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常识宣传内容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常识宣传内容(通用8篇)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常识宣传内容 篇1

公民道德20字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五热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三做——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

三讲一树——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树新风。五好文明家庭——

一、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

二、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

三、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

四、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

五、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构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网络。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文明城市——是中央、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体现整体文明水平城市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县城——是指尚没有得到文明城市标准的,但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的城市、县城,经过申报、考评、公示可命名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或县城。

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经过群众认可和有主管部门的考核、评选,由党政机关批准命名的先进单位,可分为全国、省、市以及县区级文明单位。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是指尚没有得到文明单位标准的,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经过申报、考评、公示可命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目前仅中央文明委授予。

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居于前列,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经过申报、考评、公示可命名为文明村镇。

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较好成绩,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在本地处于先进的建制镇和行政村,经过申报、考评、公示可命名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两薄——薄弱时段、薄弱环节。

三个起来——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装起来,把门前包起来。三大创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个覆盖——“四个延伸”覆盖全城,垃圾袋装化覆盖全城,环境绿化覆盖全城。

四进社区——科教进社区、文化进社区、法律进社区、卫生进社区。

四个起来——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装起来;把门前包起来;把车辆管起来。

四个延伸——向居民小区延伸、向集贸市场延伸、向小街小巷延伸、向单位内部延伸。

五个突破——在街道和社会建设上取得突破、在摊点管理上取得突破、在环卫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在综合执法上取得突破、在市民教育上取得突破。

三管好——管好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讲不文明的话;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做不文明的事;管好自己的腿,不违反交通规则,不践踏花木草地,不走不文明的路。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

创建省文明行业的“五好”内容——组织领导好、行业风气好、职工素质好、经营管理好、社会评价好。

“三三三一”工程——“三改”(改水、改厕、改善居住环境),“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下乡),“三反对”(反对赌博、反对迷信和婚丧事大操大办),“一提倡”(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创建“平安大道”的标准——交通安全畅通,治安秩序良好,执法公正文明、警务保障有力,人民群众满意。

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宣传内容 篇2

答: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件)

2、国家有关农村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有哪些?(两点以上为合格)

答:

一、加强农村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科室建设

二、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三、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

四、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五、贯彻落实新农合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

六、公立中医医院对口支援。

七、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八、贯彻落实新农合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

九、公立中医医院对口支援。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对开展中医服务有什么要求?

答:包括中医体质辨识、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干预、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对开展中医服务有什么要求?

要点: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特色和优势是“治未病”,“治未病”的理念经过历代医家几千年来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阐明了人与疾病的辩证关系和“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通过“治未病”,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晚得病,是最具成本效果的服务之一,有助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甘肃省卫生厅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

(一)中医治未病内容

按照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针对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科普知识、饮食起居、文化素养、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的宣传与咨询服务,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医传统疗法服务和中医治未病公卫人才培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中医药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二)中医治未病有关要求

1.居民健康档案中应包括体质辨识、饮食偏颇、居留环境、中药习惯性用药史等中医药内容不少于20%。

2.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不少于30%。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有固定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和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不少于10种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2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

3.在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经过科学论证、效果确切的中医药方法要优先使用。

4.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中,有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干预的方法和措施。

5.儿童保健体质辨识、膳食养生、情志调摄、健康干预等中医药方法不少于10%。

6.积极开展食疗药膳、情志调摄、体质调养等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技术指导,孕期、产褥期、哺乳期等孕产妇保健有中医药方法与内容。

7.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开展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8.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应设立中医药监督科,能够正确行使中医药监督与执法职能,中医药服务市场得到净化。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对开展中医服务有什么

要求?

要点: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特色和优势是“治未病”,“治未病”的理念经过历代医家几千年来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阐明了人与疾病的辩证关系和“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通过“治未病”,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晚得病,是最具成本效果的服务之一,有助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根据卫生部新增服务项目或内容应遵循的5点原则(即:一是体现均等化理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能够平等受益;二是项目干预措施有效;三是项目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内容和标准,群众能够直接受益;四是新增项目应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相匹配,且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有能力实施;五是有专项经费或其他渠道支持的项目不挤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研究提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如下:

一、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内容(每个儿童每两年“看”一次中医):

分别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共3次),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等进行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10个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6月至1岁期间的婴儿重点干预泄泻、湿疹、厌食、积滞、疳证;1岁至3岁期间的幼儿重点干预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厌食、积滞、疳证、便秘;

