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话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话(精选5篇)

在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话 篇1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关键时刻,县委决定举办全县社区党建暨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这是县委重视加强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社区干部工作素质,努力开创我县社区工作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讲以下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加强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在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格局、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日益呈现出“四个多样化”的特点。这些变化,给新形势下社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我们社区广大干部要充分认识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开创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加强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善城市管理与服务的需要。近几年,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得城市的部分管理职能逐步由政府向社区转移,社区所承担的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的工作将越来越多,许多社会化的服务职能要依靠社区来承担。比如,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部分集体企业的停产关闭破产,大量下岗职工进入社区,需要社区党组织配合有关方面,帮助下岗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和再就业问题;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社区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社区党建暨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保证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是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通过社区党组织来加强这些组织中党的建设,开展党的工作,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带来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向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人”转变,大批劳动者和各类人才在社区间流动,这就要求党的工作必须及时深入社区以凝聚广大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矗党员流动性的增强,使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党员增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的党员增多,在职党员在社区的时间增多,同时,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党员也回到了社区。党员分布状况的新变化,就特别需要加强社区党建暨精神文明建设,使社区党员群众都能够生活在党的组织中,保持党的组织的严密性。

第三,加强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是维护社会团结、保持政治稳定的需要。社区是社情~的交汇点,是社会矛盾的“聚集地”,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第一道防线。社区稳定与否,影响重大。因此,每一个社区党组织都肩负着维护稳定的重大责任,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有效地化解社区内的各种矛盾,把影响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把社区居民动员和组织起来,铸成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坚固防线。

四是加强管理。要针对社区党员流动性大和老龄党员增多、下岗职工党员增多、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活动增多等新特点,不断改进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离退休职工党员是社区党员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社区各项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要根据离退休职工党员身体状况、年龄和专业特长,通过多种形式发挥他们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积极开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科普活动,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渠道,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各类志愿者活动为载体,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目的,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走出一条单位和社会共同管理党员的新路子。要加强对流动党员、下岗待岗职工党员的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支部、临时支部、党员联络站等多种形式,把这些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五是创新载体。要围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党性实践活动和争先创优活动。在纯居民党员中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子和党员“六个一”活动(护一片绿地,帮一户贫困户,献一片爱心,教一名劣迹青年,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搞一些文艺节目),当好“纠纷调解员”、“治安联防员”、“政策宣传员”、“卫生管理员”、“市场监督员”;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以“服务在社区,奉献在社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中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的树形象活动和“带头再就业,带领再就业”的“双带”活动;在在职党员中开展以“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帮扶困难家庭,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院”为主要内容的“五带头”活动。

六是完善机制。要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共建方案,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鼓励引导辖区单位的服务设施而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围绕社区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党群共建、社企共建、社校共建、警民共建、军民共建等活动,逐步形成居民党员为主体、社区党支部为基储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七是强化服务。要把搞好社区服务作为基本职责,作为社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脚点,积极探索服务于居民群众的工作载体,大力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把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同服务社区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党团员在社区服务中唱响主角,紧紧围绕辖区居民的医、食、注行开展全方位服务,广泛开展“党员联系户”、“党员义务奉献日”、“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坚持“以社区为载体、以文化为媒体、以群众为主体”,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社区居民群众中去。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动员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大力弘扬先进社区文化。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载体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依托社区文化广尝老年活动室、“夕阳红”秧歌队等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经常开展“社区文化大家乐”活动,开展专题讨论、书画展览、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组织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对党员和居民群众开展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健康教育等。组织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工程”、“争当实践‘xxxx’模范”和“模范党员家庭户”、“社区‘五好’党员”评比等活动,发挥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区文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楼院”、“文明社区”、“文明街道”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社区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爱家园,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

三、珍惜学习机遇,力求这次培训工作能取得实效

当前,在社区工作任务十分繁忙的时期举办这次培训班,这本身就说明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组织上对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能够参加这次培训班,对于各位社区干部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希望大家要好好把握,十分珍惜,使有限的培训时间变成高效收获的过程。

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是与工作同等重要的任务,不认真学习,就不可能掌握过硬的工作本领,也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因此,从一个干部对待学习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其对工作的态度。各位同志要本着对事业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社区居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珍惜这次学习机遇,以高度的责任心,尽最大努力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学习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学习并不比工作轻松。各位同志平时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组织上把你们集中起来进行一段时间的脱产培训,就是为了让你们静下心来,实实在在地学一点知识。

各位同志在工作岗位上是一名干部,但进入了课堂就是一名学生,要用党性、用组织纪律、用做人的基本原则来约束自己,自觉地、不折不扣地遵守学习纪律,服从管理。这次培训班安排的内容比较多,有思想政治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有社区管理知识,还有研讨交流。能否达到培训目的,能否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需要各位同志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二是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都处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是业务骨干,事务多、工作忙,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为此,大家要认真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对两者都要有一套合理的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认真听课与课余自学结合起来,以加深理解,加深记忆;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挂起钩来,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能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要以这次集中培训为今后加强自身学习的新起点。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干部,学习应当是你们工作甚至人生的永恒主题,必须持之以恒,实实在在地落在行动上。这次集中培训的时间只有短短3天,安排的学习内容也十分有限。虽然我们希望大家在培训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获取一些知识,但大家的能力和水平不可能一下子有质的飞跃。学习需要长期不断地付出与收获,通过这次培训,让各位同志找出自己知识水平与岗位职责要求之间的不足,测出自己的工作水平与事业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明确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通过培训提高大家重视学习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坚持不懈地学习,作为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更好地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这才是我们加强社区干部培训工作的根本目标。

在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话 篇2

1 农业“机器换人”现实有需求, 发展有潜力

早在1959年, 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科学论断, 这既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 也深刻诠释了农机化的战略地位。时过半个世纪, 依然显示了科学性、正确性。当前, 农业发展的背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机化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 推进农业“机器换人”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1.1 节省了资源消耗, 保护了生态环境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机械化作业是重要手段和依托。以农机装备为载体, 推行精准施肥施药技术, 可以有效提高肥药利用效率, 减少肥药投入, 既节约成本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推行秸秆综合处理技术, 可以有效防止秸秆焚烧,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推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 可以有效防范病死动物乱埋乱扔现象, 减少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等等。可以说, 只有依靠先进适用农机装备, 水肥药精准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以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模式, 才可能广泛推广, “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才可能大范围实现。

1.2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机装备是工程技术、农业技术成果的物化, 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机装备的应用, 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达到的规模、速度,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比如, 水稻机械插秧效率是手工插秧的30多倍, 机械收获效率是手工收割的50多倍。同时, 农机装备的应用, 还极大减轻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 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 帮助农民实现轻松体面劳动。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 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要与二、三产业竞争农村劳动力, 吸引劳动力回流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除了需要是个有效益的产业外, 还必须是个体面的行业。这就必须依靠农业“机器换人”。可喜的是, 目前在“机器换人”武装下的农业已经吸引了不少农二代、大学生回流从事农业生产。

1.3 节约了投入成本, 增加了经营收入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农业“机器换人”对于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十分明显, 尤其是在劳动力和物化成本持续攀升的形势下, 是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 “机器换人”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近年来, 人工成本上涨迅速, 农忙季节一天两三百元可能都请不到人。相比较而言, 机械作业成本要明显低于人工作业成本, 而且还可以不耽误农时。其次, “机器换人”可以减少物化投入。比如精准播种、高效施肥施药、自动化喂饲等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推行, 可以有效减少种、肥、药、饲料的投入。有试验表明, 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节约种、肥、药成本10%左右。第三, “机器换人”还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商品性。设施栽培、喷灌滴灌、茶叶机采机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果商品化处理以及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等的普及应用, 在提升农产品品质、减少过程消耗、调节上市时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1.4 改进了生产方式, 促进了转型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表明, 生产工具的变革, 能够引起生产方式的相应改变。农机装备是农业所用的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方式伴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不断变革、进步。农机装备的应用, 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小农经济, 实现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史, 各国尽管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 但共同点是首先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 依靠农机装备来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作业, 并以此为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 随着农业的发展, 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技术只有在和农机装备集成应用的情况下, 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农艺控制水平, 才能大规模推广普及。

