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探讨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开始逐步显现,并蔓延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至2008年全球各大金融机构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金融业虚幻泡沫的破灭不是由于它的“愚蠢”而是由于它的“智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探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探讨论文 篇1:

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探究

【摘要】 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分析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及其管理所需信息的特质,运用再造理论探讨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动因、框架,提出一系列可与风险管理系统协同运作的措施。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一、研究背景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使用,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活力,它以其特有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规避利率、汇率或股市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近十几年来,衍生金融工具成为国际银行业用以规避风险、开拓业务、谋取利润的经营手段,其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在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是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主力军,主要从事自营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和代客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业务品种有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及结构性产品等。从交易目的上看,商业银行代客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是在与客户进行衍生金融业务交易,即与其他交易对手进行反向交易,以消除市场风险,从交易中赚取一定比例手续费,承担很小的风险;而自营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则为基础工具套期保值目的而开展(从实际交易情况看目前此类交易量最大)或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时间短、金额规模小、品种少,但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论从品种创新上,还是规模上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广泛使用。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受外界影响变动大,加上本身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它伴随着高风险,操作不当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损失。上世纪9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因其自身特点以及投机者的过度投机酿成了多次骇人听闻的巨额亏损和金融危机事件,全球的几乎每一场金融风险事件都与金融衍生工具有关,它的“双刃剑”效应成为风险管理的聚焦点。

与此同时,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也面临着不断满足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风险管理的挑战。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实施将原会计准则规定的在附注中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纳入了表内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使得市场价格的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更大,衍生金融工具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成为资产或者负债。报表要求披露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信息,同时披露对金融工具采用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息,要求披露与金融工具风险相关的描述性信息和数量信息。其中描述性信息包括风险管理目标、政策和过程以及计量风险的方法;风险敞口及其形成原因;数量信息包括风险敞口总括数据和各风险集中点的风险敞口金额;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做到期限分析,判断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并说明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方法;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其他价格风险)发生变动时,分析其对当期损益和权益产生的影响。这些都从形式上规定了要采用会计语言来揭示衍生金融工具信息,但是,会计流程的事后反映和原有的会计模式能否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有效地反映发展与变化中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真实程度,成为本研究的关注点。本文以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为焦点,探讨如何对外提供可信的财务信息,以期对内满足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需求,实现有效决策,从实质上发挥会计的控制和风险预警功能。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会计需求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风险管理则是指“银行或企业根据既定的目标,为防止其收入和债务受金融市场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取得比较理想的风险承受程度的组合而进行的管理。它并不意味着要消除一切风险,而主要是把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即现代风险管理是在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础上所建立的一整套管理程序,若其管理的范畴在全球内,就形成宏观金融管理;若其作用范围限定在企业内部,则形成微观风险管理。本文关注商业银行内部对衍生工具业务进行微观风险管理中对会计功能的需求以及其所产生的外部性。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

国际证券委员会和巴塞尔委员会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五类。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利率或金融资产价格等市场因素的波动使衍生金融的持有头寸价值发生不利变动,从而影响投资者财务状况的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合约对手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义务而带来的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金融衍生交易活动中交易者所面临风险的集中反映,当交易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时,将被交易所强制平仓,从而面临巨额亏损;而合约到期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时,则最终将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的缺失,如人为错误、系统失败、不正当的程序、管理控制失误等,而导致意外损失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多样性、复杂性、奇异性和技术性,使其较之基础金融工具面临更大的操作风险,这客观上要求衍生交易主体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模型、完备的控制系统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衍生交易的杠杆效应使得任何的决策失误都将导致巨大的风险暴露,但也正是由于这一交易机制,更容易诱发交易员的赌博心态,进而违规操作。法律风险是指衍生交易合约不能依法执行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合约约定不明确、合约本身无效、交易对手不具备法律授权、相关条款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等。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1.会计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会计是人造的提供经济信息系统,它与企业其他系统(如风险管理系统等)协同运作满足企业和社会经济大系统运行的需求,对内的功能是适应企业需求,反映各子系统的活动情况、监督各子系统的运行、参与其他子系统的控制;对外功能则提供充分反映企业状况的可信的财务会计信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最终会引起商业银行的资金变动,表现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的增减变化上。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观(盖地,2007)将其公允价值计价,注重交易事项的实质确认,并在列表披露中规定相关的风险披露,强调了决策有用,会计不容质疑地在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中起到了反映和评价的作用。同时,会计对过去事项记录与积累也为反映未来现金流入与流出的衍生金融工具提供数据,帮助报表使用者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利于风险管理。而且,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也包含着会计风险管理:如对由于计量方法的不同或对经济数据粉饰所造成的风险管理;对由于会计数据变化或会计政策选择所造成的风险。

