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模式实践初探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实践探索的背景和基本做法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 逐步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大学生就业政策, 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我院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人福科技企业集团合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正式批准筹备成立, 2004年正式挂牌招生的独立学院。办学伊始, 我院就将“育人为本, 质量至上”作为办学指导思想, 着力向内使劲, 提高人才质量、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以人才质量和社会适应性促进就业。

我们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是: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用得上。所谓进得来, 就是足额完成招生计划, 在生源上, 好中选优, 把好人才进口关;所谓留得住, 就是让招收进来的大学生能安心学习, 人人制定切实可行大学生涯规划, 明确大学期间奋斗目标, 按照教学大纲质量标准按时完成学业;所谓出得去, 就是全校动员, 广泛发动群众积极联系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单位和接受应届大学生就业单位, 让大学生毕业之前做好各项充分准备, 或是就业、或是考研深造、或是自主创业, 让大学生毕业之后能走得了;所谓用得上, 就是让大学生到社会上具备工作适应能力, 让用人单位对于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质量满意。

我们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第一, 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明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第二,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 狠抓实习基地建设, 完善实践场所和设施, 保证实习时间, 突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第四, 积极支持大学生自主开展学会、协会课余活动, 促进大学生组织策划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团结互动能力等全面素质的提高。

由于我院从办学伊始就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 注重人才质量, 到2010年, 历经六年办学实践, 已经送走了四届本、专科毕业生,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从76.4%逐步增加到90.0%以上,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华夏”品牌效应开始形成。

2 实践探索的内容和初步体会

在学院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工作思路的指导下, 我院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即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1) ”的改革方向, 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加大工作力度围绕“领导主抓、部门统筹、以系为主、全员参与 (2) ”的十六字方针, 不断拓展就业市场, 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全面提高就业质量, 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我院就业指导办公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即在一个理论指导下, 以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为两大目标, 根据三大原则, 调动四大主体, 构建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制定了我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目标、原则和实施方案。

具体目标如下:

(1) 着力培养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素养及综合能力;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2) 既要努力提高就业率, 更要提高就业质量, 提高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满意度;建立科学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以促进我院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具体原则如下:

(1) 全程化和全员化原则: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要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要扩大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学生、企业等人员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性。

(2) 阶段性和阶梯性原则:针对不同年级, 做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设置相应的内容, 做到从入学到毕业的立体化全方位渐次性提高。

(3) 质量原则和个性化原则:整个就业工作中, 在内容安排和指导途径上要符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以市场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真实认可度为工作主导方向, 通过调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特别是要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等重点群体。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要做到全员化。也就是说, 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入学至毕业, 不区分专业和系别的整体推进;就业指导要扩大到全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学生、企业和学院的相关组织, 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关心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尤其是要保证所有辅导员的100%参与和所有学生都能100%的受到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要做到全程化, 就要将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结合起来, 细分到每学年, 不能采取“运动式”的突击应付, 必须保证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的常规性、系统化、规范化。一年级为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培养阶段。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科入门指导的讲座、必修课、职业倾向测评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等方面的引导, 使学生增强自我认识的能力、基本了解本专业的学科体系、未来的职业方向、自己的努力目标, 为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打下基础。二、三年级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指导阶段。通过必 (选) 修课、讲座、竞赛、专项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 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拓宽知识面, 有针对性地提高各方面素质与能力。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资格认证指导、职场礼仪、外语口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综合技能培训以及自主创业、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四年级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心理、就业观念、求职技巧及职场适应等具体的就业指导服务阶段。通过请企业人士及校友回来讲座、咨询辅导及印发资料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就业心理咨询与指导, 就业信息服务、就业诚信教育、就业政策与法律知识指导, 就业安全教育和离校前的感恩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要做到质量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就必须将解决共性问题的课程建设与注重个体差异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及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结合起来, 既要关心学生成长, 也要帮助教师提高指导水平。

3 近四年的实践探索成果和继续探索的方向和打算

基于上述研究, 在学院总体办学目标的指引下, 我们结合工作实际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应独立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咨询测评—学习培训—跟踪反馈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1) 以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多元化就业思路为切入点, 全面构建我院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教育的课程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7】26号) 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教育部办公厅教高厅【2007】7号文件明确了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 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3) ”的要求, 并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要求。根据文件精神, 我院从2006年开始开设公选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2008年开始将由32学时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

目前我院开设的课程有:针对大一新生:《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24学时, 必修课;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大学生创业指导》16学时, 选修课;针对准毕业生:《大学生就业指导》14学时, 必修课。课程旨在通过激发在校大学生职业发展自主意识,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理性规划自身发展。

今后待开发的两门课程:《职业素养提升》及《素质拓展实践课》, 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激发个人潜能, 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 选修课, 准备在2~3年内逐步实现。教研室定期组织授课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和座谈评课, 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学大纲内容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学院继续教育部也相继开发了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课程, 帮助同学提升相应的专业技能, 为打造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2) 以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关键点, 探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新思路。

