着立定跳远能力的发展。

4.心理因素

在进行立定跳远时,学生的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如,跳远时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充分做好思想准备、平时在教学训练中成绩不理想等,都会对成绩产生很大影响。

二、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有效方法

1.技能方面: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要领

立定跳远技术由预备姿势、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紧密相连的阶段有机组成。它的动作结构是:屈膝,重心适度下降,双臂后摆,身体适度前倾,做好起跳准备。蹬地时,双臂迅速向前上方摆动,同时双腿爆发性用力蹬地,使人体向前上方跃出。蹬摆配合,爆发性用力,保持前上方的蹬地方向,是起跳动作的关键。腾空后,双臂前伸,及时收腹举腿,形成空中“半蹲”姿势。落地时,双臂向下摆动,同时双腿前摆,尽力向前落地。简而言之就是“摆、展、蹬、收、伸、碾”,学生必须在头脑中有非常清晰且正确的动作示范影像。

2.体能方面:着重增强其腹肌力量、腿部力量、核心力量和爆发力

(1)腹肌力量练习方法

①负重仰卧起坐:开始姿势:仰卧平躺在长凳上,把脚固定好,两手握住杠铃的.两边,抱在颈后固定好;动作过程:用力抬起上体使之坐起来,然后再慢慢向后躺下,动作反复进行;注意要点:抬起上体膝关节保持伸直,向后躺下时一定要慢。否则,杠铃片容易伤到头部。

②斜面仰卧起坐:开始姿势:上体斜躺在斜面上,双脚勾住下面的横挡板。注意斜面的角度可根据情况由低到高进行调整,躺下的时候注意一定要轻柔,避免腰部受损伤。

③两头起:开始姿势:平躺于体操垫上,两手伸直找耳朵,双腿自然伸直。练习方法:以臀为支点,同时抬起上体和下肢,手碰到脚,头找膝,腹部找大腿。而后接着平躺,以此循环练习。

④背飞:开始姿势:自然躺在垫上,双手抱头,两脚由他人辅助按住。练习方法:上体向上伸展,大小腿始终保持伸直,到最高点时像鸟类飞行的姿势。然后回到开始姿势,循环练习,自始至终双腿保持伸直的状态。

⑤举腿练习:开始姿势:自然平躺于垫子上,头面对肋木,双手反握住肋木,双腿自然伸直。练习方法:双腿在于地面夹角20度和80度之间进行双腿的上下练习。注意练习过程中双腿不要碰到地面或超过90度。

(2)腿部力量练习

①单足跳:用左(或右)脚,单足连续跳跃35~40米,每组3~4次。

②连续蛙跳:动作过程:自然站立,两手上举过头,空中一定要展腹成一条斜线。腾空要时间长,注意展腹,收腹动作,途中不能停,注意动作协调及连续性。

③负重深蹲跳:动作过程:自然站立,将杠铃置于肩上,注意腰立紧,腿部发力蹬地起,每组15~20个,每组3~4次。

④跳台练习:动作过程:双脚由原地半蹲开始,从低处跳上有一定高度的台阶。可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高度或远度要求。如,在一定高度的台阶间,划出不同的起跳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灵活选择。

⑤皮筋练习法:动作过程:将皮筋设置成一次升高的阶梯状,双腿并腿连续性跳跃,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高度,一般为6个依次增高。练习时注意并腿正面越过皮筋同时手脚协调连续越过。

⑥台阶练习法:动作过程:自然站立于台阶下,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立不同的目标,如3个台阶或5个,连续跳3~4次为一组。注意身体稍向前倾斜,双腿同时向前上起跳,安全第一。

在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上述的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提高立定跳远成绩有比较显著的作用。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06.

[2]孙庆杰。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好高中物理之我见 篇7

有些学生在上了几节物理课之后,感觉高中物理不仅课堂的知识内容多,理解难度特别大,并且,课程进行的节奏非常快,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比初中高多了,所以,没有经过多长时间,就对高中物理没有了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丧失了信心.之后只要看到物理书就感觉很烦,上物理课就浑身不自在.根据这种现象,教师一方面应该主动开导学生,疏通他们的情绪,促使他们适应新的教学教师、教学环境以及新的高中物理的教法学法,经常采取在物理学习方面取得成效的学生为例,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学好物理,可以拥有学好物理潜力和能力,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必能完成学好物理的目标.

