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维权服务

2022-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法律援助维权服务

维权服务法律领衔

【编辑留言】 中国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也对工会维权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运用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近日,全总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长效机制的意见——

让维权更刚性

(一)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

在县、市二级工会普遍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向乡镇、街道和社区延伸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就近就地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及时的法律帮助。

充分发挥工会公职律师、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等工会法律工作者作用。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及其法律援助机构、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大专院校等协调配合,积极利用法律专家、学者、律师等社会资源,采取有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扩大工会法律援助的影响。

工会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要在现在万名职工配有2人的基础上,到2013年底,达到万名职工配有3人。加强职工定向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和基层工会法律顾问等制度建设,继续做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评选表彰活动,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

(二)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机制

加强与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执法检查、专项监察、政协视察和个案监督等多种方式,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

大力推行工会“劳动法律整改意见书”和“劳动法律整改建议书”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上下级工会联动开展劳动法律监督的工作格局,到2013年底,50%以上基层工会要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或配备劳动法律监督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依法监督”的原则,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参与“三同时”审查验收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群众监督检查制度。

(三)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坚持“基层为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工会处理劳动争议原则,采取预测、预报、预防等超前防范措施,及时化解劳动争议隐患。

建立企业、地方和行业工会劳动争议信息员制度和劳动争议信息报送制度。依法推动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配备调解员。县(区、市)、乡镇(街道)工会通过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加载劳动争议调解职能和参与本地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构等多种方式,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行业工会会同企业代表组织建立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根据行业特点开展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到2013年底,80%已建工会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配备调解员,企业工会劳动争议兼职调解员在现在千名职工配有3人的基础上,到2013年底,达到千名职工配有4人。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会兼职调解员在现在万名职工配有6人的基础上,到2013年底,达到万名职工配有10人。

推动落实劳动仲裁三方原则,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代表组织积极开展劳动仲裁工作。加强工会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建设,每个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至少配有1名工会兼职劳动仲裁员。积极做好接受人民法院委托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工作。

(四)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机制

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普法网络,保障普法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建立健全工会普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基层工会普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工会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

完善工会干部法律知识考核制度,把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维权能力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每年培训人数不低于工会干部总数的10%。

给力配套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工会要把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主动向党委汇报和向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争取更多的工作资源和手段,共同研究解决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积极推动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制度机制

各级工会要积极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推动完善职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为工会维权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法律监督、劳动争议处理和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等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工会维权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建立职工法律援助示范点和劳动争议处理联系点制度,扎实促进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三)提高工会干部维权能力

要着重提高工会干部应对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准确把握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方法,依法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的处理。

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分级分类培训,加大工会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力度,着重加强对工会组织员、集体协商代表、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职工代表、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劳动仲裁员、工会公职律师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建立工会法律人才资源储备库。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进一步加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行政、人民法院和企业代表组织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联席(联系)会议等多种形式,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机制建设。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努力营造工会依法维权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注重调查研究

各级工会要站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研究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机制建设问题,把维权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和把握,积极探索完善工会依法维权手段、方式、方法和机制,增强工会维权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不断推进和创新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工作。W

本栏责编/王深

ws@lnddgr.cn

第2篇:海上维权的法律认定

摘 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海上维权斗争中海上维权行动应如何发挥其法律效力,是当前亟待研究探讨的现实问题。因此,应做好海上维权的法律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厘清海上维权的法律样式,从其法律价值的角度来解析我国海上维权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海上维权;法律审视;法律价值

一、海上维权的法律界定

海上维权行动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海上维权行动中不仅要严格遵守相关国内法,还要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因此以下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对海上维权的概念、海上维权的特征及海上维权的内容进行解析。

(一)海上维权的概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是这样定义海上维权概念的,即“国家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本国法律法规,在海上执法或军事手段维护海上权益的行动。”[1]可以看出,海上维权是指国家在和平时期,军事力量或地方海上执法力量依据其法律职能和授权,在特定海空域保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法律行动,完成国家赋予的政治、经济、外交或者军事任务;或者是军事力量和地方海上执法力量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统一并凝聚成一股维权力量,依据相关法律职能和授权,完成上述相关任务。

