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化学作业设计课题

2022-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优化化学作业设计课题

如何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摘 要: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必须优化作业设计的形式,主要包括:优化基础性作业设计;优化拓展性作业设计;优化探究性作业设计。其次,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既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突出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作业设计 形式 内容

对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指导学生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优化化学作业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依然关注不够。现在初中化学作业的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作业的量与质的巨大反差产生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市教研室建议教师要精选作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保证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训练、社会实践等,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化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优化。

一、优化作业设计的形式

尝试改变作业形式,注重灵活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一)基础性作业设计的优化

基础性作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基础性作业,主要是要处理障碍和基础性之间的关系。如果超出学生已有的经验,那么学生的自信心肯定容易受挫,不利于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如果问题过于简单,甚至几乎不存在障碍,那么也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密切,需要学生思考才能解答的问题,才是最适合的基础性作业。

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基础性作业设计:

1.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摇?摇 ?摇。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摇?摇 ?摇。

2.加碘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KIO■)的形式存在的,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摇 ?摇)

A.-1?摇?摇B.+1?摇?摇C.+3?摇?摇D.+5

3.含磷洗涤剂因含Na■P■O■,大量使用会造成水的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元素为+5价,则X的值为(?摇 ?摇)

A.10?摇?摇B.9?摇?摇C.7?摇?摇D.5

(二)拓展性作业设计的优化

拓展性作业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作业的作业类型,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参与到作业中。拓展性作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实践与体验,使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以提高。在设计拓展性作业的时候,要以多变的形式、新颖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综合的问题、多样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的问题答案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如:最近,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Ba■Cu■O■)是以Y■O■、BaCO■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合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①高温超导物质(Y■Ba■Cu■O■)由?摇?摇?摇 ?摇种元素组成,其中Y呈?摇?摇 ?摇?摇价,Y■O■的化学式是?摇?摇 ?摇?摇。

②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物质,该物质是?摇?摇?摇 ?摇。

(二)探究性作业设计的优化

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与探究。化学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探究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和“单元探究活动”为主,如“会游泳的鸡蛋”、“寻找生活中的能加快双氧水分解的物质”、“自己动手清洗水壶内的水垢”、“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叶脉书签”、“自制密信”等。家庭小实验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展家庭小实验有助于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扩充学校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能力。

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指导是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前提,初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操作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对于那些过程较为复杂的小实验,实验之前教师要做全面的指导。

在器材方面,由于家庭小实验是在家中完成的,没有专业的仪器,又不必买现成的仪器,应鼓励学生自制仪器,动手改制一些废品为简单器具。如量器可用带刻度的废弃药杯、塑料杯等代替;容器可用塑料水杯、玻璃水杯代替,也可以用饮料瓶将其底部去掉代替;玻璃管可用白色的塑料软管代替;漏斗也可以用饮料瓶制得;用棉花或几层棉布代替滤纸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同时在废物利用的过程中还养成了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在药品准备上,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家里现成的,如食醋、蔗糖、植物油、食盐是家里常备的;二是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药品,如胆矾、盐酸、生石灰;三是到试剂药品店买必需的药品,如酒精、纯碱、高锰酸钾,以补充药品的不足,但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化学药品。

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家庭小实验中的仪器和药品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必定会思考实验的原理、药品的选择、操作的步骤等。学生通过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

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既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突出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以人为本,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任务。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赋予作业以人文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因人而异,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作业内容的设计自然就要有所不同,要以自主为原则,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

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应用型或探究型的作业。如让学生结合社会实际,查阅资料归纳硫酸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背诵元素符号、化合价口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识记性作业。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

作业内容的设计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力、增强认识、提高能力。可开发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学化学。

如在学习化学式后,学生感到物质的化学式难记忆,很枯燥。可设计找物质比赛的作业:让学生回家找出家中的物质,通过上网查资料、咨询专业人士等活动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多者获胜。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懂得:有许多物质的化学式很复杂,化学名称也很复杂,通常只叫俗名,如植物油、药品等;也有许多物质是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如果汁、水泥、土壤等,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化学知识要联系日常生活,应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难题。如鉴别矿泉水和纯净水;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组成和毒性;如何除去水垢,怎样降低硬水的硬度;怎样除去冰箱里的异味;为什么禁用含磷洗衣粉。化学魔术表演:魔棒点灯——氯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放热使酒精灯着火;水中起火——白磷在水中燃烧;秘密图纸——石灰水使酚酞变红。制作简易净水器比赛,看看谁的净水器净化效果好。维生素C泡腾片反应的探究、农业上杀菌剂波尔多液的配制,等等。这样的应用型作业,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仲雷.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新课程学习,2010(12).

