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中部两大城市圈 (群) 发展现状

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尤其是这些年, 地方自主权的扩大促使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一些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 在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布局调整等发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中部两大城市圈 (群) 也利用各自的独特区位和功能优势谋划和布局未来的经济发展蓝图。因此,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 无论对中部地区还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 都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 简称“1+8”城市圈。这里的“1”代表武汉市, 8指代黄石市、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和孝感市等。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为圆心的囊括周边其他8个城市的超大型城市聚集群。武汉城市圈的建设, 总体上涉及区域内的农业布局、工业升级、交通改造、教育共享、金融互惠以及旅游开发等宽领域广视角多层次的协同配合发展。位于湖北省东部的武汉城市圈, 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1%, 人口3200万, 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2%。武汉城市圈2010年GDP约6000亿元, 约占全省GDP的68%。武汉城市圈身处中国东西和南北两大发展线的交叉点处,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地位。自2004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规划以来, 武汉城市圈正在全力打造我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我国现代制造业基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我国现代物流中心等四大优势产业集聚区。

在大力建设城市圈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地方政府树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 打破市场壁垒, 尤其重要的是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社会保障等方面, 建立区域一体化的政策框架, 从而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

(二) 长株潭城市群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长株潭城市群, 是包括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等三市为一体的超大城市聚集体。截至2010年底,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为1500万, 全年GDP6000亿元, 分别约占湖南省的13%、15%和40%。长株潭城市群以少量的土地面积和人口为湖南省创造了将近一半国民生产总值, 堪称中部发展的奇迹。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三角形”分布, 两两紧密相交, 区域经济协调合作发展优势明显。另外,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带上, 同时还是泛珠三角经济带和西长三角经济带的结合处。因此,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交通条件同样优越。

自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出台以来, 地方政府结合长株潭的有利条件, 在交通出行、供电供水、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和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现在, 一个以长沙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 以株洲为有色冶金、交运设备制造和以湘潭为精细化工制造为主的湘江制造业产业经济带已初具规模。

二、中部两大城市圈 (群) 比较优势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都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城市聚集体, 同时也都是中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经济带。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 两大城市圈 (群) 都在围绕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目标而努力。同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支点, 两大城市圈 (群) 都具有一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性。因此, 比较两者的优势, 为合理的利用其自身优势, 并发挥其所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第一, 两大城市圈 (群) 具有突出的地理区位优势。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 地处京广线和沪榕线的交点, 是我国东西和南北发展的中心之中心。同时, 武汉不仅是我国铁路的重要枢纽, 在高速公路、内河水运、和空运等方面优势同样明显。刚通车的武广高铁、即将建成的阳逻新港和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的竣工都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同样, 长株潭城市群也是东承长三角、南结珠三角、西临成渝和北连武汉城市圈或更广的京津冀, 地理位置异常突出。这两大城市圈 (群) 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必将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二, 两大城市圈 (群) 具有较强的经济增长潜力。武汉市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超大型城市, 产业部门齐全, 基础设施先进, 再加上8个中小城市的资源互补、协力配合,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同样, 作为湖南省经济增长极的长株潭城市群, 仅以不到14%的土地面积和15%的人口总数创造了全省40%的经济生产总量, 可见其经济增长潜力之巨大。并且在这三个城市中, 实力相差不大, 但优势互补性强, 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潜力巨大, 这将为长株潭经济的进一步壮大提供强大的机制保障。

第三, 两大城市圈 (群) 具有发达的市场运行体系。作为晚清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 历来以商业兴隆著称于世。天下第一街之称的汉正街, 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同样, 长沙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商业重镇, 一直是商业繁荣之地。当前, 世界500强中的仅90家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投资兴业, 足见长株潭城市群的影响之大。这些, 不仅得益于他们自身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 更得益于他们拥有良好的发达的市场运行体系和管理制度。至今, 他们的小商品市场和工业制成品批发市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四, 两大城市圈 (群) 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武汉城市圈享有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61个, 在校大学生仅200万人, 整体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二。而长株潭城市群现有像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等近59所大中专高校。另外, 还拥有像“杂交水稻之父”之称袁隆平、基因专家卢光绣等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家, 科研实力不可小觑。总之, 这两大城市圈 (群) 无论在专家学者的质量和数量上, 还是科研机构的设置上都比国内其他地方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为这两大城市圈 (群) 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未来的竞争, 将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 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 迎头赶上。

三、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中部两大城市圈 (群) 的发展必须牢记要以科学发展观驾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加快城市圈 (群) 内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 实现向发达的城市圈 (群) 转变, 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建议两大城市圈 (群) 的发展要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两大城市圈 (群) 建立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的运行体制。城市圈的建设, 首先必须依靠当地政府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努力创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只有这样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才能发挥其重要的配置作用。另外, 仅有政府推动是不行的, 或只靠政府的推动也是不行的, 市场必须要有内生发展动力才行。以市场配置为主, 加上政府的积极推动, 通过这两只手建立起来的市场, 最终才能实现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两大城市圈 (群) 内的优化整合。

另一方面, 两大城市圈 (群) 坚持各自特色, 协调配合发展。武汉城市圈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和长株潭城市群存在竞争的情况。因此, 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 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 争取做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做好事前产业规划和布局, 事中紧密协作配合, 事后监督管理有机统一起来, 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多投资。城市圈 (群) 内抓好重点, 以特色产业和大型龙头企业为支撑, 发展好和壮大好名优产品和特色产业。

总之, 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进程中, 地方政府一定要在打破行政区划上下足功夫, 合理配合和沟通协调, 建立长久的区域合作机制和制度, 形成有序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摘要:在“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部署下, 中部两大城市圈 (群) 也利用各自的独特区位和功能优势谋划和布局未来的经济发展蓝图。本文, 首先分析我国中部两大城市圈 (群) 的发展现状, 其次在此基础上指出他们相对于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最后, 总结出两大城市圈 (群) 从市场建设和产业规划及布局上进行努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圈 (群) ,区域经济,城镇化

参考文献

[1] 张伟, 《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和分析》, [J]中国财经观察, 2009 (9) , 34-36

[2] 何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J]山东经济学院学报, 2010 (3) , 19-22

[3] 钟珊, 《城市群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J]四川社会科学, 2008 (3) , 12-15

上一篇:浅谈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培养下一篇: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