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路建设现状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疆公路建设现状(共7篇)

新疆公路建设现状 篇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担负屯垦戍边使命,兼具党、政、军、企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半军事化经济组织。由于兵团屯垦戍边的特殊性,其256万人口,主要分布在艰苦边远的农牧团场。因地域性贫困、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兵团农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兵团城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农场职工对卫生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

一、兵团团场医疗卫生事业的特征 1.点少面广,卫生资源分布不均

兵团人口基数只占自治区人口的1/4,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174个团场中有88个团场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准噶尔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58个团场分布在祖国最西北的边境线上,其余团场多分布在戈壁和盐碱滩中。兵团93万城镇人口拥有70%的卫生基础资源,而73%的团城职工仅占有30%的卫生资源,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威胁着兵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和兵团场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各团场医院连队卫生室发展状况参差不齐,50%的连队卫生室十分简陋,房屋破旧,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差,常用药品没有保证,必备医疗器械也十分欠缺,致使地方病(如包虫病、结核、地氟病),自然疫源性和地方性流行传染病(如鼠疫)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着各族群众的身体健康。2.经济困难,医疗需求受到制约

尽管2006年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827余元,农工家庭人均医疗和保健支出156元,但与城镇职工居民相比,差距一倍多。地处偏远的许多团场连队,因网络信息不畅,经济收入低下、健康意识薄弱、传统观念落后,农工防病治病知识缺乏,及时看病就医和“早防早治保健康”的意识非常淡薄,而且由于团场农牧民群众就医的经济承受能力十分有限,缺少有效的基本医疗保障,有病只能拖和熬,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支付能力,有43.8%患者应就诊而未就诊,有80.5%患者应住院而未住院,有53.8%患者疾病未愈主动要求出院。广大农工群众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自身的健康利益,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缩小了卫生部门的医疗服务市场,大大降低农工群众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3.人才匮乏,应急反应能力不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口的迅速老龄化,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和伤残率明显上升,预防保健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之西部开发,人口的大流动造成急性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疾病控制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此同时,农工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正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但是,当前的农场卫生机构医疗综合救治能力并不强,表现在团场合格的卫生人才缺乏,难以处置疑难重症和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连队卫生室建设不到位,医疗、防病基础不牢固,疾病诊断符合率极低。总之,人才严重匮乏,技术条件、人员素质、服务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费用、可及性等难以满足农工群众的要求,广大农工身体疾患无法得到就地、就近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兵团团场医疗卫生现状

截至2006年,兵团共有团场综合医院175所、床位8695张、工作人员132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328人);有连队卫生室2951个,连队卫生人员3589人;有团场卫生监督所36个,独立设置的团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1个,其它团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团场医院合署开展业务。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卫生政策及资金的投入逐步加大,兵团团场卫生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团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团、连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巩固和加强,团场医院和连队卫生室成为为职工群众接受基本医疗服务和防病工作的阵地。二是师以上医院支持团场卫生事业发展的机制已经建立,并坚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对口支援边境贫困团场医疗卫生机构收效明显。

兵团团场的卫生事业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与职工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与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还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

1团场医疗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职工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是职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纯收益分配团场的职工家属缺乏基本医疗保障。三是团场合格的卫生人才缺乏,高层次卫技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综合救治任务。四是连队卫生室建设不到位,医疗、防病基础不牢固。三级卫生医疗防保网络还没有得到巩固完善

团场基层卫生机构的职能应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重点做好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但目前团场的三级预防“六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尚未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还很薄弱,“重医疗,轻疾控,轻监督”的现象普遍存在,很难有效地控制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团场职工群众饮食安全、医疗安全、职业安全、环境安全的权益还得不到充分保障。3 团场卫生事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财务运行保障机制和投入

一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欠帐多、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兵团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新建、重建、危改三大重任使政府对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处在力不从心的窘迫之中。二是团场卫生技术人员基本工资不能保障,严重者半年都不发工资,与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相比收入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团场卫生队伍的稳定,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团场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疆公路建设现状 篇2

1 新疆园林苗圃发展现状

1.1 新疆园林苗圃发展现状

1.1.1 塔城地区。

塔城市喀拉哈巴克乡苗圃位于喀拉哈巴克乡水库北侧, 占地面积为108.3hm2。始建于2013年4月8日, 现有橡树、白蜡、白桦、红皮云杉、长枝榆、红杆、白柳、红叶海棠、杨树9个城市骨干乔木品种;榆叶梅、丁香、紫叶矮樱、红瑞木、造型榆树、水蜡、红叶小檗、火炬等8个园林常用灌木品种;红王子锦带、绣线菊等宿根花卉及红蝎子、月季、八宝景天等23个品种的花卉及地被植物。

时值2014年春, 苗圃已储备银杏300株、高酸海棠300株、橡树900株。苗圃以提供市政园林绿化建设所需乔灌木为主要供苗渠道, 同时为公园、街道等提供节庆及时令一二年生花卉和多年生草花灌木。植物品种丰富, 品种以培优当地优势种为主, 也有外来引进的优秀园林景观植物, 如白桦、白蜡、云杉、长枝榆、红柳、红叶海棠、夏橡等。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 丰富了塔城市的园林植物多样性, 同时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园林景观层次和市民的生活舒适度。

1.1.2 喀什地区。

近年喀什地区林业局计划建立特色林果良种资源圃, 其目的就是保存喀什地区现有较好经济价值的优良果树品种, 并通过引进国内外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果树品种和砧木, 经过品种与砧木引种驯化, 优选出适合于本地区发展的优良品种, 为林果产业发展提供保证和技术依托。

喀什地区林业局长期从事林果业方面的行政业务工作和技术工作, 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等科研单位有长期的科研、业务合作关系, 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在果树资源、种植现状、品种分布、生态适应性等方面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为基地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1.1.3 呼图壁地区。

