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精选11篇)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

二、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2)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增强法制观念,提升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同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求助有路(板书)

1、学生活动: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

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的案例:13岁的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的拒绝。请你为小芳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继续上学?

(1)再次与父母协商解决;(2)寻求老师和学校的帮助;(3)找政府帮助解决;(4)用法律维权。

2、由小芳的例子我们分析,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

(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

(2)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3、可是,我们懂得法律知识不太多,又该怎么办?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向哪些机构和组织寻求援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

(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求助的有关部门及其职能:(学生读书合作解决,教师点拨)

①法律服务所: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助我们出主意,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涉及的法律的问题等。

②律师事务所:回答法律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到的法律事务。还能受人委托帮助打官司、当辩护人。③公证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④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有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就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⑤其他部门:国家机关,如工商管理部门等;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如消费者协会、妇女联合会、居委会或村委会等;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机构。

(3)我们可以过上述办法或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遇到问题时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称之为非诉讼途径。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打官司叫诉讼途径。

师生总结:

维权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 篇2

一、构建知识体系

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四大模块之一的“法律教育”,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始渐入学生的视野。“法律教育”有别于七年级学生之前所接触的心理和道德层面的教育, 心理与道德教育为了淡化知识传授, 切合教育对象个体的生活轨迹和心理轨迹, 没有也无法达成统一的教学模式, 但在“法律教育”课中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逻辑结构, 则很有必有。因为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必然有其准确性和应然性, 从而产生相应的逻辑关系。如果忽视法律的这些特性, “法律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例如,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框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我们通常把“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安排于第一课时。对这一课时, 笔者构建了如下的知识体系, 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相应地,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教师讲故事 (“杀鱼弟”的故事) ———问卷调查并分析学生答案 (带领学生踏上正确的维权之路) ———寻找维权机构和维权手段 (新知识的学习:对维权机构的了解区分以及对“诉讼”和“非诉讼”的分析与比较) ———组织活动一:“我们来帮忙”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 ———组织活动二:“我的误解你来解” (澄清误解, 使“法律教育”课不限于法律知识的传授, 秉承法律的严肃性, 更呼唤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人文关怀, 以达成本课设计所追求的更高境界) 。

通过上述编排, 有效地加强了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思维心理建构的各项联结, 使教学的功能由“传授型”发展为“思维型”。

二、实施有效教学

七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一些学生对课中涉及的一些法律词汇、法律机构闻所未闻, 因此, 施教者应实施有效教学,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1. 用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维权”

笔者讲了一个“杀鱼弟”的故事, 以引发学生思考与树立初步的维权意识:2010年10月以来, 11岁的“杀鱼弟”火爆网络, 被称做苏州最年轻杀鱼弟。这孩子曾经就读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 其父母亲因生意太忙, 就让儿子辍学留在杀鱼摊干活, 这种状态在网络关注之前已持续了半年多。然后, 笔者请学生思考:“‘杀鱼弟’这种被迫放弃受教育权利的遭遇, 会对其个人、家庭和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都为“杀鱼弟”愤愤不平, 趁势, 笔者欣喜地告诉学生, 在多家媒体报道后, “杀鱼弟”于2011年5月6日又回到了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笔者请学生思考:“媒体帮‘杀鱼弟’维了权, 使他重新回到了校园。可见, 维权或不维权, 事情的结果截然两样。同学们, 假设‘杀鱼弟’懂得维权, 能自己主动维权, 那么, 他受教育的时间或许就不会耽误那么久了。”经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自然明白了维权的重要性和应如何维权, 顺利达成了学习目的。

2. 用表格帮助学生了解法律机构

关于“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教材上提供了足够的篇幅, 均安排在正文, 同时又把国家机关、人民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仲裁、调解”机构以“相关链接”的呈现方式作了补充说明。然而, 七年级学生因受其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局限, 对究竟哪些是与自己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能给自己“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还不是很清楚。不清楚这些法律机构, 又谈何寻求法律服务与帮助呢?于是, 笔者采用了表格的形式, 帮助学生认清能给自己“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及其四大主体的性质、职能、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 并重点讲解了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见下表) 。

