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共12篇)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1

具体举措:

一. 大力选树典型,努力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文明不仅

体现在物质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企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细节决定成败”,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抓住典型,抓出成效,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理念,要认识到追求个人价值不仅是个人发展问题,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应用于工作,作用于社会。

二. 切实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员

工是活跃在企业中,最积极,最能干,最可敬的有生力量,在集团公司大发展的进程中,其作用不容忽视,关心员工的生活,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

能,增强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三. 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文明

水平。坚持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文明行业创建的宗旨,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要结合“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树立起行业文明服务,礼貌待人,优质良好高效的良好形象。

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全新的党建工作

与业务工作融合理念,对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只有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树立全面的工作融合理念,推进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2

一、基本情况

云南省临沧市属“边、山、少、穷”的欠发达地区, 有七县一区, 临沧中支按行政区域共设七个县支行 (含三个外管支局) , 原机构设置为基础业务股和综合管理股 (有库行增设保卫股) , 支行班子按照行长、副行长、纪检组长各1人配备, 共有在册职工111人, 其中, 有库行1个, 在岗职工23人;无库行6个, 平均在岗职工14.6人。县支行人员平均年龄40.9岁, 其中40岁以下52人, 占总数的46.4%;大学本科以上30人, 占比26.8%;有中级职称27人, 占比26.8%。总体上, 辖区县支行人数不足, 人员老化现象严重, 且素质较低, 存在着履职不到位的问题。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县支行职责定位“大而全”, 履职效果不好

多年来人民银行职责定位没有实行分级定位和突出重点职责, 形成职责定位上“上下一般粗”、“大而全”, 业务系统管理上也习惯与逐级传达、贯彻、落实、执行。但从实际情况看, 县支行的履职中工作重点不突出, 有的工作只是做, 但没有效果, 县支行只是疲于应付, 履职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二) 内设机构的职责划分不利于县支行风险防控

目前, 基础业务股除承担具体的会计、国库、支付清算业务外, 同时还需要承担部门的其他管理职责, 如反洗钱、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等职责, 一方面岗位职责要求“坐班”, 另一方面还要外出检查, 时常需顶岗, 不利于业务系统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三) 岗位职责设置管理不利于县支行职责的履行

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 地市及以下分支机构的业务系统的岗位职责在业务整合中已明确, 但岗位职责是按内设机构职责确定的如反洗钱、现金管理、账户管理等, 造成基础业务人员虽在其“位”但不更好地谋其“政”, 下级行在岗位职责管理具体操作时有一定难度。

(四) 人员数量不足, 综合素质低, 难以适应履职需要

县支行基础业务股经过几次岗位整合后, 无库行按照6人6岗设置, 有库行按照8人7岗设置, 综合管理股按照5~6人设置。正常情况下, 这样的配置仅能保证基本业务运行, 基本是“一个钉子一个眼”, 人民银行诸如反洗钱、现金管理、账户检查等综合执法及对外履职常无暇顾及或做的质量不高, 以致存在业务量不大、工作不饱和与部分工作不得不放或做得不好的困局。同时, 多年以来县支行一直未补充人员, 受县支行改革 (如发行库撤并、县支行撤并) 的影响, 业务骨干上调充实到中支机关, 导致县支行人员骤然下降, 业务人员难以为继, 不得不从原保卫、工勤岗位人员充实业务岗位人员, 从而形成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素质不足, 影响县支行的职责履行。

三、进一步加强的思考和建议

思考:“明确、规范、加强、完善”必须重视

(一) 明确县支行工作职责定位, 突出县支行履职重点

1. 明确职责定位。

定位很重要, “有位才能有为”, 在其位才能谋其政, 有了位才能履职、考核、评价, 给予相应的奖惩。按照《意见》明确规定的五项重点工作和上级行有关县支行建设的精神, 临沧辖区县支行作为人民银行基层派出机构, 是中央银行的前沿阵地、神经末梢和政策传导窗口, 履行职责过程中应成为县域和农村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金融宏观调控的落实者, 金融稳定的维护者, 金融服务的组织和实践者。

2. 突出履职重点。

根据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辖区县支行在做好各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各县支行实际, 努力形成工作特色。在抓好风险控制的基础上, 把工作重心调整到加强对外履职, 强化服务职能, 提升央行形象, 突出自身特点等方面。

一是完善窗口指导, 发挥县支行在县域金融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努力创建多种形式、多个层次、有针对性的金融宣传工作方式, 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企业的沟通联系, 为实施货币信贷政策创造社会氛围;积极搭建多种类、多层次的银政、银企融资平台, 探索搭建银政企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

二是依法加强金融管理, 努力发挥县支行金融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反洗钱管理、征信管理、人民币管理, 切实改进国库监管, 完善金融统计检查办法, 寓服务于管理中, 做到服务于管理并重, 努力提高辖区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

三是区分县域经济特点, 加强对地方产业发展监测分析与信息反馈。结合临沧辖内经济金融运行变化情况, 各县支行结合产业发展, 选择一至两个领域长期跟踪、调查, 并建立了相应数据库, 及时反映基本情况, 重点反映具有地区特点的经济活动情况, 突出茶叶、蔗糖、橡胶、水电等重点产业的监测分析。边境县支行做好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分析, 努力形成工作特色, 突出自身特点, 同时, 根据中缅边境 (临沧段) 形势, 积极做好应急处突和安全维稳工作, 切实防范“黄、赌、毒”, 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

