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要点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要点(精选8篇)

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要点 篇1

河南仙猫化工有限公司 邓浩然 ***

猪场, 防疫, 要点, 规模化

规模化养猪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封闭式饲养方式。搞好卫生防疫,防止遭受传染病的侵袭,保障猪群健康,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的重要课题。

1 树立“防重于治”的方针

猪场必须制订适合自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度和出入场制度,用以指导和监督全场的日常防疫工作。场外应设防疫监督站,负责场区外围防疫工作,与各级防疫部门或畜牧站及时联系,互通疫情。为防止场外疫源传入,场区周围应筑2~2.5米高的围墙,墙外挖宽10米、深2.5米防疫沟,以防场外各类动物窜入。饲料库应设在生产区之前,其门不能开向生产区。凡外来运料车必须经消毒池进入饲料库,饲料通过加工检验后再用生产区运料车经过消毒池送往各舍。养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猪场内饲养人员不得随意外出,定期放假,返回猪场时要严格消毒,更不得从外界买回肉类及肉类制品。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并谢绝参观,以防带进疫源。2 实行自繁自养

规模化养猪场要建立健康种猪群,实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猪种时,要经兽医检疫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非疫区的健康猪场进行选购,并做好检疫、防疫和隔离观察工作。购入后,需进行隔离观察1个月,若无问题方可入场。3 严格消毒

3.1 春秋两季常规消毒

春秋季气候温暖,适宜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应搞好消毒防疫工作。可用2%~4%的火碱水,10%~20%漂白粉乳剂,0.05%~0.5%的过氧乙酸,3%~5%的来苏儿,0.05%的强力消毒灵等消毒。3.2 不定期栏圈消毒?带猪消毒? 可用3%~5%来苏儿,10%~20%石灰乳,0.03%~0.05%的百毒杀等对猪体黏膜、皮肤无刺激或刺激较弱的消毒剂带猪消毒。3.3 空圈消毒

猪群出售后空圈时消毒,消毒前清扫地面,冲刷食槽、用具,然后用火碱消毒地面。金属用具可用0.2%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过1~2天用喷灯火焰消毒,7天后方可进猪。

3.4 消毒池和消毒室

生活区大门、猪场大门应设消毒池,池内放4%~5%的火碱水,便于运料车、运猪车等的消毒。猪场工作人员及饲养员进入猪场必须经消毒室进行更衣换鞋消毒。消毒室应设置消毒盆,放入来苏儿或高锰酸钾水用于洗手?消毒室地面可铺一层浸有4%~5%火碱水的木屑,对往来人员进行脚下消毒,消毒室应设紫外线灯,进场人员每次照射3~5分钟。3.5 空气消毒

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也可用过氧乙酸按1~3 g/m3加热薰蒸,薰蒸后密闭1~2小时?或用36%~40%甲醛溶液,每立方米空间25~40 ml,薰蒸30分钟。4 强化免疫

4.1 猪瘟的免疫方案 4.1.1 母猪

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5~6头份,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0天至15天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5~6头份。4.1.2 种公猪

种用公猪每年需进行两次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即每年的3月、9月份各进行一次,每次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5~6头份。4.1.3 仔猪

仔猪的猪瘟免疫方案较复杂,要根据猪场以前是否发生过猪瘟以及母源抗体的高低而定。对于曾经发生过猪瘟的猪场,应采取超前免疫的方法,即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2头份,1小时以后再吃初乳。仔猪断奶前2~3天进行二免,注射4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三免在二免进行后的1个月左右进行,每头猪注射4~5头份。对未曾发生过猪瘟的猪场,仔猪于断奶前2~3天进行首免,注射4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二免在首免进行后的4周左右进行,每头猪注射4~5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4.2 仔猪黄白痢的防疫方案

仔猪黄白痢的防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疫苗不能完全预防该病,但免疫接种疫苗后,仔猪发生黄白痢的机会大大减少,即使发生也容易治愈。可选用二价、三价、四价或五价仔猪黄白痢疫苗中的任何一种,于头胎母猪产前40天和20天各注射一次,每次1头份;经产母猪于产前20天免疫一次即可。4.3 口蹄疫的免疫方案

种公猪每4个月免疫一次,每次肌肉注射3 ml高效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后备母猪于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3 ml;经产母猪于产前45天后海穴注射2 ml、产后15~25天肌肉注射3 ml;商品猪在45日龄时注射高效O型口蹄疫疫苗1 ml,60~70日龄时再免疫一次,每头猪2 ml。4.4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方案

猪伪狂犬病目前在猪场内的流行日益严重,规模猪场在对种猪防疫伪狂犬病时最好选用基因缺失浓缩灭活苗,因为其具有免疫原性好、保护率高、便于进行实验室的鉴别诊断、有利于猪场净化伪狂犬病等特点。

4.4.1 后备母猪、种公猪、经产母猪的伪猪犬病的防疫方案 后备母猪在参与配种前1个月用伪狂犬基因缺失浓缩灭活苗肌肉注射3 ml;种公猪一年免疫两次,每次肌肉注射3 ml;经产母猪于产前30~45天、产后20~30天分别肌肉注射3 ml。

4.4.2 仔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方案

对于以前曾发生过伪狂犬病的猪场,或因引种不慎,将伪狂犬病阳性种猪引入,但临床尚未有发病表现的猪场,需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用伪狂犬双基因缺失活疫苗进行滴鼻或注射免疫,每头仔猪1头份,必要时在仔猪40~50日龄时进行二免。对从未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猪场,仔猪只需在40~50日龄时用伪狂犬双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一次即可,对于留种用仔猪在70~75日龄时需再次免疫。5 搞好卫生和饲养管理工作

饲料必须保证新鲜、不发霉、不变质,饲料中不得含有其他异物。饲喂时少给勤添,饲槽内不得有剩料,防止发霉变质。规模化猪场建场时应当对水源进行水质化验,达到饮用水的要求,不能用死水或污水,采用自动饮水为佳。猪舍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舍内通风良好。饲养工具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做好灭鼠、灭蝇工作。

品名:加强灭蝇

河南仙猫化工有限公司 邓浩然 ***

成份:10%顺式氯氰菊酯水溶性粉剂

防治对象:苍蝇

包装规格:100克×100袋/箱 产品特点:无色、无味、无刺激、无残留。

低毒环保产品。

使用方法:

1、滞留喷洒:100克兑水10-15KG,再加

200克食用糖效果更佳。

2、空间喷洒:100克兑水4升至6升,加食用糖150克效果更佳。

品名:奥克杀

成份:5%顺式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蚊、蝇、蟑螂

包装规格:50克×100袋/箱

产品特点:击倒迅速,持效期长。使用方法:滞留喷洒:本品按200-300倍

百天宁

(兑水10-15千克)稀释。

防治对象:苍蝇

包装规格:100板/箱

包装规格:1000ML×12瓶/箱 包装规格:250ML×40瓶/箱

包装规格:500ML×20瓶/箱 包装规格:25克×5支/盒,30盒/箱

有效成份:高氯·残杀威

防治对象:蚊、蝇、蟑螂、臭虫、跳蚤等卫生害虫,广谱杀虫产品。作用:胃杀、触杀、驱避

使用方法:

1、喷雾法:加水30-100倍喷洒。

2、涂刷法:加水20倍混匀后涂于纱窗上,可防治多种害虫。

3、浸泡法:兑水30-100倍混匀,浸泡蚊帐晾干后,使用效果更好。家庭系列产品

防治对象:蚊 防治对象:蝇

包装规格:260ML*24瓶/箱 包装规格:500ML*24瓶/箱 剂型:喷射剂 剂型:喷射剂

防治对象:蟑螂

(针剂)用法:点涂法。

包装规格:5克*200支/箱; 10克*100支/箱; 20克*100支/箱;

家庭系列产品

防治对象:蚂蚁 防治对象:蚂蚁 包装规格:10克*400袋/箱 包装规格:10克*400袋/箱 剂型:颗粒 剂型:颗粒

用法:直接投放。用法:直接投放。

防治对象:蚊、蝇

用法:涂刷法(涂纱窗)包装规格:100ML*40瓶/箱(每箱2包一次性手套+30把刷子)

