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精选8篇)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篇1

摘 要:税收是政府执行其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手段,对我国社会平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税改后推出的“营改增”政策,深入剖析了导致建筑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对策,以期帮助建筑企业处理好税务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原因分析;改进对策

“营改增”政策施行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影响深远。为了更好地应对税收变化,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各自采取了措施。但从某一层面来说,他们策略上的不足也体现了他们对“营改增”税负增加的原因分析不到位,所以,需要得到领域专业人士的指导,才能从容面对税改,更好地为企业创收。

一、建筑企业“营改增”负税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建筑企业复杂环境的消极影响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规模庞大,参与人员多,所以其收支账目也十分复杂,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在纳税的过程中出现部分支出额不明,所以无法取得相应的进项抵扣,从而会使得企业的整体负税增加。众所周知,“营改增”的出现,是为了改善传统上以营业额为税基纳税的不足,取而代之对企业的增值额进行征税,以避免重复增税而引发企业不满。然后,建筑企业中一方面是工作环境复杂,账目繁多。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从土地购置到一砖一瓦的购买都需要保留详细的发票记录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企业的财会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对支出成本发票的有效管理和整合,也会加大建筑企业获取进项抵扣的困难度。进项发票不足是企业负税增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建筑企业环境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得到财会管理人员更高的关注度。

(二)支出中可进项抵扣占比低

抵扣制是“营改增”的核心,其中抵扣主要包含对企业生产资料投入抵扣,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是无法获得相应抵扣的。显然,这对建筑企业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建筑企业项目的完成中,从设计到建设房子及后期的销售,其相当大比例的支出花费在劳动力工资上,而实行“营改增”后,提高了对企业生产资料抵扣的比例,这就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建筑企业的负税额度,这是建筑企业无法改变的硬伤。可见,如何针对建筑行业人力资源密集的特点,采用迂回的方案更好地应对其支出中可进项抵扣占比低这一天然劣势,这是个值得建筑企业财会人员深入思考的课题。

(三)增值税税率过高脱离企业发展实际

将对企业营业额整改为对增值额征税后,税率也从3%突增到11%,而通过对税改后企业负税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税率调整是不科学的,它与我国企业的发展实际状况脱离,尤其是针对建筑这样一个毛利润微小的行业而言,更像是压迫企业的大山,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更进一步说,11%的税率是政府站在理想化的模型中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并没有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建筑企业的运营造成了负担。概括地说,政府本着为企业更好发展的初衷颁布“营改增”,却忽略了对税率进行长期的考察,如此适当的调整也许会帮助更多建筑企业改善目前的负税困境,以获得充足的资金。

(四)“营改增”与企业之间缺乏针对性

现实生活中,新旧建筑企业对“营改增”的适应程度也是不同的。首先,“营改增”更多倾向于新注册建筑企业,考虑到其购买施工设备的可抵扣,却没有顾及到传统建筑企业已经具备完善的工具,所以对这些老牌的建筑企业而言,只有不可抵扣的人力资本支出,却要担负如此高的税收,显然有失公平。总体来看,“营改增”考虑得还是不够周全,所以没能针对不同成立时间、不同规模以及不同经济状况的建筑公司采取有效的征税方案。可见,缺乏针对性也是这一政策的一大痛点所在。

二、“营改增”下改善建筑企业负税增加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建筑项目财会管理,为进项抵扣提供更好的支持

建筑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事在人为,为了更好应对“营改增”企业负税增加的困境,企业管理人员应加强成本支出的税票进行细化的管理,以便为进项抵扣提供更好的支持,以此降低企业的负税情况。首先,建筑企业应树立进项税票意识,加强与供应商等合作伙伴的沟通和交流,规范合同的签订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执行税票签发,确保获取正规的进项抵扣凭证。其次,建筑项目负责人要时刻关注税票的走向,加强对进项税票的管理和整合,避免进项税票无疾而终或是在留存的过程中丢失。最后,应将建筑项目的财会管理工作细化到基层,举办大型的讲座普及“营改增”政策,确保每个人理解税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建立一定的惩罚制度,以提醒员工索取税票并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依靠群体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杜绝因管理漏洞增加企业企业负税。建筑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意识到,只有严抓财会工作中隐存的每一个漏洞,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进项抵扣的顺利进行,减少企业在“营改增”下遭受的财政压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可抵扣占比

虽然在“营改增”政策下,建筑企业表现出固有的劣势,但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取生机,只能迎难而上了。为了调整建筑产业的资本结构,企业需从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这几个环节对项目的完成进行优化。具体说来,项目前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项目生产材料以及人力资本支出的预测分析,合理预估利润空间,以便更好地调节项目中的各项支出,为企业减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项目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保证人力资本和材料的损耗,提高可抵扣占比。项目完成后也不能疏于管理,一定要对相关票据和款项进行及时的管理,及时落实抵扣工作。同时,在建筑生产中引入更多高科技的成分,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这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可抵扣占比的一个有效手段。所以,建筑商应关注“营改增”的痛点,着眼于如何提高生产成本的可抵扣占比,才能平滑负税增加对企业发展带来的财政冲击。

(三)积极争取政府税改支持

企业发展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应积极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针对政府实行的高税率“营改增”,相信众多的建筑企业都将自己视为“受害者”。抓住同理心,建筑商应通过业内的共同努力,给予政府充分的反馈,努力让政府正视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税率做出合理的调整。此外,政府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值得建筑企业考虑的用于改善负税过高现状的有效手段,企业应顺应政府的政策走向,积极调整内部管理和发展决策。尤其是那些负税增长到达高压程度的建筑企业,一定要学会积极向政府求助,寻求更多的税收优惠,以期带领企业走出当前的压迫,重新步入发展正轨。

