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整改

2022-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加强审计整改

闭环整改体系的建立与审计整改的多重价值

[摘要]审计整改落实是实现审计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挖掘审计整改基本价值、潜在价值和延伸价值,创新整改结果运用,以构建新时代背景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闭环整改体系,落实整改既定目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整改 价值 增值

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11号令)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职能,突出了内部审计咨询服务价值。内部审计增值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而审计问题整改作为审计价值实现、审计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理应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一、闭环整改体系与整改三重价值

大型企业集团一般业务比较复杂,岗位细分程度高,且机构设置上下对应,组织架构层级多,不可避免地产生总部对二级以上分、子公司管控力度不足,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虽然通过内部审计进行了一些改善,但审计整改责任不清晰、整改措施不彻底、整改浮于表面等问题仍是困扰企业的“顽疾”。随着新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如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整改体系,确保整改不打折,促进企业政策上通下达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使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实现审计整改价值,下面以大型集团公司为对象,建立如图1所示的闭环整改体系。该体系从上至下可以分为整改运行、成果评价和结果利用三个部分。

(一)整改运行与基本价值

整改运行流程由上下两条线组成,分别是一条自上而下的考核线(针对节点)和一条自下而上的控制线(针对过程)。

考核线简单来说就是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进行节点考核,即一级公司考核二级公司的内控测试达标率和整改率;二级公司考核三级公司的整改率;三级公司考核四级公司的整改时效性和整改率,不越级考核。

控制线简单来说就是下级公司对上级公司进行过程反馈,分为整体情况反馈及单个问题反馈。前者是指下级单位定期以报告的形式对上级单位反馈整改结果;后者是指下级单位在审计系统中逐条对上级单位反馈,并对审计问题以风险为导向,按重要性程度进行分类管理。这两条线互相配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改体系,推动审计整改高效运行,从组织上保障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有力推进,效果不打折扣,實现审计整改建议既定目标所产生的价值,也就是基本价值。

(二)成果评价与潜在价值

整改达成了既定目标,也就实现了审计整改建议的基本价值。但不要忽视对单个问题整改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影响,特别是对企业管理、开源节流、避免损失等方面的有益作用,也就是潜在价值。因此,可以从成果认定范围、认定方式和认定依据三个方面出发,制定成果评价标准,通过有效的审计成果认定,挖掘整改潜在价值。

(三)结果运用与延伸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审计要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时代机遇,从审计整改入手将是一条捷径。很多大型企业掌握了大量审计整改结果,如果能将其与大数据相结合,探究审计问题分类管理,企业风险提前预警,将促进企业管理和风控水平迈上新台阶,产生巨大价值。

二、落实整改既定目标,实现审计整改基本价值

(一)上下级单位间的考核标准

上级单位每年对下级单位下达目标责任状,将审计整改纳入考核目标,既可以提升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也能提升企业考核分支机构选拔人才的科学性,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这是审计整改基本价值的一个方面。

审计整改考核分为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两个方面。考核指标由时效性和整改率两大指标组成,其中时效性指标要考核整改反馈时效性和整改完成时效性,而整改率是对全年整改情况的回顾(如表1所示)。

引入时效性指标,一方面是为了加快整改速度,避免某些单位久拖不改,直至年终考核才草草应付整改;另一方面是为了针对某些时效性强的问题,避免被审计单位“以拖代改”,拖到最后,审计问题已经没有意义或者风险未发生自然消除。在过程中需注意整改效果,效果达不到预期的,一律判定为未整改。整改率是审计整改的底线要求,对于年终无法完成审计整改目标的,应当查清原因,严肃问责,不给问题和风险留下滋生的土壤。

考核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每年下达责任状时,将审计整改考核要求纳入其中,年终绩效考核时进行检查,作为机构绩效、干部考核、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提升审计整改的严肃性。二是每年对分支机构进行绩效审计时,复核整改率和整改实际效果,防止问题反弹。三是审计部领导列席干部考核提拔会议,须对干部任命提出意见,整改不达标的一票否决,将审计整改工作和干部考核任命挂钩,增强整改刚性约束。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的重视程度,使得分支机构考核、人才选拔更加科学合理,实现了审计整改的初衷,达到了审计整改的基本价值。

(二)上下级单位间的反馈流程

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价值的重要手段,但审计整改不到位、屡查屡犯和整改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改目标的实现,其根本原因包括整改责任不清晰、整改要求不明确、整改压力难传递等。为实现整改目标,达成审计整改基本价值,必须完善审计整改流程,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审计整改流程。

1.上下级单位间的整改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由公司领导牵头,审计、纪检和人力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委员,成立监督委员会。审计部设立整改质量控制岗,协调公司和四级分支机构职能部门指定的专人,共同组成整改质量控制组。四级分支机构整改责任人组成整改工作组,在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人领导审计部门开展审计整改工作,审计部指导整改工作组进行整改,监督委员会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协调,针对某些特定问题执行督办职能,整改质量控制组对工作组的整改报告进行审核并指导。

2.整改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在实施阶段,通过顶层设计,保证各单位工作目标清晰。审计部下达整改通知,整改工作组根据要求编制整改方案,报整改质量控制组把关,质量控制组审核通过后交审计部审核,审计部视整改情况决定重新整改还是完成整改,其中特殊事项移交监督委员会甚至主要负责人督办,最终按季度出具整改报告,并评价审计整改价值,报主要负责人审核。流程的规范运行离不开良好的过程控制:(1)分工清晰,各司其职。整改质量控制组负责沟通、协调、控制和指导,核实实际情况,审计部门核实整改反馈资料,监督委员会针对重大风险,避免职能冲突。(2)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审计部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工作组在方案中明确责任人,避免互相推诿。(3)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整改工作组每月定期报送整改执行情况,分析未完成整改的原因,直至整改完成。(4)定期召开例会,指导整改工作。每月总部例会通报整改进度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对于重大风险,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列入公司督办工作,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向主要负责人汇报。(5)定期通报,形成压力。每季度在公司平台发布通报,并向上级单位通报整改情况,发挥信息公开的警醒作用,增强责任,对整改单位形成压力。(6)不定时“回头看”,杜绝屡审屡犯。二、三级公司不定期组织复查、检查,甚至专项审计,杜绝已整改问题再反弹。

三、制定成果评价标准,挖掘审计整改潜在价值

每项审计实施后都会披露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涉及的方面、侧重点和重要性各不相同,经过审计整改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其中,部分整改将对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经营效益等方面带来良好的效果。提出审计整改成果评价标准,通过有效认定审计成果,可以对有价值的问题整改措施举一反三,推广运行,挖掘审计整改潜在价值。

(一)审计整改成果评价标准

审计整改成果评价标准分为成果认定范围、认定方式和认定依据三个方面。成果认定范围包括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按照要求进行落实,在增加公司价值和改善公司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可计量成果。根据计量方式不同,分为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和不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果包括挽回损失金额、避免损失金额、增收节支金额,增收节支金额包括增加利润金额和增加资金存量两部分;不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果包括完善制度/流程和移交审计线索两个方面,如表2所示。

可用货币计量成果的认定方式由审计组提出,被审计单位确认,三级分、子公司/二级子公司审计部初核,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批,同一事项的成果不可重复认定。认定依据包括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整改支撑材料、审计整改报告以及审计成果认定单等。不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果中,制度/流程的完善根据整改报告或者反馈资料进行确认,按个数进行统计。移交审计线索根据问题线索移送表进行确认,按个数进行统计。

