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法律规制
摘要:伴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深海探测提取能力的提高,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除各国所熟知的矿产资源之外,国际海底区域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因生活在深海极端的环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理、代谢结构,这些特质在医疗开发、工业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作为国际社会晚近三十年发现的新型海洋资源,现有国际法未对其商业利用规则做出规定,对其养护规则也局限于一般原则性规定,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则支持操作。法律制度的局限性带来的管理问题日趋严重,伴随着人类认识与开发海洋,已有多种人类活动危害到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生存,如何保护这些位于各国主权管辖范围外的生物资源以及公正、平等的分享其所衍生利益成为亟待国际社会解决的问题。本文的写作即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展开。除序言与结论外,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概述。本章重点论述了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内涵、典型的生态系统、价值以及所遭受的损害,以期在交代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阐述研究选题的重要性,为全文的写作做必要铺垫。 第二章论述了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制度的局限性及完善的途径。目前,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但二者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考虑到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所蕴藏的独特价值,意识到该资源正在遭受多种人类活动的损害,众多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在多个国际论坛上,就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一资源展开商讨。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但各方的努力仍为如何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法律制度提供了多种路径。本章在阐述国际社会为管理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所做努力的基础上,总结完善该资源法律制度的四种路径,并逐一分析优缺点,指出制定一部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执行协定是完善该资源法律制度的最佳途径,而国际海底管理局则可以成为管理这一资源的国际组织。 第三章研究了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直接原因在于该资源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而公正、合理的分享这些价值有赖于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构建。本章首先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法律属性,该问题的明晰是构建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基础。本文从阐述国际社会就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属性的争议及各自理由出发,分析作为主要争议的公海自由原则和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历史发展、内涵与特征,结合资源本身的特点,论证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法律属性。在确定法律属性之后,本章分析了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获取制度,借鉴同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的获取制度,文章指出联合企业安排可成为该资源的获取制度。惠益分享制度是确保世界各国公正、平等分享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所衍生利益的落脚点与核心。纵观现有国际法,资源开发的惠益分享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为代表的多边惠益分享机制;另一种是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代表的双边惠益分享机制。文章通过梳理、借鉴两种模式的惠益分享制度的规定,从原则与内容两个角度来阐述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惠益分享。 第四章探讨了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保护。本章针对三种主要损害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人类活动分别研究。就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而言,文章在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制度的法律规则、执行机制、规制效果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以勘探规章为核心的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制度,可以有效的规制矿产资源勘探阶段对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损害。但随着矿产资源勘探范围的增加、采矿的可能实现,国际海底管理局应加强环境基线研究、建立新的环境管理计划、着手制定《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开采规章》。就底层捕捞而言,作为唯一规制该活动的全球性文书《公海深海渔业管理准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存在管辖范围无法覆盖所有国际海底区域生态系统、管制措施不合理、监管执法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有效规制底层捕捞活动,考虑到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将各国的管辖权统一赋予全球性渔业管理组织尚不具备可行性,因此,最为有效、便捷的管理底层捕捞的方式是在加强船旗国管辖的前提下,强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作用,深入国际合作,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落实《公海深海渔业管理准则》的管制措施。就海洋科学研究而言,考虑到该活动对保护和利用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突出价值,意识到国际社会对该资源的认知水平还不足以就研究活动制定出内容具体、规定明确的法律规则。文章指出,对于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应从短效的、以自律为特点的《海洋科学研究行为守则》出发,向有法律约束力的长效管理机制转变。 本文的最后一章阐述中国与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借助该资源的开发,可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动中国国内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效的参与该资源的保护,可以体现负责任的海洋大国形象。本章在回顾中国参与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分五个角度为中国如何弥补差距提供了详实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法律规制;获取与惠益分享;保护
学科专业:国际法学
论文创新点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s
序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区域”生物资源概述
