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反思(共9篇)
福鼎九中吴宝雄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思想品德课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比较注重运用参与式、启发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这节课,本人在选择教学方式方面,还是首选操作性强的教学手段,并且要
激发学生的参与,在这方面也想了许多法子,同时,要结合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也渗透本人平时探索和实践“我学习、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合作的快乐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本节内容时,本人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前和上课期间的参与。利用声音、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达到激趣的目的。整节课以卡片游戏互动和小组竞赛来进行,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
一.先说教学环节的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新闻播报、情景导入、自学检查、阅读能力交流总结、案例剖析、课堂小结与检测六个环节。在自学检查环节,出示了7个自学思考题,从课堂效果看,并不理想。这样设计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缺乏一条贯穿整课,明晰的主线。假如这样设计:给学生出示
1、求助有路
---------路在何方?这样的路有几条
2、敢打官司-------打的都是什么类型的官司;
3、善于斗争-----怎样斗争,可以要求学生,在这三个目题下,还有哪些问题
二、要相信学生,严格遵守“四讲一不讲”的要求。在本节课中,很多环节没有充分展开,自学检查、案例剖析等给学生的时间太少。现在反思,我为什么留给学生的时间少呢?因为当时总担心怕整节课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传统教学观念在作怪,我总担心学生听不明白,学生每说一个问题,我就再重申一遍,这就占用了本该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在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经历主动的充分的学习操作过程。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只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会成为学习的主人,会带给老师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关注学生发展。课上对学生的评价,应明确、具体,有启发性,激励性。学生哪好,哪坏,应说清楚。在本课中,李漫天同学在回答阅读方法时,说到他的方法是,先通读材料,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找到问题答案。当时,我没明确评价。课后想起来,其实,对于这样的课堂生成,应该及时作出反应,把这个生成,当做学生发展的机遇,应及时表扬。
一、构建知识体系
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四大模块之一的“法律教育”,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始渐入学生的视野。“法律教育”有别于七年级学生之前所接触的心理和道德层面的教育, 心理与道德教育为了淡化知识传授, 切合教育对象个体的生活轨迹和心理轨迹, 没有也无法达成统一的教学模式, 但在“法律教育”课中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逻辑结构, 则很有必有。因为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必然有其准确性和应然性, 从而产生相应的逻辑关系。如果忽视法律的这些特性, “法律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例如,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框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我们通常把“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安排于第一课时。对这一课时, 笔者构建了如下的知识体系, 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相应地,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教师讲故事 (“杀鱼弟”的故事) ———问卷调查并分析学生答案 (带领学生踏上正确的维权之路) ———寻找维权机构和维权手段 (新知识的学习:对维权机构的了解区分以及对“诉讼”和“非诉讼”的分析与比较) ———组织活动一:“我们来帮忙”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 ———组织活动二:“我的误解你来解” (澄清误解, 使“法律教育”课不限于法律知识的传授, 秉承法律的严肃性, 更呼唤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人文关怀, 以达成本课设计所追求的更高境界) 。
通过上述编排, 有效地加强了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思维心理建构的各项联结, 使教学的功能由“传授型”发展为“思维型”。
二、实施有效教学
七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一些学生对课中涉及的一些法律词汇、法律机构闻所未闻, 因此, 施教者应实施有效教学,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1. 用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维权”
笔者讲了一个“杀鱼弟”的故事, 以引发学生思考与树立初步的维权意识:2010年10月以来, 11岁的“杀鱼弟”火爆网络, 被称做苏州最年轻杀鱼弟。这孩子曾经就读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 其父母亲因生意太忙, 就让儿子辍学留在杀鱼摊干活, 这种状态在网络关注之前已持续了半年多。然后, 笔者请学生思考:“‘杀鱼弟’这种被迫放弃受教育权利的遭遇, 会对其个人、家庭和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都为“杀鱼弟”愤愤不平, 趁势, 笔者欣喜地告诉学生, 在多家媒体报道后, “杀鱼弟”于2011年5月6日又回到了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笔者请学生思考:“媒体帮‘杀鱼弟’维了权, 使他重新回到了校园。可见, 维权或不维权, 事情的结果截然两样。同学们, 假设‘杀鱼弟’懂得维权, 能自己主动维权, 那么, 他受教育的时间或许就不会耽误那么久了。”经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自然明白了维权的重要性和应如何维权, 顺利达成了学习目的。
2. 用表格帮助学生了解法律机构