海上维权行动的主体是指军事力量、地方海上执法力量或者军地联合海上执法力量;客体是在国家处于和平时期甚至武装冲突期间,以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打击海上违法犯罪及恐怖主义活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制止和抵御外来入侵等为目的,单独或两者联合在海上进行的海上维权演习、海上执法、海空巡逻警戒、海上搜救以及海洋科考等海上法律行为。在进行海上维权行动时,应严格遵守国际法、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及我国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海上维权的法律特征

从法理上讲,海上维权行动是一种国家行为,是国家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组织和实施的活动,是国家外交活动在海上的延伸,涉及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具有显著的法律特征。

海上维权是一项宣示主权的合法行为。海上维权行动是以实际行动来宣示国家对所属海域和岛屿的主权。众所周知,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对此提供了重要的法理依据。但是我国合法的海上维权行动常常遭到相关国家的抗议和反对。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司法判例,一个要对其享有主权与管辖权的海域、岛屿和平地行使主权权威,应避免其他国家长期的一贯的抗议或反对[2]。因此,为避免他国对我正常维权行动提出的抗议,我国在对相关海域执行巡航、巡视任务时,应严格遵守与相关国家签署的相关条约、协议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时,对该国际司法判例反其道而用之,我国应对他国侵占的岛礁及相关海域的不法行为进行长期的、经常性的抗议,占领舆论制高点。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实际行动,定期和不定期地派遣军舰或海上执法力量到有争议的海域巡航、巡视,以宣示我国对其拥有主权。

海上维权是一项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合法行为。一个国家对本国所属海洋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因此海洋维权是围绕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展开的,并以国家主权、主权权利、管辖权为权力基础,以国家总体安全战略和政治、外交大局为核心,以相互协调的国际、国内法律规范为依据,充分考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海洋权益保护。我国的海上维权过程中,不仅要遵守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要履行正当的海上维权执法的相关程序,坚决制止他国限制和干涉我在国家主权的海洋空间(包括水面、水下和水面上的空间)的自由活动的一切行动。在立足于维护本国的领海和海上通道的安全的基础上,为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海上维权的内容

在海上维权行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国内有关法律法规。海上维权行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依照法律和政策管控行动区域。依照法律和政策对海上维权行动区域的综合管控渗透于海上维权的全过程,对海上维权执法能力的形成起着集成和维系作用。海上维权行动涉及的区域性质非常复杂,既有可能是我国管辖的海域,也有可能是国际公海;既可能在海上,也可能在空中;既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地区,也可以是临时性决定的地区。因此我海上维权行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无论是军方、地方执法机构还是军地联合,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严格管控行动区域,保护区域内的军事利益和民事利益不受他国的侵犯。

二是依照法律和政策处置行动对象。海上维权行动依照相关法律和政策对行动对象予以合理处置。像海盗等行动对象,执法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切实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如在特定海域发生对维权人员进行攻击,直接危及维权人员人身安全的,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当场予以击毙。对于参与犯罪行动的海盗从犯,也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绝不能任由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三是依照法律和政策适当使用武力。现代国际海洋秩序是靠国际法规来维持的,如果不遵守国际法规,就是破坏了国际海洋秩序,不管是哪个国家、法人或者自然人做出了这种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我军地联合海上维权行动在执法过程中如碰到这类不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只按自己意志和价值观行事的组织或人,在对其进行口头等非武力方式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运用武力迫使其中止违法行为。

二、法律视野中海上维权的样式

通过对海上维权样式的法律审视,充分了解我国海上维权的法律特性,才能为维护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服务,而我国海上维权样式所呈现出多维性和广阔性。

(一)海军巡航维权执法的法律审视

海军巡航维权执法,是指海军兵力定期或不定期单独组成舰艇编队赴相关海域执行维权执法任务的方式。海军无疑是海上维权力量的军事主体。

从法理上讲,我国运用海军巡航维权执法是符合国际法的,是运用国际法国家基本权利中的独立权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海洋利益的具体表现。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指的是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它有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意味着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其次显示出国家在主权范围内处理本国事务时不受外来干涉的排他性。在海军维权执法行动中,对外籍船舶进入我国领海的违法行为进行果断制止,否则不仅会使我国海域管辖范围增加不稳定性和危险性因素,破坏国家行使海洋权力的自主性,而且严重影响我海军在主权范围内有效行使管理本国海上事务的职能。此外,海军巡航执法还运用了国家基本权利中的管辖权,国际法把它分为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两类。海军对非法进入我国管辖海域的一切“外籍船只”进行驱离的行动是行使国家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辖领海内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权利。

