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的影响

2022-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武汉长江大桥的影响

长江上典型涉水建筑物的防洪影响评价

【摘要】在河道上修建涉水建筑物往往对河道防洪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需要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分析,在大江大河上更是如此。本文以长江上拟建某码头为例,以河床演变分析和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为手段,对其进行了防洪影响评价分析。对码头的防洪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工程修建不会对该河段的行洪和河势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关键词】跨江大桥;行洪;物理模拟;流向

1、工程概况

在大江大河上修建码头、桥梁、船厂等涉水建筑物时,需考虑其修建对行洪的影响。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修建涉水建筑物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洪影响评价[1-2]。长江,不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泄洪通道,因此在长江上修建涉水建筑物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洪影响评价[3]。

某拟建码头位置位于长江南岸的华容县东山一带,该处水深优良,河势稳定。距调关镇约40km,距华容县约40km,距岳阳市约70km。码头结构采用斜坡式,由趸船、活动钢栈桥和架空栈桥组成。钢质趸船尺度65×11m;钢栈桥采用钢桁架结构,主尺度30×4.5×3.5m(长×宽×高)。架空栈桥由斜坡段和水平段组成。架空斜坡道坡顶高程37.4m,坡底高程25.07m,斜坡道水平投影长111.67m,宽7.6m,坡比1:9。水平段长84.63m,宽7.6m。斜坡道上设置钢带作为钢栈桥滑移轨道。钢栈桥平面尺度为30×4.5m(长×宽)。架空栈桥排架间距20.0m,每个排架布置2根φ800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从上而下依次为100mm砼面层、1200mm“T”梁、横梁和墩台。

由于拟建码头工程部分建筑物位于河道内,将占用一定的行洪断面面积,可能对河道行洪和堤防运行管理等产生影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需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项目建设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本文以该拟建某码头为例,对长江上典型涉水建筑物的防洪影响评价进行了详述。

2、河床演变分析

2.1工程河段近期河床演变分析

拟建码头附近局部河段主流走乌龟洲右汊,并贴乌龟洲右缘中下部流出后沿河道左岸下行。分析2002年—2007年深泓线平面位置可知,2002年—2007年河段深泓线平面摆幅较小,最大摆幅不超过250m。拟建码头位于右岸,本次套绘了1980~2008年共9个测次的25m,套绘结果表明工程河段25m岸线平面变化较小,摆幅均在60m以内。

2.2工程河段演变趋势预估

三峡工程蓄水后2003年7月~2006年10月,姚圻脑—陈家马口河段总体有所冲刷,河床累积冲刷量约为1490万m3,其中乌龟洲头部和右缘略有冲刷,左缘略有淤积。2002年~2006年,乌龟洲洲体形态比较稳定,平面位置向左略有所移动,洲尾右缘最大左移约300m。三峡建坝后本河段河床将冲刷粗化,但两岸边界条件仍与三峡建坝前基本相同。预计本河段经过未来几年护岸工程的加固和新护,总体河势将更为稳定。

3、防洪评价计算

3.1数学模型及其验证

采用水深平均二维模型来描述河道水流运动,其直角坐标系下的控制方程为[4]:

(1)水流连续方程

(2)水流运动方程

式中:z为水位;h为水深;u,v分别为水深平均流速在x,y方向的分量;g为重力加速度;n为糙率系数;νT为水深平均涡粘系数。

对于计算边界,上游边界给定流量,下游边界给定水位,对于岸边界则采用水流无滑移条件。

选取工程附近长约26km的河段作为二维数学模型的计算区域,采用正交曲线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剖分,并在工程位置附近进行了网格加密。具体计算方法见文献[5]。

采用计算河段2008年4月的实测水文地形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经验证计算表明,实测水位与计算水位以及实测流速与计算流速的误差均较小,水位、流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差值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可见,本文所采用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本河段的水流运动特性。

3.2计算工况与计算结果

本报告对防洪设计洪水、98洪水和平滩流量三种条件下工程修建前后河道水位和流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参考相关规划,本报告以54洪水作为防洪设计洪水。

通过对三种工况进行计算可知:(1)在98洪水条件下,工程实施后水位的变化值及变化范围最大;在防洪设计洪水条件下,水位壅高最大值为0.5cm,水位降低最大值为0.6cm,水位变化值大于0.1cm的最大影响范围位于码头栈桥上游约120m和码头栈桥下游约140m的区域内。(2)在98洪水条件下,工程实施后流速的变化值及变化范围最大。在防洪设计洪水条件下,工程附近局部区域水流流速增加的最大值为0.01m/s,码头上、下游流速减小的最大值为0.07m/s,流速减小在0.01m/s的影响范围位于码头栈桥上游约140m及码头栈桥下游约170m的范围内。(3)三种工况下,工程建设前后工程附近局部流场均变化不大,趸船布置方向与水流方向基本一致。

4、防洪综合评价

4.1工程建设对河势稳定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河段河势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地形地质等边界条件控制,受护岸工程影响,工程所在河道右岸基本稳定,滩槽冲淤变化较小,河床形态以及河道平面位置相对稳定。

根据数模计算结果,工程兴建后,码头上下游局部水域水位和流速略有变化,码头对计算河段的河道水位、流速影响值和影响范围均较小。拟建码头的兴建不会明显改变工程河段的流态,对河床及岸坡不会造成大的冲淤变化,对河势影响不大。

4.2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分析

数模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兴建后,对河道洪水位的影响不大,水位的变化主要集中于拟建工程附近局部区域内,表现为拟建工程上游水位壅高,下游水位降低。

工程建设引起的局部水位最大壅高0.5cm,水位壅高值相对于该河段水位的自然变幅较小;从壅水范围来看,水位壅高0.1cm的区域仅局限在码头栈桥上游120m范围内。工程对流场的影响也仅限于工程附近局部区域。在防洪设计洪水条件下,工程实施后流速增加最大值为0.01m/s,流速减小最大值为0.07m/s;工程河段流态没有明显变化,主流位置稳定。工程的修建对河道水位流场影响不大,不会对河道行洪带来明显不利影响。

4.3工程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防洪大堤不仅防御洪水,而且是防汛期间防汛指挥和运送防汛物资的交通要道。拟建码头为浮式结构,码头栈桥与堤顶平顺相交,进出码头均通过堤顶公路。因码头非货运码头,极少用到堤顶公路,可以保证汛期防汛车辆的畅通。可见,码头建成后对汛期防汛抢险影响甚微。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本文以长江上拟建某码头为例,对其进行了防洪影响评价分析,主要认识如下:

(1)本文对拟建工程所在的河段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分析表明,受河势控制工程的作用,近年来拟建工程附近河段河势总体上变化不大,工程所在右岸岸线摆动微弱,深泓摆幅有所减小,基本具备兴建拟建工程的河势条件。

(2)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拟建工程河段的模拟计算;计算成果及河床演变的综合分析表明,拟建工程的修建不会对该河段的行洪和河势条件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综合分析认为拟建工程的修建对河道行洪安全影响小,不会导致现有河势发生大的变化,不会影响防汛抢险工作。

5.2建议

(1)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落实施工期安全度汛预案。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妥善维护好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设施,确保防洪安全。

(2)拟建工程完成后,应注意监测工程附近水流结构及河床变化情况,了解其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参考文献

[1]胡清玲,蔺秋生等.河道范围内修建码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J].人民长江,2008,39(10):23-25.

[2]耿灵生,宗学才等.威乳高速办路套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J].山东水利,2007.10:41-44.

[3]陈晖.长江河口地区工程防洪影响研究——以太仓市第二水厂蓄淡避咸水库为例[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刘士和,梅军亚等.漳河下游河道水沙运动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8,23(21):230-236.

[5]刘士和,赵世来,罗秋实.基于两相流理论的低浓度挟沙水流运动数值模拟 Ⅱ-数学模型的求解及验证[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0(4):5-8.