2011年“新疆五洋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与呼图壁县大丰镇干河子林场达成协议, 租赁干河子林场50年133.33hm2土地作为“新疆呼图壁县万亩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核心区”, 苗圃以牡丹花卉培育为主, 结合专类园和苗圃的经营模式, 兼有苗木培育、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体验等综合功能。

1.2 新疆苗圃的建设特点

1.2.1 城市园林建设加快, 拉动园林苗圃迅速膨胀。

园林苗圃生产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苗圃是市政建设的物质基础, 生产种苗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首要工作。近年,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 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膨胀。近2年苗木生产总面积翻了一番还多, 产量增加了近2/3。国家投入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多, 园林规划企业发展快, 苗木需求量则大;种苗价格看好, 苗木生产、经营者收益则高, 于是调动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积极性;第二, 新品种、优良品种、速生苗木的诱导作用大。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 优良品种推广日趋加快, 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高, 促进了苗木产量的升华、生产效率的提高, 也使园林苗木更具有观赏性、公益性和实效性。

1.2.2 非公有制苗圃成为苗木产业的主力。

几十年来, 国有苗圃一直独领风骚, 在苗木行业唱主角。但短暂的2年多的时间, 由于受场地、技术等因素限制, 公有制园林苗圃已不能满足城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要求, 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 因其规模小、投资少, 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 其它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 从事苗木生产的已不计其数, 发展势头均非常良好。

1.2.3 经营树种、品种增多, 特色苗圃崭露头角。

经过近年来多渠道引进树种, 科研部门育种、推广, 还有乡土、稀有树种广泛应用, 使种苗生产者经营的树种、品种越来越多。不仅限于杨树、白蜡、榆树等乡土树种, 银杏、夏橡、法国梧桐等外来景观树种也增多。各地的特色苗圃或主打3~5种主干乔木, 或发展为草本、木本花卉的专类园。供苗渠道相对固定且有保障, 苗圃的管理上也相对简单、粗放。

2 目前新疆苗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 在天山南北生态工程建设和中亚市场的需求推动下, 疆内苗圃数量逐年增多, 种苗花卉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目前, 新疆有苗圃6000多处, 促进了新疆各城市园林绿化持续进步, 但在苗圃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2.1 经营理念陈旧、管理落后、生产技术薄弱

多数企业没有把“苗圃”当“企业”来运营, 没有形成产业化, 苗木培育从过程粗放、经营管理观念落后, 急功近利, 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眼光。苗木培育技术含量普遍较低, 苗圃内一般少有专业的技术人员, 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且缺乏相关知识、技术的培训和提升。同时园内普遍缺乏先进的生产力技术和相应的苗木培育设施。

2.2 苗圃管理不当, 苗木质量不高

很多苗圃建成较为仓促, 没有关于生产经营的长久计划。再加上近几年加入种苗行业的新手增多, 对本地乡土树种未能很好地发掘和培优, 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也不甚了解, 不能因地制宜发展苗木。苗圃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苗木生产所用设备简单, 很多苗木没有必要的喷灌、整形修剪设备。结果是商品苗档次低, 优质苗出圃率低, 不但影响收入, 而且影响企业声誉。

2.3 苗木品种大同小异, 苗圃缺乏特色

目前苗圃都存在盲目引进新品种的现象, 而不注重发展乡土树种。新疆境内比如伊犁河谷地区、北疆阿勒泰山区的原生植物种类丰富, 但大多仅仅是生长在山区和景区内无人知晓, 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并进行引种和驯化。一些苗圃一味地培育大众普遍熟知的品种, 或不惜运费及养护成本地大量进口内地新品种, 不但耗费资金, 也提高了栽植后的养护成本, 在生态敏感地区, 甚至还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侵蚀生态平衡的现象。

3 新疆苗圃发展建议

3.1 科学定位, 可持续发展

苗木是园林绿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园林苗木的生产能力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随着国家战略中心的调整, 提出对苗圃建设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定位发展方向, 并制定长期苗圃建设策略, 加强苗木选育、生产、推广体系的建设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这对未来我国苗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

3.2 突破观念, 更新培育技术和产业结构

由于地域中气温、降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疆内苗圃的发展面临着比内地苗圃大得多的挑战。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的不可逆, 这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可以在市场和经营品种创新上下功夫, 提高苗圃的竞争能力。近些年随着新疆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城市绿化规模不断加大, 苗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如大规格苗木、彩色叶树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其销售价格也在逐年攀升。面对不断变换的市场需求, 苗圃应适时不断调整产业的发展结构, 以满足市场需求。

3.3 突出地域特色, 严把苗木质量

苗圃在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 不仅在数量上具有优势, 而且要在质量上要高、精、新, 要有自己的特色[4]。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部分苗圃企业盲目扩张种植规模是不可取的, 应该着眼于苗木结构的调整, 压缩小苗木的生产, 增加大规格苗木的扩繁;减少外来树种所占比重, 积极发掘本地优势植物品种。

参考文献

[1]张启翔, 潘会堂.我国引种国外观赏植物的现状及对策.中国花卉科技进展[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33-142

[2]郝文贵, 陈亮.关于山西民营苗圃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西林业, 2004 (1) :12-13

[3]何迅.荷兰种苗业的启迪[J].北京农业, 2002 (9) :36-37

新疆公路建设现状 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设计教育;课程建设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art design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art design discipline in fiv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Xinjiang. The main problems of it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li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homogeneity of curriculum system, loss of local design culture in its system, disjunction between its teaching content and Xinjiang’s economy and culture, especially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which are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education in Xinjiang.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et up speci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Design education;Curriculum construction

项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疆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XJEDU2013I29]中期研究成果。

“课程体系是指按照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兼顾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组成的各门教学科目的系统。”[1]课程体系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于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结合教育调研,以5所新疆院校为例,对新疆高等艺术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与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为新疆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一、新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课程体系发展概述

