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综合实践作业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化学综合实践作业

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摘 要:在新课标下,“先学后教”教学理念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其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优化传统课程教学流程,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前置性作业则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作业设计理念。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学作业设计,重点就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原则、对策以及实施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实践要点

作业设计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前置性作业则是在“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作业方式,可以指导学生提前学习必要的知识,深化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前置性作业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显得尤为重要。

一、 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生活化教育思想在新课改下得到了广泛普及,是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增加知识有用性的重要依据。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期间,教师同样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化素材或社会实践情景,有效地融入化学知识,确保可以使学生通过体验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有用性。比如,在《燃烧与灭火》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如泡沫灭火器等的工作原理等,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

(二) 增强作业的开放性

化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繁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适用于初中化学的前置性作业期间,教师要注意围绕化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对化学知识进行创新,尤其是作业设计不能够拘束于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增加作业设计内容的开放度,但是期间不可脱离新课标的必要要求,这样可以借助开放性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自主思维能动性的空间,确保他们切实可以体会与感受化学知识的获取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学习的自由性与乐趣。比如,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期间,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性选择一些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开放性作业内容,如让学生思考下“钠元素、钾元素和人体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三) 注重开展科学探究

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与精神,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期间,教师可以相应地渗透科学探究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相关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技能。比如,在《爱护水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性为学生设置“污水的简易净化装置”等一些有利于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精神的前置性作业任务。

二、 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

(一) 理论课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理论课是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其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夯实这一“双基”内容,对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此时如果可以将前置性作业设计理念有效地运用于化学理论课的知识教学中,那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相应的前置性作业设计中要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思考,以便可以深化他们对化学理论知识本质与价值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期间,由于初中生还没有初步建构微观概念,理解相关抽象性比较强的化学知识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如果可以通过针对性地设计前置性作业内容,让学生提前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感受化学概念等知识,那么有利于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化学微观概念,体会其中包含的奥秘所在,这种学习方式显著强于直接将各种各样的微观化学概念传授给学生。特别是通过将这些微观的抽象化学概念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使他们切实从宏观世界逐步过渡到微观世界中,提高了理论课方面知识的学习效果。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下利用牙签与橡皮泥等材料去制作氧分子、氢分子与水分子等的模型,借助这些直观的微观模型展示,可以深化他们对氢分子等各种微观化学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又或者可以利用前置性作业去辅助学生学习理解容易混淆的一些知识,如离子的形成等。通过为学生展示铝离子与钠离子之间形成过程的动画或示意图,指导他们结合自己对相关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自行设计氧气中镁的燃烧变化这一化学变化,借此使学生可以对氧离子与镁离子之间的反应过程进行直观反映,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实验课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路径,尤其是要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这是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在设计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前置性作业期间,教师要注意渗透科学探究精神与意识,要善于采取实验的方式去学习必要的化学知识,以便可以在满足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特性的基础上,紧跟他们化學知识认知需求,有效地挖掘化学实验内容与优势,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有效改进,确保他们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必要的化学知识,有效提升他们的化学探究能力。因此,在开展实验课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从挖掘学生实验探究精神与意识入手,为他们科学设计自主探究的实验任务,最终使学生通过自主完成相关实验课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

例如,在《科学探究》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涉及一些实验内容,如果实际课堂授课中直接当堂演示必要的实验操作,那么会浪费过多课堂教学时间,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将该演示实验以探究实验类前置性作业的形式,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对这些探究实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授课,那么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期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氧气实验室制取原理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提前设计下述实验探究类前置性作业:结合所学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自行设计一个利用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并让他们自主阐述自己的设计实验方法与理由,尤其是要尽可能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一些生活素材去替代教材上面的标准化实验器材。

(三) 复习课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复习课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夯实学生课堂理论学习基础,提高他们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学习课型。在开展化学复习课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的一些化学知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借助复习课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总结整理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等化学综合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借助复习课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同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进行理解和认识。此时如果可以科学地设计与运用前置性作业设计形式,那么可以有效利用前置性作业提升复习课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开展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针对性设计下述的一些前置性作业,如要将学生作为复习工作的主体,围绕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和要求,科学地设计前置性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比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针对性为学生设计下述一些前置性作业内容:(1)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灵活地运用手绘或电脑软件等,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该单元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表述,并在课堂上自主交流彼此的设计思路;(2)结合自身掌握本单元化学知识的实际学习情况,可以相应地设计一份测试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效果的测试题,具体要涵盖该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与内容等,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 习题课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习题课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路径。在设计初中化学习题期间,教师要注意结合新课标下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学习维度入手,针对性设计一些能够促进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习题内容,指导学生通过习题练习过程掌握必要的互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确保他们可以形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因此,在习题课设计前置性作业期间,教师也要注意结合上述的化学习题课设计要求,科学地为他们设计一些作业形式与内容。