防治对象:蚊、蝇 包装规格:20克*300支/箱 用法:浸泡

章克净

包装规格:1000ML×12瓶/箱

包装规格:500ML×20瓶/箱

包装规格:50ML×40瓶/箱 包装规格:260ML×40瓶/箱 成份:氟虫胺 防治对象:蟑螂

产品说明:详见产品画册。

产品特点:高效、低毒、无味。滞留喷洒一次,持效一年内不见蟑螂足迹。适合用于家庭、饭店、宾馆、洗浴中心、养殖厂、加工厂、机关、学校等。

空间喷洒药品

成分:8%氯菊酯·胺菊酯(1代)成分:8%氯菊酯·胺菊酯(2代)包装规格:5000ML*4壶/箱 包装规格:5000ML*4壶/箱

500ML*20瓶/箱 500ML*20瓶/箱

成分:10%氯菊酯·生物烯丙菊酯 成分:6%氯菊酯·生物烯丙菊酯 包装规格:5000ML*4壶/箱 包装规格:5000ML*4壶/箱

500ML*20瓶/箱 500ML*20瓶/箱 防治对象:蚊、蝇 特点:无色无味无刺激 使用方法:超低容量喷雾法;建议:10-30倍稀释

产品名称:卫百克

有效成份:8%氯菊酯·胺菊酯

剂型:微乳剂

规格:5000ml*4壶/箱,500ml*20瓶/箱

产品说明:本品是长效滞留性蚊、蝇、蟑螂、蚂蚁杀虫剂。高效、持久、低毒、安全、无污染。适用于家庭、饭店、旅馆、厕所、养殖场、加工厂、机关、学校等无公共场所中的害虫。

用法用量:

1、超低容量喷雾法:加水10-30倍喷洒。

2、喷雾法:加水30-100倍喷洒在门窗、玻璃、墙壁、屋顶及家具上。

3、涂刷法:加水20倍混匀后涂于纱窗上,可防治多种害虫。

4、浸泡法:兑水30-100倍混匀,浸泡蚊帐晾干后,使用效果更好。

急救措施:

1、无特殊解毒剂,可对症治疗;

2、大量吞服时可洗胃;

3、不能催吐。

注意事项:

1、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儿童接触。

2、避免接触食品、饮料及饲料等。

3、喷药时穿戴防护衣物,避免药剂或药液接触眼睛及皮肤。

4、喷药时不吸烟、不饮食,喷药后彻底清洁双手、脸部及被污染的皮肤。

5、如感不适,须立即请医生治疗,解毒剂为硫酸阿托品。

20%残杀威乳油

成份:残杀威

包装规格:1000ML×12瓶/箱

防治对象:蚊、蝇、螂螂 产品说明:详见产品画册。

户外将军

成分:6%高氯·灭多威 成分:9%高氯·灭多威 包装规格:1000L*12瓶/箱 包装规格:1000L*12瓶/箱

25公斤/桶 25公斤/桶

防治对象:蚊、蝇(用于外环境)

使用方法:本品以100-150倍,喷洒在门、窗、墙壁及害虫经常出没的地方,注意要喷

洒均匀,一般药效可保持数周。本品是处理外环境的首选药剂。

产品说明:

商品名:户外将军 总有效成分含量:6% 高效氯氰菊酯含量:3%

灭多威含量:3% 剂型:悬浮剂

毒性:低毒

规格:1000ml,25公斤

使用说明:本品是处理外环境的首选药剂,对跳蚤、蚊蝇、蟑螂、蚂蚁有特效。

常规喷洒:建议100-150倍稀释。

注意事项:请严格遵守杀虫剂安全操作规程,本产品为仙猫化工公司试验研发推广阶段。

产品性能(用途):

1、本品由高氯与灭多威复配而成,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施用时加水稀释100-150倍(每平方米用制剂1克),喷洒在门、窗、墙壁及害虫经常出没的地方,注意要喷洒均匀,一般药效可保持30-60天。2.此产品不但有抑制害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凝固蛋白质堵死虫体气门,使害虫受药后迅速出现麻痹、吐水、窒息等中毒症状,并开始死亡;而且多位点抑制害虫体内解毒酶系活性,充分发挥灭多威的毒杀作用。3.对卵和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

1、施用时不得直接喷在食品上,禁止对人喷射。

2、本品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蜂群的影响、蜜源作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

3、不能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用,以免分解失效。

4、本品存放日久可能有少量分层,摇匀后使用不影响药效。

5、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6、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避免接触。

中毒急救:

中毒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昏、恶心、呕吐等。

1.用药时如果感觉不适,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急救措施,并携此标签送医就诊。

2.皮肤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

3.眼睛溅药:立即将眼睑翻开,用清水冲洗10-15分钟,再请医生诊治。4.发生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请医生诊治。

5、如误服,应立即携标签就医,可适当注射阿托品解毒。洗胃时,应注意保护气管和食管。

储存和运输:

本品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防雨处,远离火源或热源。置于儿童触及不到之处,并加锁。勿与食品、饮料、粮食、饲料等其他商品同贮同运。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要点 篇2

规模养猪的特点, 即猪的数量多, 饲养密度高, 运动范围小, 环境应激因素多, 因而造成猪的体质差, 为某些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1 圈舍内温湿度控制

温度过低过高都影响猪的饲料的消耗和增重, 猪的饲养适宜温度范围, 取决于猪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饲养条件等多种因素。如初生仔猪一周内温度应控制在32~35℃, 以后每周降低2℃, 保育猪舍温度控制在22~27℃, 肥育猪舍温度保持在17~20℃、产房的温度不能超过25℃。

在气温11~23℃, 相对湿度50%~80%时, 对猪的育肥效果最好。潮湿引发猪患病主要是和温度有关。如夏季哺乳舍子猪容易腹泻, 往往是因为猪舍潮湿, 潮湿不但是空气潮湿, 还有地面潮湿和保温箱内潮湿。地面潮湿, 则在干燥过程中, 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首先变化的就是距地面只有25~30cm的网床, 而这正是子猪躺卧和活动的地方。如果保温箱内潮湿, 则直接影响与之相接触的子猪。这样, 看似空气中温度不低, 但子猪所感受的有效温度则不足, 因温度不适造成子猪消化机能降低、消化道抗病力减弱, 从而引发疾病。

2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控制

栏舍内有害气体超标的危害与肠道的消化密切相关, 经常会为猪舍里的异味和有害气体而困扰, 尤其在冬季密闭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猪舍的有害气体, 包括氨气、硫化氢等不但气味难闻, 更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猪眼睛、呼吸道黏膜都有很强的腐蚀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猪群, 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的提高, 但由于冬季气温低, 通风措施就被广大养殖户给忽略了, 但必须做好适当的通风换气, 保证空气新鲜不刺鼻眼以免刺激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炎症, 降低猪只抵抗力。通风换气应安排在猪吃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 平时定时开关抽风机换气。

2.1抑制厌氧菌发酵一要创造厌氧菌不利活动的条件。降低粪便含水量, 降低猪舍温度和粪便温度, 改变粪便p H值, 减少粪便在舍内存在的时间, 排队厌氧环境等均不利于厌氧菌的活动。农村养猪场最常用的方法是及时清理猪舍内粪便和剩潲料, 勤换垫料等。二要进行猪舍内的定期消毒。使用消毒药品是农村养猪场杀灭病源微生物的常用方法, 也是杀灭和抑制厌氧菌发酵的常用方法。建立定期消毒等卫生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是降低猪舍不良气味产生的基本措施。猪舍内常用的消毒药品是便宜实用的石灰, 它可杀灭和抑制猪舍场地上的多种微生物包括厌氧菌和病原微生物。此外,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带畜喷雾消毒。三要加强通风换气。安装排气换气装置, 加强通风换气是抑制厌氧菌活动条件, 也是排除猪舍内不良气味的方法。