我国现代设计教育起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从名实上正式取代建国以来的工艺美术教育,则以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标志。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全面取代工艺美术教育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主流。这期间,课程体系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演变过程。早在20世纪初期,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与西洋美术教育几乎是同时从法国引进,来自国外经验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在课程体系上挖掘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同时,沿用了美术教育中的部分课程,建立起以民族装饰艺术为特色的工艺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教学体系被张道一先生评价为“百纳衣式”的教学结构,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仍然在画画中兜圈子。[2]1979年,日本、香港与台湾盛行的构成教学被引入到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学院组织翻译结构素描相关教材,以及《世界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概论》、《销售学》、《广告学》方面的教材,开设这些造型与史论新课程。此后,学院又逐步开设了“材料学”、“产品设计分析”、“设计程序”、“商业摄影”、“商业插图”、“商业漫画”、“视觉传播基础”、“报纸广告”、“影视广告”、“广告文学”、“图学”、“预想图”、“包装结构”等课程。这些课程实质性地改革了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课程体系,成为我国当时最前卫,且最具特色,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艺术设计教学单位。[3]受此影响,这种以三大构成为主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我国普遍通行的课程体系,直到90年代中后期,电脑的普及,计算机在设计学当中的革命性地运用,以及由知识时代过度到信息时代,设计学与越来越多的学科发生直接的关系,除了与传统美术学直接相关外,它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环境学、仿生学、材料学、人机工学等等学科密切相关。设计师的工作对象、内容、工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甚至影响到设计师的创意思维方式,由此,设计教育的内容必须发生改变,同时,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如扩招政策的全面实施等,使得设计教育面临的形势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课程体系逐步改变,主要是从西方与日本引入、借鉴。目前,我国普遍通行的课程体系:“一般包含三大类7小项:通识类课程(人文类、科技类、语言类)、专业类(设计学科共同基础课程、各专业类的基础课、各专业设计实践课、各专业理论课)、选修课类。”[4]

新疆的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走过了与内地同样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学习、借鉴,或者直接挪用内地先进院校的课程体系。工艺美术教育时期,新疆同内地课程体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课程体系上挖掘了更多的新疆元素,这一时期涌现了几位著名的工艺美术教育家,如李安宁、谷守山等;同时,沿用了美术教育中的部分课程,大多是绘画课程,建立起以新疆民族装饰艺术为特色的工艺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不过,新疆的工艺美术教育延续的时间更长,而三大构成为主的课程体系在全国盛行起来,新疆也受此影响,新疆艺术学院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三大构成为主的设计教育课程,但是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核心课程并未受到影响,一直保留。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确立后,全面实施现代设计教育之后,新疆的现代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才与内地高校在课程体系上全面接轨,以新疆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为核心的工艺教育全面消隐,在课程体系中只表现为极个别的课程设置。

nlc202309051520

二、新疆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本课题根据区位分布与办学特点,选取以下5个学校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办学历史最长,专业最齐全,办学影响力最大的新疆艺术学院,属于综合类艺术院校中的设计教育。其次,是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接下来是三所办学历史较短的院校:新疆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新疆大学。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的石河子大学,以及位于地域文化特色极强的喀什地区的喀什师范学院。课题希望以这样较全面的样本选取,较为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出新疆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5所院校具体开设的非师范类艺术设计专业如下:

通过调研与各院校课程体系分析:新疆这5所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体现的四部分与上述全国普遍的课程体系内容完全相同,即通识类课程(人文类、科技类、语言类)、专业类(设计学科共同基础课程、各专业类的基础课、各专业设计实践课、各专业理论课)、选修课类。具体而言,5所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模块基本分为以下几类:1.造型基础,以基础素描、基础色彩为主,新疆艺术学院与新疆师范大学之外的3所院校同时设置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三大构成课程(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2.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以设计创意、制作为主的技能课程;以软件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史论课程,主要是设计史与设计概论类课程。3.专业基础或称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所开设的方向课程设置不同,主要以设计创意、制作为主的技能课程;以软件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个别史论课程。4.专业实践与实习课程。总体而言,新疆这5所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这三大类与7小项上与全国基本相同。这5所院校进行课程体系比较分析,课程体系基本相同。

三、课程体系中存在问题与建设性思考

1.新疆设计教育整体来看,课程体系与内地同类院校课程体系方面并无大的差异;新疆内部院校对比的结果也无大的差异,同质化办学现象较为严重。同质化的课程体系体现其缺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新疆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这从课题调研反映的新疆设计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等现状即可说明问题。一方面,设计产业急需人才,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新疆院校培养的设计人才无法对口就业。这种同质化的办学现状是我国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相关的专家、学者对中国设计教育界存在的这一问题颇多论述,问题分析已经十分透彻,此不再述。总而言之,这种同质化的办学模式,体现在课程体系上就是课程知识的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在设计教育发达的国家极为罕见。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需求形成的设计产业需求不可能相同,这就决定了设计教育必须是与当地经济、文化相适应。由此,在教学内容的体现课程体系上就不可能相同。特色设计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改变这种同质化课程体系现状的根本途径之一。

2.新疆特色设计文化教育资源,即本土特色设计文化教育内容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无以体现,所有的课程知识模块中几乎没有突出的造物文化特色的体现。新疆本土设计文化资源是新疆设计师创新设计的重要源泉,孙秀琴与王小东的设计成就正印证这一点。目前,师生对于本土设计文化的认知与研究,基本是一种潜在的自觉而又盲目的摸索状态,在设计创意上佳作(见图1、2、3、4)难见。简而言之,课程内容极少反映新疆特色设计文化,课程体现的文化与新疆社会文化,尤其是与新疆极具特色的造物文化、造物思想理念严重疏离。在新疆这5所院校中,很少将我区各少数民族优秀的设计文化(尤其是维吾尔族传统造物文化),以及新疆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设计文化(如新疆石窟艺术中的体现的优秀的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图案装饰设计等等相对应的设计文化)纳入到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去,而院校传承这些优秀的设计文化传统是责任,也是义务,更是设计创新的重要途径(如图5-8)。课程建设中新疆特色的多元设计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严重缺失,导致院校无法培养出具有本土设计文化素养的优秀设计师群体。