2 农业“机器换人”以往有成效, 当前有难点

客观来讲,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 在良好政策的推动下,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在全体农机人的努力下, 我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农业“机器换人”步伐持续加快。主要呈现三大特色:一是装备总量快速增长, 装备质量明显优化, “现代装备”逐步取代“传统农机”。2004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 全省新增各类农机装备102.4万台 (套) , 是历史上增速最快的时期。高效舒适、智能精准、绿色生态等现代新式农机装备大量涌现, 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传统老旧、低质低效农机装备加快淘汰, 农机装备水平实现整体性、素质性提升。二是作业水平大幅提升, 作业领域明显扩大, “机械作业”逐步取代“人畜作业”。近十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23百分点, 达73.5%;粮食烘干机保有量增长20余倍, 稻麦烘干率达45%;冷藏保鲜库容增长近10倍, 达260.8万m3;果蔬菌茶、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进程全面提速, 特别是茶叶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大众茶类修剪、采摘机械化水平近90%, 名优茶机制率达95%。三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新型主体”逐步取代“传统大户”。农机合作社、区域性服务中心、农机作业公司、农机“4S”店、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等专业化新型主体不断涌现, 逐步取代传统农机大户、农机服务队等, 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目前全省拥有1 407家农机合作社和近5 000个区域性服务中心,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干事创业既要看到进步, 更要正视不足。审视当前农业“机器换人”现状, 难点和短板仍然不少。主要是“四个不相适应”:

(1) 从机械本身看, 无机可用、有机难用问题较为突出, 与农业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浙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境内山区丘陵、平原盆地、海岛一应俱全, 并且物种丰富, 是综合性农区, 产业门类齐全, 客观上要求适应产业的各类农机装备。随着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实现舒适高效生产等越来越引发重视, 同样要求有相适应的农机装备。但是, 目前农机研发和制造水平不高, 农机产品供给不足造成的“无机可用”, 以及产品质量性能不佳造成的“有机难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直接影响了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的进程, 特别是果蔬、畜牧、食用菌等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 部分环节甚至还处于空白。农机装备层次有待提高, 适应农业绿色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需求的高端农机装备应用面还比较窄, 比如植保机械, 仍然以手动或机动喷雾器为主, 农用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还处于起步阶段。

(2) 从生产条件看, 有机无处用、农机难下田问题较为突出, 与机械作业要求不相适应。农机装备的应用客观上要有一定条件, 包括农田要平整、路网要配套、品种要适应、布局要合理等。目前, 农机的作业条件也存在不足。一方面, 农机农艺融合还远远不够, 作物品种、农作制度、种养殖方式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标准化程度偏低, 直接影响了农机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另一方面, 我省山地丘陵多, 地块分散、碎片化问题突出, 集中连片种植区比较少, 种养殖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 机械化作业的高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再一方面, 与农机配套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适用于农机通行作业的机耕道路建设较为滞后, “有机无路走、农机下田难”的矛盾较为凸显。

(3) 从经营主体看, 有机无人用、用机不理想问题较为突出, 与机械应用要求不相适应。农机装备是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设施, 需要有一定能力的经营主体使用, 才能充分提高生产效率, 体现农机装备的价值。相比这个要求, 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化实用人才的发展显得滞后。虽然农机服务组织的总量不少, 但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总体还不多, 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作业服务组织仅占总量的26.4%, 一、二级维修点仅占总量的1.4%,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维修服务比较弱, 难以满足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机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技术人才特别是新型高技能职业农机手比较缺乏, “有机无人用、用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地方农忙季节不得不高价雇佣外省机手帮忙作业。

(4) 从要素保障看, 无钱购机、无地放机问题较为突出, 与农机装备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虽然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不小, 但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 不少我省有实际需求的高新农机产品未能纳入补贴范围。省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力度有限, 高耗能农机报废补偿范围还比较窄, 农机科研开发、新产品引进示范、维修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则比较缺乏。农机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 农户贷款难、贷款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政策性保险工作尚未在面上展开。农机库房用地在一些地方难以有效落实, 农机用地难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农业“机器换人”到了目前这个阶段, 可以说好换的都已经换了,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上述难点和短板就是剩下的“硬骨头”, 也是制约农业“机器换人”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的症结所在。面对这些“硬骨头”, 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以“铁齿铜牙”一啃到底。

3 农业“机器换人”步子要稳妥, 思路要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 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古人所说“三思而后行”, 也是这个道理。目前农业“机器换人”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站在了新的起点, 面临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 绝不能墨守成规, 总搞“老一套”, 必须以新理念、新思路谋划新的发展。

3.1 注重瞄准发展方向

适应“两高”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要求, 农业“机器换人”必须加快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等“两全两高”方向迈进。全面, 即在继续加快粮食、茶叶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同时, 加大果蔬、畜牧、食用菌等产业机械装备推广普及力度, 实现各产业机械化均衡发展、齐头并进。全程, 即农机应用向纵深渗透, 全面覆盖从产前的耕作、育苗、栽植到产中的排灌、植保、施肥再到产后的收获、烘干、加工、秸秆处理的各个环节, 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高质, 即农机质量性能更优, 高效舒适、智能精准、绿色生态等高端农机装备加快普及应用, 农机装备进一步优化升级, 层次全面提升。高效, 即农机装备进一步向规模主体集中,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推动农机装备共享、集约发展, 使用效率和效益更高。

3.2 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 解决突出问题, 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前面梳理的都是一些反映比较普遍的共性问题, 既有内部的问题, 也有外部的问题, 既有“机”的问题, 也有“人”的问题, 但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都制约着农业“机器换人”向前迈进。当然, 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 还有一些个性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 以问题为导向, 进一步梳理区域农业“机器换人”面临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措施办法和时间节点。比如农机实用人才缺乏问题, 就应当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途径, 并设定时间表。又比如政策力度不够问题, 就应当在研究有效政策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支持, 尽早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3.3 注重克服薄弱环节

薄弱点既是短板问题, 也是空间潜力, 还是我们工作的发力点。只有找准薄弱点, 集中精力填补短板, 才能提高“木桶容量”, 提升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就农业“机器换人”来讲, 目前的薄弱环节还不少。种植业方面, 栽植普遍属于薄弱环节, 无论是水稻栽植、油菜栽植还是蔬菜瓜果栽植的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收获除稻麦、茶叶 (名优茶除外) 基本实现机械化外, 其他如油菜、果蔬、食用菌等还比较低;植保机械化虽然水平不低, 但质量也就是植保的效率和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养殖业方面, 水产增氧、自动喂料、水质净化处理等机械化程度比较高, 畜禽自动喂料、环境控制、排泄物清理等则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必须紧紧盯住这些薄弱点, 加大力度推广普及相应的机械装备, 加快突破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化, 夯实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

3.4 注重坚持示范引领

搞技术试验示范是我们的职责, 也是我们的强项, 更是多年农机化技术装备得以顺利推广普及的经验所在。各地要根据农机化发展基础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实际, 明确农机化技术装备示范推广的方向和重点, 进一步完善不同区域不同农业产业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 大力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培训和宣传, 加速技术的熟化和成果的转化。依托各类农业 (农机) 项目, 充分发挥农业 (农机)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养殖大户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一批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和培训基地, 发挥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引导农民群众了解并主动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