(二) 规范内设机构设置, 调整内设机构职责

1. 规范内设机构设置。

有发行库的县支行内设机构调整为“一室两股”:办公室、基础业务股、保卫股。无发行库的县支行内设机构调整为“一室一股”:办公室、基础业务股。

2. 调整股室职责。

县支行立足实际, 根据工作实际和人力资源情况, 在确保制度执行的基础上, 按照风险可控、“一行一策”的原则, 统筹合理安排股 (室) 之间的工作, 并制定详细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办公室主要负责办公室日常办公事务、纪检监察、党务、货币信贷、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外汇管理、金融宣传等综合性工作, 负责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反洗钱等对外业务综合检查监督职责;基础业务股主要负责会计核算、财务、国库、统计等基础业务工作, 有库行按“八人七岗”、无库行按“六人六岗”设置, 合理分配辅助岗, 平衡各岗位之间的工作量;保卫股主要负责支行的安全保卫工作。

3. 调整管理模式。

根据辖区县支行人力资源紧缺的实际, 提倡提职不离岗、一人多职的管理模式。有的县支行实行行级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 (股长) , 从而减少管理层次, 缩短管理链条, 提高管理效能, 避免“领导职数增加与业务人员减少”而带来的问题。

(三) 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防范风险

1. 完善县支行同级监督。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控指引》和《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的要求, 建立落实同级监督相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坚持同级监督与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步进行, 明确了同级监督的内容, 规范现场实时跟踪监督的程序, 认真执行岗位自查、互查、分级检查和再监督检查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县支行同级监督制度。

2. 强化中支事后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及时监督。

中支相关业务和管理部门通过对县支行的系统业务监督、基础业务日常监督, 并通过定期通报监督结果的方式, 加强了对县支行的风险管理, 同时也在县支行之间营造了一个“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 监督检查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

把监督检查的结果作为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非现场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的情况通报, 解决了以往年度考核中的奖惩依据不明确, 靠印象打分的问题。

(四) 完善县支行考核机制体系

对县支行的考核内容分“综合工作、基础工作、重点工作”三部分, 分类、分行进行现场和非现场考核。

综合工作包括领导班子建设、政务工作及内部管理、职工队伍建设、依法行政、党风廉政与反腐败、行风行貌、安全保卫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工作;基础工作包括国库、会计财务、支付清算、科技、事后监督、货币金银等方面工作;重点工作包括货币信贷管理、调查统计、县辖经济金融特色调研、外汇管理、反洗钱、现金管理等方面工作。

现场考核由中支派考核组对县支行“综合工作”进行考核, 听取县支行自查情况汇报, 实地进行检查, 并结合日常掌握的非现场考核信息, 综合后确定各单位当年的综合工作考核得分。非现场考核由中支业务科室按月采取清单式、差错扣分制方式对县支行日常“基础工作”与“重点工作”进行考核。非现场考核累计扣分直接计入年终考核总分计算。

建议:“加强、统一、尽快、继续”不可忽视

(一) 加强系统业务的统筹管理

建议上级行在对下级分支机构的岗位职责等方面能够进一步予以明确, 建立集业务管理、指导、监督为一体的, 适应县支行内设机构调整和岗位整合后工作实际的统筹管理机制。

(二) 统一建设规范

在县支行“三定”没有明确前, 建议上级行对各单位工作情况予以收集整理, 统一一个原则性的建设框架结构, 总体上明确加强县支行建设的工作方向。

(三) 尽快下达“三定”方案

建议上级行能尽快制定下发分支行和县支行的“三定”方案, 完善考核和管理。

(四) 继续补充县支行人员

建议继续补充县支行人员, 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招录指标, 逐步改善县支行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3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意义重大

节约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在增长,粗放用能现象还比较普遍。如果不厉行节能,能源安全的风险将不断加大,同时会对环境产生更大的、不可承受的压力。近年来,我国能源大量消费造成污染物过度排放,对民众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我国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多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受影响人口6亿多。大量石化能源的消耗是造成大气等污染的元凶,厉行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日益迫切。

公共机构是节约能源、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与大量分散的居民和企业相比,公共机构具有便于集中管理、执行力强的优势,在保证社会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方面作用重大。而且,公共机构还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把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列入了政府优先采购或强制采购的范围,这不仅可以形成相当大规模的投资,还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公共机构节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公共机构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公共机构节能是提升自身公信力和节能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级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工作的倡导者和管理者。正人先正己,公共机构只有带头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才能有效对其他社会主体在节能环保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公共机构节能对全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党政机关是全社会行为和道德风尚的标杆。只有公共机构带头节约能源资源、注重环境保护,才能引导全体国民提高节能和保护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氛围。

公共机构节能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挑战

党和国家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基础工作扎实开展,重点工程逐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重点工程取得进展。“十二五”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创建了一批管理科学精细、资源利用高效、崇尚勤俭节约、践行绿色低碳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引领带动全国公共机构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各省(区、市)实施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约8200万平方米,实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面积约17万平方米,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改造项目470个。中央国家机关完成122万平方米办公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在26个部门开展了新能源公务用车试点。此外,公共机构节约用水和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也都在积极开展。

公共机构节能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一是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出台,27个省(区、市)出台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区制定了涉及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计量器具配备、考核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印发了《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初步构建起管理有办法、执行有标准、实施有规划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各地区、各部门全部成立或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基本实现了工作有机构管、有专人抓。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节能联络员、统计员制度,上下协调、横向互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技术支撑和市场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计量统计逐步规范。发布了《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参考目录(2013年度)》,规范了中央级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流程,出台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的国家标准,制定并两次修订《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提升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现代信息手段的使用,有力促进了数据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公共机构节能面临的挑战。应该看到,由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一些管理部门认识不到位,节能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还相对薄弱。各项配套制度、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同地区、不同系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特别是市、县一级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人员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手段还比较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多,依靠经济、技术手段少,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机制还不够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的投资、补贴等政策还需要完善,节能资金投入不足,激励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工作的外部约束和内在动力不足。此外,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还面临办公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用能人数进一步增加带来的挑战。

