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学习材料

2022-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精神文明建设学习材料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材料

建设丰富情感、净化心灵、美化生活的优美学校

——XX中心小学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多年来,宁远中心小学坚持贯彻学校各项管理条例的基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绿色环保校园的思想,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实力,体现绿色校园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做到绿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校舍建筑、自然环境、学校特色、人文景观相协调,努力创建并认真营造具有本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绿色校园,为师生提供一个环境优雅、适宜读书休息的育人环境。经过几年的校园环境整治和绿化建设,截止2008年,完成了教学、教师办公楼等共2916平方米的基建项目工程,建有教学楼、图书室、多媒体教室、资源中心等先进设备,使学校的所有建筑在外观风格和基本色调上相一致,形成一组具有乡村风格的教学办公楼。同时完成校园道路、体育设施、环境绿化、美化以及水电增容等配套设施的项目建设。目前,学校道路整齐,环境优雅,具有独特风格,绿篱花草、高大松柏相映成趣,春有花、夏有荫、冬有绿。一个历史积淀深厚、风格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绿化优美的校园呈现在师生们的面前。富有高雅创意和理想教育的校园美育环境激励鞭策着全校学生执着追求、健康成长。

一、 精心保护与发掘,建设彰显文化美的校园

宁远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年悠久历史的老学校,由?始建,原建筑带有鲜明的乡村风格。?多年来,学校历经沧桑,先后历经?学、?学、?学等变迁,虽校园轮廓和学校特色仍然保存,但校园建筑经多次拆移,新建,整体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90年代后期,学校越来越意识到校园历史文化积淀对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1996年以来,学校对百年土木结构房屋、属危房的教室进行翻建,邀请专家设计,征求多方意见,基本按以往风格和式样进行了重建。在新建教学办公楼、翻新改造教室时尽量保持与以往风格的一致。200?年初又改造了学校大门、围墙。由“育人为”校训、 “三年发展规划”等组成的白色“文化墙”和标语栏勾勒出了深邃的时代时空感。不仅为宁远中心小学增添了既具有人性化又充满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的文化景观,更使得该校以崭新的风貌,并以物质文化的形式呈现在宁远镇人民的面前,受到了群众的关注和褒奖,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如今,高大的松树与翠绿柏树点缀下的校园,错落有致的平顶房,独特的教学楼,凝重而不失灵动,清朗中浸透着一种深厚的人文底蕴。让小学校园的建筑风格成为宁远街道的美丽风景。

为了让更多隐性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成为让学生能可触可感的显性文化,让历史告白,让建筑说话,展示悠久历史文化,学校充分发动前辈校长、老教师、全体师生相继对各项制度进行创编、推荐历史名人名画,设置标语牌,橱窗栏,设立图书室、仪器室等,,弘扬?校训为宗旨,让文明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该校在三楼专辟图书室和会议室(兼校史展览室和党史学习室)和仪器室,并选择名人赠言、教育名言及著名领导人照片悬挂于图书室,会议室,教学楼的走道、办公室、教室内。精心的设计和装祯,使?多年校史历历在目。该校的变迁发展与祖国教育的发展一起,镌刻在同学们的心里,从该校出去的英才鼓舞着在校学生时刻以校为荣,将来以我荣校。曾经的年老教师和成功的人士们无不对焕然一新,又似曾相识的校园面貌交口称赞。

二、合理构思与渲染,建设充满自然生机的校园

绿化美是校园环境美的另一重要因素。从色彩学看,绿色绿化美是校园环境美的另一重要因素。从色彩学看,绿色本身是一种安静的颜色,它能使人安祥,使人联想到如茵的草地,茂密的森林,平静的湖水„„学生的视野中有一定的绿色,会减轻学习的紧张,大脑的疲劳和心情的烦躁。走向绿色,就好象走向了大自然的怀抱。

为了使校园绿化创造出幽静宜人的环境,学校在200?年,投资布局校园绿化。选择以移种松树、柏树为主的大树,栽种各类观叶植物和花卉绿化校园,使校园绿化覆盖面积扩大,覆盖率达到了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校园绿化与建筑基调的吻合,注意平面与立体、立体与空间的交融结合,使建筑与绿化二者之间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校园绿化美化体现了简洁中突显历史,宁静中充满生机的特色。