3岁至6岁期间的学龄前儿童重点干预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多发性抽搐症、遗尿、肥胖症、厌食。

二、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内容(每个孕产妇孕中产后各“看”一次中医):

对每个孕产妇孕中产后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

1.孕早期(从诊断怀孕到孕12周):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孕妇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主要提供减轻或减少妊娠反应、中成药应用指导等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2.产后1周到6周期间: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产妇产后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根据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的病理变化,运用产后三审原则,指导运用中医药方法帮助子宫复缩、排除恶露、益气养血、通络下乳,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三、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内容(每个老年人每年“看”一次中医):对每个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根据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四、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干预内容(每个高血压患者每年“看”一次中医):

每个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中医健康干预,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对合理应用中成药、生活起居、调摄情志、合理膳食、运动导引等进行指导,综合运用中医技术和方法指导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五、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干预内容(每个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看”一次中医):

每个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中医健康干预,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对合理应用中成药、生活起居、调摄情志、合理膳食、运动导引等进行指导,综合运用中医技术和方法指导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防治并发症,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六、在健康教育中明确中医健康教育次数、具体内容:通过印刷健康教育资料、播放音像资料、制作宣教栏、开展讲座和咨询活动,对中医药基本理念、养生文化以及儿童、老年人、孕产妇、青春期、更年期人群中医养生保健进行健康宣教。

七、在健康档案建立中增加了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

八、此次医改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在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中医药“治未病”,即中医药预防保健方面的方法和技术。在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过程当中,也坚持了中药和西药并重。

天祝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可开展的中医药卫生服务

一、县人民医院

对中医科临床常见病人使用中药饮片及普通针刺、艾

灸、针刀、推拿按摩、拔火罐、刮痧、穴位埋线、挑治割治等治疗。

二、县藏医院

可开展藏医药浴、火吉麦杂(火灸)、放血疗法、热敷、中医推拿、按摩、针灸、提供中藏医药物治疗等中藏医适宜技术。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可开展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腰颈椎牵引、刮痧等中医服务;中药房配备了中药饮片、中成药及部分全省范围内可调剂使用的藏药制剂,并能提供煎药服务。同时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干预和指导,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等工作。

四、村卫生室

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常识 篇3

一、“三级联创”的基本内容

1、“五个好”村党支部目标要求: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小康社会建设业绩好;五是农民群众反映好。

2、“五个好”乡镇党委目标要求: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小康社会建设业绩好;五是农民群众反映好。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目标要求:一是党委切实履行职责;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三是经济发展较快;四是涉农部门和镇站所服务质量高。五是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二、“三会一课”的基本内容

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三、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四、八个方面作用的主要内容

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农村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群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六大员”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服务带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老人协会的参与帮促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

五、底线控制十项要素

1、各个组织要配齐配强。

2、活动场所要整洁规范。

3、规章制

度要建立健全。

4、“三会一课”要长期坚持。

5、两委干部要分工明确。

6、发展党员要常抓不懈。

7、村务公开要落到实处。

8、重大事务要民主决策。

9、党员管理要不断加强。

10、各类资料要注意归档。

六、六步工作法步骤

1、征求意见。⒈村、组干部征求意见。⒉党支部收集整理汇总。

2、议事决策。⒊书记主任碰头会。⒋村两委议事会。⒌党员审议会。⒍村民代表决策会。

3、项目分解。⒎分解工作任务。⒏签订责任状。⒐制定考评办法。

4、公开承诺。⒑会上进行承诺。⒒村公开栏公示。

5、组织实施。⒓一月一碰头。⒔一季一汇报。⒕半年一述评。⒖年终一总结。

6、考评奖惩。⒗综合评议。⒘兑现奖惩。

七、设岗定责、承诺上岗”步骤

1、设岗。⒈党支部设置岗位。

2、认岗。⒉党员择岗。

3、定岗。⒊确定上岗党员。⒋制定考评办法。

4、诺岗。⒌签订承诺书。⒍党员承诺。

5、履岗。⒎确定岗位负责人。⒏建立联系督查机制。

6、评岗。⒐综合考评。⒑兑现奖惩。

八、村务公开:

1、规范公开内容。

财务类、政(事)务类、党务类、公开栏

⒈村集体财务收支;⒉村干部管理;⒊计划生育;⒋企业(耕地和山林等)承包;⒌工程招标投标;⒍宅基地分配及土地征用补偿;⒎义务工摊派及农民负担;⒏优抚、福利和救济工作;⒐党务工作;⒑其它:村民质询或意见的答复和办理情况,村民要求公开的其它事项。

2、规范公开时间。每季度首月15日为全县村务公开日。

3、规范公开地点。村务公开栏,设置财务类、政(事)务类、党务类、回音壁等四个板块。

4、规范公开方式。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入户公开。媒体公开。点题公开、质询公开等等

5、规范公开对象。针对公开内容,本着党内、党外有别的原则,确定不同的公开对象。建立规范的“一册四簿”(即村民代表花名册、村民代表议事记录簿、村务公开登记簿、民主理财记事簿、村务决策听证记录簿)

九、民主管理“三项制度”

1、深化村务决策听证制度。

2、完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3、试行户代表会议制度。

十、党员教育管理

1、党员教育

⒈主要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形势任务和党的农村政策;科学文化、农村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

⒉主要形式和方法:组织党员参加、党校轮训;每季度给党员上一次党课;民主评议党员;开展党员“双带双创”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党员电化教育等等。

2、党员管理

⒈基本任务:引导党员严格履行义务,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组织党员参加党的活动,严格党员组织关系和党籍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⒉主要方法和途径: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搞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⒊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登记造册,指定支部成员与其保持联系,帮助流动党员向乡(镇)党委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对长期(6个月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应转移正式组织关系;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且有3名以上党员的,可通过建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进行管理;开展“五个一”活动,在外出党员返乡时开展集中上一次党课、观看一次电教片、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党日活动、组织一次献策活动

十一、“联帮带”的基本内容

“联”,就是联系村组。一是联发展;二是联民生;三是联稳定。“帮”,就是帮扶贫困户。一是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帮助解决发展上的困难;三是帮助解决资金上的困难。

“带”,就是带动项目。一是示范带动;二是信息带动;三是资金带动。

十二、整乡推进

文明基本礼仪知识培训内容 篇4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

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身份相适应,还必须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努力使穿着打扮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要多用敬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在这里,提倡大家使用礼貌用语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三)仪态

1、谈话姿势: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

3、坐姿: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常识宣传内容 篇5

2009年第四期2009年11月13日

兔耳社区居委会“五五”普法

和“四五”依法治理工作情况

自2006年开展普法工作以来,我社区遵照板桥街道办事处下达的“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理的相关规划及考核制度一一落实社区建法工作,现将几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区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全区政法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在板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把“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列入社区居委会重要议事日程。

首先调整充实了居委会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目标进行详细的量化分解。社区书记、主任兼职普法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各村民小组长为普法宣传、监督工作成员,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做到党政班子集体抓,分管组长具体抓,对全社区的普法工作负有监督、检查、指导的责任,它受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领导,对社区党总支、居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为全社区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我们制定了兔耳社区居委会五年普法规划和依法治村规划;还通过支委会议、党员大会和居委会村民大会等多种会议,广泛地宣传贯彻各级下发的普法规划,提高了全体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村组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各项事业的水平和能力。自“五五”普法启动后,我们共举办各类普法培训5次,参加人数达990多人,组织普法考试累计5次,培训普法宣传员11人。在具体实施普法工作过程中,我们每年都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年工作,制定计划,为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效果,我们相继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普法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宣传员培训考核制度》、《普法对象学习考核制度》及《普法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从而为全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重点突出,落实到位

为了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为稳定全社区各项工作;保证全社区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区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全区政法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为指导,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做到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为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为社会稳定服务的指导思想。

二是,在普法对象上以社区和村小组两级干部和村民为重点。

三是,在教育层次上根据受教育对象,划分为干部、村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等四个层次,因人施教。

四是,在学习方法上采取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阵地教育与宣讲相结合,学习法律原文与研讨相结合,推广典型与带动面上的学习相结合。

五是,利用农闲季节、结合村里工作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学习专业法,比如学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云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时学习《计划生育法》和《婚姻法》,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目标和措施时学习《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使全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由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向运用法律知识的转变;在考核标准上实现了由以考核法律知识为主向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转变。

