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武汉作文(共12篇)
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多酱、多料……提到食趣,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柔滑顺口的家乡美食――武汉热干面。
每次到武汉,我都要到美丽而又喧闹的街市寻找招牌式的美食――热干面。常常可见几家热干面店一家挨着一家的,也不怕有人抢生意,各做各的。店里店外,干净整洁,时不时的飘出诱人的香味――那一定是芝麻酱特有的香味。在夏天里吃热干面,你会感到从头到脚都是汗涔涔的,那叫一个爽;而在冬天吃热干面,你会感到内心温暖,全身热乎乎的,顿时忘记了冬天的.苦寒。
热干面是现做的。面馆老板需要高超的手艺。首先,用一个捞面勺装好面,放进滚烫的水中,翻江倒海,迅速捞出。接着放进一个大碗中,加入佐料――油盐酱醋,特别是芝麻酱不多不少,多了太黏,少了不香――快速搅拌均匀,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面碗中。最后,在面碗中加上热干面的灵魂――剥了皮的脆花生,新鲜的生菜,葱花。如果你喜欢腌制的萝卜丁,也可以来一点。一碗正宗的香气扑鼻的热干面诞生了。老板娴熟的手法实在令人惊叹!
“来喽!”老板一边热情的喊着,双手捧着的面碗出现在你面前,空气中弥漫的香气,面碗中腾起的热气,让你倍感亲切。
我拿起筷子,看着像长龙一样卷在一起的金黄色面条,面条上面覆盖着绿油油的生菜,白嫩白嫩的花生米,食欲大增。夹起几根面条往嘴里一送,满嘴都是顶香的芝麻味。
细细的品尝着顺滑的热干面,我总会回味无穷,真是一辈子忘不了的舌尖上的美味。
9月12日开始, 为期三天的“BD DANCE”杯2014年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 (中国武汉) 、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 (武汉站) 暨全国城市体育舞蹈公开赛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拉开帷幕, 这是武汉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模的大型体育舞蹈赛事, “三赛合一”的赛事形式、国内外顶尖的选手齐齐亮相, 江城人民着实感受了一场与“过早”一样丰富精彩的“饕餮盛宴”。
顶级舞者全新举措
本届比赛吸引了21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人次的体育舞蹈选手参赛, 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10在内的近3000名运动员。最终, 来自德国的人气王Simone Segatori/Annette Sudol, 以及意大利选手Anielo Langella/Khrystyna Moshenska分获了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摩登舞和拉丁舞冠军。在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比赛中, 候寅山/田甜获得职业组拉丁舞冠军;来自上海黑池体育舞蹈专修学院的赵鹏/汪琪蝉联了A组标准舞冠军。另外, 广州体育学院的吴稚安/雷莹成功卫冕职业组标准舞冠军;A组拉丁舞的冠军被来天津体育学院古堃玄/孙晨鸿获得。