关于“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教材上提供了足够的篇幅, 均安排在正文, 同时又把国家机关、人民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仲裁、调解”机构以“相关链接”的呈现方式作了补充说明。然而, 七年级学生因受其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局限, 对究竟哪些是与自己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能给自己“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还不是很清楚。不清楚这些法律机构, 又谈何寻求法律服务与帮助呢?于是, 笔者采用了表格的形式, 帮助学生认清能给自己“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及其四大主体的性质、职能、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 并重点讲解了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见下表) 。
紧接着, 笔者用了过渡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当我们遭遇侵权后, 有哪些机构可以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那么, 我们在遭遇侵权后, 还可以选择哪些机构、采用什么方法、通过‘非诉讼’形式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呢?”同时, 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常常容易混淆的“非诉讼”维权机构, 如工商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妇联、居委会、工会、团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城管、民政局等, 以及有时代特点的“新闻媒体”等“非诉讼”单位, 为下一步“非诉讼”教学做好铺垫。
3. 用经历增强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在理清逻辑结构的构架之前, 笔者特别安排了“求助有路”的逆向现象———“求助无门”, 并着重点明:是真的“无门”还是另有原因?如“不敢维权”, 对中学生而言, “不敢维权”的产生, 有哪些具体原因呢?据此, 笔者在课前做了调查 (调查对象为宁波第十五中学七年级部分学生) , 整理调查结果如下。
当笔者在课堂上把调查结果展示给学生看时, 学生纷纷“对号入座”, 感到有话要说, 不少学生主动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4. 用案例帮助学生提升维权能力
维权方式和手段的获得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特意选择了以下贴近学生生活和身心特点的案例, 帮助他们提升维权能力。
案例讲完后, 笔者再次运用课前调查结果过渡到“我的误解你来解”教学活动环节:“有关‘被侵权后, 你会选择维权吗?’的问卷调查显示, 我们七年级部分学生持有的态度是‘说不好’, 说明一些同学还有思想顾虑, 诸如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那么, 我们该如何澄清这两种看法呢?”组织学生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大盛中学
张泽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
未成年人既要敢于又要善于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难点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保罗国际欺诈消费者、价值139万宝马车路边自燃、农民工讨薪。
教师提问:他们应该如何维权?
社会是复杂的,我们难免受到伤害。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的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新课讲授
记得俄国伟大的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2.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3.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播放FLASH动画《民工也懂法》。这样做行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农民工这样维权是因为他们知道的法律知识较少。那怎么办呢?你能向他们推荐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吗?
(一)民工学法
自学探究(学生自学教材108-109页)
问题1:你能向农民工推荐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吗? 问题2:你知道下列情况应到什么机构吗?
咨询法律条文应该到
;打官司需要找
;
财产公证需要去
;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可以到
。在这些机构的帮助下,农民工开始了维权之路。
(二)民工用法 农民工的维权日志:
第一天: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第二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寻求仲裁; 第三天:向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调解; 第四天:向新闻媒体进行了投诉; 教师提问:农民工向哪些部门寻求了帮助?通过了哪些方式维权?你能归纳出这些方式都属于什么手段吗?这种手段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当然也就成了农民工的首选。通过这种手段,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了吗?
天不随人愿,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由于老板极不配合,事情仍未解决,二狗子三人一筹莫展 „„怎么办?(打官司,也就是诉讼)
教师提问:通过打官司,农民工的工资拿到了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教师小结:通过诉讼的形式,法院做出公正判决,农民工三人终于拿到了工资。事实证明:诉讼手段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敢打官司。
从此,二狗子三人名声大振,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不少农民工友前来“求法”。
(三)民工说法
下列案件属于什么诉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作出判断。民工甲:
4月25日理天价头的“保罗国际”3年偷税近14万元。经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审查,认为保罗国际财务总监何朝霞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涉嫌偷税罪,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何朝霞的决定。民工乙:
张学友主演的音乐剧《雪狼湖》曾在京卖座一时,其巧妙的票务防伪设计保证了未出假票,而这项防伪设计被浙江下岗工人金振海指为专利侵权。近日,市高院终审判决《雪狼湖》门票设计侵权,设计单位中文票务公司赔偿金振海6万元。民工丙:
4月23日河南省滑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政府强制拆迁引发的诉讼案件,被告滑县赵营乡人民政府一审被判违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诉讼分为刑事、民事和行政三种类型。其中刑事诉讼主要针对犯罪行为,民事诉讼是为了解决民事纠纷,行政诉讼则指“民告官”。学以致用--连一连
虚开10亿废旧物资发票
两人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
民事诉讼
房屋被母亲骗走
10龄童告赢房地产管理局
武汉私立学校倒闭
百余学生告市教育局
刑事诉讼
不孝儿子不养老
法院判其限期搬家
上海南京路发生抢夺金银
行政诉讼 饰品价值在18万元左右
看来这些问题还真难不倒大家。可农民工的儿子小明却被难住了,怎么了?