(1) 以扶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为辐射点,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激发同学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营造“关注职业、关注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 就业指导教研室通过学生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指导活动。其中定期举办的大型赛事有: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简历制作暨模拟招聘大赛、创业设计方案大赛等;大型系列讲座与论坛有:与企业家面对面——用人单位欢迎什么样的大学生、求职面试经验谈——听师兄师姐怎么说、大学生活怎么过——选对池塘钓大鱼的新生教育论坛, 以及帮助同学们进行职业素养提升的团体辅导。以点代面, 树立朋辈教育的典范, 并进行就业之星的评比。

(2) 分专业开展针对行业特点的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

就业指导教育光靠辐射所有年级的相关课程还远远不够, 必须发动所有教职工, 尤其是各系辅导员的力量, 并通过开展班会、周末晚点名、个别谈心等手段, 坚持就业指导教育的经常化。各系邀请与我院专业相关企业人士或者人才市场推荐的行业专家做针对行业特点的讲座, 生涯榜样人物访谈、寻访优秀校友等各类形式的实践活动, 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深入到所有学生当中, 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启发作用。各系按照学科建设和专业特色, 将实习基地、科研基地与就业基地结合起来, 形成以教学实习带动就业, 以就业促进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并引导学生按专业积累职业信息资料库, 逐步完善我们学院毕业生的职业企业群资料库。比如, 目前我院化学与制药工程系与原投资方人福科技集团共建培养基地, 每年暑期都选派优秀学生到集团子公司去实习。

(3) 以开展职业咨询与测评、团体辅导为着力点, 实践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新方法。

课程建设只能解决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不清、职业定位不明确等共性问题, 难以针对学生就业心理调试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具体问题进行辅导。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遇到问题, 同学们可以到职业咨询室预约一对一的职业辅导, 指导教师均聘请的院内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并获取职业指导资格认证的教师担任, 学生也可以通过就业信息网在线咨询获得解答。教研室同时通过学生社团招募志愿者开展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等活动, 进行情商修炼和潜能提升的练习, 引导毕业生努力缓解和克服由于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不合理信念以及就业准备不足等原因带来的心理压力, 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人生, 学院购买了有清华大学和时代英杰公司联合开发的职前网络学堂。职前网络学堂包含20门课程及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测评, 我院学生可免费使用。学生通过自行登陆网站进行测评, 帮助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专长和潜能, 并结合所学专业和实践活动, 制定出符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有针对性地自我教育和培养;就业指导教师运用职业测评系统, 对学生进行咨询提供一定的依据, 也为就业指导质化研究积累量化数据。

(4) 以开展教学科研和定期组织培训为落脚点, 全面提升职业发展与就业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要开展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必须培养一批职业指导的专兼职队伍。学院每年划拨专款定期选派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参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业指导、就业流程与就业过程管理以及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逐步实现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质量, 并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 促进深入研究探索我院就业工作的思路。

2006年以来, 学院院陆续送招就处、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外出参加有关就业教育的学习培训, 累计达50多人次。2007年我院还邀请武汉理工大学雷五明教授等多位专家对全院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处的老师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职业指导师的培训, 最终有50多名老师通过湖北省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拿到了中级职业指导师的证书。2008年, 我院先后有近20多名老师通过试讲成为我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的兼职教师。目前聘请教师人员构成既有各大高校的专兼职教师, 还聘请了其他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担任。我们的目标是在近一年内为每个系至少配备一位相关行业的企业人士担任兼职职业指导师, 定期举行讲座或授课, 以丰富学生对就业行业及目标企业现状的认识。而学院也将定期培训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专业教研室的老师, 组织大家相互学习外出培训, 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水平。目前就业指导教研室兼职教师两年一聘, 我们将逐步稳定教师队伍并建立考核机制, 拟定师资培训计划, 形成就业指导教师企业实践机制, 保证大学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逐渐稳定和日益专业化。

(5) 以做好毕业生信息反馈、就业市场开拓和调研等工作为出发点, 为学生探索职业和了解环境提供资源支持, 为学院提高办学质量服务。

在院、系两级齐抓共管, 共同建设就业基地的基础上, 就业指导办公室主动寻求市场合作, 滚动建设和着力开辟就业基地, 为学生实习实践搭建平台;并通过组织毕业生就业意向调研、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为契机, 做好毕业生信息反馈和跟踪, 在毕业生中开展对学校专业设置、教学培养、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问卷调查, 做出定性分析报告, 总结后反馈给各有关部门, 听取毕业生对学院办学的意见;各系通过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校友会及在就业网上发放问卷等方式听取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使用意见, 并将信息反馈给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务处, 为提高办学质量服务, 也为学生有效探索职场获取就业信息提供支持。

摘要: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为例, 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一套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工作模式, 即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充分调动独立学院教职工、学生、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 全程指导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形成了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咨询测评—学习培训—跟踪反馈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有效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让华夏学院在高等教育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模式,全面质量管理

注释

1 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文件精神。

2 来源于学院2007年制定的就业指导工作文件精神。

3 文件要求“: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 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 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 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

上一篇:完善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探讨下一篇:回归高中文言文教学彰显汉语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