全国城市舞蹈体育公开赛秉持着一直以来对下一代发展的重视, 在这次比赛中, 特别将幼儿组和当地大学生组等新组别列入了赛程, 不仅丰富了赛事, 也为体育舞蹈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另外, 在少儿组别的比赛中, 在同一个赛场化分A、B、C三个区域, 这种让选手们在各自不同的区域中同时比赛的举措, 让比赛更具人性化。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大赛在赛场一侧特别设立了副颁奖处。主办方表示, 由于晚上的比赛大多是选择了个别的项目进行颁奖, 可能涉及不到少年组或者少儿组, 联合会为了表示对青少年和业余组的重视, 特别将副颁奖台用来为业余组别进行颁奖鼓励。同时这个地方还有类似景点的作用, 可以让各个领队或俱乐部赛完之后进行合影。
2.1执裁评分系统
正如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卡洛斯先生介绍的一样, 本次大赛使用了新的2.1评分系统。这个系统要求场上的12名裁判, 其中3名裁判负责场上选手四项 (姿态、平衡、协调性、动作质量;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双人配合技巧;编舞和表现) 分中的一项, 每个裁判的最高分和最低分都只取百分之五十, 中间分取百分之百, 这样综合相加组成最后的得分。
国内颇受欢迎的标准舞选手赵鹏/汪琪对新的评分系列很满意:“新系统不一样了, 觉得裁判能看得更清楚、仔细。比如音乐这一项的分都会有专门的裁判去打, 这样就比一名裁判要打音乐、动作连接等来得更客观一些, 好像跟体操的评分系统更加接近了。”在选手看来, 自从有了这个评判系统后, 大家平时的训练都会更加注意细节, 如音乐处理、舞蹈编排等都会有一些改变。
除了选手, 裁判对这次的评分系统也有话说, 裁判徐立伟跟记者介绍:“这种打分方式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模式, 每个裁判只能负责四分之一的项目, 这样就是把个人的意志削弱了, 对选手的成绩来讲就会客观、公平很多。”徐立伟也提到了新评分系统对选手的影响:“选手会更在意细节, 不会像以前练舞光是过套路, 现在很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且分值打出来后, 选手可以根据每项分值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开幕式:让武汉与世界接轨
13日晚, 大赛开幕式活动在体育馆华丽登场, 开幕式所有节目均由武汉体育舞蹈艺术学校负责。记者从邓艳萍校长那了解到, 开幕式的筹备工作启动得特别早, 今年春节后学校就开始对节目的整体内容进行构思。另外, 这次开幕式以及3天的比赛, 主办方没有发放一张赠票, 邓校长带头自掏腰包为全校师生买票入场观摩比赛, “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市场, 之后还有4年时间, 我们希望能慢慢让大家知道体育舞蹈是多么有魅力的项目, 是值得花钱买票来观赏的。”
再看看开幕式上的节目, 形式上不仅有拉丁舞、标准舞, 还有中国舞, 在舞蹈编排的内容上也独具匠心, “有能代表武汉当地特色的市花、黄鹤楼等造型的舞蹈元素, 也有外国朋友们喜欢的国际元素, ”邓校长说:“武汉未来五年将会成为中部的大都市, 所以要表现要包括的元素太多了, 我们想让武汉和世界接轨。”
开幕式上还有一个亮点, 就是礼仪人员的服装。这次的礼仪服装分为两种, 一种是中国风的青花瓷立领旗袍, 还有一种是中西结合的款式, 底下为鱼尾包裙, 肩膀处配以羽毛为装饰。这些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设计都是由邓校长在很久之前就精心考虑自己设计的, 如同开幕式上最后一句解说词“让武汉对话世界”一样, 组委会希望为观众呈现出一台融合国际和本土元素的文化盛宴。
精彩不停后续不断
北京体育大学的宋郅凯/王一雪的《春之祭》、黄思达/田原的《钟楼怪人》赢得了拉丁舞表演选拔赛, 从而获得了9月20日开赛的成都WDSF世界表演舞锦标赛参赛资格。武汉赛后, 精彩赛事持续上演, 除了大牌云集、可看性强的成都WDSF世界表演舞锦标赛之外, 首创的CDSF杯全国院校体育舞蹈对抗赛也将启动, 这项比赛将是专属于校际间的交流平台, 各个校园的体育舞蹈精英们有了相互学习、PK的新舞台。