(二)评价标准的作用

通过制定整改评价标准,对审计成果和影响进行分类,按一定规则进行定性分析,使审计成果从不清晰、不具体转向数据化、可视化。挖掘其中有重大价值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举一反三进行整改,挖掘整改潜在价值,使得审计成果不再局限于整改一个问题或某一类问题,而是深入到对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

由此带来了审计整改的良性循环,一是领导对审计整改的促进作用了解得更直观具体,愈加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二是被审计单位从遮遮掩掩、害怕披露问题、整改不积极向主动整改转变,更加理解审计、欢迎审计;三是审计人员工作价值得到了体现和放大,更加坚定地推动审计问题整改。

以某公司为例。2017年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89条,到期问题整改率97.75%。通过复核验证审计发现问题,促进7项管理制度的改进和修订,增收节支792.48万元,为公司避免损失109.67万元,挽回损失15.4万元。向监督委员会提交审计议案2项,向同级纪委移交审计线索1条。对部分问题整改措施进行推广,其中通过对临建管理专项审计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整改,促进临建管理细则发布,通过临建标准化和严格预算审批,有效降低了临建平均成本,新开工项目临建平均成本降幅达13%,为推动公司降本增效作出重要贡献。

四、创新整改结果运用,探索审计整改延伸价值

新时代条件下,企业数据呈爆发式增长,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究将审计整改结果与大数据相结合,研究审计问题分类管理,企业风险提前预警,促进企业管理和风控水平迈上新台阶,探索审计整改延伸价值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风险过程控制

现代企业数据规模大,外部环境日新月异,需要对风险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由于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数量众多,不同问题重要性程度不一,且沟通层级跨度大,依靠人工加计算机辅助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在线风险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将整改结果与大数据相结合,设定相应的规则和阈值,对问题进行分类管理,以风险为导向,对重要性程度高的问题进行重点控制,重要性低的问题采取定期评估、日常监控、策略性防范等措施,有效管理企业信息,降低审计抽样风险,强化企业过程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审计整改延伸价值。

以某公司为例。將过去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发生频率和潜在影响作为依据,设定审计系统规则和阈值,结合当前运营管理情况,生成内控风险分布图(如图4所示)。横轴代表问题发生频率,纵轴代表问题的重要性水平。本图按照发生频率为6、重要性水平3.5,将该图划分为4个区域,即定期评估、日常监控、策略性防范、优先密切监控。通过风险模型的在线分析,根据审计系统预置规则和阈值的划分,实现审计问题线索的分级管理,对触及临界指标的事项及时预警,据此提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及风险防控建议。在优先密切监控区域的问题重要性水平及发生频率均高,需要密切关注,可以由总部派出审计组,进行现场重点审计。在策略性防范区域的问题较为重要,一旦发生将会给公司带来较大损失,可以由项目所属公司的审计机构进行现场核实。在日常监控区域的问题重要性水平相对较低,该类问题应根据监控、整改所耗费的资源及对应产生的收益进行日常监控,由问题所在单位自行提供证明材料,审计系统进行核实并决定是否开展下一步行动。定期评估区域的问题应按照问题的特殊性进行定期评估,依据评估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与资源投入。应集中有限的资源,控制其他三个区域中的问题风险,从而依据风险调整审计计划,大大提高审计的精度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审计整改的延伸价值。

(二)企业风险提前预警

审计整改的根本目的是减少乃至消除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由于审计整改针对的是已发生的问题或可能发生的风险,其切入点过于滞后,往往损失已经发生,通过将审计整改结果与大数据相结合,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可以使审计整改前移,从为企业“治病”到为企业“防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历年审计发现问题,既揭示了企业管理的薄弱点,也反映了过去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同时,通过审计整改评价,可发现审计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影响,据此为风险预警提供参考。

以某公司为例。按两个维度对历年审计问题进行分类:一是按问题产生原因,分为执行类、制度类和其他类三类,此维度用来判断审计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二是按问题业务性质,可分为重大决策与战略管控,预算、考核体系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商务合约管理等17个大类,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务合约管理、自营项目现场管理和财务收支合规性等方面。投资、联营、房地产、勘察设计领域公司未涉及或突破,境外项目在2017年取得突破,但尚未开展审计与检查,目前反映这些领域为零缺陷。

17个大类进一步细分为98个小类,如重大决策与战略管控能力分为管理模式、治理结构与决策体系、授权、重大决策有效性、经营战略和业务结构、市场布局、所属分支机构的发展、其他共8小类。2014-2017年审计发现问题趋势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问题主要集中在项目目标责任、招投标程序和会计核算等方面。据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过去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业务重心的调整方向,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为企业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实现审计整改延伸价值。

以构建新时代背景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闭环整改体系为基础,以落实整改既定目标、制定成果评价标准、创新整改结果运用为手段,突出内部审计整改价值,有助于内部审计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开创新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崔亚林.以审计整改为抓手,实现审计价值增值[J].财会学习, 2018(5):96-99

耿建新.完善审计结果应用机制,充分发挥审计工作效果[J].中国审计, 2016(1):43-44

时现.最新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特点分析:基于修订前后比较的视角[J].中国内部审计, 2018(3):4-7

王彬武,李德全.中外建筑业企业组织结构对比研究[J].建筑经济, 2017(4)

吴晓斌.企业审计整改“四项机制”的构建及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 2017(1):59-61

作者:周律俊 周剑虹 王浩 张维

第2篇:政府审计整改实施机制分析

[摘要]在政府审计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由于法制化程度较高,责任追究执行到位,审计结果公开透明,法律和舆论的强大力量会共同促成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整改。本文遵循审计结果质量机制→审计结果公告机制→督导跟踪机制→审计问责机制的逻辑路径,对不同国家的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借鉴经验并对我国政府审计整改实施机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审计整改;审计结果质量机制;审计结果公告机制;督导跟踪机制;审计问责机制

[

审计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有审无改意味着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审计的国家“免疫系统”功能大大消减。

不同的审计模式下各国的审计制度各有所长,对于他国审计整改的成功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有助于我国政府审计整改实施机制的健全完善。在政府审计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督促审计整改落实不单是审计机关的职责,但审计机关通常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且审计信息披露充分。由于法制化程度较高,问责机制健全,审计结果公开透明,接受媒体与公众监督,法律和舆论的强大力量会共同促成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

1文献综述

2010年新的《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第163条);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没有整改或者没有完全整改的事项,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第169条);审计机关汇总审计整改情况,向本级政府报送关于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的报告(第171条);另外,审计机关依法实行公告制度。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审计调查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公布信息中应当包括被审计(调查)单位的整改情况(第157、第158条)。

目前,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关于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方面的探讨,有的则是基层审计人员对当前的审计整改工作的思考。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骆勇、朱长伟(2011)认为审计整改在机制建设上还存在整改时限上的冲突、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具体、整改的监管合力尚未形成、整改效果难以定量判定等诸多问题。而陈洁(2012)则提出被审计单位缺乏正确的整改态度、审计机关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缺位”问题、审计整改缺乏判断标准、公示制度不健全及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不合理等的共同作用下才导致了我国的审计整改难问题。文富恒(2013)认为应采取落实法律法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审计公开制度、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等措施来督导审计整改。刘峰、阎强(2011)则一改先审计、后整改的理念,认为审计整改的机制设计应该贯穿于审前、审中、审后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国外关于政府审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他们更加关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在政府审计方面,其研究领域更多集中在绩效审计上,这与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审计模式有关。政府审计已经成为其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机制之一,其审计建议的执行则多由立法、司法部门和独立审计机构等通过多种机制、多个渠道来全方位地责成落实。