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会计需求

金融市场变动速度太快,衍生金融工具品种的多样性和不断创新也使风险表现了非线性,它的风险传递也是高速的,传递过程也十分复杂,所以建立在健全的数据程序之上的高品质信息的适用性对于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制度、程序和方法上,都希望会计的反映、预测、监督、控制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因为经济信息中七成以上的数据来自会计,会计信息的适时提供,将使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与对其交易业务所表现的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紧密的联系。会计系统与风险管理系统的协同运作是满足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需求,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特殊业务,探讨协同运作方式——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以提供风险导向的会计信息。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

1. 流程与流程再造

《牛津英语大词典》将流程定义为: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出现。一般来说,流程是由一系列单独的任务组成的,使一个输入经流程变成输出的全过程。Allan M·Scher认为,“流程对输入的处理可能是转变、转换或仅仅照顾其通过,以原样输出。”Davenport和Short将流程定义为“为特定客户或市场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而实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

1993年,迈克尔·哈默等合著《再造企业——企业革命的宣言》,代表了得到广泛公认的对再造的定义。他认为,企业再造是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也是管理理念的变革。银行再造(Reengineering the bank)在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是国际银行业在网络金融时代、信息化浪潮中寻求银行管理新模式的具有革命性的实践,其定义为:商业银行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客户为目标,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从根本上对银行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重新设计,以期在成本、质量、客户满意度和反应模式上有所突破,使银行集中核心能力,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2.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

一般认为,企业流程主要由会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组成,会计是连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桥梁,负责从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经过加工后生成企业管理活动所需的信息,支持企业的管理活动。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这样复杂的交易,更需要将会计流程与其业务流程紧密联系,例如适时了解业务中如何将复杂的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拆分成简单的、基础的、流动性好的产品,并利用相对简单的产品平掉风险,进行会计的及时反映;公允价值广泛用于各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确认计量中,涉及公允价值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能否从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或通过有效的估价技术直接得到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取得离不开对业务的了解和相应的模型估价。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流程对会计流程的信息采取的时间、方式、质量以及加工后的信息至关重要,会促进会计流程的增值内容、会计流程中的增值作业的增加和非增值作业的减少,保证了信息的有用和可靠,有利于对衍生金融工具管理的决策。所以,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信息需要通过其会计业务流程共同完成。

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本文所指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银行再造的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则是借用再造理念,强调以会计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风险管理需要为目标,对现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根本上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风险管理理念,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中采集数据,加工成管理决策有用的风险导向的会计信息,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会计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在实践中,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虽然有创新, 但绝不等于完全否定过去, 现有流程中的合理部分应予以保留, 并根据会计制度的变化、新业务的拓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完善。

