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长江三峡》教案(精选5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间。
2、理解课文内容。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式
导游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谈话启发,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自然是一个能工巧匠,它真称得上是鬼斧神工,造就了无处或秀丽或壮观的美最。你能说出儿处景点吗?
学生发言。
师:的确,处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仅我们生活的地方——黄河沿岸风光就令人陶醉。东可观山衔水含、山俊水秀的交触之景,西可赏高峡平湖、一碧万顷的小浪底风光,南望“累累多丘墓”、“山静闲云夹树飞”的逶迤邙山,北听“西来一曲一千里,四折东流归渤海,浑涛浊浪深无底”的黄河水声,其使人心旷神怡,我国另一大河长江的风光怎么样?你去过吗?你想游览长江三峡的风光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三峡去旅游吧!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游船启程了,看,这是汁么?(投影打出课文)原来是一篇三峡的解说词,大家来看着这是谁写的?你有兴趣读吗?这是一篇文言文,有一点儿难度,试一试,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先自读,利用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解决生字。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纠错。
小组齐读,互相正音纠错并设计句中停顿。
师作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个句子的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
虽/乘奔/御风
让学生设想自已正在旅游,走到“隐天蔽日”的峡谷中,看到 “夏水襄陵”、“悬泉瀑布”,听到“属引凄异”的猿鸣声时会有什么感情,怎样把它读出来?
学生分组自读,推选出读得好的同学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不错,再听老师读一遍,看老师读的语气、感情怎么样。(师范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这篇解说词让我们看到了三峡的美。美景还得我们自己去欣赏,赶快走进三峡风光中吧!
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同时放《三峡》一文录音。
师: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你知道三峡最美的景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师:三峡山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它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果对课文理解有困难之处,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生解读课文,可画,可写。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生解读自己画、文。
师:画得很好,写得他很美,大家在创作时一定对山水的特点有了了解,请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
生小组合作,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如“隐天蔽日”等词来总结。
生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师:的确,祖国美景让人爱。这种爱融诸笔端形成美文,让人千古传诵,引起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
四、拓展与延伸
师:看到奇伟秀丽的三峡风光,我都想吟几句诗了,“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接着朗诵,师鼓励学生再找找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然后交流、展示,对生自记的创作夏要赞 赏、鼓励。
师:美景共赏,人们的感受是否一样呢?
投影打出《早发白帝械》(李白)及《登高》(杜南)。让生找出诗与文的共间的意境。
师:旅游快要结束了,有一些游客也按捺不住,想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了,你愿意当个小导游,引着大家去你的家乡或其他胜地去旅游吗?
生展示自已准备的照片,讲讲自已看到的美景。
师:家乡这样美丽,“江山如此多娇”我们该怎样让家乡更美,让江山更娇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适当启发,让学生认识到要用自己智慧的 大脑、勤劳的双手去装扮家乡、建设祖国,让家乡更靓,让祖国更美。播放光盘《中华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将景物融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式
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设置情境,导入
师:去三峡“旅游”回来,又到了熟悉的校园,这里的景色也很宜人,你想不想把它描述下来?试一试,尽量用上以下词语及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殷15o字左右的文字,描述校园景色。
(投影打出下列词)
进 经 跨 穿 到
前 后 左 右 上 下
着 听 嗅 摸 感
远近
生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谈谈自已是怎样来描写景物的。再共同总结。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写景时要注意远近景的配合,方位的变化,并通过五官来感受等,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写景的。请大家再细读课文。
师指导生进行研读,注意分析景物的特征与季节、地域的关系。
小组合作反复研读课文,组长作汇报发言,师根据情况点拔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方法的运用。
生再自读课文,分析体味好词佳句,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好。你想不想学会文章写景的方法来描述景物,让自己也能笔下生辉,再现校园的花或家乡的山、河四季的美景?试一试,课文中词语能用上更好,看谁能写得流畅、生动、有感情。
生运用文中的写景顺序及写景方法写校园或家乡类景。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选出最好的在班内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写景的特点运用得是否恰当。(学生写、读时配以音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三、拓展与延伸
师:类丽的景色都让人心驰神往。现在三峡的风景怎样呢?谁来谈一淡?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及现在三峡风光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并作简要的介绍。
师:你能不能将郦道远《三峡》与自己看到的知道的三峡景色作一对比,淡淡自已的感受?