(二)地方执法机构海上维权执法的法理审视

我国多年以来地方海上执法主体多元化,形成了 “五龙治海”的混乱格局,导致了海上执法力量分散,各执法主体之间智能重叠、交叉,重复检查、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执法效能不高,维权能力不足等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海洋权益保护、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治安维护的要求。直到2013年重组国家海洋局,并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地方海上执法才以崭新的姿态走向祖国的万里海疆。虽然地方上还有其他海上执法机构,但中国海警局已然是地方执法主体无疑,因此地方海上执法机构以海警局为核心承担起地方单方面海上执法的主要任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理论上说,海警是人民警察的一种,海警的海上执法权属于警察执法权,是行政执法权的组成部分。中国海警作为海上武装力量,在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修改之前,海上执法时的法律依据仍以2007年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海上执法工作规定》为主。地方海上执法力量进行的海上维权行动在遵守相关国内法同时,还要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并在法律的框架下对海上犯罪、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切实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净化海上治安环境。

(三)军地联合海上维权执法的法理审视

军地联合海上维权作为一项维护祖国海权的执法行动,应通过法制手段进一步规范军地共同执行海上任务的指挥体制、机制和相关活动,使军地联合海上行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握海上行动的主动权。军地联合海上维权执法主要有两种执法模式:

其一,“以地方执法力量维权为主,海军支持为辅”执法模式。在海上维权行动中如果以暴力性更强的海军力量直接和其正面冲突,往往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局面。但是假如以暴力性相对较弱的海警与其正面接触,即以海警维权为主的方式执法,则双方都会有缓冲的余地,不会因一点小摩擦而酿成无可收拾的境地,海警以其暴力性不强且相对温和的海上执法特质避免给我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国际责难舆论,但是暴力性较弱并不代表其完全没有暴力的能力。而运用“以地方执法力量维权为主,海军支持为辅”执法模式可以达到海上执法过程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执法效果,并游刃有余地做好执法任务。

其二,“以海军维权为主,地方执法船支为辅”的执法模式。主要指地方执法力量支持作为配合力量随着我海军的军舰(飞机)联合海上(空中)维权成为了紧急状态之下军地联合海上维权的一种可行方案。规范参与海上行动的军地人员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要求,在紧急状态下实施以军舰维权为主,海警支持为辅的方案,以赢得国内和国际的广泛支持,通过法律规范军地共同海上行动,使军地执法师出有名,推动海上维权行动的顺利实施,而法律手段强制性、广泛性、深刻性的特点在推动我军地联合海上维权行动各种保障方面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从而提升军地人员的海上执法效果。

三、海上维权的法律价值

海上维权对于维护国家海权,合法谋求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法律价值。

(一)海上维权行动促进我国海洋执法力量不断增强

随着海上维权力量的不断增强,海洋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对于海洋和海权等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特别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吹响了中国“海洋意识”觉醒的号角。目前,我国海上维权行动的逐步展开使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四海”。其中很大部分海域与周边国家存在争议,它们是中国大陆的天然屏障,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对以上海域的有效维权执法使我国海上维权力量的实践和理论经验不断趋于完善,反过来又促使我海上执法力量不断的增强。

显而易见,① 假如外国籍非军用船舶和军用船舶未经我主管机关批准,擅自进入我国海域,我国海上执法机构,应以事实为根据,以地方执法力量为主导,以军事手段为后盾,以经济、科技和国防为辅助,以法律为准绳,沿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法》等法律法规的轨迹,在海上执法过程中努力维护我国管辖海域的安全、稳定和和谐。海上维权行动,使我海上执法的实践和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并在法律践行有效掌握海权的道路上更好地担负起海上维权的责任。