[2]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3]张海燕.谈新课程下的化学作业设计.科教文汇,2009(02).

作者:陈丽峰

第2篇: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浅探

【关键词】初中化学 作业设计 优化策略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联系旧知、巩固新知,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化学作业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而是以“多”和“旧”为主要出发点,学生做作业时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背离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谈三点看法。

一、因材施教,注意作业的层次性

学生虽然智力方面相差不多,但由于学习环境与学习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差异,导致优等生和“潜力生”学习层次差距很大。过去“一刀切”的作业布置形式很少注意到这一点,作业内容也大多是针对中等学生,题目设计不温不火,“潜力生”做不来,优等生则得不到更好的锻炼。因此,在化学作业设计时,首先要重视的就是作业的层次性,作业设计既要有巩固“潜力生”基础的习题,也要有针对思维能力较强的优等生的拔高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作业布置前说明初衷,避免一些“潜力生”产生心理落差,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氧气的用途和性质》后,笔者根据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基础知识掌握尚且欠缺的“潜力生”,笔者只要求他们在课后好好复习基本知识点,包括氧气的概念、物理性质和用途等;而对于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而言,笔者要求他们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把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对氧化反应有初步认识,能了解课本上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化学反应式等内容;对于学习程度非常好的学生,由于以上内容在课堂上他们已经有所把握,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提出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通过实验检测一瓶无色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氧气?让学优生能开动脑筋思考并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设计这种难易结合的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

二、由浅及深,作业设计时要注重梯度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并理解知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由基础阶段延伸至提高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根据课堂内容由浅入深地完善下去,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时避免被难度较高的题目打击自信心。学生能够沿着教师安排好的题目步步深入,思维一步步被激活,信心也渐渐得到提升,在面对较难的题目时就有了挑战自我的勇气。

在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笔者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设计了以下作业内容:①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氢氧化钠哪些性质?②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时质量会有什么变化?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又说明了氢氧化钠的哪些性质?③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该怎样解释?请分析并完成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易到难且思维清晰,第一问和第二问主要考查了基础知识,而第三问则在基础知识之上提高了难度,具有层次感,学生也能从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锻炼。

三、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启发学生思考和创新

开放性作业注重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即要求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比较、归纳、综合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首先,作业设计要加强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充分思考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在找寻其他答案的同时也启发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水平。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世界水资源的紧缺与水的净化方面的知识,笔者便设计了以下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净化水的方式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评分依据是:多写一点多加一分,最多十分,但观点不可换形式重复出现。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创新意识。

其次是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练习,即要求学生课后能够借助报刊和网络展开学习,进而开拓视野,激发创新思维。由于学生对分子、原子等概念较为模糊,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在那里能找到一个极其丰富的世界,变抽象为直观,很多问题都能在阅读中迎刃而解。例如最近发生的化学界的一件大事:美俄科学家宣布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通过观察发现其仅仅存在了不到1毫秒的时间。他们又利用设在俄罗斯杜布纳的回旋加速器实验设备加速钙-48离子,通过两次高速轰击元素锎-249,制造出了3颗新原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颗新原子的原子核中都包含118个质子和179个中子,也可以说,这种新元素的产生意味着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将添加新的成员。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后充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对原子的理解也提高了一个层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的眼光。接着,笔者趁热打铁,布置了作业内容:“新元素只存在0.9毫秒,也就是万分之几秒,请问它的产生有什么意义?”这种具有创新性和人文性的作业将启发学生思考课本之外的内容,了解到化学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科学,进而改变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狭隘认识。

(责编 林 剑)

作者:黄文珍

第3篇:优化化学作业设计 落实减负增效

摘要:减负背景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关键词:减负增效;作业;趣味;探究;合作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9.012