为了净化校园,避免校园扬尘,学校还于200?年将教学区域硬化,既使学生有了良好的行走条件和宜人的读书环境,又基本上减轻了校园尚存的灰尘污染源。如今,学生在课余闲暇,陪伴他们的是魁伟的雪松、清逸的柏树。打破了坚实的钢筋水泥和砖墙建筑的单调。小花园里繁多的植物花卉,给人以多种质感,随着季节的变更,朝夕的变化,风雨的浸润以及本身生长期的代谢,展现万千姿态,缤纷色彩和沁脾芳香,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操场上多副乒乓球台既打破了环境的宁静,却又增加了运动美,成为学生最青睐的地地方。

三、大力弘扬与倡导,建设展现现代文化美的校园

校园环境美,不仅体现在绿化美、建筑美,也体现在个性美上,该校努力在校园建筑中体现独特的美,同样通过多渠道人文环境的建设来体现校园的特色美。注意用标语文化约束人,用礼仪文化美化人,用橱窗文化熏陶人,用视听文化感染人,用行为文化规范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对培养学生的性格提出“活泼、开朗、”的要求;九十年代,为规范学生文明,倡导“有文化,有首先,有理想、有知识”的行为目标;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该校将“”作为校训,发掘特色中更深内涵、更广外延上的特质,在团队会上强调,在标语栏中约束、在橱窗中宣传,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在黑板报上教育,志在传承文明精神,培育既有传统美德又具新时代风采的一代新人。 学校要求学生以文明的形象和文明的语言展示自己,除通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育和文娱活动为载体外,学校注意在适当的时候更换橱窗、标语牌,信息宣传栏,板报,在原有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的基础上,又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和演示设备,橱窗、板报等的宣传、美化,标语牌和标识牌的统一,不但投资建设了校园文化,而且在校园人文氛围渲染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音响对人的情绪影响非常明显,持续不断的噪音会令人烦躁不安,而和谐悦耳的音乐、轻柔富有韵律的音响则能使人的情绪得到放松,使人的精神得到愉快。该校通过控制机动车辆进校,严禁学生课间大声喧哗外,注意配置优美校园音乐来实施视听美化。改校园电铃为音乐铃声,针对不同的学习时间和要求,选择不同节奏、旋律、响度的乐曲,减少了校园噪音,同时,也通过乐音调节了学生生理上的学习节奏。

该校实施学生协助教师值周制度,值周前的礼仪、劳动、环境美的教育,使每个班级学生在值周中成为校园文明礼仪卫士和校园环保小卫士。而他们自身也成为和谐校园的美好景观。

组织校园绘画比赛、征文竞赛、手工制作比赛,让学生自觉地去发现校园美、体味环境美、创造生活美,学生自觉产生了热爱校园、维护校园,为学校自豪,创造美好明天等健康心理。

四、科学点缀与强化,建设体现文明、文化美的校园

该校是一所贫三项目学校,旨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目标,在学校建设中积极展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热情的科技文化,开辟第二课堂。

目前,已建成了信息文化展示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展示。 近几年来,该校重视加强优美校园建设,把优美学校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精心营造文化底蕴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浓的校园、环境美如画的校园,通过建筑、环境、人文等因素,校园环境达到了布局的自然美、植被的绿化美、校园氛围的宁静美,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校园品位;还制定措施,切实加强了校园环境、卫生、安全等管理。优美学校给学生的感官乃至心灵以强烈的“润物细无声”的美的熏陶同化力和行为约束力,起到了丰富情感、净化心灵、美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作为宁远镇历史最悠久的历史小学、特色学校,中心学校,该校经常接待各级领导的督导和检查,并和大城小学结为联谊学校,在帮助是改善,在学习中进步。优美校园建设受到学校内外群众的一致称道,该校成为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宁远镇的窗口学校。

学校将进一步围绕“抓管理、上质量、求发展、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建设水平一流、风格特色鲜明的宁远中心小学和创建“高水平特色学校”的奋斗目标,对照文明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和评估要求,结合“百年老校”的推新工作,继续完善校园建设,让宁远是心小学展现出更优雅、更精致的风姿。