(四)民工普法
刚刚写完作业的小明,正在收拾东西。突然„„小明从窗户看见一个黑影正慢慢向三楼移动。会是什么人呢?没错,正是一个小偷。怎么办?请猜测:小明可能采取的做法?
教师总结:报警、硬拼、求助、视而不见„„
讨论:这些做法中可取的有哪些?不可取的有哪些?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取的做法:报警、求助等。不可取的做法:视而不见、与其硬拼等。
教师提问:通过讨论分析,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讲究智斗,力求在使自己不受伤亡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也就是我们要善于斗争。你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吗?
(五)情景表演
“放学后,在校外的小路上遭遇抢劫,该怎么办?” 提示:
1.方法尽量简单、可行、多样。2.注意明示各自扮演角色.(教师巡回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比如:报警法;周旋法;呼救法;沟通法;恐吓法等)智斗歹徒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
(六)收获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七)温馨提示
遇到侵害别犯难,依靠法律来维权。寻求帮助有机关,常用非诉讼手段。若是仍未除麻烦,诉讼手段找法院。刑事民事和行政,了解类型应当先。违法犯罪做斗争,勇敢机智保平安。教学反思:
我们生活在法制的社会里,法制的社会是和谐的,法制的蓝天是湛蓝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举起生命的盾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秉持法律利剑,平安、健康、茁壮成长!教师自评:
初一学生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较少,社会经验不足。我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侵权事件,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符合思想品德课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的理念。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由动画《民工也懂法》中民工运用违法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例入手,和学生一起经历了“民工学法”、“民工用法”、“民工说法”、“民工普法”四个逐步深化的阶段,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轻松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后又通过情景表演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勇气、信心和能力,掀起课堂的学习高潮。
最后通过收获园、温馨提示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整体把握,融会贯通。通过教师寄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一、我的教学设想
这节课的设计考虑的是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经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怎样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本课堂教学的亮点是通过案例分析、情景研讨、特别关注等环节使学生形成防范侵害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懂得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设计中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用智慧保护自己、亮点定位于“情景研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智慧想出保护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锻炼学生的表演、运用能力。在“情景研讨”的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想到的自我保护方法多样化,而且这些方法是能够行之有效的。把学生的自我保护方法汇总一起,真的是很全面的自我保护。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面对伤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掌握自我保护技巧才是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二、成功与不足
从整节课看,我认为我的教态自然,由始自终情绪饱满,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材料选择能贴近学生实际,在教学中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落实我们思想品德课的真正目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并且能够真正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在“情景研讨”中我选择了一幅小同学遭社会闲杂人员勒索钱财的情境。之所以选择这一情境是因为类似这种侵害在学校放学后也会有发生,所以我选择这类案例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让学生有话说有收获。以后遇到伤害,会懂得应对,懂得自我保护。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使幼儿初步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
难点:使幼儿分辩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安全行为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讨论