新疆特色设计文化相关的特色课程的开设方面,5所院校体现出普遍的共性:课程设置中只有个别课程体现新疆特色设计文化。仍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喀什师范学院设置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民族图案设计》(36学时,3个学分)、《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48学时,4个学分)(民考民班级);汉语言班级开设《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48学时,4个学分)。民语言课程体系中此类课程共计84学时,仅仅占到总学时2050的2.3%,学分占总学分166分的4%。石河子大学开设有史论课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8个学时,0.5个学分),占到总学时的0.3%,占到总学分近0.3%。新疆艺术学院开设有:史论课程《新疆民族民间美术》(36个学时,2学分)、实践课程《新疆民族传统装饰艺术》(24学时,1学分),占到3160总学时的1.9%,占总学分143学分的2%。新疆大学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新疆师范大学开设《民间工艺》课程(56学时,3学分),选修课程中有《壁画设计》(24学时,2学分),占总学时数2442学分的3%,占总学分162学分的3%。

缺乏新疆特色的设计文化资源的设计教育中,学生的兴趣点更多地集中于设计软件的操作学习,以及与美术教育几乎相同的造型问题的解决上。而本科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于职业技术院校,重点不是为培养设计软件操作的操作员与制作员,更不是培养有扎实造型基础的画家,尽管以上两点在整个的设计教育中极其重要。但是,本科设计教育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尤其是能够将设计创意、创新精神与设计文化内涵相结合的设计人才。缺失了文化教育的设计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现行的现代设计教育的文化根源是西方与日本的文化,我们要办好设计教育必须要将新疆特色设计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于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缺失新疆特色设计文化的设计教育中,学生找不到文化共鸣,对于新疆特色的文化,尤其是设计文化没有认同感,更不会在审美上引起重视,从而不可能欣赏本土特色设计文化体现的独特审美形式。结合新疆特色设计文化进行设计,尤其是进行设计创新将无从谈起。例如,学生从未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了解过维吾尔族同胞的生活方式,他是怎么也无法理解由于生活方式、审美观、民俗民风的不同,室内设计会有怎样的不同,怎样才能设计出维吾尔族同胞见之即喜的室内环境来。现代设计教育的功能是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环境,是培养服务行业的人才,服务必须是面向客户的,而客户是分地区的,不同地区文化不同,造物文化也有很大差异,新疆设计教育必须与新疆特色设计文化紧密结合才能够办出水平,培养出优秀设计人才。

nlc202309051520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忽略我区设计产业发展实际,无视办学所在地区的发展实际,不能实事求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师资条件建设课程体系。例如,喀什师范学院《设计心理学》与《设计美学》的开设,既无合适的师资,也无翻译教材的计划,而这两门专业理论课程是对民、汉双语学生同时开设的课程。这两门课程是理论课程,对于仅仅有一年预科的民考民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其它院校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追求高、大、全的课程建设节奏直接影响到新疆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在喀什这样一个极具特色与特点的地区,本科设计教育除了《民族图案设计》、《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课程,再无与当地特色文化,尤其是设计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没有指向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课程体系。

各院校构建现行课程体系时对于我区的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人才需求类型、素养、技能等没有充分的人才市场调研。各院校对新疆经济、文化,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客观的评估与科学的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随意性较强。一般都是借鉴内地高校,或者重点取其一家高校,或者杂合几家的课程体系来设置课程。调研中发现个别院校因人设课,因课找人的现象。教育乃百年大计,而设计教育直接关系民生质量与人民日常审美,窃以为应根据各院校特点与办学优势有针对性地考察我区设计产业发展实际,掌握我区设计人才需求状况,紧密结合人才市场,客观评估办学条件,实事求是进行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整体而言,新疆的师资状况、经济文化环境都不同于内地各院校,我区的设计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的师资方面,用了整整近20多年的时间刚刚从工艺美术教育脱胎转型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师资队伍,师资水平与师资的知识结构,以及师资的文化教育背景,都与内地有着较大差距。同时,我们面对的学生的设计素养与审美水平,学生的设计素养,尤其是文化背景完全不同,我们有相当部分的各少数民族设计专业学生,他们独特的设计思想与审美观须通过设计作品呈现(如图9、10)。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构建课程体系,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全,而应将“集中师资优势,结合区域、地域、民族、民间的多个层面的特色设计文化,发挥学生独特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表现潜能”作为重点,构建出适合本地教育实际,适应我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设计教育课程体系。

4.设计教育均采取段落式的单元制教学,所有的课程(理论课除外)都按照教学单元进行段落式安排。所有这类课程都无法深入,前后课程之间缺少连续性,专业知识与技能被分成若干条块,渐次在教学中被传授,效果如何,要看学生的自我消化与组合、融会能力,看他们能不能把这些课程知识碎片拼合在一起,形成较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这个问题期待能够通过项目教学与主题教学,或者其它的创新教学模式加以解决。现在的设计教育有种特别的风气:课程体系越全越好,课程设置越细越好。课题组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全面整合专业课程,以项目带教学,以设计主题促设计技能与设计创意。同时,研究适合新疆文化环境与设计产业发展的校企联合机制,设计机构与高等院校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可行性等等。

5. 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理论课、校内课和校外实践课之间疏离,也是课程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问题。[5]这个问题是国内设计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区各院校中表现尤其明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问题的分析,国内相关教育理论多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在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可借鉴国内先进院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经验。