以改革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抉择和攻坚任务。我们要大力增强改革意识和担当精神,以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机关、学校、医院三个领域,管好能源资源配备供应源头、使用过程、废物出口处置三个环节,用好管理、技术、行为节能三个手段,统筹协调,健全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健全完善法规保障机制。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国家关于治理大气污染、推进节能减排的新要求,推动修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加快出台能源审计、监督考核和能耗定额等方面的制度标准,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抓好各项法规制度和节能政策措施在公共机构的落实。

健全完善组织管理机制。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体制机制。一是建立由机关事务、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参与的、分工明确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机关事务与教育、卫生等行业和税务、海关等垂直管理系统相协调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机制。三是完善地方层面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机制,健全市、县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理顺运行机制。同时,积极发挥节能协会、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健全完善技术支撑和市场化服务机制。建设公共机构节能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能耗监测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机构节能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适用于公共机构的节能技术和产品遴选、鉴定、试用、推广机制,带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改进公共机构用能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使用财政资金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的同时,发挥市场融资功能,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调整合同能源管理奖励政策,组织公共机构积极采用费用托管、设备租赁、公私合营等市场化机制实施节能项目。

健全完善示范引导与监督考核机制。继续创建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节水型单位,探索建立公共机构节能“领跑者”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共机构中树立一批节能节水标杆单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建立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和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测,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和各级公共机构的考核内容,落实奖惩措施,加强激励约束。

健全完善培训宣传机制。根据公共机构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依托专业机构,构建面向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操作人员、短期培训班与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公共机构节能培训体系。通过组织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工作。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节能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使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增强节能观念,掌握节能知识,养成自觉节能习惯,从而带动全社会节能风尚的形成。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4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是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民兵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武装,一定要积极响应党、国家和军队的号召,带头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充分认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我国社会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和谐并举的治国方略。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是衡量以德治国成效的重要标准。一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全民性特征。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以德治国方略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方向。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树立良 1

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弘扬社会正气,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之间存在互动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手段,是有效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失范现象的基本途径,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牢牢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内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言简意赅,内容丰富。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传统美德,也凸现了我国进入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是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内涵相结合为特征的道德理念。我们广大民兵只有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其科学内涵,才能在实践中自觉遵守,模范践行。

(一)熟悉思想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是公民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内容;“明礼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每个公民必备的品质;“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准则;“勤俭自强”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追求;“敬业奉献”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民兵,还要熟悉和把握公民道德与军人

道德的关系,按照《军人道德规范》中“听党指挥、爱国奉献、爱军习武、尊干爱兵、遵守纪律、坚守气节、艰苦奋斗、文明礼貌”的要求,加强修养和锻炼。

(二)牢记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爱祖国,就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爱人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劳动,就是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勤劳致富;爱科学,就是尊重科学,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爱社会主义,就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三)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基本的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努力争当思想道德建设的模范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民兵要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这是广大民兵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一)切实增强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责任感。民兵既是兵,又是民,但首先是民,要毫无例外地和普通公民一样履行公民道德义务,提高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公民道德是一项全民性的道德创建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每个民兵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每个民兵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更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因此,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增强主体意识,自觉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设的事业中去,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不断地改造和提高自己。

(二)努力培养和提高军人道德素质。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要牢记履行参军参战、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民兵时刻想到自己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成员,把遵循军人道德规范与公民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境界。每个民兵既要提高对军人道德的认知能力,又要成为军人道德的实践者,自觉遵守军人道德规范,努力使自己成为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合格民兵。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5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创建中国绿色名镇交流材料

涌泉镇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部,是中国优质柑桔基地乡镇、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浙江省省级生态镇和“浙江省十大电视助推特色乡镇”之一。全镇面积99.5平方公里,5.2万人口。自然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无核蜜柑之乡临海主产地。

历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环保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按照“绿色名镇”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生态为品牌,以创建为抓手,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将涌泉建成“青山绿水环抱,园村浑然一体”的绿色生态新农村。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明确目标,加大创建工作力度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名镇”创建工作,将它作为提升涌泉整体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工作来抓。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周密安排与部署,力求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效果突出。

首先,成立领导小组。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我镇采取“绿色名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两项创建工作一套班子领导的组织方式,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工业、城建、环保、农业、宣传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并抽调相关职能部门、办公室人员设立创建办公室,统一协调,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科学制定规划。我镇于2004年制定《涌泉镇生态镇建设总体

规划》,预计通过10余年努力,通过绿色经济建设、生态人居建设、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培育等四方面工作,逐步建成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和谐、小康社会。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和分工,制定了《涌泉镇83省道沿线村庄整治方案》、《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方案》、《加强山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方案》等,将生态文化理念体现在各项工作中,逐步推进全镇生态建设。

第三,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每年都与各村、各部门、各企业签订《责任状》。我镇还将有关生态建设的有关工作作为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来抓,每个项目都有班子成员作为责任联系人,坚持项目上墙公示,定期汇报进度,限期办理完结,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有效推进生态建设项目的落实。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一是努力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围绕“生态文明”这一主线,通过各种大小会议、宣传车、标语、横幅、公告栏、广告牌等方式,加强对镇内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加深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到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来,形成全民齐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是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活动。利用“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纪念日期间,组织开展各类生态教育主题宣传活动。今年6月份,我镇组织了“环保大签名”活动,镇妇联组织开展了“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使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结合产业特色展开宣传。做好柑桔文化的宣传文章,成功举办了三届“临海(涌泉)中国无核蜜桔节”、摄影展、百名儿童画桔乡等活动。同时,邀请中央、省、地、市等各级媒体到涌泉实地考察,通过媒体提高

涌泉知名度。今年,我镇被评为“浙江十大电视助推特色乡镇”,争取到浙江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小强为我镇的代言人,通过浙江电台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我镇还组织了两次“全省晚报看涌泉”采风活动,各地晚报都对涌泉进行了整版的系列报道。