三、学以致用,注重实效

我村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不但讲究学习形式的灵活多样,更注重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不但讲究学习法律法规的数量,更注重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因而,使村组两级干部在管理各项事业时,基本上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基本上能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在我社区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的大局,按着上下结合,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平安村委会、村守则》、《村委会治安防范工作制度》、《村委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村委会内部单位治安防范工作制度》,发挥了村民在居委会的领导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把我社区居委会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民间纠纷的调解,社会治安的维护等都纳入了法制轨道。

二是,村民的法制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五个五年的深入普法教育,村民在接受法律教育的同时,本身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都有了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风气有了根本好转。一改往日冬闲不思找活干,终日游玩懒散的不良习气,现在人人为了好上加好在农闲时期纷纷出外“打工”以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动;通过合法手段增加家庭收入。通过“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全社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村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人均收入由以前不足2689元,增加到了3256元,村里的各项事业都能够健康发展。

今年,在大板桥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中,我们还全方位开展了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参与民主法制村创建活动,健全了组织,完善了制度,明确了职责,坚持村民议事制度,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平制度,并坚持每年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对涉及村民利益或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务都能实行民主决策,村民十分满意。

四、对照“五五”普法与依法治理考核标准自我评分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方面:

1.社区重视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自我评分8分。

2.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和办事机构,安排有相应的工作人员专门负

责此项工作。两委领导换届后,及时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人员的调整和充实。自我评分7分。

二、着力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3.突出抓好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街道安排的每年的重点普及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落实到位。自我评分3分。

4.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围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围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自我评分3分。

5.认真贯彻落实普法与依法治理、“法治官渡”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配合街道办事处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法律六进”等便民利民法治实践活动不少于1次。自我评分4分。

6.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法制教育培训工作,干部学法培训达到100%。自我评分5分。

7.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各中小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意见或实施方案,开展“法律进学校”、法与我同行”、“律师进校园”活动;落实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课时、教材、师资,促进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做好法制副校长的培训工作,培训率要达95%以上;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自我评分5分。

8.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企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职工法制教育、法律顾问等制度。驻社区各企业要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和法律知识考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接受法律培训面达90%以上。自我评分6分。

9.开展 “法律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各社区要开展经常性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四个一”落实到位。对居民学法内容有计划、有安排。建立完善各社区法制教室,组织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自我评分6分。

10.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探索“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自我评分2分。

三、着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方面:

11.各社区、驻街道各单位要尽量建立法律顾问或法律咨询制度,实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自我评分10分。

12.努力深化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依法治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各社区要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落实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标准,不断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企业依法治理,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积极开展依法治校活动,建立健全依

法治校规章制度,实行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自我评分10分。

13.围绕平安建设、和谐区域建设,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依法治理,促进依法治理全面开展。自我评分10分。

四、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创新

14.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媒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自我评分3分

15.加强各类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各社区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健全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增加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自我评分3分

16.善于发挥法制文艺的教育引导功能,围绕中心工作适时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文艺晚会等普法活动。自我评分3分

五、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方面:

17.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部门各单位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自我评分3分

18.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围绕工作目标及时组织检查,抓好工作落实。自我评分2分

19.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本情况清楚,制度完善,档案齐全,管理规范。自我评分3分

20.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简报,及时反馈信息、上报各类报表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总结。积极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理论研究。自我评分2分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常识宣传内容 篇6

一、标语类

1、同心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积极推动淮安实现形象跨越!—***文明办 宣

2、奋力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文明办 宣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好周恩来总理家乡!

—***文明办 宣

4、弘扬“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新时期淮安精神,争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文明办 宣

5、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创建惠民,创建育民,全民动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办 宣

6、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文明让城市更有尊严—让我们同心共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办 宣

7、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坏境秩序,提升市民素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办 宣

8、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文明办 宣

9、讲文明树新风,存好心做好事,共建共享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办 宣

10、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全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办 宣

11、勇当跨越发展尖兵,建好对外开放门户,共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办 宣

1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民生幸福新家园!