紧接着, 笔者用了过渡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当我们遭遇侵权后, 有哪些机构可以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那么, 我们在遭遇侵权后, 还可以选择哪些机构、采用什么方法、通过‘非诉讼’形式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呢?”同时, 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常常容易混淆的“非诉讼”维权机构, 如工商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妇联、居委会、工会、团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城管、民政局等, 以及有时代特点的“新闻媒体”等“非诉讼”单位, 为下一步“非诉讼”教学做好铺垫。

3. 用经历增强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在理清逻辑结构的构架之前, 笔者特别安排了“求助有路”的逆向现象———“求助无门”, 并着重点明:是真的“无门”还是另有原因?如“不敢维权”, 对中学生而言, “不敢维权”的产生, 有哪些具体原因呢?据此, 笔者在课前做了调查 (调查对象为宁波第十五中学七年级部分学生) , 整理调查结果如下。

当笔者在课堂上把调查结果展示给学生看时, 学生纷纷“对号入座”, 感到有话要说, 不少学生主动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4. 用案例帮助学生提升维权能力

维权方式和手段的获得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特意选择了以下贴近学生生活和身心特点的案例, 帮助他们提升维权能力。

案例讲完后, 笔者再次运用课前调查结果过渡到“我的误解你来解”教学活动环节:“有关‘被侵权后, 你会选择维权吗?’的问卷调查显示, 我们七年级部分学生持有的态度是‘说不好’, 说明一些同学还有思想顾虑, 诸如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那么, 我们该如何澄清这两种看法呢?”组织学生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反思 篇3

福鼎九中吴宝雄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思想品德课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比较注重运用参与式、启发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这节课,本人在选择教学方式方面,还是首选操作性强的教学手段,并且要

激发学生的参与,在这方面也想了许多法子,同时,要结合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也渗透本人平时探索和实践“我学习、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合作的快乐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本节内容时,本人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前和上课期间的参与。利用声音、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达到激趣的目的。整节课以卡片游戏互动和小组竞赛来进行,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

一.先说教学环节的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新闻播报、情景导入、自学检查、阅读能力交流总结、案例剖析、课堂小结与检测六个环节。在自学检查环节,出示了7个自学思考题,从课堂效果看,并不理想。这样设计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缺乏一条贯穿整课,明晰的主线。假如这样设计:给学生出示

1、求助有路

---------路在何方?这样的路有几条

2、敢打官司-------打的都是什么类型的官司;

3、善于斗争-----怎样斗争,可以要求学生,在这三个目题下,还有哪些问题

二、要相信学生,严格遵守“四讲一不讲”的要求。在本节课中,很多环节没有充分展开,自学检查、案例剖析等给学生的时间太少。现在反思,我为什么留给学生的时间少呢?因为当时总担心怕整节课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传统教学观念在作怪,我总担心学生听不明白,学生每说一个问题,我就再重申一遍,这就占用了本该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在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经历主动的充分的学习操作过程。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只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会成为学习的主人,会带给老师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关注学生发展。课上对学生的评价,应明确、具体,有启发性,激励性。学生哪好,哪坏,应说清楚。在本课中,李漫天同学在回答阅读方法时,说到他的方法是,先通读材料,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找到问题答案。当时,我没明确评价。课后想起来,其实,对于这样的课堂生成,应该及时作出反应,把这个生成,当做学生发展的机遇,应及时表扬。

善用法律武器 教案 篇4

——善用法律武器

授课类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授课人:刘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教育学生受到非法侵害,要运用法律武器或到执法机关去控告、起诉,即依法维权。能力目标: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到要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情感价值目标:懂得受到非法侵害忍气吞声或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错误的,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家庭、学校、社会都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护。总体来说,社会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同时社会和生活也是复杂的,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

多媒体展示,并讲解: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据统计,近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

面对暴力侵害,同学们应该如何加强对自己的保护呢? 学生阅读89页材料《抢劫学生法不容》

提问:最终是什么保障了王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讲解: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各种纪律、守则、道德规范来维护,更需要一种特殊的规则——法律。因为它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依靠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规范,所以,法律是是保护我们不受侵害的重要手段。

引入课题——善用法律武器(板书)

教学环节一:如何拒绝侵害

1、学生看教材,自己找一找答案。

2、我们看到,一些违法犯罪者,往往也都是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是法盲,只有我们的法律观念增强了,用法律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触犯法律,因此我们中学生首先要做到什么? 要点1: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

3、教师:有的同学上学的路上,或者在学校被劫钱,不敢跟老师说,也不向学校汇报,怕被坏人报复,宁愿破财免灾;还有的同学跟家长说了,家长怕孩子再吃亏、挨打,索性每天给孩子兜里装点钱,让劫钱的人每一次都如愿以偿。大家想一想你身边是否有这种现象呢?