三、集中精力,因地制宜,形成创建工作合力

1、抓源头。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发展思路,合理进行产业选择和企业调整,在全镇形成三大发展区块,既:管岙区片发展船舶修造产业,玉岘区块发展机械电子产业,镇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对新引进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环评”审查,做到引资不引污,从“入口”中防止不合格企业在我镇落户。今年以来,我镇新引进的工业项目中没有1个存在环保问题。二是严格控制山林开垦,保护自然植被。制定《开垦山林工作制度》,严禁在风景区内、公路沿线、山林坡度超过25度的地区开垦,并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巡查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绿化面积。对已开垦的山地,通过采取播种草籽、改进种植方式等手段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切实抓好污染源普查工作,为有效治理污染源头提供准确资料。对污染型企业实行停产、停业、撤并、迁移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重整治。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开展了系列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镇财政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一是出台补助政策。包括保洁员工资、污水处理池、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赤膊墙整治等,极大地调动了各村开展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如对各村的卫生保洁员工资按总人口每人4元补助,公共厕所每座1万元,污水处理池补助5万元等。至目前,已对各村发放各类奖补160多万元。二是做好卫生保洁。各村都配有3到5名清扫员,负责村内卫生的日常保洁工作。此外,我镇还聘请了6名保洁员

对镇区的保洁和全镇的垃圾集中清运工作进行外包,仅此一项每年就投入40多万元。三是完善基础建设。积极开展“园林村”、“整治村”创建活动,目前,我镇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22.6平方米,90%的村实现道路硬化,50%的村已通过园林村、整治村验收,其中外岙村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梅岘村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近两年来,我镇还投入近2000万元开展了重点设施建设,实现了镇区、管岙、玉岘三处关键路段的路灯亮化;对一些重点河道、危险水库进行了疏浚、修建;新建了防洪坝、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池等,使集镇面貌得到彻底改善。

3、引科技。紧紧依靠科技,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重点加强了示范基地建设,我镇现建有浙江省农科院“院地合作项目柑桔科技示范基地”、忘不了科技示范园、国家“优质柑桔生产技术”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等近10个。通过基地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棚栽培、农药减量控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已被当地农户普遍应用。我镇还积极联系商检部门,对农产品进行综合检测,自觉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机制检验。率先开展了“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得到了加强,以合作社为基地,以农业科技专家为主体,经常对农户进行柑桔种植、农药使用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我镇还建有一支专业的农技服务队,常年为农户服务。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6

漾月街道是2013年12月师宗县行政区域划分调整后新成立的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绿色漾月、和谐漾月、法治漾月”这个主题,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始终坚持整治、防控与循环发展并重,从基础工作做起,严格执法检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打造绿色漾月,促进资源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由于过期长期以来忽视了空气、森林、水源对我们的重要性,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类疾病频繁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每个人身边。近年来,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漾月街道刚成立,就定下了以“绿色漾月、和谐漾月、法治漾月”为主题的发展目标,及时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 4

二、强化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开展

(一)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巡查管护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打击各类违反《森林法》各项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三是制止毁林开荒工作实行辖区责任制、属地管理。各村委会(社区)负责人作为制止毁林开荒的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落实措施不到位发生严重毁林开荒案件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依靠群众,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壮大队伍建设。

(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围绕“绿色漾月”建设,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重点加强县城周边重点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今年共种植50万株川滇桤木及柳杉,造林面积达2000余亩。

(三)打造城郊绿色键身场。西华寺片区至清水沟片区是广大市民的天然运动场,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片区环境,一是完成西华寺片区环山路行道树的移栽,采用胸径不小于10厘米的红花木莲、滇朴、雪松等观赏型树种,共移栽600余株。二是发动清水沟片区群众退耕还林,种植以鲜果和干果为主的经济林木,目前已完成 800余亩。通过两个片区的绿化建设,逐步建成县城的森林公园,形成师宗县天然氧吧。

/ 4

(四)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毁林开荒,围坟圈地、占地行为。目前共刑拘4人,1人正在调查取证中,处罚罚款4万余元(按照村规民约0.5元每平方米),处罚罚金用于该区域的林业建设。收取造林保证金18000元,待下年检查验收合格后退还。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现有森林地管理力度。一是依法严厉惩处毁林开垦、乱砍滥伐、围坟圈地等行为。二是实行林地保护管理责任制。强化林地保护管理的法治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县城周围10公里范围内不允许审批森林采伐指标,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方式、采伐审批手续。

(二)加快新林地建设步伐。一是加大对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围坟圈地等行为造成的山地进行林业植被恢复。二是加大对石湖公园、三中片区、文笔公园、西华寺至清水沟片区的植被再造工程。三是对市区建设,比如:人行道路、小区内部等的绿化工程建设。

(三)通过部门联动,提高综合执法力度。一是对乱排乱放、违法生产的企业,该停产整顿的停产整顿,该经济处罚的给予经济处罚,绝不姑息;二是对胆大妄为、非法生产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取缔,绝不手软。

/ 4

(四)提高市区内污水排放处理水平。通过科学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设计,逐步改善市区内雨污排放面貌。

(五)广泛深入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经常性环保教育;二是在交通要道和醒目地方制作宣传碑牌、刷写宣传标语、张贴宣传单等方式广泛进行政策法规宣传。三是制定城市文明公约,逐步树立文明意识,提升城市品位。

以上发言,如有不妥,请多多包涵!