(二)海上维权行动促进海上执法细则的制定

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是国家需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任务,是推进海洋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海上维权行动不仅促进了海上执法的稳步推进,也促进了我国海上执法细则的制定和不断完善。

由于一些海洋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尚早,其中一部分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新时代下我军地联合海上维权的需要,再加上现代海洋活动情况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使继续推动有关海洋法律法规的修订已成为保护我海洋权益的一个重大举措。海上维权行动促进了对《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的极大展开,同时还有《南极活动管理条例》、《军事用海管理办法》(国家海洋局和总参谋部共同起草)的条文起草工作的顺利进行[3]的同时,使我国相关海洋法律法规特别是海上执法细则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为法律理论和实际难题的进一步突破提供了强大的实践支撑。

(三)海上维权行动推动执法程序不断完善

海上维权行动不断推动执法程序的完善,程序即正义,特别是执法程序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执法效力的强弱。以紧追权为例,海上维权行动在我国海域应对犯有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有违法犯罪行为嫌疑的船舶时,紧追权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关于海上执法的法律程序。紧追是指国家的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有清楚标志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并特别授权的船舶或飞机,为了实施登临检查或采取其他强制性执法措施而对嫌疑船舶进行的不间断追逐。对有犯罪嫌疑的船舶实施紧追是维护我海域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执法手段。紧追权一般是军舰单独行使或者地方执法船舶单独行使,也可以是军地协同实施紧追的功能,在此协同实施情况下又可以分为先军队后地方或者先地方后军队的紧追法律程序,这可以更大范围、更有效和更有力地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等侵犯我海洋权益的行为,同时在执法程序上从军队或地方纯粹的一方紧追转变成了先军队维权力量实施紧追后地方执法力量跟随或者先地方执法力量实施紧追后军队维权力量跟随这样一种从单一的平面的海上紧追模式向多层次的立体的海上紧追方案过渡的复合式紧追流程,也是对紧追法律程序进行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

因此,我国维权行动在查证、拦截、驱逐、强制改航、登临检查以及押解回港等一系列海上法律行动中推动了此间执法程序制定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165.

[2] 曾皓.论国际司法判例对我军维护海洋权益的启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4):72.

[3]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2013中国海洋发展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35.

[责任编辑 李春莲]

作者:李凤图

第3篇:“房”案,用法律维权!

广告宣传与合同书不一致是否构成违法?

案情

2003年4月的一天,欲购房的李先生来到福州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售楼部,热情的售楼小姐向他提供了制作精美的售楼书,李先生被售楼书上优雅的景观吸引住了:小区内处处假山绿地,楼盘中央还有喷泉……文字说明更是极尽赞美之词,其中提到“小区绿化率达到50%”,李先生当即决定购买该小区商品房。过了几天,李先生带了首付款来到售楼部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合同约定的交房时间是2003年12月25日,李先生如期接到了房地产公司寄来的入住通知书,兴致勃勃地来到商品房所在小区,可眼前的情形使他愣住了,小区内并没有售楼书描绘的假山、喷泉等景观,李先生当即质问房地产公司人员,得到的回答是:假山、喷泉只是售楼书上的广告宣传,售楼书上并没有文字说明和承诺,且合同内容上也没有约定。绿化率是没有达到50%,但合同对绿化率并没有约定,因此,房地产开发公司并没有违约。李先生十分纳闷,房地产公司真的没有违约吗?

争议焦点

房地产公司不按售楼书上的描绘建造假山、喷泉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绿化率达不到售楼书上标明的50%是否构成违约?