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传统的作业机械耗时,远离学生的生活,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论,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作业设计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优化作业设计不仅要减少课外作业的数量,提高质量,而且要使作业成为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下面本人谈谈减负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增强趣味性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要根据教材紧密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勇于拓宽训练形式,让作业对学生产生诱惑力,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动脑、动口、动情、动手。如:在学习了碳酸根离子的鉴定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老师提供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自己收集有关的物质,第二天到学校通过实验证明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结果第二天学生带来的品种琳琅满目,有大理石、老墙石灰、水垢、贝壳、土壤、苏打饼干、鸡蛋壳等。有的学生带了十几种,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为了多做一些实验,想方设法找到不同物质,可见趣味浓厚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二、讲究选择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承认、尊重并处理好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设计作业决不能“一刀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可能等同而处于同一水平,作业的设计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要有精品意识,确实使每次作业、每个习题都有意义。教师可以布置形式多样的“超市型”作业,其中有基础题、能力提高题、探索题、思维拓展题等。作业可以是文字的、操作式、口头式等,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口味的一份作业,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较难的问题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优生,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乐趣。这样的作业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发展。如学习CO32-离子时设计如下作业供学生选择: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证明汽水或啤酒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想办法得到无壳蛋;回家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并向家长讲述原理;利用厨房中的食醋鉴别两包白色调料:精盐和纯碱;怎样鉴定草木灰、鸡蛋壳中有CO32-离子,证明一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烧过的石灰石等等。第二天课上安排一定时间交流,教师作专题指导,让学生懂得各种作业都有他们不同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在各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适合自己口味的一份作业,从而形成自己的特长与专长,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作业交流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 学生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

三、提倡合作性

集体教育理论认为:集体对个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使个体在集体中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集体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因素,不只是作为静态的集体心理气氛,更重要的是使显示动态的教育力量,发挥集体思维的优势,从而形成更好的集体,自主、创新的智力背景和心理场。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有一次,我让学生完成小小手抄报:让学生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内部既有个人的“主动探究”,又有同学间的“团结合作”,完成后把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次作业完成得相当好,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质量高。手抄报的类型有环境报、化学学习报等,内容有“吃的化学,厨房里的化学,酸雨的形成和防治,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化学与环境,金属专访”等等。要完成这样的作业,就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合作查找资料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激活了思维,激发了情感,增长了能力,这样的作业成为学生生活和人生的需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懂得了成就事业的关键在于群体合力。

四、追求开放性

新课程使学生的作业天地更为广阔,开放性作业以师生共同建构、创造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开放性习题是指题目的设计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所做答案是合理的,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不存在标准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更能激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所以它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能具有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能体现开放性的作业。在学习了溶液后我让学生完成如下作业:厨房里有体积相同的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较浓的食盐水,请用不同的物理方法来区别它们。该题是开放性习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两者物理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可根据味道不同、密度不同,用课本6-7实验测定,根据凝固点不同等。这样的作业有利于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有利于学生体验各自的成就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五、体现探究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也应从单一僵化的机械重复训练式走向主体探究创造的自我建构式,传统的“温故”性作业将更多地转向探究创新性的作业。如在学习空气成分时设计如下作业:小红、小方、小军三位同学用右图装置来做证明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时,小红与小军均选用红磷作为燃烧物,小方选用木炭作燃烧物。其实验结果如下:小红与小方的实验结果与预定的结果基本相同;而小军的实验结果与预定的结果偏小。请你分析:(1)小军的实验结果比预定的偏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2)小方在实验中,哪里作了改动,使实验结果与预定结果基本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3)从该实验中可推测氮气的哪些性质?(至少3点) 。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得出了正确结论,当学生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时他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产生“我真行”的愉快体验。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发学生的潜质,让学生学会综合、学会迁移、学会开拓。新课程下的作业是课程动态生长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来说,则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对教学深化的过程。