近些年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突现“六大亮点” 亮点一:体现一个“变”字

学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突出转变学校教育教学职能和教师角色这个核心,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几年的建设活动中,我们首先从横向上明确了学校在教育教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养成教育等方面履行职能的重点和要求,也从纵向上明确了学校在新时代教育潮流中履行职能的重点和职责。这有利于转变学校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将转变学校职能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和管理当中,比如为合理推进素质教育,我们鼓励每个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提出,学校应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办学条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课改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和减少课改教师或实验教师在一线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目标还进一步要求,在转变观念中,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或是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学校都必须转变职能,要更加趋向于“服务性”的要求。

亮点二:落实一个“综”字

为了创建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加强综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动用一切可用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依法治校,安全防范意识,落实责任。学校和班主任、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落实了责任目标,明确了各方面的职责,形成了综治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加强了与政府、镇派出所的联系,有力维护校园治安工作,至今,校园内外未发生过重大事故。

同时在综治方面还注重了校园环境的改善,学校积极筹措资金,维修必备设施,加固危房,危墙。在校园内倡导栽植树木花草,绿化环境,使环境变得更美。办学条件,学校近两年来,不惜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翻新原教学楼,修建操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加速集体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校园绿化等建设,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各方面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已经达到一定要求和标准。

亮点三:尊重一个“实”字

在最近几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尊重老师的自主性,尊重学校的灵活性,明确学校除中央教育的原则要求外,可从地方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受时间的限制,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特色 “读书写字”活动,在各个少先分队部成立读书写字活动小组,带领学生围绕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广大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时势政治教育,使广大同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坚持“深入学习基本理论,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指导思想,坚持“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篇好文章,读一本好书”的校本文化特色原则深化“读书写字”活动。

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第二课堂教育,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宣传工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落实精神文明建设。

在校园建设中,加强校园设施的改建,考虑学校的实际财力情况,上报设备采购计划,实行党政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策,抓协调与落实,使用与维护的管理程序。

增加了设备采购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技术参数与管理工作的知情权,避免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漏洞,使学校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与规范化的道路。这样处理,符合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更符合地方发展落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

亮点四:关注一个“新”字

该校以学习新理念,建设新制度,运用新方法,创建新环境为重点加强与整合了若干学校管理和公共活动部门,检验学校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坚持育人为本,办校为民,是否切实保障和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是否真正以“抓管理,上质量,求发展,创特色”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和发展为标准,学校坚持以“培养学生有能力做现代中国人,有尊严做今日世界人”为办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全新德育模式,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亮点五;坚持一个“进”字

按照既定的目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以来,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养成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我们并没因此而而满足,不断在寻找更多的进步。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组织教师、家长代表和小学生参与评比,总结先进典型案例,及时宣传、推广。做大做强“国旗升旗仪式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红领巾读书活动”、“主题班会”、“演讲赛”“兴趣组文娱活动”等创新项目。大力加强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推广工作,围绕奥运会、残奥会、文明礼仪、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进一步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亮点六:勤于一个“创”字

第二篇: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

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汇报材料

一缕缕文明新风浸润心田,一朵朵文明之花灼灼绽放。运输总站成立20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总站文明程度和提高总站美誉度,创造文明和谐的生产环境和工作环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总站生产经营地顺利进行。

20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

建站初始,由于长期受垄断性“铁老大”等行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时的总站管理比较松散,职工队伍素质相对较低,能力较差,总站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运输总站成立之初,恰逢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时。刚刚产生的总站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要求,以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创建文明总站为目标,大力加强站风路纪建设,积极开展以“学孟泰、学雷锋、树新风、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了文明车站标准和考核细则,初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考核管理体系。在客运系统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新华站西环市丙班第一青年包乘组被命名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1994年,总站党委按照xx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为企业走向市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

证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内树外塑”大讨论,强化了“三德”教育,确定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的总站精神。总站干部职工,面对转轨变型过程中遇到的前所未有困难的,把满腔的热情,转化为安全保产工作的动力,与xx共度难关,展现了总站人爱厂胜家,拼争奉献的高贵品质。

第二阶段:发展

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迅速在总站掀起热潮。总站一方面大力选树xx文明窗口——南部站薛桂芬和xx献血金牌获得者郭翠华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典型,另一方面抓住南部站一名职工工作失职,损害xx形象的问题,在总站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彻底杜绝利用工作和岗位之便“吃、拿、卡、要”勒索用户现象;彻底消除“惹不起、离不了、靠不住、”的运输外界不良印象;组