周红飞 2014年9月12日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7

1 林场图书馆在新林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这是江泽民2003年任上海市长时为图书馆的题词。这一题词充分提示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林区人口由于地域、经济等因素文化素养比较低, 接受后天教育的条件极其落后, 如果不通过公共图书馆弥补, 则只能处于科学与文化的边缘。因此林场图书馆自然成为林区职工终身教育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林区经济和产业生产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林区人民和城里人一样需要文化。如今的林区群众, 经济收入、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有差别, 但求富求知心理迫切, 他们不再把借阅图书单纯当作一种消遣娱乐的业余文化活动, 而是把求富求知求乐结合在一起, 他们通过借阅图书资料学习, 弥补过去不足, 满足求知欲望,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在新的历史阶段, 加强林场图书馆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普及科学技术, 推广科学培育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这对于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现林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2 林场图书馆在新林区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林场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中, 发挥着许多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发挥对林区人口进行终身教育的作用。林场图书馆应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利用图书资料, 结合林区精神文明建设, 在创建“文明林场”和科技致富等活动中, 举办多种实用技术类型的培训班, 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 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举行心得交流会, 使林场图书馆真正成为群众的终身学校。通过林场图书馆, 可以使林区人口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读书明理, 在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上, 提高思想认识, 有效促进自我完善, 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二是发挥普及和传播科学技术的作用。当前林区许多年青人进入城市溶入农民工的群体, 但多数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化生活, 尤其是与城镇居民相比, 可以说是非常贫乏。这部分群体无论是在城市务工, 还是回林区就业, 都迫切要文化, 需要技能, 希望把自己的才能用在学习专业技能上, 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改善自己的生活。林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 是林区普及科学知识和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 是林区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机构, 是职工群众致富的好帮手, 是决定林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林场图书馆植根于林区,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林区人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他们通过借阅图书馆的科技资料, 学习掌握各种种养技术, 发展多种经营, 促进林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实践说明, 办好林场图书馆不仅对社会有利, 还给群众带来实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林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林业建设为中心, 帮助职工及时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

三是发挥丰富林区学生课余生活的作用。图书馆是人类的知识宝库, 作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林场图书馆的建设, 应以培养人为已任, 拓宽服务领域, 为活跃和丰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服好务。林区的中小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图书馆的经营理念, 学生读物的欠缺, 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 林场图书馆应在市县图书馆的帮助下, 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和“书评”活动, 举办“读书征文”竞赛。特别是在“减负”以后更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利用节假日举办有利于学生建康发展的各种类型的兴趣培训班, 开展讲故事等活动, 从小培养林区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丰富林区学生的课余生活, 使林区学生能享受到城里学生所能享受到的课余阅读条件, 让图书馆成为林区学生的第二课堂。

四是发挥提高思想文化素养的作用。林场图书馆既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化设施, 也是提高人们思想文化素质和思想文化水平的物质载体。对积极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林业建设者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以收集、加工、传播信息资源的功能, 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为林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占据着林区文化阵地的中心地位。在林区文化事业中, 图书馆当前仍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不仅具有公共特性, 同时具有群众文化的特性, 它以其丰富的藏书和良好的读书环境, 吸引着来自各个岗位的干部、职工、群众、教师、学生。在图书馆里不单是看书读报, 汲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营养, 寻找各种信息, 探索科学奥秘, 而且可以增进友谊, 培养感情, 缩短人际之间的社会距离。通过在图书馆源源不断的吸收健康的精神食粮, 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生活品位, 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3 加强林场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做法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充分认识基层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 对林场图书馆建设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拓宽办馆渠道, 除采取政府举办为主外, 还可采用与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机构联合办馆、个人出资、民营公助、与中小学联办, 以及争取文化援助资金办馆等多种形式。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 实现和保障广大群众多方面、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要加大林场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在林场图书馆的建设中, 要加大政府投入和林业企业的投入, 加强林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 重视解决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 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象投入教育那样来加强基层的图书馆建设, 对林场图书馆的投入应随着林业收入增长逐年增加。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 拓宽馆藏渠道, 引导各方面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要配备计算机设施, 建立与市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联通的远程工作站, 加入“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人们在林场馆就可以查阅各馆的全部资料, 利用各图书馆的书目及网上资源。

二要把林场图书馆建设纳入新林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林区文化建设包括林场图书馆建设, 是新林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把林场图书馆的建设纳入新林区建设的总体规划, 纳人林区奔小康的总体目标, 统一规划, 统一要求, 统一检查。各地政府在小康林场标准建设中, 应把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建设, 作为提高林区人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考核内容, 作为评比文明林场的必备条件。各级领导要把林场图书馆建设列为林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 主管局对图书馆 (室) 的发展作出硬性规定, 结合评比检查, 促进林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三要因地制宜发展林场图书馆。我国的林区跨度大, 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不尽相同, 林场图书馆发展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 也不能搞形式主义, 力求建设一个, 完善一个, 巩固一个。应采取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 逐步完善的模式, 并根据地区特点确定藏书内容。各市县图书馆要在林场图书馆的建设中, 对林场图书馆给以指导, 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可进行对口“扶贫”, 通过赠书、给设备、培训人材等措施逐步健全林场图书馆。

四要建设特色林场图书馆。各林业地区经济实力不同, 文化基础不一, 在建设林场图书馆时, 应发扬各自优势, 结合实际情况, 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根据本地的人文风土, 体现地区特点, 文化特点, 民族特色, 风俗特点等。要有自己的藏书特色, 应结合本地区的群众对科学文化以及脱贫致富要求组织藏书。应充分考虑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某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为重点, 形成藏书的重点和特色。应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要求、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 有所侧重的搞好特色服务。开展普及文化培训,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服务, 为现代林业作出“软投入”, 提高当地职工的文化素质。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并在工作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 涉及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加强新林区文化建设, 加强林场图书馆的建设。文章对林场图书馆在新林区建设中的意义、作用作了分析, 并提出了新林区建设中林场图书馆发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林场图书馆,新林区建设,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兆云.论农村图书馆建设[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9, 21 (1) .