2审计整改国际比较

21审计结果质量机制

审计结果的质量包括审计决定是否正确,审计建议是否合理可行,这直接关系到审计整改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独立型审计体制下,因为审计机关极高的独立性,其审计结果的质量也相对更高。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政权的一个重要分支,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体制之外,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只对法律负责。一方面可以较少受被审计单位的权利派系、政治派系等的干扰,另一方面也完全不会对自身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审计机关可以专注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职能的发挥。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都采用这种审计模式,其会计检察院、审计院等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整改措施等,也因而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被审计机关往往也乐于采纳和借鉴,以提高其行政能力。

22审计公告机制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是通过反向的“倒逼”压力。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包括对能够很好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能够基本尽职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以及在履职过程中出现了侵犯公民利益的、屡查屡犯的、拒不整改的单位予以曝光,通过舆论监督和被审计单位的自我完善意识,来强化审计整改的实施。

23督导跟踪机制

督导跟踪机制是指审计机关通过什么手段来促使审计对象实施有效的审计整改,并且对后续进展和结果进行跟踪了解。

在法国的司法型审计模式下,其审计结论具有司法强制性。从这一点上来看,其督导跟踪机制相对简单,但也最为直接、有效,即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未按规定进行整改后将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在德国这种独立型审计模式的国家,虽然其审计结果的质量较高,但法律却未给予其得以强制执行的地位保障。所以被审计单位也仅仅是乐于采纳和借鉴,审计整改的落实并不依靠督导跟踪机制,其审计公告机制会对其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24审计问责机制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问责是指委托人要求代理人就其行为向委托人做出解释。审计只是发现问题的途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审计之后的问责,才是解决问题的药方。审计发现的问题很多是在主管领导等相关责任人的授意下发生的。如果只关注追缴违法违规等问题资金,却不去追究相关责任,就不能够从积极预防的角度实现权责的和谐统一,保证管理活动基本目标的实现。

中外部分国家关于政府审计整改的比较内容可归纳如下表:

3我国审计整改实施机制分析

31审计结果质量机制

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行政部门的审计模式导致我国的政府审计独立性较低。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制,既要接受本级行政首长的领导,又要接受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从任命和经费上来看,地方审计机关则需要依靠本级政府财政。这就形成了既隶属于政府又监督政府,甚至受制于政府的尴尬局面,某种程度上成为政府的内审机构。在这种体制下,政府部门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审计机关的工作范围和审计决定。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提出常常是与被审计单位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从客观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

出于对审计结果质量的顾虑,审计部门往往对审计整改的跟踪力度也会有所降低。一方面,基于对这种结局的可预见性,一些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职,从而进一步影响审计结果质量,陷入一种不良的运行循环中;另一方面,被审计部门也难以充分落实审计整改,即便按照审计建议进行了积极整改,由于审计建议的质量本身不高,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由此来看,审计结果质量机制直接影响了审计整改的意义。

加强审计结果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制度规范设定,提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建立针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广使用更为先进、成熟的审计方法等。

32审计公告机制

审计公告是审计机关向社会公众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有利于促进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公民参与国家治理;有利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活动形成社会压力;有利于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质量形成监督反馈。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然而目前我国的审计公告仅仅停留在审计发现公开的层面,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审计决定、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整改情况公开的信息量很少,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某某单位予以整改”这一类措辞。这样有限的审计结果公开程度给予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有利的操作空间。同时政府审计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影响了审计公告的效率和效果。在审计公告的数量、比例、深度、广度上都难以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威慑效应。

因而从完善审计公告机制的角度来促进审计整改的落实,应更加注重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公开以及审计整改报告的公开。这不仅对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形成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压力,而且对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促进上述相关审计公开,发挥审计的揭示功能,首先,应形成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范围和程序有法可依,明确权责。其次,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审计结果的公开提供智力保障。最后,正确处理好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审计部门在确保独立性的前提下,积极寻求与其他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33督导跟踪机制

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的实施主体,那么由谁来监督审计整改的实施呢?这是督导跟踪机制最核心的问题。从我国目前政府审计状况来看,审计机关一直是督导跟踪机制的主角,普遍采用“谁审计,谁督促整改”的模式。然而审计机关的权限有限,如果被审计单位拒不落实整改,审计机关本身对此没有强制力,从而缺乏威慑力。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人大是公众的代理人,政府是同级人大的代理人,具体的公共责任机构(被审计单位)是政府的代理人。委托人对代理人审计整改的效果应该最为关心,这涉及委托人自身利益。各方在审计整改督导跟踪机制中可以形成如下框架:相比国外委托人占据督导跟踪机制的主体地位,审计部门处于辅助者的地位,我国在审计整改的督导跟踪机制中将审计机关置于审计整改的主角,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人缺位的问题。

(1)审计机关接受政府的委托进行审计活动,并向政府报告结果,应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是审计整改督导跟踪机制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对督促审计整改负直接责任。

(2)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作为被审计单位的委托人,在审计整改中应该发挥主要的督导作用,要求被审计单位定期报告审计整改的落实情况,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审计机关责令被审计单位上缴的款项予以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3)财政、纪检、检察、公安、税务、工商等相关监管部门作为政府部门的代理人,应协同完成政府对其他代理人的监督职能,因而在审计整改督导跟踪机制中应承担协作督导职能。虽然审计整改联席会议机制已经在推行,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联动机制不够紧密,整改的合力有限;移送机制在执行上缺乏力度。

(4)人大作为政府的委托人,应承担审计整改的间接督导职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工作报告所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从上述委托代理模型中可以发现,人大是公众的一级代理人,由此来看,其也是履行督导义务的最高层级。因而,人大常委会不仅应履行间接督导职能,还应主动作为整个委托代理链条中的最终督导者,通过更为严格、严厉的督导方式确保审计整改的落实,以防止将督导责任承担再传递给最终委托人,即公众。

(5)公众作为人大的委托人,也是政府审计的最终委托人,应享有审计整改外部监督的权利。公众行使监督权利需要两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要健全完善的审计公告制度,以使公众具备获取完善的审计信息的渠道;二是建立通畅的意见反馈通道,以使公众便捷行使督导权利的通道,而不仅仅依靠新闻媒体、人大选举等这些更间接、更缓慢的方式。

34审计问责机制

如前文所述,审计只是发现问题的途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审计之后的问责,才是解决问题的药方。审计部门对已查出的问题,要提出意见和建议;监察部门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提出问责的意见,并按组织部门的干部管辖权限实施问责;组织部门要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管理、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的法规意识、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当前,审计问责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国家审计已经开始承担起了强化问责的重任。但是,审计问责作为行政问责,仍然存在很大的弹性或不确定性,这影响了问责作用的良好发挥。因此,制度化的审计问责亟待法制化。

首先,尽快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国家审计问责法律,通过立法规范问责主体及权力。除了要完善同体问责外,更要加强异体问责。可由全国人大“牵头”,其他各部门参与的政府审计问责特别委员会作为政府审计问责的主体。同时,问责的主体除了负有领导或监察责任的民主授权的各级权力部门、行政领导机构、监察和司法机构之外,行政授权的各级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公众也可以作为问责的主体。其次,通过立法明确问责客体及问责程序,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等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都是问责客体。而科学、合理、可施行的问责方法也应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优化。最后,责任追究机制更要强化执行,提升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规成本,强化追究其责任人的管理责任、经济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71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8号

[3]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4]江苏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R].2010

[5]李顺国,向顺鹏影响审计整改的因素分析和对策建议[J].审计月刊,2011(5):18-19

[6]金香爱中外审计监督体制立法模式比较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5

[7]施玮中国与欧洲国家政府审计比较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8]姜巍政府审计问责制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9]文富恒审计整改存在的困难、原因及对策探析[J].湖南财经经济学院学报,2013(1).

