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固镇县为例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固镇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固镇县县域经济金融发展概况

固镇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县域面积1363平方公里,人口65.2万,耕地132.8万亩,现辖11个乡镇,228个村(居)。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74亿元,增长7.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8%,增长14.6%;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7.36亿元,同比增长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0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0.2%;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2元,同比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6元,同比增长9.7%。

(二)固镇县特色产业与发展优势

固镇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国家商品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油料第一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和“花生之乡”“西瓜之乡”,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和畜禽生产基地。积极培育“种养加”项目,组织实施“粮改饲”项目,制作玉米青贮72909.6吨,全县肉鸡养殖规模8000万只。打造肉羊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冷链储藏、线上销售产业链,继续推进百万只肉羊产业化发展。拥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4家,注册家庭农场411家。

(三)银行业服务县域经济作用明显

固镇县现有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6类银行机构。近年来,按照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相互支持的工作思路,固镇县各银行机构积极响应政府安排,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机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和尝试。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县银行机构存款总额达197.55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34.05亿元。全县金融机构中,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占主导地位,各项存、贷款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的较大比重。

(四)县域银行业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新设银行网点。2017年建行新设一个网点,建设银行进驻固镇县,2015年新成立新淮河村镇银行。二是农业银行深化“三农”事业部改革,顺利推进了县域支行机构改革,奠定了服务“三农”的组织基础和机制保障。

(五)县域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根据县域小企业融资需求“短、频、快”的特点,辖区银行业机构不断推出适合本地实际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如农业银行的“小企业简式”产品,直面企业,真心惠农,服务本地小微企业,农户小额贷款简单快捷,一次授信,循环使用,还有“随薪贷”,个人一手房贷款等产品,丰富了县域金融市场;农村商业开发了“易贷卡”“工薪贷”等系列产品,有效满足了县域经济的融资需求。二是银行服务的内涵进一步扩展。邮储银行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大力推行小额农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农业银行进一步做实三农事业分部组织体制,理顺事业分部层级间的职责分工,加快六项单独机制建设,以惠农卡为载体,进行惠农贷款的发放,养老金的发放等有效激发县域机构的经营活力和金融服务能力。

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县域经济发展较慢,金融业支持较少

固镇县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个体民营经济和农户经济为组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县域中小企业与农村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基础差、经营效益变化大等特征,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饱和度高,竞争力不强,易产生违约风险,导致信贷不良和沉淀。同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财务和经营资料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第二还款来源保证。

(二)信贷投放不均衡,资金供给能力不足

截止2018年末,固镇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为67.86%,一直保持不高的水平。农业银行贷款份额虽大,但绝大部分投向了农业外的高速铁路、地方政府棚改等项目,信贷业务对小企业覆盖率过低,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占比不足。近年来固镇农村商业银行随着实力的壮大,信贷投放量在增加,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加大。但是,由于固镇农村商业银行受其结算手段、信用工具及其市场定位的制约,信贷投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股东企业为主,结构单一,经营管理水平很难适应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资金需求。银行业系统内资金的“效率”配置,致使县域机构的资金“外流”现象十分突出,例如邮政储蓄22.35%、村镇银行存贷比5.47%,资金流出县域。

(三)担保体系不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县域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少,业务缺乏针对性、担保能力不足;准入门槛较高,信息沟通不对称,内控管理水平较低;担保费率高,加大了中小企业的担保融资难度;反担保手续复杂,且增加了被担保企业的财务支出。

(四)农村金融实力不强,三农服务任重道远

2015年以来,县域农村金融取得较大进展,但与经济发展规模相比,金融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需不断完善。金融业务多集中于存贷款,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部分基层网点服务不够规范,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三、银行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服务机制,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占比

一是从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来看,县城与乡镇之间的金融资源分布仍旧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合理调整县域信贷的结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定比例涉农贷款金额。限制金融机构存贷比同时要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各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的产品优势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农行对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全方位的存贷结汇服务;农商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应做实农村金融市场,促进资金回流,重点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二是政府应正视招商引资中重引进、轻服务、难持续的问题,建立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制度以缓解融资成本压力、担保补偿制度为银行解决后顾之忧,引导小微企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三是要强化对“三农”的信贷服务。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形成特色农业基地和产业带,形成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强化县域银行业的整体服务功能,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合理给予县域机构网点经营自主权,拓宽县域机构的发展空间。

(二)发挥创新作用,加快推动县域金融创新

一是加快金融服务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新变化同步,在机构改革、体制改革、产品、结算服务方面大胆开拓创新。在继续做好乡村振兴信贷、普惠金融贷款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积极推广手机银行、扫码付、线上贷款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便捷性和透明度。二是加大信贷方式创新力度。支持银行业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探索担保、抵押、质押新方式,完善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信贷品种,试点办理林权、土地流转、水利设施权等权利质押贷款,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

(三)强化监管指导,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加强对县域机构新增存贷比的考核,要求新增存款按比例必须用于当地,并限制本地银行跨区域贷款,抑制“失血”现象。二是“因行施策”,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新机构准入、新业务开办等给予一定的鼓励;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较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通报。

(四)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致力诚信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强化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使得担保方式多样化。二是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发展壮大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提高企业资金运用的有效性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合规性,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担保成本高的问题。三是银行机构开展多元化公众教育,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建立县域金融监测体制,强化风险防范措施,创造宽严相济的法制环境,支持企业自主经营、自由发展。

摘要:县域经济是“民生经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优化结构的内在需求,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服务经济社会与自身发展双赢的必然选择。同时县域经济是实现国家民族复兴和快速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的复兴富强来说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工作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及涉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银行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使得银行业机构更加重视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持。为深化金融改革和提高县域金融业服务水平,笔者对辖区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固镇县,经济发展

上一篇:加强海上油气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下一篇:新形势下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