(四)提高“营改增”针对性

“营改增”的利弊不可一概而论,日后它的发展该走向何方也是政府应长远考虑的。但针对其目前具有的盲目性,需要得到出台更多的政策,使其适应更多建筑企业的发展。比如,针对新企业仍可以实行按照生产设备购置实行抵扣的策略,但对老建筑企业,也应对其已有设备进行一定比例的设备抵扣,保障企业公平竞争。同时,也应对不同企业的规模以及其当前发展的业务,考虑不同的纳税时间和额度。适当增强“营增改”的针对性,结合各企业的发展实况,才能使“营改增”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当前“营改增”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存在不足在所难免。而这一政策引发建筑企业负税增加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相信在政府和整个建筑企业的不断努力改革下,“营改增”会被更多企业接受,为我国的税收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企业要做的就是对政府保有信心,调整自己顺应时势。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篇2

一、“营改增”的影响分析

就税收而言,其本质就是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可以说是一种对社会资源进行二次分配的途径。然而,税收的额度不仅与现代企业内部的现金流息息相关,还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有能力和资源进行自身企业的扩大及再生产。在我国税收制度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的今天,税收的种类变化明显,为各大企业的税收情况也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虽然这种改变的最终结果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但是,无论何种情况,其最终影响都非常巨大。但是,自二零一二年上海推行“营改增”后,由于其收效良好,我国各大省市和各大行业都开始广泛实行这一举措。随着该举措实行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将对各行业完全实行营业税转换为增值税的策略。基于这种情况,建筑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行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营改增”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使得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转税负增加情况。事实上,这种因为“营改增”引发的税负增减变化,不仅与我国建筑企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还对建筑企业直接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有异常显著的影响。

二、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少数成本支出无法获得进项税额抵扣

就建筑企业而言,其成本项目本身就有一部分无法获得进项税的有效发票,所以其成本支出自然无法获得全额的进项税抵扣。正因如此,这被业界广泛认为是税收增加因素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其实,通俗来讲,“营改增”其实就是要求企业将纳税基准的从原来的营业额转转为商业和工业的双重增加值。利用后者为基准进行纳税时,直接对进项税额进行扣除,能够有效减少重复征税。

理论上,无论何种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时,都可以借助增值税发票开具的方式,要求下游企业上缴销项税款。与此同时,本生产环节中产生的税款也将直接转嫁至下游企业或是终极消费者身上。反之,下游企业凭借自身持有的增值税发票,也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具体而言,就是下游企业缴税时,只需直接按照增值额进行缴税。这不仅减少了征税重复的难题,还大幅度减轻了国家在税收方面的负担,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但是,立足于建筑企业而言,由于其自身环境的复杂性,多数企业不仅会在增值税发票取得时会受到重重阻拦,甚至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时也会大费周章。例如:在暂行的增值税条例中明文规定:小规模纳税,其增值税的税率为3%。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企业在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上,规模不小,并且,这些人几乎都无法提供专用的增值税发票。所以,整个进项税额的抵扣工作便无法得到有效进行,其税收自然高居不下。

(二)既定的“营改增”税率过高

从盈利角度理解,建筑企业其实应该属于微利行业。在2011 年,国家对该行业的产值利润率进行了公布,仅为3.55%,但同期,其增值税的税率却高至11%。这对大部分建筑企业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很显然,11%的既定税率过于理想化,根本没有考虑到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另外,根据住建部的调研情况和测算结果,可以知道,建筑企业在税负上的增加幅度以飞跃了90%大关。无论怎样,这一状况都不可能借助企业内部管理或业务结构调整进行缓解。所以,唯一的解释便是11%这一既定税率真的过高。

(三)现存资产在进行税额上无法进行抵扣

在“营改增”的设计中,已经对新版企业的施工设备购买抵扣这一因素进行了充分考虑。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实施“营改增”的,往往是一些大企业或老企业,它们本身就具有配套且完善的经营性资产。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新办企业进行施工设备购买后实现抵扣这一内容。另外,大多数企业的存量资产,如原材料、固定资产以及周转材料等都是在“营改增”实施之前购买的,且这些资产往往金额巨大。然而在“营改增”之后,这些存量资产便会自然转嫁为不允许抵扣的企业成本。由此可见,对老企业来讲,这非常不公平。

(四)对成本结构的抵扣率过低

就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而言,其成本结构中占据比例最高的便是人工成本。但是,人工成本却并没有进项税的获得资格。所以,通过计算分析可知,作为被人工成本占据大部分的建筑企业成本结构,其抵扣率实在微乎其微。虽然也有部分学者的专家提出,利用劳务公司分包工程的形式,可以取得有效的进项税法票。但是建筑劳务公司本身也属于建筑企业的一部分,根本无法与建筑业隔离。所以最终结果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三、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的解决对策

在充分了解“营改增”引发税负增加的根本原因之后,只需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便可有效解决“营改增”带来的不良影响。具体而言,建筑企业可参考以下方法:

一是对建筑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升进项税发票的获得率。就进项税发票而言,其获得较难的原因主要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作为建筑企业本身来讲,其管理非常重要。例如:如果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完善、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对“营改增”完全不了解,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且不仅仅是进项税发票无法获得的问题。对此,建筑企业就需要加强自己的精细化管理,增强自身的整体能力。具体而言,以上述情况为例,建筑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加强自身管理:首先,原材料方面。从采购源头抓起,尽可能在增值税为一般纳税人的单位进行采购。其次,增值税发票方面。付款时附上专用的增值税发票这一内容必须在合同上明确注明,同时,还要对增值税的进项税票进行后期强化管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因为抵扣期限过时而无法实现抵扣的情况。最后,人员方面。对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及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增值税相关知识培训,从根源上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少建筑企业实际税负的承担率。对此,建筑企业可借助多元化的税收优惠进行实际税负减免或降低。例如:当建筑企业进行经营战略调整和改进后,建筑企业上下游或前后端业务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此时,这些新的业务便会自然衍生出新的纳税点。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建筑企业对我国的税收政策进行实时关注,以了解其最新的动态变化。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总结“营改增”的相关经验,积极进行建筑企业对“营改增”的认知强化,以了解和认知企业经营战略调整之后涉及税收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便可对“营改增”的相关优惠政策进行最大化利用,从而实现建筑企业实际税负的全面降低。

三是提升或增加成本结构中的可抵扣比例。目前来讲,我国建筑企业在自身经营模式上,都属于较为简单的类型。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恶化,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达到目的、获得项目,开始不择手段,利用微利经营、低价竞标的方式,严重打乱了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律,最终导致所有工程项目的毛利润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诸如原材料、施工设备等建筑材料自然的市场波动和价格上涨也使得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投入上大幅度增加。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在应收账款上也有着很大问题。诸如上述问题,都是影响和阻碍我国建筑企业全面发展和持续进步的重要因素。所以,这便对我国的建筑企业提出了硬性要求,即必须且立即针对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建立科学统一的税收分项后个预算报价管理系统。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该针对项目现场管理进行能力提升。如此,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便可实现建筑企业实际税负的全方位减少。

四、结束语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建筑企业无论是经营活动的涉及面或范围上,还是其直接影响力上,都是不可估量的。就其影响而言,我国的租赁行业、机械制造业、房地产业,甚至是建材业,都深受其影响。更有甚者,连我国农村也不例外。毕竟大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都就业于建筑企业。故此,面对“营改增”引发的税负增加问题,建筑企业应该积极面对,在积极进行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等改革优化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自身竞争优势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4,02:66+73

[2]魏燕燕.“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268+270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篇3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企业 ; 税负增加 ; 应对策略

一、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现实困境

1.建筑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较营业税而言,增值税最大特点在于“道道课征,税不重征”。由于我国长期出现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的情况,重复征税的问题严重,不能更好地体现税收公平性,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且像建筑业这样专业化分工细致的行业,该问题更是不利其长远发展。因此,将我国现行建筑行3%的营业税改为11%的增值税,本是国家基于减轻企业税负,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而进行的一项开创性的税制改革。此举不但能极大避免重复征税的现象,规范企业行为,减少偷税漏税行为的发,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国家税收制度的完善。

2.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的困境

早在2013年初,由住建部组织、中国会计学会参与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以既定建筑业11%的税率进行测算,85%以上的企业税负增加,甚至税负增加的幅度达到90%。2014年末,中国铁建内部进行了一项关于“营改增”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税负普遍都会增加一倍以上。以南通市第四建筑集团公司为例,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02340.60万元,税改前,营业税税率为3%,应交营业税为36746.34万元,税改后,应交增值税为70473.5万元,净增加33727.16万元,税负增加91.78%。

由此可见,“营改增”的理论测算是在非常理想的假设下进行的,即:假设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的上下游行业乃至全社会各行各业均已实行了增值税,我国的税制已趋于完整,且建筑施工企业用的施工材料、机器设备等均能取得进项税发票;在进项税税率方面,假设只有一般纳税人,不存在小规模纳税人、简易纳税法等,而由于建筑业涵盖的工程作业项目内容繁多且与其他行业的密切关系,这些假设明显是脱离实际的。

二、“营改增”后建筑业税负增加的缘由

1.部分材料限制流转抵扣

根据规定,企业的增值税额等于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减去生产环节的进项税,这是避免企业重复征税的核心要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建筑企业在经营中有大量的甲方供应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等。这一部分材料提供的合同和发票存在主体不一致的现象,即材料由甲方购买,施工企业无法取得进项税票。此外,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广泛且分散,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较大。有些工程项目在一些极为偏僻的地区,如砖瓦、砂石等地方料以及小五金等零星材料,只能从个体户或农民手中购买,这类供应商往往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此可见,进项税票的难以取得,是企业的税负增加的重要因素。

2.存量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无法抵扣

建筑企业的存量固定资产是指以前年度购进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按照现行的税法规定,建筑企业税改后购置的固定资产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额,这对于“营改增”后新办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就老牌企业而言,其正常生产施工所必需的机器设备普遍已配置齐全,固定资产均在税改前购置,建筑施工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花费更是巨大,且使用年限较长。税制改革后,这些存量固定资产会逐步结转为成本,不允许抵扣进项税,导致企业只承担销项税额,这种不匹配现象变相的使企业税负增加,间接造成新老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

3.成本结构中无法抵扣的部分比重较高

据专家测算,业内普遍人工成本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0%,然而,目前的税法规定人工成本不能取得进项税,且随着物价攀升,该项成本正逐年上升。对于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企业来说,其管理精细,资本化程度高,先进的设备可替代人工高质高效的完成作业,“营改增”对其带来的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势而言,更多是资本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这些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管理漏洞,且其机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大部分工作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高。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和人工成本无法抵扣的双重压力,“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必然会大幅度增加。