[10]徐国平审计整改的难点与解决途径[N].中国审计报,2013-01-09(2).

作者:杨贺 郭帅

第3篇:全国人大追问审计整改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屡审屡犯”祭出新招,第一次听取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每到年中,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有一项议程:听取和审议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被称之为“审计风暴”,但年年审计,问题年年相似。

为何“屡审屡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审计指出问题整改不力、追责不到位。

2015年,“顶层设计”对此祭出新招,全国人大常委会追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2015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会议指出,改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机制,目的是健全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制度,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次深改组会议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要把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同开展专题询问等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增强监督实效。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方式,由以往的书面印发常委会会议,改为作口头报告。主要报告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同时将重点被审计部门的单项整改结果作为报告附件提交审议。

4个月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不仅听取和审议了审计长刘家义所作的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还通过联组会议开展了专题询问。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难度大,存在一定风险。请问,对于这部分债务如何处置和防控风险?”王明雯委员发问。

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是16万亿元,截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4万亿元,债务率为86%,低于100%的警戒线。“总体上是风险可控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地区债务规模较大,偿还能力下降,个别地区存在发生局部风险的可能性。”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应询中提出实现债务余额规模控制、落实偿贷责任、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措施。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追问审计整改的精彩场景,辣味十足。6位委员就中央基本建设投资专项资金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彩票资金管理、中央财政科技支出结转、加强审计监督等内容提出询问,相关被审计部门单位和审计署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回答询问。

在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闭幕会上,张德江委员长要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把督促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与审查监督政府、部门预算决算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

此间,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听取和审议审计整改报告,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制度化、长效化。河北、青海、安徽等地,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制度的决定,规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整改不力的,在规定的期限内继续整改、再次报告,整改不力要追责。青海省规定,审计查出问题清单和整改对账销号情况应当作为报告附件,一并提交省人大常委会。河北省规定,审计整改报告由省人民政府省长或者其委托的副省长报告;选取部分问题比较突出的被审计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报告。

令人注目的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戴道晋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审计整改情况,省财政厅等18个被审计单位分别向大会书面汇报各自整改情况。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省政府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及省教育厅、省地税局的部门审计整改报告。在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等地,省审计厅厅长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预算执行审计整改情况。

可以预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引领和部分地方“先行先试”示范下,听取和审议审计整改报告,将成为更多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规定动作”。

作者:田必耀

第4篇: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思考

刘尧 合肥市审计局安徽 合肥230022 摘要:审计整改是确保审计监督到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评价标准、内部工作机制、外部协作机制、督查问责机制以及结果公开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计监督:审计整改:机制

审计整改是确保审计监督到位的关键。审计查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整改,就达不到审计的目的,无法实现审计的预期效果,更不能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应该说,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不仅仅在于审计查出了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审计整改的程度和效果上。审计整改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一、审计整改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逐步建立起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督促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少问题仍是“屡审屡有”、“屡审屡犯”,审计整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整改不彻底部分问题表面上虽然已经得到纠正,但是由于整改未触及到管理制度等深层次原因,被审计单位今后可能仍然存在该问题,在其他单位审计中,也可能发现类似问题,近年来,如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在审计报告中是屡见不鲜。

(二)选择性整改一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对于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往往能够及时纠正:而对于部分涉及自身利益调整的问题,往往以解释或者承诺代替整改,问题不能得到实质性纠正;而对于部分需要纠正以前发生的问题,往往“新官不理旧事”,更是难以得到有效整改。

(三)整改不作为少数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不重视,对落实审计整改的责任意识不强,故意拖延或者意图敷衍了事,使得一些单位和领域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纠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审计整改的认识仍然不够从审计机关内部看,审计人员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仍然存在,一般重视审计项目计划的完成,但却未将审计整改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往往出具审计报告就意味着项目完成,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积极性不高。从审计机关外部看,审计整改的效果往往与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相关,支持力度大,审计整改效果就好,反之亦然。少数领导出于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角度考虑,对一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态度不够坚决,也对审计整改的落实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对审计整改到位与否缺少评判标准目前审计机关没有审计整改工作的统一规范,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如何进行整改缺少具体的要求,对整改是否到位的判断也没有标准,而是大多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不同审计人员对此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差异,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要求也就不同,影响了审计整改的严肃性。

(三)审计整改的工作机制仍不完善目前审计整改普遍采取的是“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一般由审计组负责跟踪落实审计整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熟悉情况,能够保持工作连贯性,但是,从内部控制度角度看,审计组既负责审计查出问题,又负责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不符合职责分离的控制要求。同时,审计组在审计整改方面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不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甚至容易造成对不易整改或难以整改的问题不予反映的现象。

(四)督促审计整改的刚性不强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审计整改问题的明确表述,对于被审计单位拒绝或拖延整改的行为,也缺乏明确的处理处罚依据,使得审计机关在督促审计整改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刚性不强。目前各地虽陆续建立起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部门间协作联动不够,督促整改的机制仍不完善,审计整改由审计机关“单打”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此外,审计问责机制也没有建立,审计整改的跟踪问效监督乏力。

(五)审计质量优劣影响审计整改的落实审计质量是影响审计整改的重要因素,有的审计项目经不起仔细推敲和检验,有的审计建议空洞不切实际,不具有建设性和操作性,等等,这些都影响了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落实。

三、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整改氛围审计机关要注重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多从制度、机制、体制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要多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沟通,使被审计单位充分认识到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主动性,切实把审计整改转化为整章建制、加强管理、规范和制约权力的过程,营造良好的审计整改氛围。

(二)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机关要分类建立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审计整改评价标准,如对问题性质明确,应上缴款项、调整账务处理等问题,以资金是否上缴、账务是否调整为标准:对未有效执行相关制度的问题,以是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者严格制度执行的要求等为标准。从而能够客观地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价,提高审计整改效果评判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尤其是要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审计整改的具体要求,使之既成为被审计单位整改执行的依据,又可以作为审计机关判定是否整改到位的标准。

(三)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内部工作机制。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独立于审计项目实施部门的整改工作机构,负责督促和指导被审计单位整改,取得被审计单位整改相关材料,形成审计整改报告,并由审理机构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和必要的抽查,从而形成业务部门组织实施,整改部门督促落实,审理机构复核认定的审计整改内部工作机制。

(四)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外部协作机制。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在依法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结论性文书的基础上,及时归纳、综合分析审计查出的问题,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审计整改,相关部门根据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依法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形成有效协作的外部工作机制。如对审计机关依法提请暂停拨付与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关的款项,以及应当上缴的有关款项等事项,财政等主管部门应及时停止相关资金的拨付和予以扣减、清缴。

(五)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督查问责机制。审计机关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将重要审计事项的整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督办事项,限期整改,并将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落实的情况纳入考核事项:对审计整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进行整改的被审计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的,由纪检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进行问责和追究。