作者简介

王志剛(1980.01)、男、汉族、吉林省龙井市、龙井市水利局、助理工程师、学士、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作者:王志刚

第2篇:营改增对武汉财政经济的影响与建议

[摘 要] 营改增最大的变化就是避免营业税重复征税,实现增值税“道道征收、层层抵扣”, 将并行于二、三产业之间的流转税二元税制转换为一元税制,使增值税覆盖所有货物与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提高税制中性化程度,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优的税制环境。通过营改增,既可消除第二、三产业间的重复征税,而可以打通产业发展通道,加快产业转型融合,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推进服务业尤其是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 营改增;武汉财政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融合;政策效应

[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正全面推进营改增,这是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举措,对于完善税制、公平税负、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创新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为政府资源的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完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及地方财源建设等带来挑战。如何抓住营改增背景下的机遇,迎接挑战,进而实现地方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特大城市的武汉必须积极应对。

本文从武汉市财政经济的现状入手,分析营改增对其财政经济的影响,研究判断今后武汉产业发展走向,以对武汉财源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全面实施营改增的政策效应

(一)营改增改革进程的简要回顾

我国实施营改增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武汉市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在部分地区,对部分行业实施营改增试点。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实施“1+6”行业的营改增试点,即对包括陆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以及研发、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賃、鉴证咨询等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试点。同年9月至12月,试点范围分4批扩大至北京、湖北等8省(市)。2012年12月1日,武汉市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和六个现代服务业中17960户企业试点营改增,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纳税人占81.6%。

第二阶段:对部分行业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行。2013年8月1日后,对上述行业的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同时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等文化企业也纳入试点范围,涉及武汉市167户广播影视业纳税人。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也纳入试点范围,涉及武汉市129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税人。同年6月1日,电信业实施营改增,涉及武汉市179户电信业纳税人。截至2015年底,全市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纳税人共9.2万户,相较试点启动时增加7.4万户,增长4倍。

第三阶段: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从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武汉市本轮纳入营改增的企业纳税人98155户,其中房地产企业9292户,占9.5%;建筑安装业32116户,占32.7%;金融业1507户,占1.5%;生活服务业55235户,占56.3%。近9成企业集中在生活服务业和建筑安装业。

(二)实施营改增的政策效应

从中长期情况看,营改增的政策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完善税制、公平税负。营改增最大的变化就是避免营业税重复征税,实现增值税“道道征收、层层抵扣”, 将并行于二三产业之间的流转税二元税制转换为一元税制,使增值税覆盖所有货物与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提高税制中性化程度,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优的税制环境。

其二,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营改增,既可消除第二三产业间的重复征税,又可以打通产业发展通道,加快产业转型融合,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推进服务业尤其是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发展。2015年,武汉市有1.71万户原增值税纳税人增加营改增服务项目,混业经营的比重比试点初期提高10多个百分点。一些大中型企业还积极推进“主辅分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力争主业做强、辅业做精。

其三,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本,激发企业活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通过营改增降成本、减负担,帮助企业渡难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示范。评估营改增减税效应,应关注其对整个产业、特别是下游减税的影响,着眼全产业链的税收负担。据测算,上游企业每减税1元,下游企业可减税2~3元。武汉市实行营改增以来,增值税税负从2012年的4.04%下降到2015年的2.6%,为营改增纳税人减税99.25亿元。由于4个行业实行营改增后税负平移政策,武汉市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的税负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关键要靠企业充分利用好政策,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内部管理、改变采购模式,适应营改增要求。

其四,有利于创新创业。一方面,公平的税负环境以及营改增减税效应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试点初期,武汉市营改增企业登记从业人数只有21.2万人,2015年增加到122万人;营改增企业实现就业人数占全市社会劳动者人数比例,也由2012年的4.12%提升至2015年的20.02%。另一方面,购买科研设备、固定资产投资等可纳入进项税额抵扣、技术开发转让免税等政策,促进企业自觉加大研发投入,减轻科技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热情。

其五,有利于提高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必然伴随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完善,从国发[2016]2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精神看,结合考虑中长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及内生要求,进一步集中中央财力,提高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是大势所趋。增加投资、转移支付、结构性减税、供给侧改革、保障民生、“一路一带”战略实施等,现实上也需要中央财力的强大支撑。受营改增全面试点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办法调整的影响,2016年6月份中央从地方净上划收入552亿元,拉高当月中央收入增幅8.6个百分点,拉低地方收入增幅6.2个百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在税负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要加强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只能在收入分配上进行结构调整,如是,地方财政减收成为必然。对此,地方不可心存幻想,要增强紧迫感,适应新要求,因势利导,沉着应对。

二、营改增对武汉财政经济的影响分析

宏观层面上看,营改增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动能等具有中长期的正面效应,然而,减税降负以及营改增伴随的体制调整、地方主体税种的缺失等,又给地方政府统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与挑战。

(一)营改增后武汉市产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从2012年12月1日开始试点营改增至今已有3个多年头,这期间营改增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改革范围不断扩大,行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受营改增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武汉市产业发展格局也在渐进调整与完善。

到2015年,全市GDP进入万亿元行列,达到109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全市税收总收入达到2000.8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民间投资4341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7.5∶49.0调整为3.3∶45.7∶51.0,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进一步调整为2.3∶42.8∶54.9,第三产业远超第二产业。

1.分行业税收收入占比情况。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建筑业,这5个行业的税收之和占到总税收收入的85.9%,其中制造业占40.6%。排名靠后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

2.分行业税收收入增长情况。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建筑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其综合增长率达到22.8%,高于整体税收增长率10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增幅最高,达到24.2%。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排名靠后。

3.单位GDP的税收贡献情况。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房地产业、金融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这5个行业每百元GDP累计贡献税收23.5元,比全产业综合税负(小口径宏观税负)高出5.1元。其中房地产业税负最高,达到61.4%,其次是金融业和制造业,税负分别为21.3%和20.8%。除农林牧渔业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税负最轻,分别只有3.6%和3.5%。

4.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情况。排名靠前的分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了112.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49.5%。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居中,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8.7%和6.9%。金融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升反降,增速为-75.6%,排名最后。

以排名相容性进行综合分析,不难看出:

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建筑业是武汉市的支柱财源,但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力度相对不足,应引起警觉。

建筑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不仅是支柱财源,而且增长后劲足,与武汉市打造“建筑之都”“设计之都”、发挥武汉地理优势、强化战略定位相吻合,应长期坚持。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虽然对武汉市的税收贡献不大,但由于税负较轻,对投资的吸引力较强。这些行业是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应减少干预、放开手脚让其发展。

科研、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快,虽然税收规模小,但对武汉市的税收贡献呈上升趋势。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大、包容性强,对于促进产业融合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强化人才、投资、环境改善等配套政策,鼓励风险投资,完善创新容错机制。

进一步地分析营改增前后2011~2016上半年武汉市重点税源企业的产业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制造业企业龙头作用大,但税收增长动能不足。武汉作为我国中部的老工业基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武钢为代表的一批制造企业一直是武汉市的传统支柱财源。近5年来,湖北中烟、东风本田、神龙汽车、武汉石化和武钢集团等5家制造业企业上缴税收一直稳居前五,占全市100户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引领作用明显。

然而,武汉市部分制造业企业税收贡献的内生增长动能却不足,近5年来其企业税收占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的比重持续下滑。2011~2015年期间,武汉市有42户企业退出100户重点税源企业行列,其中30户为制造业企业。2016年上半年,石油化工、日用轻工、钢铁及深加工、食品烟草等传统产业降幅较大,合计产值下降11.3%,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3.8个百分点。外在看来,由于体制的变化,2016年5月份之后,其对武汉市地方税收的分成贡献提高到与中央持平,缓和了之前对中央贡献大、地方贡献小的差距,但其税收内生增长动能不足,对全市整体税收增长的影响不可小觑。

其二,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相对薄弱。近几年,武汉市通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培育发展起了一批以华工科技、光谷生物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武汉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武汉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2016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武汉市新经济持续产生新动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1%,高于全市GDP增速4.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術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8.7%,比上年同期增长6.1%。2016年,全市新签约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包括武汉新芯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通用航空聚集示范区、中兴通讯高能电池、海康视威安防。这些“大块头”逐步开工、投产后,能为武汉工业增添新动力。

然而,相对传统优势产业而言,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显稚嫩,税收贡献未上规模。据统计,2011~2015年,在全市100户重点税源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户数较少,其税收收入占100户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的比重不到3%,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尚存较大差距。

其三,总部经济效益明显,但发展仍需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武汉市加大了对生产性服务业务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扶持发展力度,也相继在建筑、金融、房地产、物流、商贸、会展等领域,培育、引进了一批总部在汉企业,总部经济发展加快。2011~2015年,总部在汉企业税收由390.55亿元增加到773.01亿元,年均增长18.6%。其中,2015年总部在汉企业税收收入占100户重点税源税收总额的75.6%。不足四成的总部在汉企业贡献了超过七成的税收,总部经济效益明显。