例如,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期间,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潜力,针对性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化学习题或解决那些难度比较大的习题,确保可以使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习题的过程中夯实课堂所学化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化学解题能力。比如,在设计面向于习题课的前置性作业期间,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之后指导他们简要地评价自己完成习题的实际情况,并标注出自己不明白或不理解的问题,之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同其他学生开展相互沟通和交流,让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学习方式掌握必要的知识点。

三、 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实施要点

在制定面向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各种类型的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发挥这些前置性作业的应用价值,还要注意加强它们实施与应用的管理,具体的实施要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要做好检查工作,具体就是指导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自行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给予针对性指导,科学调整教学的薄弱环节和优化课程教学法。其二,要做好评价工作。为了可以统一融合初中化学内容与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前置性作业的实施效果,确保更好地優化前置性作业设计形式与内容。其三,做好案例分析与评价管理工作。教师在评价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通病,从中选出恰当的案例进行针对性分析与评价,以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前置性作业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顺利地应用前置性作业,教师要注意本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注重开展科学探究等作业设计原则,做好理论课、实验课、复习课、习题课等教学环节的前置性作业设计工作,配合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实施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应用质量。

作者简介:

王海云,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作者:王海云

第2篇:农村初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从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弱势、科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等不同功能取向的作业设计策略,为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固化效果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9

作业设计是教学创造性、艺术性行为的诞生,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固化的效果、还影响学习与思维品质的进阶提升以及学生主动学习(完成作业)的心理动机。因此,优化作业设计不能仅仅看作是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更应视之为学生实践、反思知识和再学习、再认识的探究活动。当前农村普通中学普遍存在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固等现实问题,而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的作业设计上却一味地贪全求量、贪偏求难、讲多(教师)思少(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在作业的有效设计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及方法的养成,是农村中学教学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从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弱势、科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等不同功能取向的作业设计策略上,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一、突出差异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多数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监管不力,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加上孩子的逆反心理较强,使得多数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厌学情绪;多数学生的志向水平低,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加上有较强的惰性心理,布置的作业无法完成;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为孩子购买手机但又缺乏正确引导,而使学生沉迷手机等等。那么,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让他们不畏难,在作业设计中应突出差异性并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想学、爱学。

例如,如何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可以设计处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题:

(1)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吗?

(2)可以选用(a. 铜片b. 碳酸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

(3)请设计实验方案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第(1)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判断盐酸与食盐能不能与碳酸钠反应及反应的现象,难度较小。

第(2)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判断能否发生反应,难度有所提升。

第(3)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对稀盐酸和食盐水进行鉴别,要求学生要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要有所了解,并懂得运用。

第(4)小题的意图是让学生设计两个方案对稀盐酸和食盐水进行鉴别,要求学生要对盐酸和食盐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并会灵活运用,难度较大。

此作业的难度逐渐加深,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不同能力要求的题目,从而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均得到发展,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比较不错的选择。

二、把握灵活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为了让学生的水平能持继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带有一定难度且灵活性较强的作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将学生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可以出这样的题目:

下列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燃着的木条D.

该题考查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对两种气体进行鉴别,题中已提供三个选项供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补充一种鉴别的方法,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生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此题的答案选C,D选项可以补充:带火星的木条、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或测密度等。

通过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找到自信,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又能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让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用提供的实验仪器,也可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品或废弃品替代。

此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加深对制取二氧化碳所采用装置的理解,并能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装置,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激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1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

三、注重交流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弱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命题方向也在发生改变,试题更加注重能力方面的考查。但由于农村学生从小受到家庭条件、成长环境、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相对城里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从而造成学生对简答题的解答往往力不从心,使该题型成为失分率较高的题目。

如,(2011年泉州市中考19题)实验室选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4)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 。