人的一生,体验最多的是什么?——衣、食、住、行。其中,“食”不仅重要,而且有趣。古今中外,名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令人垂涎又回味无穷的佳作。因此,教师将之列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重要主题。
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舌尖上的 ”,鼓励他们动笔写一样美食。课上,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宴会”——学生先分小组品读每一位同学的习作,再推荐出本组最好的作品。一番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各组推荐出了优秀作品。教师问他们推荐的标准是什么,有名学生意犹未尽地说:“能吸引我,唤醒我的食欲就是好!”“怎样才能吸引人呢?”教师追问。经过认真思考后,有的学生说:“要吸引人,描写必须出色。写美食,要通过色、香、味来写。”有的说:“修辞手法很重要。张柘权写汤圆‘鼓着白白的肚子浮了起来’就很有趣。”还有的说:“不仅要写食物,还要写‘吃’。刘子恩写他看见汤包就‘飞流直下三千尺’,结果被烫伤了舌头,这是从侧面写汤包诱人。”学生充分表达了观点后,教师说:“有些食物不一定最好吃,却让人一生难忘;有些佳肴不是那么刺激,却让人回味无穷。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两味‘美食’。”
教师请出的“美食”是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和琦君的《春酒》。学生充分阅读后,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以“美食”为题,却不仅仅在写美食:琦君借春酒写了她的童年,以及她对妈妈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汪曾祺借端午的鸭蛋写了民风民俗。更有学生领悟到,“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吃也不仅仅是吃,更是情感的载体,文化的凝聚”。
学生悟到了这个层次,教师抓住时机,运用梁衡的“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写美食要写“形”——色、香、味俱全,最好是五官开放;写“事”——最好吃的东西,多半是关于记忆的;写“情”——亲人之爱,思念之情;写“理”——小小食物之中有文化,有真味,有民族性格,以此入手,也能著大文章;写“典”——关于食物的典故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度”。从用墨来看,写美食的文章要以“形、事”为实,以“情、理”为虚,以“典”为辅。教师让学生用这个理论重新检视、观照《端午的鸭蛋》《春酒》以及自己的文章,学生有了新的感受。“我的文章对‘形’的描写还不错,但缺少‘事’和‘情’,因此少了一点韵味。”“现在看,邓德全写得不错,他写‘形’虽不够细致,但有情味在。”“丁美慧的《舌尖上的糖画》是好文章,糖画也算是一种民俗。”
这时,教师出示了一幅画着一盘饺子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饺子”。有的学生进一步指出饺子“馅大皮薄”。“想想‘文章五诀’!”教师及时提示。学生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家人在包饺子”;有的说,“父亲在揉面,姐姐擀皮儿,母亲在包馅,我在捏面人”;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位母亲的等待和思念”;还有的说,“我看到了中国的文化,无论什么馅都可以包在面里,这是一种包容的文化”。
