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法律援助证明(共6篇)
一、法律文书生效的证明形式
对于生效证明, 一种观点认为, 即为人民法院出具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另一种观点认为, 法律文书制作部门出具生效证明或协助执行通知书都可。笔者认为生效证明的作用是证明法律文书已生效, 而不是一定要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 故不能将生效证明一味理解为协助执行通知书。生效证明可根据法律文书不同形式予以区别对待, 对于凭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办理登记的, 生效证明形式为人民法院出具的生效证明或协助执行通知书。对于调解书, 一般自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就发生法律效力, 而登记机构在办理该类法律文书的单方申请登记时, 无法判定另一方当事人是否签收即无法判定该法律文书是否生效, 故需法院出具双方当事人已签收调解书的证明或生效证明或协助执行通知书来证明法律文书已生效。对于二审的法律文书, 因二审为终审裁判, 故不需提交生效证明。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书因是终局性判定文书, 故该文书一经制作就生效, 无需生效证明。仲裁调解书与人民法院调解书一样, 也是自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生效证明的要求同人民法院调解书。
二、依生效法律文书单方申请房屋登记的法律适用
房屋登记中, 对于一方当事人凭生效的法律文书单方申请时, 登记机构是否一律受理, 还是需根据法律文书的内容区别对待呢?笔者认为, 《办法》规定的凭生效法律文书单方申请房屋登记的, 限于取得房屋权利的生效法律文书, 对于那些不能导致房屋权利变动的法律文书就不能适用单方申请, 单方申请需适用下列条件。
(一) 生效法律文书为确认和变更房屋权利归属的判决、裁决 (定) 、调解文书
根据民事判决性质, 可分为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变更判决。给付判决, 是人民法院制定的责令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交付一定金钱、财物或履行一定义务的判决, 如判决表述为责令甲在几日之内配合乙完成过户登记, 乙向甲支付一定房款。给付判决与给付之诉存在一定的联系, 但人民法院审理给付之诉的结果不一定全部形成给付判决。给付判决重点在给付, 义务人在规定期限不履行义务的, 还可能进入执行程序。由此可见, 判令被告履行给付义务的给付判决, 不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确认判决, 是人民法院制定的确认当事人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某项法律事实的判决, 如对于甲、乙房屋权利归属纠纷案件, 确认房屋为甲所有。变更判决, 是人民法院制作的变更当事人间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的判决, 如判令甲与乙解除婚姻关系、分割房产的判决。同样, 能够明确房屋权利归属的裁决 (定) 书、调解书也适用单方申请房屋登记。
(二) 生效法律文书为无附取得房屋权利条件的文书或附条件解除
生效法律文书明确房屋权利归属为无附取得条件或虽附条件但单方申请登记时, 附条件已解除。在登记实务中, 有些生效法律文书虽然明确房屋权利归属, 但需附有一定条件才能取得房屋权利。因所附条件为取得房屋权利的前提, 故只能在附取得条件解除后, 才能适用单方申请, 否则, 登记机构直接给予办理单方申请, 极易引起矛盾和纠纷。如房屋判决给甲, 但甲需支付几十万元的归并款给乙。这时, 甲单方申请房屋登记时, 则需在支付归并款后才能受理。登记机构可通过收取申请人通过支付归并款取得房屋所交纳的契税证明来查验是否解除附条件。
(三) 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符合登记条件
生效法律文书内容需符合登记条件, 否则登记机构就难以进行登记。在登记实务中, 登记机构会遇到一些与登记条件不符的生效法律文书。如将成套房屋分割判决给甲、乙, 违反了成套住宅不能分割的规定;将被继承人的房屋根据其子女与买受人之间的买卖协议, 进行调解, 直接将房屋过给买受人, 违反了原权利人亡后, 应先经继承程序。这些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生效法律文书, 虽明确了房屋权利归属, 但因文书与登记条件不符, 当事人凭生效法律文书单方申请登记时, 登记机构就不能受理, 否则登记机构极易因登记不当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依生效法律文书无法单方申请的情形与救济
(一) 情形
1. 生效法律文书无明确房屋权利归属
生效法律文书不涉及房屋权利归属, 仅是给付内容方面的判决、裁决 (定) 、调解的, 如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买受人胜诉, 法院判决由出卖人继续履行合同, 不能引起房屋权利变动, 只有在出卖人履行判决或者强制执行后经登记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因此, 买受人不能凭此类判决单方申请登记。
2. 生效法律文书附取得房屋条件且未解除
生效法律文书附取得房屋条件的, 当事人欲取得该房屋权利的前提条件是需支付一定代价, 如支付归并款、购房款等。而当事人单方来申请登记时, 无法提交解除附条件的有效依据的, 登记机构无法受理。
3. 生效法律文书与登记条件不一致