第一节 “区域”生物资源称谓的厘定
第二节 典型的“区域”生态系统
一、热液喷口
二、冷水珊瑚礁
三、海山
四、其他典型的“区域”生态系统
第三节 “区域”生物资源的价值
一、商业价值
二、科研价值
三、生态价值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生物资源的损害
第二章 “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制度的局限性及完善的途径
第一节 “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一、《海洋法公约》的局限性
(一)海洋环境保护
(二)海洋科学研究
(三)海洋生物资源养护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局限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第二节 国际社会为管理“区域”生物资源所做的努力
一、联合国大会
(一)“非正式协商进程”
(二)“非正式特设工作组”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
三、国际海底管理局
(一)制定“区域”矿产资源探矿和勘探规章
(二)法技委发布指导建议
(三)召开研讨会
(四)参与“区域”生物资源调查活动
四、其他组织及相关机构
(一)粮农组织
(二)联合国大学
(三)国际大洋中脊协会
第三节 完善“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制度的途径选择
一、修改《海洋法公约》,适用“区域”制度
二、修改或新建区域性条约,采用区域性管理机制
三、适用公海制度
四、创制一个新的法律规则
第四节 “区域”生物资源的管理机构
第三章 “区域”生物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第一节 “区域”生物资源的法律属性
一、“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属性的争议
二、“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属性的误区:公海自由原则
(一)公海自由原则的历史发展
(二)公海自由原则的内容与限制
(三)公海自由原则不适用于“区域”生物资源的开发
三、“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属性的归属: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一)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历史发展
(二)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特征
(三)“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属性应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第二节 “区域”生物资源的获取制度
一、“区域”生物资源获取制度的合理借鉴
(一)单一开发制
(二)注册制和执照制
(三)平行开发制
(四)联合企业安排
二、“区域”生物资源获取制度的选择:联合企业安排
第三节 “区域”生物资源的惠益分享制度
一、惠益的内涵与外延
二、“区域”生物资源惠益分享制度的合理借鉴
(一)“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惠益分享规定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惠益分享规定
(三)《波恩准则》的惠益分享规定
(四)《名古屋议定书》的惠益分享规定
(五)《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的惠益分享规定
(六)生物资源区域立法的惠益分享规定
(七)生物资源国别立法的惠益分享规定
三、“区域”生物资源的惠益分享
(一)“区域”生物资源惠益分享的原则
(二)“区域”生物资源惠益分享的内容
第四章 “区域”生物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生物资源的保护
一、“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生物资源造成的损害
二、规制“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损害的法律框架
(一)“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制度中的环境保护规定
(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制度中环境保护规则的遵守
(三)担保国制度
(四)“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制度中环境保护规则的规制效果评析
三、“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损害的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一)加强“区域”环境基线研究
(二)制定新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三)着手制定《多金属结核采矿规章》
第二节 底层捕捞与“区域”生物资源的保护
一、底层捕捞对“区域”生物资源造成的损害
二、规制底层捕捞的国际立法
(一)《公海深海渔业管理准则》
(二)《港口国措施协定》
三、区域海洋管理组织规制底层捕捞的立法与措施
(一)南极海生委
(二)西北大西洋渔业组织
(三)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
(四)南太平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
四、底层捕捞法律规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底层捕捞法律规制的缺陷
(二)底层捕捞法律规制的完善措施
第三节 海洋科学研究与“区域”生物资源的保护
一、制定“区域”生物资源海洋科学研究行为守则的缘起
二、“区域”生物资源海洋科学研究行为守则的管辖范围
三、“区域”生物资源海洋科学研究行为守则的范例
(一)《热液喷口行为守则》
(二)《奥斯巴行为守则》
四、“区域”生物资源海洋科学研究行为守则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中国参与“区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中国参与“区域”生物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
一、中国参与“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
二、中国参与“区域”生物资源开发的基础
三、中国在“区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关法律问题上的表态
第二节 中国在“区域”生物资源开发和保护上存在的差距
一、法律制度层面的差距
二、技术装备方面的差距
三、参与程度的差距
四、投入上的差距
第三节 中国在“区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上的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区域”生物资源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法律属性
二、积极参与“区域”生物资源法律制度的构建,重视国际合作
(一)积极参与“区域”生物资源法律规则的制定
(二)重视国际合作
(三)促进发展中国家“区域”生物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
三、加大对“区域”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四、加快中国“区域”立法
五、重视“区域”生物资源的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一)著作类
(二)论文类
二、英文部分
(一)著作类
(二)论文类
推荐阅读:
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09-17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09-11
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10-26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论文10-24
地质矿产论文07-13
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的应用论文07-22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09-24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0-23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反思10-28
水资源保护方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