假如我们采用上述这种忍气吞声的办法,会有什么后果?(同学答)

教师总结:一味地忍气吞声,使不法分子越来越猖狂,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自己的权利一再受到侵害,也就等于是在纵容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那么,由于不法分子得不到及时的制裁惩罚,就有可能使更多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下边接着看第二个办法:找人报复。通过报复,问题得到解决了吗?他的权益得到保护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好,我们来看一下报复的结果是什么:报复后我们会由受害者变成违法者,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自己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不要与其硬拼,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即时告诉家长、老师、学校,向当地派出所求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同时,我们还应该与侵权的行为作斗争,但是必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对了,必须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斗争并不是指不顾一切上前与之展开殊死搏斗,比如自己或看到他人受到侵害,你能机智拖延时间、向他人求助、拨打电话等)

教学环节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我们知道了,当权益受到侵害,最重要的是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那么,谁向我们提供法律帮助,我们又该怎样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呢?

同学看教材90——92页,把你所了解到的知识勾画下来。

1、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介绍这些机构在提供法律服务方面是如何运作的?具有哪些功能?

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疑难、受委托做辩护人、帮助我们打官司,处理相关法律问题。

公证处:隶属于司法局,可以为我们提供身份、出生、婚姻、合同等的真实合法性提供证明。

法律援助中心: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时,获得免费的援助。比如:我们长宁县法律援助中心已经成功受理了多起民工的工伤索赔,遭遇严重车祸而肇事司机逃逸的案件。

2、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诉讼途径等。

其中非诉讼和诉讼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我们在这里做详细的介绍。(1)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等。通过政府、司法机关、有关社团,比如:居委会、妇联、消费者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寻求帮助。多媒体展示,视频04,面对下列情况,应采取哪种方式解决。

案例一:向居委会反映

案例二: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拨打电话12315 案例三:向残联、妇联、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案例四:向劳动主管部门申诉

(2)多媒体展示:刘丽丽的故事

讨论:家丑可否外扬?怎样才能让丽丽免于伤害?

学生回答

教师:当不能通过非诉讼途径而解决问题的,就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避免伤害了。因为诉讼是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最终的维权途径。

诉讼途径: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诉讼又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

(对着三种诉讼分别进行简单讲述)

刑事诉讼:依法揭露、证实、惩罚犯罪活动,比如:盗窃、抢劫、贪污、受贿、杀人等案件。同时刑事诉讼又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公诉是指检察院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民事诉讼: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比如:婚姻家庭纠纷、经济纠纷、财产纠纷、人身权保护、财产权保护等。

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俗称“民告官”。

多媒体展示案例,请同学辨别诉讼的类型。

安全教育教案:《保护自己》 篇5

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保护自己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寻找危险品

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幼儿园

六、安全游戏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活动延伸: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活动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 篇6

由此可见,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二)讲授新课

看漫画《骑摩托车的人》,让学生对违规骑车人的结果用一个故事讲述出来,并让学生讲述看了这个故事后得到的启示,由此得出结论一: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板书:一、提高警惕--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交流探究--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特别关注)

1、上网聊天、网上交友。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2、女生的自我保护。出门在外结伴行,穿衣打扮要得体;生人搭讪不理睬,防范意识心头记。

但是有些时候那些不法侵害却是防不胜防的,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防范侵害呢?

案例分析:8月27日晚,沈阳市一名19岁的应届毕业生任凯(当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从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两名歹徒欲抢劫其手机,为此,这个刚烈的19岁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而亡。

请同学思考回答:惨剧能避免吗?假如你是任凯,你会怎么办?