生效法律文书虽有房屋权利归属内容, 但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与登记条件不一致的, 登记机构也无法受理当事人的单方申请。
(二) 救济途径
答:1、在我国,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是各地按级别成立的专职的法律援助中心,由法律援助中心负责统一审查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法律援助中心内部根据需要设置若干部门,分别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的接受、审批、监督法律援助基金使用情况、统计、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而法律服务机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等。
2、根据我国《律师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可以实行法律援助的案件和法律事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刑事案件中:一种是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另一种是特殊法律援助对象,即盲、聋、哑或者未成年的残疾人为刑事被告人和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只要他们没有请律师辩护,法院就应当为其指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而不管其经济状况如何。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法律对社会特殊群体的特殊司法保护。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抚养费的法律事项。这是基于在民事诉讼中,上列事项的当事人在经济上缺乏生活自立能力而有必要对其实行法律援助的。
(3)除责任事故外,因公受伤请求赔偿,以及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等法律事务的当事人,有权享受法律援助。因为他们虽然并非完全缺乏生活自立能力,但往往因为受伤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而使生活陷入困境,甚至难以维持自己及所负担的家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法律援助来保护其合法权益。
(4)盲、聋、哑和其他残疾人在请求侵权赔偿时,因其自我保护能力差,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所以有权享受法律援助。
(5)公民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因公民对抗国家,诉讼地位较弱,所以应加以特殊保护,成为法律援助的对象。
(6)其他确需要法律援助的事项。这是一个保底条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法律援助制度的健全完善,法律援助的对象和范围也会逐步拓宽。
3、对于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应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统一接受并组织实施。对于非指定辩护的刑事诉讼案件和其他诉讼案件的法律援助,应当由申请人向有管辖权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于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应当由申请人向居住地或工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至于法律咨询、代书等简易法律援助申请以及紧急情况的法律援助申请,在提出法律援助申请时,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同时递交下列材料:
(1)身份证、户籍证明或暂住证;
(2)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证明;
(3)申请援助事项的基本和主要材料;
(4)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如果提出申请的是未成年人、残疾人或者无行为能力人,则应当由他的监护人代为申请。代申请人应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当事人骗取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补交诉讼费用;拒不补交的,以妨害诉讼行为论处。
特约主持:赵平
及业务指导
一、信贷证明的定义
一般认为:信贷证明是指申请人在参与工程等项目建设资格预审、投标、履约时,向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出具的一种融资证明,旨在证明申请人在承包工程中有能力从我行获得必要的信贷支持。申请人在中标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将按流动资金贷款的要求审查同意后,与申请人另行签订贷款法律合同文件。
一般商业银行均要求每笔信贷证明的金额一般为项目总标的金额的10%,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标的金额的30%;信贷证明的币种为人民币和美元等主要可自由兑换的币种。申请开具信贷证明的企业除满足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基本条件外,一般还应符合以下要求:在银行的信用评级较好;信贷证明项下的项目为省级及省级以上或世行支持的建设项目。