六、重视实践性.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重要命题,“从做中学”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接触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发展社会。我们的课外作业也应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与实践。作业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寻查,也可以是动手操作,具体形式要结合当地实际。学生在家庭、社会中肯定要遇到许多困难,有一些是完全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的,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我布置了作业:在家长的协助下调节家庭燃气灶气门和风门的大小,观察液化气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若火焰颜色发黄并有少量黑烟产生,这时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你通过怎样操作才能使燃烧恢复正常?怎样才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物,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危害;或访问农民使用化肥的益处,同时带来哪些危害等等,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做于乐,寓学于乐,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重要途径。学生作业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轻负高效”应成为我们作业设计努力的方向,设计的作业应充满智慧和挑战,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更好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实现最佳发展,这样的作业才能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殷玉美

第4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河龙中心学校张湖南

一、 课题名称: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1、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在功能。有效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

3、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目前对于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已日趋深入,二期课改的语文新教材中相当重视语文作业的内容,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还加强了感悟、积累、实践,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学生的生活。此外,近几年的好多语文教学类刊物上也刊登了大量关于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的文章。这些都为本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提供了借鉴的条件。

2、国外方面: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国外的教学家们早已摈弃了课本的约束,课文的限制,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通过教师自己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事相互合作来完成某一专题研究,这也为本课题进行课题实验开了先河。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研究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能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能初步总结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以达到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氛围。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

三、 研究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功能。语文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优化语文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语文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重在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优化语文作业的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为设计出源自于师生双方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

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容量。语文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作业在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作业量应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要有差异性,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作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合。在作业设计中,把语文学习与学习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使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评判。使作业的评判做到过程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师生都是作业评判的主题,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 研究步骤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

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观察表和评分标准。

2、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10年5月)

(1)、第一阶段:通过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中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2)、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研究案例

五、 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作业方式和内容,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作业设计,研究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有效作业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 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

小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和教师问卷表

2、实施阶段:

各阶段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跟踪表

3、总结阶段: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编撰研究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4、最终成果形式:

结题报告、研究案例汇编、研究论文。

七、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相关课题在不同的学校也曾研究过,都各有特色,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题申请人及参与者都是小学一线教师,且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为研究者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文献,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校、教务处、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

第5篇: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

摘 要: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做到精心选题,要理解教材,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选择生活化的练习;其次要做到精心设计;最后还要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化学教育思想,前瞻性的化学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在引领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作业的设计要开放而有活力,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要突出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创造性地精心设计练习题即精心选题。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教师要选择具有时代特色、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是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地搬到课堂上来。因此精心选题,科学地选编作业题,要注意三点。

一、精心选题

1.要理解教材

只有理解了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及其重点和难点,做到彻底掌握,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题目是基础题,哪些题目是拓展题,哪些题是探究题。还有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地把握练习的难易度,使得练习更加有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时,我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

(1)宏观上怎样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上怎样解说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分子有没有变化)?

(3)结合宏观与微观认识,如何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定量认识化学反应?

围绕这些问题,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考虑。

2.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因此在选题时还应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使学生犹如攀峰,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第三章中的利用化学式计算时,我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硝酸铵受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100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4)多少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70克。

(5)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00克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这样从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有一个知识慢慢提升的过程。

3.要选择生活化的练习

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化学问题,运用化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

例如,在讲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选了这样的一组练习:

(1)开水壶或热水瓶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温热的食醋(或稀盐酸)浸泡清洗。问铝壶内的水垢能否用温热的食醋长时间浸泡清洗?为什么?

(2)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干后能形成坚硬的墙面,这是为什么?

(3)稀硫酸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这是什么原理呢?

(4)在发酵面团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糅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是为什么?

(5)“波尔多液”能杀死葡萄、柑橘表皮的寄生虫,它是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成的,在用“波尔多液”喷洒不久就采摘的柑橘、葡萄表皮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浸泡洗去,这是什么原理呢?

这样选择一些跟生活有关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

所谓精心设计就是对精心选出的题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同时还要设计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区分类似的题目,甚至包括哪个题目先做哪个题目后做等等。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

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还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要有灵活性。例如,元素符号本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如果到讲第三节时让学生在一节课全部记住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讲完第一节课进行课堂练习时就开始教学生记元素符号,默写元素符号,下一堂课再测验一次。到讲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时,学生已记住一大半元素符号了。这样采用了分散、少量、多次练的方法,效果较好。

在课前的准备中要精心选题,对所选题目要进行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这是优化化学课堂作业,提高化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作业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巩固识记、理解运用;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症下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仲雷.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新课程学习,2010(12).