生分小组谈后,再让生自由展示,给全班同学谈谈三峡的古今变化。
师:你更喜爱三峡的现在还是过去?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虽然三峡的今天很美,但是大自然的杰作的确让人望尘莫及,谈一谈,我们该怎样来保护大自然,留住人自然的美景?
学生分组谈一谈,再设计一条环保标语,贴在自己的课桌上
四、课文质疑
师:三峡美景不再依旧,尤其是两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的胜景难以再闻,郦道元写猿叫声这样详细可能就是让后人记
学生讨论总结。
师:学贵有疑,你对课文还有疑问吗?咱们共同解决好吗?
生质疑,由生或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其勇于质疑的精神。
五、诵读课文
师:让我们带着解决问题的喜悦、带着对三峡美景的向往再读读课文,再领略三峡胜景吧!
投影打出书上的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课文。
六、作业布置
英国著名的职业资格授予机构之一的“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简称BTEC)认为:“职业通用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1]它把通用能力归纳为七个领域,即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联系、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数字的运用、科技的应用及设计和创新。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将其分为八个大项,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 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及外语应用等。根据以上八项关键能力以及企业视角下的职业通用能力,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与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将职业通用能力归纳为:(1)学习和发展能力;(2)交流和合作能力;(3)信息处理能力与数字应用能力;(4) 管理和完成任务能力;(5)耐劳和耐挫能力;(6)应急和应变能力;(7)批判和创新能力。
调研数据表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职业通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与高职毕业生这些能力的掌握水平普遍不高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有加强职业通用能力培养, 赋予高职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生存能力,才能提高他们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使其在岗位胜任方面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岗位任务的不断变化,从容应对不同的任务情景,即使无法立即解决,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或团队的合作找到解决办法。[2]因此,高职人才的培养应把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将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摆在核心地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其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从容应对岗位或职场任务的不断变化。
目前许多基础学科教师尽管也知道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却无法做到知行统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通用能力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够,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科中心思想严重,各学科之间缺乏合作, 基础课程的隐性作用因此被弱化。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2012年初,凭借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的成功立项,确立“扎根基础、立足素质、关注人文、立意人生”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为核心,初步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与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其中针对课内基础学科单元活动项目,对基础学科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即每上完一个项目或单元,教师会设计出一个与项目或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生活或职业情景中通过实践,学会探究,掌握方法,增强科学创新意识,发展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每门学科对于通用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相同也有不同,如语文学科围绕“语言和文字”的学习,重点训练应用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包括合作交流能力、批判和创新能力等学科通用能力[。3]对于课外真实职业情景体验项目,语文教师主要进行有职业针对性的口语应用交际训练,学生通过准职业岗位或团队任务的体验,获取职业经历和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这种叠加互补式的训练及体验后经过学生自身的内化,最终获得职业通用能力的提高。
2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也是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在语文学科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板块,它是“语文”和“综合活动”的整合。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 以学生广泛的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它的主要特点是:语文、活动、综合,三者缺一不可。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意识得到了培养[。4]
本课例所用教材为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 《语文》第一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第二单元的标题叫“自然的心迹”,以景物描写为主题, 以散文为体裁,主要是写景抒情散文,收录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五篇文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能力运用目标上,主要训练学生写景的能力。其中《长江三峡》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全文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在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但作者在写作中没有平均用力,可谓有详有略,限于文章的篇幅,三峡的众多景点如同蜻蜒点水一带而过,而且由于文字描述缺少直观性,这就为本次综合学习活动创造了契机。这是一篇经典课文,在传统授课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用大量的图片作为拓展,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但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影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被动观赏”。因此,基于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理念,选择开课班级是电子商务专业,口语交际能力是其专业和职业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所以将其开发为综合学习活动课。
3学习活动描述