6.专业教学中的项目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无从体现。现代设计教育中的项目包括虚拟项目和与企业结合的实际的项目。自包豪斯开创现代设计教育之始,项目教学就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其倡导的工作室教学制度,强调设计教育中实践的重要性。专业教学大多是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基本熟悉实际的设计项目几乎所有的流程。

计教育市场出现了怪现象。我们在调研新疆多家著名设计公司、文化创意公司、服装公司之后得出最明确的结论:人才市场极其需要设计人才。这些设计产业相关单位一致表示:极其需要设计人才,尤其是优秀的设计师。获得联合国包装组织(WPO)“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赛2013-2014年度“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奖殊荣的新疆索曼斯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于永芳直言:新疆目前是世界上设计人才市场最好的一个地区,但是新疆设计师缺到什么程度,我们的人才市场在“闹饥荒”,要是有一点办法,我也不会大老远地聘请外国人在我这里工作。另一方面,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一时用不了。几乎每年新疆艺术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毕业展我都去看。但是,我就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的这个毕业作品与他这个人没多大关系,跟我们所在的这个地区的文化也没什么关系。新疆年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梁总说:(设计人才)太需要了,但是很难有合适的。这么好的人才市场,而我们的大量毕业生在毕业后却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应尽全力培养出具有新疆特色设计文化素养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因此,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龚怡祖.论大学培养模式[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40.

[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编著.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8.

[3] 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51-253.

[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编著.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1.

[5] 同上,316.

新疆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篇4

新疆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一、新疆农民收入比较分析 1.从绝对数量分析,自1978年到2002年间的年份中,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为1863元,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同期内为2000元,相差很大,这种差距在近两年表现的尤为突出,资料表明:

作 者:王永宁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学院金融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12刊 名:新疆农垦经济英文刊名: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年,卷(期):2003“”(5)分类号:F32关键词:

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5

2009-7-13 13:34:00

在2002年新疆自治区第二次畜牧业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理念,自那时起,如何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了全疆广大干部,特别是畜牧工作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2008年7月自治区召开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以畜牧业增效、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为核心,围绕现代畜牧业开拓创新、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两大方向,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畜牧业法制体系建设为重点,新疆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结合工作,针对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做了一些调研,开展了一些实验试点,形成了一些理念和观点。

关于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现代畜牧业是指以良种业和饲草饲料业为基础,以加工业和市场营销为载体,以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以标准化和精准化生产为标志,涉及养殖、种植、加工、商业等诸多领域的产业结合,其核心和实质是畜牧业的产业化和工业化。

现代畜牧业是一种动物源性商品的经济行为,具有经济性、竞争性和社会性。

现代畜牧业与传统畜牧业有本质的区别,在生产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方式不同,二是生产方式不同,三是生产目标不同。

发展现代畜牧业对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农村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在自治区规划的农业四大基地中,相对于棉花、特色林果和粮食,畜牧业发展在全疆各地基本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辐射面最广。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力措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来自种植业的资源,实现生物的转化增值,既可以实现农牧民直接增收,同时还可以通过带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间接促进农牧民增收。

关于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逐步开始推进,经历了萌芽(1980—1985年)、起步(1986—1990年)和今天的快速发展(1990年以后)三个阶段。

新疆现代畜牧业与全国一样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快速发展始于本世纪初,特别是2002年自治区第二次畜牧业工作会议以后,全区上下沿着“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两个方向,以“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为目标,不断改革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机制,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在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初步建立了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二是初步建立起了区、地、县、乡、村五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三是建立和完善了草原生态保护体系。四是初步建立了贯通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五是进一步强化了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六是初步建立了《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体系和地方配套法规体系。

全区畜牧业初步实现了生产格局由传统的草原畜牧业为主向农区、草原、城郊畜牧业并举的转变,经济地位由依附和从属于种植业的副业向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转变,生产模式由粗放、低效的单一化生产模式向规模、高效的产业化经营的转变,生产方式由自给自足型向商品经济型的转变,增长方式由依赖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的转变。

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要从统筹发展的角度着手,平衡畜牧业区域和产业发展。目前,我区畜牧业完全意义上实现平衡经济理论所要求的平衡发展的条件尚不具备,主要是现有经济实力还无法满足所有地区和产业同时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如果将少量资金分散投放到所有产业和地区,不仅优势产业和有条件地区的发展资金需求得不到保证,优势得不到发挥,全面发展也会因缺乏动力而受到影响。

必须正确处理平衡发展和不平衡发展的关系问题,要努力做到平衡,但也不能要求绝对的平衡,而要将平衡与不平衡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兼顾各地区、各产业的共同发展,又突出优势,重点突破,最终实现先发带后发,后发促先发,在各地区、各产业之间形成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潜力,优化配置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实施整州推进、整县推进、整乡推进战略,做大做强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区,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整体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合理区域化布局,扬长避短,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减少资源浪费。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消除部门利益障碍,统筹规划,统筹投资,形成各类资源有效流动的有机发展整体。

要加强政府对现代畜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首先要完善现代畜牧业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使各项管理工作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管理和决策的随意性,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创造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要摆正位置,依法行政。要减少行政干预,逐步将主要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移。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的引导作用和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和农牧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依法协调好企业和农牧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和农牧民共同发展。

在调控方向的把握上,一是要坚持区域化布局的原则,二是要坚持规模效益的原则,三是要坚持生态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在宏观指导上,要找准着力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当前需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农林牧业生产联动机制,推进牧农结合、牧林结合,逐步形成围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工作机制。二是促进国家《新疆牧区水资源保障规划》和《新疆牧区水利建设规划》和“人草畜三配套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工程的实施,借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加快实施“三个1000万亩”等畜牧业基础工程。三是积极为我区畜产品加工企业走西口通道创造条件。