织开展了“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的大讨论活动,进而在全员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站风路纪有了较大的改观。同时制定实施《职工岗位行为规范》,将“弘扬正气、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严格管理、高度统

一、吃苦耐劳、拼争奉献;顾全大局、保产第

一、用户至上、一流服务;崇尚科学、钻研技术、培育人才、科技兴企;整洁卫生、文明有礼、遵章守纪、安全生产”的五种新形象,确定为总站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从那时起,总站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有新进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良好局面,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入到令人鼓舞的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提高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启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篇章。xx也制定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为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xx五年规划,总站党

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创建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创建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职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党委每个均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实施计划,以抓好职工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连续数年开展“做高素质运输人”的大讨论,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在开展创建文明车站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创建文明作业区、文明岗位活动,促进了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向一线班组和岗位延伸,先后涌现出以北部站轧钢区、南部站南部作业区、灵山站驼峰作业区等为代表的文明作业区,受到用户的高度赞誉,总站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用户满意率100%。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打在“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加强管理、提高素质、突出效益、力求新突破”上,凝练总结出“与时俱进、奉献运输”

的总站精神和“货票就是货币,管理就是效益”;“用户至上,用心服务,制度最大”的管理理念,确定了全面构建“创新高效,文明和谐”的运输总站,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并为之付诸实践,努力奋斗,取得明显效果。

第三篇: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制度

为保证、规范社区干部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质量,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扩展视野、与时俱进,特定学习制度如下:

一、学习安排

1、学习方式分为集中学习及个人自学两种。

2、学习纪律:全体社区干部均应按时参加,学习时间内不应安排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会议和活动。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应事先向组织者请假。

二、社区集中学习

1、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下午,每次学习2个小时,由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如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组织,则顺延到下星期同一时间。

2、学习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小组管理范畴,每次学习均应作好出席情况和学习情况的记录。

3、学习内容主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重要文件、领导的重要讲话,学习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科学发展的相关法规、条例、社会规范,学习反腐倡廉有关法律法规。

4、学习形式以集中学习为主,讨论交流、辅导讲座、观看电教片等为补充形式。

5、社区办公室应提前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可以是全年的,也可以是半年一制。

三、个人自学

全体社区干部应自觉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学习与本岗位有关相关知识,学习社区安排的其他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业务开拓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第四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材料

村社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一、 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一年来,“两村一社”以进一步提高村社干部素质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重点,以开展曾先创优活动为契机,坚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原则,切实加强村社干部素质教育。

(一)加强和改进党员学习为重点,抓好理论学习。 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超前规划,学习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起来,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特别是两委成员的头脑,做好党支部的学习服务工作。

(二)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

两村党支部始终把加强村社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认真抓好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切实开展好“五个好”学习活动,领导党员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举办一次讲座;坚持每天学习一小时;每月熟读一本书。

(三)干部参与广泛学习。

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出发点,开展理论知识宣讲和竞赛活动,有效促进了党员真心、真懂、真用,以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为主题,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促进群众学理论、用理论,丰富了基层干部的理论需求。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拓展对象,精选对象,精选载体,培育典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渗透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抓主题教育。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运用专题讲座、收看远程教育的形式,把深刻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中,提高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二是抓典型示范。启动评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等方面先进典型,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模范的行为引导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三是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把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性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以一流的作风塑造一流的形象、以一流的业绩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继续深入推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公民道德、普及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道德建设力度,加强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建设。五是进一步加强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三、繁荣科技、文化、卫生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倡导“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一是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文化体育生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使阅读人数达50%以上。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表彰了近两年评出的“好婆婆”、“好媳妇”40人,“五星文明户”34人,并在“五一”期间开展了运动会,这些活动都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

(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立爱卫会。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每月在各社进行一次卫生评比大检查,根据评比结果当场授予“最清洁”、“清洁”和“不清洁”的牌子。并建立实行跟踪动态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对规定的项目标准逐一打分评比兑现,实行黄红牌

警告建立激励奖惩机制,有效地改善村社环境卫生。

(三)、落实广播电视卫星“村村通”工程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渠道。完成了全村365户的安装工作,并拆除原有的卫星接收设备,确保完成 “村村通”工程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渠道。