[2]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第6篇:《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 ,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即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 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 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四、研究思路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要求设置作业,做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趣味相结合,能展示学生个性,达到巩固、积累、探究、创新的目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索:

1、作业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本课时、本单元、本册或者本学段的知识,针对本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作业,避免搞“题海战术”,避免随心所欲。

2、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情境化、趣味化;作业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

3、作业要有层次性。一是内容的层次:课后作业设计有基础性的巩固题,有综合性的能力题,有一定挑战性的提高题,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依次呈现。二是要求的层次: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知识积累、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挑选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作业要有实践性。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5、作业要有多样性。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除了算、填空外,还可以布置数学画、制作卡片、数学摘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日记等作业。

6、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一般由教师布置,同时提倡让小组长或同桌布置作业,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7、作业的量要适中。

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课外的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

五、六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1时。除书面作业外,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调查、实践等作业较为综合,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在周末完成,每周一次为宜。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主题教育概论》及有关信息、资料。

2、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理解课题的意义,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开展问卷调查,寻找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 1.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2、加强日常沟通,分析实验情况。

3、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4、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六、研究对象、方法与人员

对象:强村小学各班学生

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人员: 崔宏斌 王君 程海涛 王勇 田红琴

七、课题的研究任务保证措施

1、本课题研究,学校全力支持,保障有力。

2、本课题经全体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比较默契。

3、本课题的研究由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

八、参考文献

1 、顾元康.《 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教学与管理.2001(1) 2 、刘景蕉《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小学教育参考(数学)2007.(7) 3 、顾淑平 《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 、柏跃富《 作业的分层布置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6 、刘显国.《练习设计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组

2015年5月

第7篇: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设计的思考

提高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关键。对于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来讲,一本书一教就是几十年,教材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只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寻找突破,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务实,才能找到自己渐渐地失去的激情。

一、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无论上什么形式的课,都要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我认为,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和343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借鉴。所谓“三转”,是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所谓“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可怕的课堂便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最乏味的课堂便是方法单一的课堂。343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精讲少讲、主动学习、当堂检测”。努力实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将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花在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活动。上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有三多:概念多、符号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多,课本中有许多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符号、化学式、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再加上学生的个性,包括智力、兴趣取向、能力水平、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上课时,任凭老师怎样把概念陈述得多么准确无误,表达得多么清晰,课堂上却总显得死气沉沉,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到云山雾罩。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概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即可将呆板的知识变得活起来,留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主观印象。通过图片的展映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的基本涵义,能够用它们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印象就会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还会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化学计算重在激发兴趣

化学计算类型多,计算量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学生甚至放弃计算。计算课也是学生最感乏味的课。所以要上好计算课关键在于如何“激趣”,学生只有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化学式的计算”时先设置一个情景,判断化肥广告的真假;在讲授“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老师先让学生观看神舟九号火箭升空的视频,在学生心情激动、热血沸腾时,教师趁机提出:假如神舟九号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的话,有50千克的液态氢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态氧助燃才不至于燃料浪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老师即可帮助指导学生解决疑惑,讲明注意事项并进行训练。最后还要反复检测,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内容以后,经常还会出现许多问题,要么是方程式没配平,要么是书写格式不对,要么是粗心大意计算出现错误等。只有经过反复测试,反复练习,这些问题才能纠正。所以只有经过反复检测,才能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目标的目的。

四、“常识课”先学后教、作业当堂完成

初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常识型”课程,如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第三章第三节“燃烧与灭火”、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第八章第五节“化学肥料”、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等,这些内容尽管在大纲中的要求通常是“常识性介绍”,但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及与高中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通俗易懂,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便于学生自学,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采用自学、检测、当堂完成作业的“一学一教”的方法。

第一步出示目标。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出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纲,作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指导自学的方法,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要求学生当堂识记。第二步自学。学生在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书上自己寻找答案,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教师要检查学生在课本重要知识点下面有没有画上记号,适时表扬自学得既认真又速度快的学生。第三步检测。采取口答或讨论的方法,教师予以点拨、归纳、补充、更正,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深化。