师:本案中的任凯面对歹徒的突然袭击,能够勇敢地进行搏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除了勇敢之外,还需要智慧,讲究策略。就以对付抢劫犯罪来说,面对劫匪的突然出现,如果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实施正当防卫。如果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脱身。常见的有:呼救脱身法、周旋脱身法、恐吓脱身法、对犯罪分子进行说服教育法等等。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在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相比的情况下,人身权利自然大于财产权利,自然应舍弃财产以保全自身。本案中任凯如果选择放弃手机也许是更为理智的做法。青少年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犯罪分子时,也不必大义凛然勇于搏斗,去作无谓的牺牲。

板书: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途径

师:对我们学生来讲,校园内外的拦截敲诈可能是最常见的不法侵害,这不,有位同学就碰到了--列举我校前段时间校园里发生的敲诈抢动劫案例。

讨论:面对拦截敲诈该怎么办?

师:大家的观点实际上都有一定道理,我们遭遇意外险情和伤害时,处理方法是随机应变,机智勇敢,用智慧来保护自己;处理原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当然,同学们身边的不法侵害远不止一项拦截敲诈,还有许多。下面,我就选择三个情境,请大家讨论,看看谁是自救智多星:

1、当你回家时,发现有一个成年人在你后面跟着你,怎么办?

2、当你独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3、当你路过网吧,网吧老板拉你进去打游戏,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师:刚才大家大都提到了打110的电话,知道这是帮助自己防范侵害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常用的急用电话是否了解。

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森林火警--95119。(分小组竞赛)

师: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面临的侵害除了那些不法侵害,还有一些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请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哪些意外险情与伤害?如果遇到了,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学生回答)

师总结提出:大家说的都挺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学生小峰在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是怎么做的?

案例:1994年春,13岁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当年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是参加复评工作的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小峰于初把一纸诉状交到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8月10日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000元赔偿。这是国内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权案。

问:1、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在你的身边有过类似的事例吗?

老师总结,小峰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板书:三、用法律保护自己--这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师: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邪恶得到惩处,使正义得到伸张!

(三)课堂感悟,点拨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地方。(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教师小结: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还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所以平时具备一些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防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大家在活动中已经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高招,今后也请同学们注意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编辑成册,存入自己的档案袋。最后,祝同学们天天愉快,岁岁平安,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一路顺风!(播放《一路顺风》歌曲。)

(四)课后拓展练习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的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2.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人格尊严权行为的能力。3.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懂得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教学重点

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教学难点

人格尊严的含义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搜集典型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

在这幅图片中我们看到,记者采访时,采访者的脸部都被遮盖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师引导:为了保护他的人格尊严。

二、新授 第一环节: 什么是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的内容

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第二环节: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活动1.可怜的百变小胖 小胖的什么权利受到侵犯? 提示:人格尊严

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就是说,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但如果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也并非出于恶意而使用公民的肖像权,虽未经本人同意,也不属于侵权行为。活动2.请你辨析

张力品行优良,关心集体,热心帮助他人,学习好,一次英语考试后,小明为了打击报复,无中生有,告诉同学:张力考试作弊. 小明侵犯了张力的什么权利? 提示:名誉权

活动3.出示图片 校长撤销思聪的三好学生称号 辨析:校长侵犯了思聪的什么权利? 提示:荣誉权 活动4.要求对方改名

问题:对方侵犯别人的什么权利? 提示:姓名权

问题提示: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小结:

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等。

第三环节:依法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青少年应怎样维护人格尊严?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

2、要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3、要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第四环节: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活动5.你说我说 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

(通过“学乐师生APP拍照、录音,学生大胆发言)偷看他人信件 公开他人不愿向人透露的秘密等都是侵犯隐私权的现象。

小结:隐私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青少年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1、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

2、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三、练习

2004年底,张学友发现浙江傲哥服饰有限公司擅自使用他的肖像作为服装产品的包装和户外广告宣传。其产品销售遍及北京、陕西、河南、湖南、甘肃、四川等二十多省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你认为张学友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四、总结 我的收获: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包括肖象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青少年要做到自尊自爱,;要提高维权意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4.隐私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5.青少年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五、作业

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

六、板书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什么是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等。

(二)青少年应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

2、要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3、要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四)青少年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1、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

2、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5.3《善用法律》【二】 篇8

课题: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框《善用法律》(新授课、1课时)

资料来源:政史地教研组 授课者:孙明艳 授课时间: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养成守法意识,是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主要针对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的实际情况;易受环境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及学生对依法维权人士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帮助学生认识法律救济的相关知识,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3、教材分析

