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学思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教材是针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歪曲、杜撰新疆历史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而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特别是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 更突显了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思考与同行共同商榷。

1 牢牢把握“四个认同”教育的主题

新疆是祖国的西大门, 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国土面积1/6, 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 有5400多公里的边界线。新疆的稳定不仅关系到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稳定, 也关系到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世界各种政治势力都在关注着这片土地, 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在窥伺着这片土地, 长期染指新疆, 挑拨民族矛盾, 扶植分裂势力, 对新疆实施了一系列有计划、有预谋的犯罪活动。乌鲁木齐“7·5事件”就是他们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给各民族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 给新疆的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系统地研究、正确地宣传新疆历史。要让学生切实了解, 早在公元前60年, 汉朝就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正式归入中国版图。此后, 无论是国家政权统一强盛时期, 历代中央政权都对西域行使有效的行政管辖权、司法权、赋税权、驻军权。正如新中国新疆省第一任省主席、著名维吾尔族学者包尔汉的论断:“新疆与祖国的关系, 既不是一般的朝贡与封赐的关系, 也不是一般的暂时藩属关系, 而是长期的不间断的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行使。”要通过对地理环境、政治统治、经济纽带、文化认同、民族宗教融合等各方面因素的科学分析, 让学生了解新疆统一于祖国的必然性、合理性。组织各种社会调查、主题演讲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实现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从而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使命感, 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任意篡改和故意歪曲新疆历史的阴谋, 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主题

通过对新疆民族发展史的学习, 深刻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家园。新疆在历史上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新疆的历史, 就是一部民族迁徙、流动、融合的历史, 无论是当代新疆的各民族, 还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后已经消失的民族,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都为新疆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从公元前101年起, 随着汉朝在西域屯田的不断发展, 大批戍边的官吏、屯田士卒、商人及家属等, 就源源不断来到新疆, 几乎遍布西域各地, 不仅发展了西域的农业生产, 而且带来了先进的工具和冶铁、打井以及水利灌溉技术, 还肩负着管理和稳定新疆的重任, 为新疆的开发、建设、安全、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新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各民族东来西往、南进北出, 你征服了我, 我融合了你,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形成了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比如, 维吾尔族就是西迁的回鹘与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土著居民融合后, 又吸收了不少喀喇契丹和蒙古人以及其他民族成员逐渐形成的。明清以前进入西域的不少汉人也融合到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其他民族中;是一部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使新疆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

3 牢牢把握“心系中华, 合而不同, 兼收并蓄, 各展异彩”的文化特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个民族的文化, 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历史的认知和现实感受, 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现实感受。

新疆各族人民始终心系中华, 坚信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坚信新疆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 坚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吸纳、相互学习、兼收并蓄、和而不同, 始终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的主流意识, 是各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而不同”的理性思考, 源自于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深刻思想。“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不同”, 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和而不同的实质, 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 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江泽民同志指出:“合而不同, 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 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 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同的, 心灵情感是相通的。历史经验证明, 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不取决于某种语言、某种服饰或某种宗教, 而取决于使用这种文化的人们的学习创新能力和包容能力。一个封闭的民族是不能进步发展的, 最终可能会被历史淘汰。民族要发展, 要进步, 必须具有开放的意识和‘见贤思齐’的心态, 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 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兼收并蓄, 为我所用, 才能不断提高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 促进本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才能永葆民族青春。”

通过学习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 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情感, 强化民族审美, 提高少数民族传承自己文化的自觉性;特别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必要的知识;培养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感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 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 把精心呵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积极参与对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工作, 把新疆建设得更加多姿多彩、和谐和睦、繁荣富强。

摘要:《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地区2007年以来专门为高等学校学生开设的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教学要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主题, 让学生深刻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 自觉同民族分裂主义作斗争, 建设繁荣、稳定、和谐的新疆。

关键词:新疆历史,民族团结,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文选 (第一版) [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2.

[2] “四个认同”读本 (第一版) [M].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5.

[3] 新疆地方史 (第二版) [M].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3, 11.

上一篇:PreS1Ag与HBV-DNA、乙肝病毒“两对半”的相关分析下一篇:简述火场痕迹物证在火灾调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