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市场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网络市场渗透下的企业竞争与效率提升 ——特征事实与解释

摘要: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出现使互联网的商业属性被开发利用。这种新业态的兴起,不仅是一个全新销售渠道的建立,更是传统经济秩序、流通渠道、资源配置重塑的历史进程。网络市场正在通过重塑现实经济的市场结构来改变现实经济效率。这种现象正在世界各国上演。但是,中国场景下的效率意义却更引人关注。如此庞大而又处在转轨时期的经济场景使得网络市场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网络市场所推动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为中国经济催生出了新的创新发展方式。因此,由中国特有的经济背景所提炼出的特征事实和案例为理解政府提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改善生产效率、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市场竞争环境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然而,以中国为场景,从微观层面检验网络市场渠道对市场竞争、企业创新以及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文献却较少。鉴于此,本文试图将中国场景下有关互联网经济影响的研究支脉推进到对互联网更细化功能的识别,即以对中国经济市场结构、商业模式、流通体系、区域分布、市场分割影响更深远、更受瞩目的网络市场渠道为核心变量。以此为基础,本文分别从成本加成率、市场范围拓展、创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场景下,网络市场渠道影响企业竞争与效率的微观特征事实和作用机理。本文首先基于成本加成率在网络市场渗透下的变化,从微观实证角度验证网络市场渠道的渗透对企业总体成本加成率的作用及其结构性差异,并由此揭示网络市场渠道如何影响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竞争行为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发现:网络市场渗透降低了制造业企业总体市场势力和定价能力。网民基础更大的城市,会面临更多由网络市场引入的外部竞争。这使得原有的区域分割受到了来自中性的网络技术的削弱,因而降低了企业平均(总体)市场势力,并提升了总体市场竞争效率。除此以外,在网络市场渗透下,集聚度更高行业的企业成本加成率下降更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较低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下降得更多,其受到互联网市场引入的外部竞争压力更大;非国有经济更能抵御网络市场渗透所引入的外部竞争压力,而国有经济的市场势力却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第三产业占比更高区域内企业的总体成本加成率下降更少,更有能力抵御网络市场渗透所引入的外部竞争压力。在证实了网络市场渠道对市场竞争的促进作用以后,本文在后续章节通过应用现有微观数据来度量微观企业对网络市场渠道或者电子商务的应用,从而提供另一个识别网络市场渠道影响的研究思路。本文在第四章基于区域市场进入和要素配置视角,从供给侧检验微观企业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应用对行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利用企业异质性和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这部分研究对要素配置效率改进的机制进行了解释。通过运用分位数回归,研究结果证实了网络销售渠道对要素配置扭曲的纠正,并发现配置效率改善的证据主要是来自于劳动力和中间品要素。除此以外,网络销售对供给侧生产效率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多区域销售企业上,并且是通过促进小企业的成长,拓展其市场范围而实现的。这说明,网络销售渠道是从技术层面由下而上削弱了旧有市场分割、冗长的流通环节、中介机构的榨取以及多区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增加了新动能。在第五章,本文探讨了网络销售渠道对创新竞争的影响。研究主要聚焦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研发竞争这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话题,并为其提供网络销售渠道环境下的特征事实和微观解释。通过一个简单的企业研发古诺竞争模型,本文提出了互联网销售渠道促使中小企业进行更多研发的检验命题,并就如何产生这一特征事实进行了解释。为了验证以上命题,本文采用近年才开放申请的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构建四年跨度(1999年-2002年)的非平衡面板。研究发现:虽然网络销售渠道降低了产品的营销成本,但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大;随着网络销售渠道破除了制约中小企业创新的市场障碍,中小企业通过创新进入市场的“求生欲”、挑战既有大型在位企业的“竞争欲”将得到激发。因此,中小企业更有动力开展研发活动的特征事实得以在研究结论中(理论或实证)体现,特别是在网络销售渠道情景下。在第六章,本文探讨了网络销售渠道(e-selling)对企业创新(以新产品开发度量)的异质性影响,从而,为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战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策略选择。本文通过使用公司规模和公司运营经验作为两个基本的门限变量,并采用GMM门限回归方法建立实证模型。为进一步探索电子商务如何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并为企业经理人提供更多的管理启示,本文还分别引入其他决策变量(包括:企业网络销售渠道应用强度、销售规模、电脑普及率等)以及企业所有制形式进行更多的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网络销售渠道对小企业和经营经验丰富的大企业新产品开发有正向影响。随着其他决策变量(包括:企业网络销售渠道应用强度、销售规模、电脑普及率等)的增加,网络销售对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有递减(或不增加)的影响;而对大企业,网络销售对新产品开发却有递增(或不减少)的影响。此外,网络销售渠道对国有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影响不显著,但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是正向的。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对互联网影响经济社会变量的特征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互联网所引领的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提炼有用的经验和政策指导。更重要的是,本文将中国场景下有关互联网对经济影响的研究支脉推进到对互联网更细化功能的识别,从而明确网络销售渠道和互联网技术的作用边界以及网络各属性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效果,使政策制定者在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时更加有的放矢,更明确、有效地采取配套组合措施。同时,通过明确网络市场渠道对不同区域或者微观主体的异质性作用,可以更好了解它对市场竞争、资源配置和创新活动的作用机理、特征事实和规律,并对指导政策制定、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发展都有较多现实意义。此外,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个体的行为以及市场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深入了解互联网经济下的运行机理也有助于企业经理人更好的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而为企业制订相应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帮助。最后,中国经济的特有属性为相关研究和政策评估项目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场景。因此,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改革的巨大作用,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宝贵经验,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和借鉴。本文也因此可以为其他国家利用网络市场渠道提升本国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政策提供中国经验和案例支持,并为理解政府提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如何促进市场竞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活力提供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网络市场;市场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企业创新;