2.2改善饲养条件使用全价配合饲料, 尽可能降低饲料粗蛋白总水平。降低饲料的粗蛋白水平是减少粪尿臭源和刺激性不良气体的方法之一, 但由于粗蛋白又是猪生长繁殖的重要物质, 维持适宜的粗蛋白水平是猪快速生长的需要。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重要措施是使用适合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群的全价配合饲料, 使饲料中各种氨基酸水平接近猪的生长需要, 减少粪尿中氨源水平。一般饲料中最缺乏赖氨酸和蛋氨酸、色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 在配制饲料时必须进行补充。劣质的饲料原料是猪场不良气味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劣质饲料本身发出不良气味, 如劣质鱼粉发出刺鼻的腥臭味, 霉玉米、烂红薯发出的霉味和其它怪味;另一方面劣质饲料适口性差, 剩料多, 抛洒的也多, 这些未被食用的饲料在厌氧菌发酵作用下产生各种不良气味, 即使被食用也给猪体造成很大毒性, 危害健康。

3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及尘埃控制

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其数量随空气湿度、温度及尘埃的多少而有差异。当猪舍温度、湿度

盐城市盐都区规模蛋鸡场疫病防控现状与对策

徐东华 (1) 杨凌 (2) 张守伟 (1) 单卫兵 (1) 范以贤 (1)

( (1)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畜牧兽医站 (2) 江苏省盐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24001)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1733 (2012) 03-0053-03

对盐城市盐都区45个蛋鸡场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现状调研表明, 长期以来, 盐城市盐都区规模蛋鸡场建设存在“重经济效益, 轻防疫投入”、“重事后治疗, 轻生物安全”和“过分依靠疫苗, 轻综合防治”3种不可忽视的现象, 疫病防控存在系统性的漏洞, 病原极易透过系统防御漏洞实施侵袭。为此, 提出了建立内、外两大疫病防控系统, 化解蛋鸡场疫病防控中的隐患对策。

近几年来, 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推进, 规模蛋鸡场得到较快地发展, 已成为盐城市盐都区蛋品市场供应主要渠道。但是, 受经济因素、传统思维等影响, 从而引发蛋鸡群发病。为科学地指导蛋鸡场疫病防控, 盐都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兽医业务技术骨干, 对盐城市盐都区规模蛋鸡场疫病防控现状进行了调查, 探寻疫病防控问题。以期与从业者共同探讨有效防控应对之策, 促进蛋鸡场健康稳定发展和农业增收增效, 保障盐城市及周边地区蛋品供给。

1 规模蛋鸡场疫病防控现状

1.1 全进全出制度落实现状

盐城市盐都区蛋鸡场自成体系, 组织程度低, 且养殖规模小, 鸡舍类型全, 分布相对集中, 全进全出制度不能彻底落实, 不同批次蛋鸡之间容易相互传播病原, 难以从根本上切断疫源, 往往一个蛋鸡场养殖时间越久, 场内疫病病种就越多。据调查, 目前盐城市盐都区共有规模蛋鸡场870户, 存栏441.38万只, 以2000只以上规模为主的鸡场, 占鸡场总数56%, 占蛋鸡总饲养量76%, 为保持蛋品持续供应, 绝大多数蛋鸡场各自为政, 缺乏有效地分工协作, 常常采取循环周转养殖办法, 即在上一批鸡淘汰时, 下一批鸡正好或即将到达产蛋高

适宜时, 空气中的尘埃越多, 微生物就越多, 也就说, 这个温、湿条件下也适宜微生物的每殖和生长, 尘埃又是微生物的载体。

在通风不良或经常不透阳光的圈舍, 尘埃更促进各类微生物的繁殖, 空气中细菌达100万个/m3, 猪舍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类中, 大量的黄曲霉菌、毛霉菌和较多的腐生菌、放线菌等。猪的好多病菌, 可通过尘埃进行传峰。此外, 蛋鸡场还相对集中于一些区域。这种蛋鸡养殖方式, 对于单个鸡场, 很难落实全进全出;对局部区域来说, 全进全出制度也很难实施, 对饲养管理和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极为不利。

1.2 封闭饲养执行现状

蛋鸡场封闭饲养制度难以有效地执行, 外源性疫病极易透过蛋鸡场疫病防控系统屏障漏洞侵袭, 从而引起蛋鸡场发病。

1.2.1 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

蛋鸡场不能做到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三者严格分离, 没有对场内道路净、污分道, 相互混合于一起, 蛋鸡养殖活动过程中难以避免交叉污染。据统计, 目前有31.8%的蛋鸡场不能做到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三者分离。

1.2.2 蛋鸡场建在居民区内或与居民区距离太近

蛋鸡场与居民区混合于一起, 或者相隔距离太近, 人与禽、畜与禽混杂, 相互间缺乏物理屏障, 极易交叉污染, 一旦流行疫病, 很容易波及蛋鸡群。据调查, 目前68.2%的蛋鸡场与居民区混于一起或者相隔较近。

1.2.3 蛋鸡场养殖方式与疫病防控要求不相适应

多数蛋鸡场为开放式、半封闭方式饲养, 与外界缺乏物理性隔离屏障。一旦出现疫情, 外疫很容易侵袭, 引起鸡群发病。据调查统计, 目前盐城市盐都区蛋鸡场半封闭、开放式鸡场占总数的18.2%, 特别是一些所谓树林内生态养殖的蛋鸡场, 蛋鸡散养于树林间, 与外界野鸟容易近距离接触, 与周边环境无阻隔, 不利于疫病的防控。

1.2.4 与交通道路间距离较近

蛋鸡场与交通道路间距离过于近, 相互间缺乏物理性隔离, 也给疫病传人带来可乘之机。据调查统计, 目前盐城市盐都区有54.6%的蛋

浅谈规模猪场防疫体系建设 篇3

【关键词】猪场;防疫体系建设

1.存在的问题

1.1猪场基础设施不到位

猪场建筑布局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病猪隔离区等混在一起没有严格隔离分开。这是防疫工作搞不好的基础原因。

1.2养殖模式落后

由于受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县近两年规模养猪虽发展迅速,但散养仍占相当比重,由于饲养管理、环境条件都较差, 消毒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不彻底,同时免疫注射工作量大,防疫员劳动报酬低,使得散养生猪免疫注射不彻底。疫情蔓延暴露了小规模生猪生产的弱点和弊端。因此,专家呼吁推进饲养方式的转变, 逐步改变一家一户零星散养的传统方式,引导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1.3不注意场内环境的综合治理

场内存在疫病的传染源和传染媒介,康复猪和健康猪过早混群;中、小猪场做不到“里不出、外不进”;猪场的粪便和污水不加处理任意堆弃和排放,导致场区大气质量恶化,土壤和水也受到污染。驱虫、灭鼠、防鸟、防蚊蝇工作做得不好,给疫病传播留下隐患。

1.4抗生素滥用

个别猪场在养殖过程中,对抗生素使用过滥。(1)饲料中滥加抗生素,长期使用;(2)治疗滥用抗生素,大剂量加倍使用;(3)出现防疫注射反应后,在抢救中首当其冲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抑杀了疫苗中有益活菌群,影响疫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药物,致使抗生素药物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苗的效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产品的质量。

2.相应的措施

2.1猪场管理方面的相应制度

2.1.1人员管理制度

养猪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到场人员须做好登记,以便追踪来客及其接触史;食堂严禁从外面采购相应的畜产品,本场人员不准接触和携带染疫的相关物品;场内不准养殖其它类动物;管理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都必须进行淋浴、换衣、消毒,所有车辆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场内技术员严禁对外服务。

2.1.2生产安全管理

养猪场实行全进全出制,严禁出栏的生猪再运回场内,防止带入其它疫病;坚持自繁自养,且尽量采用繁殖、培育和育成分开的分点生产模式;外地引进的种猪应置于生产区外隔离饲养,观察一个潜伏期以上,一般要求30 天后确认无病,经检疫合格后,再在种猪中混入1 头本场生猪,使外来种猪适应本场微生物群体后,再放入正式饲养栏中混群饲养;不同品种、批次、日龄的生猪禁止混养。