3.5 注重把握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既是开放理念的重要体现, 也是激发事业发展活力、推动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就农机而言, 需要把握四大方面的融合。一是农机与农艺要融合发展。就好比文、理不分家, 农机与农艺要相互包容, 相互支持, 相互适应, 构成高效协调的机械作物生产系统。也就是农机研发要充分考虑农艺因素, 品种选育、农作制度创新要充分考虑机械适应性。二是农机化与信息化要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互联网+”发展潮流, 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领域中的应用, 推进智慧农机建设, 推动农业生产由“机器换人”向“机器人换人”迈进, 提升农机作业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三是农机产学研推要融合发展。统筹大学院校、科研机构、制造企业、推广部门的力量, 引导产学研推协同创新, 共同推进农机新产品研发、制造和推广, 推动农机科技进步。四是机械与设施要融合发展。适应浙江耕地资源有限的实际, 在推广普及农业机械的同时,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实现机械化与设施化同步发展。

4 农业“机器换人”目标要明确, 力度要加大

目标任务是追赶的方向, 是努力的路径, 也是前进的动力。省政府办公厅意见、“十三五”规划以及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机器换人”的目标, 概括起来就是农机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质量性能更优, 农机装备应用加快向农业的各个产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延伸, 向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拓展, 向舒适化、智能化、精准化迈进, 农机覆盖率、渗透力和适用性、通用性、共用性、安全性明显提高。

4.1 抓好“机器换人”的重点工作

4.1.1 加大农机研发创新力度

农机科研开发是充盈“武器库”, 实现农业“机器换人”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农机部门来讲, 重点是要做好引导、牵线搭桥和支持保障的工作。引导, 就是要研究完善农机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 明确农机研发创新的方向, 引导农机企业研发生产农业产业和农民群众急需的农机产品。牵线搭桥, 就是要当好“老娘舅”的角色, 做好资源整合工作, 积极搭建农机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平台, 拧成一条绳, 提高农机研发创新的质量和效用。目前, 金华、路桥等地已经建设或者筹建农机科技协同创新基地, 非常好。支持保障, 就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科技方面的支持,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优化农机研发创新环境。

4.1.2 加大农机鉴定推广力度

好的农机产品只有配合有力有效的推广, 才能发挥好它的效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农机新产品推广鉴定办法, 着力提升鉴定能力, 扩大产品鉴定范围, 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将适用于我省关键薄弱环节的农机产品纳入鉴定范围, 为农机新产品的有效推广提供保障。要按照“厚植优势、补齐短板、填补空白”的原则, 发挥农业 (农机)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 (农机) 大户等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科技下乡、现场展 (演) 示、集中培训指导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加快推广应用农业生产需要的成熟适用农机装备, 支持引进我省紧缺的农机新产品开展试验示范, 切实加快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全面提升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

4.1.3 加大购机补贴实施力度

实践证明, 购机补贴政策是农业“机器换人”最有力的“驱动器”。必须一如既往地抓好这项政策实施, 扎实做好政策宣传、指导和监督工作, 确保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发展真正取得实效。要立足于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根本需求, 进一步研究完善购机补贴政策, 争取将更多适用的农机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对关键薄弱环节机械予以优先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前段时间, 省里成功争取农业部支持将我省列为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省, 并联合省财政研究制定了省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 计划选取若干粮油及十大主导产业薄弱环节机械纳入新产品补贴和省级补贴范围。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试点方案和省补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 并抓好组织实施。

4.1.4 加大农机示范工程实施力度

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是省里确定的“十三五”八大重点工程之一, 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机器换人”工作的主抓手、主平台、主战场。各地要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紧密结合区域农业产业和农机化发展实际, 研究确定示范县、示范乡镇 (园区) 、示范基地创建计划。要突出粮食产业, 集中资源和力量, 全力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 从基地入手, 由点及面, 整片、整乡、整县梯度推进,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努力打造一批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典型样板, 带动农机化的整体提升。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 打造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典型样板 (县、区) 。

4.1.5 加大农机服务主体培育力度

加快研究制定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指导意见, 因地制宜培育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以及维修、销售、中介、租赁等服务组织, 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机服务, 加强整体规划, 力求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服务有效。坚持扶大扶强, 引导区域性同类或相关联的服务主体实施合作、兼并和重组, 发展农机合作社联合社、股份制作业公司以及集作业、维修、培训、销售等多功能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 引导服务组织加强制度建设, 优化运行机制, 完善基础设施, 延伸服务链条, 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功能齐全、效益明显的示范性服务组织。

4.1.6 加大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充分发挥农机装备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首先必须保证农机装备要有人用、用得好。要深入实施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比如针对农机服务组织带头人要重点加强经营管理、农机化新技术等知识培训, 针对农机手要重点加强驾驶操作、日常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 针对农机维修人员要重点加强维修专业知识培训, 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既懂生产又善管理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要扎实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组织农机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着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打造一批高素质技术精英。

4.2 创造“机器换人”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内外兼修方能行稳致远。农业“机器换人”要“换得快”“换得好”, 必须创造好的条件, 营造好的环境。

4.2.1 加强政策创新

省政府办公厅意见里明确规定了不少的扶持政策, 有的是老政策, 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突破, 有的是新政策, 需要我们去争取、去创设。今年以来, 我们已经争取农业部、省财政和省科技厅等的支持, 成功列为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省, 并出台了省级购机补贴办法和农机装备科研专项政策, 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这些都非常好。下一步我们需要再加把劲, 加强政策创新, 争取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措施, 比如首台套农机装备引进以奖代补办法、政府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办法、农机信贷财政补助办法, 等等。总之, 省政府办公厅意见中规定的政策要尽快争取到位。

4.2.2 加强农机法规建设

2012年出台的《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填补了我省农机法规建设的空白, 极大促进了农机化和农业“机器换人”的发展。但从当前看, 我省农机化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条例》中有的规定已经不适应, 比如《条例》中关于购机补贴需要签订合同的规定, 我省已经出于便利农户的考虑取消了这一要求, 又比如《条例》中关于确定公布支持推广农机产品目录的规定, 根据农业部要求已经暂停了目录的编制。而有些新的要求, 还尚未在《条例》中予以体现, 比如“互联网+农机”发展、农机产品红黄牌制度建设等。这些都对《条例》修订提出新要求, 需要我们通过深入调研, 及时向省人大提出建议意见, 确保《条例》更加科学实用。

4.2.3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安全生产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 这条坝必须始终筑牢, 为农业“机器换人”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在抓严抓实抓细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基础上, 要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创新和改进农机安全监管方式方法, 提升监管的效率和效果。重点要适应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变化的新形势, 加快构建道路外农机安全巡查制度, 推进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适应“互联网+”的新潮流, 探索信息化监管新方式, 比如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进行远程智能监管。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新要求,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方式, 特别是农机免费实地安全检验, 要按照要求尽快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4.2.4 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农机“三难”问题, 即“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问题。针对农机“看病难”问题, 要切实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特别是高新农机维修中心建设, 优化区域布局, 改善设备条件, 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农机“行路难”问题, 既要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也要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 争取农户支持统一连片整理耕地。针对农机“住房难”问题, 要积极沟通协调国土部门, 严格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 保障农机存放、维修等场所建设用地需求。同时, 加强统筹规划和布局, 减少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5 农业“机器换人”精气神要足, 方法要得当

干事创业最终靠的是人, 是在座各位带领下的农机系统的全体同志们。农机系统的同志们都要切实拿出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 落实掷地有声, 执行铿锵有力, 如此才能推动农业“机器换人”稳中求进、勇往直前。