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边际贡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2.1.1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影响经济绩效的文献

2.1.2 互联网作为商品交易平台影响经济绩效的文献

2.2 互联网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2.1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2.2 互联网作为商品交易平台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3 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2.3.1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2.3.2 互联网作为商品交易平台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的影响

2.3.3 互联网作为商品交易平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2.4 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5 企业规模对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影响

2.5.1 企业规模对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

2.5.2 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2.6 相关文献评述与潜在研究空间

第三章 网络市场渗透与企业市场势力

3.1 引言

3.2 数据和变量描述

3.2.1 数据来源

3.2.2 变量描述

3.3 估计策略、逻辑及模型设定

3.3.1 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估计

3.3.2 估计策略、逻辑及实证模型

3.4 实证结果

3.4.1 基础回归结果

3.4.2 进一步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销售、市场拓展与资源重配

4.1 引言

4.2 理论框架

4.2.1 模型的基本设定

4.2.2 网络销售渠道与多区域市场进入

4.2.3 网络销售渠道对要素配置效率的改进

4.3 数据和模型

4.3.1 数据及变量

4.3.2 实证检验策略及模型设定

4.4 实证检验

4.4.1 生产函数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4.4.2 网络销售对多区域市场进入的结构性冲击

4.4.3 网络销售渠道对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冲击

4.4.4 实证结论及解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销售、企业规模与R&D竞争

5.1 引言

5.2 理论框架:一个基于创新锦标赛模型的解释

5.2.1 模型设定

5.2.2 比较静态分析

5.3 数据和模型

5.3.1 数据、变量和统计描述

5.3.2 估计策略和模型

5.4 实证检验

5.4.1 主要结果

5.4.2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网络销售渠道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6.1 引言

6.2 方法和数据

6.2.1 变量和数据

6.2.2 估计策略、方法和模型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1 主要结果

6.3.2 稳健性检验

6.3.3 进一步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政策涵义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涵义

7.2.1 提升市场竞争效率和营商环境的政策涵义

7.2.2 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政策涵义

7.2.3 提升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涵义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上一篇:历史教师论文提纲下一篇:海商法调整对象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