由于丰富了阅读体验,提升了对美食的认知,加之“文章五诀”的理论支撑,学生改出来的作文异彩纷呈,仅从作文题目就可见一斑。——《舌尖上的糖醋排骨》《舌尖上的油焖大虾》等悄然变成了《舌尖上的记忆》《舌尖上的幸福》《舌尖上的家》等。用改过的题目写出来的文章,立意、选材自然更好。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关于食物的“典故”,所以在“形神兼备”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师为学生补充推荐了若干名家的散文作品(如汪曾祺的散文集《故乡的食物》、梁实秋《雅舍谈吃》《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以及青年作家张佳玮的《无非求碗热汤喝》等)。通过阅读,学生不仅有了更丰富的体验,而且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再次修改出来的作文,竟然有了三分神韵。
至此,“舌尖上的作文”教学告一段落。我相信,在这次训练中,学生的收益一定超越了“作文”本身。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广华初级中学)
爷爷,我渴望再一次看见您,渴望再喝一碗您亲手熬的鱼汤!当听到您去世的消息时,我的心若一下子被匕首剜开,生疼生疼。泪水,决堤而下,糊满了整张脸,窒息的感觉潮水般汹涌而来,拳头,攥紧,为什么您这样匆匆离开了我们?脑海中,若电影胶卷倒带般,昔日与您美好的点滴,一帧一帧、一幕一幕地轮回播放着,眼泪,模糊了视线,思绪,被拉回到那次周末……
老家,中午,餐桌旁。一大桌丰盛可口的饭菜诱惑着我的味蕾,让我无法自拔,有色泽鲜艳的炖鸡、肉质饱满的排骨、油而不腻的红烧肉……您赶忙夹起一块鸡腿放入我碗中,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眸中,溢出了对孙女满满的疼爱。轻咬一口,汤水爆在口中,分外满足,我香得直咂嘴,而您的嘴角,微微上扬。此刻,我的快乐,便是您的幸福。
碗里的饭刚吃完,您就立刻放下碗筷,二话不说,端起我的碗直奔厨房。回来时,氤氲的热气下包裹着一碗香气扑鼻的鱼汤。汤近至眼前,颜色黄中泛白,加上碧绿的葱花沫微点缀,甚是好看。低头抿上一口,顿时,一股鲜香的感觉溢满口中,尽情滋润着每一个味蕾,每一根神经,口舌生津。一碗美味下肚,背后微微渗汗,再啧啧嘴,香气还遗留在唇齿之间,让人难以忘怀……您用那操劳了大半辈子、满是老茧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我的辫子。我故作调皮,猛得一扭头,正巧撞上您爱意满满的瞳仁,四目相对,会心一笑。我深知,您将最好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我,您若一绺绺暖阳,照亮我的心扉,温暖我的世界……
可这幸福的一幕幕,再也没法上演了!又一次回到了老家,锅中再无那浓浓爱意的鱼汤。不争气的泪水,再次滚落,滑过脸颊,留下痛的印迹……
有一天,奶奶给我做了黄瓜鱼,我把头一摇,说:“我才不吃呢!”
奶奶见了,便对我说:“有这吃在我那时候已经很好了。有一年发生了自然灾害,我们就只能吃榆钱的嫩叶。吃一顿还好,天天吃,一看见就怕,不吃还饿。即使这样,过几天,榆树叶被拔光了,我们就只能饿肚子。”
“啊!那我们不会饿肚子吗?”我担忧地问。
“当然不会,我们现在的食物很充足,即使赶上自然灾害也没事。”
“那你们平常吃什么?”我好奇地问。
“我们平时吃菜,一个煎蛋要吃三天。没有肉吃,我们馋得受不了,有一次还会吃麻雀。我们先等麻雀在屋顶上筑巢,然后在晚上时拿手电筒一照,它就飞了出来。这时,我就趁机把它给捉起来,放在地上摔死,扔到火里烤一下吃掉。”奶奶又说。
我听了感叹不已。原来是这样,其实我们的生活是很好的,一日三餐,有鱼有肉,还挑三拣四,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而在我的记忆里,就数外婆用那双巧手制作的米浆糕最为美味。在去年回老家过暑假时,我十分幸运,能够再一次吃上外婆做的米浆糕。