《善用法律》本课包含两目,第一目: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此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介绍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的途径和方式。重点说明了依法维权的重要性,说明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权的具体途径,如何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详细介绍了诉讼途径维权方式。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本目主要介绍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相关知识,从正当防卫、有勇有谋等方面介绍了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旨在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说出遇到侵害时依法求助的途径。

2、通过情境参与,能够说出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的方法。

学习重点:遇到侵害,依法求助。学习难点: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法、角色体验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探究法。

教案特色: 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一天,中学生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的报警器突然鸣叫起来,保安让小华再次通过报警装置,报警器仍然鸣叫。保安就将小华带到走廊询问,并强迫小华脱下衣服接受检查。因没有发现任何物品,小华才得以回家。事后经查,小华的妈妈曾在这家超市给他买了一双旅游鞋,因商场消磁器出现故障,旅游鞋没能消磁,导致报警器鸣叫。

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教师总结、过渡: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我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今天我们学习《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一)依法维权

活动一: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结果(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1.思考: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讲述: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二:法律救助帮维权(学生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1.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 2.上个事例中的王某应该如何帮弟弟维权?

教师讲述: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

2.王某可以与李某协商,要求对方承担相关责任,或者向派出所报案等。活动三:诉讼维权最权威(学生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 教师讲述:1.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2.什么是诉讼?(1)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特点: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目标导学二:有勇有谋 应对犯罪(二)有勇有谋

活动四:见义勇为是责任(展示材料)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光荣称号了。思考与讨论:请你对这两个观点发表看法。

教师讲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小周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小周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可以获得“见义勇为”称号的。活动五:智勇双全斗歹徒(展示材料)材料一:在武汉,有一个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材料二:3月14日当晚7点20分左右,15岁的小张用手机打着电话,沿和平路旁边一条小巷子往虎门巷华谊苑小区里面走,全然没有注意到一名男子尾随而来。走到巷道一黑暗处时,尾随而来的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将其抵住,让其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小张将手机和钱包递给了对方。看到钱包里总共只有7元零钱,持刀男子心有不甘,继续挟持着小张往小区里面走。

快到小区入口的值班岗亭时,看到里面有2名保安正在值班,小张对持刀男子说:“我有个包裹在岗亭里,要去取一下。”觉得顺便再劫个包裹也不枉此行,持刀男子放开了小张,让他走进了岗亭,自己站在不远处等候。来到保安身旁,小张低声将自己遭遇持刀抢劫的经历告诉了保安,让其立即报警求援。随后,2名保安人员出门叫住持刀男子,趁其不备将他制服,并交给了闻讯赶来的巡逻民警。

后经审讯,持刀男子姓吴,贵阳市人,今年24岁。对于持刀抢劫的犯罪事实,吴某供认不讳。说起被擒经过,吴某表示,他见受害人整个过程中都比较配合,根本没料到他会以取包裹的名义向保安求助,以至于保安来到他身旁都毫无防备。

1.思考: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面对歹徒行凶,你会怎么做?

教师讲述:1.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面对歹徒行凶,可以:(1)设法稳住歹徒。(2)记住歹徒相貌。(3)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当我们遭遇违法犯罪时,首先要观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宜与犯罪分子硬碰硬,而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懂得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 篇9

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遵守职业礼仪的习惯。

教学重点: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从点滴做起,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

教学难点: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教学方法:举例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由两个反面案例和一个正面案例来引入,说明职业礼仪的重要性。

1、一位老年顾客到商场去买鞋,因看不清标签上的定价,便问售货员:“请问,这双鞋多少钱?”售货员看了她一眼,张口就说:“好几百呢!”话外音含有“你买得起吗”的意思,这位老年顾客大为不悦,本来想买也不买了。

2、某市的一家银行,一天上午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先生推门而入。老先生带来了一麻袋破破烂烂的纸币和硬币,要求存款。接待这位老先生的是一位新来的银行员工,他不但没有很好地接待这位老先生,反而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这里很忙,你就别给我们添乱了……”老先生立即掉头离去。事后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准备来本市投资的,他想找一家信得过的银行来开展自己的金融业务,但是……