5.1 态度要端正

态度决定工作的干劲, 决定工作的成败。推动事业健康发展, 必须保持良好的态度。农业“机器换人”, 关乎农业增产增效和稳定发展, 关乎农民群众的轻松劳动和体面生活, 关乎整个现代农业建设,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紧迫性不言自明。当前, 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这是当代农机人的历史使命, 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但从目前看, 一些地方对农业“机器换人”有不同的认识想法。在这里我们要说, 任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无所事事的态度、只求过得去不求做得好的得过且过的态度, 甚至由着农民群众自己去的放任自流的态度, 都不利于农业“机器换人”的顺利推进, 都是对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 都有悖于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希望。我们务必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以时不我待的态度,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 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把任务记在心里, 把工作抓在手中, 努力推动农业“机器换人”赢得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5.2 精神要抖擞

精神风貌是做好事、做成事的先决条件, 有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想出更好的办法, 就会使困难迎刃而解, 使容易的事情得心应手。农业“机器换人”, 涉及到换什么、怎么换、谁来换, 在什么地方先换、怎么顺畅换等问题, 环节多、任务重。限于我省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的特点、农民群众经济实力不强的现状、农机本身不够配套的事实等情况, 工作难度还比较大, 有些困难、矛盾还比较多。困难和矛盾是考验我们精神状态的试金石。我们必须不忘初心, 牢记做好农机化工作的使命, 牢记推进“机器换人”的用意, 坚定不移推动工作发展;必须坚定信心, 充分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 有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有各方面的好政策好经验引领, 只要打开脑洞并把工作做到位, 任何困难都是可以破解的;必须树立恒心, 把持一种毅力、一种韧劲、一种定力, 一步一步走、一件一件推、一项一项做, 农业“机器换人”一定会迎来一片艳阳天。

5.3 作风要扎实

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落实, 而落实工作的关键在于潜心用力去推动, 否则, 再好的政策思路都会成为海市蜃楼, 变成虚无缥缈的东西。农业“机器换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机实用人才培养,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还要抓紧建设“机器换人”示范工程, 等等。这些工作在省政府意见、“十三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中都作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作为从事农机化工作的人来说, 落实这些工作要求, 绝不能停在口头上、浮在表面上, 必须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抓好落实。要认真对标, 结合当地实际,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查找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 研究具体的工作重点和措施, 力求加快速度提升长板、补齐短腿。要静下心来, 思考发展的思路, 确定发展的目标, 梳理发展的重点, 排除外界干扰, 创造有利条件, 持之以恒沿着既定目标抓深入、抓提升。要弘扬泥腿子精神, 走向农业生产一线、走到农民群众中去, 抓点做样、搞好示范、加强指导, 做给农民群众看, 领着农民群众干, 从而提升农业“机器换人”的实际效果。

5.4 方法要讲究

在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话 篇3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全市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市委之所以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通过集中学习和专题培训,让大家全面、深刻地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肩负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市党的建设的重任;二是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作出表率,带动和影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切实形成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在学习时参考。

一、充分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丰富成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出台背景和深远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一)《决定》体现了我们党推进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就成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从夺取政权转移到治国理政,党的建设也从革命党建设发展为执政党建设。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自身状况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卓有成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决定》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更加坚定、重点更加突出、要求更加明确、路径更加具体、方法更加科学,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高瞻远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地球村加速来临;另一方面,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此消彼长,国际秩序、综合国力的较量更趋激烈。从国内发展来看,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趋势,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改革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这些变化,呼唤着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决定》明确指出,“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形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就变得十分迫切。

(三)《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所处历史地位转变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这三大历史性转变,不仅意味着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也意味着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以及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要因时而变。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党内在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决定》振聋发聩地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党情的深刻洞察和忧患意识。《决定》还旗帜鲜明地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充分表明我们党认清了面对的严峻考验,把握了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审时度势作出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部署,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二、深刻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学深、吃透、弄懂全会《决定》,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党长期执政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出加强党的建设的六条宝贵经验。这六条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坚持一个首位,即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一个结合,即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一条主线,即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一个宗旨,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个动力,即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一个原则,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六条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党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充分运用、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二)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把握“四个着眼于”的总体要求,即: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的“再推进”,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为我们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按照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的原则,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六项主要任务”,是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深化、细化和具体化,抓住了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的思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十七届六中全会还在思想理论、政策取向和工作部署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这些新要求新举措,是多年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新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认识,体现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我们务必全面把握,切实贯彻到党建工作实践之中。

三、奋力开创新形势下我市党的建设新局面

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从徐海市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市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加快徐海市崛起这一目标,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点要着力推动五个方面的创新:

(一)围绕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党身处多元多变的环境中,一方面,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需要我们自觉提高对社会思潮的判断力、分析力和批判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另一方面,社会变革加速推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且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学习力,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结合我市实际,45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要争做学习的表率,乡镇以上党委班子要明确学习规划,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1、要树立学习意识。从徐海市情况来看,学风不浓、玩风较盛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下大力纠正。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认识到,学习既是工作需求,也是精神追求;既是个人行为,也是政治责任,必须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从减少交际应酬中挤出时间学,从提高工作效率中挤出时间学,从利用茶余饭后中挤出时间学,努力实现从偶有所得向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跨越,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增强本领、增加修养。

2、要丰富学习内容。领导干部要胜任工作,做复合型人才,必须博览群书。既要读政治之书,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又要读业务之书,提高业务素养,成为分管战线的行家里手;既要读管理之书,又要读文学之书;既要读现代之书,又要读史学之书;既要精读著作,又要广泛涉猎。尤其要注意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规律,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

3、要完善学习制度。当前,重点要完善各级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学习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行学习日制度,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学习走上常态化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述学、考学、评学制度,加强对干部学习的督促检查,把学习情况作为班子考核和干部述职的重要内容。

4、要形成良好学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核心在于坚持学以致用,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做到“三个优先”,即工作需要优先、急难应对优先、党性修炼优先。要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探索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实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新突破

我市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要始终把握“五个着力点”,即把握坚持科学决策、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执行力、加强制度建设、改进作风等五个着力点,打造善于驾驭全局、团结和谐、务实亲民、规范高效、风清气正的领导班子。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始终按照“干事干练干净”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抓落实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党的不懈追求。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民主建设的思想,要形成以下四点认识。一是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党自身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只有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的创新活力。二是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对“一把手”而言,重点要增强“民主意识”,重大事项多沟通、多讨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班子成员而言,重点要增强“集中意识”,对集体形成的决议,要按照分工,尽职尽责抓好落实。三是基层民主建设是基础。只有充分尊重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的主体作用,才能广泛凝聚全党的意愿和主张,形成统一意志。四是制度创新是保障。当前重点要从操作层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完善全委会和常委会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决策表决制度,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

2、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这方面,必须坚持“一个标准”,完善“三大机制”。“一个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把“德”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选用干部的特殊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要按照这一要求,研究和探索考察干部“德”的具体途径和实施办法,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三大机制”,即,选拔任用机制。特别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市里每两年要开展一次竞争性选拔副县级干部工作,市直机关中层领导职位要逐步做到以竞争上岗为主要选拔形式;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使最优秀的人才获得最宝贵的“初始提名权”。管理使用机制。重点是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干部交流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主体多元化、程序民主化的考核评价机制。特别要积极探索延伸考察的办法,对拟提拔的干部,既要考察现实表现,还要了解一贯表现;既要到现工作单位进行考察,还要到原工作单位进行考察。

