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的创新人才培养途经探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事关国家富强与民族兴旺发达。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的人才大量涌现, 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也为地方工科大学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的高校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创新人才培养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目标定位和基本任务, 探索构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 作为第一课堂教学体系的有益延伸和重要补充, 拓宽地方工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1 目前地方工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 在人才培养观念上, 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仍旧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当前, 地方工科大学普遍认为, 创新人才培养主要还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这一方式来实施。学生是被教育者, 教师是教育者, 主导着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或者, 虽然地方工科大学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往往忽视或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 在人才培养计划上, 只注重第一课堂的教学安排, 忽视第二课堂的计划安排。以某地方工科大学为例, 按照教学计划, 学生平均每周22.4个课时, 课外自行安排的时间很少, 而大部分时间用在第一课堂上。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新型教育模式, 已日益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地方工科大学应注重营造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让学生拥有自我选择、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课内和课外的广阔空间。

再次, 在人才培养特色上, 只注重学生培养的整体质量, 不注重突出学生培养的特色。目前, 地方工科大学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只注重“批量化”、规模化的单一趋同性, 不注重突出培养特色和优势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综上所述, 如何通过第二课堂有效的途径、载体, 促进符合地方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是一个值得实践和探索的现实课题。第一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渠道。第二课堂则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 在时间与空间上更为开阔, 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

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思路和注重与现实环境贴近、实用性强的开发理念, 做到流程设计的逻辑紧凑, 考虑全面的设计架构, 友好顺畅、人性化的终端用户操作界面等, 使网上政府采购在云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中更能体现其先进、实用、科学、高效、择优的采购价值。这样的云信息化系统模式, 其推行运用必将给网上政府采购的信息化平台发展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1]。因此, 开发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 探索实施的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一院一品牌”工程, 能有力地支撑地方工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一院一品牌”工程运作模式探析

地方工科大学“一院一品牌”工程, 就是在活动设计和组织管理中实施品牌战略, 通过一个二级学院以学术科技活动为主创建一个品牌项目, 形成“一院一品牌”的学生活动品牌群的一项常态性工作。“一院一品牌”工程紧紧围绕地方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坚持以创新实践为主导, 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 通过品牌创建, 以点带面、典型带动, 努力构建高品位、多层次、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品牌群和品牌带。

“一院一品牌”工程以“学校搭台、学院唱戏、学生受益”为模式, 学校从中心地位变为主导地位, 从主办者变为规划者、服务者和督导者, 主要负责“一院一品牌”工程的规划、统筹、调控、评估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 以理念更新, 创设条件;整合资源, 创新模式;项目运作, 分类组织;分期实施, 稳步推进等为思路。

2.1 理念更新, 创设条件

在本科教育教学中推行“基于创意、乐于创作、勤于创造、勇于创业”的“四创教育”的全新理念。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突出培养完善的品格、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的素质能力, 使学生能刻苦攻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创造创业。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 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 宣传部、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实验教学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校学生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小组, 负责规划、领导、组织、协调全校“一院一品牌”工程。每年设立学生学生科技活动专项资金, 为“一院一品牌”工程的实施提供经费保障;坚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美国UGS公司等机构企业合作, 建立了数十个训练内容代表行业现行水平的校内外实训、见习基地, 为实施“一院一品牌”工程提供坚实的基地保障。不断完善学生活动的制度建设, 制定、出台了《学生“挑战杯”竞赛奖励办法》、《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和《本科生参加各类竞赛管理办法》, 使学生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资料

[1]《政府采购报》

[2]《招标采购法律法规》

[3]《招标采购专业实务》

[4]政府采购法

[5]《光明日报》

2.2 整合资源, 创新模式

“一院一品牌”工程坚持优化校内资源、整合大学城资源、开发社会资源开展学生活动, 一改以往教育资源短缺、狭隘的局面[2]。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开发, 使学生活动的资源发生了可喜变化。同时, “一院一品牌”工程坚持分级推进、双向互动的学生活动模式, 即一方面,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学生活动。另一方面, 改变以往由教育者主导学生活动的局面, 变为被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提出开展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构建一个开放式、“点菜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双向互动运作模式[3]。