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可以把感知里学到的对物理知识与现象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上的理解与认识,在脑海中形成物理的规律与概念,并且掌握这些要领,达成这种目的,需要具备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把一些知识与现象中的非主要的本质特性淡化乃至忽略,只是把最本质重要的东西突显和掌握.

例如,学生在做导线在蹄形磁铁两极间发生运动这个实验时,发现与导线相连接的电流表的指针会产生偏转.从该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相当丰富,其中有导线的长度、形状、颜色;指针发生偏转时的角度变化情况;磁铁的形状特征;导线是应该怎样和电流表的正、负相连接的等.上述这些非本质的内容需要被淡化,而只需要保留一些比较直观的印象就可以了.

二、认真阅读课本教材,打牢知识基础

认真阅读物理课本教材是学好高中物理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据研究,基本上没有学生像学习外语、语文等学科那样仔细阅读课本教材的.他们之中即便阅读了,也只是很大概地了解一下基本概念、定律、公式等相对重要的地方,将其死记硬背,并不能深入掌握其内涵和精髓.例如,对于万有引力等定律,需要仔细通透地阅读,理解并掌握其表达式、物理量的内涵、成立的条件、应用的范围,以及其推理过程和理论依据等.对于物理图片与图象的阅读,过程中需要重视比如交点代表的物理意义、横纵坐标反应的含义、斜率所表示的物理量等非表面意义.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照学习,例如,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和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两者是一样的,但其实它们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讲两者放在一起对照学习,可以加深记忆,最终达到事半功倍.除以上之外,还需要重视课后阅读材料比如对小资料、发展前景、小实验等材料的阅读,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物理学家的传奇经历和物理实验,往往这些材料是对课本教材的扩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总之,物理课本教材包括了物理最重要的、最基础的知识点和要领,描述了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和研究步骤,因此学生必须注重加强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细心阅读、刻苦钻研,并且勤于思考.

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在认识了基本概念,掌握了基本规律,完成了对物理框架结构的系统组装后,将进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从自己的知识框架里中提取与问题相关的概念、规律及方法;其次,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化、巩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当然,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肯定会比理解物理知识更加困难与复杂.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对其进行验证就需要在物理的情境中完成.实验刚开始时,先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至恰当的高度,达到平衡小车行进中所受到摩擦阻力,并且假定绳子对小车的牵引力和沙和小桶的总重力相等.这是简单的定律应用,当其被应用到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不能如此简单考虑,如图1.

对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常忽略以下状况: (1) 忽略了A与桌面间产生的摩擦力; (2) 依旧判定绳子中的张力和B的重力相等.产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不恰当地将典型的情况盲目运用到新情境之中.

总之,在高中物理学习时,需要树立信心、方法得当、勤奋认真、耐心踏实、善于总结归纳.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享资源,这样学好物理就不会是一件难事.

摘要:物理学是我们研究和探讨大自然万物的最重要学科之一, 高中物理所学习的知识是物理学里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中所有的科目中, 高中物理是相对较难的一门学科, 通常对于物理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 始终有疑问“为什么我上课听得认真而且都听懂了, 但是课后做题的时候我怎么一点不会呢?”.这个问题是普遍现象, 值得学生认真思考和研究.学好高中物理这门课, 需要克服心理障碍, 坚定信心, 相信学生可以把高中物理学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8

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提出教学问题解决策略,以达到对学生的最优发展为目的,教师与学生共同策划教学方案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

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法即有规律可循,因此需要设计;教学无定法说明它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艺术性,也需要设计。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艺术的角度看,教学都需要设计。

特别是初中物理课的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不能仅仅只是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往教学中备教法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所备方法十分简单,以讲授贯穿始终;二是只备教法不备学法,教师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备学生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是角度并非是学生的发展而强调教学的任务的完成;二是以中等学生为参照,忽略了两头的学生。对于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感到物理课是枯燥无味的,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低效。因此物理教学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所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艺术设计,我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成功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1、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使其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所以说教师用一生的教学生涯为学生备课。