[2]王淼, 杨玉鳞.对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9 (1) .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篇8

1、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要把文化阵地建设纳入集镇建设规划通盘考虑,统一安排。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市创建标准,建设乡镇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建设可与乡镇党校、政校、广播电视、体育健身、成人教育、科普培训等综合考虑,努力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用 3 年左右时间,使所有乡镇文化中心阵地面积达到 500平方米以上,部分乡镇达到 1000平方米以上。

市政府安排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乡镇新建或改扩建达标文化中心,经验收合格,根据投资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凡未按时建设文化中心的乡镇,取消当年文明单位评比资格。有条件的乡镇应抓紧建设与本镇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文化广场和影剧院,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增加集镇的文化含量,提升集镇的整体形象。

村级以建立综合文化室为主。可将党建、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图书阅览、体育健身等相结合,做到“一室多用”。活动项目达到 5 个以上,主要包括图书报刊阅览、有线电视、棋牌、球类、宣传橱窗墙报等。

2、开展“送科普书籍、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

(1)开展“送科普书籍下乡”活动。采取“对口支援送书”方式,集中购买农村实用、农民喜爱、内容健康的科普和文学图书,帮助乡镇建设标准图书室。图书室面积不低于 60平方米,藏书不低于 1 万册,已达万册的乡镇创造条件建设2 万册图书室。书架等设施规范齐全,报刊不低于 20 种。资金由乡镇与对口支援的市直部门共同筹集,按照比例分担经费。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市文化局负责做好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

(2)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实施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方式,由市、乡两级政府各承担一半费用。电影放映单位要组织精干的放映队伍,积极实施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深入各村巡回放映,多组织适合农村观众需求的优秀电影,多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农村科教片,并努力提高放映质量。各乡镇、行政村要把电影放映同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大型宣传活动、参军入伍、学生升学、老人祝寿等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和温暖,努力提高电影放映的综合效应。具体工作由市文化局和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3)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争取每乡镇每年送戏不少于 4场,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方式,由市、乡两级政府各承担一半费用。演出单位要努力多排新戏好戏,让广大农民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受到启发和教育。具体工作由市文化局和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3、实施“农家书香”工程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进行。“农家书屋”建设可同行政村综合文化室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农家书屋”由各乡镇文化中心采取流动文化服务形式,定期在各村流动换书。资金来源除积极向上级新闻出版部门争取外,市里将对建成的“农家书屋”给予适当奖励,各乡镇也要通过捐赠、扶贫、整合图书资源等渠道,增加“农家书屋”图书和器材。

4、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

每村建设“1 片标准篮球场,2 张以上室内或室外乒乓球台”,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实施。资金由各级政府、体育部门、责任单位共同筹集。体育器材资金由体育部门承担;标准篮球场混凝土地面建设资金,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由乡、村统筹调剂解决。每新建一片标准篮球场地,市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具体指导验收工作由市体育局负责。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村部建设、居民集中点建设、企业文体设施建设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等综合安排,努力增强体育场所的功能,提高综合利用率。

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乡镇文化中心阵地文体活动项目要达到 10 个以上,主要包括综合展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借阅室、教育培训室、体育健身房、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电子阅览室)、宣传橱窗等。各活动室设施齐全,设备性能良好,常年对外开放。每年开展大型集镇文体活动不少于 4 次。加强乡镇业余文体团队建设。以组建农民艺术团为主,每个乡镇业余文体团队不低于 6 支。业余文体团队要创作排练反映本地农民致富奔小康、树立文明新风、建设新农村等方面的文艺新作。每年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中,各地要组织业余文体团队开展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文艺展演、特色文化展示、歌咏比赛、歌舞晚会、灯会、拔河、球类比赛等群众文体活动。

6、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广大农村是民间特色文化的发源地。乡镇要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认真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创建“特色文化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活动,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戏曲、花灯、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项目。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作用,积极组建农民艺术团、民间艺人特色文艺团队,扎根农村,亦农亦艺,活跃乡里。实施品牌战略,乡镇要选择最具自身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重点发展,做到一乡一品,各具特色,形成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

7、推进农村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

正确区分和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乡镇文化站(中心)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用途。按照公益性文化的发展规律发展农村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的社会效益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农村文化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阵地长期巩固、活动开展正常、组织网络健全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深化乡镇文化站(中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农村文化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乡镇文广中心负责人要公开招聘,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

8、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积极培育新的经营项目,不断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充分发挥乡镇文化中心管理职能,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整顿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农村文物管理,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落实保护人员、经费、责任,保护好各类文物,严厉打击盗挖古墓的犯罪活。

9、建立农村文化体育的检查考核体系。把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纳入市级机关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之中,与文明单位创建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市文化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对照上级标准,认真制定农村文化体育建设考核细则,加强指导协调,年终认真进行考核。主要考核经费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情况。

关于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思考建议 篇9

(一)提高对地税文化的认识。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引导为地税文化建设提供导向,使地税文化内涵更丰富,影响更深远,采取各种形式的运作思路,充分借助文化给人的认同感,提高地税干部对税收事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在人、财、物

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保障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夯实文化建设工作基础,做到长计划、短安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文化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使文化建设与横向岗责体系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动员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到地税文化建设当中,坚持文化建设是为了干部职工,文化建设要依靠干部职工,文化建设成果由干部职工共享的工作理念,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建立职工的文化家园;创新保障和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敢于大胆创新的人,给予适当奖励,及时肯定工作成绩,鼓励更多的干部职工参与到工作创新中来。

(三)结合税收工作,推进地税文化建设。抓好地税文化建设就是要抓好地税文化与税收工作的有机结合,重点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地税文化建设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相结合,打造优质纳税服务品牌;与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相结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税收法制建设相结合,推进税收法制化进程;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积极弘扬地税文化理念;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树立爱岗敬业、公正执法的道德规范。

二、把地税文化建设作为发扬团队精神,凝聚合力的着力点

通过地税文化建设增强地税部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是地税文化建设的突破口。要满足干部职工实现自我的需求,尽可能发挥其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营造正风齐心、拴心留人的良好工作氛围。要运用民主的方法和手段,发挥地税文化的引导作用,确立平等互助的工作理念,让干部职工充分参与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满足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树立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税收事业的归属感。要珍视团结、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勇担责任。