2.1.3饲料安全管理

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首先饲料来源必须是无病原污染的原料进行加工,而且要做到新鲜、优质、不发霉、不变质;然后根据各类猪的生长和生产需要配制成全价配合饲料,增强猪体抵御外来疫病侵袭的能力,做到定时定量, 少给勤添,不能突然变换饲料,饲料的变换要逐渐进行,尽量满足生猪的营养需要,促使生猪健康生长,提高生猪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2.2猪场的疫病防控方面

2.2.1制订免疫程序

搞好预防接种。免疫程序一般是根据当地目前和以往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而确定的防疫计划,但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生搬硬套,除国家规定的几项强制免疫病种必须无条件接种外,其他疫苗的接种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2.2开展巡查和抗体检测

养猪场在做好正常免疫工作的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抗体检测, 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和抗体消长情况,制定和调整免疫计划,以确保免疫效果。另外,要安排技术人员开展巡查工作,一旦发现猪只发病, 要即时隔离观察治疗;如果是传染病的要立即报告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做好封锁、隔离工作,及时淘汰处理病死猪, 禁止所有生猪出场,防止疫源扩散,以达到控制疫病流行的目的。

2.2.3把好消毒关

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可以采取消毒池和消毒通道解决。猪场环境和猪舍内消毒要采取酸碱交替的原则,就是酸性和碱性的消毒剂轮换使用,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使病菌产生耐受力。厂区里应当铲除杂草,硬化路面,及时清理粪便,创造一个好的消毒环境。平时使用的器械不要随意摆放,在使用后及时进行消毒、保存。场区里应当关好大门,避免闲杂人员进入,确实有需要的应该严格消毒后再进入。

2.2.4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

做到在防疫注射期间停用抗生素;养好生猪,以提高生猪健康水平来减少疫病的发生;必要时给猪只保健投药,严格控制剂量和投喂均匀;病猪治疗用药严格处方操作;商品肉猪在出售前必须严格执行“停药期”规定,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2.2.5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是指对病死动物、胎衣及死胎、动物粪尿等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其所携带的病原体传播。猪场应当建设好无害化处理池并对不同污染物分别进行焚烧、深埋、堆积发酵(粪便)等工作。

3.结语

规模化猪场该如何管理 篇4

时间:2011-04-11 来源: 作者:

近日在养猪群中甚少发言,目的在于争取更多时间撰写此文。写此文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近来生猪价格的不断上升,各地规模化猪场及农户的养猪数量不断增多,但多数老板认为猪场管理太难;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信息交流的日益加强,中国养猪业在技术方面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缺乏的是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猪场长或管理技术人员。

谈起养猪,大家往往是谈技术,专业的养猪管理谈的很少。本人从养猪管理的角度认为,管好一个猪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文化治理

所谓的文化治理,就是在猪场的内部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和生产观念,并力求他们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

从生产运作的角度来看猪场生产,它属于工艺专门化运作类型,但从产品的本身来看,它应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为猪场的产品是活体动物。这就要求猪场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有较强的责任心(企业价值观的思想体现和行为体现);其

二、技术熟练程度较高;要求猪场的管理人员在猪场的管理中以管人为纲。

从以上两个层面来看传统养猪产业,它的标准化、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工人体力劳动大,工人的情绪对工作质量影响比较大,制度约束效力弱,因此在管理上应偏重于文化管理。

1)、通过猪场文化,为员工组建一个健康的价值观

一个人乐意在一家猪场工作,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感性因素,他能感觉到这家猪场有前途、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宽松向上。其次是理性因素,他在这家猪场工作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例如薪酬、培训、福利、个人发展空间等。前者主要靠猪场文化的感召力,来引导员工形成与猪场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而后者则是靠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薪酬、考核、任免等制度和机制,让员工感到在这里工作有前途,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价值。-IJ=~hBI

2)、通过猪场文化,来协调、弥补制度管理

在猪场封闭的条件下,人轻易产生压抑感,假如再加以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性,势必会造成员工情绪低落,工作难以起激情,人员流失率高。Kk#8r+ ,猪场文化的约束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而受到称赞和肯定,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反之,则会产生失落感或挫折感。它对员工的约束是柔性的,它可以弥补制度治理的“真空”地带,和刚性的制度治理相配合,则可达到刚柔并进、阴阳互补之效。

3)、通过猪场文化,统一员工思想,培养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猪场的归属感

猪场流程多,岗位复杂,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的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了员工在本岗位的积极性,但整体凝聚力不高。如猪只转群时的扯皮现象以及绩效考核所滋生的本位主义。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能将个体凝聚起来主要靠一种心理力量,而非生物力量。猪场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猪场内部人们的思想,使员工能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为实现共同目标遵守准则的“使命感”。在猪场文化的影响下,能使员工感受到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协调合作后对猪场的归属感,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削弱本位主义和扯皮现象

4)、通过猪场文化,培养猪场的进取力

员工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受到肯定,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受到领导的肯定,任何心理健康的成员都会得到满足,受到鼓舞,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个人才能,会不断地奋斗。

2、推行目标治理,实行绩效考核

把猪场的经营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分解到某个自然时间段,抓住要害指标实施绩效考核,同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达成共识,做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同时还要以周为单位开生产例会,针对生产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制定对策并加强员工指导。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员工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总结经验,把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对于没有完成指标的个人,要给予指导。这样会使整个猪场所有人员有一个目标感,有一个努力的重点,当员工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时,心中就会产生欣慰感和成就感。

3、注重技术创新,创办学习型猪场

双汇公司近期出现瘦肉精事件,虽然有过之,但他们有句话讲的很好:“企业是船,创新是帆”,养猪单位的创新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要鼓励我们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顺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解决问题。可以把总赢利的1%设立为年终贡献奖,并作为个人竞争治理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

在猪场内要建立图书室和资料库,定期组织学习,养成一个学习的氛围。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员工有机会参加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术交流会,增进对外交流。

4、体会

1)、猪场文化的建立

台湾学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猪场能否赢利取决与该场工人技能的熟练程度、责任心”;Cutler,Spicer等在《猪病学》第八版中曾指出“解决断奶前死亡率高的问题的要害在于育仔舍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勤劳精神和操作技能”。综合“态度、操作技能、勤劳”来看,它们符合服务业的特征,因而猪场管理要开展猪场文化。

猪场文化的建立只有与制度建设融合在一起,才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只有两者的融合,才能营造出一种具有向心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把个人奋斗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猪场文化开始于新员工的引入,即在招工时就要选择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在试用期期间要进一步考察该员工是否适应猪场文化。还要选择不适应猪场文化的员工,管理学认为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猪场文化建设是一件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它的建立不是简单的整理几句训词、写几句好听的企业理念、提几句新奇的口号、发自管理人员慷慨激昂的演讲等,而是与员工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员工的教育程度、榜样人物的树立、传统教育、管理人员是否从基层做起息息相关。总之要调和薪酬、培训、福利、考核、任免等机制,使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猪场内部形成一种比赚钱更高的境界,让员工时刻关注猪场的情况,忠心耿耿的为猪场工作,以猪场的发展为最大的幸福。

2)、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是多此一举的,它能为猪场管理人员节约更多的精力,为猪场带来更大的效益。

目标设立的原则不在高而在准,即跳一跳够得着,才是目标。有许多猪场的绩效考核方案是一成不变的,笔者认为绩效考核方案应根据季节、猪群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一个轻易忽略的地方是对优秀员工先进经验的发掘和继续。

3)、注重技术创新,创办学习型猪场

猪场的工作比较琐碎,平时应多在技术点上下工夫创新提高,形成氛围,终究可达以点带面之效。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方案 篇5

1.1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

当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他有害物质,而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等,可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的过多生成,降低肠内容物,粪便中氨的含量,使肠道内容物中的甲酚.叫噪、粪臭素等含量减少,从而减少粪便的臭气。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均能减少动物的氨气排放量,净化猪舍内空气,降低粪尿中氮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2配制氮基酸平衡日粮.实行阶段饲养