第4小题考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的表达,意图是通过操作的描述来区分有没有做实验的学生,让教师更加关注实验教学。具体的操作是: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保持瓶内水充盈,瓶底无气泡。这样的题目得分率很低,有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没有做过实验不知道如何表述,还有一部分是学生有做过实验,但对实验操作表述不清楚造成失分,地处农村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与考试意图背道而驰。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设计一些与此题类似的口头作业,如,证明一瓶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将块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等等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增强探究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在新课程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但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农村中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得到较多自己动手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后,向学生展示几包食品包装中的生石灰干燥剂,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生石灰干燥剂可能含有的成分是,理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你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你的方案是:

(3)进行实验:(此步骤可再实验室中进行)

(4)生石灰干燥剂含有的成分是 。

解析:此题考查了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检验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种探究性作业对于缺乏做实验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很珍惜这种难得机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掌握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及检验的知识,在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加强实践性,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农村的学生,可以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水资源的污染原因调查,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酸碱性的关系,利用植物的花汁代替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等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化学肥料”时,布置学生回家调查家中所使用的化学肥料,家中使用的有化肥多少种?每一种化肥的作用是什么?施肥的对象是否一样?施肥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施用化肥的利弊各是什么?化学肥料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吗?如果有,应如何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呢?

该题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调查,让学生学会化肥的分类、作用,每种化肥施用对象及时期、使用方法、施用化肥的利弊及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既学会了课本的知识,又了解了使用化肥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们改变环境的责任心,提高了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自愿做为宣传者,倡导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保护环境。

总之,要想提高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使设计的作业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好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殷玉美.优化化学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J].化学教与学,2010,(9)

[3]施爱彬,孙天山.理性分析教材练习 优化化学作业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3,(2)

[4]万雪园.新课程下初中化学练习改革的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0,(10)

作者:张丁阳 吴新建 张贤金

第3篇: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校本作业设计是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改变了农村中学学生化学学习的方法。根据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需要,以自行编写的作业来代替课本以外的教辅书和练习册,以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围绕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发挥校本作业的优势作用,弥补校本作业实践当中的不足,以有效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

化学是初中教学当中的重要学科,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开始得以执行和落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始逐渐告别教辅书,并由校本作业取代,改变重复、机械的化学学习模式,减轻课业负担。在校本作业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应的困难和问题。受限于农村中学资源条件,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等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服务。

一、校本作业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当中,作业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具有知识巩固的重要作用。教辅书和练习册成了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学生需要重复、机械地解题,题海战术成为作业练习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同时课业压力较大,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作业的职能是知识巩固以及学习效果的检查、甄别和反馈,而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学习模式中,作业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未能有效地予以展现,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帮助不大。与此同时,大部分教辅类书籍以及练习册的内容千篇一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化学教学的展开。因此,新时期的化学教学作业设计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从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而促使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得以有效开展。

推行校本作业对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有效落实校本作业实践;强化教师的钻研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进行化学的学习和探究。松绑课业负担,充分满足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当前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实践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受限于农村中学资源条件,同时受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等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校本作业的质量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二、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的压力和挑战

1.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

当前,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初中化学作业都是以教辅书和练习册为主,因此形成了固定的观念。学生对于校本作业的兴趣不大,缺乏主动性。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环境较差,其中一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学生要求不高,未能给予学生的学习足够的帮助。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意识,学习主动性差,对于校本作业的认识不足,给校本作业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实践造成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在进行校本作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从基础环节着手,重点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首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校本作业实践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价值。明确化学教学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校本作业实践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以改善学生化学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2.抄袭现象严重

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加上农村的资源条件比较匮乏,校本作业的质量水平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校本作业是代替教辅书和练习册的一种新型作业形式,可以满足化学教学的实际需求。但是当前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1)校本作业趣味化不强,且形式比较单一,还有一部分农村中学在作业编写上完全参照教辅书和练习册,失去了校本作业实质性的功能,化学校本作业实践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2)校本作业未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增加了作业压力。学生不完成作业以及抄袭的现象严重,校本作业成了一种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校本作业也就失去了价值。这是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亟须解决的问题。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依赖于教辅书和练习册,而是根据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更加趣味化和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校本作业的设计和编写,可以充分发挥校本作业的作用,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以有效推动校本作业的开展。

3.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当前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实践所围绕的重点并不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作业兴趣和探究能力,而是以中考作为目标。在校本作业的设计和编写上,也是以应试为主,校本作业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应试教育当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成绩的提升,而成绩同样是评价学生化学学习的评价标准。校本作业实际的作用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应试教育把学生长期限制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校本作业的编写当中,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未能加以考虑,校本作业是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需要进行编写的,应该因人而异。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校本作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样也给校本作业实践增加了难度,其中作业的量和作业内容的难度难以界定,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也很难予以把握。这就需要在校本作业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有效掌控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积极面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差异性难题,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以完善校本作业。