(二)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动因

1.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的制约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会计流程设计多是为了适应既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的需要, 讲究统一性和标准化,相对缺乏差异性和多样化。具体的会计、业务流程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设计,会计流程往往远离业务流程,彼此间缺少衔接和协调,会计信息所采集的数据以资金流信息为主,且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后进行的,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 导致信息隔阂和信息重复存储,财务人员在加工信息时仅仅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排序、汇总、过账,而很少考虑会计信息和业务活动的关联性,这样的财务报告并非直接可用,必须经过若干后台加工后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这样的会计流程很显然已无法跟上瞬息万变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风险管理需求。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要求衍生金融工具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风险信息,如银行所具备的风险管理系统和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其风险计量体系获取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和负债信息,得到风险暴露总额与获准的银行风险管理限额进行比较的情况。而银监会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的要求,从监管角度出发,指出商业银行在其所提供的监管报告中需揭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情况和对银行监管资本的影响,但两者要求的口径的不一致使财会人员在加工统一数据上疲于奔命。当然,定性也好,定量也罢,期末风险估值数据也仅仅提供某一时点的风险水平,无法满足其风险管理所需的适时的高质量信息。

3.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开展与IT支持

目前,我国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商业银行一般都根据西方商业银行衍生金融业务的管理方法建立了前、中、后台的业务运作体系,但具体有所差别:前台一般设在资金部(或国际部、外汇交易中心)负责交易的执行和头寸的管理;中台一般设在资金部(或国际部、外汇交易中心)的风险管理处或相关处室,负责交易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评估及交易额度管理;后台设在清算中心,负责交易清算和控制操作风险。大多数银行目前仅授权其境内分支机构开展代客衍生交易业务,并明确规定由总行集中营运,统一核算。

IT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应用使得银行构建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跟踪、反映、处理其各项经济活动成为可能,各种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即可实时记录、实时处理、实时报告,满足了包括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在内的各项需求。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模式、理论的研究,也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理论和发展的支持,成为其再造的动力。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设想

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支持和核心策略建议

流程再造的具体方法主要是流程要素分析法,有二要素分析法和四要素分析法。在二要素分析法下,流程可以被广义地理解为做任何事情的方式,包含客体流和主体工作流。流程再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改变这两个基本要素,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具体方法有:改变客体或客体的载体、改变主体、实现主体工作与客体流之间的转换。在四要素分析法下,将流程分为活动、活动之间的联结方式、活动的承担者以及完成的方式等4个基本要素。流程再造可从4个要素上寻求突破。如活动本身的突破,有活动的整合、活动的分离和活动的废除;活动间关系的突破有两种可能:一是活动的某一顺序发生突破性的变化,导致一个高效运作的新流程产生,二是活动间的逻辑关系发生突破性变化,从而获得一个新的流程;活动承担者的突破;活动实现方式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探索信息技术更为有效的利用。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策略是会计与业务流程之间信息的转换,应为增值的作业;利用网络环境、IT技术以及各处理模块,进行适时(just-in-time)在线(on-line)的信息加工、提供与应用;会计确认、核算、加工三阶段的处理在网络支持下,由相应的模型系统处理完成,形成适时的信息数据库。在各处理阶段的信息是可分离的,可选取的,当应用信息时可根据不同需求经授权提取,形成相应的报告:如适时的风险管理信息提取,适时的财务报表披露,风险预警等。

2.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流程再造设想

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是关键,其增值作业的增加和非增值作业的减少,是会计流程再造的价值增值前提。现代经济高度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是银行完全可以借用外部资源,把许多业务流程环节交由其它企业去协作完成。例如,利用业务外包将银行的局部外围性的信息技术业务委托给外部厂商或集成商去做,而自己只做核心部分,将流程分解到新兴的参与者,让他们只需专门服务于各自的领域,银行做其核心业务流程,掌握其核心信息。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衍生交易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事前的评估,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对每一笔交易的风险特性进行测试并提出应对措施。风险管理部门应采取先进可靠的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测量衍生交易头寸变化时风险价值的变化情况,估计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的风险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衍生交易的止损点和风险预警线,以便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利用适时的财务报表充分披露。

例如,某商业银行的外汇金融衍生产品批发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注:该业务为通过收集公司、机构客户外汇理财、风险管理需求,为公司机构客户提供的金融衍生品业务)