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随着畜禽体重的增加,维持需要减少,脂肪组织液积增加,这样所需日粮的营养浓度逐步降低。将猪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每降低1%,氮的排出量则减少8.4%。如将粗蛋白含量从18%降到15%,即可将氮的排出量降低25%,而粪便污染的恶臭主要由蛋白质腐败所产生,因此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地配制饲料,不但可以节省蛋白质资源,也是从根本上改善猪舍环境的重要措施。2猪舍内部环境的控制 2.1温度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肉猪在17--30℃时生长最快,料肉比最低;怀孕母猪为22-2590;哺乳母猪为巧℃;而仔猪则为28℃;1周龄以内的仔猪更高为309C。因此猪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同时寒冷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当气温高于35℃时,个别猪可能发生中暑,妊娠母猪可引起流产,公猪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所以在寒冷季节应对猪舍添加增热、保温措施。而夏季应通过改变猪舍的屋顶设计,安装喷雾系统,饮电解质水或0.1%~0.2%的人工盐等,降低舍内和猪体本身的温度。2.2湿度

猪舍内的湿度过高会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肠炎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猪的适宜湿度范围为65%-85%,试验表明,温度在14-2390,相对湿度在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猪只生长,为防止湿度过高,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应少用或不用大量水洗猪圈,可适当用干酒不兑水的消毒药,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门窗,降低舍内湿度。2.3空气

猪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二氧化碳为3000mg/L,氨30mg/L,硫化氢20mg/L,空气污染超标往往发生在门窗紧闭的寒冷季节。这样猪便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疾病。如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污浊的空气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症,表现食欲下降、泌乳量减少、狂燥不安或昏昏欲睡、咬尾咬耳等现象。

规模化猪场的猪舍在任何季节都需通风换气。全封闭式猪舍依靠排风扇换气,换气时可依据下列参数:一般冬季所需的最小换气率为每100kg猪体重每分钟0.14~0.28m3,夏季最大换气率为100kg体重猪每分钟0.7~1.4m3。尽可能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是提高猪只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冬季要注意调教猪只形成到运动场或猪舍一隅排粪尿的习惯。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类的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降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2.4光照

适当的光照可促进猪的新陈代谢,加速其骨骼生长并消毒杀菌。哺乳母猪栏内每天维持16h光照,可诱使母猪早发情。一般母猪、仔猪和后备猪猪舍的光照度应保持在50~100Lgs,每天光照14~16h,公猪和育肥猪每天保持光照8~10h,但夏季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到猪舍内。3猪场外部环境的控制

3.1植树绿化、改善场内小气候

增加猪场地面绿化面积,每幢猪舍之间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场内的空地种花草,在场区外围种5-:10m宽的防风林。这样可将场区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细菌减少20%~30%,冬季风速减低70%~80%,又能使夏季气温下降10%~20%.3.2搞好固体、液体粪污处理

规模化养猪场制度管理条例 篇6

------------------

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的高效生产和优质商品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及设施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管理、疫病控制以及商品猪的优质、安全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824.1—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

GB/T 17824.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

GB/T 17824.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GB/T 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6569—1996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1/T 252—2000

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标准 3 定义和术语

3.1 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集约化、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2 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全年分娩窝数

3.2.1 猪场分娩指数=──────────

全年月平均母猪数

保育期末(63日龄)幼猪成活数

3.2.2 仔猪保育率(%)=─────────────────×100

断奶时仔猪数

育肥猪出栏数

3.2.3 育肥率(%)=──────────×100

保育期幼猪数

3.3 无害化处理

将病死猪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屠体或其病变组织、器官等,经过处理,达到对人、畜无害的要求。

3.4 隔离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一、二、三类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不同规定,分别采取扑杀、隔离、防治、净化等措施。

3.5 免疫程序

根据各种疫(菌)苗的免疫特性及养猪场环境状况合理地制订预防接种的计划。

3.6 饲料添加剂

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3.7 饲料药物添加剂

指为预防、治疗猪疾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物,包括抗球虫药类、驱虫剂类、抑菌促生长类等。

3.8 全进全出

将一栋内的所有猪只同时转进或转出,这样可有效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群体中形成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3.9 休药期

猪只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肉、内脏)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基本要求

4.1 猪场建设应符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和布局的要求。

4.2 场址选择、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参照 GB/T17824.l-1999的规定执行。

4.3 基础设施

4.3.1 猪舍

4.3.1.1 猪舍区建有种公猪舍(含后备公猪舍)、轻生胎母猪舍(含后备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保育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台。开展人工授精的养猪场应有精液处理室和配种室。

4.3.1.2 猪舍须安装自动饮水器,饮水源、饮用水质量应符合DB31/T252-2000标准的规定。

4.3.1.3 种公猪舍、轻空胎母猪和妊娠母猪舍,须装备符合种用等生产阶段的通风、降温、保暖设施。

4.3.1.4 分娩哺乳猪舍和保育猪舍须安装不同形式的通风、保暖或降温用电气、机械设施,同时具备高棚舍利用率、高劳动效率的高床饲养配套设施。

4.3.1.5 各类猪舍需有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充分利用舍内、外设施,保持舍区良好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卫生环境,质量指标应符合 GB/T17824.4—1999标准的规定。

4.3.2 辅助建筑

4.3.2.1 辅助生产建筑: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或淋浴室、人口处设置长1m的消毒池。场内建有兽医室、饲料仓库、隔离猪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以上生产辅助建筑面积与猪场生产规模配套。

4.3.2.2一建有配套的粪便、尿液和污水处理设施,必须运行良好。处理方式以厌氧发酵加还田的生态型或工程型二大类别。处理应遵循雨、污水分离,干、湿分离,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18596规定的要求。

4.3.4.1 各类猪每头占栏面积参数参照 GB/T17824.1-1999标准执行

4.4 人员配备

4.4.1 为提高养猪场生产管理水平,从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4.4.2 场长:应具备助理畜牧兽医师职称,或者取得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绿色证书”。

4.4.3 从事繁育、饲养、兽医等技术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助理畜牧兽医师职称,或者取得畜牧兽医行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4.4 从事养猪生产的技术工人:应经过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获得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绿色证书”。种猪来源与商品猪生产

5.1 父系,在商品猪杂交生产中,用作父本的种猪是纯种或二元杂交猪,纯种公猪必须来自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级种猪场,二元杂交公猪需选自良种双亲的后代,血缘来源清楚,血统记录齐全。父系生产性能要求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饲料转化率高。

5.2 母系,在商品猪杂交生产中,用作母本的种猪原则上采用二元以上的杂交母猪,可以二个外来品种间杂交或一外一本杂交。用作种用的母猪需具备较清楚的血统来源资料,主要来自于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二级种猪场。母系生产性能要求繁殖性能强、母性好、仔猪育成率高。

5.3 商品猪生产应选用适合本地的优良猪种,采用三个以上品种的高效杂交组合,提供规格化的商品肉猪。

饲料与饲养标准

6.1 饲料

6.1.1 饲料配合应根据本地区的饲料资源、各类饲料的营养成分(最好采用当地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值),按各生产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确定适宜的营养水平,因地制宜选用饲料,进行科学配合。

6.1.2 所配制的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哺乳猪不超过4%,生长育肥猪不超过5%,种猪不超过8%。豆类应经过加工处理(如烘炒)以除去抗营养因子。菜籽饼含毒,仔猪用量不超过3%,生长育肥猪不超过15%。

6.1.3 使用商品配合饲料,应从具有资质的饲料生产企业进货,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6.1.4 饲料应贮存在干燥、温度、湿度适宜的专用仓库内,库存谷类饲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14%,防止虫、鼠危害,禁止使用霉变、有害微生物及有毒物污染的饲料。

6.1.5 猪日粮中常用饲料的推荐比例(见附录A)。

6.2 饲养标准

6.2.1 猪需要的营养物质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分。各类品种猪处在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生长阶段,安排不同的饲养标准。