(六)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结果公开机制。审计机关在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开的同时,要将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的情况也作为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公开曝光,以公开进一步促进审计整改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张海兰,张月明,试论构建审计发现问题督导整改机制研究Ul经济研究参考.2013(41) [2]文富恒,审计整改存在的困难、原因及对策探析U].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01) [3]付后裕,破解审计整改难的思考Ⅲ.审计月刊.2012(04) [4]李顺国,向顺鹏.影响审计整改的因素分析和对策建议U].审计月刊.2011(05)[5]周锋.对建立审计整改工作操作规程的思考U].审计与理财.2012(01)

第5篇:健全完善制度 加强审计整改

健全完善制度

加强审计整改

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健全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审计整改落实到位,灵台县制定出台了审计整改六项制度(具体内容附后),全力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特制订本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组成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分管审计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召集人,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检察院、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资局、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根据会议议题需要,联席会议可

邀请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二、联席会议的职责

联席会议实行分工负责、分类督办的原则。具体职责是:

(一)交流、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二)研究、解决全县审计整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及重要问题;

(三)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开展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及审计移送事项处理等;

(四)研究、起草有关审计整改的重要文件和规定;

(五)必要时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点督查。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审计局,由县审计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委派一名科级干部担任联络员。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协调处理相关的日常事务。

四、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 2 —

(一)县纪委(监察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审计中发现移送的案件线索进行立案查处,对需要进行问责的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二)县委组织部工作职责

负责将经济责任审计及其他各类审计中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职务任免、奖惩的依据之一,对需要进行问责的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三)县检察院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的国家工作人员涉嫌经济犯罪以及涉及贪污贿赂行为等案件线索进行立案侦查,对查证确属违法的依法进行处理。

(四)县政府办公室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整改工作以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综合情况报告、审计专报、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五)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职责

— 3 —

负责牵头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需要清理、调整或停止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进行稽查和处理。

(六)县国资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关于被审计单位(企业)损害国有资产行为的审计意见的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

(七)县公安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的涉及经济犯罪等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八)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职责 负责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干部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对违规违纪的相关人员在晋升职务、工资时予以参考,并依据相关法规做出处理。

(九)县财政局工作职责

根据审计机关的依法提请,暂停拨付与被审计单位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并负责对应清收和解缴国库的罚没款等各种非税收入进行及时催缴。

(十)县审计局工作职责

— 4 —

1.负责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及时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同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告知相关组织人事部门;

2.负责在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归纳、综合分析审计查出的问题,并提出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3.负责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和检查,并将整改结果汇总、归纳后向联席会议报告。对被审计单位拒绝执行审计决定、拖延整改工作的行为及时向联席会议报告。

4.负责办理审计整改过程中有关的行政复议、诉讼以及被审计人的质询等工作。

5.负责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一)县工商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查出移送的涉及被审计单位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及其他违反工商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依法作出处理。

(十二)县国税局和地税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被审计单位补缴税款

— 5 —

的决定或移送处理意见依法足额征收,并依法作出处理。

五、相关工作制度

(一)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经召集人同意,也可随时召开会议。联席会议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各成员单位协商提出,报经召集人同意后确定。联席会议以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会议纪要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起草,经会议召集人审签后印发。

(二)通报制度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抓好整改事项的落实,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整改进展和整改结果。

(三)配合制度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要根据整改事项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审计移送处理配合机制,认真落实审计移送处理事项。对有关问题及责任人的处理结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及时书面反馈县审计局。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

— 6 —

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报告制度

为了增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及时反映整改情况,规范各级各部门财政财务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职责要求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定期汇总并向县政府报告相关审计结果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接受审计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主动、自觉将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各职能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报告等信息,共同督促整改工作的落实。

二、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的要求

接受审计的乡镇、部门和单位,在收到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后,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整改要求,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

— 7 —

(一)接受审计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在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对审前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整改结果;对审计要求自行纠正事项的落实情况及结果;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中反映查出问题的整改计划及措施;对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拟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的事项;整改工作完成时间。

(二)接受审计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在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生效之日起90日内,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对审计要求自行纠正事项的落实情况及结果;对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限期整改和处理的计划等。

(三)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乡镇、部门和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要按照《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跟踪检查制度》的要求进行跟踪检查。

(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整改工作方案和审计

— 8 —

整改结果报告,必须同时抄送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县委组织部。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报告审计整改处理结果的要求

(一)县审计局每年要向县政府报告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并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县政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列入政府常务会议题,研究提出落实整改的具体措施。

(二)县审计局每年要向县政府报告审计整改结果,并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审计整改工作的基本情况、整改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等。

(三)县审计局要定期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报告审计整改情况,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情况,要定期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报告。对被审计单位拒绝执行审计决定、拖延整改工作的行为及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 9 —

(四)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应根据县审计局《提请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意见书》的要求,按照职能分工,协作配合,并将督促指导整改的有关问题及对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反馈县审计局。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跟踪检查制度

为了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掌握审计整改成效,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所有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的审计项目,开展审计整改跟踪检查。适用范围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企业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审计调查等。

二、跟踪检查内容

(一)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情况;

— 10 —

(二)审计查出问题纠正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情况;

(三)要求自行纠正事项的纠正情况;

(四)采纳审计建议的情况;

(五)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落实情况;

(六)其他需要跟踪检查的事项。

三、跟踪检查程序

(一)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之日起30日后,对照被审计单位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的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检查各项审计决定、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

(二)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之日起90日后,对照被审计单位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的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纠正问题、落实建议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情况。检查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评估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整改的实际效果,

— 11 —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跟踪检查过程中,应当收集被审计单位执行整改的相关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填写《审计整改情况汇总表》。跟踪检查结束后,将相关材料归入该审计项目档案。

四、跟踪检查情况的报告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要定期进行汇总并及时报告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和县政府,对未执行审计决定或整改不彻底、不认真的,要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必要时可提请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联合进行重点督查。涉及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的情况及整改中遇到的问题,应定期向县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报告,必要时可提请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点督查。

对审计整改不彻底、不认真或暂时不能整改到位的单位,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可对其制定的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以及列出的整改时间表进行跟踪检查或由审计局进行后续审计,督促其按期整改和做好有关问题的纠正工作。

— 12 —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督查制度

为确保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精神和审计整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督促责任部门落实整改措施,提升整改成效,根据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职责要求

县政府办公室根据工作职责开展审计整改跟踪督办工作,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措施。其他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予积极配合。

二、立项下达

县政府办公室要将审计整改工作以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对综合性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信息)、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落实情况列入督查内容,下达《督查通知》,要求责任单位按要求落实和办理,并按时将情况和结果上报。

— 13 —

三、督促检查

县政府办公室按《督查通知》的内容和时限要求,督促责任单位认真办理。对未按期限要求办结的,发出《督办件》要求责任单位限时报告进展情况。要重点督查违纪违规行为严重、拒绝、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以及屡审屡犯的单位。

四、办理报告

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部门和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领导要负责整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部门领导要履行责任,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对办理结果报告进行审查,由主要领导亲自签发后报县政府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对责任单位上报的书面报告,按是否符合“事实清楚、整改到位、结果明确”的要求进行审核后,上报县政府有关领导。凡情况不明、结果不清的,退回责任单位重新办理,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限内,上报续办报告。