然而,在武汉市100户重点税源企业中,2015年总部在汉企业户数比2011年减少了6家,仅2015年总部在汉企业户数就比总部不在汉企业少26家。这说明武汉市的投资环境还需不断改善,总部经济发展需进一步加强。

其四,本土企业主导地位强,招商引资类企业作用需进一步发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虽然武汉市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但能纳入全市重点税源的招商引资类企业户数仍然较少,税收占比不高,主要还是本土持续发展类企业在发挥主导作用。2015年,武汉市100户重点税源企业中,本土企业84户,税收收入占77.4%;而招商引资类企业仅16户,税收收入只占100户重点税源企业的22.3%。或因部分项目缺乏有效的税收筹划,或因在项目建设中没有制定硬性措施确保投资收益在武汉实现,“引资不增税”的问题比较突出。

从未来中长期发展情况看,影响更深的是全面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的缺失带来的不适应,以及由此形成的再造地方收入体系的紧迫需求。

营业税是此前武汉市地税收入中最为主要的一大主体税种,多年来,其在增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上贡献很大,且超越其他税种,具备稳定、可管控、带动性强等明显优势。营业税消失后,从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及其他税收的规模和增幅看,都难以承担起营业税曾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营改增会导致企业所得税转移至国税部门征管后失去新的增长空间。目前,武汉市政府对服务业的投入以及服务业带来的贡献已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因此,营改增带来的一大影响及变化是,要重构地方收入体系,但其前提是科学界定中央和省、省与市的事权范围,以及财力与事权匹配、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基于武汉在全国的战略定位及在全省的“龙头”作用,武汉市财力有可能呈现进一步向省集中的趋势。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在加强军事、政治、外交、脱贫攻坚、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统筹的过程中,受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社会转型的特定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为分散改革风险,中央政府也可能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以利于地方政府及经济社会实体对本地区经济社会资源更为合理有效运用。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的再造、地方收入体系的重塑将被考虑进去。但地方税体系的完善既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要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生增长动力的战略方向。在这方面,武汉应积极做好准备。

三、全面营改增后武汉市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随着营改增改革效应的逐步释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财税改革上的重要呼应,营改增也必然带来政府乃至社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关切。经济层面,全面推进营改增是发展诉求;政治层面,积极推进营改增是全局和大局考量。即便营改增会给地方政府在預算平衡和财力统筹上带来一定的阵痛,也是没有退路的,这就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上积极谋划,既要抓住改革机遇和有利条件,又要直面营改增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抓好地方财源建设。

(一)全面营改增后武汉市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任务,积极推进营改增,抢抓有利条件,释放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活力,克服不利影响,以财源建设思路引导营改增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

“营改增”背景下,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的总体原则是“稳定存量、做大增量、培植税源、壮大税基”,既要有利于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财政增收;既要有利于巩固、稳定传统优势产业,又要有利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既要有利于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又要有利于创新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结合武汉市“三个升级版”“四大倍增计划”,强化“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支点和战略作为,为复兴大武汉而努力。

(二)促进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支柱产业稳定发展

1.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营改增后,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由25%提高到50%,地方原征收增值税行业的发展与税收规模的提高,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极为有利,制造业对武汉市地方财力的贡献也将大为提高。

为此,一方面,要深刻分析、探究武汉市制造业在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抓住制造业对地方财力分成提高的有利条件,促进制造业稳定发展。坚持工业主攻方向不动摇,重点促进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产业化发展,支持食品、汽车、石油、电力、钢铁、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努力实现制造业新突破。要通过重点抓投资、抓制造业支柱产业,使武汉争取在2020年迈入全国制造业第一方阵。

另一方面,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积极调整压缩落后产能。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围绕“1+8”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完成武汉制造业布局,实现产业转移。要以《武汉制造2025行动计划》为指导,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保障全市经济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主要承担武汉重大专项任务的国有企业,要保证国有资本投入,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要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稳住制造业,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基金运作等手段予以引导,但不能搞“产业代理”“经济代理”,要将投资、创新、发展主导权交给市场,让市场主体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创新自觉、发展自主。

2.加速商业布局调整、创新发展。批发零售业成为武汉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得益于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2015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总额排名第二、增速排名第三。“十二五”期间,全市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年均增长11.7%。不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电商的异军突起对传统商业形成了较大的打压。

全面营改增后财税体制的调整,批发零售业能提高地方收入分成贡献。因此,站在财源建设的角度,应重提武汉市商业企业发展劲头,推动商业企业布局调整、创新发展。支持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在做大做强实体店的同时,大力发展线上销售,促进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强规划落地,加大“小、散、乱”市场治理力度,依托和结合上下游产业,提档升级、整合改造,规划建设好几大专业批发市场集群和商务区建设;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支持汉口北、汉正街国家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加快全市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努力培植外贸增长点。

(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营改增后,科研设备、固定资产、不动产等相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加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开发转让免税以及国家为鼓励创新出台的一些优惠平移政策和“补丁”政策,必将让众多营改增科技型企业减轻创新成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

目前,武汉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应用、存储技术、地理空间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将技术优势发展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新支柱。加快布局存储芯片、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项目。

争取到2020年,使武汉市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提高工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壮大地方支柱税源规模,使武汉成为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重要集聚地和发源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型产业的核心功能区、国家参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主力军。

(四)发展壮大总部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全面营改增后,设有总分机构的企业,可采取分机构预征、由总机构汇总纳税的形式进行税收征管。营改增的全面铺开,生产性服务业及相关行业重复征税的税制桎梏被彻底消除,这将从根本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营改增亦可直接降低第三产业税收负担,拉动服务业发展。

为此,要大力培育总部在汉的重点税源企业,积极引进新的重点税源企业在汉设立总部,吸引符合武汉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总部向武汉集聚,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在汉设立大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智能性总部,吸引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省内外民营企业来汉设立总部。

要以发展总部经济为抓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及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争取到2020年,武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5%,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

利用营改增后关于总分机构申报纳税的政策规定,在强化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需做好招商引资引税工作,加强总分机构税源建设。

(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于应对国际经济的负面影响,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要求。

全面营改增后,虽然武汉市94.5%的个体双定户、90.4%的生活服务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达不到起征点,但这正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有利条件。事实上,营改增也激发了全市“双创”活力,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未来会成为后续财源。成都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是例证。

为此,营改增后武汉市在产业发展中还要围绕“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构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打造协作分享新经济,合理规划布局创新创业空间,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扩大创业扶持范围,畅通融资渠道。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创新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创业就业。培育创业主体,创新创业培训,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加强技师学院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大学生就业梦想之城,努力提高中小企业新增数量和发展规模。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年鉴、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相关部门单位。)

[参考文献]

[1]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6,(4).

[2] 刘尚希.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营改增[J].财经界,2016,(4).

[3] 王安平,加媛媛.“营改增”助力供给侧改革——房地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界(学术版),2017,(1).