通过业务流程中的产品适用性审核深入分析产品风险,并根据产品的市场成熟程度、客户对于产品风险的理解程度和承受能力来考虑产品对客户的适用性;通过信用风险审核采取控制措施;审批人在授权审批的权限额度内审批交易;在交易平盘中审核客户书面材料委托、协议及请示的一致性和齐备性,在与境外交易对手进行背对背平盘条款与客户交易委托的一致性及交易对手额度的使用情况;交易证实审核客户委托与交易前台、境外交易对手提供的交易证实书的齐备性和一致性。从业务流程上控制人为的操作风险。

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思路

商业银行每日都提供衍生工具交易合同的收益和损失以及风险估值等数据作为内部风险管理之用,并提供整个报告期的一系列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情况数据,动态地了解衍生工具交易活动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后所具有的功能。

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哈默, 詹姆斯·钱皮.企业再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 田晓军.银行再造[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美)布赖恩·L·乔伊纳.第4 代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4] 刘传华.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J]. 财务会计,2004( 1 ).

[5] 刘政权 .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认识辨析[J]. 改革与理论,2003( 9 ) .

[6] 葛家澍.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 [J]. 会计研究, 2006(09).

[7] 黄颖利.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实时披露与预警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 2005 .博士论文.

[8] 田萍. 金融风险存在与度量最新进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05. 博士论文.

[9] 鄂志寰.WTO 与中国《银行再造》[J].中国投资,2001(11).

[10] 郑明川,徐翠萍.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的VaR披露模式[J]. 会计研究 , 2002(07) .

[11] 靳继同.论我国商业银行再造[J].新金融,2002(2).

[12] 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 2006.

[13]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监会. 2004年第1号.

[14] 相关商业银行关于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

作者:马 颖 吴大器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探讨论文 篇2:

风险导向视角下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开始逐步显现,并蔓延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至2008年全球各大金融机构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金融业虚幻泡沫的破灭不是由于它的“愚蠢”而是由于它的“智慧”。华尔街创造性发明了次级按揭贷款,又聪明地将不良债务证券化、衍生化,将其“打包切片”卖给追求利益的同行,正是这种衍生金融工具独特的风险为此次金融危机埋下伏笔。2008年2月21日英国议会批准将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3月16日美国投行贝尔斯登被收购、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发达国家这种虚拟的账面财富如泡沫一般在这次金融海啸中被击得粉碎,最终伤及实体经济。

事实说明,如果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披露制度跟不上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速度,再好的衍生工具也只能是漏洞的牺牲品。而作为监督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应该在这次危机中作出反省与检讨。作为了解公司财务状况主渠道的会计信息,为什么当时没有发出风险预警信号?甚至在公司濒临破产时会计信息仍显示其经营状况良好?会计报告反映风险的信息披露监管功能在哪里?其实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西方已经有相关学者曾对东南亚危机主要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和日本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7%的企业披露了衍生金融工具金额,18%的企业披露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外币金额,15%的企业披露了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损失和盈利,12%的企业披露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期限、条件和会计政策,却无一家企业披露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程度。原因在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多样性与非线性以及风险传递的迅速性和传递过程的复杂性使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难以将该类业务囊括于表内加以正确反映,仅作为表外项目加以披露,针对风险性的预警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信息披露存在的这种局限性,有关会计处理方法、交易战术、衍生产品真实质量等重要信息不能充分披露,导致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政府要想全面了解金融危机期间该国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总体情况是不可能的。鉴于此,本文构建以风险导向型为主要模式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模式,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信息,帮助监管当局评价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质量。

二、整体解读风险型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模式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要求:首先,实体的管理当局应将衍生金融工具按照所披露信息的性质进行适当的分类;其次,实体应说明其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包括对适用套期会计的各主要类型的预期交易进行的会计政策;最后,实体应披露每一类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范围和性质以及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并要求详细描述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公允价值的确认情况。由此可见,准则制定者关于信息披露的研究从未忽视过风险因素在金融机构或与之相关的金融产品中的影响。在此立足于衍生金融工具,探讨风险型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模式的对象、确认、原则和内容。