由于信贷证明业务为企业提供银行信用,不占用营运资金,无资金成本。对商业银行来说收益可观,故颇受欢迎。
二、信贷证明的格式
我们先看看各家商业银行信贷证明推荐格式: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西安分行信贷证明的推荐格式: 致:______招标单位 兹开立最高限额______万元人民币的信贷证明,供______公司参加______工程______合同段招标资格预审时使用。
我行保证由______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中所列的座位流动资产的各项中无一保函在上述所提供的银行信贷中。
中国建设银行银行信贷证明书的推荐格式:
年 第 号
银行名称:中国建设银行______
地 址:_______
(招标人)————-
(申请人)————-
根据_____的申请及编号为____的《出具银行信贷证明协议书》,现出具最高限额为__(币种、大写)万元(含)的信贷证明,供______(申请人)在(投标项目)中标后,该项目施工需要时申请使用。
本《银行信贷证明书》的有效期为(大写):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
我行以本《银行信贷证明书》的形式承诺:在上述有效期内,我行将在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我行相关信贷规章的前提下,对(申请人)在上述限额内提出的信贷申请予以满足,且保证:该银行信贷未包括在我行对其现有信贷余额当中。
本《银行信贷证明书》在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自动失效:申请人未通过资格预审、未中标、《银行信贷证明书》有效期届满或建设银行义务履行完毕。
本《银行信贷证明书》由签开行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发并加盖签开行公章后生效。
签开行:(公章)
负责人:(签字)
签发日期:____年__月__日
交通银行银行信贷证明书的推荐格式:
三、信贷证明的法律性质
从《合同法》上来说:信贷证明属于典型的单务合同,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关系中一方(银行)只承担义务,另一方(受益人)只享受权利的合同。
单务合同的特征:
(一)单务合同无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各家商业银行均与开立信贷证明申请人在《开立信贷证明协议》中均约定了相关免责条款,如:“我司向贵行申请开立上述银行信贷证明,仅作为我司参加
项目资格预审使用,不作为贵行向我司发放贷款的依据。贵行开立银行信贷证明,只处理相关的单据、文件、证明等,对其涉及的商业问题不负任何责任。”
有的商业银行还约定了履行抗辩权条款:“申请人发生下列事项之一,或所建项目投资发生重大变化,并已危及银行债权利益的,银行有权终止履行《银行信贷证明书》项下发放贷款的义务„„”。
但是,上述的免责条款、履行抗辩权条款均无对抗合同相对方(信贷证明受益人)的法律效力。首先,上述条款违反了合同法的公平、诚信原则,我国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其次,信贷证明受益人并非《开立信贷证明协议》的合同当事人,上述条款对其无任何约束力。
由于单务合同中,因为只有一方负担义务,不存在双方权利义务的相互对应和牵连关系,不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向负有义务的一方提出履行请求的时候,对方无权要求抗辩履行。因此,即使申请人或所建项目投资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并已危及银行债权利益的,银行并不能以此理由抗辩不予放款。
(二)单务合同无风险负担的分配问题,没有对待给予付以及返还的问题。
在单务合同中,如果一方因不可抗力而导致不能履行义务,不会发生双务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
(三)在单务合同中,如果我行已履行合同义务出具信贷证明,但是受益人过错致使合同不履行的,我行是不可以要求受益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
四、不履行信贷证明的法律后果
单务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合同依法成立,便受到法律的保护,违反合同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而,拒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履行协议;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商业银行开立信贷证明,如果没有按照信贷证明约定予以放款,那么将承担继续履行(继续按照信贷证明约定放款)、赔偿损失(赔偿受益人因此遭受的实际损失+可预见的直接损失)等责任。
对于诚信为本的商业银行来说,不履行信贷证明不仅要遭受相当数量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要承担因此而在社会上造成的商誉损失,可谓惨重。
五、如何避免信贷证明风险
我们为前面说过,由于信贷证明业务为企业提供银行信用,不占用营运资金,无资金成本,对商业银行来说收益可观,况且商业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业务,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因噎废食。那么,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信贷证明业务的风险呢?