[责任编辑:曾 菡]

作者:陈琛

第3篇: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防洪影响论证

摘 要:本文以天生港港务码头为例,论述了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防洪影响论证过程。首先分析长江在生态保护、岸线利用、防洪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利用相关设计资料、历史卫星图片等,进行批建符合性分析,然后利用数学模型等手段,论证工程对长江行洪安全、河势稳定、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的影响,根据分析的结果,综合工程有关规划符合性等研究,提出防洪影响整改措施。

关键词:防洪影响论证;长江;码头;整改;天生港

中图法分类号:TV8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9.0418

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长建管〔2018〕536号文[1],依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位于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或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响的整改项目应组织开展论证。长江委长建管〔2018〕556号文印发了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改规范项目清单。按长江委核查,需进行防洪影响论证的项目分为3大类:位于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项目、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响的整改规范项目和其他整改规范项目。第1类又按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湿地等分为3类,第2类和第3类按取得批文与否又分为批建不符和未取得批文的项目2类。本文以天生港港务码头为例进行防洪影响论证分析。

1   南通天生港港务码头的基本情况

1.1   项目概况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以下简称天生港港务码头)位于长江澄通河段天生港水道下段天生港下游(图1),紧邻深水航道,水路距上海吴淞口约144km。包括天生港港务2#码头、石膏码头和粉煤灰固定码头。现状条件下,2#码头平台总长度达到210.48m,码头面宽度22.5m;码头采用引桥连片式布置,由1座码头平台和3座引桥组成;码头面设计高程4.17m,引桥面高程4.17~4.47m。石膏码头为浮码头,长60m,宽10m。粉煤灰固定码头码头由浮码头改建而来,栈桥长78m、宽60m,码头平台长60.0m、宽10.0m。

按本次核查[1],本项目为第2大类批建不符的项目(128个)之一,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响,需开展防洪影响论证工作。

1.2    河段概况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所处天生港水道,位于澄通河段如皋沙群段,福姜沙水道下游,通州沙水道上游。

长青沙自合并下游横港沙整治一期工程圈围部分后[2],已成为长江上仅次于崇明岛、扬中太平洲后的第3大岛。天生港水道位于长青沙、横港沙北侧,上起长青沙西北侧,下至任港,全长约23km,为涨潮流占优的长江支汊,涨潮分流比大约在1~2%间,落潮分流比一般在1%内,现阶段,天生港水道按南侧无固定边界总体可分为2段,上段为长青沙及已围垦横港沙北侧段,有固定边界;下段南侧为未围垦的横港沙,无固定边界。长青沙、横港沙南侧为长江主汊,十二圩以上为浏海沙水道,以下为南通水道。

1.3    水文、泥沙概况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距上游长江大通水文站465km。该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8 959亿m3(1950—2018年),年际间波动较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变化;年平均输沙量3.62亿t(1950—2017年),随上游水土保持、水库等工程的建设,流域来沙减少,输沙量以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蓄水为节点,呈现明显的三阶段逐渐减小的趋势:1951—1985年间为4.71亿t,1986—2002年间为3.40亿t,2003—2017年间为1.37亿t。

据工程所在的天生港站资料,最大潮差4.01m(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平均高、低潮位2.10m、0.03m。在径流与河床边界条件阻滞下,潮波变形明显,涨、落潮历时不对称,分别约4h、8h。据2008年6月实测资料(上游大通流量28 000m3/s),天生港水道进、出口涨潮最大流速达2.21和0.95m/s,落潮最大流速為1.26和0.87m/s。

天生港水道为涨潮流占优的支汊,涨、落潮分流比约为2%和1%。与南侧主汊浏海沙水道、南通水道相比,该水道先涨先落。初期,涨潮流沿天生港水道上溯,在弯顶上游附近与上游的落潮流交汇。随涨潮流增强,汇流点逐渐上提,至进口与由落转涨的如皋中汊涨潮水流汇合后一起上溯。落潮时天生港水道先落,上段落潮流速较大,下段由于过流面积增加落潮流速较小,当浏海沙水道、南通水道主槽转落时,部分落潮流经未围垦的横港沙下段浅滩进入天生港水道。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其进口条件和河势的变化,1970—1985年,天生港水道沿程发生普遍淤积;1985—1998年,天生港水道调整变化时期,有冲有淤,总趋势为冲刷发展;1998年以来,天生港水道河势保持基本稳定,河床处于微淤态势。

2    防洪影响论证

2.1   论证目的

(1)绿色、可持续的需要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社会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往往成为矛盾,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2)加强管理的需要

通过防洪影响整改研究,对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进行系统地梳理,掌握长江干流岸线利用的整体情况,对位于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或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响的项目组织开展论证,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2.2    批建符合性分析

2.2.1    建设过程及现状

南通港天生港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现有天生港务2#码头、石膏码头和粉煤灰固定码头,分别为高桩梁板式码头、浮码头和高桩梁板式码头。

结合涉河建设方案布置以及历史卫片分析,2#码头原为趸船浮码头,1995年改造为171.5m长固定码头,2个3 000吨级卸煤泊位;2004年,为满足2×300MW机组300万t燃煤运输的需要,又进行升级改造,向下游接长39m,使原有的2个3 000吨级泊位升级为2个5 000吨级泊位。南通海事局对码头升级进行了批复。

石膏码头为浮码头,无批文。粉煤灰固定码头2003年由浮码头改为高桩梁板式码头,有水利部门批文。两码头现有长度均为60m。

2.2.2    批复与建设情况分析

天生港港务码头现状布置及建设情况对比可见,2#码头为批建不符项目,石膏码头无批复,粉煤灰固定码头批复与建设情况一致。

2#码头另建长航公安用房和自行车棚:长航公安用房在2号栈桥后方,长12m,宽4.5m,底高程4.46m,低于本工程区防洪设计水位4.78m;自行车棚长5.06m,宽度1.92m,建于3号栈桥后方防汛通道右侧。两设施均无批文,可能会对防洪存在影响。

2.3    防洪影响计算

根据前面批建符合性分析,本码头主要问题有:① 2#码头平台长度较批复向下游延长15.5m;② 2号栈桥后方下游建长航公安用房;③ 3号引桥后防汛通道边建自行车棚;④ 石膏码头建设无批文。

根据整改精神,业主同意拆除长航公安用房、自行车棚和无批文的石膏码头,工程方案为现有的天生港务2#码头平台长210.5m,码头面宽度22.5m,3座引桥。考虑工程规模,防洪影响计算主要采用数模进行,分析工程实施后对潮位、近岸流速等水动力方面的影响。

数学模型计算范围:上起江阴,下至徐六泾,全长约80km,采用三角形网格,网格单元数为50 575个,网格尺度在10~200m,工程区网格加密。本工程已建成运行一段时间,河床自适应调整的变化已经反映在河道冲淤变化之中。因此,计算地形采用2018年4月实测,局部采用2019年实测地形。模型建立后利用同步实测潮位、流速流向和汊道分流比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4],可用于试验研究。

2.4    防洪影响分析

2.4.1    总体情况

是否改变堤防工程现状:防洪大堤与本码头工程引桥平顺相连,工程未改变堤防现状。

是否填高滩地:防洪大堤与本码头工程引桥平顺相连,码头工程的建设没有填高滩地。

是否建有阻碍洪水的构筑物:2#码头外,主要有:① 在2#引桥后方近大堤的下游测,建有长航公安用房(57m2);② 在防洪墙与防汛通道间建有10m2的自行车棚;③ 2#码头下游建有石膏码头,浮码头形式,长×宽为60.0×10.0m,无批文。

2.4.2    对长江行洪安全影响分析

码头工程的桩群、梁底板等占长江行洪断面的阻水面积约为0.19%。研究表明,码头下游端新建工程实施后最大壅水高度約1.0cm内。本码头工程对长江主流区水流条件影响较小,没有增加长江大堤左右近岸流速,不会危及大堤安全,不会因工程建设降低工程范围内防洪大堤的防洪标准,对附近的港口和涵闸的正常运行影响也较小。

因此,工程的兴建不会对河道行洪带来明显不利影响。

2.4.3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经过多年自然演变和人工治理,在鹅鼻嘴、龙爪岩天然节点和九龙港人工缩窄段控制作用下,工程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在上游来沙逐渐减小、人工护岸工程及航道整治工程的控制下,工程河段将保持多汊并存的格局,河势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研究表明,工程实施后,水位最大壅高值约0.01m,壅水影响范围在160m左右,流速变化大于0.01m/s的范围在码头上下游约200m,外侧100m(图1)。同时,码头工程实施后,有利于工程附近区域岸线的稳定。

本码头工程建设对本河段河势稳定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4.4    对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的影响分析

工程河段防洪大堤定为Ⅱ级堤防,已满足“长流规”防御标准。本码头工程的实施,未改变大堤现状。计算结果表明,水位最大壅高值约0.01m,壅水影响范围在160m左右,流速变化大于0.01m/s的范围在码头上下游约200m,外侧100m,工程断面长江行洪流量基本保持原有值。没有增强长江大堤的近岸流速,不会危及大堤安全。工程的建设基本不会对防洪工程安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按工程设计方案,本工程采用引桥与南侧长江厂区自建堤平顺相连。现场查勘发现厂区自建大堤、长江大堤上游至下游防洪通道通畅。

2.4.5    其他影响分析

(1)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分析

根据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水建管〔2016〕329号通知中实施的《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规定,本工程所处区域为岸线控制利用区,符合该规划。