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宣传信息工作。党支部非常重视宣传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好、作风正、素质高、理论强、业务精的宣传队伍,为全村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抓好宣传队伍建设的同时,努力做好宣传信息报送工作。进一步增强信息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反映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新情况等,为两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存在问题和困难。

“两村一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党员理论学习的系统性不强,调查、研究的广度、深度不够;二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载体还需进一步上层次、上水平;四是宣传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经费困难,无法专列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奖励,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存在的不足,

在下步工作中,一要广泛深入抓好文明村社、文明户创建,特别是要抓出典型,并对创建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促进两村一社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要继续加强跟踪动态管理,实行定期的检查督促,对检查中发现的正反两方面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严格按照评选标准及时增星减星;三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继续加大力度,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五爱”教育,深入贯彻公民道德“二十字”方针,把“五爱”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努力提高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四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宣传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作风建设教育活动长抓不懈,不断提高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五要继续加强两村一社的外宣工作,在宣传中重点围绕两村一社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经济的措施、方法、典型经验和好人好事。积极做好村社的宣传思想工作,树立村社形象,促进“两村一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五篇: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渭源县环境保护局“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市环保局:

在“十一五”期间,我局始终以创建文明和谐机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已任,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新时期环保事业发展为目的,以打造具有环保特色的精神文明新形象为依托,按照“一流服务、一流效率、一流形象”的要求,以“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廉政型”机关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不断加强“五大”建设为主要内容,以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以“窗口行业”和 “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为突破口开展各项工作,于2007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称号,于2010年1月被定西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现将我局“十一五”期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建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突破口。

首先,我们制定和完善了理论学习、工作调研、督促检查、考核奖罚等相关制度,在修订和完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使局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达79项,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目标,同时还制定下发了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安排意见、年度实施计划以及长远规划,将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环保中心工作一起同安排、同部署,并按照《渭源县环保局年度工作任务分解与奖罚办法》和《环保局主要工作任务进度表》层层分解了任务并挂牌督办。

其次,我们采取每周一集中学习和平时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按阶段安排组织并辅导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三大意识”、“八要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大以来历届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规定和县委提出的“要实、要硬、要严、要细、要正”的“五要”精神,在 “两增强三带头”的党性实践活动中突出对党员、重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党章》、党纪党规、环保法律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努力抓好用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头脑,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使大家的思想得到了统一,认识也更加明确。此外,还通过狠抓“一加强一提高一转变”使干部职工的组织纪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使干部职工能够及时交流学习经验,我们定期创办学习专栏,将心得体会文章公布在专栏里,给同志们的学习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使全体干部职工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学习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执着追求的理念。同时,还认真制定了本单位各个阶段的学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学习法律、经济、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等知识,把求知、成才、贡献的愿望融入到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中来。截止“十一五”末,我局已举办20多期学习专栏,广大干部职工撰写并交流心得体会文章500多篇,每人每年平均记学习笔记达

2 20000字以上。并且有6人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或本科文凭,50多人次参加了省、市、县举办的环境监察、环境执法、项目管理、主要污染物减排、污染源普查、电磁辐射管理、纪检监察、党建、宣传等培训班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素质。

第三,为了进一步加强全体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筑牢思想防线,我们每年邀请县委讲师组、县纪委和监察局领导向全体干部职工作理论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辅导。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污企业和乡镇、部门领导对环保工作的新认识,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每年还在县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环保法制培训班,就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保法律体系及环境执法、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不但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明确了各部门(企业)职责,更加规范了环保审批程序,为搞好我县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靠责任、抓落实,不断建立环保工作长效机制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

为使创建活动领导有力,责任明确,我们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行政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始终牢记“八荣八耻”,并紧密联系实际,按照《公务员法》关于“热

3 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及“一个支部是一个堡垒”、“每个党员是一面旗帜”的要求,从领导干部到所有干部职工,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领导和普通干部职工同奖同罚,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真正形成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和“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工作机制。在局机关深入开展“文明和谐机关”、“先进职工之家”和“人民满意公务员”创建活动,以及“争创先进党支部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了广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去,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而且深入开展“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活动,在全局上下营造了讲友谊、讲协作、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同时还积极推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经常性开展“四必谈”“五必访”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干部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及时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在局机关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并结合环保工作性质和局机关实际,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硬逼硬上快发展”的观念,我们先后拟定了《渭源县环保局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十多十少”》、《渭源县环保局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渭源县环保局作风建设“五不让”》、《环境监察大队自省教育