我们认为:在银行信贷证明中加载“软条款”,将银行信贷证明这个单务合同变为“附生效条件的合同”,是为较好的处理办法。
以建设银行信贷证明为例,其在信贷证明中注有:“在上述有效期内,我行将在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我行相关信贷规章的前提下,对(申请人)在上述限额内提出的信贷申请予以满足„„”
加载此条件后,信贷证明的生效须以该项目贷款申请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我行相关信贷规章为前提。因此,一旦申请人或所建项目投资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并已危及银行债权利益的,银行可以不符合上述条件为由不放款,而不用承担违约责任。
关键词:默示许可,证明责任
一、案件简介
1865年8月12号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颁布禁止令, 禁止被告Wilmott对于原告Betts专利产品的侵害。原告的专利为金属胶囊, 原告于1849年获得该项专利, 该专利于1862年12月9号到期后延期5年。原告在法国也获得了该项专利, 但是在诉讼之前已经到期。
原告诉称被告Wilmott化学品零售商曾经销售过一瓶Rimmel的洗手液, 使用的瓶子上的胶囊跟他所生产的相似, 原告认为侵犯了其专利权, 于是提起诉讼。被告在其答辩状第24段中提到他是在伦敦的一家商店购买的带有这种胶囊的瓶子。被告称原告在法国制造并出售该种胶囊, 但是在该胶囊上却没有区别标识, 同时原告还怀疑该案中的胶囊 ( 证据编号210) 是原告自己的工厂所生产的。
原告在宣誓书中称: 被告使用的胶囊并非是自己所制造, 从未将该专利胶囊销售给被告和被告答辩书中第24段所提及的商店, 同时也未授权上述人员使用该项专利。
在庭审过程中对原告的宣誓书进行了交叉询问, 在此过程中, 原告承认自己在法国有两所工厂, 在两厂生产的胶囊并没有明显区别于英国胶囊的标识。由于涉案的物证已经丢失, 原告不能完全证明侵权的产品并非是其在英国或者法国的工厂所生产, 最终原告败诉。
副大法官驳回了该申诉, 原告上诉。
上诉人认为: 证据证明被告侵害了原告的专利, 除非被告能够证明产品的销售是经过原告授权的, 该证明责任由被告承担。原告坚称他的英国工厂并没有生产该胶囊, 也未授权在英国销售该胶囊。被告则称可能是原告在法国的工厂制造了该胶囊。但是, 并没有证据证明原告在法国的工厂生产了该胶囊。其次, 即便是原告的国外工厂制造了该胶囊, 该制造行为也不能使该胶囊在英国的销售变得合法, 因为这违反了英国的专利法。第二点, 毫无疑问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引导陪审团假定原告已经授权其在法国的专利权受让人在任何地方销售该专利产品, 但是现实是法国胶囊不可能在英国出售, 因为英法两国的胶囊在标识上做了仔细的区分。
上诉法官则认为, 原告应该证明两点。首先原告必须证明: 存在对其发明专利的使用。同时还应证明该使用是否为授权使用。他认为证明使用授权与否的的证明责任应由Betts先生承担。另外, Betts先生还需要证明被告使用的专利并非是原告生产的, 这一点在一审的宣誓书中原告已经提及了。交叉询问中的证据在质证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因为物证已经丢失。原告并不能保证相关物证与其他当庭展示的证物没有任何真正的区别。原告也不能肯定那些胶囊并非是他在巴黎的工厂所制造或者出售的。
二、法律分析
笔者认为, 在此案中原告既要证明生产的东西属于他的专利, 又要证明该物品的销售不合法。原告必须证明他自己本身或者他的工厂从未生产过该胶囊。假如他真的有三家制造厂 - 一家位于英国北部, 其余两家位于法国, 毋庸置疑原告需在陪审团前证明涉案胶囊与他的专利品是一样的, 同时还要证明涉案胶囊并非是原告自己制造的。但是这些胶囊的产量数以万计, 因此对于购买含有该专利胶囊的瓶子的人而言, 几乎不可能证明该瓶子来自于原告的工厂。在当时的英国原告可以通过宣誓的方式转移其证明责任, 但是前提是必须证明其所做的宣誓书为真实的, 否则原告仍然需要承担证明责任。交叉询问证实原告所做的宣誓书存在瑕疵。
此案中原告代理人Grove先生从另一角度进行了论证, 即假设一个人在英法两国都有同样的专利且都建立了工厂, 如果他在法国销售专为法国市场制造的产品, 如果一个人在法国购买了该专利产品在英国使用, 则此人行为是违法的。假如该专利所有人将其在英国的专利转让给了第三人, 同时仍然在法国生产该专利产品, 则进口在法国制造和销售的专利产品应适用Caldwell VS Vanvlissengen一案。在这种情况下, 进口人会被禁止进口该产品,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属于专利所有人的许可权现在已经转让给受让人。如果原专利所有人已经将专利卖给了他人, 那么在此之后, 原专利所有人的任何许可行为都不可能授予他人以使用权, 同时也不可以对抗受让人的权利。这就是允诺和许可原则, 该案不存在允诺和许可的情形。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两家工厂, 自己也将产品销往国外, 除非他能证明对在国外的工厂有明确的禁令, 但实际上本案中原告并没有给其在国外的工厂以明确的指示: 禁止法国工厂在英国销售该产品。专利所有人可以再全球任何地方销售产品。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就授予了购买者在任何地方使用该产品的许可。当客户购买产品时他希望能够支配该产品, 如果卖家不希望买家在某地销售或者在某地使用该产品, 买卖双方应签订明确的协议。买家不能以该协议对抗以前的专利受让人, 但是可以用来对抗专利的所有人, 在该专利产品售出之后买家就获得了完整的权利。
由此, 如果原告不能证明他自己曾经销售过现在要禁止使用的产品, 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法院的禁止令。因此, 原审中副大法官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判决正确无误。
参考文献
[1]袁真富.基于侵权抗辨之专利默示许可探究[J].法学, 2010 (12) .
经过调查确认,何某系某老式小区二楼住户。2012年7月,张某搬至何某楼下居住,并开始在其天井内搭建房屋。在一楼自家天井内搭建房屋的情况在该小区较为普遍,何某起初并不在意。之后,何某发现张某搭建的房屋将天井彻底封闭,其顶部已与自家窗口墙面相连,遂对自家安全忧心忡忡。何某随即找张某商量,建议其改变房屋外形,以消除安全隐患。在张某未予理睬的情况下,何某向区房管局进行了举报。