(2)与现有防洪标准的适应性分析

根据“江苏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工程区主江堤高程应为天生港站防洪设计水位4.79m加0.5m,即5.29m。本工程闸口自保堤高程4.46m,不满足工程附近5.29m的要求,需进行整改。

本码头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较小。

2.4.6    小结

2#码头批建不符;栈桥闸口处自保堤高程4.46m,不满足高于5.29m的要求;石膏码头无相关水利部门批文;本码头工程符合相关水利规划;2#码头的建设不会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和防洪工程安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    防洪影响整改

根据防洪论证分析,考虑企业运行情况,防洪影响补救和整改措施为:(1)2#码头影响较小,保持现状,但需拆除2号栈桥后方下游建长航公安用房;拆除3号引桥后防汛通道边建自行车棚;(2)为满足闸口处高程應高于5.29m的防洪要求,将现状高程为4.47m的闸口抬高0.83m至高程5.30m,两侧按坡比1:3放坡衔接至现状道路;(3)拆除无批文石膏码头;(4)考虑码头装卸作业繁忙,在运营期间,企业在水利部门统一安排和管理下,对使用范围内的防洪大堤和陆域堆场做好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保证防汛通道整洁、畅通;(5)对厂区进行整理,清理垃圾,禁止码头垃圾入江,对龙门吊、码头立面、栏杆、扶手等进行出新;码头附近影响生产的景观区域复绿。

4    综合分析

通过论证,全面梳理掌握长江岸线利用项目中批建不符、未批先建的项目情况,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可以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此项工作是必要的,意义重大。

通过防洪影响论证,对有影响的项目实施补救和整改措施不是最终目的。项目建设、使用过程中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才能做到长江的开发利用绿色、可持续,在保护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建管[2018]536号,“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印发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整改规范项目论证审查实施要求的通知”,2018年11月2日.

[2]单婷婷,杜德军,吴道文,夏云峰.长江澄通河段横港沙演变规律及整治效果预测[J].人民长江,2011,42(17):4-7.

[3]单婷婷,杜德军,吴道文. 长江澄通河段天生港水道近期演变及整治初探[J]. 中国水利,2017(15):52-54.

[4]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JTS/T 231-2-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10年.

[5]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SL/Z 719-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5年11月18日发布

[6]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SL520-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4年3月28日

[7]夏云峰,等.长江福姜沙,通州沙和白茆沙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

作者:单婷婷

第4篇:三峡对长江流域气候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三峡对长江流域气候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今年新一轮的“三峡诱发长江干旱”争论中,众多有官方背景的学者依然坚持这一结论。

目前有数据的观测表明,三峡蓄水后,尚未发现三峡蓄水后周边降水量有明显变化,但水库附近的气温在冬季有增温效应、在夏季有弱降温效应,总体以增温为主。

气候专家认为,三峡工程对气候的影响,尚有待更长时间的观测分析、更多的研究方法。

与水利水电部门的高调不同,气象部门在三峡建设中的缺位却不容忽视。拥有26个成员单位的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中,竟然没有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气候中心,也没有中国地震局。

三峡又长又弯没有堵塞水汽进出四川盆地

早在2006年夏至2007年春的四川、重庆大旱时,北京独立环境学者王红旗就在国内学术期刊上撰文称,三峡等水利工程改变了四川盆地的结构,从而导致了那场大旱。

王红旗为此提出了四川盆地的“木桶效应”——将四川盆地比喻为一个巨大的木桶,环绕四川盆地的山口、江河峡谷就是这个大木桶的一根根相对比较短的木条,是水汽进出的咽喉要道。而人为改变这些短木条的高度,例如修建水库大坝,势必改变四川盆地的结构,不可避免会导致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不过,王红旗的“木桶效应”遭到很多水利、气候学者的质疑,被认为“毫无根据”。

广东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认为,“木桶理论”一戳就破,“长江三峡是一条长达几百公里的七曲八拐的狭长通道,就算没有三峡大坝,江风也不可能从下吹到上,因为沿途的曲折与岸壁会造成风力损失,多大的强风也不会沿着三峡吹进四川盆地。”

时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认为,那次大旱与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异常等有关。

三峡影响气候范围:争论很多观测资料很少

在由中国科学院与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国家环保局审查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称:“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和雾的水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水库附近表现最明显。”

这份影响报告书成稿于1992年,在19年之后的新一轮“三峡诱发长江干旱”争论中,众多有官方背景的学者依然坚持这一结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认为称:“通过对2003-2008年三峡蓄水后的研究,与蓄水之前对比是有变化的,这与当年三峡工程论证时的估计一致,比方说周围温度会略有升高,对风和湿度等也略有影响。”

不过,早报记者发现,在“三峡影响范围有限”的观点中,影响范围也极具弹性,从几公里、10公里、数十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教授王国庆认为,三峡水库对区域气候的可能影响范围从几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主要取决于水库的形状和当地的局部地形。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位权威专家日前称,由于缺乏较长时间的观测资料,影响范围在10公里以内、20公里、几十公里、100公里以上的说法都是大致估计的,不能说谁对谁错。

尚无数据表明三峡导致周边降水量明显变化

在分析三峡库区1961-2006年的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雾、雷等资料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专家张强等认为,1961年以来,三峡库区干旱日数有微弱增加趋势。

该研究同时认为,1961年以来,三峡的年洪涝日数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70年代洪涝较少,而20世纪80年代前期至21世纪初期则洪涝多发。

在另一项三峡库区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张强等人认为,尚未发现三峡蓄水后周边降水量有明显变化。但观测发现,三峡水库蓄水后近库地区的气温在冬季有增温效应,夏季有弱降温效应,但总体以增温为主。

同时,张强等人也认为,三峡工程的局部气候影响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气候调节过程,目前的结论只是蓄水几年内的观测分析结果,“这一结果是否只是大背景气候变暖下库区升温的时间差,还是水域扩大造成的,还有待更长时间的观测分析。”

然而,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发现,未来三峡库区的降雨量将增大,而不是减少,三峡库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可能会显著增加。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廖要明等人的研究也证实,近年来,三峡库区夏季降水总体呈明显增多趋势。

三峡截留泥沙致河床变深下游湖泊难补江水

在“长江大旱与三峡关系”的争论中,人们更多从气候变化角度来谈,但一些水利学家提出另一个观点:从河床冲刷等角度看,可以认定“此次大旱与三峡工程有一定关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原所长刘树坤日前称,三峡出于多发电的考虑,导致放水量缩减,使得泥沙在大坝上游淤积,下泄的江水中泥沙含量偏低,致使下游河床被冲刷得比较厉害,水位降低。

刘树坤进一步解释说,三峡工程未建成时,当湖区降雨少时,长江的水就可以进入这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沿江湖泊,从而缓解当地旱情,就不会出现今年的“湖水见底”,“现在三峡大坝一建,河湖关系发生了变化,长江河床下降,在枯水季节,长江水能够进入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水量就会减少,两湖干涸在所难免。”刘树坤说。

尽管长江中下游的旱情还未过去,但刘树坤已开始担忧此次大旱之后的“后遗症”。“河湖关系发生变化后,长江水对两湖地区湿地的补充水量减少,湖泊为了保护自己,就会采取蓄水修闸的措施。”刘树坤认为,如此一来,现在流动的湖泊就会变成封闭的水库,这会直接导致湖泊的“富氧化”以及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第5篇:关于武汉市地铁建设对周边房价影响的问卷调查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填这份问卷。我们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希望通过这次对您的访问,了解您对武汉市地铁建设对房价影响问题的看法。这次的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调查结果仅用于研究,我们承诺会保证您的隐私。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生活愉快!

问卷编号:调研员:时间:地点:

请花上您宝贵的几分钟仔细考虑后回答下列问题:

1、 请问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B、18~25岁C、25~35岁D、35~45岁

E、45~55岁F、55岁以上

2、您现在的职业?

A、个体经营者B、教师C、企业普通员工D、专业人士或技术工作者E、政府官员、公务员F、企业管理者G、学生

H、离退休人员I、其他

3、您现在的居住地?

A、市区

B、郊区

4、您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

A、公交B、出租车C、自行车

D、私家车E、地铁F、其他

5、您是否拥有自己的住房?

A、是

B、否

6、是否计划购买自己的住房?

A、近期就有打算

B、最近应该不会,但一定会买

C、不一定

D、不会

7、如果计划购房会考虑面积为?

