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2022-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猪场卫生防疫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新中国卫生防疫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的协同演进论略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多发病、地方病等流行和肆虐的严峻挑战,党和政府把卫生防疫制度纳入到国家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不仅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逐步推进新中国卫生防疫的制度化,而且尊重群众首创,建立起适合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医疗制度,为卫生防疫制度的落实提供了组织和资源保障。国家卫生防疫制度演进表现为遵循传染病防控一般规律的国家行动;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则表现出基层为解决卫生防疫实际困难而开展持续探索,进而被国家识别、推广的扩散特征。坚持四个基本遵循是卫生防疫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相容并协同演化的准则,也是当代中国卫生防疫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从历史中获得的镜鉴与启示。

关键词 新中国 卫生防疫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 协同演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建设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多种疫病流行和肆虐的严峻考验。1950年9月8日政务院第49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全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约一亿四千万人,死亡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上,如鼠疫、霍乱、麻疹、天花、伤寒、痢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危害最大的疾病,而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性病等,也大大侵害着人民的健康”。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将发展卫生防疫事业作为与土地改革同等重要的巩固新生政权、赢得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重要着力点,先后颁布了涉及传染病预防、海港检疫、学校卫生、工厂卫生、饮食卫生等多个领域的几十种卫生防疫法规,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卫生防疫制度。既有研究已经广泛关注到新中国传染病防治过程中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社会动员、防疫行为等,但较少考察卫生防疫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间的关系。回顾新中国卫生防疫制度建设历程,不难发现:当时的卫生防疫制度落实存在诸多困难。党和政府汲取人民群众的办医经验,为卫生防疫工作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量身定做了合作医疗制度。民办公助模式运行的合作医疗制度为国家落实卫生防疫制度提供了资源保障,奠定了卫生防疫制度的执行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卫生防疫制度的改革与重构成绩斐然,离不开新中国卫生防疫制度建设的经验积累。

本文主要基于制度史的研究方法,试对新中國卫生防疫制度的演进历程做一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卫生防疫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将国家卫生防疫制度建设视为随传染病防治规律变化而开展的顶层设计性质的国家行动,将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视为传染病防治资源不足情境下基层探索出的,具有合作生产(Co-product)特征,因地、因时的制度创新及其扩散过程。考察新中国卫生防疫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演进的差异化路径及其协同关系,可以为当代中国卫生防疫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些许镜鉴与思考。

一、新中国卫生防疫制度的演进历程

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制度发轫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局部执政的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间制订了一些有关卫生防疫的条例、办法和规章,为战时卫生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但囿于战时条件,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防疫制度并未形成健全的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卫生防疫制度建设进入新的探索期。

1.国家卫生防疫制度的初步构建

1950年,中共中央先是明确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方针,随后在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实践中又总结出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方针,指明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遵循这些方针,在新中国初期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通令、通知和指示来指导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规范社会群体的行为。如针对天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白喉、猩红热、百日咳等时疫流行,1950年2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军民春季防疫工作给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队的指示》,要求“各疫区及邻近的县以上政府负责同志,应亲自动手,组织包括各方代表人员参加的防疫委员会,动员并指挥一切卫生工作者结合群众,向疫病作斗争,在非疫区,亦应有所准备及动员,最好能组织起来,以进行一般卫生工作,特别是普通种痘,切实防止在疫病尚未发生以前的麻痹现象,及至因无准备而疫病蔓延传播严重后的张皇失措现象”。随后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又陆续发出预防霍乱、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痢疾、白喉、鼠疫、麻风病等传染病的专项指示、通知、通令或通报,以积极防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同年12月,卫生部还颁布了《交通检疫暂行办法》共25条,对鼠疫、霍乱、天花、斑疹伤寒、黄热病、麻风、炭疽病、流行性脑炎等10种应行检疫传染病的隔离、留验等情形作了详细规定。1951年2月,卫生部又发布执行《民用航空检疫暂行办法》,防止天花传染;同年4月,卫生部在全国防疫专业会议上研究制订了鼠疫、天花等19种危害严重传染病的防治方案,供各地参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后,随着新中国各项制度建设的全面推进,卫生防疫制度的建设也步入发展的黄金期。1955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卫生防疫工作会议。会议确定继续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各级卫生防疫机构首先是卫生防疫站的工作质量,积极开展卫生监督等几项基本任务,并要求进一步做好急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寄生虫病尤其是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根据会议精神,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还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治传染病的经验出发,制订了第一部卫生防疫方面的综合性法规——《传染病管理办法》,以防止并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该办法1955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同年7月由卫生部发布执行。它将常见的传染病暂定为甲、乙两类共18种,并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及防治处理措施作了具体规定,要求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督促和指导所属卫生行政机关负责贯彻落实,各地文教、公安、交通机关,部队和群众团体等应予配合。1956年9月6日,卫生部又发出通知,将血吸虫病、钩虫病、疟疾等7种传染病纳入传染病管理办法的乙类传染病中进行管理,并要求相关部门将其列入疫情旬报表、月报表,按期报告。1957年12月,卫生部再将钩端螺旋体病和传染性肝炎列入乙类传染病。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实施细则。至此,一部对各种传染病进行分类管理的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2.急慢性传染病专项整治制度的颁行

根据《传染病管理办法》,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还对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血吸虫病、麻风病、急性传染病和职业病进行专项整治,制订了一些有效的规定和办法。如针对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形,中共中央不仅专门成立了“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制订了《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还将其纳入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作为有效防治、彻底消灭的对象之一;针对麻风病盛行,1957年第一次全国麻风病防治会议提出了“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方针,同时决定建立麻风病院、麻风村及培养防治技术人员的措施及技术标准;面对急性传染病的肆虐,卫生部、总后勤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于1959年联合召开了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分析了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染性肝炎等8种常见多发的急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其流行规律,研究制订了急性传染病防治方案;由于1950年10月《种痘暂行办法》的颁布推动了全民免费普种牛痘工作的开展,使天花在几年内得到基本控制,此后中央政府又有计划地扩大了预防接种的范围,先后控制了伤寒、斑疹伤寒等烈性传染病。此外,在检疫和饮用水卫生方面,1957年1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境卫生检疫条例》,对海、陆、空港卫生检疫做了全面的说明;1956年国家建设委员会和卫生部颁发《饮用水水质标准》,1959年又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详细规定了自来水的卫生标准和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卫生防护。

3.卫生防疫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防疫工作一度停顿,以致“四害”回升,一些曾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有流行。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国家的卫生防疫制度建设也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12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生防疫工作会议,讨论和研究了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等问题。此后,卫生部陆续制订颁发了有关鼠疫、霍乱、结核病、麻风病、性病、血吸虫病和丝虫病等数十种传染病的专项防治条例、规则、办法或技术标准。尤其是在地方病防治方面,相关部门不仅先后制订、出台了《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暂行办法》《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改水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暂行办法》以及各种地方病的监测方案,使各部门各方面力量都能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法规进行工作,而且还相继制定了《克山病防治工作标准》《地甲病防治工作标准》以及《大骨节病防治效果判定》等7种地方性疾病的10多个标准,成为专业防治人员进行技术活动的规范。在此基础上,1989年2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中国的传染病防治纳入了法治轨道。