三、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的相关策略

1.注重课堂教学

通过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办法。从课堂抓起,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进行化学学习,并良好地予以消化。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推行素质教育,改变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化学学习模式,将校本作业作为教学辅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是校本作业实践的基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家长应对农村中学初中化学给予相应的支持。校本作业不一定是固有的内容,同样也不是教辅书和练习册,而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当中,可以根据化学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布置校本作业,以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当中,该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从简单的基础知识填空和选择题入手,进行迁移应用和拓展,进行实验探究。循序渐进,围绕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催化剂)以及加热高锰酸钾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方法、验证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校本作业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布置课后作业,可以予以有效巩固。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更着重于课堂教学,并不是课后作业的一种形式。明确化学教学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校本作业实践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性。

2.校本作业趣味化和多元化

增加校本作业趣味性,并以多种形式予以呈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作业当中。在校本作业趣味化和多元化的基础上,有效控制作业的量,让学生更加游刃有余地完成校本作业任务。校本作业是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显现。校本作业并不是完全以书面文字的形式予以呈现,还能更多地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从日常生活着手,从中探索化学原理和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校本作业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学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时,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编写到校本作业当中,并以实验的方式来完成校本作业内容。

比如以下的实验:装在相同瓶子内的纯净水、白醋、白酒都是无色的液体,而通过气味就可以辨别出来,进而得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这一原理。而通过对纯净水、白醋、白酒气味的辨别可以知道,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不同,可以闻到强烈气味的说明分子运动速度快。通过对生活中相关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分子、原子概念内容。

3.层次化的校本作业

按学生能力水平分层次安排布置校本作业,做到因材施教,尽量满足每一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需求。校本作业的内容难度以及数量需要合理地安排设计,明确作业的目标,科学设计校本作业内容、设置难度等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设计安排。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具有较高难度的探究性问题,以有效拓展其思维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则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以巩固其化学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次化的校本作业实践,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以校本作业作为学生知识巩固的新形式,强化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校本作业的重要作用。在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的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需要积极地予以面对。注重课堂教学,开展趣味化和多元化的校本作业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检验,根据学生化学学习的需要,分层次运行,对新时期农村中学初中化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威,文莉.农村中学化学新课改所遇的困惑与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

[2]刘新平.基于课程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14.

编辑 薛直艳

作者:李美缘

第4篇:初中综合实践培训作业

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2011年9月才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初中综合实践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我对综合实践这一门课程乃至对教师这个职业都有了新的认识。

在参加培训之前,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校安排给教师充课时的,上不上都没有关系,更何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不参加统一考试,上了好像还是浪费时间。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过后,让我明白综合实践课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对学生甚至我们老师都极其有用的课程,在对学生成长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记得刚刚开始培训,首次接触综合实践的时候,觉得专家所提出的理念很新,真正注重让学生亲历。我也认识到综合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验数据的分析到报告的撰写,从准备汇报内容到汇报交流,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只起着指导的作用。回想当初,“综合实践”这个词语作为陌生的事物进入我的思想,就象见到一个陌生人,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抵触、怀疑到认识、熟悉的过程。

学校刚开始让我培训综合实践时,总觉不理解,也没必要,一开始时,我认为这无非都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后来觉得并非如此简单,学校及各部门及老师们都非常重视,于是在客

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这次综合实践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对待。虽然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却从未放松过在这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在时间上尽力争取,另一方面态度上可以说非常认真。随着学习的推进,自身对此事的认识也由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因为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受益非浅。

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义及其包含的内容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其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过程。它的实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进行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性的、研究性的、交往性的实践, 在实践中综合的运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本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

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依据以下几条原则:

(1)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条逻辑线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要以学生实践经验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逻辑线索进行。

A、亲近与探索自然。

B、体验与融入社会。

C、认识与完善自我。

(2)努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课程资源。

A、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B、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

C、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D、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和网络资源。如地处沙那水库附近的学校,可开发以沙那水库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地处农村的要考虑农村的实际,地处城镇的要考虑城市的实际 。