清晨,天还未亮透,我便被妈妈叫起来,一同观看外婆的制作过程。
只见外婆先是将头天夜里泡好的米再次过了遍水,然后捞起,抓一把米便放到旁边的米磨上,开始磨米浆。磨米浆是个漫长、枯燥且辛苦的过程,但外婆却仍然是那样游刃有余,当她的右手将磨盘推得“咕噜”转的同时,左手还可以随意地抓起一把把的大米喂进磨心里,迅速而又准确;还不时就加一勺清水……右手推累了就换左手,动作仍然是那么自如优美,尽管我已经多次看外婆做这些相同的步骤,可依然十分感叹,感叹外婆动作娴熟自如,也感叹外婆虽是“鬓已星星也”,却仍然是精神矍铄;固然是“老矣”,但仍然十分强健。
约摸着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外婆的磨米工作终于是接近了尾声。我走到那石磨前看了看,只见原本那白花花的大米已然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那顺着边沿,“滴答滴答”滴落至凹槽中的白而透亮的米浆。至此,我不禁开始期待这好久未吃的米浆糕的滋味。
外婆将米浆导入一口大瓷缸,又将缸里的米浆分出了些倒入一口大碗中。我十分疑惑,这是为什么要将米浆分成两个部分呢?我将疑惑问出了口,外婆却是一脸高兴的模样,笑得眉眼弯弯,道:“这次要做的,是你最喜欢吃的红糖夹心的米浆糕,瓷缸里的用来做上下两层的白米浆糕,大碗里的待会就放上红糖……”
很快,所有材料准备好了。外婆先在蒸笼里倒上了一层白米浆,便放入大锅中开始蒸,待到已半熟时,浇上一层红糖米浆,在将要出锅时最后再浇上一层白米浆……整间厨房都被雾气缭绕着,可外婆那辛劳忙碌的身影,在我的眼中、心中却并没有因雾气的笼罩变得模糊,反而愈发清晰……
时至中午,一蒸笼米浆糕总算是“新鲜出炉”了。外婆将米浆糕放到通风处自然凉透,而后倒出,切成一块块规整的长方体,放进一个个盘子里,又在盘中浇上蜂蜜水。这时的米浆糕,卖相甚佳,在两层如同雪一般白的白米浆糕中,夹杂着一层鲜艳的红,而淋在这块米浆糕上面的蜂蜜,正闪烁着光芒……也当真是使人食指大动。我笑嘻嘻地对外婆说了声:“外婆,我开始吃啦!”就随手拿起其中一盘,舀上一勺放进嘴里。
“美食”一号:“酸辣头发丝” 配料:酸辣汤+我的头发
星期天,我和妹妹一起去山上玩,偷偷的拿了二桶粉丝面(酸辣味),我们俩的关系时好时坏,因为我上山时没拉她。吃饭时,她郁闷之极,用力一拍当作桌子的木板,“桌”上的一碗酸辣汤“啪”的一声就洒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洒在了低头捡东西的我的头上。虽然我用纸巾擦了又擦,酸辣的味道始终也去不掉(这可苦了我的头发哟!)。于是,那天我只好顶着一头酸辣味回家了……。
“美食”二号:“红烧手掌” 配料:红烧肉一盘+我的手
星期五晚,我们一家与爸爸的老板以及一些员工去饭店吃饭。众多美食中,当然少不了我爱吃的红烧肉,一阵狼吞虎咽之后,爸妈对我下了禁食令,理由是“晚饭只要吃八成饱就够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筷子。不过,剩下的红烧肉我绝不会放过——打包回家!当天晚上,我边看电视边开始偷吃红烧肉。偷吃的方式很简单:轻轻打开冰箱,用手抓一块扔进嘴里。重复多次后,红烧肉被我一一扫进嘴里。再看看我的手,哈哈,成了一双正宗的“红烧手掌” !
“美食”三号:“孜然大腿” 配料:孜然一盒+我的腿
星期六,爸爸出差去了,家里只剩我与老妈,我们就到外面去解决吃饭问题。我们选择了一家“烤吧”,在妈妈烤羊肉的同时,我闲得无聊,便去逗店里养的小哈巴狗,谁知那小哈巴狗不识抬举,就知道到处乱跑。我也不服气,追着它东奔西跑。这时,只听“砰”的一声,我不慎打翻了桌子上的调料盒,盒子里的孜然粉全撒了出来,刚好撒在了我的腿上!于是,一只“孜然大腿”便出炉了……。