三、使地税文化建设成为地税干部终身学习的助推器

从现实上讲,地税文化建设是否能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

(一)转变学习观念,把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税收事业发展的理念灌输给每位职工,确立以学为本,学习比学历重要的先进学习理念,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10

一、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之所以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因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企业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变革;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导作用;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打造和谐企业,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全面推动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1]。

二、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1. 进一步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并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

当今社会, 虽然有很多企业开始将精神文明建设列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但真正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企业少之又少, 企业内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 并且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 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 使企业认识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 进而从思想上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 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学习, 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 改变对精神文明认识的误区[2]。

2. 明确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可以为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好地效果。企业在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使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 建立健全企业的党团组织

建立健全企业的党团组织, 可以为企业加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企业的党团组织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手段, 最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其作用。首先, 企业的党团组织要不断地学习我们国家的执政方针, 并进行宣传, 使企业借助这些规章制度获得更好地发展。其次, 企业的党团组织应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来, 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 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最后, 为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 企业的党团组织要积极利用员工喜欢的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3]。

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树立企业文明风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对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 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活动, 为企业的员工树立榜样。首先,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其次, 在评比道德模范时, 要保障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拥有投票权。最后, 投票结束后, 要公开唱票, 保障评比活动的公正性。总之, 在企业内部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活动时, 必须要采用一些必要的措施保障评比的公正性,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评比活动的积极作用, 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另一方面,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学习雷锋的活动,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学习雷锋活动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 使员工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挑战。在开展这些服务活动时,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形式, 并保障被服务方能够收到实际的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是企业的员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进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 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想要最大程度的发挥文化活动的作用, 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 认真确定文化活动的主体, 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符合。 (2)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选择最佳的形式和载体, 所谓最佳就是既具有可操作性, 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能够提供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6. 将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充分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 而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够为企业培育出先进的企业文化, 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 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该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 充分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共同为企业的经济增长做贡献。

三、结语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响应的国家的号召,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而且对企业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 企业一定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学习, 采取一切有效地措施, 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进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基于此, 本文将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阐述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次重点针对如何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希望可以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徐宁燕.加强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3) :48-50.

[2]戴敏嘉.关于如何建造企业文化之路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14) :1-3.

[3]苌.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22) :165.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11

几 点 建 议

按照您在X月X日市长碰头会上的指示精神,市政府研究室围绕如何“抓招商、促发展”,组成专门课题组,对各县(市、区)招商工作进行了大范围调研,组织市发改委、市投促局等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深入座谈研讨。大家普遍感到,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正在全市开展的“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活动月”活动,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00余项),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招商观念落后、方式传统单一,招商渠道不宽、信息资源滞后,招商专业团队缺乏、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适应招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突出务实招商,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和外地的经验做法,着重就如何做好招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做实招商前期基础工作,着力解决招商项目信息不准问题。在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不能及时了解、获取和顺应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的规划布局、发展意图,是影响招商成功率的重要原因。要想成功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必须准确把握 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扩张信息和战略意图,以战略投资者“将要做什么”,决定我们“将要怎样做”。为此,建议由市投促局牵头,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及各驻外办事处,及时跟进收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各产业5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最新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投资意向等信息,建立招商信息库,形成重点招商企业名单,一月一集中、一月一评估。同时制定全市招商大纲,根据各县(市、区)和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明确招商方向,拟定招商推进计划,编制招商线路图,确定跑办主体单位。对于引进投资10亿元及以下的项目由各县(市、区)负责跑办落实,10亿元以上的项目由市、县联合跑办落实;对于重大项目信息直接向市长专题书面报告,由市级领导牵头组成专门班子重点跑办。

二、整合招商机构人员,着力解决招商力量分散问题。目前,我市虽然重新设立了市投资促进局,但分散在发改、商务等部门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仍需进一步整合,在各县(市、区)只有xx、xx、xx等少数几个县设立了专门招商机构。同时市、县两级都紧缺专业招商干部和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招商团队,懂经济、能公关的人才更少,加上招商队伍的不稳定,影响了招商跑办的连续性,错失了不少招商时机。为此,建议进一步整合分散在相关部门的招商职能,强化市投促局的工作职责,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招聘一批懂招商、会招商、能招商的专业人才,加快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政策掌握好、业务能力强的市级招商队伍。对各县(市、区)招商工作,由市政府下发文件,明文规定设立专门招商机构,专职抓招商、管招商,强化市、县两级抓招商、促发展的协调性,使全市招商工作形成一盘棋,为招大引强提供必要体制保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招商顾问制度,从上市公司、知名企业的xx籍负责人,XX外埠商会、外地在XX商会负责人,在我市投资的知名企业以及跨国公司驻XX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择优聘请招商顾问,发挥其宽视野、高站位的项目推介作用,形成内外联络畅通的招商合力,最大限度地拓宽招商渠道。

三、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招商机制不完善问题。近年来,我市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分包机制,在项目招引和落地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调研中,各县(市、区)都提出,面对全国各地“抢”客商、“争”项目的竞争局面,我市必须抓紧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招商工作机制,要以机制的创新激发新一轮招商活力。为此,建议借鉴 外地(市)先进经验做法,建立“五大工作机制”:一是招商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招商工作例会制度,统筹协调招商项目推进过程中跨分管、跨区域、跨部门等困难和问题,招商过程中的重大项目和布局意见等分歧较大的问题。二是全员大招商机制。对招商项目分类梳理,明确到市县乡全员领导岗位,通过各分管工作序列专题专项协调、推动、落实。三是“一把手”招商工作机制。突出“一把手”招商工作第一责任,全程跟踪,定期要账,年终完成情况列入绩效考核范围。四是专职小分队招商机制。各县(市、区)分别成立5支以上专职招商小分队,脱产专职招商。五是异地招商工作机制。支持招商方与落地方利益共享,引导载体受限项目异地摆放建设。