自治区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全区现代畜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机遇前所未有,前景十分广阔。但在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对我区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掉以轻心,以生

猪、牛奶为代表的新一轮畜产品市场波动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形势不容乐观,挑战依然严峻。这就要求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畜牧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业工作,善于发现问题,正确面对问题,科学解决问题。抓住现代畜牧业发展中机制、体制、体系等关键环节,立足实际,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不断推进全区现代畜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新疆公路建设现状 篇6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 属中温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也属西北风沙源头带, 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 无霜期短, 春旱严重, 风沙较大, 气候干燥, 年降雨量50~250 mm。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冰雪融溶的雪水资源补给, 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糖、瓜果商品生产基地。在该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有机质, 促进沙尘天气的改善, 减少农田的风蚀,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2年, 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了保护性耕作项目, 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北方8省 (区、市) 建立了38个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后以京津地区及西北风沙源头区为重点, 形成了一个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网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新疆兵团”) 于2004年正式加入这个推广网络, 在国家项目推动下, 免耕播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免耕播种技术[1]。通过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 能满足保护性耕作、节能减排和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需求, 推动保护性耕作迅速发展,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3,4]。新疆兵团根据地理生态特点, 推广免耕播种技术, 形成了玉米、小麦、大麦、油菜、苜蓿等作物免耕播种技术作业规范。

2 免耕播种技术概况

2.1 免耕播种技术实施概况

新疆兵团农业的集约化、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 土地连片种植, 在管理措施上采取统一规划种植面积、统一播种质量标准、统一机械作业要求, 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5]。2004—2009年, 新疆兵团实施免耕播种总面积累计40 000多hm2, 2009年免耕播种机具总保有量为99台 (套) 。2007—2009年免耕播种技术实施数据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 新疆兵团随着免耕播种项目的引导推进, 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呈现播种面积逐渐增加, 辐射区域逐渐扩散的特点。说明以免耕播种技术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普遍推广, 保护性耕作的观念被普遍接受。

2.2 主要技术模式

旱作农业区和灌溉农业区的技术模式是不同的[6]。新疆属绿洲灌溉农业, 干旱少雨, 有80%以上的耕地要靠地面灌溉, 旱作农业占的比重较小。新疆兵团的旱作农业区主要集中在农四师昭苏地区的77团、76团和74团, 主要作物有小麦和油菜等;灌溉农业区主要是农五师的88团、农七师的129团, 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油葵等;农六师奇台农场属于半干旱地区, 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大麦, 是新疆兵团粮食主产区。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艺、栽培和植保技术相互影响, 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技术模式[7]。经过几年的实践, 新疆兵团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根据新疆兵团的农业区生态特点,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技术模式。

2.2.1 旱作农业区技术模式

(1) 春小麦耕作技术模式[8]。秋季收获油菜 (留茬高度不低于20 cm) 机械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整地机耙地、梳草→免耕播种机施肥→第二年春季免耕播种→喷洒除草剂、杀虫剂→机械收获。

(2) 油菜耕作技术模式。一是秋季收获后春小麦 (留茬高度不低于20 cm) 机械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施肥→第二年春季免耕播种油菜→机械喷洒除草剂、杀虫剂及叶面肥 (2~3遍) →机械收获。

二是秋季收获春小麦 (留茬高度不低于20 cm) 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机械施肥→第二年春季机械喷施除草剂→免耕播种→机械喷洒除草剂、杀虫剂及叶面肥 (2~3遍) →机械收获[9]。

2.2.2 灌溉农业区技术模式

(1) 春玉米一年一熟技术模式。玉米留茬地机械喷施除草剂→组合耙切地 (2-3年深松一次) →免耕施肥播种春玉米→杂草及病虫害防治→玉米联合收割机或青贮机械收获 (留茬高度不低于20 cm) 。

(2) 冬小麦夏玉米 (青贮玉米) 一年两熟技术模式。秋季玉米收获后留茬用机械喷施除草剂→组合耙切地 (2~3年深松一次) →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冬小麦→防治杂草及病虫害、机械叶面施肥→来年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留茬高度不低于20 cm, 秸秆粉碎还田) →喷雾机化学除草→免耕施肥机播种青贮玉米→机动喷雾机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青贮机收获青贮玉米。

(3) 大麦一年一熟技术模式。联合收割机收获留茬20 cm以上→清除机收吐出的秸秆→机械深松→春季浅耙 (3年1次) →免耕播种机播种→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及田间管理→机械收获。

2.3 免耕播种机具的推广使用

新疆兵团的团场都是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营农场, 农作物连片种植, 地块规正, 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 因此保护性耕作机具也都是以大中型机具为主。实施免耕播种技术以来, 陆续引进了瓦房店市精量播种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2BQM-6D型气吸式免耕播种机,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生产的2BMG-18型和2BMG-24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 奇台恒源机械厂制造的免耕播种中耕施肥机, 呼和浩特市得利新技术设备厂生产的2MSB-11AI型免耕施肥播种机,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生产的美诺-6119型免耕施肥播种机等免耕播种机具。

通过对这几种机型进行的对比试验证明,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生产的2BMG-24型和美诺-6119型免耕播种机适应性较好, 其开沟器用的是双圆盘式波纹耙片, 解决了秸秆堵塞问题[10]。在秸秆覆盖适宜、种床整理较好的情况下, 作业效率和质量都基本能满足需要[11]。为保证机具的通过性, 在新购进的中农机美诺6119型播种机切刀前加装了分草铲, 效果较好。但是2BMG-24型和美诺-6119型免耕播种机共同存在着不能种、肥分施的问题, 要增加一次施肥作业, 增加了作业成本, 对土地多进行了一次碾压[12]。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新疆兵团采用免耕播种技术的主要作物前期主要为玉米、小麦、大麦, 近两年又扩展到油菜、油葵等作物, 经过各个示范团场对免耕播种技术与传统作业技术的对比分析并进行实际测产试验, 实践证明免耕播种作业方式与传统播种方式总体产量持平, 部分地区虽然略有减产, 但由于采用免耕播种后较常规作业减少了作业工序, 节约劳动力, 减少了生产投入, 总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3]。