析 案

售楼书属于广告,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广告是否属于要约,我国的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而对于房地产广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作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由此可见,《合同法》和司法解释在通常情况下均将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定性为要约邀请,但是,当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具备司法解释所规定的条件时,其性质就成了要约,若房地产公司违反该要约内容,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在司法解释所规定的条件中,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所作的说明和允诺是否“具体确定”,是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重点所在。所谓具体确定,通常是指要约的内容明确、全面,受要约人通过要约能清楚地知道要约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将来可能订立的合同内容。就李先生所提到的房地产公司的售楼书而言,其封面印制的效果图上虽然有假山、喷泉等景观,但在售楼书文字上并没有对假山、喷泉等景观作具体确定的文字说明和允诺,因此,售楼书上关于假山、喷泉的相关内容只是要约邀请,不属于要约,不应视为合同内容,其对房地产公司不具法律约束力,故房地产公司在建成的小区内没有建造假山、喷泉等景观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而对于小区的绿化率,售楼书上明确说明达到50%,该说明和允诺内容具体确定,李先生看中该小区的原因之一就是小区绿化率高,并且,由于房地产公司标榜小区绿化率高,因此房价比相邻小区高出许多。可见,售楼书上对绿化率达到50%的说明和允许,符合《合同法》以及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要约条件,应当视为要约,尽管该内容没有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也应当视作合同内容,房地产公司没有兑现“绿化率达到50%”的承诺,其行为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忠告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通常均属于要约邀请,对房地产开发商没有约束力,但具备一定条件后即成为要约,应视为合同内容,对开发商具有约束力。购房者避免日后纠纷的方法之一,应谨慎区分要约邀请和要约,并将要约的内容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如果能在合同上注明“售楼书作为合同附件,售楼书上的内容均成为合同内容”,那是避免日后纠纷的最好办法。

开发商隐瞒抵押该如何承担赔偿责任?

案情

2003年10月5日,王女士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由王女士向房地产公司购买商品房一套,价值约21万元,合同约定的交房时间为2004年2月底。随后,王女士按约定向房地产公司支付了首期购房款6.3万元,但房地产公司迟迟不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房屋直到2004年8月王女士起诉前始终未予以交付,在此期间,王女士意外发现房地产公司在与自己签订合同前,已将这套公寓抵押给了某银行,而签约时却未将这一情况如实告诉自己,于是王女士于2004年8月委托律师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判令房地产公司退还已付购房款6.3万元,并支付相同数额的赔偿金6.3万元。

争议焦点

本案商品房买卖合同是否有效?被告是否应承担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析 案

1、本案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本案涉及到已设定抵押的房屋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根据《担保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抵押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没有通知抵押权人或者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由于本案被告在与原告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已将房屋抵押给了银行,被告在签约时没有告知原告房屋抵押的情况,依照《担保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本案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属无效合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三)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由于本案被告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事实,并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原告可以请求被告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但是,对于赔偿金额,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是“不超过一倍”,而《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是“应当增加一倍”,因此,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从性质上说是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而买受人可以在此幅度内请求法官作出最高可达双倍的赔偿判决,至于判决是否能如买受人所愿,则是法官的权力,法官可以根据案情,作出双倍赔偿的判决,也可以考虑买受人的实际损失大小,作出一倍以内赔偿的判决。

法院判决结果

1、本案《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2、被告应退还原告已付购房款6.3万元并赔偿原告6.3万元。(作者单位:福建省三通律师事务所)

作者:阮 煜

第4篇:法律援助维权服务

呼图壁县总工会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自查

今年以来,呼图壁县总工会认真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做到职工有困难,工会来帮助,为职工说话办事,帮职工维权解难,努力构筑职工维权社会化大平台,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促进了呼图壁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建立机构,保证维权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总《中华全国总工会2012-2014年推进职工法律援助工会规划》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工会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协商、沟通工作机制,推进我县社会化维权工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县总工会成立了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从而推进职工法律援助维权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形式,推动法律维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建立起呼图壁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通4512351直线电话,努力为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受理工会会员、在职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反映的相关问题。年初,我们调整和充实了帮扶中心工作人员,

开展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服务职能,受理企事业单位工会和职工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犯的投诉,工会组织经费、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帮助职工维权解难,做到接待、受理、处理、落实、反馈直线服务。半年来共接待来人来电来信52人次,受理案件22件,处理率达90%,介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人。

上半年,由县总工会牵头,组织由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会及司法局业务骨干等组成的法制讲师团一行10人,在全县企业中开展“说法行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帮扶服务月”活动,在全县各镇乡设立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点。