4.建筑业增值税税率过高

自建筑业“营改增”试点实施以来,预期效果并不如其他行业那样好,究其缘由,本文认为政策规定11%的增值税税率显得过高。业内专业人士表明,11%的增值税税率是在十分理想的假设条件下计算出的,众多企业高层也表示建筑业属微利行业,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增值税税率。这显然不是建筑企业加强监管及调整计价和结算方式能够解决的。

三、推动“营改增”的应对策略

1.加强企业监管,促进进项税票的取得

施工方宜选取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作为合作伙伴,并针对扣减税率进行考察,完善并解决进项税额相关抵扣问题,以免企业增值税无法抵扣。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避免个人交易时,应事先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按照简易征税办法计算税额,事后向当地税务部门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即可避免缺失进项税票带来的损失。

同时,建筑企业在签订项目合约时,应该统一以企业名称签订,并保证购买方名称与企业全称一致。企业必须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及时查找不能开具进项税发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作废、认证等环节拟定严格的制度章程,尤其是避免丢失、损毁进项抵扣增值税凭证,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2.争取存量资产抵扣,更新营利模式

新形式下,企业应关注“营改增”的动态,保证存量资产的进项税额得以抵扣,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可暂缓设备购进,以租代买。相关部门也应该尽快完善税改后的相关规定,出台扶持老牌建筑企业的政策。例如,规定生产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折旧程度的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进项税额抵扣;再如,在不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允许部分企业更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方式,允许其加速折旧,并给予企业充足的“过渡期”。

同时,建筑企业必须优化成本结构。一是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盈利方式十分单一,大多仅限于施工,对此,我们可效仿国际优秀的建筑企业实行“一条龙”式的服务,即从设计到采购再到施工一手包办,多元化经营。二是控制人工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新的机械设备,调整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的份额,加强对人工作业的管理精细度。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提升了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迫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3.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

(1)政府应降低建筑业增值税税率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表示,建筑业的显著特征是劳动密集、微利且竞争激烈,税改应符合其生产特点,在全国全行业统一进行。住建部根据该协会的调研测算结果,建议将营改增试点税率降低至6%。在税制改革的试行阶段,鉴于“营改增”已造成建筑企业的税负不减反增,则应暂时对全国建筑施工企业统一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这样做既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又解决了税改带来的税负增加问题。

(2)企业应充分了解“营改增”的最新政策

面对税改的大潮,建筑企业首要任务是时刻关注“营改增”的动向,积极学习国家给予的各种政策,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例如,在具体操作时,包清工和甲供材等业务不能和公司正常的经营业务混淆并计算,可用简易办法按3%计算缴纳;可抵扣的进项税不仅局限于水泥、石灰、运输费等,施工设备的维修及保养费,水电、办公用品等都可以进行抵扣;新政策规定,今年4月底之前的项目按简易办法的3%计算缴纳增值税,不用担心未完工项目娶不到进项抵扣问题;且本年5月1日后,购置不动产的进项税额可分两年抵扣,企业运用好这项政策将极大降低税负。

随着营改增各项政策的落实,企业应加快资产的更新换代工作,国家税务机关也将强化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及征收工作,增值税链条势必将更加运转顺畅,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问题定将得到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何美霞.浅议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91-92.

[2]何一坚.营改增:建筑行业企业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152-154.

[3]陈思聪.试述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4,(01):100-101.

作者简介: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篇4

关键词:营改增 电力企业 税负影响

为了更好的发展市场经济,在税法方面,我国一直在积极稳妥地进行着试验性改革,将企业中普遍实行的营业税逐渐改成增值税,并且正在全面实施中。营改增过程中,对于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现在的营业税纳税人将企业的营业税缴纳改为增值税。最早的营改增的试点是在上海交通运输业中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服务行业中开展,相继在北京、天津等地进行实践,其首先推行的是铁路运输业,继而在邮政行业以及电信行业进行推广,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行营改增的税收制度。

一、电力企业中营改增推行的现状

从我国现行的经济流通形式以及纳税的范围方面来看,全面推行营改增之前,电力企业可主要划分为三类:属于增值税纳税人的电力企业、营业税纳税人的电力企业以及两种税负混合型的电力企业。其中增值税纳税人的电力企业主要包括电力的生产环节以及电力销售环节,也包括电力设备以及器材等制造与销售;营业税类型主要包括电力公司中输变电建设企业与电力设计院、电力科研院等;混合类型主要指的是既经营需要交纳增值税相关的业务又包含营业税方面的电力业务,通俗的来讲就是进行多元化的经营状态下的电力企业。第一种电力企业其主要的纳税形式虽然是增值税的形式,其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但是在进行抵扣时具有很多的条件限制,企业也只有从增值税纳税人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才可以进行抵扣,若是从个人手中购置的资源,而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不能进行抵扣的,只能作为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确认为成本。第二种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购置的资源是不能进行抵扣的,不仅不能进行抵扣,在实现产品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要上交一定的营业税,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加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这种税收制度会削弱企业整体的经济实力、竞争力,从而造成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最后一种电力企业的税负方式将前两种税负的方式进行中和,这样就可以规避一定的经济负担,属于税负适中的形式。