2.3 项目运作, 分类组织

项目就是有一定目标和期限的阶段性任务, 主要特征是利用包括项目论证、规划、监督、实施、评估等项目管理机制去运作和监管, 以固定的项目资源和负责人来保证项目的实施和完成[4]。“一院一品牌”工程的每个学生活动品牌项目都以学院或社团为主体按项目化运作, 使品牌创建项目的目标明晰、责任明确、有序高效。每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阶段性、系列化、长远性、操作性的一体化, 将“一院一品牌”工程的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 实现长短项目合理搭配, 达到整体连贯局部推进;把项目的系列化与可操作性相匹配, 形成全面铺开与重点突破的结合, 达到重点推介与一体带动的整合。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 在项目设置中坚持将专业分类与活动特点相结合, 注重平衡性, 当中既有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 学术性较强的项目, 又有关注社会政治经济, 引导自我发展的项目;无论哪个层次和年级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2.4 分期实施, 稳步推进

“一院一品牌”工程每年实施一期, 每期分推报审核、实施创建、总结表彰三个阶段。每年由各学院和学生社团把申报材料上报学校;学校对申报的学生活动品牌创建项目的资格进行审核, 组织专家评审, 经校园网上公示后, 确定品牌项目创建名单, 并授予“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品牌创建项目”。学校下拨经费支持品牌创建工作, 各确定的创建项目按照创建要求和创建目标, 拓宽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法, 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整合各方面资源, 努力实施创建活动。实施结束后, 学校对品牌项目创建工作进行检查, 并召开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将学生活动品牌创建工作列入学校学生工作进行评选、表彰, 对创建达标的品牌项目予以表彰并颁发校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品牌项目”牌匾。

3“一院一品牌”工程的实践成效与思考

3.1 形成了第二课堂活动新格局, 有效拓宽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实施“一院一品牌”工程, 通过品牌创建, 分期创建和塑造了数十个第二课堂活动品牌项目, 形成了“一院一品牌”的学生活动品牌群。“一院一品牌”工程的实施, 不仅构筑了学生活动品牌群, 更重要的是该工程辐射了全校的其他教学教育活动, 产生了良好的马太效应。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 通过实施“一院一品牌”工程, “一院一品牌”学生科技活动品牌群, 已经与该校的以“学岛讲堂”和“教授讲堂”为代表的学术讲堂品牌群、以实验技能竞赛为代表的专业技能训练活动品牌群, 形成了“品牌——品牌群——品牌带”学生科技活动新格局。第二课堂“一院一品牌”工程的全面实施, 与第一课堂教学体系形成了互补和良性互动, 优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实力, 为每年均保持90%以上的就业率作出了贡献。

在“一院一品牌”工程“大练兵”的基础上, 选拔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全国、地方或区域性科技竞赛。据统计, 五年来, 广东工业大学共有近5560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2830多项, 其中国家级奖810余项;每期“一院一品牌”工程的实施, 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达2.3万多人次, 间接参加人数达5.6万多人次;累计15万多人次参加了“一院一品牌”工程的学生科技活动, 3万余人次获得校内的各类科技竞赛的奖项。充分显示出学生通过“一院一品牌”工程的历练后,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 第二课堂“一院一品牌”工程的理性思考

作为地方工科大学, 一个或若干个学生科技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于是, 必须改变以往零散、单一、即兴、无序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局面, 创造性地通过品牌创建, 构建工科大学“一院一品牌”学生科技活动品牌群, 并发挥品牌叠加所产生的整体大于局部的育人效能, 产生良好的马太效应, 形成了“品牌——品牌群——品牌带”第二课堂活动新格局。

第二课堂“一院一品牌”工程的构建和实施, 必须坚持理念更新, 总体规划, 创设条件;坚持整合校内外资源, 分级推进、双向互动的学生科技活动运作模式;坚持以学院和社团为主体按项目化运作, 将专业分类与活动特点相结合, 注重科技活动的平衡性;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根据地方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特色, 通过制度设计、机制创新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有效引导学生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 根据时代需求和社会背景, 不断创建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品牌项目, 适时撤销或组合已经不适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旧品牌项目, 形成滚动式、持续性的“一院一品牌”创新模式。

实践证明, “一院一品牌”工程的构建和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促进了工科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摘要:以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为教育载体和途经, 探索实施的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一院一品牌”工程, 能有力地支撑地方工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工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大允.基于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3) :84

[2] [3]陈卓武等.工科大学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10

[4] Jeffrey K.Pinto.Project management:achie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M], 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 2007:50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模式分析下一篇:浅谈中国古典舞水袖和戏曲水袖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