(3)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六个特点

第一、强调综合性,着眼学生整体发展。

第二、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亲身经历。

第三、展示生成性,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

第四、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融入生活。

第五、强调自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第六、注重地方性,培养社会服务意识。

(4)从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中选择主题,这也是一条很有效的渠道。

新课改以来,各学科都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科目都安排有学科综合性学习内容,这些均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出现。另外各科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观察的内容,我们要有发现课题的慧眼,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比如,科学课本中有植物的一生、饲养小动物、品德教材中“父母恩情深似海”等都可以做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更加努力,用所学、所悟去审视我的教学,把所学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更自觉的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研究,让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观。我会在自我分析、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作用

第5篇: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探究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胡花

【摘 要】:九年级化学的“科学探究”应该如何实施?本文介绍并探讨了“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并在实施和开展九年级化学新课程的最优教学研究中,利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化学 新课程 科学探究

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旨在改变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局面。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

具体分析来说,“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科学探究”必须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培养和创新了学生的思维

3.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学做科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能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好习惯。一旦对某个问题有质疑,学生就会想到采取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答案之后,学生无疑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科学探究”的具体实践

在实施《九年级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对于“科学探究”,我们提出这样的实践方法:

1.提出问题

即设置疑问和激发兴趣阶段。对某些化学情景有了疑问,有了兴趣,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悬念性和扩展性,难度适中。

案例一: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学生提出以下疑问:

学生甲:为什么一定要用铁丝呢?可以用铁钉吗?

教师:问得好!应该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气氛活跃起来,一起鼓掌。 教师:谁能够回答他的问题?

学生乙:拿一根铁钉来点燃它不就行了。

学生丙:我也有疑问,为什么我们烧的铁丝都一圈一圈呀?

学生丁:是绕成螺旋形状!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一根火柴呢?

教师:如果不把铁丝绕成螺旋形状就拿去燃烧会怎么样?如果不加那根火柴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们在下面唧唧喳喳议论开了„„

2.分析问题

即猜测、发现、分析并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探究激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对比、直觉等思维方法做出大胆设想。教师可以在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感知并讨论,当然,讨论的方式包括个别发表意见、小组讨论、全班争议等形式。

在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之后,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已经达到顶峰。这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设计、操作和动手,验证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的实施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和关注,学生积极配合,同时一定要联系本学校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

案例二:(接前面提到的铁丝燃烧实验)

学生甲:老师,我们通过做实验不就可以检验我们的想法对不对了吗?

教师:对啊。不过在做实验之前要准备些什么呀?

他们纷纷说:仪器!还有药品!还要预先设计好实验步骤等等。

教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兴高采烈的行动起来了。有的找了根铁线燃烧,有的不加一根火柴拿去燃烧,有的甚至拿了一根生锈的铁钉燃烧。学生的笑声不断。很快答案出来了:

“铁钉都变黑了也不燃烧。”哄堂大笑。

“没有火柴不能够燃烧啊。” “长长的铁线也不能够燃烧。”

如果不绕成螺旋形状,铁丝也无法燃烧。”

“不,我有个方法,不用火柴应该可以照样燃烧。”

大家一阵议论之声:“真的?”

“把铁丝先在酒精灯上烧的通红,然后放进氧气瓶里。”

学生又纷纷行动起来了。

不久,全班却响起了一片叹息声:“唉,这样不行啊。”

教师:为什么这样做却不能够燃烧呢?让学生陷入了思考中„„

3.解决问题

即归纳整理和巩固发展并进行评价阶段。

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汇集了各种信息,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把个人的发现和认识系统化,结合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共同概括,从而得出结论或个人评价,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起来。

案例三:(接上面的实验)

在全班逐渐安静下来之后,教师开始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分析和理解。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些大家亲自动手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了吗?

学生甲:现在我知道了,铁钉无法在空气中直接燃烧。大根的铁线也无法燃烧。

教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吗?

“我认为是接触面积大小的原因。” “不,我认为是温度问题。” 教师:好,具体点,怎么说呢?

“铁丝要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够燃烧,温度不够高的话无法燃烧。” 学生甲:哦,所以铁钉和大根的铁线才无法燃烧啊。

2 教师:对啊。那么,要缠一根火柴在铁丝末端的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丁:老师,我做了这个实验,我想是因为火柴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够帮助铁丝着火。

教师:回答得很好,火柴起到引燃的作用。不过你刚才应该说铁丝燃烧,而不是着火。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体会?