6.2.2 生长、育肥猪饲养阶段的划分(按体重):

仔猪前期 出生—一15kg

仔猪后期 15kg—一30kg

生长期

30kg—一60kg

育肥期

60kg----上市

6.2.3 营养需要

6.2.3.1 仔猪前期、后期的营养需要(见附录B)。

6.2.3.2 生长猪、育肥猪的营养需要(见附录C)。

6.2.3.3 妊娠母猪、哺乳母猪营养需要(见附录D)。

6.2.3.4 附录B、C、D说明:

mg/kg——百万分之一,指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的浓度。

IU/kg—一每千克内国际单位含量。

μg/kg—一每千克含微克。

饲养管理

7.1 猪群结构

7.1.1 各生产阶段的猪群结构按GB/T17824.2-1999执行。

7.1.2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存栏头数与结构按GB/T17824.2-1999执行。

7.2 猪群管理

7.2.1 全场的猪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及不同生理生产阶段,进行分群管理、分段饲养,喂给各种配比适宜,营养均衡,满足各生产阶段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保证各类猪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7.2.2 公猪年更新比例达30%;母猪年更新比例25%~30%。

7.2.3 根据猪种特点、生产性能及生产规模确定繁殖节律,商品猪生产实行连续、均衡和全进全出的工艺流程。

7.2.4 配种和妊娠前期母猪,应抓好母猪发情配种,提高受胎率和分娩率。母猪产仔期抓好母猪泌乳,使仔猪吃好初乳,过好出生、补料、断奶关。保育期抓好仔猪旺食期的饲养,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仔猪体重。

7.2.5 初生仔猪应作好挂耳标、称出主体重、断尾、防疫注射、补铁、补硒等工作。断奶前作好驱虫、公猪去势、称重等工作。

7.2.6 商品肉猪第一次转群时,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7.3 分阶段饲养

7.3.1 后备母猪

7.3.1.1 后备母猪120日龄(体重60kg)前的生长期,应充分调动一切营养和管理手段(营养供给参阅附录2。附录3—一生长期),提高增重速度。体重达60kg以后进入后备猪阶段应实行限饲,60kg~90kg,日粮(日喂料量,下同)为体重的2.5%~3.0%、90kg以上,日粮为体重的 2.0%~2.5%。

第二次发情后至下一次配种前10天-14天,实行短期优饲,日粮每天3.5kg~4.0kg。

7.3.1.2 后备母猪限饲期间可补充粗饲料,以增加猪胃的重量和大肠的长度,日推荐量每头补充干草粉或稻草粉100g~300g,如补充青草为300g~1000g。

7.3.1.3 后备母猪应控制生长速率,约180日龄第一次发情时体重达到90kg。

7.3.1.4 分群饲养,从120日龄起通常5头-6头为一群,注意充分运动与日光浴,以培育健壮的体格和强健的腰腿,调节激素分泌,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7.3.1.5 后备母猪210~240日龄(体重达120-130kg)时初配。发情至排卵时间24~38小时,稳定发情时间24小时~48小时。适时的配种时间在允许公猪爬跨后12小时~18小时,第一次配种后隔12小时再复配一次。

7.3.2 经产母猪

7.3.2.1 抓好母猪产后的配种工作,提高母猪繁殖率。通常哺乳母猪在仔猪断奶后7天内发情时进行配种。

7.3.2.2 经产母猪发情到排卵时间36小时~48小时,稳定发情时间24小时~36小时。

7.3.3 妊娠母猪

7.3.3.1 母猪配种受胎后饲喂妊娠料(营养供给参阅附录D一妊娠母猪),日粮视母猪膘情酌定。

表1 妊娠母猪日喂料量推荐表(略)

7.3.4 哺乳母猪

7.3.4.1 哺乳母猪饲喂哺乳母猪料(营养供给参阅附录D——一哺乳母猪)。日粮视哺乳仔猪数 酌定,建议产仔10天后每减少1头仔猪日粮相应减少0.5kg。

7.3.4.2 哺乳母猪所带仔猪断奶后,母猪进入待配期,该阶段母猪仍喂哺乳母猪料,日喂料推荐量5kg,直至配种结束。

7.3.5 仔猪7.3.5.1 仔猪出生后5天一7天开始引自,仔猪哺乳期内的补料量(营养供给参阅附录B)与仔猪饲料配方(饲粮)及母猪的泌乳量等因素有关。

表2 仔猪哺乳期补料量推荐表(略)

7.3.5.2 仔猪断奶后在原圈留养5天~7天转入保育舍,饲养至56日~63日龄(该阶段营养供给参阅附录B)再转入生长育肥舍。

7.3.6 生长育肥猪

7.3,6.1 生长育肥猪的日粮(营养供给参阅附录C)是体重的0.04土0.005倍,0.04是采食量系数,0.005是采食量系数的修正值。

7.3.7 种公猪

7.3.7.1 种公猪饲喂原则按不同体重确定一个适中的日粮饲喂水平。

表3 不同体重种公猪喂料量推荐表(略)

环境温度低于20oC,每低1℃,每天增加100g饲料供给量,配种日再加喂100g饲料。公猪的日粮配制可参照哺乳母猪期日粮。

7.3.7.2 后各公猪经过性能鉴定后在180日~210日龄编入种群,并进行配种前的调教。初配年龄通常为300日~360日龄,体重达125kg~150kg。

7.3.7.3 配种频率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公猪的繁殖力,l 岁以上的成年公猪配种频率为每周3次~5次,1岁以下的为1次~2次。

7.3.7.4 成年公猪应单圈饲养,防止互相斗殴受伤。

7.4 生产指标

7.4.1 母猪品种分为长 大(长白×大约克)、长 上(长白×上海白)。外 本(长白、大约克、皮特兰或杜洛克×太湖猪)、终端父本均为外来品种。生产阶段按猪群周转分为生产母猪、哺乳仔猪(哺乳期21天、28天35天)、保育猪、育肥猪。

7.4.2 繁殖指标

繁殖指标见表4。(略)

7.4.3 生长育肥指标

生长育肥指标见表5。(略)7.4.4 饲料报酬 饲料报酬见表6。(略)

7.5 优质肉猪与产品安全生产

7.5.1 商品肉猪在适宜的饲养期内,二外一本杂交肉猪上市体重在82 kg-90kg,胭体瘦肉率达56%以上;外来品种间杂交及四品种杂交肉猪上市体重在90 kg-100kg,胭体瘦肉率达60%以上。

7.5.2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对人体有害的产品作为饲料添加剂促生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便用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休药期(见本规范8.7.4)

7.5.3 推行种猪氟烷基因等与肉质有关的测定工作,及时淘汰携带有灰白水肉和暗红硬质向基因阳性的种猪。

7.5.4一从饲料选择上注意防止黄膘肉。

7.5.5 防止自肌肉,在饲料中缺少维生素E和硒元素时,或肉猪骨骼变性,肌肉发白时应及时予以纠正。动物防疫

8.1 防疫管理

8.1.1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GB/T17823-1999的各项规定,落实动物防疫措施。

8.1.2 提倡“全进全出”的猪群流动模式,建有隔离猪舍。

8.1.3 建立场长、兽医技术人员和饲养员防疫卫生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

8.l.4 猪场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更衣消毒室、兽医诊断室、药房等防疫设施,有条件的场应开展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监测工作。

8.1.5 建立免疫接种、抗体监测、疾病诊疗、检疫、消毒、疫苗和药品的进货、保管和使用记录以及病死猪剖检(送指定单位)、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资料档案。记录应保持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8.1.6 落实灭鼠、灭蚊、灭蝇工作计划和措施,禁止其它家畜、禽、犬、猫等动物进入场内。场内食堂不得外购猪肉及其产品。

8.1.7 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区(县)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尽快控制、扑灭疫情。

8.1.8 规范引种程序,引入种猪按照GB16567及其它相关要求执行,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并加以疫情监测,经检查确定为健康猪后,方可混群饲养。

8.1.9 猪只出场,必须经所在地兽医部门的检疫员按照GB16549规定实施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凭证上市或运输。