二、营改增的实施对于电力企业的影响

电力企业作为重要的增值税纳税人,推行营改增政策后,允许进行全链条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这样的纳税形式可以较好的避免对企业进行重复征税,从而使企业税负得以减轻。2014年起,我国逐渐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形式,例如服装、文化以及物流等产业都在积极的实施营改增。主要的方式就是从外部购进原材料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将购进的工器具以及设备中的进项税进行增值税抵扣,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生产方面的费用以及成本,并且对于生产经营方面设备的更新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来讲,实行营改增之后,电力企业形成发电以及输变电与配电之间的增值税抵扣环节,这就使电力企业的一些专业服务脱离出来,有助于电力产业更好的进行分工合作,使电力产业在现代服务行业中有了稳定的质量保障以及制度保障,并且对电力产业的生产经营结构以及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与升级,非常有利于电力企业开发新能源以及进行创新、改进生产技术,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虽然现在全面实施营改增了,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电力企业产业链之间的抵扣。对于现在的电力企业来讲,在资源的采购时不是增值税纳税人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抵扣的;同时,加之电力企业之间的税负结构不同,所以在缴纳税负的形式也不相同。在实现专业化方面电力企业就相对的比较困难。现在的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境况,其竞争力也没有的以真正体现。在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就电力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讲,营改增之后虽然在形式上减轻了电力企业的经济负担,但是并不是实行营改增之后就一定会减轻税负的压力,还有很多的电力企业在推行营改增之后经济负担没有减轻反倒正在逐渐的加重,主要原因在于电力企业中的原来的营业税税率与增值税税率在整体税负中占有的比例以及可抵扣的成本方面限制。

三、针对电力企业营改增政策实施的应对措施

在营改增全面推行情况下,应着眼于长远与全面,结合电力行业特点、企业实际情况和经营特性,谋求企业未来的发展,主要的措施就是尽力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一)进行增值税税率的组合以及筹划

根据电力企业实际的税负变化以及纳税的模式与相关的知识的掌握,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收入与成本之间的比例,仔细测算出最合适的平衡数值点,这样就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出税负上下变动的关键点,根据这个数值来判断企业现在的税负状况,然后与没有实施营改增之前的数值进行比较,若是计算的数值大于没有实施营改增之前的数值,就需要进行整体与分析原因,并且不断的进行改善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以及经营模式,其中还要考虑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资格,这样就能保证在不抵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至少不增加其税负。

(二)加强电力企业的资源采购管理

在电力企业中关于税负方面很大的一部分是在资源的采购管理方面以及管理的质量,外部采购的电力资源等所缴纳的增值税构成电力企业的进项税,所以可以从这方面进行税额的抵扣。但是,有时候企业会出现难以抵扣、重复抵扣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带来税务风险。企业在这方面就需要加强发票的管理,将采购资源方面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核实,做到能抵尽抵,也不强行抵扣,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提高企业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进行税负方面管理时,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及时掌握国家关于税法方面的政策方针。企业的税务工作离不开企业的财务人员。营业税在电力企业中属于价内税,在核算方面相对比较简单,推行营改增之后,企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计算就比较复杂,加上企业的业务繁琐,所以有关会计核算人员在进行核算时难免会出现错误;企业的财务方面出现错误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企业的生产以及决策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推行营改增后,需要尽快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工作,特别是需要相关人员熟练的掌握关于税负方面的政策改革,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在税负方面的降低,还能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以及进步。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篇5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企业“营改增”相关问题,首先分析了“营改增”实施对于建筑企业的具体影响,进而就“营改增”政策下建筑企业的具体应对管理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应对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为确保新形势下长远稳定发展,必须全面深刻的认识到“营改增”政策对于建筑企业的具体影响,进而科学、准确、合理的采取应对管理措施。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具体影响分析

“营改增”也就是营业税改增值税,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颁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规定自今年5月1日起,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建筑业的增值税税率和增值税征收率分别为11%和3%。在具体的计算方式上,应交增值税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与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之差;而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在收入确认方面,如果在原有的收入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出现营业收入下降的现象。在成本方面,如果原有的成本以及费用维持不变,同样也会出现成本费用降低的情况,具体幅度则主要取决于进项税抵扣情况。在税负方面,由于“营改增”政策在实施以前,建筑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主要是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在“营改增”以后,由于增值税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将对建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在实施“营改增”以后,由于整个建筑行业资质共享的情况普遍存在,将会对建筑企业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且难以降低税务负担,因而“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要求企业必须对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营改增”将会对材料采购、工程项目分包、关联交易以及境外项目管理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调整优化经营管理,实现增值税进项税的充分抵扣,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内容。

二、建筑企业“营改增”政策应对措施

(一)对建筑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

首先,应该完善税务管理的相关基础工作,特别是将企业的增值税管理纳入到整体经营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对于资质共享带来的增值税进项税与销项税不匹配,无法抵扣进项税的问题,建筑企业内部应该逐步减少资质共享,可以采取以多个平级单位资质进行投标,统一进行内部协调。其次,为了提高“营改增”以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企业应该设置必要的税务管理部门,合理选配人员专职开展“营改增”以后的相关税务工作人员。同时,还应该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尤其是在进项税发票的认证和增值税的会计核算等方面,确保能够妥善的处理好建筑行业的税务筹划工作。第三,应该注重加强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进行优化。特别是应该加强投标报价与合同管理,在投标报价上应该根据增值税价外税的属性,对投标报价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合同管理上应该对企业的合同文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体现出“营改增”的相关具体要求。

(二)增强建筑企业的税务筹划能力

在建筑企业的应对方面,应该合理的利用建筑企业的各种抵扣政策,税前工程造价主要包括了人工、材料、机具、企业管理、利润、规费等,其中由于材料等费用在抵扣项目中占到主要部分,因此在“营改增”实施以后,应该重点确保材料供应方面能够取得相应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该对材料供应商进行审计评估,除了材料质量以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具体可以探索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存量物资尽可能的用于存量项目,将新采购的物资用于企业新建的项目,最大程度的实现进项税的抵扣;对建筑企业的关联交易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整,在避免关联交易纳税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关联交易价格,降低税负;此外,由于建筑企业购买设备只能获得一次性的进项税抵扣,通过租赁方式可以持续获得进项税抵扣,利用融资租赁,还可以通过利息支出等实现建筑企业的进项税抵扣。总之,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应时刻密切关注财税文件的更新与推新,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约税收支出的目的。