建议教师利用区角活动、园内观察活动、视听活动等环节,引导幼儿感知讨论,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例一:在语言区角内,增设《橡皮膏朋朋》图书若干册和录音带,供幼儿阅读、倾听。并适时设问,引导幼儿讨论。如:朋朋的鼻子怎么会又红又肿呢?它的头上为什么经要贴橡皮膏了?朋朋应该怎样做就不会变成橡皮膏朋朋了呢?(新故事在《生活》教第90页)
例二:带领幼儿观察他班幼儿的体育锻炼,让幼儿找找哪些是安全行为,哪些是危险动作(老师作好记录)。“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并及时组织幼儿讨论:“做这些危险动作容易造成怎样的伤害?”“如果是你在玩,该怎么做?”等
2.幼儿集体或分组操作实践,教师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仍然保留着直觉行为性思维的特点,对自己行为的计划性、预见性较差。因此,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此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从幼儿的实际情况看,他们对安全方面的知识并非一无所知。在前几年的生活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积累了安全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运用他们的原有经验,并从情感激发入手,引起幼儿对安全的“警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要求真正地转化为幼儿自觉的安全行为。
我设计的活动非常适合大班的儿童,现在安全第一,我们要从小学会保护自己,有几个儿童是有点不积极参与是因为他们的安全意识不比较淡,注意力不太集中。家庭教育不太好的缘故。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实施我保护和安全这方面的教育,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周围的生活开始,通过事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同时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道理。
一、不做危险的事
1、不玩火有些幼儿爱玩火:玩火柴,玩打火机,用火烧东西玩,认为这样很有趣,但却不知危险。玩火,易造成火灾。轻者,烧坏衣物、身体;重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丧失性命。
教育幼儿平时做到:
(1)不玩火柴、打火机,不点燃火把,不翻弄火炉,不堆烧落叶和树枝等。
(2)不把纸、塑料这些容易着火的东西拿近火源。
(3)学会认识易燃物品的标志,不要把火靠近贴有易燃标志的物品。
(4)如果发现自家或邻居,或公共场所失火了,要迅速跑出,并大声呼救。如果附近有电话,要快拨通119,请消防人员来救火。
建议:
(1)可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火灾的图片、录像,并引导他们讨论怎样防止火灾,重在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
(2)不要教幼儿参加救火过程,因为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2、不摸电线、不乱动电器电是人类的好朋友。电能给人带来光明。电是主要的能源。电灯、电视、电冰箱、电车等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但它们都离不开电。但是,电同火一样,也是有危险的,而且,由于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危险更大。使用不当,危险会发生。
幼儿好奇心强,对电是很感兴趣的,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甚至一点不知,所以要重视对幼儿这方面的教育。
教育幼儿做到:
(1)不摸电线,不玩电源插头和接线板。
(2)不乱动家用电器,如落地灯、电扇等。
(3)不要走近设有“小心触电”标志的地方。
建议:
(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东西导电,什么东西不导电。
(2)组织幼儿进行“找找哪些地方有触电的危险”活动,让幼儿说说为什么,并在这些地方贴上“小心触电!”标志。
3、不动煤气、天然气的开关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生火做饭,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但是,煤气、天然气是十分易燃的气体,一遇火星即会燃烧,甚至引起爆炸,造成火灾。煤气是有毒的气体,能使人窒息、死亡。
为避免发生危险,教育幼儿做到:
(1)不扭动煤气罐或煤气灶上的开关;不拉、不扯、不碰煤气罐上的软管。
(2)不到厨房里去玩耍。
(3)闻到煤气的臭味要赶紧告诉大人,并迅速离开那里。如果发现煤气灶开关没关或者灶上火灭了而漏气,自己又会关开关的话,可以快去关上。
建议:
(1)带领幼儿参观有燃气设备的灶间,可将易燃、易爆的标志贴在煤气罐和煤气开关等地方。
(2)帮助幼儿识别易爆、易燃的标志。
(3)帮助幼儿识别煤气的臭味。
4、不乱**吃药药能治病,能帮助人解除痛苦,但不能乱吃药。因为药的种类很多,作用也不同。有的药专治肚子疼,有的专治感冒;药除了人用的以外,还有植物、动物用的,如果是杀虫的药,专门用来毒杀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的药,等等。如果把药弄乱了,吃错了药,不仅不会治病,还会添病,甚至导致更可怕的后果。
幼儿因为分辨能力差,容易吃错药。由于有的药形状、颜色差不多;很多药表面有一层糖衣,吃起来会很甜,幼儿自己误吃的可能性会增加。
为此,应教育幼儿做到:
(1)不乱**吃药。生病的时候,要记住自己的药名和药盒,让成人给取药。
(2)大人给喂药时,如果觉得味道跟平时不一样,就不要再吃,马上告诉大人,请大人再仔细检查是否弄错了。等确实以后,再吃。
(3)学会识别有毒药品的标志。
建议:
(1)帮助幼儿识记“当心中毒”的标志,内服和外服药的不同。
(2)培养幼儿辨别有毒物品的能力。
5、不玩锋利的物品,用器械做游戏要小心刀子、玻璃片等锋利的物体,都是危险的。教育幼儿不要玩弄这些物体。使用器械竹竿等做游戏时,要小心,不要弄伤自己或别人。
建议:
(1)可用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2)使用器械做游戏之前,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引导幼儿玩安全的游戏。
(3)可设置安全知识画栏,宣传安全常识。
附事例:
有个小朋友叫高勇,有一天和一个小姐姐一起玩耍。小姐姐手拿竹竿,但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身子一斜,竿子正巧扎进了高勇的右眼。“来;自.屈;老师;教.案;医生抢救了半天,也没能保住他的眼睛,结果高勇的右眼球被摘除了。
6、不招惹动物幼儿一般都喜爱小动物,爱抚摸、喂喂、抱抱它们,爱逗它们玩。但是,有的幼儿爱欺负它们、招惹它们。如用竹竿捅马蜂窝,用石子打狗等,这常会惹怒它们,发生危险。
建议:
(1)教育幼儿,不要招惹、逗弄小动物。
(2)和小狗、小猫等玩耍时,防止被它们咬伤、抓破.如果发生这类事情,要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请医生诊治。
(3)向幼儿介绍本地区常见的毒虫和能伤害人的动物,告诉幼儿防止伤害的办法。
(4)在幼儿常玩耍的地方,如发现易伤幼儿的动物,应采取措施,或贴上”当心危险"的标志,不准幼儿靠近。
7.小心爆竹、烟花逢年过节,人们喜欢燃放鞭炮表示庆贺。幼儿更是喜欢热闹,爱听鞭炮响,爱看烟花,有的幼儿还爱闻火药燃过的气味,抢捡鞭炮炸过的外壳或未响的鞭炮。燃放鞭炮,虽然能给人带来快乐和节日气氛,但也易造成事故,引起火灾。每年在允许燃放鞭炮、烟花的地区,总有事故发生,同时也严重污染环境。所以,越来越多的地区已发布禁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建议:
(1)向幼儿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引起火灾、污染空气、造成伤害等。
(2)教育幼儿不燃放鞭炮。看时要站得远远的;不去捡未响的鞭炮。
(3)在节日前,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安全教育。
(4)告诫家长一起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
教学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保护自己的办法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初步了解热带鱼花纹美丽的简单原因及几种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本领,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想象的能力,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3、初步知道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关心同伴的愿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准备:
电脑一台、有关知识的VCD碟片(参考《印尼野性篇—水中奇境》)。
活动过程:
一、海洋生物的保护色。
1、热带鱼的保护色。
(1)看有关热带鱼的VCD片。
(2)讨论:热带鱼为什么有这么漂亮的颜色?鼓励幼儿寻找、探究答案。
(3)看VCD了解答案。
2、侏儒海马的保护色。通过看图片,幼儿发现它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相关联系。
3、鲽鱼保护自己的本领。
4、变幻极大师:章鱼的奇特本领。
二、海洋生物的其它自我保护本领。
1、鳗鱼的自我保护意识。
2、成群的小海龟如何逃生的。
3、稍大一些,没有特殊本领的鱼是如何逃避敌人的攻击。
三、讨论:
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发现幼儿园里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说说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玩时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寻找危险品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出自:快思老.师!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六、安全游戏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活动延伸: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双掌轻柔面部
即用两手掌紧贴面部,均匀的用力以每秒2次的速度在面部来回揉搓1―2分钟的时间。此法可以疏通面部神经,有促进睡眠防止皱纹的作用。
拇指揉搓耳朵
两拇指紧贴前耳下端边缘,由前向后,自下而上的方向,用力揉搓双耳1―2分钟。此法可疏通经脉,有清热安神、防止听力退化的作用。
用指端按摩头皮
把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成45°的角度,用指端以每秒8次的速度在头皮上来回按摩1―2分钟。此法可以加强头部的供血量,促进血液的循环,加速入睡。
双掌重叠揉腹
两掌重叠后紧贴腹部以每秒1一2次的速度,持续环摩腹部所有部位,重点脐部及周围,按摩2一3分钟。此法可以健脾利胃,促进消化吸收。
推摩前胸后背
两掌以每秒2次的速度,自上而下用力推摩后背和前胸,推摩2一3分钟。此法有强心、健腰、疏通脏腑经脉的功效。
搓摩颈肩部位
两掌以每分1―2次的频率,用力交替搓摩颈肩肌肉群,重点在颈后脊两侧,揉摩个3―4分钟。此法可以有效缓解疲劳,预防颈肩病变。
掌推双腿
让两手相对,紧贴下肢上端,以每秒1次的速度,由上而下顺推下肢1分钟,再以此方法顺推另一下肢2分钟。此法能够解除下肢疲劳,疏通足六经脉。
交换搓脚
伸直双腿,用右脚掌搓摩左脚背所有部位,再用左脚掌搓摩右脚背所有部位,如此反复揉搓3―5分钟。此法能够有效消除双足的疲劳、贯通全身的气血经脉,有利于促进睡眠。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课堂教学实录01-25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09-24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课件11-12
5《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说课稿06-20
善用法律测试题05-26
善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02-21
小学生作文如何善用课余时间11-16
学习法律教学反思10-02
女性权利的法律保护12-19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0-2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