4.卫生防疫制度的改革与重建

19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重新修订,并根据新的需求制订了一系列新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了卫生立法步伐,卫生法制逐步完善。国家以传染病防治法为纲构筑的现代化卫生防疫法律体系虽然较为完备,但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这一体系仍有缺漏之处,卫生部、国务院于2003年紧急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来弥补1989年传染病防治法之不足。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在法定传染病种方面,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两种,列入乙类;在疫情通报制度方面,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处;在疫情控制方面,有关规定则更加具体等。到2008年,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10部卫生法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37部卫生行政法规和《处方管理办法》等180余件部门规章,组织制订了18000余项卫生标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卫生法制体系。全国还有98.3%的市(地)和96%的县(区)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综合执法能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切实维护了公众健康权益。至此,较为完备的卫生防疫制度及卫生执法监督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已基本上建立健全。

总之,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制度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尝试与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与重构,才得以逐步建立、健全,它对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发展、急慢性传染病的防治、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国家卫生面貌的改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卫生防疫制度的建构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但是一旦具备了法制化的基础,这一制度就能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国家应不遗余力地推进卫生防疫的制度化进程。

二、新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的缘起、扩散和发展

作为国家卫生防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起源于陕甘宁边区初创的医疗合作社。早在1938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为解决药物缺乏、军民看病难的难题,便领导建立了由西北局保健委员会及民政厅投资的第一个医救并举的机构——保健药社;后为防治时疫、反对封建迷信,边区政府和延安市政府还应群众要求又筹建了民办公助的卫生合作社,其建立和运作机制已具备了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为以后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1.合作医疗制度的基层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的倡导下,东北大行政区首先开展了建立农村卫生实验县(区)的工作,全区6个省共建立了40个卫生实验县。在这些实验县的区一级,各地根据经济情况试办了不少公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或群众集资的区卫生所,卫生部还积极提倡把散在的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组织起来成立私人合作性质的联合诊所。截至1952年,东北大行政区的40个卫生实验县共建立了146所区卫生所,其中公有制的51所,联合诊所性质的95所。1950年初,上海市南汇县坦直乡人民诊疗所规定本地区农民每户每月可交大米3斤(每3人作一户)作为医药费用,凡参加者一律免费就诊。该诊疗所其后虽因经验不足、筹资困难等因素而停办,但其群众性的合作医疗性质亦是农村合作医疗在这一地区的初次尝试。1951年5月召开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肯定了组织私人开业医生举办联合诊所的经验。河北省通县乡村卫生实验区积极响应,当即在该县一区丁各庄试点,成立了第一个农村联合诊所。这个经验很快在全县推广,当年就建立了19所。到了1954年,通县私人开业医务人员自愿组成的联合诊所的总数发展到40余所。这些具有合作医疗性质的实践,由人民群众的自发到新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广,其改变农村地区卫生防疫落后面貌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为其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

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生产、资金、农具、技术上的互助合作启发农民把互助合作扩大到医疗融资领域”,与联合诊所相适应的私有经济逐渐被集体经济所取代,联合诊所的根基动摇,再加上经营不善、问题暴露,农民群众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如1953年成立的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联合诊所在开展防病治病、满足农民群众的医药需求方面曾起了重要作用,但因经营不善、病人减少,该诊所1954年即出现严重亏损,陷入困境。这时,高平县米山、南竹庄、下冯庄的1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群众为了更好地解决防病治病问题,纷纷要求“联合起来自己办个保健站”。这一要求得到了县、乡党政领导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于当年5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該保健站的建站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将原联合诊所资财的私有部分,合理作价,半年内还清,公有部分转入保健站使用;二是由18个农业社的每个社员每年出保健费5角,其中3角由农业社公积金统一支付,另外2角折合成劳动工分在年终分配时扣除;三是农业社的公益金也适当给予支持。保健站的工作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保健工作,防治各种传染病、多发病,为社员群众健康和农业生产服务。

2.合作医疗制度的全国扩散

米山乡联合保健站模式一经诞生,就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以及国务院文教办的高度重视。当年11月,卫生部、国务院文教办和山西省卫生厅组成了由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徐运北带队的6人调查组,他们经过调研,充分肯定了这种办医形式,并将米山乡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员群众出保健费而享受医疗保健费减免的办法定名为集体保健医疗制度。是年,山西、河南、河北、湖南、贵州、山东和上海等省市的一些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由农业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和医疗站。⑤虽然这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叫法不一,融资比例也不尽相同,但这种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结合互助的医疗制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医疗制度。

1958年以后,刚兴起的合作医疗制度被迅速推向全国,广大农村地区掀起了一股兴办合作医疗的热潮。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山西省稷山县太阳村的合作医疗。该村参加合作医疗的社员每人每年交纳两元钱的合作医疗费(五保户由社队给付),社队也从公益金中安排合作医疗补助经费予以补贴。这就使疾病防治和社员健康有了较好的保障。太阳村保健站主动服务到每家每户,并为每家每户建立了健康档案,深受太阳村村民好评。由于稷山县在开展合作医疗方面成绩突出,1959年11月卫生部在该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会议向党中央的报告附有《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提出目前“以实行人民公社社员集体保健医疗制度为宜”。其要点是:社员每年交纳一定的保健费;看病时只交药费或挂号费;由公社、大队的公益金中补助一部分。具体作法各地可根据当地条件制定。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发出后,一时间“上山下乡”的热潮兴起,医疗卫生资源开始向农村倾斜,有力地推动了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其后由于政治运动的因素,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较为舒缓,甚而陷于停滞状态。

3.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发展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生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逐步发展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等事业,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根据宪法精神和实践经验,卫生部和农业部、财政部于1979年12月共同制定并联合下发了《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章程》指出农村合作医疗是人民公社社员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互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医疗制度,是社员群众的集体福利事业;举办合作医疗的形式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经社员群众充分讨论确定;合作医疗基金由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和集体(公益金)筹集,具体金额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经社员群众讨论决定;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社员的医疗费等等。《农村合作医疗章程》的颁布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此时与其相对应的经济体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支撑——农村集体经济力量逐渐削弱,相关的公共财政支持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到位。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合作医疗赖以生存的农村集体经济纷纷解体”,公共财政支付一时无法实现,1980年代初期以后“合作医疗开始大面积萎缩,濒临崩溃”。据统计,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由1970年代鼎盛时期的90%,1980年代猛降至10%以下,最低时覆盖率只有5%左右。至此,农民群众又回到了自费医疗的状态。