3、一天,某商场男装裤子区来了一位老大爷,营业员小夏热情地接待了他。当得知大爷想看一看裤子的时候,小夏便拿来了凳子,先让大爷坐下,然后又将适合大爷的裤子一一拿到大爷面前,让大爷挑选,并帮助大爷一一试穿。刚开始,大爷只是笑着试穿,并没有表示要购买,但是小夏自始自终都保持微笑,耐心、详细的回答大爷的每一个问题。在试过十几条裤子后,大爷问:“姑娘,我穿的这么破旧,身上又很脏,你却还是这么热情的对我,你就不怕我买不起吗?”小夏听后,笑着对大爷说:“我不怕,只要是来商场的顾客,我都会一样地对待,因为,让顾客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您买不买都没关系的!”大爷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并起身指着两条刚刚试过的200多元的裤子说:“姑娘,这两条裤子我买了,帮我开票吧!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只有你们的服务最让我满意,你非但没有因为我的穿着破旧而瞧不起我,还对我像对家人一样,让我心里很温暖,以后,我买东西一定还来这里,一定还找你!”

【教学过程】

一、职业礼仪塑形象

(一)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材料一:一位商场优秀服务员,在实践中总结 接待顾客从语言上要做到“五声”:宾客到来有问候声,遇到宾客有招呼声,得到协助有致谢声,麻烦宾客有致歉声,宾客离开有道别声。

禁忌“四语”:不尊重宾客的蔑视语,缺乏耐心的烦躁语,自以为是的否定语,刁难他人的斗气语。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之一:仪容端正、语言文明。

材料二:在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第2005070期的开奖中,江西九江的福彩36032001投注站——“如意彩吧”中出了一注1200多万元的巨奖,中奖彩民是手机短信投注的,未付款也不来取票,面对足以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1200多万元,业主黄振波没有丝毫贪念,及时通知中奖彩民取票兑奖。

黄振波的事迹是我国彩票发行20年来,所涉奖金最高的诚信事例。在全国掀起一股“诚信”旋风。江西省福彩中心作出决定,授予“如意彩吧”“诚信投注站”荣誉称号,并通报全省,要求福彩各管理站、投注站向黄振波学习。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二: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材料三:2008年1月,持续的冻雨把美丽的雪花演变成了一场惊天大灾。担负长沙1/4供电任务的华沙线,覆冰超过了承载极限的两倍。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所在的302队的18名抢修队员,奉命前往望城县抢险。他们三人一组,负责43号铁塔的除冰任务。此时,塔上覆冰已超过50毫米。这厚厚的冰层在示警:铁塔随时可能垮塌。三个男子汉,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谁也没有迟疑一丁点,坚定地冲了上去。下午1点,灾难突然降临。43号铁塔顷刻间被电线拉垮、折断。锋利的角铁截断了系在周景华身上的保险绳和安全带,他从高空重重地摔下,当场牺牲。还在塔上敲冰的罗海文、罗长明受到铁塔的猛烈撞击,身体悬在寒风凛冽的半空中,不停摇摆„„由于路途太远,伤势太重,罗海文、罗长明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职业礼仪的概念:是指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在因为工作需要的人际交往中,应遵守的自尊与敬人的行为规范。它包括求职面试礼仪、社会服务礼仪、职业场所礼仪、商务活动礼仪等。

职业道德的概念: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其中包括了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和准则。

(二)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

材料:有位商人有一批订单,先后去几家规模不等的公司考察。这几家公司的产品在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不相上下。最后商人选择了其中规模较小的一家公司。有人问他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商人回答:“是接待人员”。原来其余几家公司的接待人员不是忙乱中出了差错,就是事先未仔细复核飞机到达时间,未去机场迎接。还有的接待人员衣着邋遢,接待时频频失礼。只有这家小公司的接待人员准时到达机场,穿着干净挺括,在整个接待过程中始终彬彬有礼。商人说:“通过这位训练有素的接待人员可以看出,这个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一定非常高,管理也一定非常好,工作效率一定会令我满意的。”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敬业作为职业礼仪基本要求的首要内容……奉献是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敬业奉献是职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张秉贵的实际来加深讲解。(三)职业礼仪的作用

材料一:小张的求职故事:面试接近尾声,一位副总经理走进面试的房间,他打量着小张和同来应聘的同学小孙、小邓,说:“我在你们学校召开的供需见面会上好像见过你们,你们担任服务、引导工作吧?”小孙赶紧把握机会和这位副总经理套近乎,小张和小邓对视了一眼,我们都表示他似乎认错人了。而后来上班后,人事总监告诉我们那次供需见面会公司没有派人参加。