2、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3、教学生动,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教学内容,课前预设一些鲜活的情境或环节,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下雨时,雨滴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有冰雹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4、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0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5、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6、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设计的实效性与创新性

1.要注重突出新知可探性,避免超前自学

由于自学易打破探究的悬念感与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从而造成创造活动的中断,因此,在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将要探索的内容。但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有利于课堂主要问题的创造性探究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有关的预备知识,或根据需要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或查阅有关资料,但不可让学生直接接触主要问题的实质或结论。例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声学上的一些名词不够了解,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或上网查阅“振动”和“摩擦”及“打击”有何不同、自然界中的声音和人为声音、固体和液体及气体中的声音现象,但不要涉及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和声音在各种物质中都能传播这一中心问题。这样给探究铺平道路,避免学生讲声音是打击产生的或声音是摩擦产生的。但在“看不见的运动”一节教学中,假如让学生提前自学,再进行实验探究,那只能使学生获得探究的过程,其中的方法、科学知识都不存在悬念了。

2.设计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摄取、定位与活化三个步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摄取了许多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最初在头脑中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如同无人治理的仓库中堆放的货物一样,不便于提取与运用,这就需要通过小结等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定位,“理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内在联系,使之有序化,如同超级商场中将货物分层、分柜台摆放一样,从而便于提取与运用。最后还要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使它们活化,如同商场中的货物必须被买走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一样。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熟悉上的“两个飞跃”。在一节探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符合这一认知的全过程。例如在“科学探究:摩擦力”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感知摩擦的存在、提出摩擦存在大小的问题、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可能因素,再让学生摄取控制变量法、力的平衡法测摩擦力这一方法;通过实验与分析来去伪存真,从而定位:“摩擦力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最后将知识活化,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3.对具体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要符合课题的合适要素

科学探究,离不开探究的程序,这一程序其实就是思维的程序,它既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探究学习的步骤,又是一节课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与主要任务,它们是课堂教学的“脊柱”。程序中的各个要素相当于“脊椎骨”,它们对于一节课的探究过程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每一节课内至少要有一个问题运用一条程序化的思维过程步骤。例如在“合理地利用机械能”一节教学中,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其总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其中探究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是相对独立的,它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4、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重在学生的形成过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得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它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过高过急。

5、物理知识的应用设计,是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6、教学设计的创新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于杰先生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时认为,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这所大学之所以赫赫有名,就在于它坚持了创新这一办学思路。在与北京大学一个系的课程进行比较后,于杰先生认为,北京大学与法国高等师范学校的课程主要区别不在科目与内容上,而在没门课程对学生发展定位的不同,即教师不是首先教学生具体的“房子”,而是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房子”的整体概念。每一门课程教师都把创新放在首位,正因为如此,这所学校才培养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得主和政治领袖。由此可见,创新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在创造过程中,注意力总在高度集中,会达到忘我的程度。教学创新会让教师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设计总是教学的本质力量较为充分的体现,因为“设计”总是与革新、进步等这样的概念紧密相连的。有了教学革新,教学就成为一种自我超越与超越他人的工作。如果教师的教学只是一般的备课的基础上完成的,那就无所谓创新可言,也就谈不上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三、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函,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课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网络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因为游戏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所以运用现在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黄陂区实验中学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篇9