4 “三查”》、《环境执法人员“三思”》、《专项行动“五个到位”》、《环境监察“五项承诺”》,经局务扩大会议讨论确定后同《中国环保精神》、《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渭源县公民守则》、《工作人员文明公约》、《工作人员服务守则》一起装框上墙,作为本单位凝聚人心、锤炼队伍、促进工作的精神动力。

三、求实效、突创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抓手和特点。

一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坚决克服办事拖拉、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不良风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狠抓“绿色单位”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先后经县文明委、环保局、教育局严格评审和推荐,先后有2个单位被命名为县级“绿色单位”;8所学校被命名为县级“绿色学校”;1所学校被命名为市级“绿色学校”;1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

三是为了及时反映国家环保政策,全力推动县域环保工作,不断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及社会团体规范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发扬光大中国环保精神,该局不断加强环保信息的编发工作。截止“十一五”末,已累计编发《环保信息》110多期,其中,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近40篇,市、县级及其它新闻媒体采用近80篇。

5 四是心系贫困、奉献爱心。近几年来,我局多次深入到渭源县秦祁乡芨芨沟村和杨川村开展帮扶活动,帮助他们理思路、调结构、找项目、输劳务,给他们讲法律法规、科学养种、勤劳致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在近两年来,由局机关党员干部捐资、单位筹资,给帮扶村村委会购制办公桌椅及电脑,给二女户办理养老保险,给村小学捐资、捐赠文具、书包、救助贫困学生等共计折合现金5万多元,同时,还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向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4500多元,缴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1300多元,向本县贫困中小学校捐赠图书100多册,向本单位困难职工献爱心捐款5700多元,不仅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感受到了“先进职工之家”的温暖,而且还向全社会奉献了点点爱心,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四、抓教育、强素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我局始终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全局工作特点和职工思想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工作人员)考评活动和“一家人、一件事、一条心”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职业观念,全面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爱在环保、严在执法、勤在岗位、廉在党风、强在技术、实在服务、贵在开拓、乐在奉献”的职业道德风尚。

五、抓执法,促服务,着力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

6 一是不断加大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全县已关闭的小型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进行后督查,严防其重新开工生产。同时,督促甘肃海盛马铃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0多万元建设了废水、废渣综合利用设施。

二是不断加大对饮用水源地环境的监管,杜绝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一、二级区内设立排污口,特别是在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县进一步加强了对饮用水源地的定期检查,实行日报告制,有效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了县城区居民饮用水安全。

三是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和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关,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未执行“三同时”的建设项目不予验收,使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了100%。

四是严格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今年完成了定西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渭源示范区和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的规划环评,编制了《渭源县县城饮用水源地区划调整技术报告》,并制定了《渭源县环境保护工作约束机制》。

六、勤努力、不松劲,经常参加和举办各类有益活动是我们增强凝聚力,搞好各项工作的一贯做法。

一是在全局倡导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将文明礼仪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日常教育内容,广泛开展“文明礼仪进单位”等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参加

7 县上举办的“讲文明、读经典、唱红歌、传箴言、争模范”系列活动,有1名同志还被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明办聘为箴言短信创作传播员、被县政协聘为文史资料研究员。通过“讲、读、唱、传、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文明素养和机关的文明程度,在全局掀起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高潮。

二是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倡议和组织3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千名党员志愿服务队”, 积极参与实施“社区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平安建设、环境保护、扶老助残、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先后组织党员志愿者环境保护分队配合总队开展了纪念日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和“农技知识进农村、科普知识进家庭”活动、还结合莲峰镇、文化出版旅游局举办的首阳山旅游文化艺术节,组织环保分队在国家森林公园首阳山景区开展了环保主题实践活动。

三是每年都组织参加市、县举办的全民健身运动会、主持人大赛、散文和摄影大赛、演讲比赛等有益的文体活动。并且每年 “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紧扣活动主题,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教育在校学生为目的,努力营造“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的全民宣传格局,积极协调县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排练并演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文艺节目;组织县城区中学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作文竞赛活动。近年来,先后举行了社会各界“人人参与环保、创建绿色家园”、“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和“低碳