8.1.10 场内饲养、技术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在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8.1.11 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应遵守本场的防检疫规章制度。疫病流行期间或受疫病威胁期间,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

8.2 疫病控制

8.2.1 根据《上海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疫病控制目标,猪场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疫病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8.2.2 日常健康检查

对于群饲和舍饲猪,饲养员和兽医每天必须对所有的猪只进行检查。所有疑似发病或受伤猪必须立即接受诊断、治疗。

对疑似发失传染病的猪只,必须立即隔离,通知动物防疫机构,并将疫病确诊所需样品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诊断。

8.2.3 日常清洗和消毒

房舍、圈舍、设备和器皿必须易于清洗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积聚。粪、尿和饲料残渣必须经常清除,以防异味以及苍蝇和啮齿动物革生。

8.2.4 制定猪常见寄生虫的驱虫方案和驱虫程序,应选用高效、安全、广谱、低残留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不同猪群实施驱虫灭虫。

8.2.5 严禁出售、加工染疫病死和检疫不合格的猪只及产品。

8.3 免疫

8.3.1 根据本市疫病的发生的种类和特点及市、区(县)动物防疫部门制订的免疫程序,结合本场实际情况,确定免疫接种内容、方法和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猪群应作详细记录和标记,并仔细观察免疫反应情况。

8.3.3 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重点疫病实施强制兔疫,并需接受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

8.3.3 按照《上海市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猪只实施免疫标识制度。

8.3.4 养猪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免疫接种结合其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8.3.5 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应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

8.4疫病监测

8.4.1 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颁布的《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及每年动物疫病的流行状况制订疫病监测方案,养猪场必须配合进行疫病监测用样品的采集工作。

8.4.2 养猪场常规监测疾病的种类至少应该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和布鲁氏杆菌病。

对于上述疾病的检测、应定期进行,怀疑发病时,应尽快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将病料送达指定的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确诊。

8.4.3 引进的猪只必须来自非疫区,隔离观察45天以上,并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所需监测的疫病项目,证实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

8.5 疫病的扑灭

8.5.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疫病种类和所辖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要求分别做好染疫猪群的封锁、扑杀、隔离、消毒、防治和净化工作。

8.5.2 封锁期间严禁所有猪只及其产品的流动,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病死猪按GB1658 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技GB/T16569-1996规定进行。封锁的解除应严格按规定执行。

8.6 消毒

8.6.1 凡进人生产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应洗手、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和胶靴,或淋浴和更换衣鞋。工作服、帽等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8.6.2 场内应建立必要的消毒制度并认真实施,应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消毒、猪只体表喷洒消毒、饮水消毒、夏季灭源消毒和全场大消毒等,并观察和监测消毒效果。疫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消毒次数。

8.6.3 使用的消毒药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配制方便,应根据消毒药的特性和场内卫生状况等选用不同的消毒药,以获得最佳消毒效果。

8.6.4 每批猪调出后,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和严格消毒,至少空圈5天~7天后再进猪。

8.6.5 产房要定期实施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要对体表、外阴和乳房进行清洗和消毒,仔猪断脐也应严格消毒。

8.7 饲料和兽药使用

8.7.1 使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应来源于非疫区,无霉烂变质,未受农药或某些病原体污染,符合GB13078及农业部105号公告《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

8.7.2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兽药及饲料药物添加剂,严禁采购、使用未经兽医药政部门批准的或过期、失效的产品。

8.7.3 建立药品使用兽医负责制,实施处方用药,并接受动物防疫机构的检查和指导。疫苗、生化药品和激素类药物的运输、贮存、使用应在规定条件下进行。

8.7.4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按照农业部[2001」20号文发布的《关于发布<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的通知》的要求严格执行休药期。

8.7.5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各项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产品和药品用作猪只促生长剂。

8.7.6 加强对生产环境、水质、饲料、用药等生产环节有害物质残留的管理和监控,通过定期接受政府部门的抽检、送检或有条件的自检等方式,严格控制或杜绝违禁物品、有毒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

8.7.7 肉猪可食用组织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不得超过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的指标。

8.7.8 对有出口任务的猪场,其用药品种及用药原则应符合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生产统计报表

9.1 建立完整的生产统计报表,及时反映猪群动态和生产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生产。有条件的场应逐步采用合适的计算机软件,实行电脑化管理。

9.2 制定统计报表的原则,应力求简明扼要,及时正确,格式统一,计算单位一致。

9.3 商品猪场常用的报表:

9.3.1 配种记录表:登录配种公、母猪的品种、耳号、预产期等。9.3.2 产仔哺育记录表:登录分娩母猪与产仔情况。

9.3.3 饲料消耗记录日(周)报:登录每天、周饲料领用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情况。

9.3.4 公猪登记卡:棚头卡、登录公猪来源、血统、品种、出生日期及配种成绩。

9.3.5 母猪繁殖记录牌:棚头卡、登录来源、品种、配种和分娩日期及产仔、断奶情况。

9.3.6 猪只移动登记表:登记场内各阶段猪只迁移、转群信息。

9.3.7 肉猪销售日报、周报:登记销售数量、销往地区、重量等。

9.3.8 防疫记录表:登记疫苗名称、来源、批号、接种对象、日期、执行人。

规模猪场母猪的管理要点 篇7

1 后备母猪的管理

1.1 提供良好的饲料

为后备母猪提供良好的饲料, 粗蛋白要求≥16%, 且要保证原料的新鲜。如果没有后备母猪料, 可用哺乳母猪料来代替, 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实验表明蛋白质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影响明显, 饲喂10%的蛋白质饲料的母猪比饲喂14%蛋白质的母猪初情期推迟19 d。

1.2 要保证后备母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1.2.1 后备母猪的理想温度为19~21℃, 热应激可延迟母猪的初情期, 并增高卵巢卵泡囊肿的发生率。

1.2.2 密度:水泥地面1.5 m2/头, 漏粪地板1.2 m2/头。光照:每天光照14~16 h, 光照强度50 Lex;

1.2.3 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舍内氨气浓度达到20~35 mg/L, 200日龄达到初情期的母猪会减少30%。

1.3 保证自由采食

后备母猪要保证自由采食。研究发现, 采食量为自由采食量的50%, 初情期会大大延迟;采食量为自由采食量的80%~85%, 初情期大约延迟9 d。

1.4 公猪诱情

1.4.1 后备母猪达到160日龄左右开始用公猪诱情, 2次/d, 诱情的效果是老公猪好于年轻公猪、性欲强的公猪好于性欲差的公猪、直接接触好于间接接触 (公猪外激素的气味只能传1 m远) ;

1.4.2 每栏30头母猪以下的放1头公猪, 如果超过30头则要放2头公猪, 接触的时间每栏不低于20 min;

1.4.3 诱情最好用结扎公猪 (国内还比较少见) , 公猪没有结扎则要人看管, 防止偷配。

1.5 建立档案卡

后备母猪要建立档案卡, 记录每天发情情况, 这样就及时了解每头猪的发情情况, 为配种作准备。配种时母猪至少发情2~3次, 初配体重要达到要求。

1.6

输精前15 d进行短期优饲, 保证每头猪最大采食量, 饲喂2~3次/d。

1.7

疫苗注射结束后, 抽取部分母猪血液进行化验, 检测抗体水平;如果全部合格, 可以正常配种;如果部分不合格, 则要查找原因, 进行补防。

2 妊娠母猪的管理

妊娠期的目标是在妊娠期母猪背膘增加2 mm, 保证母猪在泌乳期能正常采食;在泌乳期背膘减少2 mm, 断奶后4~6 d能正常发情配种,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从而减少非生产天数。妊娠中期过量饲喂是现在的通病, 过肥的母猪会降低泌乳期的采食量, 采食量低泌乳性能就差, 仔猪生长慢, 容易得病及拉稀, 增加断奶仔猪的生产成本。