最后经过当堂完成作业,促使学生当堂巩固,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最终形成应运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题展开,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魂,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第8篇: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龙固中心小学 张金秀

一、课题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应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针对传统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现状并根据调查到的几种弊端分析出相应的对策,对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出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课题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 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课题研究的重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其作业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操作阶段。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教学班中实行“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背景 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 1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成性评价内容。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都必须富有人文色彩,同样也要求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富有人文色彩。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还是传统的一本课本、一套辅助习题,课外是配套的同步练习,强调知识的巩固,这种作业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是低效的、低层次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不做作业、 抄袭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种现象是非常司空见惯的,经过问卷调查:语文作业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程度不等地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是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放着无比丰富的语言矿藏不去采掘,就语文练语文,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是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

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是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作文,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现在农村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 2的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帮助学生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基于此,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我提出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三、研究构想

(一) 研究内容 1.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 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四个结合,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变换作业评价的研究 作业的评价,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教师采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综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逐步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二)研究对象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预试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将年级组的几个教学班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准备阶段:本课题以调查分析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对象以龙固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为落脚点,分布到各个班的课内外作业设计中去。 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跟踪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外的作业设计中。根据两位对照班教师对同一课文设计的不同作业进行对比比较,结合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和对策归因。保证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让作 3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并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对几个典型的好、中、差学生建立个案,跟踪研究,以观察此研究的效果。 总结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这阶段将以论文,结题报告等形式对这一研究作总结,同时展示学生作业实践、比赛活动等照片。

(四)实验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全体学生都收益。 2.全面性原则 实验的操作过程首先从作业设计开始,但作业不是唯一的目的。在这个实验中,作业设计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在优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主体性原则 这项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和读写兴趣,作业成为学生的需要。 4.激励性原则 抓住学生的积极心态充分发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做作业的快乐中去。

四、研究过程与做法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立课题组 2.选定实验班 3.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低年级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观察表和评分标准,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并按统一标准逐一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4.实施细则、计划 4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针对上述情况,我对实验组进行控制实验,本实验按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与要求逐步加深。 第一阶段:共四周 总的教育目标是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中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的材料有:美国学者库柏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的专著《家庭作业》它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吴也显的著作《教学论新编》它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等相关书籍使老 《小学语文教学》等同时,师们掌握必备的实验理论知识,另外:如《江苏教育》我还从网上下载与课题相关的一些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学习,帮助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学习方法: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写学习体会 1—2 篇,推动活动步步深入,使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阶段:共三十周,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1.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的处理 1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设计一份学生作业问卷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现状。 2罗列该课题涉及到的理论书籍,并学习在学习后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或相关论文。 3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兴趣感;克服他们对作业的厌倦、畏难心理。 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多采取激励性、赞美性语言)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体现作业评价机制。 4对实验班学生的作业评价不定时地加以抽查。 2.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的处理 对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进行罗列概括并根据各种形式,对学生作业进行对应性 5 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 1分析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超市型”作业。确定作 业的基础题和选做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 2根据主动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经历、体验与感悟及交互。引导学生 自己“创造”出习题,在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 3与学生一起梳理单元重难点,让学生编一份单元习题。 4举办学生的个性化作业展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1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要求选好一本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课外读物。 2在儿童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的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 3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 根据以上操作确定由之相关联的课文进行作业设计案例分析并在初期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相应指导。 4.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的处理 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达到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1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式作业。 2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儿童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 5.作业方式力求兼容性的处理 6 1加强作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教了《一株紫丁香》布置学生给老师唱一首《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等作业。 2在作业完成进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的完成作业。 3设计一次最佳创作业性作业展 6.作业评价强调多元化的处理 改变传统作业评语教条化的形式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在批改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评语的形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 1学生自评。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得失,树立自信心。 2小伙伴评价。同伴互评,学会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 3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做出激励性的评价 4初步确定各项评分标准。 5创造条件,开展最佳评委奖。 6不定时的对实验班学生作业评价进行抽查