综合活动安排在《长江三峡》学习之后,模拟职业情境,以“优秀旅行社”的评选为活动形式,每组分别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段不同景点的讲解为任务,通过活动前收集、整理资料,PPT课件及宣传海报制作, 课堂中导游解说等分解任务的执行,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投票,选出最佳旅行社。
4相关语文知识点
(1)写作能力:掌握游记的一般写法,以游踪为线索,有详有略地介绍景物,能够灵活运用时间、空间的写景顺序,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景方法,还有修辞手段的恰当运用等。
(2)口语能力:通过职业情境模拟导游,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相关职业通用能力
(1)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2)管理和完成任务能力;(3)交流和合作能力;(4)应急和应变能力。
6教学设计
6.1活动对象
高职一年级学生(开课班级学生人数36人)。
6.2活动形式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
6.3活动所需时间
活动所需时间2课时
6.4活动前准备
(1)活动分组。
全班分为三组,每组12人,A组:瞿塘峡风景区导游;B组:巫峡风景区导游;C组:西陵峡风景区导游。每组人员任务分配为:组长1人(负责统筹监督, 小组任务分配,在各个时间节点监督任务完成情况, 并随时向老师汇报);导游1人;搜集资料7人(每人负责1个分景点);整理资料1人;PPT课件制作1人;宣传海报制作1人。
(2)任务分解及完成要求。
学生任务1: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根据主题搜集所需资料。
要求:分景点(如风箱峡、凤凰饮泉、孟良梯等)所搜集资料内容需与规定主题景点相吻合,内容需兼顾地理知识与历史人文知识的融合,能够运用1~2种写景方法,字数在300字左右。
学生任务2:归纳整理资料。
依据所选主题景点(如瞿塘峡),将各分景点材料整理成1份导游讲解稿。要求:对本小组分景点的资料进行整合,材料选取合理,详略安排得当,组织衔接顺畅;与本组导游研讨磨合稿件,对书面语进行口语化转换,初步完成讲解稿的撰写;讲稿字数控制在1500字内。
学生任务3:PPT制作。
根据讲稿中涉及的景点,搜集相关图片,制作成PPT。要求:图片清晰,图片呈现顺序应与讲稿中景点吻合同步。
学生任务4:宣传海报制作。
要求:确定旅行社名称,进行创意设计,完成海报绘制。
学生任务5:导游讲解。
要求:通过观摩视频,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习,进行课堂体验式角色模拟;脱稿讲解,表达流畅;讲解过程中有交流互动,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
教师任务:活动前指导。用一课时布置任务;确认每组任务是否责任落实到人;在各时间节点跟踪各组进度;上课前一周对各组的导游讲解稿与PPT提出修改意见。
6.5活动目标
(1)借助网络、图书等资源,训练搜集材料的能力。
(2)依据主题,训练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过情境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角色扮演,训练职业仪态。
(5)通过PPT、海报等道具的准备,训练工具制作能力。
(6)通过课堂评价,训练评价反思能力。
(7)通过活动过程的组织,训练组织协调能力。
6.6活动重难点
(1)搜集材料的准确性及归纳材料的条理性。
(2)将课文内容融入讲解稿的贯通性。
(3)将文字材料转化为口语表达的顺畅性。
(4)进行体验式导游角色扮演时的表述专业性。
6.7任务评价
6.7.1第一课时
(1)任务布置(10分钟)。
1教师明确活动目的,强调与其职业联系。
2教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并说明个人职责。
3教师列出各景点的任务分解表。
4教师提出资料搜集及整理、PPT制作及道具制作、导游词的写作要求。
5教师强调各任务时间节点及成果反馈。
6教师介绍活动流程、规则及评价标准。
(2)分组交流(10分钟)。
学生按照布置的任务,分组交流,初步形成小组任务名单,教师帮助学生落实最终小组名单,确保每个人都有任务。
(3)专业示范指导(25分钟)。
1教师以“中山陵”景区为例,展示讲解稿的规范案例,并进行讲解示范。
2观摩导游短片视频,让学生总结出导游的仪表仪态、解说特点。
6.7.2第二课时(1~2周后)
(1)活动前(5分钟)。
1教师呈现分组名单及任务分解表。
2总结前期准备工作(指出优点与不足)。
3教师简要介绍活动流程及规则。
4教师发放评价表,讲解评价标准。
(2)活动中(24分钟)。
1三组导游按顺序讲解景点,带领同学共游三峡。利用PPT图片进行导游讲解,给人以直观感受。
2台下同学认真聆听,教师细致观察学生表达细节,随时记录,以备点评。
(3)活动后(15分钟)。
1学生投票:学生在课前发下的便利贴上,写下简短评语,贴在你认为最优秀的旅行社的宣传海报上,最后统计得票最高者,授予“最佳旅行社”称号。
2学生自评:3名导游学生结合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
3学生互评:教师随机抽取便利贴,请该贴写作者对台上4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
4教师总结: 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强调活动的意义。
(4)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活动中自己的表现,结合课堂点评意见,反思得失,写作1份活动体会。
7教学效果反思
经过两次教学实践,对比总结反思本次活动课例在设计、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环节的问题,针对这3个方面形成以下观点[5]。
7.1在活动设计环节要优化教学方案
首先是如何处理教材的问题。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如果仅以教材、教参、教学大纲为备课的主要参考,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可能会达不到课堂有效性的预期目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教学资料进行大胆的改造———重构与创设。针对高职语文教学,既应在教学中沿用现成教材内容,也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而重构教材内容———加工、改编或增减、更换;既需要执行原有课程内容,也需要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6]。通过对目前职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开展情况的前期调查,经过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常规课型教学结构下需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活动也需要以常规课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构与创设,并体现学习的兴趣性和职业性特点。
7.2在活动实施环节要合理分解任务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开展,需做到“任务到人, 层层推进”。我们主张对任务进行合理、细致地分解, 任务以分组、合作形式完成。分组以自愿为前提,分工明确,任务分配到个人,组员间互相帮助,教师在任务实施中的重要时间节点给予督促指导。在活动准备阶段使用任务驱动形式,以任务单的形式下达活动内容;在活动实施阶段可用多样的形式来呈现课堂成果,如讨论、演讲、表演、制作、汇报等。
7.3在活动评价环节要实现多元评价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学习重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处 一自主学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
()
啸()
溯()漱()嶂()襄()奔()属()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和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字,(朝代)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 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学家。。”的总称,在重庆市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原题重现: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
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 1.《三峡》选自
2.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4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