A、40~70㎡B、70~90㎡

C、100~130㎡D、130~150

E、150㎡以上

8、能接受的房价为?(元/㎡)

A、4000~60000B、6000~9000C、9000~12000

D、12000~15000E、15000~20000F、20000以上

9、您选择购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可多选)

A、交通情况B、周围环境因素C、价格因素D、配套设施

10、能否接受地铁周围房价上涨?

A、可以,交通方便了生活

B、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

C、不能

11、您更倾向于哪种户型?

A、一室一厅B、两室一厅C、两室两厅

D、三室一厅E、三室两厅F、其他

12、地铁是否会成为您购房的影响因素?

A、是

B、否

C、不一定

13、您觉得地铁的建成对一手房和二手房的影响哪个比较大?

A、一手房

B、二手房

C、不清楚

14、您怎么看待地铁周围人群产生的噪声对您的影响?

A、正常,影响不大

B、不能忍受,影响生活质量

C、无所谓

15、对地铁周边房价未来的走势是否会影响您的购房计划?若有影响,您会怎么做?

A、没影响B、加紧购房C、暂时观望,再做打算

D、延迟购房E、不好说

16、您认为房地产商目前的利润水平是高还是低?

A、非常高B、比较高C、处于正常水平

D、比较低E非常低

17、您怎么看待房奴现象?

A、生活水平要打折扣

B、为了将来可能的加息而惶恐

C、生活有个压力和动力,也是好事

D不好说

18、您一般会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住房信息?(最多选3项)

A、电视广告B、报纸杂志C、网络广告

D、短信广告E、路上分发的传单F、其他

19、对房地产现状有何感受?

再次谢谢您的合作!

第6篇:武汉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单

武汉市环保局:

我单位的

项目由□国家、□省、□市、□区(含开发区)发改委□审批、□核准、□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式三份)、□环境影响报告表(一式三份)、□环境影响登记表(一式四份)、□技术评估报告(一式二份,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除外)呈报你局,请予以批准。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申请单位(盖章):

第7篇:追忆前苏联专家西林帮助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苏联专家,你们在哪里?——追忆前苏联专家西林帮助我们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中国桥梁网(作者滕久昕)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指出:“坚定不移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习近平同志担任国家元首以来首次出访第一站就是俄罗斯。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中俄关系的亲密与互信。这种亲密关系从我们建国伊始就已存在。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隆重举行,这是一个中国人民不该忘记的日子。

长江上几千年以来没有桥,江水又深又阔,在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修桥好像是天方夜谭,不可想象。难怪民间流传这样的歌谣: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

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中央人民政府就正确预见到经济建设会飞速发展,指示前铁道部考虑修建长江大桥。1952年成立了大桥设计事务所,1953年做出了初步设计,同年前铁道部设立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现在看来:在那时敢于修建长江大桥,确实是一件敢想、敢做、破除迷信的壮举。

大桥的初步设计作出后,中央决定请前苏联政府帮助我们作技术鉴定,看看有什么漏洞。1953年7月,前铁道部派大桥局局长彭敏带着图纸文件率团赴苏。前苏联政府极为重视,由部长会议选拔通过一个由25位著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我们的资料进行了近两个月的细致研究审查后,作出了详细的鉴定结论。

根据这份鉴定结论,我方专家和技术人员又反复研讨,修正了初步设计,报请中央政府审核。1954年2月,政务院201次会议讨论了前铁道部部长滕代逺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审核了工程概算,任命了彭敏同志为局长,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同志为政治委员的大桥工程局,批准了1958年底铁路通车和1959年9月公路通车的竣工期限。至此,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在党和政府极端重视与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关怀下,作为全国人民的工程开始了。

早在1949年,前苏联政府就开始派遣专家来到中国,帮助铁路部门抢修铁路,重建受损的桥梁,车站和工厂,和我们铁路部门就结下深厚的友谊。1954年7月,参加修建大桥工作的前苏联专家组在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同志率领下,分几批抵达武汉。他们是成员:尼·尼·吉赫诺夫、恩·莫·戈洛托夫、米·谢·鲁登科、尼·依·波良科夫、德·格·柯斯金、阿·德·普罗赫洛夫、契尔科夫、维·依·卡尔宾斯基、阿·波·戈列佐夫、彼·伯·塔马洛夫、伊凡诺夫、茹科夫、巴耶夫、杜钦科、丘良耶夫、沙马林、格里申、阿达舍夫、索科洛夫、苏沃洛夫、西瓦乔夫、菲其索夫、托卡列夫、克里亚捷夫、肖敏。

前苏联专家到后,技术设计工作就有了显著的进展。最大的难题是桥梁基础施工在当今世界没有更好方法之前,是采用已有百年经验的“气压沉箱法”还是什么新方法。年仅41岁的专家组长西林同志是一个敢想的人,大胆提出“管柱钻孔法”的试验方案。这个想法在他脑中存在已久,他认为:气压沉箱法是个百岁老人,关于它有成百本书,管柱钻孔法是初生的婴儿,还没有一本书。前苏联国内没有像长江这样的河流,无法试验。这次,在长江面前有必要试用一下。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中国六亿人口的显着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与专家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水换来成功,经过无数试验,试制,于1954年底将新方案上报前铁道部,请求改变已经两国政府批准了的施工设计方案中有关桥梁基础设计的气压沉箱法。前铁道部部长滕代逺对此非常重视,在认真听取新方案汇报并召集有关单位专家进行讨论后,予以同意,并速报国务院批准修改。周恩来总理批准了修改,指出“依靠群众,一切通过试验”。

要知道,修改设计方案后,按新方案施工就要设计和制造大型钻机、钻头,震动打桩机。没有图纸,没有样机。甚至还到北京苏联展览馆,在专家帮助联系下,将展品拆卸后拍照,制图,到工厂仿造。试验工作困难重重,不仅要陆上试验,还要在水上试验。大桥工程局党委提出“一切为了试验工作”,“面向困难,面向长江”,在思想上深入动员,发挥工人、技术人员积极性,号召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在试验进入最困难的关键时刻,局党委向铁道部党组的一份报告里写道:“试验工作是成败的关键”,时任铁道部部长的滕代逺代表部党组严肃地指出:“只有成,没有败;只许成,不许败!”批示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和教育,更明确的认识到,前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造实现新方法。在党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努力下,以只许成不许败的干劲,坚韧地克服一切困难,终于得到预期的结果,工人们热情高涨,又开始嗷嗷叫的投入到施工中去。前苏联专家们在西林同志说服下,统一了思想和意见,不怕苦和累,冒着严寒与酷暑,和中国铁路的工人、技术人员一起攻关,一起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西林同志说:“做这样的事,神经需要坚强些!”

时间到了1955年底,用新方法筑成的

一、二号桥墩已耸立在江心水面上,这个成功的事实极大鼓舞了全体建桥工作者的信心。国内发生的事情还是传到了国外,前苏联政府也知道了,并且对新方法施工抱有疑问。为了调查事情的原因,1955年底,前苏联政府派出以运输工程部部长柯热仁尼哥夫为首的代表团来华,主要是参观长江大桥的施工,随团还来了桥梁专家葛洛葛洛夫、金果连柯、沙格洛夫等一大批工程界权威。西林知道后,内心也很紧张,强作笑脸对老朋友彭敏说:“我就准备接受审判吧。”

得知前苏联代表团要来,滕代逺立即报告总理,总理指示:热情接待好他们。滕代逺陪同前苏联客人一行赴武汉。途中,滕部长让彭敏给西林带话说:“方案是中国政府批准采用的,你不要紧张。”

长达十多天的“参观”,实际上是审查西林提出的方案。他们看文件、图纸资料,到现场看地形,看施工,听取西林的“答辩”。这期间,大桥局长彭敏感到事情很严重,惴惴不安,找到滕代逺说:“假如结果是不同意这个方案,把西林撤回国去怎么办?”父亲坚定地说:“还按西林的方案干!”,“假如„„。”滕代逺回答:“没有那么多假如!”。

一场风波过去了,西林的方案经过严峻甚至苛刻的审查,终于被承认。12月,在铁道部副部长武竟天主持下召开的会议上,对此方案作出了明确的结论。会议纪录还要经过两国铁道部(运输工程部)部长签字后批准。纪录文件里有句话抄录如下:在所建长江大桥桥墩深基础方面所使用的新方法,是先进的。它保证缩短工期和降低造价,并且比沉箱法基础工程的劳动条件简单,这种方法在修建桥梁和水工建筑物工程上也应广泛采用。

可以这样认定:一个世界桥梁工程史上崭新的创造,出现在中国长江大桥工程之中了!