3、要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加快徐海市崛起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从前段调研情况来看,把关人才凤毛麟角、拔尖人才数量偏少、技工人才明显短缺、乡土人才总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把更多的人才聚集到加快徐海市崛起的宏伟事业中来。一是要更新观念重视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爱才、惜才的理念,有广纳贤才的胸怀和气魄,特别是对本土把关人才,要给予政府津贴,并在住房、小孩上学、就医等方面建立绿卡制度。二是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主动与国内优秀的人才资源对接,建设一批各类人才能开展工作研究的基地,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徐海市投资兴业、施展才能。三是要创新机制用好人才。重点要在政策导向、工作条件导向上加强研究,把人才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基层,鼓励青年人才、技工人才、乡土人才在经济社会一线建功立业。

(三)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途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基层政权才会得到巩固,人民群众才有“主心骨”,发展才有希望,稳定才有保障。总的来讲,就是要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阵地、提供基本保障等“五个基本”上下工夫,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

1、要加强分类整建。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工作。就农村而言,重点要在“六个查清楚”的基础上,分类进行排队、分层提出要求。对处于先进行列的,要指导其巩固成果,加快发展;对处于中间状态的,要帮助其找出薄弱环节,提高工作水平;对软弱涣散的,要采取派驻工作队、结对帮扶等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就城市而言,重点要深入推进“三基行动计划”,切实解决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而言,重点要探索“党建领航、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2、要扩大覆盖面。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并逐步从追求覆盖率向提高影响力转变。重点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建在哪的问题。除了依托地域、依托单位建立党组织外,还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的新模式。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打破地域分割、产业分割、行业分割的界限,将同一产业范围内的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大力推行“支部归类设置,党员分类管理”的办法,使党的工作延伸到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建在流动党员集中点上,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党员“流动而不流失”;建在互联网上,把流动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凝聚起来,利用网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是怎么建的问题。对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可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带动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可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办法,指导开展党的工作。

3、要强化阵地建设。按照“四合一”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切实加强村级学习培训中心建设,实现现代网络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全市基层组织全覆盖;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集中布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行政事务代办点;加强文化娱乐中心建设,经常开展电影放映、体育健身、图书阅览、群众性艺术等活动;加强说事议事中心建设,实行村干部值日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协会和调解组织。

4、要育好带头人。下大力气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使村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村级组织的主心骨、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要创新选任方式。按照公道正派、致富力强、敢抓敢管的标准,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拓宽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对于难以选出优秀党组织书记的村,可采取下派挂职、跨村任职的办法进行安排。要创新培养模式。加大对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务工返乡人员等培养锻炼力度,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党员;将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党组织的重要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采用定岗定职方式,加强实践锻炼。要创新管理制度。推行村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考核档案;推行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度,接受党员群众民主测评和上级党组织工作考评;推行村干部失职退出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和约束功能。要创新保障机制。合理确定村主职干部的基本报酬,不断完善村主职干部的生活补贴及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同时,鼓励各乡镇开展村副职干部社会保险试点工作,在适当时候逐步推开。

5、要统筹城乡党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新任务、新要求,也是我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特色工作。下一步,要继续完善“六联模式”,统筹配置“三类资源”,努力形成城乡基层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新格局。要统筹配置组织资源。坚持有利于实施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原则,充分整合城乡组织资源,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联合。要统筹配置人才资源。实行党员双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干部双向挂职,每年从市、县机关选派一批干部到乡镇、村挂职,从乡镇、村选派一批干部到市、县机关挂职;实行人才双向培养,大力实施农村能人培训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要统筹配置社会资源。继续实施“千队千村帮扶”计划,努力实现全市所有村全覆盖,同时对重点村要重点予以倾斜。特别要强调的是,实行结对帮扶,不仅是给钱、给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建强村级班子,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增强村级集体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

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当前,群众对我们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和不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好、为政不廉、甚至贪污腐败。为此,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1、要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坚持以加强党性修养为核心,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当前,重点是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集中开展“四治”活动。要下决心“治懒”,对那些工作不在状态、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干部,视程度依程序分别给予诫勉谈话、书面检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换状态”。要下决心“治庸”,对那些缺乏干事创业激情、缺乏勇争一流志气的干部,本着“有错是过,无为亦过”的理念进行岗位调整,让其腾出位置。要下决心“治软”。对那些不敢担当责任、不敢坚持原则,出现严重失职或重大失误的干部,分清情况予以整治。要下决心“治散”,对那些纪律松弛、自由散漫,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干部,进一步完善制约机制,加大问责力度。

2、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腐败的主要特征是权钱交易。权力主要由领导干部行使,因而各级领导干部最容易成为各种形式权力寻租的主攻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反腐败,重点在领导、关键也在领导。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规范化。特别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执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末位发言等制度,规范“一把手”的用权行为。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时刻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

3、要加快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保证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为目标,着力构建有徐海市特色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坚持教育在前,做到防微杜渐。要注重加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筑牢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的堤坝。特别是要完善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社会状况和愿望诉求,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坚持规范在前,强化制度约束。要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和环节,特别是在公共采购、土地出让、项目建设、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切实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坚持监督在前,促进公开透明。要突出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畅通来信来访、举报电话、网络信箱等群众监督渠道,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4、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三条原则”:既要抓领导机关的大案要案,又要抓涉及民生的基层案件。一方面,要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特点,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案件;另一方面,要把握腐败主体级别向基层渗透的新趋势,严肃查处打白条报账、擅自处置集体资产、挪用侵占上级补助和拨款等基层案件。既要查处极少数干部的腐败问题,又要保护多数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防止有案不查、查而不处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九个区别开来”的要求,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既要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又要发挥案件的治本功能。查办案件既是治标的重要手段,又具有治本的重要功能。要抓典型案例通报促廉政教育,抓案件剖析促建章立制,抓相似领域共性问题促纠风治乱,增强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

(五)围绕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新机制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也是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要管党更是丝毫不能懈怠,从严治党更是一刻不可放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把党的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起部署、同步推进、全面落实。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坚持“一岗双责”,既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也要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建工作。

2、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党建工作情况制度、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落实党委常委会、单位党组(党委)定期讨论和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实行定期例会、定期调研以及联席会议制度。树立大党建的观念,加强对全市党建阵地、信息和人才资源的整合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3、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评体系。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关键。对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上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考核评价。市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检查,全市要每两年进行一次党建工作全面考核。

四、务求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次培训时间很紧,请大家务必珍惜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排除干扰,潜心学习,力求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这里,提四点要求:

(一)要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要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做到“三个放下”:放下事务,从繁忙的工作中和琐碎的事务上暂时退出来,集中精力学习;放下应酬,给自己多留一点读书学习的时间,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放下杂念,拿出学生时代的学习劲头,发扬工作当中的忘我精神,抓紧时间学习充电。要通读《决定》原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既是我们党党建思想的“集大成”,又有很多“新发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决定》原文,真正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学深一层。要注重分类学习。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全面掌握《决定》的主要精神实质,但是也应该各有侧重。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应该全面地、系统地学习,部门的同志则应该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重点钻研、重点突破。

(二)要在勤于思考上下功夫。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要注重研究问题。坚持带着问题学、带着疑惑学,通过对问题的严密思考进行判断,通过判断进行逻辑推理,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要注重结合创新。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认真思考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意见和办法,力争创出经验、创出特色。要注重成果转化。检验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是“四看”:一要看党性是否增强,二要看思想是否解放,三要看能力是否提高,四要看好的作风是否养成。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这次培训班每一期都专门安排了半天的讨论,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加强交流,多出成果。对好的发言材料,市委组织部将编发简报送有关领导参阅。

(三)要在广泛宣传上下功夫。作为领导干部来讲,不仅要自己带头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还要组织、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学习。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以新颖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宣传,确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各地各部门开展的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活动,市内主要媒体要及时进行报道,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

(四)要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要坚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发展,切实抓好年终结账,谋划明年的发展“盘子”,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解决民生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话 篇4

经市政府同意,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是我市国土资源系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教育,大力构筑干部队伍优势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深