1、风险导向型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对象。披露应对不同对象保证不同程度的透明,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形成网络,共同监督受控者行为,则需求者的主观意志能保证风险型披露制度更好地得到贯彻。从需求者所处地位划分,可分为商业银行管理层、中央银行监管层和社会公众。

2、风险导向型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确认。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發展历程来看,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现在已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交易和核算的基本方法。但基于目前源发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暴露出各个国家深层次的风险监管不足同时,也深刻地暴露出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诸多缺陷。面对越来越大的对公允价值质疑的声音,曾经备受尊崇的公允价值计量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对此,企业应该利用比较充分的原始会计信息,采用高级的定量(风险资本计算)和定性(监管过程、银行管理体制的要求和市场规则约束)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出信息中能够评价风险的要素,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的需要。尤其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应通过内部定价、内部稽核、内部制约、充分披露、风险检测等,来合理地判断公允价值的计量。

3、风险导向型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原则。①充分披露原则。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必须全面、充分地反映各种衍生工具交易活动及所涉及的主要风险。此外,衍生工具交易活动通常只是金融机构众多业务的一部分,因此对衍生工具交易活动的信息披露要融入金融机构的总体活动之中,采用组合方法综合评估衍生工具交易活动和其他活动,定量信息辅以定性信息。②及时性原则。金融机构应按一定频率及时地提供有关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活动对公司总体风险状况和利润表现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等信息,可以使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及时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此外,由于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也是如此,因此信息披露还要具有前瞻性。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项未来交易的合约,其经济实质往往与其法律形式相背离,此时应按其经济实质来披露信息。信息披露应该根据信息的重要性以及金融机构衍生工具交易的规模、复杂性及性质来进行,要着重于金融机构的实质性风险暴露,披露的信息量应该与衍生工具交易活动对该机构的总体经营、风险状况和利润的影响联系起来。④成本效益原则。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具有外部性的特征,所以具有一定的义务性,但仍须遵循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披露会计信息供给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需求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保证会计信息供给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

4、按衍生金融工具分类来划分披露的具体内容。①市场风险披露。信息应该披露衡量和管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政策以及评估风险的方法,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风险限度、风险限度监控程序,所使用的内部风险计量模型、模型系数等。②信用风险披露。信息应该披露信用风险控制或贷款审批机制以及降低信用风险的机制,包括抵押、保证金、双边和多边多头抵消协议以及提前终止协议等,在使用统计模型预测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时,同时披露模型的类型、主要假设条件等定性内容。③流动性风险披露。包括两类,一类是与市场状况有关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另一类是与总的资金状况有关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信息应该解释这些流动性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影响金

融衍生工具的交易。④营运风险披露。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为错误等原因而带来的损失。信息应当披露涉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系统的风险、作业控制程序的风险,同时也要涉及风险如何出现、风险衡量和管理方法等。⑤法律风险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法律风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市场过度发展,监管法规等不健全而出现的。金融机构应当披露用于交易性和非交易性衍生金融活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收入确认方法,将会计政策公之于众,以便市场了解公司对不同衍生工具的运用和不同会计处理,以便约束违规的投机行为。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必然选择:构建完善的风险型披露制度

内患生于黑暗,风险来自隐蔽。国际金融界在一系列动荡之后痛定思痛,致力于银行业经营明晰化,完善风险导向型信息披露制度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加强监管的趋势。最典型的巴塞尔委员会一直主张建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并多次设计、修正了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框架和原则,试图引领国际银行业金融监管的新方向。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基础的金融风险评价机制中明确规定,银行监管过程应实现灵活性和动态性更强的风险管理方法,经过规范的制度建设和过程控制,最终落实到合理的风险和资本信息披露上来,构建了在风险和资本之间建立了全面的对应关系,这代表着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银行业的风险与绩效监管具有现实的引导意义。