审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

— 14 —

用效益,确保审计查出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

五、时限要求

责任单位的办理时限,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和县政府督查工作的要求执行。对一些要求迅速回复的批示,视实际情况决定;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办理时间的,须及时向县政府办公室报告延期原因和办理进展情况。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问责制度

为了充分运用审计结果,促进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县级党政机关、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授权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

— 15 —

二、整改落实内容

在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除触犯法律法规按规定另行处理外),被审计单位必须进行积极整改。

(一)违规决策或管理不当造成政府性资金较大损失与浪费的行为。

(二)违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规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

(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 1.违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重单位、企业和个人负担。

2.非法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包括:救灾、救济、扶贫、社保、教育、三农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支出不合法。

3.预算外资金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设置“帐外帐”、“小金库”或公款私存;偷税以及截留隐瞒收入。 4.违规滥发钱物和私分钱物;在下属单位或分管部门领取不当报酬;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5.政府投资项目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或审批

— 16 —

程序执行不到位;购置大宗物品未经政府集中采购。 6.单位债权债务及国有资产管理混乱,长期不清理,反映不真实,未按规定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7.违反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招待费严重超标。

8.挪用公款或出借公款,以本单位财务为外单位提供担保。

9.严重失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 账目混乱的。

10.其他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四)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进行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五)单位财务人员没有任职资格,财务活动中编造虚假资料,推诿、拖延或者拒绝接受审计的行为。

(六)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要求整改落实的其它问题。

三、整改落实要求

县审计局根据市、县安排,组织实施审计,出具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决定等规范性文书,提出审计问题整改具体内容,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整改。

— 17 —

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执行和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报送县政府,抄送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内容包括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执行或者整改的,应当说明原因。

四、责任追究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责任追究的重点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将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追究:

(一)对整改比较积极,但在规定期限内部分内容整改不到位,或没有报送整改落实报告的,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责令限期整改完毕,并报送整改落实报告。

(二)对整改不够积极,应付了事,消极怠慢,在规定期限内大部分内容整改不到位或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责令整改后效果不明显的,报请组织部门对有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口头告诫。

(三)对无故拒绝、拖延整改,或经组织部门批评教育后仍不积极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以

— 18 —

联席会议的名义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批评,组织、纪检(监察)、人事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

为了推进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以公开促整改,根据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公开原则

(一)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应当遵循依法、准确、及时、有效的原则。

(二)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公开内容

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情况;

(二)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财

— 19 —

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等单项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

(三)有关行业或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

(四)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

(五)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的部门和单位;

(六)审计整改取得的实际成效和经验做法;

(七)联席会议认为需要通报和公告的其他情况。

三、公开形式

(一)审计局通报和公告。县审计局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或通过《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三)县政府通报和公告。县审计局认为需要提请县政府进行通报及公告的,经县政府批准后,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四、公开途径和责任主体

(一)政府公报;

(二)《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

(三)县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

(四)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 公开按照“谁制作,谁公开”的原则,需以县政府名义公开的,应经县政府批准,具体工作由县审计局会同县政府办公室办理。

— 20 —

五、公开要求

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工作除应当遵守审计结果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和程序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县审计局制作审计整改报告等拟公开文书,要对事实和有关数据进行复核,确保事实清楚、数据准确、证据确凿。

(二)审计整改结果等信息在公开前,应该征求县政府办公室、县保密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重要事项还应上报县委、县政府同意。

(三)要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四)涉及不宜公布内容的,必须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五)本制度如与上级部门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符的,以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为准。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局李育科供稿)

— 21 —

第6篇:蚌埠加强审计整改工作 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

审计整改是指通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改正,落实审计决定、采纳审计意见、建议,达到促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目的的活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实现审计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整改愈来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省审计机关“抓建设、练内功、提效能”五年行动计划活动开展以来,蚌埠市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作为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强化整改责任、加强督查督办、完善相关制度等有力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形成人大监督、政府督办、审计部门指导、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落实审计决定和建议的整改工作机制,审计整改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审计整改工作增强了被审计单位财经法纪意识,促进了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规范财政财务行为,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针对部分单位和部门在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建议方面重视不足,一些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在少数部门和单位屡查屡犯,一定程度上给经济运行和管理带来不良影响的实际情况,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就审计整改工作作出指示,提出要求。市委书记陈启涛在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严格审计执法,必须切实抓好审计整改,审计整改应该成为我们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及时发现问题仅仅是审计工作的第一步,督促整改、杜绝问题再次发生才是审计工作的真正目的。通过审计结果运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从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把问题解决好,遏制某些问题反复发生,这是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是保证政令畅通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要加强对审计决定的跟踪检查和落实,做到专人负责,一抓到底,确保每一项审计决定都能落到实处,提高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在听取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报告后,都及时形成审议意见,要求政府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人大主任会议多次听取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汇报,从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高度提出要求;近两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都亲自过问,多次主持召开审计整改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强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提高对审计整改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整改到位,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各审计整改责任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和建议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绝大多数单位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措施积极整改,及时报送审计整改报告。

(二)强化责任,明确分工

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才能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市人大财经委、政府办公室、市审计局共同研究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保证了审计整改工作的有序推进。市人大财经委及时将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规定政府报告审计整改结果的时限;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发出审计整改通知和督办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整改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限期报送整改情况报告,整改报告包括: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处理情况,问题未整改的原因和责任,以及继续整改的主要措施和整改时限;市审计局及时督促指导审计整改工作,将各单位的整改情况汇总后向政府汇报,经政府同意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正式报告。上述措施有效加大了审计整改工作的力度,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促进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保证了审计整改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督查,确保成效

为使审计整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由市政府秘书长牵头,市政府督查目标办负责督促相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将审计整改工作情况与各部门目标考核挂钩,进一步加大了督查力度;市审计局综合法规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部审计整改工作,相关审计业务科室项目组长(主审)负责督促指导,跟踪审计整改情况,确保了审计整改的有序进行和富有成效。多数被审计单位都能在规定时间积极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按时报送审计整改情况报告,部分单位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就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整改。但也有少数单位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以种种理由拖延或敷衍了事,整改措施不力,进度缓慢,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及时启动督办机制,利用政府和人大的力量推动审计整改。如2008年相关部门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发现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截留应上交财政资金等问题迟迟不予整改,在审计部门多次督促无进展的情况下,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府目标办及时督办协调,约见两个审计单位主要领导,指出其态度和认识上的问题,帮助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方法和措施,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四)完善制度,规范整改

为促进审计整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蚌埠市在审计整改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完善制度,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2007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监督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若干规定》,要求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认真做好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以及有关专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整改情况应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和政府目标考核的内容。同时明确由市人民政府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落实决议或审议意见情况,及时掌握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并在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后4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被审计单位应在审计报告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书面报市人民政府,并抄报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9月市政府转发了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一是建立三级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在规定时间内,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情况报告;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综合报告全年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本级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二是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公安、监察、财政、税务、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要依法协助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三是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要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察任用干部和考核部门年度工作的内容之一。四是实行审计整改公告制度。

市人大、市政府相继出台的整改制度,为审计整改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保证。通过上述制度建设,蚌埠市审计整改工作已初步形成人大监督、政府督办、审计指导、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五)加强宣传,扩大效果

一是通过审计信息、政务公开网站等载体及时宣传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审计发现问题的情况,营造良好的整改氛围;二是召开审计整改专题会议,通报审计整改情况,表扬整改措施有力,进度快、效果好的单位,鞭策整改落后单位;三是借助新闻媒体,在公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同时,一并公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2006年以来,我局连续5年在《蚌埠日报》公告了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及住房公积金、福利彩票资金等专项资金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社会反响强烈。