4.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与转型

受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的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缺乏积极性、没有活力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与重构较为迟缓。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国务院于1985年4月25日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中央和地方应当逐步增加卫生经费和投资;同时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活。据此,政府部门将市场经济理论引入了医疗卫生事业领域,有效调动了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也由此导致“卫生公共事业变成了卫生产业,政府投入逐渐减少,提出了对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断奶、断粮的口号,致使卫生防疫工作举步维艰,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使卫生服务组织陷入‘既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怪圈。”受此影响,到1989年,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跌至4.8%,乡卫生院总数为47523个,比1984年下降8026个,下降14%;1985年,村级卫生员还有65万人,到1989年已经减少到9万人。农村卫生院、卫生防疫队伍受到较大影响。经过中央和各省市1990年代初以来的反复宣传、号召,合作医疗出现了重建的趋势,但总的来讲进展十分缓慢,覆盖农村人口还不足10%。2002年以后,党和政府再度发力,下定决心探索农村合作医疗的新模式。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之后经过多地政策试点和调整,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这是中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合作医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转型与升级,且一直持续至今。

三、卫生防疫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的协同

演进及其历史镜鉴

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的协同演进对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发展、急慢性传染病的防治、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国家卫生面貌的改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卫生防疫制度:传染病应急防控情景下的国家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卫生防疫制度因其与政治、社会的密切关系,总是作为医疗卫生制度的先导首先建立起来,在医疗卫生制度的全面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为例,新中国初期卫生法律体系还没建立起来,新政府就根据以往经验制订了一些具有时效性的卫生政策指导防治时疫的工作。1955年7月5日卫生部《传染病管理办法》虽指出“前有各地自行制定的传染病管理条例或办法等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应即废止”,却还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向卫生部备案,这既给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又确保了法令统一。1956年和1957年卫生部又根据新情况先后对上述办法加以补充。1978年为恢复被十年“文革”打乱的传染病防治秩序,国务院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9年2月、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先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为乙类传染病,增加了保护个人权益的条款。所以,卫生防疫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为医疗卫生制度的全面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

事实上,这一演进历程更多地展现出具有顶层设计性质的国家行动。原因在于新中国初期面临的传染病应急防控压力。正如时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所述:“天花、麻疹、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等几乎遍及全国”,它们造成每年30‰的人口死亡,而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传染病防控的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亟需国家推动卫生防疫的制度建设,唯此才能为后续的组织动员和防疫行动提供制度保障。传染病的突发性亟需国家协调才能在第一时间启动跨越行政区划、部门、军地、政社边界的协同抗疫行动;传染病的复杂性体现在防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渠道所需要的国家统一指挥;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则需要国家统筹、整合研发力量开展传染病防控攻关,通过专家咨询、全面的流行病调查为传染病防控决策提供支持。这些国家行动的开展建立在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的基础上。

国家卫生防疫制度的演进是国家遵循传染病防控一般规律而做出的动态调整。传染病的防控防治建立在国家对传染病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上。除了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外,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染的跨地域特性与防控的属地管理特性问的矛盾和冲突。任何一个地方属地管理责任的松懈或懈怠都可能导致全局性的蔓延。与卫生防疫制度相配套的发挥高位指挥、协调作用的领导小组成为解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协调性困境的主要做法;因此,国家通过卫生防疫制度旨在确定卫生防疫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不同情境下的应急响应。卫生防疫制度是国家卫生防疫事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它为卫生防疫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提供了长效机制,它的制订、施行、改革、重构以至废除都是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为中心,旨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及健康素质。这是中国卫生防疫制度演进过程中不变的底色。

2.合作医疗制度:传染病防控能力不足情景下的合作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对于初期传染病防控及常态卫生事业发展来说,国家财力有限是不容回避的困境。合作医疗制度建設的情景是当时传染病防治的基层执行面临的防控能力、资源不足的严峻现实。合作医疗制度以及适用于农村地区的赤脚医生制度是党和政府受农民集体办医的启发逐步推广、建立的,惠及占当时总人口80%的广大农民的具有集体福利性质的制度,也是人民政府致力于改变当时落后的疫病和死亡威胁情况,开始公平地将当时并不十分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给每一位普通人民的一大创举。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历程呈现出典型的基层探索特征,并随合作社制度变革而演变,进而作为经验被国家识别、推广开来,为卫生防疫制度的实施奠定了资源整合基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约当时情景下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诸多难题。

合作医疗的推行还有利于农村地区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如1970年代贵州省道真县丝虫病的防治。该病是道真县多年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查明这种病的发病情况,1971—1976年该县96%的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培养了一支有600多人的赤脚医生队伍,对全县50000多户社员普查普治了3遍,有2/3的地区还普查普治4遍以上。由于防治工作抓得紧,道真县丝虫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全县44个公社有29个公社在1970年代中期前后基本消灭丝虫病。合作医疗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互助互济,解决因病致贫的难题。据山东省昌潍地区艾山公社大王家和宋家两个大队调查,1976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共306户1412人,经合作医疗治过病的占97%。因病向集体借支负债的基本没有。虽然1980年代以后合作医疗一度趋向崩溃,某些疾病也有回升现象,但在2002年以后随着国家的重视和配套改革的推进,合作医疗重振雄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宏愿。

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医疗制度在筹资模式上逐渐定型为“国家出一部分,集体承担一部分,个人负担一部分”,符合典型的合作生产特征。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步完善、改革和重构为卫生防疫过程中国家、集体、个体围绕疫情防控的合作生产奠定资源基础。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首创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加以巩固和推广的、有效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的卫生防病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早期,其在防病治病、维护执政党的合法性和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卫生防疫制度建设的杰出成就之一。尽管当时的合作医疗制度在不同地区的筹资模式和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这恰恰是因地制宜的基层探索的制度活力所在,也是传染病疫情防控所需医疗资源不足、不平衡的约束下的理性选择。经过改革与重构,较为完备的医疗卫生法律体系已经建成,科学的防病治病机制得以形成,多种急慢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合作医疗在新农村建设中又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医疗服务有了基本的保障,初步排除了影响国家安定团结的一个隐患,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了党和政府的新形象。

3.国家卫生防疫制度建设中的制度协同演化及其历史镜鉴

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卫生防疫制度建设问题,不能仅仅关注卫生防疫制度本身,还应该将其置于制度间关系的视角。一方面,制度建设随情景变化而做出的动态调整是传染病防控的应有之义。传染病防控的复杂性也需要制度建设不断趋于完善。在此过程中制度动态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与之前已经彼此磨合好的制度形成新的冲突需要调适。另一方面,制度建设并不能自然地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标。制度执行面临着其他制度的制约,也需要其他制度的协同。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卫生防疫制度一方面需要合作医疗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另一方面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也需要卫生防疫制度的协同演进。通过对卫生防疫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度史梳理发现:二者的协同演化特征明显,并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地方病等发生与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鼠疫、天花、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得到了有效控制。改革开放以后,旨在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原有合作医疗制度和卫生防疫制度的协同演化处于中断停滞状态。这恰恰从反面验证了市场化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难以推动卫生防疫制度和合作医疗的协同演化。2003年SARS后,公共卫生防疫工作重新受到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得以转型重建,并在后续的改革中逐步优化。时至今天,國家以合作医疗制度为依托,及时调整医保政策,明确确诊和疑似患者医疗保障策略,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先救治,后结算”,且为当下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无差别的免费救治政策等,无不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但是,不同制度的演进逻辑有所不同。比如本文考察的卫生防疫制度的演进逻辑更多地需要遵循传染病防控的一般规律,而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逻辑则呈现出其制度建设随政治、社会情境变化的复杂性。通过梳理国家卫生防疫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卫生防疫制度演化的路径更多地表现为国家行动遵循传染病防控一般规律的动态历程,而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则缘起于基层为了解决卫生防疫实际困难而开展的探索。合作互助性质的基层探索顺应当时合作社制度的总体态势得以发展,并获得国家的认可和推广。因此,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融合了基层社会自发探索和国家识别推广的逻辑,为不同制度情景下保障卫生防疫制度执行持续不断地提供资源支持。

