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需求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即失业, 无形中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就业人数逐年上升的当今, 未充分就业或者待业数量比例较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毕业生在投入巨大时间和精力, 经历漫长的求职过程仍无法成功就业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本人就业意愿的情况越来越少, 放弃专业志愿、个人兴趣和特长而凑合一份职位而背离就业初衷的毕业生在逐渐增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 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就业难的原因, 众说纷纭。从外部环境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因素分析,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 大学生就业难一个直观的现象就是人才市场上供过于求。过于仓促的大学扩招在客观上确实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近年来很多高校盲目升格升级、求全求大。追求学科门类专业齐全, 争办新学科、新专业, 原本专业性很强的高校摇身一变成为了综合性大学;本科院校争着上硕士点、博士点, 大专院校纷纷升级成了本科, 职业技术学院也争先恐后加入到普通高等教育的行列。教育结构的严重失衡, 造成千校一面, 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同质化的学生。如同摆在连锁超市的没有差别的商品一样, 必然带来商品的积压, 千人一面的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用人单位, 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就业难可想而知。

其次,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 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经验歧视”。这无疑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道屏障。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 在人才选拔上目的非常明确, 那就是“零”试用是标准。在人才市场上, 基本上所有公司的所有职位, 哪怕是基层的助理岗位, 都要求有一到两年的工作经验, 无形中将很多没有丝毫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

(二)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第一, 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失。时至今日, 大学生成为了市场经济中自由流通的劳动商品, 如何发展、选择道路, 职业规划就显的尤其重要。而大多数学生上大学通常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 能干什么, 更不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因此人生没有目标, 没有长远规划, 几年的大学随波逐流, 缺少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

第二, 过于休闲。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基本上就做三件事情, 学习、工作、休闲, 年轻时多数时间用来工作和学习。而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 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 多数时间用来上网包宿、在宿舍睡觉, 或者谈朋友的现象非常普遍。过于休闲必然带来“好学习时不好学习, 好学习时不好学习”, 毕业找工作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四处碰壁的后果。

第三, 缺少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 是我们国家计划生育实行以来的“独一代”。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 造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个性张扬的意识非常强烈。在集体中缺少合作意识, 更谈不上团队精神了。这恰恰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品质。[2]多数用人单位表示, “那些将个人利益凌驾集体利益之上, 就算他专业技术再好的毕业生我们是不会聘用的”。

第四, 抗压能力差。大学生十几年来从校门到校门, 平时养尊处优, 已经习惯顺风顺水的环境, 一旦走出校门, 谁能经得起社会这个大熔炉的考验、职场的洗礼, 谁才能站得住、站得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多数大学生在突发事件、压力面前, 往往情绪按捺不住, 反应激烈甚至稍有不顺、不满意就辞职、跳槽, 把换工作当成家常便饭。用人单位需要适应能力强的人格成熟的成年人, 而不是抗压能力差、情绪管理不当人格不健全的人。

三、基于企业需求, 破解就业难的策略

(一) 科学合理规划, 确立职业目标

一个人只有目标明确了, 才能少走弯路, 同时有了目标前进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将自己的未来放在眼前考虑。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 而且还要探索职业。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中充满了无数的变数, 职业生涯规划自然也就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让大学生做一个详细、具化的职业规划又不现实, 因此对职业生涯要做个大概的、轮廓的规划, 结合专业和专长, 科学合理地规划, 确立大体的职业方向, 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都沿着这样的方向展开。

(二) 探索职业世界, 积累实践经验

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掌握了相关知识, 拓宽了视野, 基本具备相关岗位的技能。但是对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知之甚少, 很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学习好, 工作就一定能胜任。其实不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掌握事物的精髓, 才能有所创新。[3]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不拘一格觅兼职, 在探索中培养思考、分析、判断、创新等能力, 不断探索的目的是要找到与自己特质匹配的职业, 同时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树立个人的“品牌”即比较优势, 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财”, 个人在企业中才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不断发挥才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 围绕目标岗位, 塑造核心竞争力

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经济中, 人才的发展空间与木桶理论正好相反, 它往往是由最突出的那种能力决定的。是将时间、精力集中围绕某个特定的岗位来学习和锻炼, 还是将其分散于多个方面, 让自己在不同的职业方向都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保洁公司的营销策略。保洁公司旗下的洗发水产品目前有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伊卡璐五大品牌, 因为每个品牌都有其特定的核心竞争力, 它们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需求, 更多的是互补, 而不是竞争。同样道理, 大学毕业生拥有更多的核心竞争力, 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竞争力。在企业中技术研发人员不需要知道产品营销策略, 营销人员也不需要研发过程, 所以大学生应该围绕目标岗位, 塑造核心竞争力, 只有在某一方面的专家才能在企业立足、发展, 也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毕业生才可能在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

(四) 掌握营销技巧, 提升就业能力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就业能力是需要不断经营和提升的, 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找工作需要掌握营销技巧, 它是就业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大学毕业生要做到知己知彼, 在面试中采用“营销三点式”, 即差异点、利益点、支撑点, 将自己的亮点展示出来, 让对方能记住你、喜欢你、最后留住你, 从而提高成功获得一份工作的几率。

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外部环境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面, 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 从确立职业目标, 合理进行社会实践、围绕岗位塑造核心竞争力以及掌握营销技巧等方面, 提出基于企业用人的需求, 破解就业难的策略, 以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提高成功就业的几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策略

参考文献

[1] 蒙玉玲, 刘焱骞.知识分子不再稀缺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分析及其解决对策[J]经营与管理, 2008 (8)

[2] 白.预期收益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难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 (9)

[3] 温金英, 陈杰斌.大学生就业难分析及对策探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 (5)

上一篇:固始县香菇产业发展浅析下一篇: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