—***文明办 宣

13、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办 宣

二、知识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文明办 宣

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文明办 宣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皇甫辉勇、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张能平,10位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有35名淮安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4文明餐桌宣传标语及提示牌内容 篇7

1、文明 仪仪餐,仪仪仪 仪人心 礼 桌 气

2、合理仪食,文明用餐

3、民以食仪天,用餐 仪先 礼

4、文明用餐,仪色消仪

5、仪仪不仪酒,酒后不仪仪

6、仪仪光仪,浪仪可耻

7、科 打包,避免浪仪 学

8、保持餐 仪生 桌 共仪整仪仪境

9、使仪仪仪仪 即 也要仪度依然

10、百病 口入 从 仪前仪洗手

11、粒米仪小 不易 莫把辛苦 犹 当 仪 儿

12、米仪粒粒念汗水 不惜粮食当 自悔

13、仪意仪仪 留下 相互仪仪仪如 宝 您 一家

14、古仪《仪禾》 我仪 仪中餐苦 你 仪住 当

15、一粥一仪 思 之不易 半仪 当 来 半仪恒念物力仪仪

16、粒米仪小君莫 勤仪仪仪留美名 扔

17、天地“粮”心 珍食莫

18、相互 仪 礼 自仪排仪

19、民以食仪天 食以仪仪先 20、仪仪用水一点一滴 珍惜粮食 一仪一粒

21、仪菜穿仪仪 仪心中留 礼 传 文明餐桌公

遵守 仪 文明用餐 礼

合理点餐 剩菜打包

食品安全 餐具仪生

仪色仪食 健康生活 文明用餐温馨提示牌内容

文明用餐,仪仪惜福。

适量点菜,科 仪食。学

适量点菜,剩菜打包。

文明用餐,我做起!从

仪惜粮食,人人有仪!

仪仪不忘仪仪仪!仪仪粮食光仪,浪仪粮食可。

耻 仪仪是美,浪仪是丑。仪仪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仪一粒。

世界是我仪的,粮食是世界的!仪知仪中餐,粒粒皆辛苦。微笑是我仪的仪言,文明是我仪的信念。

一米一粟 思 之不易。当 来

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基本内容 篇8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尝试将文化拓展到司法活动中,建立一种法院文化,也是法院发展的必然。如何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有效载 体营造一种浓厚的、先进的思想文化氛围,以先进的文化方向,建立一种法院工作的新格局,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旨在将法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层次。

关键字: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是法院审判工作以及日常工作的积淀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来源于日常工作,又作为法院的上层建筑无时不刻在指导着工作的每个环节。因此,法院文化建设关乎着法院审判及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关乎着法院的发展。笔者试着从法院文化的内涵、法院文化建设的必然性、以及法院文化建设的途径等方面作一探讨。

一、法院文化的内涵

(一)法院文化的概念。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审判和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以法官为主体全体法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实现公正与效率为特征,以追求法治为目标,凸现法院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二)法院文化的特征。一是主体性。法院文化是以法官为主体和代表的审判人员的文化,是法官这一特殊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其在物质上的体现。它是法官的人化,是法官群体的共同意识,是维系法官职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决定着法官的价值取向,支配着法官的行为选择,制约着法官的思维和判断,影响着法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法律性。法院文化是法律文化的缩影和代表,要突显法院自身的司法规律,突出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永恒的主题,要突显法官思维方式的非自主性和逻辑性,突出法官行为方式的程序性和相对封闭性,显示法官道德良知的崇高性和知识系统的专门性,展现法官审美情趣的严肃性和言行举止的严谨性。三是精神性。法院文化是精神的文化,重在发展内涵,增强素质,营造氛围,提高品位,展示形象,培育精神;重在培育一种体现法院根和脊梁、魂和神韵的精神,凝聚一种激励法官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一种增强法官职业归属感、尊崇感和获取法院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公信度的表现方式。四是特色性。法院文化以其法院特色而区别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前面讲到的法律性是其特色性的表现之一,此外不同地区法院的文化自有不同,即所谓的地域性,需要融入不同的区域背景、历史传统、人文因素等,以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五是渐进性。法院文化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积淀,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它既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和世界先进法律文化的交汇和融合,也是立志于献身法律事业的法官们在司法实践中的主动创造与弘扬,必须经过长期的启迪、教化、灌输与规范,必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培植和时间积淀,最后内化为一种习惯,升华为一种力量,形成为一种传统。

(三)法院文化的构成。法院文化由四个层次构成,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是指法院的建筑、设施和装备以及包括干警着装、法官服饰、法庭的布局和装饰、法槌的使用、工作环境、办公环境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是法院文化最为直观的文化要素。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法院群体在审判活动、研究培训、生活娱乐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法院审判及管理工作中长期形成的习俗、礼仪、习惯、成文或虽不成文但已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等。中层的制度文化是即法院管理文化,是指法院在从事审判活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法院司法精神、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院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其中包括法院的审判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党风廉政、职业道德考评、审判纪律作风整顿措施等的确立和完善。这一层次是法院文化中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的部分。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层,是法院文化的源泉,是指法院在审判活动、管理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包括司法精神、法官的职业道德、工作目标、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是法院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决定着其他三个层面的文化,而其他三个层面的文化则反映和强化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