四、制定招商引资配套政策,着力解决招商工作缺乏遵循问题。今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合肥、无锡等市纷纷在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配套政策。为此,建议由市投促局牵头,发改、工信、商务、农业、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参加,根据国家、省文件精神,尽快研究制定我市相关配套文件,形成一套完善的、符合XX实际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为全市招商工作提供遵循和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已成立的各类基金管理办法,加紧制定实施细则,探索成立各项基金的子基金,充分发挥基金在引进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和新兴经济业态项目中的引导作用。

五、加大招商考评奖励力度,着力解决招商工作压力不够问题。近几年,我市年年都提出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必须引进1—2个5亿元、10亿元以上的项目,但由于对招商引资工作没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导致一些县(市、区)缺乏引大资、招大商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加之原有的招商引资政策不好落实,对有功人员奖励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商工作的开展。为此,建议尽快制定出台《XX市招商引资考评办法》,由市投促局、市发改委按照考评办法,以动态跟踪、节点对账、印证求真的方式,组织开展季度、考评工作,招商考评成绩按一定权重计入绩效管理指标考核体系,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培养、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建议设立“市长招商引资工作专项奖励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款用于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有功人员的奖励。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篇12

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工潮的产生,导致工会组织的诞生。

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为适应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定大局,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新时期,我国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农民工问题凸显,困难职工的生活、医疗住房、子女读书等问题已备受关注。国有企业中,改革力度的加大,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呈现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复杂化的格局,这些问题都给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基层工会存在的问题

(一)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能履行不到位。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既是职工群众对基层工会的要求,也是基层工会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工会维权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切入途径,加之工会人力、财力等资源的制约,基层工会的维 护职能的不到履行,工会与职工的关系渐渐疏远,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工会代表职工的功能,职工遇到的困难也不再向工会寻求帮助。这都真实地反应出了工会的维护职能的履行是不到位与履行困难。

(二)参与职能的履行弱化。工会的参与职能,是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议政的一项社会职能。但从基层工会自身而言,目前在履行参与职能的过程中,存在着宏观参与力度不够,超前参与意识不强,工会干部减少,主动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而没有参与就难以为职工提出问题,就不能解决职工所面临的困难。所以,保证参与职能的充分履行,是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各方意见、分析现状原因、作出决策建议必备的前提条件,但这种现实的矛盾却弱化工会的参与职能。

(三)职工队伍分化、对象复杂。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职工的成份相对简单,工会工作的开展也就相对的简单。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出现分化,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表现出明显的差距。如在企业主要有经营管理者群体、科技人员、高级职员、职工群体和工者群体等。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自身需求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也不尽相同。工会工作开展就因此变得更加复杂,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四)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近年来,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并且这种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比如,针对企业实行减员增效、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等改革措施引发的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时有发生,而作为企业工会,就要求有较强的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协调这一系列的问题。但在实际当中,工会此时便感到束手无策,处于“不能不协调,又不知如何协调”的两难境地。出现工会现实能力与要求不符的现状。

(五)职工收入差距拉大,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随着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过去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已被彻底打破,这使得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处于低收入状态的职工群体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陷入困难或特困之中。在这样现实面前,工会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方法手段上,都没有力量解决职工就业、提高收入等根本问题。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救助部分特困职工。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经常出现“不能不维护,又不能多维护”的尴尬局面。

(六)工会组织受到冲击。在企业机构改革中,一些企业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仍存有“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偏见,没有认识到工会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虽然有《工会法》作保障,许多企业工会仍然成为第一个被合并、精减的组织,工会干部几乎全部转为兼职,有的身兼数职,一批工会骨干和积极分子流失。基层工会干部由于兼职过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研究工会工作,工会成为了党群工作部里的一块应付差事的“牌子”。由此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讲工会工作被削弱了。

二、对基层工会的思考与建议

(一)克服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由于受计划经济和平稳市场经济的影响,工会主席一般由上级“安排”产生或由相关负责人兼任,以致从组织上把工会与行政合二为一。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为保障职工利益,从而脱离了群众,堵塞了反映职工意愿、要求的渠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基层工会主席的产生必须直接民主选举产生,实现民主化,实现政、工分开,各司其职。这样,工会才能为群众谋利益,以职工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基层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使工会名副其实。

(二)敢于为职工争取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法律规定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在争取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工会干部必须拿出勇气,勇敢地站出来代表职工向用人单位争取职工的合法利益,而不能 当抹稀泥的“和事佬”,更不能为了自己保“官”而对职工反映的情况不闻不问,甚至劝说职工不要“惹事生非”……。同时,工会干部在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协商保护和发展职工利益时,应做到有理有节,让其为理所服,为情所动,力争在和谐的气氛中为群众争取到正当利益。

(三)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基层工会组织在突出维权职能外,也有教育好单位职工的职责和义务。工会干部必须努力建设一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高职工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加强对职工的文化、技术和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可以通过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建功立业活动;还可以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职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风尚,树立职工身边的行业典型,让职工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形成赶、比、超的浓厚氛围。

(四)要分析、明确工会工作对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已成共识,要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必须把工作对象搞清楚。一是要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 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同时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因为,这部分职工人数多,涉及面广,是企业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许多牺牲。只有把这部分职工的利益维护好,工会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工会组织才能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找准位臵,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要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企业工会针对人员少、任务重、难度大的客观实际,必须以建立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来确保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重组改制、转轨变形的实际,我认为应建立民主管理机制、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宏观参与机制、调查研究机制、工会工作评判机制等。也只有有了完备的机制才能保障工会的只能落到实处。

(六)要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面对企业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走在时代的前列,能预知职工群众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勇于开拓创新,能够探索新的、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到有法必依;最后,还要学会调查研 究,能将职工的问题从更深的层面反映出来,找出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上一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销售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