由此观之,理顺制度问关系是保障制度形成合力的关键。对于国家建设而言,制度体系的相容问题至关重要。制度问的协同演化实质上是,只要把握和平衡好了制度演进与旧制度的相容问题,也就把握和平衡好了不同制度之间的相容问题。梳理新中国卫生防疫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的协同演化,为理解制度体系的相容问题提供了启示。第一,坚持以人民生命和健康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卫生防疫制度建设一贯秉持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为疏解两个层面的制度相容问题奠定了价值基础。第二,坚持以适应性治理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卫生防疫制度建设一贯秉持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来自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革命实践,也充分说明了在制度演化中解决制度相容问题并非一个完全可以预先设计出来的产物。尤其是对于复杂性、不确定性的传染病防控问题,相关的制度演化及组织行动无不是视情景而做出的适应性行动选择。第三,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卫生防疫制度建设一贯秉持的治理之道。这一治理之道的核心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体现。顶层设计贵在把握一般规律,基层探索贵在支持地方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群防群控和合作生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卫生防疫制度建设一贯秉持的运行机制。不同时期卫生防疫制度的实施都有赖于群防群控的人民战、总体战的运行机制,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方案更是体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生产运行机制。上述四点构成卫生制度建设与其他制度相容并协同演化的四个基本遵循。

综上所述,国家卫生防疫制度的变迁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卫生防疫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也是党和政府与广大群众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复杂互动的一个侧影。卫生防疫制度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往往要靠党和政府以制度化为抓手的组织、动员。本文着重从制度史的角度梳理了新中国卫生防疫制度的变迁及其与合作医疗制度的关系,发现不同制度问相容的四个基本遵循。当前,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中国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胜利。这一胜利的取得离不开在卫生防疫制度相关制度问相容的四个基本遵循。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场大考,完善卫生防疫制度也需要以四个基本遵循为参照,在大考中发现短板和不足并逐步调整优化。

责任编辑:黄晓军

作者:李洪河

第2篇:春季猪场疾病防控

寒冬过去、春天即将来临、万物开始复苏,春季是一年当中适宜养猪业发展的季节,但也是需要从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严谨应对的时期。一方面猪只经历冬天后比较瘦弱、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春天气温回升,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繁殖和传播,从而增加疾病感染的几率,同时春季气温反复无常、一旦饲养管理有漏洞就很容易造成猪只感染疾病。因此,每年冬春之交,动物容易发生疾病和死亡。

猪春季常发病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两大类,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感冒等病较为常见。同时,不要忽视寄生虫疾病,仔猪渗出性皮炎也常出现在春季,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了解春季生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有效提升生猪养殖效益,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加强猪舍环境管理、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现代农业的春季

1 春季猪舍环境特点及应对策略

1.1 气候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春季属于“百草回芽、百病易发”的季节,此时冷暖气团和气流交替、活动频繁,天气忽冷忽热、忽燥忽湿很不稳定,而且北方春季风沙较大、南方春季阴冷潮湿。动物机体对春季这种多变气候适应性较差,容易产生精神疲倦及机体防御变弱而诱发疾病。

1.2 温差

春季昼夜温差大,部分养殖场冬季猪舍保温措施比较充分、到了春季易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从而导致仔猪感冒、腹泻等疾病。有研究表明猪舍温差超过10℃时猪只感染腹泻疾病的机率增加20%以上。不同时期的猪只对于温度的敏感度也是不同的,哺乳仔猪适宜温度在28℃左右、保育仔猪适宜温度在24℃左右、育肥猪适宜温度在20℃左右、成年猪适宜温度在18℃左右。要做好保温工作,每个猪舍配置温湿度计、早中晚不同时期记录温度变化,力求温差不低于5℃。新生仔猪最适宜温度为30~32℃,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前,产仔箱应达到要求温度30~32℃,使仔猪有一个温度舒适的环境。

1.3 灰尘

春季风沙大,空气流动会携带各种飞沫、粉尘在不同地区传播。有些猪场为了防风保温而长期密闭猪舍,而忽略了通风管理。尤其在封闭猪舍,不注意通风,这样造成猪舍空气混浊,舍内有害气体密度大增,刺激猪体呼吸道黏膜,降低猪体抗病能力,增加了气喘病、肺炎支原体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机率,影响其健康生长发育。所以,初春季节,应注意协调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关系。

1.4 湿度

猪舍湿度同样重要,高温高湿条件下,猪瘟、猪丹毒、疥癣及湿疹等皮肤病最易发生流行,低温高湿条件下,病原体不易扩散,猪只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气管肺炎等。不论猪只大小都要求干燥的环境,猪舍内适宜的湿度为65%左右。所以,经常清理舍内排水系统,注意清理粪便及污水,加强通风管理工作,为猪群创造干燥、温暖的养殖环境。

1.5 消毒

春季是很容易出现病菌生长繁殖的季节,气温升高之后细菌病毒的活力增加,对外界的抵抗力提高并且繁殖能力和侵袭力增加,如果猪舍消毒不彻底就会增加了猪只感染的几率。

因此,春季猪舍管理首先做好通风、干燥、保温工作,及时对猪舍进行消毒,做好卫生工作,以便能够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由于仔猪还没有发育完全自身的体温调节机能,没有足够的脂肪沉积在体表内,很难自我抗寒。针对这种情况,春季要注意仔猪圈舍扣棚、堵塞漏洞、挂好门帘,确保猪舍温暖。

要彻底消毒圈舍,用来苏水(浓度为3%~5%)来对用具进行消毒,用火碱溶液(浓度为2~3%)或草木灰(浓度为20%)或石灰乳(浓度为20%~30%)对圈舍墙壁、圈舍地面及周围环境进行涂刷和喷洒。在消毒之后要及时用水冲洗,这样能够避免对猪的采食量造成影响。使用刺激性消毒液后要及时通风,避免猪只吸入后造成呼吸系统损伤而诱发疾病。消毒剂不可能将所有病原全部杀灭,它的最大作用是控制病原的总数量,只要把病原数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就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消毒要有连贯性,定期消毒是科学的方法。碘和氯消毒剂是养猪场最重要的两类消毒剂,具有无味、无臭、杀灭细菌病毒能力强等优点。养猪场平时可选择这两类消毒剂进行轮换消毒。一般的消毒剂带猪消毒时进行400~600倍稀释喷洒是科学的,有疫情时进行200~400倍稀释喷洒消毒。选择消毒剂时要注意四点:杀毒力强、附着性好、渗透性高、性能稳定。