1957年第一季度,江心的八个桥墩全部出水,5月4日,大桥钢梁胜利合龙。在庆祝大会上,滕代逺部长对今后工作提出:不骄傲,不松劲,争取提前通车的要求。全体建设者开展了反对骄傲自满,反对麻痹松劲,以更大的干劲进行各项收尾工程:铁路、公路桥面铺设,钢梁油漆,桥台和引桥的装修粉刷,电气与管道的安装,栏杆与灯柱的安装及桥头的绿化等。

时间紧,任务重。在省委、市委的号召与动员之下,组织了全武汉市的党政军民的干部群众士兵十万人,参加了收尾工程、清理土地、绿化美化的义务劳动。人群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前苏联专家和夫人、子女也在挥汗如雨的劳动着。大桥工程局彭敏局长动情回忆:(前)苏联专家的帮助,渗透在我们长江大桥工程的各个方面。(前)苏联专家精湛的技术,高度的政治修养,谦逊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方法都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领导下,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在全体建设者的努力和前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下,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中国人民在空白的长江上画了新的图画,结束了千年以来长江上无桥的历史。人民领袖毛泽东以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滕代逺部长代表中国铁道部向西林同志为首的专家组授予感谢状的时候说:“苏联政府派来我国的专家们,在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们的参加和帮助下,我们成功地采用了“大型管柱钻孔法”,使我们在深水桥梁基础工程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帮助我们培养了一批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从而使我们在修建大桥工程技术上有了相应的提高。”的确,我们今天的成功,不能忘记前苏联政府和人民,不能忘记前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支援。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主席同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时,对西林同志作出表扬:“我和建设长江大桥的很多领导同志谈过话,他们一致反映:西林是一个好同志,一切工作他都亲自参加,工作方法很好,凡事都和中国同志一起做。大桥修好了,中国同志学会了许多东西。”

今年是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同志诞辰100周年。5月31日的莫斯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西林同志曾经工作过的俄罗斯交通建设科学研究院会议大厅里,人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出席活动并致辞说:西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作出了巨大贡献。武汉长江大桥是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纪念碑。难怪西林同志去世后,在位于莫斯科卡涅特尼科夫墓园里的墓碑背面,隽刻着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图案,这座桥已经深入中俄两国人民的心中。

此文开头引用的习近平同志讲话意义很明确。我们将继续贯彻中俄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基本原则,坚持“抓落实”,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大力推进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往,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使之为两国的发展繁荣、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算尺+算盘”设计武汉长江大桥

大师系列之李家咸

李鸿章家族后人、桥梁专家李家咸:

或许对于一般人来说,李家咸这个名字并不是那么的熟悉,但提到他的“作品”恐怕是如雷贯耳: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在上世纪国内建成的大型桥梁的设计者名单上,几乎都有他的存在。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著名桥梁专家李家咸依然精神矍铄,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报以微笑:“我的一生有什么好说的呢?就是造了几座桥„„这与其说是我的人生故事,不如说是过去那一个时代的故事。”

专题策划:赵洁

文/图:本报驻上海站记者李媛

李家咸,李鸿章四弟李蕴章的曾孙,1926年出生,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参加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等众多国内桥梁的设计建设,并到缅甸、罗马尼亚帮助造桥。

20世纪初,他们锐意进取、开风气之先,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不懈追求,成绩卓然„„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跨世纪的大师,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重温一个时代的精髓。

少年时期立志报国

离乡别井为建大桥

少年时期的李家咸,人生转折点总能与重大历史事件挂上关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那一年,11岁的李家咸与家人来到上海。“我十几岁的时候,还是日本人占领上海的日子,国家破败不堪,我们很自然地想着要建设国家。当然,建设国家分很多方面,但最直接的应该就是土木工程,所以我当时认为,为国家的建设出力量就应该是在这个方面。”李家咸说。他的这个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了两个哥哥的影响,“一个是学土木的,一个是学机械搞工程的。”

因此,1944年,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高中毕业的李家咸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家咸大学毕业,正当他为前途发愁的时候,恰好京(注:南京)沪铁路管理局(该局为上海铁路局前身)到学校招十个人,李家咸幸运地被录取了。

1950年七八月,有个要好的同学向李家咸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国家要建武汉长江大桥了,在北京成立设计组。 “我一听,兴奋得不得了。虽然心里不愿意离开家,但我们一共四个同学还是决定报名去北京。”怀着这样单纯的愿望,他与同学丁饶、华有恒、周璞一起启程。当年11月,他们到达北京,找到设计组所在地一看,堂堂武汉长江大桥设计组就在一间朝北的小房间里,像小学生教室一样放了三排办公桌,一排坐三个人,满满地挤坐着九个人。“我们一到,就坐不下了,怎么办?最后只能到别的科室借了两张办公桌,两个人用一张。”

“那时也说办公用品现代化,怎么个现代化法呢?就是‘算尺+算盘’。还有一件事,那时候我们有一种削铅笔的铅笔刀,是固定在墙上的,一边有个小圆孔可以把铅笔放进去,另一边有个摇柄,摇一摇就能削铅笔了,这也是办公用品‘现代化’。王序森(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当时是武汉长江大桥钢梁设计组组长,他是美国留洋回来的,对我说,有了这个东西真是好,不用拿小刀削铅笔了,节省了好多时间来画图纸。”即便已经过去了多年,李家咸回忆时仍然激动到泪盈于睫,“可以说,武汉长江大桥就是‘算尺+算盘’‘计算’出来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纸,就是用这样‘摇’出来的铅笔画出来的。”

工程局最年轻总工程师

唐山地震率队抢修桥梁

1953年,设计组搬到了武汉;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动工。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中,李家咸先后参加和担任了大桥钢梁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工作、大桥正桥部分桥墩基础施工设计组组长,兼任大桥钢梁悬臂架设用的2×40T双动臂架桥机设计组组长。

武汉长江大桥建完,南京长江大桥又被提上日程。1959年,李家咸到达南京参与相关工作。与武汉长江大桥不同,南京长江大桥的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在南京长江大桥设计处工作期间,李家咸担任了ф3.6米预应力钢板桩围堰混凝土管柱的基础设计组组长、钢沉井围堰ф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柱基础的设计组组长和深水浮运沉井基础设计组组长,这三项设计是国内首创。

此后,年仅34岁的李家咸被提升为副总工程师,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他都保持着大桥工程局最年轻的总工程师的纪录。

没有等到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那天,李家咸又马不停蹄赶去了新的工地。从湖北枝城长江大桥,到江西九江长江大桥,再到山东济南黄河大桥,他一路奔波忙碌。

1976年7月,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爆发了。李家咸当时正在济南黄河大桥工地。他还记得,接到抢修任务命令的那天正好是在晚饭时间,他立刻组织人马:一部吉普车、一部卡车和十几个人。8月,李家咸一行到达蓟运河桥工地,数个不眠之夜的忙碌,终于按期完成抢修工作,成功通车,使得一车车救援物资能向北方输送,一车车伤病员被送往南方救治。

辗转国内外造桥无数

抱憾不能为双亲送终

“其实,工作再苦我也不觉得苦,最痛苦的是我对家庭亏欠得太多,夫妻长期分居,没有尽过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谈及家人,李家咸数度落泪。

1955年,李家咸娶了一位上海姑娘,婚后夫妻二人在武汉生活。1957年,儿子出生了;1958年,女儿也来到人世。“嫁给我,算我老伴倒霉。”李家咸说。1959年,全家人开始长期分居三地的日子。“1959年3月1日,正好是我儿子两周岁生日,这一天我出发到南京,女儿那时才半岁,怎么办?我抱着她坐船顺江而下,一直到上海,把女儿留在父母家就不管了。”言及至此,脸上一直带着淡定笑容的老人瞬间泪水夺眶而出,“此后,我和女儿再也没住在一起生活过„„” 1965年,妻子和儿子终于来到南京,但不久,李家咸就出发去了枝城长江大桥工地,继续他辗转各地的造桥生涯。上世纪80年代,李家咸又去缅甸帮助修桥,直到1993年才回国。“所以我才说,我心里最痛苦的是亏欠了家庭,我对不起家里人。不要说儿女我没能照顾,父母也没有照顾到。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最喜欢的就是我啊,可是我都没能给他们送终。”这位86岁的老人微笑着擦去眼泪,问记者:“这种心情,你们能不能理解?”