切关怀和寄于厚望的重要体现。希望同志们珍惜机会,认真对待,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加这次培训。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学习培训的重要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推动干部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我们党的事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在座各位同志的素质和能力如何,也直接影响到我市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我们参加培训班的每位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学习锻炼。

(一)加强干部队伍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需要。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质和能力,是我们党历年来十分重视的课题,也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要刻苦学习。汪洋同志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国土资源系统要贯彻落实十七提出的要求,实现科学发展,也只有靠不断学习,丰富充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才能创新思想观念,破解发展难题,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二)加强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培训,是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需要。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和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十五”期间全市报批建设用地高于全省地级市年平均用地水平,2007年落实年度用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转型,我市国土资源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座各位处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最前线,岗位重要,任务具体,工作量大,矛盾集中,难度很大。无论是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和各项政策,还是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都要求你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创造性地推进工作。

(三)要树立学习则强、学习则胜的理念。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为广大干部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干部队伍不仅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还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外界竞争。在当今社会,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及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在座各位都是本单位、本部门的骨干,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更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开发自我“再生”能力,以过硬的实力赢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汪洋同志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国土资源工作担负着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持稳定、服务社会的重任,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服务。

一是建立和健全耕地保护体系。巩固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成果,努力做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用地观念,盘活土地资源。加大力度抓好基本农田易地保护、市级投资项目和自行补充耕地开发工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自筹和引资等方式,积极开展省级易地开发补充耕地项目和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努力摸索社会投资补充耕地新路子,开展多层次的补充耕地工作。二是转变用地方式,节约集约用地。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用地预审。严格按土地使用标准供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三是转变工作方法,做到“两保一考核”。“两保”就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要保重点(即保市、县、区重点项目)、保园区(即保工业园区和产业转移园区);“一考核”就是将违法用地处理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考

核,使违法用地处理达到既保资源又保发展的目的。

二是健全国土资源保障体系。以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发展”为已任,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为符合供地条件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国家、省和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提供可靠的用

地保障。深入开展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尽快建立和健全政府土地储备机制,认真清理处置闲置土地,进一步盘活用好存量土地。

三是加快培育国土资源要素市场体系。规范和发展土地、矿产和测绘市场建设,加大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力度。严格执行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制度,巩固和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贯彻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加大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运用土地价格调控土地市场,逐步建立起开放、规范、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体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四是逐步建立国土资源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夯实国土资源基础工作,努力提升国土资源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重点要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和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修编工作,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加快城镇化地籍调查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市区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积极实施“金土工程”,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数字阳江的建设。

五是加快建立依法行政体系。进一步加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平安和谐的国土资源队伍。全面整合市、县国土资源行政机关、执法机构(队伍)和事业单位的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职能,切实规范市、县、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尤其要保证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在执法中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统一有效、坚强有力的执法监察网络。进一步完善相关执法监察工作制度,建立公开的违法立案标准,建立国土资源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动态巡查制度、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制度等,切实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三、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圆满完成好培训班各项任务

在座各位处在工作第一线,肩上担子很重,平时工作很忙,出来学习机会难得,我对这次培训提点要求。

一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学习期间课程安排很紧,希望大家遵守纪律,全心投入学习,尽量减少应酬。

二要深入思考,积极研讨。本期培训班邀请了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处室领导、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专家授课,培训内容丰富,授课老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同志们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认真研讨,争取在理论上有新的提高。

三要学以致用,努力实践,把培训班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不断取得新成绩。

在培训班上的讲话 篇5

辅导讲话

刘卫东(2012年7月31日)

同志们:

今年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更大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对今年的换届选举工作高度重视,县委批转了《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做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昨天下午,县委召开了全县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大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1次会议依照选举法的规定,任命了县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决定了新一届乡镇人大代表名额。7月27日,县选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作出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时间的决定,分配了县人大代表名额。今天举办这次换届选举工作骨干培训班,主要是从法律和工作的角度对程序、重点、方法等操作性比较强的几个问题,进一步明确一下、统一一下、规范一 下,以便于大家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做好工作。我今天重点强调一下选举各阶段、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要求。

一、以“知晓”为切入点,积极做好换届选举的准备和宣传发动工作

7月1日至8月15日,即成立选举机构和宣传发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制定好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建立选举办事机构;摸清各乡镇人口和选民数;分别召开选举工作会议,培训选举工作骨干;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在层层培训选举工作骨干方面,县选举委员会培训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县直机关系统党委负责人、中省驻桂单位负责人和县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县直各系统培训各选区工作人员;选区培训选民小组组长。通过层层培训,使各级骨干明确选举工作的意义、要求与方法。

在宣传发动方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舆情分析,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把宣传发动贯穿于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选举活动的积极性,这是搞好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提,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各级选举骨干要分工负责,扎扎实实地做好宣传发动群众工作。经过集中培训骨干后,要对骨干明确分工,采2 取包干负责的方法,集中一段时间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时,要注意讲究方法,既要在内容上少而精,又要针对性强。宣传的主要内容是:选举法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等,切实做到选举精神家喻户晓。

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除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外,还可以运用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广泛张贴宣传标语;组织宣传车;举办墙报;开辟选举专栏;利用网站、电视、电话、短信开展宣传;组织干部、党员登门辅导等形式进行宣传,积极营造“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舆论氛围。

三是按照选举工作进程,有重点地进行宣传发动。在选举工作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和要求。如选民登记阶段,主要宣传什么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哪些人能够登记,哪些人不予登记,让广大选民掌握选民登记的有关法律规定,自觉地进行登记。在提名、推荐、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阶段,要着重宣传人大代表的素质和比例要求,讲清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范围和方法,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要反复酝酿讨论,民主协商,尊重多数选民意愿。候选人推选出来后,要注意宣传介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使选民知人、知情。投票选举阶段,主要是对选民进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教育,讲清投票选举的法律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教育 选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以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投好神圣一票。

四是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对象进行宣传发动。对于知识分子和青年成分较集中的地方,要多宣讲社会主义民主和西方民主的区别,宣讲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注意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于留守群众、有病卧床不起的选民,要做好登门宣传工作,让他们了解选举工作情况,特别是要做好外出人员家属的动员工作,使外出人员能按时回来参加选举活动。对未能列入代表候选人的村组干部和群众中的有关人员,要做好过细的宣传教育工作,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不满心理,自觉维护选举工作大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真正使选民做到“十知道”。即:一是知道选举的重大意义;二是知道自己在哪个选区,参加哪个选区的选举;三是知道什么人有选举权,什么人没有选举权;四是知道怎样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当代表;五是知道本选区有几个候选人;六是知道候选人的姓名和基本情况;七是知道什么是差额选举;八是知道选举日期和投票地点;九是知道接受别人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十是知道投票选举的“两个过半数”(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二、以“人户”为基本点,切实做好选区划分和选民4 登记工作