从宏观上看,全球金融自由化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全时区、全方位、一体化的国际金融市场极大地加速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从而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和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难度。建立风险型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系统,将有效地促进监管协调和沟通,防范金融风险;从微观上看,投资者、金融分析师及各个利益相关者比以往更加关注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影响,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披露要求,以便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对损益表的影响,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由此可见,建立健全风险型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制度,对重大风险环节的节点进行预警,整合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已成为防范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这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国际金融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来防范风险,而監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定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促使金融衍生品交易得以健康规范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济南卷烟厂 山东经济学院)

作者:魏静霞 于少明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探讨论文 篇3: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衍生金融工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其产生成为必然,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杠杆性和高风险性。本文主要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和功能,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财务管理 运用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也随之在金融市场中不断发展和壮大。事实证明,企业的财务管理深受衍生金融工具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已是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必不可少的风险避风港和经济导向标。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1、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于金融工具的定义是: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而衍生金融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按照交易对象的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即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权合约和金融互换合约,而按照原生资产的不同也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特征是价值随着标的物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虚拟性、产品结构非常复杂、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不要求初始净投资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属于“未来”交易,在未来某一时期结算。

2、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

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避风险、投资套利和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等。在规避风险方面,通过与被避险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动相反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对个人和企业提供价格、利率或汇率等方面的保护,以防范标的资产或负债发生负面变动而带来财务上的损失,例如投资者欲收购或控股某上市公司,但却不看好该股票的未来行情,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一方面购入该公司股票而另一方面卖出股指期货合约,股指期货上的盈亏可以弥补股票现货上的盈亏,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投资套利方面,与规避风险相反,其目的在于多承担风险,企图获得高额收益,一般情况下市场中的对冲并非都能恰好匹配,这就为投机套利提供了大量机会,投资者可以以小搏大获得高额投机利润,例如运用股指期货,在股票上扬时做多能赚钱,在股票下跌时做空同样可以赚钱;在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由于企业参与者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企业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如利用某些信息获取私人利益、损害所有者权益,此时可以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利用期权激励方法实现企业管理者的参与约束,管理者就会为自己的期权增值努力为企业发展效力,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衍生金融工具的其他功能还包括价格发现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

二、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主要是指在金融市场的各项活动中,由于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包括市场、政策和管理等,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变动,使得金融活动主体的实际收益或成本与计划收益或成本产生背离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标的要素出现与预期不同变化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货币风险、利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统称为来自基础金融资产的风险。这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都是以基础金融产品的预期价格为基础的,一旦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相背离就会造成损失。市场风险的重要特征是其风险是不可准确进行量化的。对于衍生工具的滥用也是导致市场风险的重要原因,它由于相关投资商的内部控制系统无法有效计量和控制衍生工具而造成的风险,衍生产品的高杆杠效应不仅能使投资者获得高额收益,同时也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美国次贷危机所反映出的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滥用,足以说明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合约一方无法履行合约承诺,出现违约行为所引起的风险,包括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此类风险出现应满足两个条件,交易对方因财务危机违约以及在合约期限内违约方的合约价值为负。信用风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场外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与合约签订的期限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期限越长,信用风险就越大。信用风险的程度还取决于交易地点,一般来讲,场内交易的产品信用风险较小。此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品种多样,结构复杂,不同的产品其信用风险也不尽相同。

3、流动性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流动性风险包括两方面:业务量流动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前者是指由于缺乏合约方而造成的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后者是指合约一方由于临时资金短缺而不能履行支付义务被迫平仓而承担经济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一般出现在新兴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其风险大小往往取决于合约的标准化程度、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

4、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由于内部管理问题或人为因素而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它可能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或是交易员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衍生金融工具结构复杂,技术操作要求性高,相关人员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就容易产生经营风险。此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往往要大于基础工具的交易。