2.1 胎次结构

理想的母猪群构成是以年替换率45%为基础的, 以配种时计算, 后备母猪第一胎后, 只有92%的猪进入下一周期, 第二胎后只有85%的猪被保留, 第三胎后只有75%的猪继续生产, 六胎以上的猪只要生产性能降低立即淘汰。猪场理想的母猪胎次构成见表1。

2.2 喂料

妊娠0~30 d, 正常体况的经产母猪和初配母猪饲喂1.8~2.0 kg/d, 膘情差的母猪饲喂2.5 kg/d;30~100 d, 正常体况的经产母猪及初配母猪饲喂2.0~2.3 kg/d, 肥胖的母猪饲喂1.8~2.0 kg/d, 膘情差的母猪2.5~3.0 kg/d;在妊娠最后2周, 对正常体况的初配母猪及经产母猪在正常饲喂基础上每天再增加1 kg, 肥胖母猪不增加, 110 d后减为1.8 kg/d, 直到分娩, 这样可以减少MMA综合征, 以及减少死胎的发生。每周固定一天对所有母猪进行评分, 体况与实际妊娠日龄不符的母猪及时调整饲喂量。

2.3 控制体重

初配母猪第一胎增重应控制在45 kg内, 第二胎控制在25 kg, 第三胎及以上控制在18~20 kg。

2.4 特别关注

输精后10~17 d, 胚胎漂浮在子宫内直到着床, 因此妊娠前3周要对母猪特别关注, 任何刺激都会导致怀孕失败或降低产仔数, 这个阶段尽量不要注射疫苗, 妊娠前30 d也不要转移猪群。

2.5 按胎次分圈饲养

初产母猪断奶后应关在一起饲养, 仔细观察它们。不要把初产母猪关在体重相差太大的母猪、老母猪或有攻击性母猪旁边。

2.6 公猪诱情

母猪断奶后当天开始用公猪对其进行诱情, 每天1 h, 断奶母猪每天饲喂2次, 保证最大饲喂量, 以尽快恢复膘情发情配种, 断奶母猪应放在定位栏饲养而不是大栏。

2.7 查情配种

2.7.1 断奶母猪、后备母猪、妊娠21 d的母猪每天查情2次, 流产母猪、空怀母猪每天查情1次。

2.7.2 在不影响配种计划的情况下, 断奶前2 d及断奶7~14 d后的母猪不要配种, 等下个情期再配, 以免影响生产成绩;较早断奶的母猪在断奶21 d内不要配种, 即使发情也不配。

%

2.7.3 确定母猪发情后转入配种区域2 h后输精, 这样可有效避过不应期, 输精前母猪不能接触公猪。

2.7.4 每头每天输精1次, 一直到不能出现静立反应为止。

2.7.5 输精时用两头公猪刺激母猪, 第二头公猪应在第一头公猪后1.5 m, 加强刺激母猪子宫的收缩, 5头猪输精完毕后再赶1头公猪继续刺激2 h, 促使母猪对精液的吸收。

3 泌乳母猪的管理

泌乳母猪的管理是尽可能地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减少膘情的损失, 促进母猪断奶后尽快发情配种, 断奶发情配种间隔与哺乳期的采食量呈负相关。以及母猪炎症的治疗, 为下一周期母猪群高分娩率作准备。

3.1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3.1.1 产仔前室温控制在16~20℃, 产后第一天至第三天室温控制在20~22℃, 产后第四天至断奶室温控制在18~20℃, 保持空气的新鲜。

3.1.2 每天多次饲喂, 用自动喂料器, 母猪想吃就有新鲜的饲料从料斗下来。

3.1.3 分娩1 d后就充分饲喂, 哺乳期失重严重的青年母猪应提前断奶。

3.1.4 料槽设计:料槽底部离产床不应超过3 cm, 有很多场离产床7~8 cm, 不方便母猪吃料, 且料槽两边吃不干净。

3.1.5 供水:饮水器应在左边离地面75~90 cm处, 水流至少1.0~1.2 L/min, 饮水不足也影响采食量。

3.2 降低死胎

3.2.1 死胎随母猪年龄、胎次增加而增加, 5胎以后显著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只有6胎以上母猪出现生产性能下降立即淘汰的原因。

3.2.2 20%的死胎出现在最后3头仔猪, 因此老母猪在产仔的后期采取注射催产素和人工助产方式以减少死胎的发生。

3.2.3 夏季的热应激也会增加死胎。

3.3 催产素的使用

3.3.1 在使用催产素前检查产道是否有仔猪, 确定没有仔猪后对确实需要的母猪使用, 5胎以下的母猪尽量避免使用。

3.3.2 尽量避免在6头仔猪出生前注射, 每次分娩不超过2次注射, 间隔2 h以上, 同时每次注射剂量不多于10 IU (通常是0.5 m L) 。

3.4 母猪炎症的治疗

规模化猪场综合管理措施 篇8

关键词:人员管理;药物保健;科学免疫;生物安全;科学选址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9-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生猪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政策的实施,各地规模化养殖场蓬勃发展,打拉动了生猪养殖模式的变革,对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满足广大消费者肉食供应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部分猪场业主未端正态度,缺乏科学,严谨的养殖理念,综合管理措施,以致猪场效率下滑,甚至亏损。本人就由小场到大场工作中,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为猪业同行一点参考。猪场稳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9点。

1 科学选址,做好规划

猪场应选址地势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易于排污、远离居民区且交通要道方便的地方。确定猪场规模,合理规划占地面积。布局要合理,分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建办公室、车库、餐厅、门卫室等。生产区按全进全出模式建配种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

2 引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猪场的未来发展,合理选择猪种(种猪场、商品育肥猪场);了解引种地区疫情流行情况;引种场猪群健康状况;猪场免疫程序;引种猪场选育标准(公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母猪:繁殖力、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日龄等);引种售后服务。种猪挑选,按本场猪群实际情况来选择。引种车辆必须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车内铺垫料,运输途中忌急刹车,长途运输中途休息喂水,并仔细观察,备常用药品。

3 饲料品质和营养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符合各阶段猪只需要;饲料的存放应通风干燥,注意防潮;饲料配比合理,粉碎粒度大小合适;原料无污染,无霉变,多雨季节添加脱霉剂。饲料配送贴上标签,便于区分,配好后5 d内喂完。

4 做好生物安全

外来人员、车辆禁入生产区;装猪车辆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场内人员进出应更换衣物,消毒;外来物品经消毒后带入,肉类食物禁止带入。猪场净污道分开,猪只转群前后走道消毒;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场区禁养猫狗;每周1次全场大消毒。

5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符合实际生产,结合本地疫情流行情况;对本场猪群进行抗原检测;结合猪群健康状况,做好免疫跟踪;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细小、乙脑、伪狂犬、口蹄疫、蓝耳、胃流二联苗的基础防疫。

6 做好药物保健与驱虫

驱虫:种公、母猪4次/年,3个月一次。仔猪45~80日龄各驱虫1次。保健:种猪群每月保健1次,后备猪群购入后1周保健7 d;产仔母猪产后1周,断奶后1周保健;仔猪断奶后、转群后保健1周;疫病高发期保健,发病前1周保健。

7 做好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1)配种阶段,制定配种计划,保证全年均衡生产;保证母猪合理胎次结构,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使种猪群年轻化,初产母猪占20%左右,2~5胎65%左右,6胎以上低于15%;膘情良好;年产不低于2.15胎,长大杂交母猪胎均10.5头,纯种约克,长白胎均10头,杜洛克胎均8.5头,出生重800 g以上。

(2)产仔阶段。按计划完成分娩任务,仔猪成活率96%以上;5周龄断乳重不少于9 kg,4周龄断乳重不少于7.5 kg;母猪断奶时中上等膘情,断乳1周内发情率90%以上,无四肢伤残,皮肤病。

(3)保育阶段。育成率96%以上,仔猪体重7~15 kg时料肉比1.5:1,15kg~转出料肉比1.8:1,日增重400 g以上,70日龄转群重25 kg以上。

(4)育成率96%以上,日增重大于700 g。

8 小结

上一篇:初中课间十分钟作文下一篇:教师观筑梦中国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