(四)法院文化的内容。法院文化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蕴含了"公正、平等、中立、文明、高效、敬业、关怀"等丰富的内容。公正即公平正义,它是司法的永恒主题,是法治文化的核心所在,是法院最珍贵的公众形象,是法官的毕生追求。在现代法治社会,司法公正更是一种价值、一种精神、一种理想而被倡导和追求。平等即严格执行实体法和程序法,强化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对待意识,在审判实践活动中对各类市场主体坚持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中立是指审判权作为居中裁判性的权力,在法律上处于一种中性的、超然的状态,它要求法官在解决矛盾纠纷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惟法律马首是瞻,始终保持居中裁判地位和公正形象。文明即司法文明,它体现了一种进步,一种境界。法院是最文明、最民主、最讲理的地方,法官理应成为最文明的人、最高素养的人。高效即增强效率意识,自觉将执法活动与社会节奏相协调,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办案时限,把效率要求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尽量缩短办案周期,切实提高办案质量。敬业即克尽职守、爱岗敬业。因为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纠纷冲突的终局裁判者,司法工作维系着社会的安全、人民的福祉,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和马虎。面对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如果没有对事业的执著和热爱是做不到的。关怀蕴涵了"人本主义"的现代管理理念。对外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化解民怨,保障民利,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对内要注重情商管理艺术,发挥"情感的力量",以情感人,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干警,要善于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心,用崇高的精神鼓舞人心,用真挚的情感滋润人心,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心,把情商管理贯穿于法院管理的始终。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社会经济形态上升到一定层次的必然反映,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法院文化是法院在其自身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反映,法院文化建设自然成为法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对于改善欠发达地区法院现状,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实现"勇争一流"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一)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民主法治发展进程加快推进的必然选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专制社会。法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礼法并重,以礼为主,强调礼治,具有"明德慎罚"、"出礼入刑"、"德主刑辅"这样一些浓厚的儒家伦理化色彩;重视德治,以德为主,重调解、息事宁人、平争止讼;实行人治,皇权至上,法自君出,重群体,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重实体,轻程序,法律体系不分。除了中央设置有功能相对单一的司法机构外,地方一般没有设置单一的司法机构,地方司法权一般由行政部门来执掌,司法和行政机关高度合一。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司法文化具有浓厚的盼清官、盼明君的民众期望,谈不上有什么民主法制的传统,法律被看成是不好的东西,普通百姓不喜欢法律,在这种法文化的熏陶下,法文化体现的是道德文化,追求的是秩序与和谐,强调的是打击与惩罚,在这种历史语境中不可能有法院文化建设问题。民国期间,仿照西方体制,出现了现代意义的法院雏形,但也是昙花一现。解放后,由于计划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特别是文革十年**,法律被政策取代,司法被严重异化,也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法院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尤其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院文化才开始显现。特别是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法院文化才真正走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纵观中国法院文化建设由无到有,由冷到热的过程,并非单纯的社会现象,它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当前我国法院物质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要推动法院整体工作和队伍素质上新层次、新台阶,必须尽快破文化这一软实力的"瓶颈"问题,注重软实力的竞争,而法院文化建设将起着根本性、基础性、长期性的推进作用。