(三)重点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在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后,无论是材料的采购、发出,还是与甲方验工计价、分包方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会涉及增值税相关核算,对于建筑企业的涉税管理和账务处理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建筑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水平,严格按照相关财税变化调整财务预算指标,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重点合理控制资金流和加速资金周转,加强应收账款清理、清收,尽量提高资金利用率,确保资金安全性和高效性。在进行项目成本预算时,合理评估企业现有工程预结算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作出科学测算和调整。

三、结语

在“营改增”政策全面推进实施的背景下,作为建筑企业,应该合理的利用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以及纳税筹划工作等进行全面的调整,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企业的税务负担,这对于实现建筑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篇6

事由分析: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国家先后在上海等后续10个城市开展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2013年8月1日在全国推行。“营改增”后,商贸服务行业受益最大,将交通运输业整个行业链条上的商家都纳入到正规的纳税体系中来,形成链条式管理。刺激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从总体结构上来看国家是减少了税负水平,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增加了税负,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大型物流企业。通过调查,这一部分企业增加税负在120%―150%之间,给这部分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压力。

其主要原因:一是增值税税率偏高。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的税率比例由原先的3%上调至11%,税率增加了8个点。很多企业根据试点情况测算,增值税抵扣完实际税负约在7%-8%,比原税率高了4-5个百分点,如能按6%的税率征收就能和原3%的营业税税负相当。二是抵扣范围过小。物流行业成本占比较高的项目大多无法抵扣,如人工成本、路桥费、房屋租金、异地加油费用等,能抵扣增值税的成本一般不超过30%。(1)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用工比较多,一般占到总体成本的30%-40%而劳务成本是不能进行抵扣的。(2)物流行业的特点就是流动作业,在移动服务以及异地服务中,占整个自营成本35%以上的路桥费、修理修配费用不能进行抵扣,其中路桥费用全部不可以进行抵扣。(3)物流企业中占比较大的燃油费也不能全部取得税务允许的增值税发票,因为各高速路段的加油站不能当时取得增值税发票。(4)目前房屋租赁还是提供营业税的发票,无法抵扣增值税,而物流行业大部分都是靠租赁房屋经营,房租一般占企业总成本的15%左右。

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营改增”实施后导致货物运输行业税负大幅度增长,面临新的困境,这与“营改增”政策初衷不符。物流行业作为国家十大振兴行业之一,在降低税负问题上要给予重点扶持。

办法和建议:

1.将货物运输服务纳入物流辅助服务降低税率。在不改变《“营改增”试点方案》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将“货物运输服务”从“交通运输服务”中剥离,纳入“物流辅助服务”,采用6%的税率。这样统一了物流业务各环节税率,支持了物流业一体化运作,也能够解决试点中货物运输业务税负大幅增加的问题。同时,建议在今后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综合服务”统一税目,与物流相关的各环节业务执行统一的税目和税率,以适应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需要。

2.适当增加进项税抵扣项目。对于占物流企业较大成本比例的过路过桥费、保险费、房屋租金等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比如将过路过桥费和房租改增值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对于一些相对固定而实务中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支出,按照行业平均水平测算应抵减比例计算销项税额。这样,不仅照顾到物流业全天候、全国范围运营,不易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实际情况,也可大大减轻税收监管工作的难度。

3.设计使用物流业专用增值税发票。可以借鉴以往定额发票的经验设计出物流行业增值税专用定额发票。以适应物流企业经营网点多,发票额度小、用量大的特点,设计增值税专用定额发票(撕本),并允许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篇7

自2012年1月1日上海“营改增”试点启动以来, 试点地区已经扩大到9个省 (直辖市) 和3个计划单列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截至2013年2月, 全国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纳税人超过100万户, 直接减税超过400亿元, 90%左右的纳税人税负降低, 10%左右的纳税人税负增加, 其中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幅度平均达到了40%, 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本文以试点地区税负增加企业为切入点, 针对“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研究企业产生税负增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解决“营改增”过程出现的问题, 不仅有利于减轻其他服务业企业对于“营改增”前景的担忧和顾虑, 消除当前关于“营改增”后服务业税率变化的质疑, 而且对于推进和完善营业税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分析

增值税和营业税在本质上都是流转税, 两者在计税范围上是互补的,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以外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 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除了批发零售以外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两者的计税方法也是不同的, 增值税是价外税, 采用进项税额抵扣制度, 是以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纳税额, 而营业税是价内税, 通常是按照营业收入总额直接计算应纳税额, 不能减去进项税额;在税率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营改增”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税率为17%, 低税率为13%, 小规模纳税人执行3%的征收率, 出口适用零税率, 而营业税税率在3%到20%之间, 一般是3%和5%。在税率上增值税税率远高于营业税税率, 但由于计税方式的不同, 比较两者税负不能仅仅只考虑税率这一个因素, 应全盘考虑, 进行综合分析。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税率变化带来的增 (减) 税效应, 税率提高则带来增税效应, 税率降低则带来减税效应;二是进项税额抵扣带来的减税效应, 主要取决于服务业企业的中间投入比, 中间投入比越高, 带来的减税效应就越多。比较“营改增”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要将以上两种效应叠加在一起看净效应, 当税率增加带来的增税效应大于税率减小和进项税额抵扣带来的减税效应时, 企业税负将增加, 反之则减少。