1.6 营养

同时,生猪的健康也会受到营养水平高低的影响。若能够给予生猪高水平的营养供给,那么完全可以确保猪能够健康成长,能够有抵御疾病的能力。应该基于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来合理投饲日粮,并且按照生猪的采食情况、体重变化来对日粮配方进行适时调整。春季缺乏青绿饲料,为了增进猪的食欲,可以将饼类饲料、啤酒糟及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等)加入到日粮中。

2 春季猪舍疾病流行及预防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在猪群中传播较快,冬春季节温度变化是其诱因。哺乳仔猪体温正常或稍偏高,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粪便腥臭,其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1周以内的哺乳仔猪病死率约50%。断奶猪、育成猪感染率高,但症状较轻,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腹泻,持续4~7d逐渐恢复正常。该病的治疗原则为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和补盐液内服,同时使用磺胺脒等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该病毒可被常规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等杀灭。

2.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种类很多,但只有少数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才能引起人和动物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时期。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及各种应激因素有很大关系。仔猪黄痢:出生后1~3d开始发病,排黄色浆糊状稀粪,内含凝乳小块,消瘦,昏迷而死。剖检:尸体脱水严重,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状内容物和气体,卡它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弥漫性小点出血。仔猪白痢,腹泻,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腥臭,病程2~3d,长的一周,管理得当很少死亡。剖解:尸体外表苍白、消瘦、卡它性肠炎,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主要发生在断奶后一周左右。主要表现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极高。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病程短的仅几小时,一般为1~2d。

2.3 仔猪渗出性皮炎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现代规模化猪场的一种季节性疾病,常出现在春季,是由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在仔猪出生时由于操作断脐、断齿断尾、消毒不严,或者螨虫病引起皮肤蜂窝织炎,导致葡萄球菌的接触感染而引发化脓。由于感染猪葡萄球菌后该病比较顽强,因此预防大于治疗。该病抵抗力较强,并能长时间在环境中生存。养猪场一旦发生猪猪葡萄球菌感染时,应该反复对环境的彻底清洗、消毒,以达到完整的清除该病对猪场的影响。在临床上,15~20日龄发病率最高,最早报道的有在产后7日龄的仔猪中出现。猪舍在清扫时、猪只活动难免常常会出现灰尘、加上仔猪身体皮肤的分泌物、皮屑的脱落等,在患病的仔猪皮肤表面凝固后形成灰色或暗红色的痂块。严重感染渗出性皮炎的仔猪被毛粗乱无光,有时像个“黑刺猬”。仔猪的处理措施,在仔猪进行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阉割等过程时,工作器具应做到严格消毒,并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伤口处感染。挟外伤处理:猪仔的皮肤还非常脆弱,容易发生外伤。

2.4 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猪气喘病”。寒冷、潮湿、气候骤变、饲养密度高为本病的主要诱因。疾病特征为体温及食欲变化不大,有明显的气喘、咳嗽、生长迟缓、饲料报酬低等特征。本病潜伏期为11~16d,最长的可超过1月,急慢性表现不一。急性型病例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粗快,有哮喘音,死亡率高,病程7~10d;慢性型临床表现为由少量干咳后变成连续性痉挛性咳嗽,病程长,影响生长。对于该病,一般用猪喘平、氢富马酸盐注射1个疗程进行治疗。

2.5 猪流感

猪流感全称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本病主要发生在秋末和早春及气温骤变时。病猪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常挤卧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咳嗽,从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病程很短,2~6d可以完全恢复。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胸膜炎等,从而增加病死率。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在于前者体温稍高,散发性,病程短,发病不如流感急,其他症状无多大差别。防治本病没有特效的疫苗和药物,最主要的是良好的护理及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可对症采取柴胡注射液、青霉素、安乃近等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春季气候变化大、猪场易流行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各位养殖户要加强猪舍的环境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猪场健康发展。

(编辑:狄慧)

作者:王旭贞

第3篇: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1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要合理选择饲料,保证保育猪身体健康。首先,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新鲜饲料,提高饲料质量,保证保育猪摄入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此提高免疫力,抵御疾病。其次,需要依据保育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做好饲料营养的搭配。可以在养殖过程的饲料中加入多种保育猪生长所必须的一些微量元素,增强其抵抗力。出现霉变质变的饲料不要再进行喂养,避免保育猪食用之后出现腹泻等症状。除了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外,还要为保育猪饲喂干净的饮用水,当天气炎热时,更需要保证水的质量,水温不可以过凉,避免刺激保育猪消化道,引起腹泻等疾病。

2保育猪的环境管理

为保育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十分必要。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做好圈舍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传播,导致疫病蔓延。其次,要保证做好通风工作以及保持环境具有充足适宜的光照与温度。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在猪场的进出口设置消毒设施,外来人员和车辆禁止入内,必要时需要先消毒才可以进入。养殖人员也需要穿戴好专门的服装才可以进入养殖区域内,一定要保障养殖环境干净、整洁。

3保育猪的分群管理

在保育猪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使得保育猪养殖数量较多,因此造成养殖密度过大,这严重影响了保育猪的身体健康,所以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养殖密度。由于猪场的保育猪数量多,需做好分群饲养,以一栏一窝的原则进行饲养。另外,在分群时,养殖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保育猪的大小和实际生长状况。在分群完成之后,养殖人员需密切观察保育猪,一旦发现不合群或是食欲不佳的保育猪,养殖人员需要做好隔离观察,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出现异常情况之后,再放回到圈舍中。

4保育猪的疾病防控

保育猪养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疫病的困扰,因此,要采取适当的疾病治疗措施。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重视日常的饲养,提高免疫力。可以在保育猪的饮食和饮水中适当添加相关药物,起到一定的疾病预防作用。同时要做好消毒清洁工作。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患病的保育猪,要及时采取相关隔离和治疗措施,并且及时上报。外来引进的猪要明确其来源,避免引进的保育猪来自疫区,同时需要先做好隔离工作,确保保育猪不携带疫病再进行混群饲养。

日常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还有自身地区的疫病流行状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依据免疫程序,做好各項免疫工作,同时做好免疫记录,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养殖过程中,受疫病的影响,很多猪场的养殖利益受到损害,疫病流行也呈现加重的趋势,所以需要做好这些流行疫病的检测工作,针对疫病的流行特点和季节性特征,了解保育猪的免疫状况,及时做好免疫检查。养殖过程中,禁止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例如,很多养殖户在保育猪感染疫病时,首选抗生素进行治疗,缺乏对疫病的正确判断,导致很多疫病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且还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蒲麻镇畜牧兽医站康俊强)