5、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所导致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一些合约不能受到法律保护而给交易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它可以分为宏观法律风险和微观法律风险。形成此类风险的原因主要有,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各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完善跟不上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节奏;由于某些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文件不充分或是合约设计时故意逃避法律法规监制而导致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无法可依等。

三、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包括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款项收付结算管理和投资套利中的运用。

1、衍生金融工具在筹资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筹资管理中主要运用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互换合约。远期合约主要应用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币借款时规避汇率变动和利率变动的风险,企业在筹资期间利率上升或外币升值都会使企业蒙受汇兑损失,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可以同时签订远期合约来锁定远期汇率和利率,进而规避筹资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风险;企业通过期权合约进行筹资,如发行可转换债权,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同时可以借转股的机会吸引投资者,而当企业业绩良好时,债权持有者可以将债务资本转换为权益资本,利用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加筹资的灵活性;互换合约一般用于对外货币资本借贷中控制汇率风险,企业利用互换合约进行融资可以使企业在自己熟悉的市场上寻找筹资机会,一定成本上解决某些市场的信用等级限制问题,同时通过利率的互换可以有效降低筹资成本,降低筹资风险。

2、衍生金融工具在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与筹资过程相似,企业进行投资时主要利用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互换合约。企业财务管理中一般采用不同种类的金融金融资产相互组合来减少投资风险,但这种方式却无法规避系统风险,而衍生金融工具则可以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集中到金融市场中而后重新分割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企业无法规避系统风险这一问题。企业对外进行投资时会安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来收取利息则会面临投资期间利率波动的风险,远期合约则可以锁定远期汇率和利率进而规避企业投资时可能的汇兑损失;通过期权合约企业可以在其投资决策中达到是否行权的最有利结果,例如对于某项投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投资回报率选择是否行权,期权合约的存在可以使企业避免种种不利因素,使企业投资理财决策更加全面和科学;企业可以通过互换合约增加投资收益,如当企业拥有一个浮动利率或一个固定利率投资组合时,可以先后从事两个相反方向的利率等互换交易来增加其资产的投资回报,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3、衍生金融工具在款项收付结算管理中的运用

衍生金融工具在款项结算管理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由于企业为增加销量,增加市场份额常常会采用赊销的方式促进商品销售,使得企业账款回收产生一定的时间间隔,特别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更会面临汇率变动风险,因此为避免汇率波动给企业收入带来不利影响,若预期外汇可能会贬值,则通过卖出远期外汇合约对出口应收账款进行保值。同理,应付账款也面临着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风险,当企业进口付汇时,如果预期本币对外汇贬值,则可以通过买入远期外汇合约对进口应付账款进行保值,以规避汇率风险。

4、衍生金融工具在投资套利中的运用

不管是筹资、投资或是款项收付结算管理更多的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来防范不利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锁定收入和成本保值的目的,这虽然可以规避风险但同时也失去了如果资产价格往有利方向变动而带来的收益。而企业财务管理中除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外,也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套利。投机套利是指直接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以赚取即期价格与未来合约价格之间差价的行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只需要支付合约金额极小比例的保证金便可签订大额合约,其杠杆作用十分明显,市场中的风险偏好者可以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套利。例如,6个月的英镑期货合同标价是1.5040美元/英镑,某企业预期英镑汇率将在6个月内上扬,则会选择买入英镑期货合约,若6个月后英镑为1.5964美元/英镑,则企业将会有0.0924美元/英镑乘以期货合约总额的盈利,反之若价格低于标价则会形成亏损。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作用给希望获取风险收益而又没有大量资金的企业提供了可能。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企业管理将更多的涉足国际金融市场。对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来说,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为货币资金的运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企业可以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是投机套利。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日新月异,我国企业必须熟悉和掌握衍生金融工具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

[2] 马玉峰:浅析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9).

[3] 于志云: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研究[J].风险管理,2009(12).

作者:张玉梅

上一篇:春节期间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年终经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