五、实验研究的效果和作用

(一)初步总结低年级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 1.改变作业内容,创造性的布置多元化作业 2.以优化作业设计为核心,落实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策略 3.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拓展作业内容的资源和空间的策略 4.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实现学习情趣化和生活化的策略 5.激发兴趣,引发想象,激活创作的策略

(二)总结出作业优化设计的相关评价指标 设计者 册数 时间 课 题 评价指标 得分 教育性

1、 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 15 方式,为学生的作业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7

2、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0 教学性

3、 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 15 地帮助学生突破作业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 学习。

4、将作业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生今后的 15 学生任务加以联系有大语文教学观 科学性

5、教会学生作业设计的方法,能通过教学自行设 10 计一份作业。

6、 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作业量15 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分析学生作 20 业的兴奋点,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业兴 趣的方法。 评价意见 总分

(三)促进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高 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基础的作业类型,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作业情境,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 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识字量上、识字方法上及由此引发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已经有所反映。尤其是在发散性作业和能力题中反映出来创造性思维火花,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

(四)培养和锻炼了骨干教师,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培训、教学模式分析、优秀课例观摩、互评式评课、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识字教 8学生活化教学技能,使大部分教师基本掌握了有效性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在开展研究时我们重点抓住两个整合点。一是作业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即作业设计转向多元化;作业内容既有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又有发散性练习。二是作业设计有效性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即在作业优化的条件下把有意义的作业内容、完成作业途径和种类作业方法训练融合在一起。我们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启动《低年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实验中期,研究课案逐步趋于完善,徐方迪老师写的《凸显课程理念优化作业设计》在县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市级三等奖。 老师们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案例研讨中品尝到实验的乐趣,初步摸索出低年级作业优化设计的一些规律性方法和策略,它们是: (1)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问题情境,促使个体思维趋于活跃,并在群体思维中发生撞击,进行意义的建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3)借助作业设计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己见,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作业兴趣,设计各项个性化作业,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趣味性 (5)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反馈的机会经过近半年的磨练,教师们感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感到自己研究能力强了、创新意识强了,驾驭课堂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对实验研究的信心大大增强了。

六、结论与反思 此课题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在教学班中实行“作业优化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有效性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有意识地完成各项实践性作业,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9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作业设计有效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对于接受能力中上水平的学生效果相对显著。 5.教育个体性的差异,作业设计有效性也并非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 明显积极的效应。 我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一年的研究也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 步的研究、探讨,主要问题有: 1.优化设计地评价比较费时。 2.学生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极分化。 3.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有效性,改变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学会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成为一个善于学习和生活的人。

第9篇: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四、教具准备:空白卡片 若干数字卡片

五、课前交流

师:上课前我们先轻松一下,猜几条数字谜语好吗?七上八下 (猜一分数)2.不三不四 (猜一小数 ) 3.一五一十((猜一整数 ) 生:7/8 3.4 510 [设计意图]课前激趣,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

师:从猜谜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外知识很丰富。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 生:看书,听音乐,逛商场(老师适时和学生交流)

师:你们的星期天都很有意义,那我们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过星期天的。这里有一篇淘气的数学日记,日记里还有很多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内容呢。

六、教学过程

活动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出示:数学日记(每小组一份) 淘气的数学日记:

淘气的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我们先去买点东西。爸爸开着车,每小时跑60千米,半小时就到了商场。下到-1楼的超市。商品好丰富啊! 每千克2元

每千克18元

每千克11.4元

每千克30元

鸡翅

猪肉 虾

咦!我最爱吃的橙子怎么没有了?没关系,还是买点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吧。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在卡片上。 (2)你能帮淘气选购吗?你选购的商品需要多少钱,把算式记录下来。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小组合作,记录在小组的空白卡片上。 (小组操作)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同伴相互启发和交流,挖掘日记中数的资源。

一个小组在前面操作,在黑板贴出数字卡片:60,30,-1,6,4,5.8,3.6,2,11.4,2.5,18,0.5,1/2,0。

师:这么多的数,淘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数的世界。看这些数,都有以前学过哪些数呢? 生:小数,分数,整数,负数。

师:这么多的数,看上去有点乱,就按以前学过的数把这些卡片分一分,各小组继续操作。(交流学生的分类)