第4篇: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现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养猪生产线、出猪台、解剖室、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1) 生活区大门设有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2) 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蚊蝇。 3) 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不得在场内饲养禽畜(如猫、狗)。

4) 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 5) 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1) 运输饲料进入生产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2) 运猪车辆出入生产区、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3) 上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

5.购销猪防疫制度

1) 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舍饲养观察4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线。

2) 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场。出售猪只只能单向流动,如质量不合格退回时,要作淘汰处理,不得返回生产线。 3) 生产线工作人员出入隔离舍、售猪室、出猪台时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6.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1) 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2) 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3) 免疫注射时,禁止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4) 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7. 生产线员工必须经更衣室更衣、换鞋,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后方可进入生产线。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更衣室紫外线灯保持全天候开着状态。

8. 生产线内工作人员,不得带私人物品入内。

9. 生产线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10. 制定完善的猪舍、猪体消毒制度。 11. 杜绝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第5篇: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小组,特制定以下制度:

1、由场(公司)技术主管(场长)、技术员、门卫组成卫生防疫小组,技术主管为组长。

2、卫生防疫小组负责卫生防疫制度的实施,做好消毒池、更衣室、生产区的日常卫生消毒工作,监督和检查卫生防疫工作。

3、卫生防疫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免疫程序,及时诊断病情,提出治疗方案,报告治疗结果。

4、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需经主管批准),进入生产区人员必须沐浴更衣消毒。

5、进入畜舍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鞋。严禁穿工作服、工作鞋出场。

6、场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员,家中严禁饲养同类家畜以及其它家禽。严禁购买猪、生牛、生羊、生禽肉带入场内食用。

7、饲养员任何工具不经消毒不得相互挪用,饲养员不得串舍,上班时间不得扎堆聊天。

8、场内主干道、走道每周消毒一次、生产区猪舍每周消毒两次。消毒池每周换一次消毒液(雨天除外)。若发现饲养员未按规定时间消毒并将消毒剂丢弃的,按该消毒剂的十倍价格赔偿。

9、胎衣、死胎、死亡畜应统一扔进死猪沼气池处理,病死猪应经过技术员的鉴定方可丢弃。严禁随意丢弃或私自带出。

10、对使用后的消毒药及防治药的废弃品不得随意乱丢,应统一处理。

11、猪场员工外出回场必须洗澡清毒、更放工作服后才可进场。非生产用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12、对外来车辆,以及销售与淘汰猪车必须严格消毒后才可进场。 另外对违反以上防疫制度的据情况予以处分或处罚100-500元。

龙岩闽雄玉溪养殖有限公司

2010年元月1日

第6篇: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1.本场总体分3个区,生产区、生活区及办公区(门口),生活区为生产人员的活动场所,办公区(门口)为办公、外来人员接待等活动场所。

2.所有员工以及外来人员的进出场均应从办公区(门口)的门出入,这是进出本场的唯一通道,严禁从其它地方进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的围墙爬入)

3.办公区的门只有在进饲料、物品以及门卫处理胎衣时方可打开,其它时间均应上锁。

4.非生产区的员工禁止进入生产区。

5.外来人员(买小.大猪客户,各厂家的销售代表等)只能到达办公区,不能进入生活区,更不能进入生产区。

6.外来人员(买小.大猪客户,各厂家的销售代表等)的车辆停在办公区大门外面,员工的车辆停在办公区的车库内。

7.场内禁止养猫、鸟;本场职工不准到肉菜市场;任何人不准将猪、狗、羊、牛等偶蹄动物的肉及其制品带入场内。

8.禁止员工到其他畜牧场、屠宰场探访、散步、游玩。

9.员工回家探亲、出差返场后,外出无与猪接触者必须在场内洗澡换上工作服,把穿来的衣服洗干净,第二天才能进生产区上班。有与猪接触者必须在场内隔离48小时后才能进入生产区。

10.谢绝外来人员进入猪舍参观。非本场生产人员进入生产线需经总经理批准且要在场内隔离24--48小时后方可进入。

11.生活区禁止穿生产区雨鞋,雨鞋统一放在更衣室或者宿舍门口,在生活区不能穿外出鞋,可自配一双只在生活区穿的拖鞋。

12.进入生产区的程序;穿上雨鞋,踏进消毒池,方可进入生产区。这是进入生产区的唯一通道。

13.上班均应穿工作服,禁止穿其它衣服。

14.生产区工作人员包括饲养员、水电工、及其他现场管理人员,一律不准留长指甲和长头发,指甲必须经常修剪,以不能藏污纳垢为准则。

15.应减少串岗,生产工具不可互借,以减少交叉感染。

16.保持猪舍四周卫生,杂草和垃圾要及时清理。

17.每年全场统一进行灭鼠工作(每年一到二次)。

18.定期进行疫病的调查和抗体的检测(每年二次)

19.生产人员在卖猪时不准和购猪客户的车子接触和其他畜牧场的人员接触。

20.公司员工应避免或减少出场次数,如需出场应按《山里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考勤制度》。

21.所有员工出场或请假(包括请假在场内休息)均需填写请假条,饲养员须经区长、场长签字同意,其它人须经场长签字同意,请假超过一天的要经总经理同意签字,将请假条上交门卫后方可出场。出场后避免到肉市场和其它猪场,不准购买场外猪肉、牛肉及其它肉制品。 _ 所有人员进入各区都必须双脚踩入各区入口的消毒脚盆。消毒脚盆 本规定在必要时将根据周边疫情的紧张程度另作相应的临时规定。

第7篇:养猪场防疫制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甘村养猪场防疫管理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制定的有关制度,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养殖区和生活区,养殖区包括出猪台、化验室、猪舍、沼气池等。生活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活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活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生活区大门应设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蝇。 ?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兽(如猫、狗)。

?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养殖区工作。 ?搞好场内环境绿化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运输饲料进入加工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运猪车辆出入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上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车装卸工要同养殖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5、购销猪防疫制度

?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饲养观察4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养殖区。

?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场,出售猪只能单向流动。 ?养殖人员出入隔离舍、猪舍,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6、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养殖场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免疫注射时,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7、养殖场工作人员,不准留长指甲,男性员工不准留长发,不得带私人物品入内。

8、养殖场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9、制定完善的猪舍,猪体消毒制度。

10、杜绝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11、对常见病做好药物预防工作。

12、做好员工的卫生防疫培训工作。 甘 村 养 猪 场 2012年11月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第8篇:养猪场防疫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制定的有关制度,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养殖区和生活区,养殖区包括出猪台、化验室、猪舍、沼气池等。生活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活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活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①生活区大门应设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②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蝇。 ③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兽(如猫、狗)。

④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

⑤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养殖区工作。

⑥搞好场内环境绿化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①运输饲料进入加工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②运猪车辆出入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③上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车装卸工要同养殖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5、购销猪防疫制度