免耕复播油葵比常规作业减少了犁地、平地、整地3道作业工序, 加上滴灌带的再次使用, 平均减少费用750元/hm2。春小麦平均增产585 kg/hm2, 节约作业成本213元/hm2;冬小麦平均增产691.5 kg/hm2, 节约作业成本204元/hm2;大麦平均增产547.5 kg/hm2, 节约作业成本205.5元/hm2。免耕播种夏玉米 (青贮) 平均产量45 000 kg/hm2, 常规播种夏玉米 (青贮) 平均产量42 000 kg/hm2, 免耕作业比常规平均增产3 000 kg/hm2, 青贮玉米按现行市场价0.2元/kg计, 增收600元/hm2。复播豌豆、荞麦、油葵等作物平均增收150~200元/hm2。

2006—2009年, 新疆兵团主要实施免耕播种技术推广的单位作物播种面积情况见表2。

根据2006—2009年累计完成免耕播种推广面积, 作物产品价格按团场当地粮食、豆类、油料、牧草等作物2006—2009年内销售价格平均值, 增产产生经济效益增产数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产效益=作业面积×单位面积增加产量×作物价格

经济效益可由下面公式计算:

经济效益=增产效益+节约作业成本-增加投入成本

公式中, 计算节约成本效益时, 针对不同作物的作业节约数进行计算, 将结果按年度相加。经过计算, 2006—2009年新疆兵团推广免耕播种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 700多万元。

单位:hm2

3.2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省工省时, 减少了机械作业次数, 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 增加了职工收入, 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保护性耕作由于地表的残茬、秸秆等覆盖物分解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减少了农田土壤水蚀、风蚀, 提高了土壤肥力。二是增强了抗旱节水能力, 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深松、地表覆盖, 增加了畜水能力, 大幅度减少了地表径流和无效蒸发, 保水、保土效果十分显著。三是通过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作物根系可以固土, 秸秆可以降低风速;由于土壤水分的增加, 改善了土壤结构, 增强了地表与土壤之间的附着力, 有效地减少了农田扬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治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作用, 改善了生态环境。

4 结论和建议

新疆兵团免耕播种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提出建议如下。

(1) 观念和认识上有待加强。免耕播种技术不仅仅是耕作技术的变革, 同时带来农作物栽培制度、农田管理措施及传统农耕习惯与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化, 对免耕播种技术的认识还有个逐步深化和接受的过程。

(2) 基层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总体偏弱, 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亟待改善。从国外发展情况看, 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初期均需由政府加以支持、引导。从兵团推广现状看, 基层推广机构的服务手段和装备水平较低, 技术推广人员认识水平也不够高, 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免耕播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技术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农机农艺结合需进一步加强。免耕播种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适应不同师、不同团场的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一些作物的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和技术路线尚需进一步完善。农机和农艺的结合需进一步加强, 与免耕播种技术相关联的技术问题如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与有效利用等尚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实现整体推进。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浅析 篇7

关键词:新疆;对外贸易;优势;问题

一、新疆对外贸易优势

(一)新疆地缘优势突出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的捷径。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8个国家接壤,有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0个,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是中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区。此外,还有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三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初步形成了沿边、沿桥和沿交通主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多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

(二)新疆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不断增长

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对外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从1978年的2346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37.2亿美元,增长583倍。其中,出口由937万美元发展到115亿美元,增长1226倍;进口由1409万美元发展到221亿美元,增长156倍。实际利用外资由1980年的109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25亿美元,增长113倍。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由1991年的1174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4.5亿美元,增长37倍。①

2007年,新疆对外贸易额达137.2亿美元,增长50.7%;其中,出口115亿美元,增长61.1%;进口22.1亿美元,增长12.7%。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20.4%。境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4.5亿美元,增长1.6倍;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073人次,增长2.3倍;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8.2亿美元,增长13倍。2008年前5个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69.66亿美元,同比增长95.2%,进出口增速连续5个月居全国第一。

(三)新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逐步优化

出口方面:初级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逐渐降低,工业制成品出口稳步上升。1990年新疆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例为59.65%,2007年则下降至6.2%;同期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则由40.35%上升至93.8%。新疆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表明新疆出口的产业结构已发生重大调整。新疆产业结构的升级主导着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而出口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出口商品的优化反过来又推动着新疆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发展。②

进口方面:与出口情况相反,初级产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工业制成品进口有所下降。1990年新疆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例为2.39%,2005年则上升至40.35%;同期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则由97.61%下降到59.65%。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原油等原料进口规模大幅上升所致。

(四)新疆边境贸易成为支柱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我国掀起新一轮的改革热潮。新疆充分发挥与独联体国家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上的互补性,“贸易兴边”效果明显。新疆边境贸易进出口额由1991年的45934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941663万美元,增长19.5倍。其中出口由36318万美元发展到806885万美元,增长21.2倍;进口由9616万美元发展到134778万美元,增长13倍。2007年,边贸进出口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68.7%。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疆的边境贸易已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贸易格局。边贸企业从1991年的5家发展到2007年的1000多家,成为新疆外贸发展的主力军。经营方式由过去单一的易货贸易发展到现汇与易货相结合,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旅游购物与边民互市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③边境贸易获得明显经济效益,自1992年以来,边境贸易在新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已稳居“半壁江山”,是新疆对外贸易的优势所在。