(动手分一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条理的思考,主要把小数和分数分出来)

师:分数和小数我们暂不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些数。这些数到底是什么数呢?打开书,把课本第2页中间两句话读一读。

生: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师:阅读课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课本每一处的意思。包括标点符号。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指导读书的方法)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7,8,9,10,1000,10000等,继续数下去,数不清。

[设计意图]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师: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这个…呢? 生1:也是还有很多,比如:4,5,6,10,100等。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4,-5,-6,-7,-10等等这样的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迁移把认识自然数的方法迁移到认识整数。 师:你理解的很正确。对比这两句话,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有些不是自然数。 生2:-1,-2,-3这样的负数就不是自然数。 生3:整数包括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生4:自然数是从0开头的,整数在0的前面还有许多比0小的负数。

师:你们真的很善于发现,太了不起了。看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自然数。 生:除去分数和小数,都是整数。把整数里的负数去掉,就是自然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

师: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商品信息,你能帮淘气选购一样商品吗?需要多少钱呢? 生1:买5千克梨多少元? 5×4=20(元) 生2:买3千克西瓜多少元? 2×3=6(元) 生3:买1千克葡萄多少元? 3.6×1=3.6(元)……

师:可别小看可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助学卡,小组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学。记录员记录下来。 附助学卡:1.读一读笑笑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内说一说(记录员记录下算式) 4.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参加其中的一组观察学生的活动) 小组汇报:

生1:5×4=20(元)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我们知道了倍数和因数。 生2: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0除外)研究倍数和因数。我们知道了研究范围。 师:那刚才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生:3.6×1=3.6(元)不用研究。

生:4×5=20(元),2×2=4(元) ,18×5=18(元),2×6=12(元) (我们小组说了这些算式) 生1: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 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 ……

师:你们完成的太好了。看来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继续研究下去,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师:我们来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2 7 14 17 25 77)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

生:2不是2的倍数,因为它还没有7大。 生:7是7的倍数。因为1×7=7 生:14是7的倍数,因为14÷7=2 师:14÷7=2怎么能说明14是7的倍数呢?刚才不是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吗?这里没有乘法呀?这里有些不太懂,你能说明一下吗?

生:14÷7=2没有余数,有余数的就不行。 师: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比如17÷7=2…3,17就不是7的倍数。 生:我补充一下,14÷7=2可以看成2×7=14 师:哦,明白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不懂的可以向他提问。用除法也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谢谢你把这个方法跟大家分享!(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7的倍数的方法。会用乘法和除法两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师: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70,700,7000,770…. 师:这么多,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通过刚才读书知道,可以用什么号来表示? 生:省略号。

[设计意图]体会7的倍数是无限的。

师:那给你一个范围,在100以内找出所有7的倍数可以吗?(交流) 生: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找的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一定有什么方法吧。 生1:每次加7。

生2:我用乘法口诀,从1乘7开始往后算。 生3:从它的1倍找起,有次序的找下去。

师:太了不起了,我们探索出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 生:会了。

师:找出100以内所有6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生: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2,88,92,96。 (从找7的倍数推广到找一个任意数的倍数,探索到找倍数的一般方法) 师:(反馈,找一个同学的作业展示。)和他做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帮这些数找家。这里是“4的倍数”的家,这里是“6的倍数的家”。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一组卡片。找试试看,哪一组愿意到前面来做。 学生操作。

生:12和48不知道送到哪家,要不就放中间吧,算两家的。 生2:我有个办法,把这个圈改一下,改成中间有交叉的部分。

师:你这个办法好,把这两个圈都往中间画,有了一个共同的部分,让12和48在这里,算两家的。 [设计意图]用一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渗透公倍数的教学,也用图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

师: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怎么样呢? 生:知道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 生:我在小组里发言积极,觉得自己表现不错。

师: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今天的课就上的这里。 [设计意图]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做合理评价。

七、教学反思

《数的世界》是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抽象枯燥,这些概念的学习又是下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基础。这样的概念课相对枯燥。怎样把概念课上的生动活泼。我想还是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对学生读书的方法做了一些指点,然后就把要学习的内容放给学生。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能力。我也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骄傲!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上一篇: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政策下一篇:行车技术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