从8月16日至10月15日,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划分选区和选民登记。

关于划分选区。应本着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便于选民了解和监督代表,便于代表联系选民的原则。应当统筹考虑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间,做到同步进行。在选区划分时,要尽可能使每个县级人大代表选区包含若干个乡镇级人大代表选区,使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共享选民登记信息。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1至3名代表划分。县直机关按系统划分选区,乡镇、街道以管区、村、居委会或镇直机关为单位划分选区。在选举过程中,按照确定的统一选举日,同一时间公布选民名单,同一时间公布初步代表候选人名单和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同一时间分别进行投票选举。县直机关系统所属单位参加本系统的选区选举,其他的改制企业、有关单位参加街道的选区选举。机关系统所属单位如下:县直机关含19个单位(县委办、机要局、档案局、史志办、接待处、机关事务局、纪委监察局、组织部、人社局、党校、直工委、老干局、统战部、编办、人大办、政协办、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县政府机关系统含23个单位(政府办、计生委、民政局、国土资源局、烟草局、老龄办、信访局、科技局、审计局、环保局、煤炭局、重点办、安监局、技监局、烟办、旅游局、科协、人防办、政务中心、残 联、药监局、法制办、民族宗教局);宣传系统含12个单位(宣传部、新闻中心、文广新局、图书馆、文化馆、文物所、传承中心、影剧院、文联、体育局、新华书店、邮电局);发改系统含4个单位(发改局、统计局、物价局、民爆公司);商务系统含8个单位(商务局、工商局、粮食局、商业行管办、供销社、盐业公司、市场服务中心、石油公司);农林水系统含14个单位(农村部、农业局、水利局、畜牧水产局、移民局、农机局、乡企局、农经局、蔬菜局、气象局、烟科所、农科所、莲花坪农场、林业局),共和农场划入黄沙坪街道,林场、茶场、良种场划入龙潭街道;交通运输系统含6个单位(交通局、公路局、公路站、交通质监站、运管所、湘运公司);政法系统含5个单位(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经信系统含19个单位(经信局、药材公司、轻工行业办、建材站、电力局、电信公司、人行、建行、中行、工行、农行、农发行、邮政银行、信用联社、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中财险、中寿险、原国有改制企业);财税系统含6个单位(财政局、国税、地税、统征办、农开办、城投办);卫生系统含8个单位(卫生局、一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合管办、卫监所、宝山医院),乡镇卫生院参加所在乡镇选区选举;教育系统含19个单位(教育局、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八中、九中、职校、特效、城南完小、蓉峰完小、士杰学校、6 东风中学、蒙泉学校、龙潭中学、蔡伦中学);建设系统含5个单位(建设局、房管局、规划局、城管局、自来水公司);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参加黄沙坪街道选区的选举。

关于选民登记。选民登记是对公民选举权的确认,是将公民法律上的选举权转化为实际上能够行使的选举权的必经程序。按照选举法和省选举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强调一下选民登记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1、选民法定年龄的计算。宪法、选举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0月26日为全县选举日。计算年满18周岁选民年龄以1994年10月26日(农历9月12日)以前出生为准。

2、县、乡镇企业人员的登记。户口在农村的县、乡镇企业人员,如果属于较为固定的职工,可在企业登记,但应与户口所在地农村登记站取得联系;如果属于企业的临时工,又间隔性回农村的,应在农村居住地登记。户口在本地,被外地招收的合同工、临时工、协议工,居住一年以上,如本人愿意在外地登记,与本地登记站联系好,可以在用工单位登记;居住不到一年的,一律回原居住地登记。

3、农村到城镇经商人员的登记。农村到城镇经商的人员,如果经商时间较长,已在城镇购建了住房,并且全家人口迁入城镇居住的,可在现居住地登记,但必须与原居住地登记站取得联系。对于临时到城镇经商的人员,无固定住址,均回原居住地进行登记。

4、离、退、病休人员的登记。离、退、病休人员,原则上应在原工作单位登记;如果本人离开工作单位,到本县农村或外地与其子女长期居住在一起的,征得本人同意,也可在现居住地参加登记,但双方登记站要联系好。对于外地转入本县的离、退、病休人员,居住一年以上,愿意参加本地登记,在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证明的,可在本地参加登记。已经参加过现居住地上一届选举的,经核对资格后,可以不再开具选民资格证明,继续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

5、城区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登记。户口在城区的干部、职工,在所在工作单位登记。如全家的户口在一起,而夫妻、子女的工作单位不同,均应按工作单位进行登记;没有工作的人员在户主工作单位登记。

6、大学生村官在所在村参加登记。如工作单位与其户口所在地不是同一选区的,在取得原选区的选民资格证明后,在现工作单位参加登记。

7、在校学生的登记。凡年满十八周岁的在校学生,无论是住读生还是走读生,均在学校所在地的选区进行登记。

8、干部、职工的无户口长住家属的登记。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长住家属,如持有户口的,均在现居住地登记;如无户口迁移手续,长住一年以上的,取得原居住地选民资格证明,也可在现居住地单位登记。对于8 已迁出户口仍在农村居住的干部、职工家属,如本人愿意,与户口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可在农村居住地登记。一段时间内在城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探亲、出差、经商的干部、职工家属,仍应回原户口所在地参加登记。

9、长期在外学习人员的登记。长期在外学习的人员,户口和行政关系已转出的,在学习单位登记;未转出的,在原单位登记,如本人愿意,也可以在学习单位登记,但必须与居住地登记站取得联系。

10、停薪留职、自动离职人员的登记。停薪留职人员,原则上在单位登记,如被聘用到外地其它单位工作,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与原单位登记站取得联系,也可在现工作单位登记。自动离职人员,经原单位确认,由户口所在地登记;未经确认的,原则上在原工作单位登记,也可在现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登记。

11、被开除和开除留用人员的登记。被开除的人员,一般在户口所在地登记,如到其它单位工作的,在现工作单位登记。开除留用人员,在原工作单位登记。

12、精神病患者和严重智障人员的登记。精神病患者和严重智障人员,经过选举委员会认可,确实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志,无法行使选举权利的,不列入选民名单;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或者经过治疗恢复行为能力的,在选举期间能行使选举权利的,应列入选民名单。失去听觉和语言表达 能力的聋哑人,应予登记。

13、在押人员、劳教人员、被拘役审查人员的登记。在押人员、劳教人员、被拘役审查人员,有选举权的,在执行机关地所在选区登记。被判处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取保候审或被监视居住的人员,在户籍所在地选区登记。

登记结束后,要做好复核审查工作,防止发生错登、重登、漏登或其它问题。总的原则是,一个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登记,只有一个选举权和一个被选举权。所有被登记的选民,均应在10月6日前(即选举日20天前)按选区张榜公布选民名单。

三、以“素质”为着力点,科学分配代表名额和把握代表结构

1、代表名额的分配。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285名,与上届持平;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已经县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确定,总数为1426人。代表的分配原则,按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大体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县人大代表名额,由县选举委员会分配到各乡镇和县直各系统,分配到各乡镇的名额再由各乡镇选举委员会分配到选区;乡镇人大代表名额,由乡镇选举委员会按选区人口数进行分配。

2、关于代表的结构。根据省、市委文件精神,代表的构成比例要体现广泛性、代表性,注重代表的素质和能力,要把那些民主法治意识强、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具有较强履职能力,真正能够代表选民意志的人推荐为人大代表。要努力实现“两升一降一保证”,即:基层代表特别是农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应比上一届有所上升;妇女代表的比例要比上一届有所上升;党政干部代表的比例要比上一届有所下降;少数民族代表和归侨代表要按法律规定予以保证。按照这一原则,县人大代表中,中共党员代表一般不超过65%;妇女代表候选人一般不低于提名人数的30%。乡镇人大代表的构成,可参照县人大代表构成比列,由乡镇选举委员会根据本地具体情况拟定。对不能保证时间参加代表活动的人员不宜提名为代表候选人。在选举的代表中,要保留一批政治素质好、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职能力较强的上届代表,以保持人大工作的连续性。同时,还要注意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一般不交叉,各级人大代表一般也不交叉。

四、以“民主”为出发点,认真做好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协商、确定工作

10月16日至10月25日,即提名、推荐、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是选举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发扬民主,选好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在这个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做好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名或者单独向选举委员会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无论选民联名提名,还是政党、团体提名,都不能超过本选区应选的代表数(即1—3名)。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推荐的代表候选人一起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由选区如实汇总上报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不得调换和增减,于10月11日前(即选举日15日前)按选区张榜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及代表候选人基本情况。要坚决防止有涉黑涉恶等涉嫌违法行为的人或品行恶劣的人被推荐为代表候选人,一经发现,必须做好善后工作,由推荐者及时撤回提名。