8 减排,绿色生活”签名活动,在10米多长的条幅上,关注环保、热爱环保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达了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信心。同时,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展出图片450余幅,解答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150余个,悬挂横幅100多条。

四是录制由县上分管领导、全体环保干部职工、中小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和优秀教师代表参加的面对面畅谈环境教育、倾听公众心声的环境教育专题节目,该节目在县电视台连续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人人谈环境、事事看环保、个个争创绿色单位”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是每年举办局机关“环保杯”爬山、篮球、跳棋、台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自行车慢走等技艺比赛,开展了评选优秀党员、优秀干部、优秀信息员、先进工作者等活动,确定了党员示范岗、青年先锋岗和巾帼示范岗,每月进行“先进股室”评比,促使全局机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是在联合县妇联、良好氛围。文明办、教育局等单位向全社会发出深化节能减排进家庭行动,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绿色渭源” 主题活动倡议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农村、学校、社区,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结对帮扶、城乡共建”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引导广大家庭和青少年树立低碳生活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9 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局机关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也切实增进了干部职工的团结,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创建文明和谐机关的信心,也使局机关获得了先后获得了获得了全省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全省“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甘肃五四红旗团支部、定西市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职工之家、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四好”部门先进单位、“五型”机关创建先进单位、“青年文明号”、县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年都获得县上的表彰奖励。不仅如此,在职工中涌现出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全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全省环境监察标兵队长、全省环保系统绿色学校创建先进个人、全省环保系统人民满意公务员、建设渭源好职工、全县工会工作先进个人、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好家长、优秀妇委会主任和爱幼孝老好媳妇好媳妇、“三八红旗手”等,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2011年4月15日

第六篇: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白旄镇中心小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白旄镇地处临沭县西北部,西与河东区、北与莒南县交界。号称中国白柳之乡,盛产板栗、白柳,柳编织品出口九十个国家,经济雄厚。白旄镇中心小学位于白旄镇驻地,占地近60亩,辖白旄西街、白旄东街等十个自然村街。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6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在岗教师44人,其中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26人,中专学历3人,学历达标率100%。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镇中心校的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引,以建设一个民主平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校2012年被临沂市教育局评为“市级健康校园”、“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临沭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以德立校,构建和谐校园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化”德育模式,也成为了我校一大办学优势。

1、养成教育常规化。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绳,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争先创优活动、班级值日制度等,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2、主题教育系列化。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安全教育以及保持少先队员先进性等为主题的系列

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节日专题教育制度化。利用每年的元旦、国际劳动妇女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教育形式多样化。主要有“读”:结合学校蓓蕾读书工程,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进行读书心得、征文竞赛;“看”:看新闻、优秀影视片、图片展览等;“听”:听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报告等;“做”:开展德育园地劳动活动,在校园内开辟少先队德育劳动基地,学生自己栽培“麦冬草”等作物;“赛”:开展“庆国庆红歌比赛”、“感恩教育演讲比赛”等有意义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受启迪、受感染、受教育。

二、全员参与,共建和谐校园

1、加强精神文明宣传载体建设。目前,学校宣传橱窗、文化长廊、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笋芽》校刊等的舆论宣传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非常活跃。

2、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争创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在学生中开展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带动文明风气的上升。

3、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带动,倡导学习研究之风。主要是从“四个点”为切入口:以师德教育为动力点,抓好思想政治学习;以校本

培训为立足点,抓好业务学习;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发展点,抓好技能培训;以教育科研为制高点,抓好教育教学研究。

4、群体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组织开展的阳光体育节、乒乓球比赛、歌咏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使广大师生远离了低级趣味、黄赌毒。

三、民主管校,安定和谐校园

我校坚持民主管校,推行校务公开,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衔接,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协调,校务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统一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同时,我校一直坚持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理财、民主评议行政领导等民主管理制度。这些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学校和干部良好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四、建设环境,美化和谐校园

学校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良好习惯。经过有力的整治,确保了食堂烟窗排气、校园生活污水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四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在白旄镇中心小学和谐校园将会越开越鲜艳!

2012年11月

上一篇:警校生毕业生自我总结下一篇:救护队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