对话李家咸:

人生要看综合分

广州日报:很多资料介绍您时,都提到您是“李鸿章家族后人”,您怎么看自己这个身份?

李家咸:我觉得所谓“名人家族之后”,与我的人生其实真的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一定要说对我的人生有影响的话,我认为就是“书香门第”这四个字。

广州日报:在老一代桥梁专家中,似乎很多人都跟您有相似的经历?

李家咸:这几天,我正好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对《知青》这部电视剧的评论,里面说其实主角不是知青,而是那个时代。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我自己真的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的人生有什么好说的?有价值的是我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这段历史真是很了不起。我想这段历史应该被记录下来,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

广州日报:您对现在的年青一代有什么建议吗?

李家咸: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想象不出来以前我们的条件有多艰苦,但在那种条件下,我们也还是做出成绩来了。所以说,年轻人真的不要躺着睡大觉,要下工夫。还有一点我想告诉年轻人的是,人的一生不能只有事业,家庭也非常重要,要把家庭摆在一定的位置上,人生要看综合分。这就是我的感悟。

开栏语

历史并不如烟。她清晰地站在那里,等在那里。

档案却如浩海。繁如星辰般,诉说着各种精彩。

目前,省档案馆馆藏各类档案63万卷(册)。今日起,本报联合省档案局(馆)开设《档案解密》专刊。为您梳理珍贵档案背后的故事,明晰历史脉络;我们还会联系实际,今昔对照,思考总结,发挥档案资政启迪的时代作用。

新闻纸,记录当下;档案纸,留存过往。

当两者相遇,穿越的精彩,请您关注!

欢迎您的加入。线索提供电话:027-88569215 提问历史

修建长江大桥,为何是百年期盼

长江上第一座大桥在东汉

公元33年,东汉时期,公孙述攻占夷陵,为抵御汉朝军队进攻,在长江上建起一座浮桥(用巨缆绳捆绑巨木,再铺木板)。这是长江上第一座大桥。

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克汉阳,在汉阳与武昌的江面上建起两座浮桥。史书描绘为“人来马往,履如坦道”。

轮渡载着火车晃

民国时期,全国最主要的铁路大动脉平汉线和粤汉线在武汉被长江一分为二。1937年3月,江岸火车站江边和徐家棚火车站江边,两个轮渡码头建成,两条铁路实现对接。时人称之为“武汉一大怪,火车轮渡载”。

民国四次动议修桥

湖广总督张之洞最早提出在长江上修建大桥,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也曾提及。民国时期,4次动议建大桥,机构都开始办公了。终因时局动荡,无果而终。

建国前,李文骥、茅以升等联名向中央人民政府上报《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长江大桥议案。

珍档点击

56年前的那个秋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一份从未有过的喜悦中,这份喜悦源自武汉长江之滨。那是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

56年后,再访省档案馆、中铁大桥局集团档案馆,大量有关长江大桥建设的原始档案,仍散发着圆梦的自豪之光。

茅以升作了8个桥址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项目。

1950年3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和设计组,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先后作了八个桥址线方案,所有方案都是利用长江两岸的山丘以缩短引桥和路堤的长度。

1953年4月1日,周恩来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今中铁大桥局集团前身)。1955年1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桥址选线技术会决定选龟山、蛇山一线。

10多万群众义务劳动

1955年9月1日,大桥工程开工。在中央“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号召下,全国各地优秀桥梁专家、技术人员汇聚武汉。

建桥所需的钢材等,得到全国人民支援。沈阳桥梁厂等全国48家工厂保质保量完成了机器制造和各种零件加工任务。交通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务局等单位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料。我省10多万干部群众到工地义务劳动。

大桥建设得到了苏联专家的鼎力支持。其间,武汉大桥工程局培养和提拔了153名技术人员、90名工程师,真正达到了铁道部“建成、学会”的要求。

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贯通,改称“京广线”,我国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全桥无变位下沉

大桥设计有足够安全储备,当年的设计以极端环境为标准:假设两列双机牵引火车,以最快速度同向开到桥中央,同步紧急刹车;同一时刻,公路桥满载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也来个紧急刹车;同一时刻,长江刮起最大风暴、武汉发生地震、江中300吨水平冲力撞到桥墩上,武汉长江大桥仍具有足够的承受力。

长江大桥每隔10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检测结果显示,目前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每秒10万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

2013年5月,武汉长江大桥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成为武汉市目前最年轻的“国保”文物。

珍贵镜头

1953年2月18日,农历大年初五,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来汉,登上黄鹤楼视察大桥桥址。1956年6月,毛泽东游泳横渡长江,见大桥初显轮廓,即兴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9月6日,毛泽东第三次视察大桥,从汉阳桥头步行到武昌桥头。

大桥竣工通车,5万多武汉市民拿着鲜花涌向桥头(上图)。当时全市约100万人,也就是说,每20个人中就有一人参加了通车典礼。一些盲人也到桥上抚摸栏杆,感受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宏伟壮观。

旧案新说

桥之大腕

再述长江大桥故事,几代人的荣光与梦想,仍那么闪亮。大桥修建的“极端环境假设”,更留下深刻印象。

大约每4分钟通过一列火车,70多次碰撞事故,无数次洪水大风考验,大桥岿然不动。相比之下,“桥脆脆”们是不是该汗颜。

大桥的建设,并没有造成施工浪费。档案表明,大桥总投资相比预算节约了20%。

扎实的工作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在任何时代,面对任何事都不过时。

本版撰文省档案局刘文彦

第8篇:【江苏南京长江大桥导游词】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导游词

江苏南京长江大桥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长江天堑兵家必争之地天堑变通途】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南北交通,被人们视为天堑。

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凭借木船,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胜利渡江,解放了南京。

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刘伯承铜像桥头堡白玉兰花灯】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大桥公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各位游客:南京长江大桥,我就介绍到这里。一会儿,我们将乘升降电梯登上桥头堡,相信你到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慨。

您可以访问(www.9xwang.com)

第9篇:南京长江大桥的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

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着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板书: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47)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板书: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板书:巨龙卧)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

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板书:宽阔)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大桥的?(从下往上)

(6)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体会大桥的壮丽。

(7)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天气情况下参观大桥的?

(8)作者在天气格外好的情况下来看南京长江大桥,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9)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0)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1)总结:这一段作者是写从远处看大桥的,远看大桥怎么样?(十分壮丽)那么近看大桥怎样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1)正桥连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看画面思考讨论: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儿观察大桥的?找出有关词语。(板书:近看)

2.作者近看正桥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壮丽)(板书:塑像挺立桥头堡耸立玉兰花灯柱整齐)

3.如果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一句话中的像等候检阅的队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更具体、更形象)

4.作者走进正桥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由近及远)

5.作者来到正桥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1)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由于大桥很高,又是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所以轮船就显得很小了,实际上作者是突出写大桥的高大,大桥的壮丽。

(2)作者来到正桥上听到了火车呼啸的声音。(板书:听火车呼啸)也突出了大桥的壮丽。

6.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正桥上看到的听到的来讲近看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后思考讨论:

1.滔滔、浩浩荡荡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话是什么?

2.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样才叫征服了?

3.天堑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天堑指长江。)

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把长江称作天堑呢?(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长江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壮观景象,这样想在长江上架桥真是太难了,所以,自古以来,长江就被称作天堑)

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板书想)

指名说,然后齐读: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板书)

5.理解句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座横空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两岸,自古以来的天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

6.看录像,边看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没有人能够征服,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战胜了,你觉得中国人民怎样?(真了不起,真伟大,真令人佩服。)我们为这样伟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方面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具体介绍,使我们真切体会到大桥十分壮丽。(板书壮丽)

2.学到了哪些观察顺序?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从远到近、从下往上、由近及远等)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国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放录像,放课文录音。

七、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熟练背诵第一段。

(二)预习第六课《参观人民大会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上一篇:满分作文参考下一篇:财会专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