材料二:销售是个竞争性很强的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指标要完成,小张有压力,也担心自己落在其他同事后面。师傅看出了小张的担忧,给小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甲乙两位办事员被派出去办事,他们各自带着一包行李出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将二人的行走速度减缓了,他们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其中一人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件行李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件行李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许多,这样两个人一人挑一段路,既互相增进了感情,又加快了行走的速度。

材料三:经过一年的工作,小张对拜访客户也有了一些经验。在拜访客户前,小张总是以打电话的方式先和客户约定拜访的时间。打完电话,她拿出卡片,上面记载着客户的姓名、职业、地址、电话号码等资料以及资料的来源。在拜访客户前,小张一定要先弄清客户的姓名。例如,想拜访某公司的副总,但不知道他的姓名,小张会打电话到该公司,向总机人员或公关人员请教副总的姓名。知道了姓名后,小张才进行下一步的推销活动……

引导同学分析案例,同学讨论,老师总结:

1、讲究职业礼仪有助于个人求职成功。

2、讲究职业礼仪是塑造和维护良好组织形象的需要。

3、讲究职业礼仪,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提高。

二 职业礼仪展风采

(一)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

1、要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习职业礼仪必须打破“自我中心”的意识,增强社会和集体意识。

材料:2010年7月29日,江西的游客梁小姐在海南参加了一个由北京、广东等地的27名游客组成的散客团,由海南金沃德旅行社导游肖某带队。旅行过程中,肖某都是在想方设法地带游客进购物店,或者增加自费景点。当部分团员不想额外消费时,肖某就进行“训话”,用威胁性语言逼迫游客消费。

事发之后,海南金沃德旅行社负责人胡先生表示:“经过旅行社开会讨论,决定将该导游开除,并且旅行社将永不录用此人。”

海南省旅游委日前也已对导游肖某做出处罚决定:吊销其导游资格,永不录用。材料二:国内某家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旅行社,有一次准备在接待来华的意大利游客时送每人一件小礼品。于是,该旅行社订购制作了一批纯丝手帕,是杭州制作的,还是名厂名产,每个手帕上绣着花草图案,十分美观大方。手帕装在特制的纸盒内,盒上又有旅行社社徽,显得是很像样的小礼品。中国丝织品闻名于世,料想会受到客人的喜欢。

旅游接待人员带着盒装的纯丝手帕,到机场迎接来自意大利的游客。欢迎词致得热情、得体。在车上他代表旅行社赠送给每位游客两盒包装甚好的手帕,作为礼品。

没想到车上一片哗然,议论纷纷,游客显出很不高兴的样子。特别是一位夫人,大声叫喊,表现极为气愤,还有些伤感。旅游接待人员心慌了,好心好意送人家礼物,不但得不到感谢,还出现这般景象。中国人总以为送礼人不怪,这些外国人为什么怪起来了?

材料分析:在意大利和西方一些国家有这样的习俗:亲朋好友相聚一段时间告别时才送手帕,取意为“擦掉惜别的眼泪”。在本案例中,意大利游客兴冲冲地刚刚踏上盼望已久的中国大地,准备开始愉快的旅行,你就让人家“擦掉离别的眼泪”,人家当然不高兴,就要议论纷纷。那位大声叫喊而又气愤的夫人,是因为她所得到的手帕上面还绣着菊花图案。菊花在中国是高雅的花卉,但在意大利则是祭奠亡灵的。人家怎不愤怒呢?本案例告诉我们:旅游接待与交际场合,要了解并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这样做既对他们表示尊重,也不失礼节。

2、要处理好工作单位内外部关系

一、对内尊重同事和领导,合作有爱

二、对外加强联络,礼貌待人,讲究诚信。

(二)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一个人的良好形象,是通过文明的言行体现出来的;文明的言行也折射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养成讲文明、有礼仪的好习惯。

1、做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者

礼仪与修养的关系:修养既是指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礼仪是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良好的个人形象来自与他的内在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修养。

2、做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播者

通过漫画表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分析,图片所显示的行为违背了什么礼仪规范,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3、做文明礼仪活动的实践者。

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

对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反映。

文明 礼仪重在实践,从点滴做起。

我们要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从文明学习、文明生活、文明集会、文明着装做起,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等文明行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文明礼仪修养。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 篇10

第二框《 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

2、能力目标:

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 合法权益,知道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专门制定了相关法规。【学习重点与难点】:

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预习案】

一、自主预习:

1、________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__________,要学会运用__________的救助方法。

3、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__________;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等及时脱身。

4、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___________,也要有保护自己的______和_______.5、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两部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小组讨论:

1、网上交友应该注意什么?