“老师,我有个问题:铁丝绕成螺旋形状跟接触面积有关吗?” 应该有吧,有啊,一定有,同学们渐渐地坚决起来。 “我认为,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的越快。”

教师:那么,也就是说绕成螺旋形状的目的是什么?

“啊,我知道了,也是帮助它燃烧。”

教师:非常好。教师接着解释原因。

“我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后放在氧气瓶里却不可以燃烧啊,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学生冒出一句。

“很easy 啊,”另一个学生冒出句英文,全班大笑,他接着说:“因为铁丝在加热时温度够高了,但是放进集气瓶里面时已经冷却了,怎么能够燃烧呢?”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另一个疑问:“刚才有同学私下问我,在空气中铁丝为什么不可以燃烧?可不可以让它燃烧起来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迎来了下课的铃声。

三、“科学探究”的实施对最优教学的意义

科学探究原意是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而在教育教学中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研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设置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从而获取多元、开放的知识,学以致用转化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与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述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概念、特征、原则等。

科学探究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而实际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认识教育,由于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度效应在教师、学生、家长心中长期形成知识为上,导致应试教育高于一切,新教学理念下的科学探究知识化,当然就成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在探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很重要的一点: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大大增加了,而“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学会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 (1)吴星等蓍

《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3 (2)李立新 初中化学试验教学初探

(3)高淑萍等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化学教学

第6篇:初中化学作业

初中化学教师的学习指导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时,比如,新磨的刀,刀口比起刀背更容易生锈;生石灰拌水后粉墙,墙面“结壳”后会“出汗”;白醋能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其中的微妙与有趣,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所以,尊重、分层、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实验假设,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其一,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尊重学生的体验、分层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教师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如S与O2反应,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有的观察到S粉先熔化再燃烧,有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有的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反思自己不足。

其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培养正确的科学实验态度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实验本身更重要。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实验操作中,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其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如在完成教材上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学习后,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利用废旧干电池设计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废干电池、白醋、铁丝、剪刀、砂纸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他们提高以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更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范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设计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原创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第7篇: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

摘 要: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做到精心选题,要理解教材,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选择生活化的练习;其次要做到精心设计;最后还要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化学教育思想,前瞻性的化学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在引领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作业的设计要开放而有活力,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要突出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创造性地精心设计练习题即精心选题。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教师要选择具有时代特色、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是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地搬到课堂上来。因此精心选题,科学地选编作业题,要注意三点。

一、精心选题

1.要理解教材

只有理解了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及其重点和难点,做到彻底掌握,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题目是基础题,哪些题目是拓展题,哪些题是探究题。还有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地把握练习的难易度,使得练习更加有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时,我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

(1)宏观上怎样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上怎样解说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分子有没有变化)?

(3)结合宏观与微观认识,如何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定量认识化学反应?

围绕这些问题,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考虑。

2.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因此在选题时还应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使学生犹如攀峰,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第三章中的利用化学式计算时,我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硝酸铵受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100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4)多少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70克。

(5)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00克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这样从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有一个知识慢慢提升的过程。

3.要选择生活化的练习

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化学问题,运用化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

例如,在讲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选了这样的一组练习:

(1)开水壶或热水瓶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温热的食醋(或稀盐酸)浸泡清洗。问铝壶内的水垢能否用温热的食醋长时间浸泡清洗?为什么?

(2)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干后能形成坚硬的墙面,这是为什么?

(3)稀硫酸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这是什么原理呢?

(4)在发酵面团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糅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是为什么?

(5)“波尔多液”能杀死葡萄、柑橘表皮的寄生虫,它是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成的,在用“波尔多液”喷洒不久就采摘的柑橘、葡萄表皮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浸泡洗去,这是什么原理呢?

这样选择一些跟生活有关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

所谓精心设计就是对精心选出的题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同时还要设计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区分类似的题目,甚至包括哪个题目先做哪个题目后做等等。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

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还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要有灵活性。例如,元素符号本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如果到讲第三节时让学生在一节课全部记住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讲完第一节课进行课堂练习时就开始教学生记元素符号,默写元素符号,下一堂课再测验一次。到讲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时,学生已记住一大半元素符号了。这样采用了分散、少量、多次练的方法,效果较好。

在课前的准备中要精心选题,对所选题目要进行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这是优化化学课堂作业,提高化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作业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巩固识记、理解运用;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症下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仲雷.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新课程学习,2010(12).