(二)法院文化建设是加快法官职业发展进程的必由之路。法官作为纠纷裁判者,承担着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是法律的化身和法律代言人,是社会的精英,是高于一般人的特殊群体。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必须有一套自己的价值理念、道德操守、思维方式、语言风格、行为方式。法官在法庭上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国家司法文明的认知,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赖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国家司法的评价。法院如何引导法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真正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如何实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答案就是要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第一、法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法官职业意识的养成。法官职业意识包括法律至上的理想信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和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等。法官的职业意识不是天生的,法院文化通过渐入人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法官的心理意识进行影响、改造,相对于说教式的外部"灌输"方式,它是一种内部的"培养",是一种环境的熏陶。第二、法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法官职业技能的提高。在法院文化建设中,通过举办法论坛、邀请专家讲座、与高校开展协作、设置"法官书屋"等文化形式,能多渠道提高法官素质。通过引导、培植等各种途经将公正、公平、正义等理念渗透到法官审判的各个环节,会在法官心中形成法律思维的指导原则,从而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裁判水平。第三、法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法官职业道德的确立。法院文化对法官职业道德的形成能发挥"过滤器"的作用,能形成一个文化"保护圈",使之区别于外部的文化环境,对外能免受和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对内能形成法官集体的共同精神,进而内化为法官心中的道德准则,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第四、法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法官职业形象的树立。法官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为什么社会上有些地方对法院和法官的总体评价并不太高,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人情案、司法腐败现象等指责时有耳闻,法官违法乱纪的现象不时发生,司法权威和公信力受到极大挑战。究其原因,法院文化建设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以积极向上的文化作为法院的价值指引和导向,已成为新世纪人民法院一项十分迫切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法院文化有助于培养法官的职业气质,引导法官树立求实、严谨、刚直、廉洁、文明等职业形象,使法官成为社会上受信任和尊重的人。第五、法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促进法官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举办歌咏、演讲、体育竞赛等各种文体活动,可以活跃法官业余文化生活,创造轻松愉悦、张弛有度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法官更加深入广泛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把握大局,把握形势,做一个头脑清醒、博学睿智的人;有助于法官艺术品质的养成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从而提升裁判的境界和水平。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升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教育为先,重在培养廉洁意识,塑造廉洁理念、营造廉洁氛围,使法院干部自觉把廉洁要求变成具体行动,变成自身的信仰和追求;开展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项系统、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把握好"引导、融入、结合、渗透"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干警积极向上

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政治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其目的取向一定要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廉政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通过一定的文化载体,能够使人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人在保持廉洁这一点上得到教化、培养,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人的心理、情感和思想,起到感化人的效果。因而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廉洁从政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入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使干警永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思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要高度重视干警的政治学习,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市场理论和法律知识,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干警、用正确的政治思想武装干警、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干警、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干警、用廉洁的意识引导干警,培养积极向上的司法廉政文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队伍素质,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使干警牢固树立马列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同时要组织干警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和贸易等知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依法执法的能力,把廉政文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要把先进的廉洁思想渗透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在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同时,避免防止为趣味而趣味,为娱乐而娱乐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法院真正形成崇廉尚廉,以廉为美,以廉为荣的新风尚,推动法院工作不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将"廉洁、公正、一心为民"的理念融入干警的心中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法官有了良好的职业思想,就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要把"廉洁、公正,一心为民" 理念真正融入干警的脑海里,就要大力发展法院廉政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培养法官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思想境界,使法官自觉把廉洁公正作为约束其行为的标尺。要根据法院干警的文化水平、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使反腐倡廉真正贴近思想、贴近工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反腐倡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角度出发,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法纪教育和荣辱观教育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之中,使廉政文化既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要求,又融入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干警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净化,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廉政意识得到增强。

3、坚持强化法官素质,将职业道德文化结合到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之中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道德性是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德是人格力量的具体体现,法官职业道德文化是廉政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法官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保障。对法官自身来讲,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给人以鼓舞,正确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讲究职业道德是法官职业的基本要求,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文化,是做好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在打造法院廉政文化中,要将道德文化充实到法院廉政文化之中,提升法院文化品位,培养干警高尚的思想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和勤政为民的敬业精神,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以德育人,把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与道德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司法为民教育相结合、与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相结合,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使廉政文化成为法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4、坚持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渗透廉政文化的内容

廉政文化如果缺少必要的载体,缺乏娱乐性和感染力,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很难深入人心。要拓宽廉政文化宣传形式,力求内容上"富"、形式上"活"、载体上"新",进一步提高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以特色教育为依托,以各种主题鲜明内容的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廉政教育的形式,发挥廉政文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色优势,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说服力。要坚持因人施教,根据干警的工作岗位的不同,思想的差异和文化需求等多样性特点,多开展一些不同内容,不同形势的廉政教育,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和感染力,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 的浓厚廉政文化氛围。如举办"为民、务实、廉洁司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演讲比赛;开展读书活动、廉政歌曲传唱等以建设廉洁法院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倡导廉洁理念,塑造廉洁精神,打造廉洁环境;利用电子显示屏、专栏等宣传阵地,常吹清廉风,常敲廉政钟,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引导干警树立良好的廉洁司法意识。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树立"以廉为荣,枉法为耻;公正司法为荣,以权谋私为耻"的思想,让清廉之花在每位干警心中盛开,永远保持人民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