⑶沿溯阻绝(沿:
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
⑺每至晴初霜旦(旦:
4.译句:(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⑵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6.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4分)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4分)
⑴略无阙处
通
,意思是
⑵哀转久绝
通
,意思是
。,含义是)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作者
是
地理学家、散文家。(3分)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8.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
9.《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4分)
10.“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4分)
第二部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这使我们想到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1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2分)
12、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4分)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3、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4分)
1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4分)
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17、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4分)
18、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先
后
,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
或季节,中间是
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
之。(3分)《三峡》学案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答案: 10.D 1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12.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13.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14.A 1.《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2.略 3.略 4.⑴一点没有,完全没有⑵日月⑶顺流而下⑷即使⑸急流的水⑹确实,实在⑺早晨⑻回声 5.略 6.⑴从、由;如果⑵长时间地;长度大 7.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8.略 9.表现旅人的哀愁。10.略 11.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2、略
13、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14、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15、三峡水流之湍急
16、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7、清荣峻茂
1、学会“府、驾”等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
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吗?这就是《长江之歌》,上世纪80年代,以它为主题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的高峰。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节选。板书课题。读题。(“话说”两个字提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轻松、舒缓一些。)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地图,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敦、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3、前面四个词语虽然不好读,但对于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特别有帮助。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
4、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语,调整板书如下:
30前隋朝北宋公元1190年南宋赵敦
巴——渝州——恭州——————重庆
5、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6、不看课本,对照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7、齐读第1自然段。
三、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重庆地形图,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引导其他学生看地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了解“山城”特点。
1、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称做“山城”
(1)势不高,但相对高度大:
280米,最低160米,相差120米。(注意作者用数字说明的方法,朗读时要强调这些数据。)
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学习“以至于”的用法。)
(2)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意思,想象“山城”景象。)
(3)重庆被称为山城是当之无愧的。
结合以上两点理解“当之无愧”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3、4自然段。
B、山城特点
(1)街道弯曲
想象街道在山的脊背上弯曲是什么样子;
理解“人骑车”和“车骑人”。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2)台阶特多
读比喻句,说说句中的“钢琴、琴键、交响乐”各是比喻什么,你能体会到这句话中蕴涵的意思吗?(山城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辛勤劳作,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今天这样繁华的都市和幸福的生活。)
(3)人力胜天
a、缆车:“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说话间就到。
b、索道: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想象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百里青山是重庆的骨架,显示出不畏艰险的勇气与毅力;嘉陵江水的环绕依回,倾诉着重庆无尽的婉约和灵性。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的雾,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雾的飘渺和温柔。
二、学习课文8——13自然段,了解“雾城”特点。
1、默读课文8——13自然段,说说你对“雾城”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雾城”雅称
(1)雾美:
a、轻纱似的薄雾;(体会比喻句)
b、扑朔迷离之感(理解“扑朔迷离”);
c、浓厚的艺术气氛。
(2)雾多:
a、除8月外,一年到头都雾气腾腾;
b、平均两天就有一次雾;
c、冬季大部分时间在雾中来,雾中去;
“雾气腾腾”和“雾中来,雾中去”让你想到了什么?(如仙境般的神秘、缥缈)
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B、多雾原因
(1)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大;
(2)重庆在四川盆地中所处的位置。
C、雾对重庆的影响