从室内到室外,从集镇到农村、从城关中心地段到外来人口居住点,多形式多方位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受理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申请,并为受害职工进行民事诉讼、仲裁代书等免费法律服务。引导他们在遇到纠纷矛盾时,要通过法律方式解决有关权益侵害问题,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一行动结合实际,以身说法,受到企业主和职工们的热烈欢迎。截止目前为止,共受理民事诉讼、仲裁代书20起,提供法律咨询3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宣传小册子1500本,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工会社会化维权工作

当前,如何做好维权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工会组织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社会化维权工作,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为工会维权工作的开展铺好路。

第5篇: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经验总结

XX镇总工会面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抓住加强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这一突破口,做好做实服务职工工作,有效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在推进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搭建工作平台,增强法律援助工作实力

一是搭建组织平台。坚持把法律援助维权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组织领导,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保证。会同镇司法、社保、信访、综治等部门,通过健全法律维权组织、加强法律援助阵地建设,先后成立区法律援助中心XXX镇工作站和“三个中心”,即来沪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来沪人员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来沪人员维权中心,该中心集综合服务、调解、维权为一体,为广大职工和来沪人员提供全面、有效、快捷的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使“服务一站式、维权有阵地、纠纷有人管”的工作措施得到落实。二是搭建培训平台。通过工作指导、业务培训、案例分析等形式,不断提升“三个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坚持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深造、专题培训等活动,通过培训,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懂得工会依法维权必须要从自身过硬内功和业务素质为支撑。对职工提出的诉求和问题,用关爱的眼光对待,用创新的思路解决,用务实的作风取信,切实履行工会职能,坚持把法律援助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开通维权服务热线,及时为职工解决急、难、愁问题,为再就业和来沪人员提供招工信息、就业登记、咨询指导、参加面试、上岗培训、岗位技能考核、鉴定录用、办理参保等手续。为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指导企业办理用工登记和做好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坚持做到心系职工,认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是职工“娘家”的作用。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劳动争议处理原则,为企业建立职工维权工作室,便于职工诉求有场所,通过有效维权,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成效

一是完善源头维权机制。为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快工会组建步伐,注重把职工吸纳为工会会员。加大有政治身份的企业经营者建会力度,促进其带头履行社会责任。今年,建立工会XX家,其中独立工会XX家,共吸纳会员XXX人。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维权的有效抓手,为了搞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同镇社保所落实专人抓好此项工作。今年,签订工资专项协议、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分别有XX份,覆盖企业XXX家,覆盖职工XXX人,均完成区总工会下达的工作任务。二是完善厂务公开机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厂务公开中坚持职代会制度和规范化运作,对X家镇管企事业单位党政班子领导做好述职、述廉、测评等民主评议工作,在职代会上的评议结果在厂务公开栏中公开,既使干部明确肩负职责,增强责任感,又使职工心里明亮,增强向心力。由于规范操作,此项工作已成为常规性工作,每年举行一次。厂务公开除了镇级企业单位的在动态中保持100%外,还向非公企业拓展,内容主要是涉及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合同签订履约、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职工切身利益等事项,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完善良性互动机制。定期召开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联席会议,落实对劳动争议和劳资矛盾的预警、调解、处置等措施,注重为职工排忧解难,有效凸显“互动性”。坚持把各类矛盾纠纷纳入“大调解”工作中去解决,组成基层调解员队伍,聘请16家大中型企业的部门骨干和熟悉劳动法律法规、有爱心、责任心的来沪人员作为调解员,发挥“老娘舅”作用,及时把各类矛盾解决在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在办理职工诉求中,坚持做到统一受理和个别受理相兼顾,委托调解和专属调解相结合,及时做好案件排查、分流、调处、反馈、台账登记等工作,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发生。

三、落实服务措施,拓展法律援助工作领域

一是法律援助载体向多位一体转变。坚持对职工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会同镇司法所、社保所、工商等部门对企业和职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和职工共创双赢意识,既为职工维护合法权益,还为企业生产经营把好法律关,帮助企业运用法律知识规避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是法律援助方式向彰显特色转变。注重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推动解决就业人员和来沪人员的就业环境、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为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各基层工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3至5人,有效做好预警工作,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

三是法律援助内容向社会管理转变。加大工会组织适应参与社会管理的力度,充分运用资源和手段,在为职工帮扶救助、推动民生改善、实现和谐发展上给力聚力。利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开展,与企业和职工“零距离”接触,倾听职工的诉求,为职工去法院办事、申请律师、代理诉讼,全力办理维权事宜。