关键词:概念教学,感性认识,抽象性

一、丰富感性知识

概念的形成过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当然也少不了大量感性材料对思维活动的支撑. 然而,目前我们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往往都较为单调枯燥,缺乏生活的鲜活性,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概念学习. 作为教师,要想搞好概念教学,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在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各种科技博览会,观看科教类影片,积极设计和参与各类小实验、小发明,使得学生能够获取尽可能多的生活经历,在课堂内,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景入情,为学生的概念理解做铺垫[1]. 例如,笔者在讲到“加速度”这个概念时,很多学生往往容易把它同“速度”混为一谈,为此,笔者就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列高铁以每小时280公里的速度匀速地运行10秒钟,一只蜗牛在10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0. 1厘米每秒,现在请问高铁和蜗牛谁的加速度更大?”问题一提出,不出所料,大多数学生都给出了“高铁加速度大”这个答案,当教师给出了正确答案,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后,学生对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接下来, 笔者再举出一系列实例: “一普通的轿车从静止加速到60公里每小时需要用15秒,而一辆豪华跑车只需要3秒; 一辆普通轿车3秒钟只能加速到30公里每小时……”通过以上这些实例, 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变化时间等一系列与“加速度”这个概念具有相关性的概念. 有了以上一系列的感性知识作为铺垫,再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显然会轻松得多.

二、突出概念特征

在学习概念的时候,抓住概念的主要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习方法. 然而很多时候,概念本身不仅包含关键特征, 还伴随着很多无关特征,给学生在理解概念的时候产生了一定的辨识困难. 如果教师能够想办法突出概念中的关键特征,使得这些关键特征扩大化,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关键特征,进而轻松的掌握概念核心. 例如,笔者在讲到“自由落体和平抛运动”时,就用颜色鲜艳的笔在相同竖直的位置上标出了几条水平横线,这样一来,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特征就不会轻易地被平抛的曲线和水平运动所影响,从而有效突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顺利地抓住了概念的内涵.

三、进行合理的概念比较

比较法是概念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技巧,适用这种方法的概念往往分成两类,一类是表述方式、内容特点、规律特征等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概念,另一类是在内容、形式、特征等方面具有相反意义的概念,在学习这些概念时运用比较法既可以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又能通过对比更显著的突出各个概念的内容和本质. 例如,振动和波动,这两个概念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振动和波动的图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图象中同一个质点与不同时刻分别对应不同质点和同一时刻入手,从而抓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楚的理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四、开展习题演练

围绕概念设计选择相应的习题演练对概念学习非常重要. 通过习题演练,不仅可以达到概念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对概念学习本身具有反馈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例如,在讲完“加速度”的概念以后,笔者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练习题: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在返回时会经历两次减速,第一次是在距离地面10公里的时候会启动降落伞装置,使得飞船的速度迅速降低到每秒钟10米的速度,第二次是当距离地面达到1200米时, 返回舱会启动缓冲发动机让飞船再次减速. 现在假设最后的减速过程做的是匀减速运动,并且要求达到地面时的速度刚好为0,现在请你求出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这个题目既结合了当前的科学热点问题,同时又把加速度的概念融入了习题中,使得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刚学习的概念,从而为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实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一旦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了,也就真正实现了概念教学的最高目标了[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10

一、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观是有效教学的基调

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认为让学生考出好成绩, 考上好大学就证明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观下, 我们培养出的书呆子, 高分低能的现象很严重。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被动, 学习上欠缺积极性、缺乏个性的张扬, 没有兴趣爱好, 整天为了应付考试而忙碌, 忙着做题、忙着记标准答案, 对学习之外的事情完全屏蔽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有媒体称, 中国的学生和外国学生比起来, 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欠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长此下去, 怎么能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呢?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从90年代开展, 新课标的颁布,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素质教育都在大力开展。我们现在的教育重在培养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 而不是能考出高分数的好学生。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渴求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强调知识传授, 统一步调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高中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因此, 高中教育迫切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 探索建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打破教师对教学的垄断

长期以来,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即使是素质较差的教师, 借助所拥有的知识, 在学生面前也是权威, 居高临下, 一切由教师说了算。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希望研究探讨的很多问题都超出教师的专业领域, 有的即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 也是教师自己平时并没有关心、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 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 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 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 由于不受“经验”的制约, 知识的发展是多向的。由于学生在研究、探索的学习中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 教师们失去了对书本对大纲的依托, 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因此, 教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 这将直接导致传统师生关系的改变。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很多地方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 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 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谁就首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教师不再是掌握知识的权威, 学生对教师有权利反驳、怀疑, 他们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 教师的要求和命令只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反感, 更多的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学习, 互相讨论, “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正在退出历史的舞台。