(1)交通不便,造成危险;
(2)适合柑橘生长。
三、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欣赏重庆夜色。
1、自由读课文14、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生交流,师出示重庆夜景图片,描述图中景象:
入夜的山城,以繁华市区的灯群为中心,街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灯火为背景,构成一片高下井然、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灯海。那车辆舟船溢彩流光,不停穿梭其间,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喧嚣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此刻,分不清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还是遍地华灯如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真的是如梦如幻,人间天上。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注意体会三个“这是”中所传达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1、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2、想一想,如果课文先介绍重庆“雾城”一称的由来,再介绍“山城”一称的来历,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借此理清课文条理,将两种写作顺序进行比较,了解并列介绍的方法和详写在前,略写在后的书写习惯。)
五、作业设计。
1、课外观看《话说长江》的记录片。
2、写一亮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5、话说长江(节选)
山 城
重庆 雾 城
夜景美
小学五年级语文《话说长江》教学反思
反思一:这篇课文节选的是介绍重庆的相关文字。以说明为主。对这样的文章孩子们一直以来感觉比较枯燥。由于我们班有些同学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他们来自各地,当然也有来自重庆的孩子。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临时改变了导学案上的导入部分。开课之前,我请这些来自重庆的孩子和曾经到重庆旅游的孩子们谈谈他们眼中的重庆,有的还操着重庆方言说,虽然他们的介绍凌乱,但孩子们听得精精有味。带着兴趣再来读课文,孩子们是一边读一边笑。并且很快概括出这篇课文介绍了重庆的什么。“兴趣是的老师”,我深信这句话,并且已感受到这句话 相对这个单元的课文来说,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篇了。
说它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因为语言比较平实,没有太多的背景要了解,而且内容的层次比较清楚。
反思二:这一课我抓住了两个重点,一是内容上重庆作为“山城”和“雾城”这个重点,还有一个就是写法上说明方法这个重点。其实朗读也是重点,但因为这是一段解说词,所以我忽略了,等到在课堂上检查时,才知道,很多孩子把解说词朗读中轻松、舒缓的要求理解成了随意。所以在读就变成了念!并且在上这一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的读书时视野非常狭窄,眼睛只盯着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有朗读和理解的提示语,但是孩子都忽略了。以至于在课堂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在文中的作
用。
2.理清文章脉络,弄清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
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根据景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
1.学习游记的写法。2.揣摩优美的语言。3.体会情景交融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余秋雨先生说过:“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点冲撞。” 刘大杰先生说:“在江南住惯了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惊异的情感。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 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为什么两位作家在提及三 峡时,都会不平静呢?三峡为何会给我们如此感受呢?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2.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学生讨论发言)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3.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并且简要概括“三峡”特点。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 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 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 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西陵峡
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
三 峡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
山水奇险美丽 云雾变幻多姿
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三、作业: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读一读,思考为什么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师生一起回顾,三峡有哪些美景?
2.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二、精读赏析
(一)分析修辞
1.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明确: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
活了。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写鸟飞时候的状态,从而衬托出山峰的高耸。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突出三峡中的山崖险峻如刀剑削成,江水滔滔如怒吼。
1.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
关例句。
2.请同学朗读这些句子。
3.大家讨论,引用这些“诗、谚语、典故”有何作用。
(二)分析“诗、谚语、典故”的作用。
明确: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
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
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 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
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
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4.听读(或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自然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
三、拓展延伸
搜集资料,描述建成后的三峡大坝的景象。
四、作业
1.积累字词。
【语文《长江三峡》教案】推荐阅读:
长江之歌语文教学反思11-2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长江作业本答案07-08
长江三峡教案09-26
初中音乐 长江之歌教案01-02
三峡之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1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三峡教案 北师大版05-29
长江三峡景点作文10-06
长江三峡优质课课件01-19
关于长江三峡导游词11-27
《长江两岸》文档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