2012年10月,区房管局作出了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认定张某在其一楼住处天井内擅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该行为违反了《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2011年4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依据《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张某于2012年11月12日前自行拆除上述违法建筑。同时,区房管局在上述决定书中载明“逾期不拆除的,本机关将依法报请区人民政府强制拆除”。张某不服该决定,于同年12月24日向区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后主动撤回,张某未就上述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也未自行拆除违法建筑。区房管局也没有就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申请强制执行。两年过去了,其间,邻里关系越闹越僵,打过民事官司也不了了之。张某拒不拆除,何某则不断要求区房管局拆违。终于,何某向区政府提起了行政复议,请求责令区房管局向区政府申请强制执行。
对本案的处理,产生了不同意见。
意见一:《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七十七条规定:“违反本规定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由房屋、城管执法或者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拆除,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当事人逾期未拆除的,房屋、城管执法或者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强制拆除。”根据该地方性法规,在张某未于2012年11月12日前自行拆除违法建筑的情况下,区房管局就有权向区政府申请强制拆除。区房管局亦在其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中明确告知了上述内容。现区房管局未向区政府申请强制执行,显然属于未履行法定职责,应当责令其履行。
意见二:在2012年1月1日之前,根据《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区房管局确实可以向区政府申请强制执行。然而,在此之后却不可以,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此时施行了。《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本章规定强制执行。”故只有依法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才能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只能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的规定,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权仅限由法律设定,而不能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设定。《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只是地方性法规,其第七十七条有关向区、县政府申请强制执行拆除决定的规定,因与上位法相抵触当属无效,不应予以适用。就该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区房管局只能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故何某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予以驳回。
针对《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七十七条是否应当适用,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区政府最终也采纳了第二种意见,即不适用第七十七条。
区房管局在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时,明显遵照了《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的规定(甚至在本案审结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部分执法人员还是坚持认为应当适用第七十七条)。《住宅物业管理规定》赋予了区政府组织强制执行的权力,《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则明确了作为地方性法规的《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是无权为区政府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这是一个明显的法律冲突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法律冲突问题,在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的情况下,我们根据一定的原则来判断,诸如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然而在实际审理案件、撰写行政复议决定书时,又必须考虑到当事人一般不会是法律专业人士,若和他解释相关法律原则是比较费劲的一件事,当事人也未必能理解。好在《立法法》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直接说明了相关适用规则,比较有效地控制了法律的冲突,也使普通民众能够较为迅速地判断一些简单的法律冲突的适用。
《立法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依据该规定,《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后就已自然失效。区政府在之后的复议决定中明确表示:现行有效的法律未授予区、县人民政府对涉及违反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的强制拆除权。故区政府现依法不具有对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住宅物业管理规定》作出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权力,区房管局现亦无申请区政府强制执行涉案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的法定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区政府驳回了何某的行政复议申请。