当企业遇有难事,及时启动预案,加强部门协调,发挥整体工作合力,有效化解矛盾。日资企业上海XX服装有限公司由于倒闭,涉及到XX名职工的切身利益,镇总工会会同镇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认真参与处理,及时做好职工工资补偿等有关工作,使企业职工无一上访。由于坚持做到法律援助工作向社会管理拓展,充分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今年,全镇创建松江区和谐示范企业5家、和谐企业9家,有效稳定职工队伍,确保一方平安。

第6篇: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流程图

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提供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

案件资料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维权服务咨询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引导其他途径解决

批准援助不予批准

提供维权服务(指派相关服务机构或律师)可申请复议

第7篇: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经验材料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经验材料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城务工人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是新时期工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农民工,余庆县总工会提出‚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帮职工解难、对职工负责‛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机制,切实有效的维护职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农民工的‚家‛。

一、人大议案、政府建制,形成维权长效机制

二、部门配合,精诚协作,形成共同维权机制

三、跨域合作,工会联动,形成双向维权机制

四、窗口前移,健全制度,建立维权服务阵地

五、开通网站,法制宣讲,增强自主维权意识

20年向全国总工会申请利用全总网站空间和生成系统开通‚余庆县总工会网站‛,是贵州省第一家开通工会网站,职工、农民工可从网站上的‚权益维护‛、‚政策法规‛等栏目查阅维权常识和相应的政策法规,为职工、农民工搭建了更为快捷、方便的网上维权平台。组织召开农民工座谈会和开展技能培训,并利用机会讲解维权知识,印制《农民工维权手册》、《‚三关‛工程服务手册》2万册、‚实施‘三关’工程,构建和谐家园‛日历画1万份和《致农民工朋友的慰问信》1万份在集市、车站等农民工集中地方发放。在余庆开往省外的16辆省际大客车车门显眼位置张贴服务中心电话号码,便于外出民工咨询维权常识,从而增强农民工自主维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工会的被动维权、事后维权为农民工主动维权、事前维权,‚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深入广大农民工心中。

第8篇: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流程范文

主任岗位职责

一、主持市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维权服务全面工作。

二、认真执行工会法律援助制度,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三、指导、检查全市基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工作室法律维权服务工作。

四、负责工会法律援助中心维权服务案件的受理和批转工作。

五、指导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法律维权工作和参与社会管理活动。

六、按时撰写信息,配合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七、完成市总工会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流程

困难职工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援助申请

申请人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材料:

1、法律援助申请表;

2、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3、经济生活困难证明;

4、与所申请事项有关案件材料。

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应当由法定代理人提出申请。

法律援助中心审查是否符合法律援助受理范围及经济困难标准,并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

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告知给予法律授助。

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告知不予法律援助。

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中心告知授权人权利义务并指派律师。

承办律师与受援人办理相关委托手续,办理案件。

案件完结后,受援人交回法律援助工作征询意见表。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中心组织机构

主任:XXX 副主任:XXX 信访接待员:XXX 特聘律师:XXX 维权督查干事:XXX 工资协商指导员:XXX 档案管理员:XXX

第9篇:法律援助拥军维权月

“ 法律援助拥军维权月”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军队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强化驻温部队官兵的法制观念,加强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营造全社会拥军优属的氛围,乐清市法律援助中心响应温州市司法局开展此活动的号召,密切加强同本地驻军部队设立的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部队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联系,组织“法律援助拥军维权月”的活动。

二、活动主题

“法律援助拥军维权月”

三、活动时间:2011年8月12日

四、活动地点:预设(乐清武警中队)

五、活动主要参与者:

活动主办方:乐清市法律援助中心,参与者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六、活动内容:

(1)开展现场法律咨询 (2)现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3)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 (4)赠送法律书籍 (5)组织乒乓球赛 (6)组织篮球赛

七、实施方案:

(一)准备阶段

(二)活动时间具体安排

八、活动经费:

九、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上一篇:中药对联妙趣下一篇:我的中国梦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