2、反复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一般都要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具体讲,就是要经历四个回合:

第一回合是在各选区张榜公布代表候选人后,以选民小组为单位召开选民会议,先由选民小组长介绍候选人情况,再由选民对照代表条件,对候选人进行反复比较,民主讨论,提出代表候选人的协商名单。

第二个回合是以选区为单位,召开选民小组长或选民代表会议,各选民小组介绍情况,按照条件,分类排队,同类比较,好中选优,上下结合,反复酝酿、讨论,提出人大代12 表正式候选人的初步建议名单。

第三个回合是选民小组长和选民代表,将选区提出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建议名单带回选民小组,进一步广泛征求选民意见。

第四个回合是选区再次召开选民小组或选民代表会议,汇总各选民小组的意见,在大多数选民小组和选民没有提出其它意见的情况下,按照差额选举的比例,最后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及其代表候选人基本情况,由选区于10月19日前(即选举日7天前)张榜公布。

在推荐、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特别注意防止出现以下几种错误倾向:一是只在小范围内讨论、协商,其结果不向选民公开;二是少数领导干部指定候选人或者随意增减、更换选民依法推荐确定的代表候选人;三是怕麻烦、图省事,不进行反复协商,而将普遍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一次性确定到应选代表的差额数。

3、增强正式代表候选人的透明度。省选举实施细则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通过召开见面会或其他形式,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候选人介绍本人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根据这一规定,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由选举委员会统一组织,个人不得自行安排进行 自我介绍。在直接选举中,由于提出的候选人较多,时间紧,组织困难,可以安排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见面回答问题的时间应截止到选举日的前一天结束,选举日必须停止代表候选人与选民的见面活动,以避免干扰选民投票选举。

五、以“有序”为立足点,精心组织好投票选举工作 10月26日至10月31日,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投票选举。10月26日(即农历9月12日)为全县统一选举日,10月26日至10月30日为全县投票选举日,组织选民投票选举人大代表,是我们整个选举工作最关键的环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系统选区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根据历届选举工作的作法和经验,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好两个会。一是开好选举工作组成员、选民小组长、登记员和党员骨干会议,会上要学习《选举法》和《选举实施细则》有关规定。通过学习,使到会人员认识投票选举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法律要求,掌握投票选举的方法、步骤,切实把选举前的各项工作准备好。二是各选民小组要开好选民动员会,使选民做到“四个明白”:即明白投票选举的意义;明白投票选举的法定时间、地点和程序;明白本选区的正式代表候选人;明白投票选举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广泛宣传正式代表候选人。各选区在张榜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后,要将各位候选人简介,分发到选民小14 组,并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通过宣传,使全体选民对本选区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做到知名、知人、知情。但应注意,在选举日当天必须停止对候选人的宣传介绍。

第三,认真组织选民投票,提高参选率。一是复查、核对选民人数和办理委托投票证。选举日前,各选区要对选民人数进行认真复查、核对,如有迁入、迁出和死亡的选民,予以补登或注销。要逐户摸底排队,落实选民到会投票、流动投票以及委托投票人数。对于选民在选举日因事确实不能参加选举大会和流动投票的,经选举委员会认可后,可以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代表候选人除外),但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3人。选民小组在选举日将委托证发到被委托的选民手中。二是做好选民参选的组织工作。在投票选举日,要求农村选区有过半数以上的选民参加选举大会,城镇机关选区有80%以上的选民参加选举大会。这是最基本的标准要求,要尽量做好工作,提高参选率。各乡镇可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在选举日前,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尽量把外出打工、走亲访友的人员通知回来;对在家的选民,以选民小组为单位召开选民会议,交待有关投票选举的时间、地点和投票方法等应注意的事项,讲清选举大会纪律。三是设臵好流动票箱,使不能参加选举大会的选民便于投票选举。

第四,精心组织选举大会。在选举日,每个选区要求召开选举大会,设立一个或几个中心投票会场,集中投票选举。对少数选民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的地方可设臵投票站和流动投票箱进行投票。各选区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布臵好大会会场。会场要有横幅、会标和会议程序。同时还要准备好国旗、国歌、票箱、桌椅、扩音设备以及黑板、粉笔、计算器等,安排好各选民小组就座的位臵,便于清点人数、发放选票和收回选票。

2、组织和培训好投票选举工作人员。每个选区要组织10至15人的工作班子,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大会工作班子成立后,要进行培训,使大会工作人员进一步弄清法律规定和选举程序。要确定选举大会的主持人,监票、计票、唱票人员由选民推荐,由大会通过。凡被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大会主持人和监票、计票、唱票工作。

3、落实参选人数。选举大会前一天,各选区要进一步核实选民人数,对于哪些人参加大会投票,哪些人委托投票,委托谁投票,哪些人在流动票箱投票,都要逐户查清,做到心中有数。

4、组织选民有秩序地进入会场和有秩序地进行投票。选民进入会场要做到“四带”,即带选民证、带委托证、带钢笔或圆珠笔、带凳子,投票时,先由监票人、计票人、唱票人投票,再由选区负责人、大会主持人投票,然后由选民依次投票。投票结束后,由大会监票人、计票人、唱票人清16 点票数,并进行唱票、计票。唱票、计票完毕后,由监票人宣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包括另选他人在本投票会场的得票情况。并立即将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得票情况送到指定的中心选区汇总,并向选民宣布选举结果。另外,各选区还要做好可能出现一次选举不成功,进行第二次投票选举的有关准备工作。

5、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机关、工厂、商店、学校要留人值班,值班选民可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要注意做好会外“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以确保安全。

投票选举工作结束后,还要继续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确认代表资格。选举结束后,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选区要迅速汇总各选区投票选举结果,将投票选举结果报告单按规定填好后,于10月27日上午12:00前上报县选举委员会办公室。选出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县乡两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确认代表资格后,颁发代表当选证书。

二是做好各种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选区编写的有关选举资料,填写、统计和上报的各种表格数字,拟定的各种会议文件、工作计划、领导讲话等,在选举结束后,要认真整理归档,供下届选举工作参考。

六、以“圆满”为落脚点,尽心竭力做好各自承担的工作

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程 序性和时间性都很强。县委、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了“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精心组织、万无一失”总要求。要确保这次换届选举圆满成功,关键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一要用心谋划,周密安排。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对换届选举的每个阶段、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尽量把各方面的情况和每个环节都考虑周到。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机关各系统都要深入基层,及时准确掌握各种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把工作做细,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要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详细的选举工作方案。同时,还要制定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的预案,及时发现和处理选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坚决查处干扰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行为,为换届选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要用心工作,密切协作。县选举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已于7月27日召开。会上,印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工作机构及工作分工,明确了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委办分片联系指导,各乡镇、街道及县直系统选举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有人干活,各自干什么活,怎样干好活的问题。今天培训会后,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认真阅读《湖南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手册》。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志都能成为法规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勤快人,大局上的联络18 人,领导上的放心人。其次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工作中要做到分工不分家,主动沟通、善于协调、积极配合,真正形成运转协调、齐抓共管、健康有序、合力共为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要用心指导、上下联动。整个换届选举工作要在县委和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县选举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全县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综合办事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与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加强联系,搞好各阶段、各环节工作上的沟通,严格时间要求,严格组织程序,严格依法办事,用心指导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要采取会议调度、巡查督导等方式,及时准确掌控面上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各乡镇、街道和各县直系统、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请示汇报工作,对选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和县选举委员会请示汇报,以保证换届选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上一篇:可怕的环境污染作文下一篇: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