[2]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第8篇:浅谈初中化学作业的批改11

浅谈初中化学作业的批改 官亭镇中心学校 杨玉梅

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教育教学形势下,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优良中差来划分等级。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将评语引入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化学作业的批改,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备课、作业、单元过关并称为教学常规的三大环节。要看到作业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们城镇中学,学生正处于高峰期,班额过大,而师资配备又跟不上,多数教师身兼两个学科的教学,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4)作业形同虚设。

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上级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作业反而成了“负担”,它的作用逐被单元过关所代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价值。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批改方法

一、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运算对吗”、“看清楚题了吗?”等。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正确方法,而且彻底掌握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二、拓宽思路,激活创新意识

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

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我就在旁边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 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

三、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批改学生的作业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对于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除了打上“优☆”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竟赛.如“你真棒!”“好极了!”“very good!”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打上“best!”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

我从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我总是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一定能行!”“你的进步很大,老师知道只要你认真去做,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万分高兴,希望你努力更上一层楼。”“再细心一些,准行!”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

当然,写评语时要注意:评语要写得明白、具体、亲切、实事求是,充满了激励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实践证明,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在评估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她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9篇:初中化学继续教育专业课作业1

1、传统的学业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目前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仍然是以具有指挥棒功能的各式考试为主要方式,仍然是以分数量化为评价标准,老师、学生、家长、社会看分数;不能更改、变动、撤换试卷,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定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传统的作业是由老师“点菜”,学生被动咀嚼、吞咽、“消化”。传统的作业评价亦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而且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

2、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有哪些根本性转变?

答: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评价功能,由单一转为多样,即由通过测验来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的评价观,发展到诊断问题、改进教育、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评价观,从终结性评价发展到注重评价的形成性作用。中学生学业评价较以往的评价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其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了打破以往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异化现象,有效地贯彻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育人。为此,中学生要继续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学生获得其它方面发展的前提。所以,中学生学业评价仍然要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2)教育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教育性原则突出地反映在评价是为了诊断和发展学生,即要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只有贯彻了这个原则,才能改变以前评价中单纯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或者说评价就是给学生简单地定性和分层的功能。(3)差异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对普通中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业上就是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选择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业课程,从而“成为一个既具有丰富知识、健康体魄和高尚道德的人,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为此,中学生学业评价不能再以“分数”的高低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要在学生的学业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学生本人的意愿以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来对之进行评价,突出其差异性,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4)动态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要想实现对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客观、公正,那种认为评价结果是由终结性测验得出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关注结果只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关注过程,即采取过程性评价。因为,客观、公正评价的做法不应该是单单给学生评分,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情况。所以,我们应当把评价当作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或者说应当仔细地检查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以便确认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针对评价目标、评价材料或是评价计划提出调整的方法,以便寻求持续的改进。(5)多元性原则。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不能划一性地用语言和数理逻 1

辑这两种智能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要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就应当坚持多元性的评价原则。它主要体现在评价对象、主体、标准、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多元性。

3、多元智力理论提出哪些智力因素,在化学测量与评价环节中如何关注? 答: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弗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根据该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

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在化学测量与评价环节中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都将不同程度得以锻炼、强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现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定,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创新精神的评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则体现在让学生、教师共同积极参与评价交互活动,通过评价主体的沟通,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体现评价对学生劳动、情感乃至生命的尊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评价。另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充分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我发展的本能需求,通过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发展

4、辨别分析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何作用?

辨别分析题的主要特点在于解题过程需要应用某些化学知识、技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作出正确判断。解答此类化学题时常常要综合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规律等理论知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时还要进行化学计算;其判断对象既可能是化学物质,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既可能是元素,也可能是化合物„„;应对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善于从题文中找出有关条件、作出符合逻辑和化学规律的判断,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其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固定模式,还要求说出推理过程。学生需要对题目中各条件独立作出某种局部判断,最后形成整体综合判断,或者逐步地深化判断,只有综合考虑各条件才能作出判断,有时还可能需要对某些条件反复进行推理和作出判断。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5、作业的批改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对师生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答: 作业批改与考试结果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阶段。绝不仅仅意味着是这两项工作进入即将结束的环节,也不只意味着教师在这一环节对学生学业情况能够充分把握。进行作业批改时,评语是批阅作业、试题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做题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将评语引入化学作业、试题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在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考试进行定性分析,也就是对反映考试本身的可信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考卷质量的可信性常用信度与效度指标来进行度量。考试的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即考试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可靠程度。信度的评定方法一般用重测计算法和多人评定计算法。在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时,可以参考以前的考试结果,通过计算同上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系数来分析。一般来说,相关越大,信度就越高。考试的效度是指考试本身的有效性,即考试结果是否反映了任课教师所期望考核的内容。考试结果的数据分析,绝不是简单的数据计算统计,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出规律,从而作出有