二、主要成效

2006-2010年,蚌埠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发现的问题整改110个,纠正违规违纪金额12.7亿元,促进财政等部门制定完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40多项,进一步规范了我市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维护了经济秩序,严肃了财经纪律,扩大了审计的社会影响,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更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审计整改促进财政增加收入6.2亿元

5年来,通过审计整改增加财政收入6.5亿元,其中:清收土地出让金5.3亿元,清收漏征漏缴税款2230万元,其他非税收入入库近1亿元。

(二)审计整改促进了财政、税收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1 、促进财政改革和管理进一步深化。近年来,市财政部门根据审计建议,不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先后出台了预算编制、非税收入管理、市对区财政体制改革、政府采购等多项财政管理制度,促进了财政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别是2009年以来市政府制定的《蚌埠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蚌埠市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工作实施方案》、《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审批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体制,确定了财政预算追加审批管理基本原则和程序,为从源头上根治一些屡审屡犯顽疾提供制度保证。5年来,促进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资金3.5亿元,促进财政部门及时下拨专项资金,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 、促进税收征管的进一步加强。市地税局近年来积极整改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征管方法,促进地方税收快速增长。5年来清收审计发现的漏征税款1600多万元。今年5月份以来,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市地税局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管税工作的意见》、 《关于在全市开展地方税漏征漏管户专项清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普通发票专项检查的通知》等加强税收征管的意见和办法,构建信息化立体化的税收管理新体系,并组织力量对税源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清查,全市共清理出地方税漏征漏管户2048户,其中1280户已补办了税务登记并补缴了相关税金。

(三)审计整改促进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进一步规范

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市近5年对土地出让和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了5次审计或审计调查。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有关区政府积极清收欠缴的土地出让金,并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制定有关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转让和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2007年,蚌埠市政府出台了《蚌埠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市区土地出让金收入由多头分散管理改为“全部缴入市级国库、收支两条线管理”;2010年3月,市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金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土地出让金分层级、分类别划拨使用的细则内容,使得管理体制日臻完善。2010年7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市区土地二级市场建设管理的意见》,加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监管,2010年8月,经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市政府又下发了《蚌埠市关于深入贯彻〈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处分办法。

(四)审计整改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

5年来,被审计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如:2006年市公安局制定了《关于开展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及其他收入账户工作的通知》等11项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所属单位坚决制止无依据收费,所有收入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并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2007年,市卫生局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财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各单位收入必须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管理规定;市环保局规范了污染治理项目预算编制;市房管局制定了《蚌埠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细则》;市粮食局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及粮食收储工作。2008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针对保险基金征缴中的问题,采取缴费基数“五险合一”和单位及个人缴费基数分开申报等办法,防止出现新的欠费等问题,并联合市财政局、地税局、监察局、审计局等7部门制定了《蚌埠市社会保障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专项治理不依法核定社会保险基金缴费基数、不及时征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基金征缴,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2009年禹会区区委、区政府根据审计结果和审计意见、建议,制定了在全区加强管理的11项制度、办法。相关单位还根据审计建议,加强了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认真清理往来账务。有效促进各单位内控制度和内部管理跃上新的台阶。

(五)审计整改维护了经济秩序,促进了依法行政

5年来,审计纠正行政事业单位无依据收费问题500多万元,全部予以清退或收缴财政,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审计处罚,维护了经济秩序和企业利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如2006年市法院多收取的诉讼费23万元、高新区和新城区无依据收取的定额测定费等216万元全部没收上缴财政。2009年,市规划局清退无依据收取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项目规划押金53万元,并将无依据收取的建设单位项目规划评审费12.5万元上缴国库。

(六)审计整改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

5年来,我局先后对福利彩票、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费、农村饮水安全、城镇保障性住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等民生工程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了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或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相关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如:2006年,市民政局归还了占用的福利彩票公益金304万元;2007年,市房管局收回被蚌埠房地产集团公司经营使用的物业维修资金969万元,保证了物业维修资金的安全;2008年,审计促进财政部门拨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918万元;促进市建委制定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三项措施,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2009年,五河县政府出台了《五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五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五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监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审计调查发现的市区132户不符合条件的住户隐瞒住房真实情况骗取廉租房补贴问题,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审核发放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廉租房补贴的发放和管理;2010年,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蚌埠市医疗废物中心工程和淮上区承建大板楼危房改造配建廉租房项目地方配套资金3450万元未到位问题,目前已全部落实资金来源并拨入建设单位账户;市民政局制定了《关于做好优抚对象年检及抚恤补助经费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规范优抚对象有关经费发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优抚对象的档案管理,建立了年检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有效防止虚报冒领专项资金问题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思考

(一)审计整改面临的问题

5年来,我市审计整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体会有:提高认识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工作机制是保证,被审计单位支持配合是根本。审计整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审计整改工作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整改问责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不到位;三是由于制度、机制、利益等原因,收入支出超预算、未实行政府采购等不可逆问题无法整改,屡查屡犯;四是整改不全面,当前人大、政府主要关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对其他方面的审计整改关注不够。五是审计机关对审计整改不力的单位尚无有效处理手段,这些问题影响了审计整改的成效,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努力。

(二)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思路

整改是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方面,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加强审计整改,首先要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重点是提高各相关单位领导的认识,要认真组织《审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构,强化各部门责任。审计整改这项系统工程,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的主体、本源,人大监督、政府督办、审计指导是审计整改的直接推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上级主管追究问责是审计整改的重要保障。只有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协同运作,审计整改才能及时、有效到位;第三,加大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制度,在报刊、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介披露整改情况,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并运用社会力量督促审计整改。第四,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扩大审计整改覆盖面。在继续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基础上,将其他方面审计发现的问题也纳入审计整改工作范围,使审计整改工作更加全面、规范。第五,收入支出超预算、未实行政府采购等不可逆问题的整改,除对一些主观恶意明显、性质较为严重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处理外,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着重从体制机制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铲除产生问题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根治“屡审屡

第7篇: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一点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一点思考

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一点思考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系统之一,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审计整改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以达到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和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本文主要从制约审计发展的因素、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审计整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企业,审计整改

引语

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果及应用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内部监督执行力的关键,是改进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式。现代企业尤其要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审计整改的过程就是改进审计发现的各种问题、接纳改进建议、落实改进建议,让审计监督的制度体系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去的审计制度在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等较为普遍,在现代企业中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审计制度的缺陷也阻碍了审计整改的落实,因此可以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缺陷中寻找加强审计整改的途径。

一、制约企业审计发展的因素

现代企业和国营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还有产权方面的差异,而产权方面的差异又会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差异,所以在管理模式上也会有所不同。企业的审计工作是企业治理反馈、监督的中心,审计工作的运行机制和企业的内部结构有很大的关联。现代企业产权结构有主体明确,清晰,封闭性和单一性的特点,企业为较少的投资人所有,股权集中。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难度加大,资金需求量增加,所以我国现代企业有融资困难的劣势。企业为了融资,开发产权是必要的选择,所有从理论上来看,产权结构会随着企业的扩大而逐渐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封闭势必会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也必然妨碍企业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只有通过企业产权的开放,才能为企业内部审计和审计整改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企业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观念落后问题。普遍有一种观念,简单认为审计整改就是审计部门的事情,和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审计的独立性赋予审计部门检查、监督和评价职能,审计部门只能扮演“裁判员”角色,相关职能部门才是“运动员”。