这个结果看似对何某不公平,然复议机关追求的不仅是个案的公平,更重要的是遵循法律原则及规定。从行政执法角度来说,区房管局确实存在问题。在此,本文不过多评价行政执法的问题,笔者要谈的是对法律冲突的处理。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标志着我国立法活动法治化时代的到来。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该法第四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表明在我国的法制体系中,法律冲突问题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只有最大限度地控制法律冲突才能真正实现法制的统一。法律冲突表现为不同法律规范对同一行为或事项的规定表现出不同的调整规则。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常常被法律冲突所困扰。法律冲突一般有四种类型:1.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如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之间发生的规范冲突;2.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如处于同一效力层级的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地方性法规之间、部门规章之间的规范冲突;3.不同时期颁布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即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冲突;4.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
在行政执法或行政复议过程中,如何处理法律冲突,《立法法》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一、对于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遵循高位阶的法律规范优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依据《立法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法》第八十八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目前许多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下位法作出的。此情况下,应当对下位法是否符合上位法进行判断。下位法如与上位法相抵触,则下位法不应适用。
二、对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立法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该条对同位阶法律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关于同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主要还是集中在新旧法律规范的冲突、特别法和普通法的冲突两种冲突上。
三、对于新旧法律规范冲突,通常适用新的法律优于旧的法律规范的规则。即当新的法律规范与旧的法律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时,审理机关应当优先适用新的法律规范,但新的法律规范一般不溯及既往。同时,对于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在新法施行以后,一般采取的原则是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但下列情形除外:(一)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二)适用新法对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的;(三)按照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应当适用新法的实体规定的。
四、对于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通常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依照《立法法》第九十二条之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一般规定不一致时,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立法法》明确了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以及下位法效力的判断标准,力图以严密的逻辑来解决法律冲突,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实践,《立法法》也不是万能的,新的情况不断地涌现,《立法法》也应不断地修缮自己,以尽可能地控制法律冲突,真正实现法制的统一。当然,作为法律规范的制定机关,更应对自己制定的与上位法相抵触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渭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同志系我单位职工,月收入(大写)(小写:元)。我单位保证为其出具的个人收入证明真实、合法、有效。如与真实不符,我单位愿意承担相关连带法律责任。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联系人:联系电话:年月日
配偶人收入证明
渭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小写:元)。我单位保证为其出具的个人收入证明真实、合法、有效。如与真实不符,我单位愿意承担相关连带法律责任。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申请法律援助证明】推荐阅读:
法律申请书07-12
法律仲裁申请书格式09-23
加拿大法律专业申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05-30
诉讼法律文书65 财产保全裁定复议申请书06-16
继承权公证中的逻辑证明/冯兴吾法律论文网09-17
申请 实习证明11-15
援助申请书10-01
资信证明业务申请05-31
房贷申请工资证明10-04
外出经营证明申请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