①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饲养观察4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养殖区。

②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场,出售猪只能单向流动。

③养殖人员出入隔离舍、猪舍,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6、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①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②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养殖场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③免疫注射时,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④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7、养殖场工作人员,不准留长指甲,男性员工不准留长发,不得带私人物品入内。

8、养殖场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9、制定完善的猪舍,猪体消毒制度。

10、杜绝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11、对常见病做好药物预防工作。

12、做好员工的卫生防疫培训工作。

第9篇: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要点

河南仙猫化工有限公司 邓浩然 13308363607

猪场, 防疫, 要点, 规模化

规模化养猪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封闭式饲养方式。搞好卫生防疫,防止遭受传染病的侵袭,保障猪群健康,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的重要课题。

1 树立“防重于治”的方针

猪场必须制订适合自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度和出入场制度,用以指导和监督全场的日常防疫工作。场外应设防疫监督站,负责场区外围防疫工作,与各级防疫部门或畜牧站及时联系,互通疫情。为防止场外疫源传入,场区周围应筑2~2.5米高的围墙,墙外挖宽10米、深2.5米防疫沟,以防场外各类动物窜入。饲料库应设在生产区之前,其门不能开向生产区。凡外来运料车必须经消毒池进入饲料库,饲料通过加工检验后再用生产区运料车经过消毒池送往各舍。养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猪场内饲养人员不得随意外出,定期放假,返回猪场时要严格消毒,更不得从外界买回肉类及肉类制品。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并谢绝参观,以防带进疫源。 2 实行自繁自养

规模化养猪场要建立健康种猪群,实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猪种时,要经兽医检疫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非疫区的健康猪场进行选购,并做好检疫、防疫和隔离观察工作。购入后,需进行隔离观察1个月,若无问题方可入场。 3 严格消毒

3.1 春秋两季常规消毒

春秋季气候温暖,适宜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应搞好消毒防疫工作。可用2%~4%的火碱水,10%~20%漂白粉乳剂,0.05%~0.5%的过氧乙酸,3%~5%的来苏儿,0.05%的强力消毒灵等消毒。 3.2 不定期栏圈消毒?带猪消毒? 可用3%~5%来苏儿,10%~20%石灰乳,0.03%~0.05%的百毒杀等对猪体黏膜、皮肤无刺激或刺激较弱的消毒剂带猪消毒。 3.3 空圈消毒

猪群出售后空圈时消毒,消毒前清扫地面,冲刷食槽、用具,然后用火碱消毒地面。金属用具可用0.2%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过1~2天用喷灯火焰消毒,7天后方可进猪。

3.4 消毒池和消毒室

生活区大门、猪场大门应设消毒池,池内放4%~5%的火碱水,便于运料车、运猪车等的消毒。猪场工作人员及饲养员进入猪场必须经消毒室进行更衣换鞋消毒。消毒室应设置消毒盆,放入来苏儿或高锰酸钾水用于洗手?消毒室地面可铺一层浸有4%~5%火碱水的木屑,对往来人员进行脚下消毒,消毒室应设紫外线灯,进场人员每次照射3~5分钟。 3.5 空气消毒

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也可用过氧乙酸按1~3 g/m3加热薰蒸,薰蒸后密闭1~2小时?或用36%~40%甲醛溶液,每立方米空间25~40 ml,薰蒸30分钟。 4 强化免疫

4.1 猪瘟的免疫方案 4.1.1 母猪

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5~6头份,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0天至15天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5~6头份。 4.1.2 种公猪

种用公猪每年需进行两次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即每年的3月、9月份各进行一次,每次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5~6头份。 4.1.3 仔猪

仔猪的猪瘟免疫方案较复杂,要根据猪场以前是否发生过猪瘟以及母源抗体的高低而定。对于曾经发生过猪瘟的猪场,应采取超前免疫的方法,即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2头份,1小时以后再吃初乳。仔猪断奶前2~3天进行二免,注射4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三免在二免进行后的1个月左右进行,每头猪注射4~5头份。对未曾发生过猪瘟的猪场,仔猪于断奶前2~3天进行首免,注射4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二免在首免进行后的4周左右进行,每头猪注射4~5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 4.2 仔猪黄白痢的防疫方案

仔猪黄白痢的防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疫苗不能完全预防该病,但免疫接种疫苗后,仔猪发生黄白痢的机会大大减少,即使发生也容易治愈。可选用二价、三价、四价或五价仔猪黄白痢疫苗中的任何一种,于头胎母猪产前40天和20天各注射一次,每次1头份;经产母猪于产前20天免疫一次即可。 4.3 口蹄疫的免疫方案

种公猪每4个月免疫一次,每次肌肉注射3 ml高效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后备母猪于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3 ml;经产母猪于产前45天后海穴注射2 ml、产后15~25天肌肉注射3 ml;商品猪在45日龄时注射高效O型口蹄疫疫苗1 ml,60~70日龄时再免疫一次,每头猪2 ml。 4.4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方案

猪伪狂犬病目前在猪场内的流行日益严重,规模猪场在对种猪防疫伪狂犬病时最好选用基因缺失浓缩灭活苗,因为其具有免疫原性好、保护率高、便于进行实验室的鉴别诊断、有利于猪场净化伪狂犬病等特点。

4.4.1 后备母猪、种公猪、经产母猪的伪猪犬病的防疫方案 后备母猪在参与配种前1个月用伪狂犬基因缺失浓缩灭活苗肌肉注射3 ml;种公猪一年免疫两次,每次肌肉注射3 ml;经产母猪于产前30~45天、产后20~30天分别肌肉注射3 ml。

4.4.2 仔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方案

对于以前曾发生过伪狂犬病的猪场,或因引种不慎,将伪狂犬病阳性种猪引入,但临床尚未有发病表现的猪场,需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用伪狂犬双基因缺失活疫苗进行滴鼻或注射免疫,每头仔猪1头份,必要时在仔猪40~50日龄时进行二免。对从未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猪场,仔猪只需在40~50日龄时用伪狂犬双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一次即可,对于留种用仔猪在70~75日龄时需再次免疫。 5 搞好卫生和饲养管理工作

饲料必须保证新鲜、不发霉、不变质,饲料中不得含有其他异物。饲喂时少给勤添,饲槽内不得有剩料,防止发霉变质。规模化猪场建场时应当对水源进行水质化验,达到饮用水的要求,不能用死水或污水,采用自动饮水为佳。猪舍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舍内通风良好。饲养工具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做好灭鼠、灭蝇工作。

品名:加强灭蝇

河南仙猫化工有限公司 邓浩然 13308363607

成份:10%顺式氯氰菊酯水溶性粉剂

防治对象:苍蝇

包装规格:100克×100袋/箱 产品特点:无色、无味、无刺激、无残留。

低毒环保产品。

使用方法:

1、滞留喷洒:100克兑水10-15KG,再加

200克食用糖效果更佳。

2、空间喷洒:100克兑水4升至6升,

加食用糖150克效果更佳。

品名:奥克杀

成份:5%顺式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蚊、蝇、蟑螂

包装规格:50克×100袋/箱

产品特点:击倒迅速,持效期长。 使用方法:滞留喷洒:本品按200-300倍

百天宁

(兑水10-15千克)稀释。

防治对象:苍蝇

包装规格:100板/箱

包装规格:1000ML×12瓶/箱 包装规格:250ML×40瓶/箱

包装规格:500ML×20瓶/箱 包装规格:25克×5支/盒,30盒/箱

有效成份:高氯·残杀威

防治对象:蚊、蝇、蟑螂、臭虫、跳蚤等卫生害虫,广谱杀虫产品。 作用:胃杀、触杀、驱避

使用方法:

1、喷雾法:加水30-100倍喷洒。

2、涂刷法:加水20倍混匀后涂于纱窗上,可防治多种害虫。

3、浸泡法:兑水30-100倍混匀,浸泡蚊帐晾干后,使用效果更好。 家庭系列产品

防治对象:蚊 防治对象:蝇

包装规格:260ML*24瓶/箱 包装规格:500ML*24瓶/箱 剂型:喷射剂 剂型:喷射剂

防治对象:蟑螂

(针剂)用法:点涂法。

包装规格:5克*200支/箱; 10克*100支/箱; 20克*100支/箱;

家庭系列产品

防治对象:蚂蚁 防治对象:蚂蚁 包装规格:10克*400袋/箱 包装规格:10克*400袋/箱 剂型:颗粒 剂型:颗粒

用法:直接投放。 用法:直接投放。

防治对象:蚊、蝇

用法:涂刷法(涂纱窗) 包装规格:100ML*40瓶/箱 (每箱2包一次性手套+30把刷子)

防治对象:蚊、蝇 包装规格:20克*300支/箱 用法:浸泡

章克净

包装规格:1000ML×12瓶/箱

包装规格:500ML×20瓶/箱

包装规格:50ML×40瓶/箱 包装规格:260ML×40瓶/箱 成份:氟虫胺 防治对象:蟑螂

产品说明:详见产品画册。

产品特点:高效、低毒、无味。滞留喷洒一次,持效一年内不见蟑螂足迹。适合用于家庭、饭店、宾馆、洗浴中心、养殖厂、加工厂、机关、学校等。

空间喷洒药品

成分:8%氯菊酯·胺菊酯 (1代) 成分:8%氯菊酯·胺菊酯(2代) 包装规格:5000ML*4壶/箱 包装规格:5000ML*4壶/箱

500ML*20瓶/箱 500ML*20瓶/箱

成分:10%氯菊酯·生物烯丙菊酯 成分:6%氯菊酯·生物烯丙菊酯 包装规格:5000ML*4壶/箱 包装规格:5000ML*4壶/箱

500ML*20瓶/箱 500ML*20瓶/箱 防治对象:蚊、蝇 特点:无色无味无刺激 使用方法:超低容量喷雾法;建议:10-30倍稀释

产品名称:卫百克

有效成份:8%氯菊酯·胺菊酯

剂型:微乳剂

规格:5000ml*4壶/箱,500ml*20瓶/箱

产品说明:本品是长效滞留性蚊、蝇、蟑螂、蚂蚁杀虫剂。高效、持久、低毒、安全、无污染。适用于家庭、饭店、旅馆、厕所、养殖场、加工厂、机关、学校等无公共场所中的害虫。

用法用量:

1、超低容量喷雾法:加水10-30倍喷洒。

2、喷雾法:加水30-100倍喷洒在门窗、玻璃、墙壁、屋顶及家具上。

3、涂刷法:加水20倍混匀后涂于纱窗上,可防治多种害虫。

4、浸泡法:兑水30-100倍混匀,浸泡蚊帐晾干后,使用效果更好。

急救措施:

1、无特殊解毒剂,可对症治疗;

2、大量吞服时可洗胃;

3、不能催吐。

注意事项:

1、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儿童接触。

2、避免接触食品、饮料及饲料等。

3、喷药时穿戴防护衣物,避免药剂或药液接触眼睛及皮肤。

4、喷药时不吸烟、不饮食,喷药后彻底清洁双手、脸部及被污染的皮肤。

5、如感不适,须立即请医生治疗,解毒剂为硫酸阿托品。

20%残杀威乳油

成份:残杀威

包装规格:1000ML×12瓶/箱

防治对象:蚊、蝇、螂螂 产品说明:详见产品画册。

户外将军

成分:6%高氯·灭多威 成分:9%高氯·灭多威 包装规格:1000L*12瓶/箱 包装规格:1000L*12瓶/箱

25公斤/桶 25公斤/桶

防治对象:蚊、蝇(用于外环境)

使用方法:本品以100-150倍,喷洒在门、窗、墙壁及害虫经常出没的地方,注意要喷

洒均匀,一般药效可保持数周。本品是处理外环境的首选药剂。

产品说明:

商品名:户外将军 总有效成分含量:6% 高效氯氰菊酯含量:3%

灭多威含量:3% 剂型:悬浮剂

毒性:低毒

规格:1000ml,25公斤

使用说明:本品是处理外环境的首选药剂,对跳蚤、蚊蝇、蟑螂、蚂蚁有特效。

常规喷洒:建议100-150倍稀释。

注意事项:请严格遵守杀虫剂安全操作规程,本产品为仙猫化工公司试验研发推广阶段。

产品性能(用途):

1、本品由高氯与灭多威复配而成,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施用时加水稀释100-150倍(每平方米用制剂1克),喷洒在门、窗、墙壁及害虫经常出没的地方,注意要喷洒均匀,一般药效可保持30-60天。2.此产品不但有抑制害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凝固蛋白质堵死虫体气门,使害虫受药后迅速出现麻痹、吐水、窒息等中毒症状,并开始死亡;而且多位点抑制害虫体内解毒酶系活性,充分发挥灭多威的毒杀作用。3.对卵和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

1、施用时不得直接喷在食品上,禁止对人喷射。

2、本品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蜂群的影响、蜜源作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

3、不能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用,以免分解失效。

4、本品存放日久可能有少量分层,摇匀后使用不影响药效。

5、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6、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避免接触。

中毒急救:

中毒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昏、恶心、呕吐等。

1.用药时如果感觉不适,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急救措施,并携此标签送医就诊。

2.皮肤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

3.眼睛溅药:立即将眼睑翻开,用清水冲洗10-15分钟,再请医生诊治。 4.发生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请医生诊治。

5、如误服,应立即携标签就医,可适当注射阿托品解毒。洗胃时,应注意保护气管和食管。

储存和运输:

本品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防雨处,远离火源或热源。置于儿童触及不到之处,并加锁。勿与食品、饮料、粮食、饲料等其他商品同贮同运。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河南仙猫化工有限公司 邓浩然 13308363607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好不好下一篇:抗洪救灾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