二是人员素质问题。审计部门简单地认为审计整改工作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后续跟踪审计难以真正落实,“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应付整改,造成审计与审计整改两张皮现象。

三是领导重视问题。在审计整改的过程中,能否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非常关键。只有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才能促进审计整改顺利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四是从机制上看,审计整改的口号叫的响亮,但实际可操作的机制落后,没有完善的整改机制和体制也成为制约审计整改的关键。从认识上看,审计报告出具后就认为审计项目已经终结,实际上还有审计整改的流程,还应考虑根据审计整改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专项审计或跟踪审计。

三、加强企业审计整改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认识,建立健全审计整改体制机制。首先我们应改变过去陈旧的审计观念和认识误区,强调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充分认识到审计整改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审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将审计成果应用到各个业务领域,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完善审计整改的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操作指南或实施细则,规范审计整改工作流程,让各个职能部门有章可循,不做无头苍蝇。

(二)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监督工作。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互相配合与协作。一定要增强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计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权责问题,做到及时汇报、沟通、反馈、监督等工作。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通知对口的部门协同整改。审计整改工作最大的问题在于屡改屡犯,形成顽疾,因此上级监督部门在审计整改后,还要做好定期回访、监督工作,对审计整改内容进行督促和检查,使审计整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为了确保审计整改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落实,企业应成立由公司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督查组,督促、监督审计整改的进行,并做好相应的沟通协调工作。对于审计发现的重大管理问题,应通过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党政联席会等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整改通知,同时在审计工作会或职代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引起各层级单位的重视和改进。

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创造良好的审计整改环境

国际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包括重新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前两大趋势强调的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最后一大趋势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更多地契合于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因此,审计整改工作就必须顺应审计发展的趋势与当前的企业实际情况,树立审计服务理念,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提升审计地位和认同感,为审计整改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切实让被审计单位从“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接受审计”、从“被动整改”到“主动整改”。

总结:总之,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一定要增强各级领导及审计人员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权责,做到及时汇报与沟通;加强审计整改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从制度着手,规范审计整改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顺应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为审计整改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实现审计服务职能,让审计工作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提升审计地位与认同感,更有利于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韩林;加强审计整改落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J]发展月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11(8)

[2]鲁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 2010(13)

[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4]石贵泉,王凡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6)

[5]理查德.L.莱特里夫;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1)

------------最新【精品】范文

第8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甘政发[2010]6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不断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审计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迫切需要,是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运用审计成果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审计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认真采纳审计建议,切实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将整改工作情况作为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二、健全和完善“六项制度”,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 各地、各部门在审计整改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六项制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一)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审计部门每年向同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并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各地政府要根据同级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审计整改工作。被审计单位要在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部门报送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在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90日内,向审计部门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审计要求自行纠正事项情况、采纳审计建议情况、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限期整改和处理的计划等。审计部门每年要向同级政府报告审计整改结果,并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结果。

(二)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工作督查制度。各地政府每年要将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列入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研究部署。将审计整改工作以及本级政府领导对综合性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信息)、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落实情况列入本级政府督查工作事项,由本级政府督查机构

及时进行督查。要重点督查违纪违规行为严重、拒绝和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以及屡审屡犯的单位,进一步促进审计整改,切实提高督查整改的时效。

(三)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联动制度。要建立由政府分管审计工作的领导牵头,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检察、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研究解决审计整改工作的难点问题,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审计部门。联席会议实行分工负责、分类督办的原则。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审计移送处理配合机制,积极落实审计移送处理事项,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及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反馈审计部门。

(四)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审计部门要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送达之日起90日内,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重点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审计机关要求自行纠正事项、采纳审计建议、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情况。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决定或整改不彻底、不认真的,要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必要时,由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点督查。审计部门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

促落实情况。审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

(五)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问责制度。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被审计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主要负责人组织整改;下属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主管部门要负责督促其落实整改措施;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企业自行整改,监管部门也要负起监督责任。对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进行审计整改的被审计单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进行责任追究。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被审计单位,由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4〕第427号)等有关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及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拒绝、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被审计单位要从严问责,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审计结果要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人员)工作(经营)业绩、职务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审计公开是提高审计整改实效的切入点,是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手段。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公开力度,每年对本级预算执

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以及审计整改情况,以通报或通过政府网站、审计部门网站公布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以公开促整改。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工作典型,并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屡禁不止的被审计单位予以曝光,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结合,提高审计整改效果。

三、切实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

审计整改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系到能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和提高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注重研究,依法审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态度坚决、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整改到位、反馈及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安排布置整改工作,了解掌握整改进程,指导、协调、督办有关审计整改事宜。做到层层有责任,环环抓落实,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研究,注重长效。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审计查出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列出整改时间表,限期整改;对反复出现、屡审屡犯的问题,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分析原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深入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审计查

出问题的根本措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依法审计,督促整改。审计部门必须坚持依法、文明审计,严格按程序审深查透,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建议可行。要深入细致地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确保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人员要及时到被审计单位跟踪回访审计整改情况,必要时要进行后续审计,督促做好有关问题的纠正工作。审计部门要认真研究评估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整改的实际效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地政府要切实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做到信息共享、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分类督办,认真有效地抓好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形成审计整改监督合力,促进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9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云政办发〔2009〕145号 【发布日期】2009-07-13 【生效日期】2009-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云南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9〕145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了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从2009年起,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工作,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三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的重要工作。为了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各被审计单位自觉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实现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就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肃审计报告制度

各地、各级各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无论是否安排审计,都应当向本级审计机关报送财务决算报表备查,同时事先开展自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自查情况报告。

审计机关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向人民政府报告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后,接受审计的预算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情况报告,其他预算单位应对照审计揭示的问题进行自我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对照检查报告。

接受审计的地方和单位应在审计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建议和意见的采纳情况及采取的整改措施、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等。

审计机关每年应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全年审计整改工作的综合情况,并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审计整改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建议等。随后,应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或审议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审计整改结果。

二、健全整改联动机制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机关与发展改革、公安、监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平台,为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协助。对审计机关依法提请暂停拨付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违纪违规行为有关的款项,以及代扣罚没款等事项,财政部门要及时扣减拨款,解缴和清收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并由发展改革部门及时清理、调整或停止有关项目;对审计机关作出的被审计单位补缴税款的决定或移送处理意见,税务部门应当依法足额征收;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有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审计机关应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有关部门应将对有关问题及责任人的处理结果书面反馈审计机关。

三、严格审计整改问责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主管部门要对下属单位的审计整改工作负责。要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考核部门工作的内容之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力的单位或部门,其上级主管机关应及时启动行政问责程序,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对拒绝、拖延整改的被审计单位要从严问责,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

四、加强整改跟踪检查

审计机关应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移送处理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决定的,应查明问题原因,及时督促落实。对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应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审计机关和主管部门要积极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

五、列入政府督查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审计整改工作列入督查工作事项,对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的整改情况及时进行督查,特别是要重点督查违规行为严重、数额巨大及屡审屡犯的单位,以及整改不彻底、不积极的单位。必要时还可以邀请同级人大常委会的有关专门委员会共同开展督查,以促进审计查出问题的彻底整改。

六、公告审计整改结果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阳光政府4项制度的要求,在公告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同时,公告审计整改的具体结果。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典型,同时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一篇:政协常委年度述职报告下一篇:高三动员大会学习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