2、中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女学生容易受到侵害,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你认为对于女学生来说什么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呢?

3、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我们怎么做?

4、我国为什么专门制定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怎样做?

5、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

【探究案】

【探究一】:中学生小燕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好朋友,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时,小燕也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不久,小Q约小燕见面,并说借她的身份证寄包裹。当小燕准备回家的时候,小Q说自己可以用摩托车送她回家,于是摩托车载着小燕驶向远方„„„„请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局.思考:小燕不假思索将身份证借给他人,说明他_______________ 作为中学生,网上交友应该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 女同学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________________ 归纳:避免侵害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2012年8月27日晚,13岁的初一学生小任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歹徒抢劫其手机。为此,这个勇敢的少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死亡。

思考:(1)小任与歹徒搏斗的行为说明他_______________(2)面对这样的结果你的思考和建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3)假如你是小任,你会怎样做? 归纳:青少年在遭受意外险情与伤害时,怎样有效自我保护?

【探究三】:阅读P97小峰的故事,谈谈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你的身边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 你当时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归纳: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__________ 【学以致用】

1.你独自在家做作业时,忽然有人撬门时,你_________ 2.放学回家路上,本校高年级学生向你敲诈勒索时,你 3.假期外出旅游和父母走散迷路时,你 4.当碰到家里煤气泄漏时,你 5.当发现身边有人触电时,你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探讨,青少年应如何正确保护自己?

①_______________是避免侵害的前提,②用________________保护自己,③用_______________保护自己。面对歹徒时,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专门保护未成年合法权益的两部法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检测案】

一、判断:

1、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一定要勇敢,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表明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进行自我保护。()

二、单项选择

1.中学生小刚晚上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发现一歹徒正要翻窗入室。小刚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爸,你该上公安局上班了!”歹徒闻讯转身而逃,小刚的这一举动说明他()

A.事事都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

B.胆小、怯懦,不能勇敢地面对歹徒,与之殊死搏斗 C.能依靠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 D.没有履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2、谚语上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告诫我们的是()A.不要做侵害别人的事B.要保持高度警惕性C.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D.不要相信任何人。

3、某中学小红同学穿着讲究,用钱大方,被同学们称作“小大款”。不久,在学校门口附近,常有小青年抢劫她的钱,还威胁她不许告诉老师、同学和家长,吓得小红经常逃学,不仅耽误功课,而且留下了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坏名声。从中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有()

①中学生应学会躲避坏人侵害的本领。②中学生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中学生要积极寻求社会各方面的保护。④中学生要敢于向社会执法机关揭发检举坏人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对于女中学生来说,保护自己应做到()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 ②有文明的行为举止 ③有得体的衣着打扮 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种种人为的侵害,我们应该争取

()①拼全力与之抗争 ②用智慧和勇敢来保护自己 ③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保护 ④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当青少年遭到不法之徒的侵犯,需要冷静地选择有效的救助方法。下列较适合的方法有()

①呼救法 ②周旋法 ③恐吓法 ④搏斗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学反思】这节课大胆创新的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最后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评价多样化。不足之处就是对于难点问题更应该细化,给学生多留点思考空间。

【自我评价】

优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篇教案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从预习案中的小组讨论,到探究案中的案例选取,最后到检测案。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常识。这篇教案整体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分三部分:预习案---探究案---检测案 贯穿整个课堂,内容充实,选材精确。

缺点:在教案中问题的设置还需要进一步精炼和巧妙,提取最有效的发问,来引导学生总结最后的答案。另外,在环节的设置方面更家突出重点和难点,这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案·中学思想品德】

《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作者:梁淑静

单位:西安市第十七中学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快思.教案网出处!、寻找危险品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教案.出自:.教案.网)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六、安全游戏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活动延伸: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政府办公室述职报告下一篇:中国外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