为了具体分析影响部分试点企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原因, 本文假设甲试点企业的经济业务既可以征收增值税也可以征收营业税, 可以抵扣的购进支出Z和销售 (营业) 收入T都不含增值税;税改前企业的营业税税率为R1, 税改后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R2, 税改后可以抵扣的进项增值税税率为R3。则该企业税改前应纳营业税为TR1, 税改后销项增值税为TR2, 可以抵扣的进项税为ZR3, 该企业税改前的税负率为TR1/T, 税改后的税负率为 (TR2-ZR3) /T, 税改前后税负率变化 (△R)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式中:R2-R1为税改后带来的增税效应;R3Z/T为税改后带来的减税效应;△R为税改带来的净效应。

进一步对R3Z/T进行分析, 假设甲企业总的购进支出为G, 则Z/G表示可以抵扣的购进支出占购进支出总额的比率, G/T (中间投入比) 表示购进支出甲企业的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率, 代入式 (1) , 可得:

由式 (2) 可知, 影响甲企业税负的因素主要有: (1) 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现行增值税税率和税改后的净效应成正比, 增值税税率越高, 企业税负越高; (2) 可抵扣进项支出占购进总支出比, 该比率越大减税效应越明显, 企业税负越低; (3) 购进总支出占营业收入比, 即中间投入比,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该比率越高企业税负越低; (4) 购进抵扣增值税税率,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该税率越高企业税负越低。

二、具体应用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 在甲企业增值税税率是确定的、税改前营业税税率是确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下, 我们将可抵扣的进项支出占购进总支出比和企业的中间投入比相乘, 综合用可以抵扣的购进支出占购进支出总额的比率, 并将Z/T用字母k表示, 假设税改后甲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增值税税率R3为17%, 便可得出:

结合目前试点地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情况, 具体计算甲企业税负变化, 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在税率变化确定的前提下, 甲企业税负变化主要取决于k值。当企业的k值大于临界值时, “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将降低;当企业的k值小于临界值时, “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将增加;当企业的k值等于临界值时, “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将不变。

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3%的征收率, 不可以抵扣进项税。从计税方法上分析, 增值税是价外税, 是用不含增值税价格作为计税价格, 税改后计税基数减小了, 所以小规模纳税人整体税负降低了, 具体计算如表2所示:

三、试点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 “营改增”以来12个试点省市税负增加企业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基本在5%到10%之间, 税负增加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和鉴证咨询服务业。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调查, 58.6%的交通运输业企业税负增加, 43.4%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鉴证咨询服务业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税负增加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本的有机构成较低。

马克思在著名的《资本论》中把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 即生产资料价值 (不变资本) 和劳动力价值 (可变资本) 数量的比例关系。增值税改革的核心在于税款抵扣, 但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仅仅是生产资料价值, 而内部的劳动力价值无法获得抵扣, 这样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即企业中间投入相对较少的劳动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和咨询服务业等, 其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就较少, 因而税改后企业税负必然会增加。

2. 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

目前我国“营改增”只涉及9个省 (直辖市) 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并没有在全国和所有行业实行, 这样试点地区的企业在非试点地区的购进支出和试点地区的非税改项目的购进支出就无法抵扣进项税, 以致这种外购支出的进项税额抵扣不够完整和充分。以交通运输企业为例, 路桥费和高速公路管理费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 但是因为高速公路系统没有纳入试点范围, 所以这部分支出就无法抵扣进项税。

3. 上下游抵扣链条断裂。

税改后, 企业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只要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达到一定比例, 企业的税负就不会增加。但是在现实中, 必须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才可以抵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符合抵扣条件的购进支出也不是都可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这样就会造成抵扣链条的断裂, 以致增加企业税负。例如试点企业向小规模纳税人的支出,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使得这部分支出无法抵扣进项税。

4. 与企业所处的营业周期有关。

“营改增”所涉及的服务业企业的生产资料支出中固定资产支出占很大的比重, 也就是说, 如果企业当期有固定资产购进, 则可以抵扣进项税;但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又相对较长, 这样对于一些刚刚完成固定资产更新的企业, 之前的进项增值税不可以抵扣, 短期内又没有购入固定资产的计划, 以致当期的税负增加。

四、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的几点建议

1. 简化超税负返还政策操作流程。

对于“营改增”试点过程中导致税负增加的企业, 上海实施了过渡性的财政扶持政策, 具体是:税负增加累计超过五万元的企业返还其税负增加额的70%。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税负增加企业的负担。但是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 手续比较繁琐, 申请时提交的材料很多, 并且大部分材料是重复性的, 这样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 建议能够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 减少不必要的资料, 避免重复申报, 使企业及时获得返还的税金。

2. 增加抵扣项目, 扩大抵扣范围。

应将路桥费、高速公路管理费等适当增加到服务业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的抵扣范围;并针对一些企业由于不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无法抵扣的实际情况, 可以拟定过渡性的抵扣率以计算抵扣;对于企业存量的固定资产, 建议允许企业按照当期计提的折旧额计算抵扣进项税额;针对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劳动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劳动力成本高的特点, 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将办公租金、物业管理费等列入可抵扣范围。