店很小,装修朴素却温馨,头顶上方不断吹来阵阵凉爽的空调风,使我躁热的心也随之安静下来。抿了抿有些干裂的嘴唇,我缓缓走向微笑着看我的老板。我顿了顿:“老板,来杯绿豆冰沙吧!再加两个绿豆饼。”“好嘞!”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利索地忙活起来。我隔着玻璃门看着那忙碌的身影,内心情不自禁地震颤了一下,眼前视线渐渐模糊起来,老板的身影被另一个熟悉的背影所替代——妈妈。
从小到大,我就近乎痴狂地迷恋上一切跟绿豆有关的食品,什么绿豆汽水、绿豆冰沙、绿豆饼、绿豆粥……只要与绿豆有关的食物,无论什么,我都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若这绿豆是出自妈妈的手,则更像是被增添了魔力一般让我割舍不下。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临近期中考试,而我却在考试的前一天患了感冒,妈妈在着急的同时更有些心疼。我又是打点滴,又是吃药,烧是退了,吃晚饭时我却没有食欲,只是想吃绿豆粥。妈妈倍加高兴,赶紧去熬。
晚上八点左右,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甜粥摆在了我面前,浓度刚好,甜味适当,少一分太淡,多一分又太腻。我舀了一勺,晶莹的米粒泛着光,绿豆在其中点衬着,我轻吹了口气,忙不迭地送进嘴中。顿时,绿豆粥的清香溢满了我的口腔,香糯柔滑的感觉滋润着我的味蕾。只是一口,我便深陷了进去。
说来也怪,第二天早晨,我原本的感冒症状消失得干干净净,无丝毫疲惫。妈妈说我体质好,我却将其归功为那碗绿豆粥,以至于迈进考场时,都还回味着绿豆粥的味道。
除了绿豆粥,妈妈烘培出的新鲜绿豆饼更是我的最爱,香喷喷热乎乎的,怎么吃都不够。说句实在话,直到今天,我都不明白厨艺并不太佳的妈妈为何能做出那么多令我念念不忘的美味。
现在妈妈很少做绿豆饼了,用她的话说是工具不足材料缺乏。我也没办法,因为妈妈从不说她的配方。虽然有些遗憾,但那绿豆饼却也永远地成为了我幼时独有的记忆,后来我也找了很多家生意火爆的绿豆饼店,也曾五点起来排队专为了买一盒新鲜热乎的绿豆饼,但却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味道了。
回忆渐渐散去。笑容满面的老板端着一杯绿豆冰沙和一盘绿豆饼从厨厅走出来。我看着老板的笑容,心中涌现出一丝期待与好奇,期待那绿豆饼有着些许我朝思暮想的熟悉味道,好奇着即使味道一样,又是否有着记忆中相同的温柔与暖意。
每天晚上,大家在床上吃。早上起来,全宿舍一起泡面。架子上放满了碗。大家在去做操之前赶快吃完,没有尽兴的做完操之后回来继续。当然还有不满意学校伙食的,让来上晚自习的人买东西带进来。一群吃货们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小崔在晚上或是中午采购一大袋子食品回来,有时是一大箱饮料,很快就能销售一空。当然,有时其他班的同学也会来买,小崔似乎有要有冲向“国际”的兆头。
当然,吃货们最幸福的时光还是家长送食物的时候。家长有时会担心我们这些吃货们在学校会吃不饱,怀念家的味道。家长们会拎着大大小小的保温瓶、保温盒来到宿舍送“温暖”。保温瓶里面装着刚刚熬的鸡汤,有的是肉炒饭。这些吃货们急忙狼吞虎咽一顿。
家长不可能天天来送美食,剩下的空虚寂寞时光只能靠零食来打发了。
晚上,宿舍熄了灯之后。大家在床上吃零食的吃零食,有的因为动作慢了,泡的面还没有泡好就熄灯了。只好从床上爬起来,偷偷摸摸的下床去吃面,还要冒着被“阿伏伽德罗”(管宿舍的老师,长得风险)发现的危险把泡面端到床上吃。有时泡面汤会一不小心泼到床上,但被发现往往已经第二天早晨了。
第二天清晨,宿舍地面上便会照例铺满了一层垃圾……
黄瓜的味道十分柔和,清甜可口,可它却具有海纳百川的能力,酸甜苦辣咸,每一种味道都可以和它完美的融合,将两者发挥到极致。虽然它只是一道凉拌菜,但通常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越是平淡无奇。