效的教学决策。其目的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检查教与学的目标达成情况。考试成绩是教师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或修改下一个阶段学习目标的管理计划。因此,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非常重要。

6、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请你在自家的厨房里制作一枚‘雕花彩蛋’”。请对该作业进行简要分析与评价。

答: ‘雕花彩蛋’制作原理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制作过程是用笔蘸上熔化的石蜡,在蛋壳上描绘出图案,要注意在需要保留蛋壳的地方涂蜡,不准备保留的地方不涂蜡。待蜡液冷却后,把蛋壳浸放在米醋里6—8个小时,未涂蜡的部分则溶解在米醋里,涂蜡的部分保留原来的样子。从米醋里取出蛋壳,用清水冲洗,并放进温水中溶化石蜡,蛋壳上的图案就显现出来了。

该实验是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产生。但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相比,有如下缺点:(1)反应现象不明显(二氧化碳气体逸出量少);(2)反应速率较慢;需要的时间稍长。影响观察。(3)可能因繁琐而缓慢的实验过程冲淡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

7、试题的信度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如何提高试题测验的信度?

答:试题的信度受到样本特征、测量长度、测验难度、时间间隔等因素影响。样本特征包含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及样本团体的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测量长度一般来说,是指在一个测试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就测验难度而言,在实际情况下,如果某个测验适用范围广,其难度水平通常适用于中等能力水平的被试,而对较高水平的被试和较低水平的被试可能较易或较难,使得分数分布范围缩小,信度水平降低,因此一个标准化的测验,应根据不同能力水平的报告测验的难度,以作为选择测验的参考。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点:

(1)试卷本身设计不合理,不是围绕一个主题或是有矛盾的题目。如果试卷中有题目让完全相同的人选择不同的答案,试卷的信度会降低。(2)题目区分度过低,特别指有对错之分的题目。如果一道题正确率或错误率达到90%,可以从新审视题目设计是否合理。区分度过低的题目中真实偏差的成分较少,随机偏差的成分相对较多,试卷的信度会降低。(3)无关变量进入信度检验。除了重测信度,其他信度检验方法都只考虑有序变量,无序变量,如出身城市,喜好颜色等,如果我们没有对城市或颜色排序的话,带入信度检验意义难明,可能会导致试卷的信度降低。(4)题目选项反序。对有序变量,如果变量值之间序的意义相反,会降低甚至得出负的信度。

8、自主设计一道推断题,并写出设计思路。

答;.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将其任意编号:

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

实 验 A+B A+E B+C B+E

现 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此类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

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9、最受学生欢迎和不受学生欢迎的作业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答: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与试题的主要作用,既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又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培养能力,在作业、试题的形式上要注意灵活性和变化性。除了常规题型外,还要设计适量的探索性、开放性、实践性的题型。作业设计与试题的编制过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作业设计、试题编制反映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定,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形成和培养能力的工具,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化学作业、试题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功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为进行教学诊断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不受学生欢迎的作业是为提高考分,搞“题海”战术。许多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考试中能取得好分数,平时在布置作业时,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总认为“熟”一定生“巧”,“巧”就一定能考高分。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磨盘”式旋转,随着技能的熟练,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来越少,这不仅不利于能力的发展,而且对深化、强化知识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从长远看,这样做只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教师为图省事,作业、试题形式单一。不少教师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作业、试题的质量,总是围绕几种单调、重复的作业、试题形式来回转,今天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明天还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这样题目好找、好出,批改也省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变成按既定程序完成既定任务的“机器人”,在枯燥的数字、符号和公式堆里转来转去,既无完成作业、试题的乐趣,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既不堪重负,又不敢违命,必导致学生集体抄袭,既省时间,又不挨批评

10、请论述如何让作业的形式在设计上体现新课改精神?

答:作业设计与试题的编制过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在作业设计和试题选取上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在选题时,因为针对同一类知识点,我们尽量选择不同类型试题,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注重试题的难易变化,争取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上一篇:制度合规性评价下一篇:旅游安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