3. 适当降低税率。

营业税改革是为了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降低现代服务业的税负, 但是这次改革还有部分服务业企业的税负在增加,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 影响企业税负的因素主要是销项税率、可以抵扣进项税的购进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和进项税率, 其中可以抵扣进项税的购进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服务企业来讲是很难提高的。进项税率即为上游企业所适用的税率, 对于这些服务业企业来说大部分的上游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 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无法抵扣进项税, 如果选择可以开具发票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会造成价格提高, 使得企业成本也会提高。所以要降低这部分服务业企业的税负, 就要考虑适当降低企业的销项增值税税率, 为此建议, 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即中间投入较低企业, 可适当降低其销项增值税税率。

4. 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

增值税相比营业税在计税方法上更加复杂, 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上也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从而增加了操作难度, 因此“营改增”后要加强政策宣传, 并从技术上进行改进, 除了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外, 其他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发票和单据要进行详细说明, 列出具体的可以抵扣清单, 方便企业依法抵扣和纳税;还要定期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 解决企业在税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营改增”改革试点运行一年以来, 取得了很明显的减税效应, 有效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但是在试点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 我们需要正确面对这一客观事实, 深入分析税负增加的原因, 有些原因是暂时性的, 随着营业税改革的推进和完善会消除;有些原因是企业自身可以选择规避的,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而合理选择;有些原因是长期存在也很难改变的;还有一些原因是在政策制定上可以控制的。总之, 我们要理性看待企业税负增加, 认真分析原因, 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从而完善营业税改革。

参考文献

[1].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商业研究, 2013;1

[2].包健.对营业税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6

[3].黄洪.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商业会计, 2012;5

[4].闫秀丽.营改增对企业利税的影响与对策.财会月刊, 2012;12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 篇8

关键词: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变化;对策

一、建筑业“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

实行营业税的方式下,建筑业的税负水平则为营业税率3%。在建筑行业里,可进行抵扣的进项税主要有原材料进项税和固定资产增量折旧进税项。如果按照07年投入与产出表中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系数60.87%和10%思维建筑业毛利润算,业务成本中的67.63%可用于计算进项税进行抵扣。建筑业新增的固定资产占营业收入的1.23%,以此假设折旧率是15%,在将增值税全部转嫁到下游客户时,业务成本中的含进项税的材料的成本比例如果超过了61%就可以实现低于3%的税负水平。如果不能完全转移业务成本中含进项税的材料的成本如果达到了53%,才可以实现低于3%的税负水平。在实际情况下,很难达到3%的税负水平。建筑业税负的多少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与专用发票的取得有关,与进项税扣除的金额的多少有关,但是就目前来说,由于很多的建筑企业需要多种原材料,而且材料来源又多种多样,很大一部分是无法取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按照目前的11%的“营增改”税率就肯定能实现降低建筑业的税负水平。在进行推理判断时还要根据建筑业的材料的来源和票据的取得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增值税率。

二、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带来的影响

(一)就业方面。在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对于营改增实施之前,各个建筑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而且经济效益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其实施以后,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人力资源的成本在不断的变化。大多数建筑企业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这就会促使其对规划的而规模缩小并且减少人力资源的成本,对人们的就业方面产生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农民工来说,作为建筑行业主要的劳动力,如果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之后就会产生社会的不稳定问题。

(二)财务方面。对于大多数建筑单位来说,对营改增的政策实行以后,就对其税负进行相应的减少,通过相关的方式对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进行一定量的取得。但是,建筑行业受到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就会导致其过渡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财务问题。

(三)造价方面。对于营业税来说其主要是指的价内的税务,增值税主要是价外的税务,承担这些税负的主体就是消费者,这就会导致以前的相关建筑造价的结构有一定的变化,而且对于其施工的图纸规划以及相应的方案设计和造价概算等等都要进行相应的变化,招标书的相关内容也会进行一定的改变。除此之外,还要对新型的定额标准进行相应的实施,建筑单位建设过程中的定额编制的工作也要重新进行,预算就随之改变。

三、建筑业“营增改”的应对策略

(一)对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善。对于建筑行业在营业税方面的管理来说,其传统的方法一直没有随着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对于目前的增值税控制来说就会产生分歧,因此,相关的额建筑单位就要根据目前的政策以及形式进行其税负方面的改革,对投标的工作以及机械设备和材料采购的工作等等都要加强管理,对于不完善的体系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并且对其增值税以后会产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理,编制改善的措施,保证其管理模式的科学性。

(二)对税率结构进行相应的改善。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只有生产资料的成本能够进行增值税的抵扣,其余的成本都无法进行抵扣,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建筑单位的税率都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对其税率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变,利用多档税率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实施。

(三)对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合理对固定资产以及服务进行购买。税前以及税后的政策都不尽相同,要根据这些不同的政策进行相应的固定资产和服务的购买,进而对建筑行业中的营改增负面影响进行一定的改善。在其营改增的政策落实之前,要对固定资产以及服务的购买计划进行相应的暂停,在营改增实施之后再进行购买,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促使建筑企业降低其增值税的缴纳金额,减少建筑企业的成本,还而已利用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一定增值税的抵扣,进而减少建筑行业的缴纳税收的成本。

(四)对投标以及合同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营改增的政策实行来说,对于某些建筑企业来说,是不利的。由于其自身对于相应的发票没有合理的管理,就会促使其无法正常的得到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而且这些建筑单位也不会使用营改增的政策对自身在招投标过程中合同洽谈时候的有利条件,因此,对于不同的建筑单位就会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促使其税负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的实施对建筑行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其实施之后,相关的建筑单位就要利用政策的优势对其自身的税负进行相应的减少,并且还要通过不同的政策调节自身的税负情况,进而更好的实施营改增的政策。

参考文献:

[1]郭治财.建筑业的“营改增”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上一篇:从我们身边的问卷调查做起下一篇:08年建筑工程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