(五) 新疆对外贸易多元化格局逐渐凸显

1.贸易市场全球化

1992年以前,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口岸的日本、香港等地区,出口前五位的市场占出口总额比重都在75%以上,进出口市场维持在40至48个左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1992年首次召开的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于2007年已成功举办16届,到会外宾共计达15.3万人次,来自40多个国家,累计完成对外成交282亿美元,国内经贸成交5597亿人民币。④乌洽会已成为我国西北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性展览洽谈会,成为新疆经贸发展的一个知名品牌,成为“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

新疆与世界五大洲皆有贸易往来,其中与亚洲的贸易往来居各大洲之首,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近年来,亚洲国家和东欧国家与新疆的贸易往来逐年增长。到2007年,与新疆有经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148个,比2000年增加48个。新疆与中亚各国及俄罗斯贸易额达115.8亿美元,占新疆进出口总值的84.4%,占我国对中亚及俄罗斯贸易额的17.1%。其次是哈萨克斯坦进出口69.7亿美元,增长39.1%,占全区贸易额的50.8%。列第二至第五位的分别是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

2.贸易方式多样化

过去新疆仅有一般贸易、执行国家协定的记帐贸易和对巴基斯坦的边境贸易等方式。改革开放后我区外贸企业利用多种贸易方式发展自己。除上述几种方式外,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边境小额贸易、租赁贸易、旅游贸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目前,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45.96∶52.52∶1.52发展为26.9∶68.7∶2.9。⑤由此可见,边境贸易的比例有所上升,一般贸易的比例有所降低,而加工贸易所占比例略有上升,但依然处于微弱地位。

3.贸易主体多元化

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新疆外贸发展的良好势头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和贸易商。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上市公司和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势头良好。企业数量由1981年的几家专业外贸公司发展到目前的5300多家(含兵团,下同)。国有外经贸企业出口额占总额的比重由1981年的100%降至目前的30%。以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出口占总额的比重达70%。除传统的江浙商人、广东商人以及东北商人外,以汉商为代表的湖北商人及以晋商为代表的

山西商人都捕捉到了新疆外贸发展的商机,成了推动新疆外贸走向世界的新生力量。

二、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国际市场贸易竞争日趋激烈,新疆对外贸易的增长会受到限制。前文已提到,新疆边境贸易已成为新疆外贸的支柱,与中亚及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占据着外贸发展的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经济不断升温,消费品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欧洲、韩国、日本等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大量商品涌入中亚国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势必会对新疆对外贸易形成竞争和阻碍。而新疆本地区有的企业还要相互打压,这严重损害了新疆企业的声誉。目前只有美克、华凌、友好集团、屯河、野马等少数企业初具规模。

(二)新疆外贸企业缺乏品牌化战略

品牌是一种感受,是一种评价,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偶像,也是企业文化的结晶。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由于新疆外贸企业普遍缺少品牌化战略,许多优质商品在国外认知度不够高,没有充分的把产品优势转换成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例如新疆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以香、甜、脆、爽口的独特品质在市场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近几年在其它国内外品牌的竞争下,经济优势很不明显。

新疆外贸企业缺乏品牌化战略,一是短视行为较广泛存在于企业中,使企业只有愿望没有行动,将精力花在了其它功夫上;二是还没真正意识到品牌化是企业的必由之路,没有将品牌化作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来贯彻执行。

(三)新疆外贸环境欠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已成为制约新疆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首先是资金瓶颈,资金不足使得新疆外贸增长动力不足。虽然出台的出口奖励措施和出口补贴按时足额到位,促进了出口增长,但仅靠部分优惠政策拉动很难保持增长的持续性。其次是交通运输瓶颈,新疆外贸运输只能通过陆运和空运。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远离海洋,航空运输成本大,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只能主要通过陆运,但新疆的公路、铁路建设还有待于完善。

三、关于新疆对外贸易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地缘优势

发挥地缘优势,切实做好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市场。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邻国及中亚各国的市场在地缘经济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疆要抓住优势,进一步做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往来,既要做大做强货物贸易,也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效率,又要实施好“走出去战略”。同时,积极调整外部区域结构,开拓多元化的新市场。长期以来,新疆外贸市场高度集中在以中亚各国为主的周边国家,发展空间有限,市场风险集中。因此有必要延伸贸易链,通过中亚继续向西亚、南亚等国延伸,积极开拓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

(二)建立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积极培育出口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重点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注重品牌意识,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对已经具有知名品牌的香梨、番茄、红花、葡萄、构祀、啤酒花、哈密瓜等产品,进一步提高质量,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三)改善投资环境

政府应从制定政策和做好服务方面人手,制定和完善法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径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途好的产业部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鼓励高技术产业进入新疆。⑥改善外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监督,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坚决抑制部分过热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防止变相出台优惠政策、盲目攀比等无序竞争行为,促进新疆利用外资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仅是扩大贸易规模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贸易促进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同时与利用外资相互促进,提高新疆的对外开放水平。⑦一是制定措施,实施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大力发展深加工和科技含量高的加工贸易项目。二是设立出口加工区,方便经营和管理。三是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注释:

①新疆统计年鉴[Z]新疆统计局(2008)

②陈斌、葛飞秀. 试析新疆外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③努儿热合买提. 论新疆发展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2008.01)

④曾锁怀 凯歌一路唱天山[N]大陆桥视野(2008.08)

⑤新疆统计年鉴[Z]新疆统计局(2008)

⑥申凯.从外贸结构看如何提升新疆外贸发展水平[J] 新疆金融(2008.03)

⑦苟巧灵.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04)

参考文献:

[1]新疆统计年鉴[Z]新疆统计局(2008)

[2]陈斌、葛飞秀. 试析新疆外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3]努儿热合买提. 论新疆发展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2008.01)

[4]曾锁怀 凯歌一路唱天山[N]大陆桥视野(2008.08)

[5]申凯.从外贸结构看如何提升新疆外贸发展水平[J] 新疆金融(2008.03)

[6]苟巧灵.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04)

上一篇:旅游局局长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我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