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的客观反映,为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会计核算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情况,给行政事业单位科学规范管理和决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薄弱

1、财会人员的配备不合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会工作不重视,配备的财务人员并不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甚至聘用临时的财务人员,导致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账务处理不规范,并且流动性非常大,账务处理缺乏延续性。

2、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一是没有财务会计制度,执行中无章可循;二是有财务会计制度,但是制度没有具体的、明确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可操作性;三是虽然制定了较为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但是执行中没有严格执行,形同虚设。

3、不相容岗位未相互分离。

在设置岗位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相关的关键岗位没有充分考虑岗位不相容的问题,没有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设置不合理,也未对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无法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4、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重视,有的单位凭证装订不及时,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凭证累积在一起再进行装订,由于时间跨度大,往往会造成原始凭证的丢失;有的单位凭证、账本就放置在办公室内,未按规定专人、专地保管会计档案。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1、收入划分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和非税收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收入,其管理方式不同,核算方法也不同,但是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避免发生收入不缴国库的问题,矫枉过正,不按规定将经营收入和非税收入分开核算,而是将经营收入和非税收入统一都作为非税收入全部缴入国库,这种对经营收入和非税收入划分不清的做法,不仅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而且引起非税收入的虚增。

2、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使用不准确。

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时,由于对每一个收支分类科目核算的内容不熟悉、不理解,没有按照每一个科目的详细说明对本单位的收支事项进行严格区分。例如在使用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时将明显属于项目支出的科目列入基本支出中;在使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时习惯性地将不好区分的支出列入“其他”项核算,导致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对个人和家庭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等占比过大。

3、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限不明。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未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核算范围进行严格区分,出现两种支出混淆使用的情况,导致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出资金的使用情况。

4、会计处理不及时。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事项发生后,不及时进行会计处理,造成会计信息反映出的数据比实际滞后。例如差旅费、接待费等的报销未在发生当月处理,经常跨月,甚至跨几个月才处理;固定资产已经报废,但未及时核销和进行账务处理等。

(三)内部控制不健全

1、岗位目标不明确。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会计核算相关岗位时,对该岗位办理业务的权限范围、操作规范、目标任务等未做清晰的、具体的明确,财会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审批程序不规范。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观念比较淡薄,对经济事项的审批没有制定规范的程序,往往是单位领导一支笔签批,没有建立科学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3、责任落实不到位。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每一个岗位所要承担的责任划分不清,责任不清则无人负责,一旦会计核算中出现任何问题,岗位之间就会相互推诿塞责,需要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承担。

(四)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1、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不完善。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支付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内控系统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互通共享的一体化系统,相互间需要衔接的数据都靠手工操作,没有发挥出信息化的优势。

2、信息化数据应用不充分。

信息化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决策服务的,它能够提供更强大的信息量,能够更加明细、更加清晰地反映出单位的运行情况,但是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信息化数据的应用仍然停留在手工做账时候的程度,仅仅是将手工做账能够产生的会计信息转移到电脑操作而已,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好信息化数据。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布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对财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适应这一系列改革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让新的政策、准则、制度、法律法规迅速为众人所知,尤其是财务人员,并将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

(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会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制度的建设,一方面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会管理制度,对财会人员配置、收入支出核算、银行账户的管理、财务岗位的设置、会计档案的管理等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制度规范,让一切的经济活动都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让建立的财会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真正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而不是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三)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授权

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时,应充分考虑岗位的目标和特点,明确岗位职责和授权范围,对不相容岗位严格实施分离,岗位之间要做到责权明晰,让财会人员都能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规范内部管理,科学准确核算

为了更加规范地进行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内部经济事项的审批、部门预算的管理、项目资金的执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使用等方面都形成规范的流程,并且对经济事项制定统一规范的核算标准,让所有财会人员都能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流程和标准进行业务办理和会计核算,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同性质经济事项业务办理和会计核算不一致的现象,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科学准确,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任何一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依托手段,尤其是在会计核算方面,更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充分沟通协调的机制,将单位内部的相关系统整合,包括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支付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内控系统等,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实现数据的共通共享,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会计核算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会计信息所反映出来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和整体运行状况,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据此而进行的规划和决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会计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规划、决策上体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在准确性、规范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对经济事项进行简单记录,更是要通过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及整体运行状况,为单位进行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但是,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普遍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会计基础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就从这几方面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宜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27):137-138.

[2] 毛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8(12):116-117.

[3] 吉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07):153-154.

[4] 郑泽顺.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纳税,2019,13(06):110+113.

上一篇:农村民间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下一篇:利用“荣昌夏布”开展实践活动发展高中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