(二)队伍文化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因此,法院队伍文化建设要以培养"业精、敬业、清廉"的法官为切入点,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注重用好人、管好人、培养人、关心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健全符合审判规律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着力打造"靠得住"、"信得过"和"有本事"的高素质法院队伍,全面履行审判职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

1、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班子建设在队伍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就不可能带出一支过硬的法官队伍。领导班子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领导核心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直接影响到法院全局工作的落实。因此,建设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抓好法院各项工作的首要环节。为此,院党组一班人必须确立"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促工作、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做到发扬民主,科学决策;个体合格,整体合拍;敢抓敢管,令行禁止。同时,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教育人。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人民法官为人民"等系列活动为契机,找准学习与改进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大力加强对法官的政治思想教育。要始终把思想教育培训放在首位,作为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法院干警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在法院队伍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等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确保 人民法院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干警进一步强化"五个意识",牢固树立"三个至上"的重要指导思想,使全体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继续坚持和完善"一岗双责"制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肃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在院党组领导下,形成工、青、妇齐抓共管、纵横交错、点面结合、上下贯通、机制协调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

2、以提高队伍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训机制

首先要继续严格按照《法官法》的要求,把好入口关。今后注重考分的同时,要加大对遴选对象的实绩考察,加大工作实绩考核的权重,也可采取先上挂锻炼等形式,先行试用,然后参加遴选,把下级法院人才的培养与上级法院的遴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实现好中选优。同时,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信任和认可的干警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建立和完善民主参与、能上能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考察、群众评议、定量考核的考核机制,创造选贤任能、唯贤是举的用人环境,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法院的整体队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培养年轻优秀后备干部,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要有计划地从高等政法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引进后备人才,不断增强法院队伍建设的后劲。加大人才交流培养力度,今后既要在法院系统内大力推行人才的上挂、下派锻炼,也要大力推行跨部门的挂职锻炼,丰富优秀人才的工作、社会阅历,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其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其次是不断完善法官培训机制。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培训机制,让广大干警深刻理解各个时期政治理论之间的继承性、发展性。加大形势宣讲力度,经常开展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法律、政策的交流探讨活动,使广大干警了解发展形势,增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自觉性。要加强司法能力培训机制。司法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司法领域的体现,要充分认识司法能力培养对提高法院队伍素质的重要意义,始终把法院干警的司法能力培训放在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在法官学历整体达标后,法官培训要以岗位培训为主,既要随着立法进程适时更新法官的法律知识,又要重点加强法官的法律技能、法律思维、职业伦理培训。着力提高干警认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妥善处理工学矛盾,丰富培训方式,强化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参与性、互动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既要注意面上的培训,提高法院队伍的整体素质,又要强化优秀人才的培训,努力培训高精尖人才。

(三)精神文化建设。法院精神文化是一个由诸多观念要素组成的系统综合体。它以法院共同价值观念为基础,以法院发展目标为导向,从哲学的角度以科学的方法论对法院审判与管理实践加以指导,大力弘扬群体精神和法官现代司法理念。因此,法院精神文化的构建必须紧紧抓住五大要素,以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辩证观作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优化和升华法院文化,实践中应当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党的领导原则,法院精神文化具有政治性、作为统御法院群体的主导意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体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并为之服务,它不仅是正确建设法院精神文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对此,法院的全体成员不能有丝毫动摇。

2、公正与效率主题原则,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公正是司法的生命与灵魂,是法院最珍贵的形象,是法院精神文化永恒的主题。效率,就是效益,人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的保护,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就难以谈得上社会公正。人民法官要把锲而不舍地追求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作为最崇高的、最光荣的职责和毕生的追求。同时,公正与效率也是现代司法理念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树立起公正与效率的现代司法理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面前,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3、集体主义原则。这是法院群体共建集体主义文化意识体系和价值参照体系,通过文化理念,使群体成员共享集体主义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目标取向,以便进行共同的价值认识、判断和选择,从而增强法院群体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产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以人为本"原则。人是法院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和主旋律,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高度关注人的多层次需要,特别是精神上的需求,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使法院的每个个体找到在群体中的位置,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司法为民原则,要求法院群体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法院精神文化范畴要浸渍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法院精神文化建设要培养法官群体的人民服务的共同意识,使其自觉地坚持站在人民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

上一篇:收银台的故事下一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