三、提倡学生研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不是把教师讲的知识记下来就行了, 这样得来的知识没有自己的建构过程, 只是在吃教师“嚼烂的馒头”。只有自己探究思维活动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真正学到知识, 培养学习的能力。因此, 我们要从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对此, 教师应充分注意其下述特点。

1.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 很多物理现象和原理, 单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能充分传达给学生的, 必须要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有的教师习惯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边操作边讲, 学生只能看实验, 对实验过程知识的形成体会不深。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才能进入知识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感受实验带来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自己列出实验提纲, 定出实验项目, 找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和设备, 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进行讨论, 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总结。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自己制作实验器材, 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

2.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探究的体现, 没有问题就显示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思考。学生只有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要在教学中留白, 不要把内容一股脑地给予学生, 要让他们有探究的余地。教师引导学生在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分析发现问题, 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推动学生的探究过程, 发现问题。

3. 学习途径开放化。

研究性学习范围是广泛的, 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 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 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实验, 开阔视野, 感受知识的多样性, 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比如, 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 使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便于学生了解。学习了摩擦力后, 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事例, 如自行车车轮和路面之间的摩擦, 手和门把之间的摩擦等。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给学生讲解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等等, 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集体的氛围中, 学习气氛活跃, 互相被调动起来, 大家积极发言, 取长补短, 拓宽了信息的来源, 激发出灵感的火花。即便平时学习不主动、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参与其中, 共同进步。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篇11

一、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确实如此。物理是一门用来解释未知事物原理的课程, 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的问题, 比起化学, 更能够说明问题的实质, 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调到其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增强其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了解物理相关知识,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探索, 寻找学习物理的各种新方法, 以此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难题。

二、物理课堂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物理教学, 是一门极富有科学趣味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 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物理知识到主动探索物理原理, 还需要物理教师多引导, 并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不断设置悬念, 引导学生的求知欲, 有意识地培养其探索精神。在物理实验课程中, 更要利用实验教学的契机, 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动脑地参与到物理探索的过程中来。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物理的重要和有趣。在内容与要求上:提出为学生在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为每个学生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要以“授人以渔”为宗旨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有逻辑性的学科, 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比较喜欢不断陈述原理, 进行板书, 但是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教学的过程中, 过于授人以“鱼”, 而没有注重授人以“渔”, 很多学生仅仅是停留在对物理原理的初略理解, 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 很多原理之间缺乏灵活的转换, 以至于很多问题无法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杜绝搞题海战术,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方法, 即使做一万道题目也是枉然。掌握一种好的解题方法, 比做一万道题都有效, 因此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充分将物理原理跟学生进行解答, 并在板书的过程中, 强调原理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物理的原理和解题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四、物理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妨巧妙地以“提问”代替解答,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我对教师不厌其烦地、毫无保留地给学生讲授知识, 解答问题, 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做, 甚至还给出标准答案的做法很不敢苟同, 虽说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传授知识,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但是这样做表面上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 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也感到十分满意, 但这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反映一听就明白, 而一做就不会呢?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 学生只是配角, 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教师自己思维的结果, 缺少学生对整个思维过程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 学生没有真正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与培养, 突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物理课堂教学要更多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当代教育教学, 越来越提倡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开放式平等的环境中, 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倡导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积极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 利用课堂问答、物理实验、教学模拟等机会, 充分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 交流。鼓励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 向同学讲述自己对物理的见解。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也应该以一种更加开发的心态, 主导物理课堂教学氛围的发展。

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能有效提高物理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一般是我们教师讲解、学生聆听, 教与学的方式固定、死板、没有新意。《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而且可以学会交往, 学会参与, 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之前, 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 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 目的是什么。此外, 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 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如, 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 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 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 兴趣很高, 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

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逻辑性强这一特点, 循循善诱, 并使学生能够将物理基本原理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达到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 真正实现理想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标的实施, 如何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之余, 还能掌握探索分析物理科学的能力, 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当前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新课标,兴趣,探索能力,互动,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查有梁:《物理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上一篇:加强学校食堂监管建议下一篇:清华学习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