原料的准备是非常严格的,否则,要么酸的你龇牙咧嘴,要么辣的你七窍生烟。黄瓜一定要新鲜,嚼起来才会香脆,汁水也更多,而且必须是碧玉黄瓜,白色的不行。醋要选择陈酿米醋,白醋不行。辣椒则是我家自己种的,拌上油碾碎之后放在锅里炒,辣味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自制的辣酱最好晾上几天,到那时把碗放到鼻尖轻轻一闻都会呛得不行。如果不能自制的话,那么超市里的辣酱也可以代替,以颜色红亮,口感纯正为佳。
接下来便是“拍”。将黄瓜竖切两段,放在砧板上,然后用尽力气去拍,把子都打烂才算成功。这样的黄瓜肉质脆且多汁,而这汁水拥有神奇的化解辣椒素的能力,拍出汁水越多,拍黄瓜也就越香越美味。拍了之后,瓜片上会产生裂口,可以让黄瓜更入味儿。将黄瓜与事先调好的酱料拌在一起,顺时针反复搅打,直到每块黄瓜都包裹上了酱汁,油光水亮了为止,再加半勺糖提鲜,一道菜品就新鲜出炉了。
拍黄瓜色香味俱全,令人赞不绝口。它色泽红艳,又夹杂着黄瓜的碧绿水嫩;香味浓厚,辣酱与酸醋给鼻梢一段段强烈的刺激;味道酸辣,又巧妙的被清淡的黄瓜所瓦解,回味甘甜。它让你一拿起筷子就放不下来。
故事从那一个闷热的黄昏开始。在那条人来人往的马路上,一辆突如其来的汽车夺去了十岁小男孩赵安迪父亲的生命。然而,就是在那个悲痛、伤感的葬礼上,安迪第一次见到他十年来从未谋面的母亲,那个“美丽的像照片上走出来”的女人,那个浑身散发着甜橙香味的女人。正是她闯进了安迪平静的生活,给了安迪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在亲情面前,人是无法抗拒的,而安迪也毅然选择了母亲,跟着她来到了南京,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人与人相处需要时间,然而这样一对性格孤僻的母子在重逢之后的磨合,就像是地球跨到月球,那么遥远、艰难。但他们全然不知亲情催化剂在他们的生活中开始发挥奇妙的作用。依稀记得,懵懂的小男生赵安迪为了弄清楚这位神秘妈妈的职业,不断地刨根问。为了治好妈妈的病,不辞辛苦地上网查找抑郁症的资料;为了给妈妈一个愉快的心情,别有用心地在桌上插上一朵清香扑鼻的百合;为了妈妈瘦弱的身躯,体贴地做好一碗香喷喷的炒饭……
一点一滴的关心似花的芬芳融进了这温暖的空气里,飘荡、飞扬、升华。
平常厨房里只有妈妈和奶奶的身影,看来做菜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今天,我这个小厨师要学着做一道菜,那就是做我平时最爱吃的“上汤西兰花”吧!它不但美味,而且营养也很高,含有很多蛋白质和维生素C。在做这道菜之前,我进行了一番研究,需要准备些什么?怎么才能做的好吃呢?
我先准备食材,准备好一颗西兰花,把西兰花的茎去掉,用我的小刀把西兰花切成一块一块的,像一把把小伞,闻着很清香,把切好的西兰花清洗干净,放到一边。再准备好一根火腿肠和蒜,分别把它们切成小块儿,用小碟子放好……还准备了一些调味品。
准备开始了,我把锅里放了些清水,放入西兰花,加上少许盐清煮一会儿,捞出后摆盘,摆成绿色的大球。接着拿出两个鸡蛋,敲了第一个蛋,里面的蛋黄像滑滑梯一样在碗里转来转去,当敲第二个蛋有点不太容易,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久久都不肯出来,好不容易才慢慢的进入碗里,我把它们调均匀,倒入平底锅烤一会儿,切成条儿。再往锅里放放入油,加上蒜、火腿肠丁、少许盐进行清炒,最后放入清水和蛋,煮开后浇在摆着的西兰花的盘子里。就这样,一道美食就完成了。
【舌尖上的武汉作文】推荐阅读:
舌尖上的安全作文09-16
舌尖上的饺子作文800字10-02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650字10-12
舌尖上的中国中小学观后感作文07-09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07-15
《“舌尖”上的争议》阅读答案11-07
舌尖上的中国活动方案11-10
《舌尖上的追本溯源》阅读答案05-26
浅谈纪录片 之舌尖上的中国09-08
难忘的舌尖之旅作文600字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