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数学和谐课堂(共8篇)
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 杨金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快乐”教学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凸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仅仅是手段,是外因,而学生的学才是内因。只有通过和谐的教,愉快的学,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残疾学生由于生理缺陷的制约,他们学习数学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改变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残疾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是摆在全体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让“和谐”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课堂,可以让残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更好的数学知识。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因素达到最佳配合,使师生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和精神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教”与“学”两个方面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特殊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残疾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是特殊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乐趣。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对话、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的关系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也无法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会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懂得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特殊教育数学课要平等,就应还给学生的话语权,学生能讲的教师决不代替,讲得好的要大张旗鼓地鼓励,讲得不到位的要进行巧妙点拨,使其感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讲得不正确的要耐心地给予纠正,使其感到教师给予的关爱,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言说的自由、冲动与快乐。惟有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话语权,方能体现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地位的平等;让学生投入数学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教师营造的自由活动场中乐此不疲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讨论、去交流、去发现、去创造、去提炼,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平等。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互动
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相互启发。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精讲,学生聆听和操练,这主要是单一的信息交流渠道,是一种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对于传授知识来说是较为有效的,但是这种交流渠道狭窄,信息流量少,尤其是忽视了残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残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利于残疾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功能缺失的补偿。
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成为残疾学生自主探究和选择,师生之间交互作用的课堂,它重视让残疾学生设计问题,重视残疾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发挥群体信息交流、小组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的作用。这样,既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又突出残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残疾学生主体品质和创新意识以及挖掘潜能、补偿缺失的主渠道。
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三、教学过程的和谐美——自然流畅
1、设计诱人的课堂导入。
第一感觉对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好的课堂导入就如同演员第一次“亮相”,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精彩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能营造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时,可以用视频故事《曹冲称象》导入,通过学生交流曹冲是怎么称象的来引入课题。又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拍手游戏来导人新课;再如:教学“左右”时,教师让学生听“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做动作来引入。和谐的数学课堂应该从诱人的课堂导入开始。
2、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设计,以思维和学法训练促进课堂教学的开放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借助直观教具,或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如聋部的直观教学)。在信息获取的渠道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容量,迅速便捷,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等文字媒体,使残疾学生了解社会,贴近生活。将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等现代化工具引入课堂,注入时代活水(如培部 的形象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作用,鼓励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化远为近、促静为动,既符合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又利于他们深化理解和吸收接纳。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开放问题的研究和设计,创设思维碰撞的火花,注重变机械重复训练为开发思维训练,变单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残疾学生大胆想象,鼓励残疾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创造性地表现、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以促使他们做到身残志坚、残而不废。
3、编制有趣的数学练习。
例如:计算教学一向是枯燥繁难的,学生不喜欢,如果我们把这些单调乏味的计算设计成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在好玩的游戏中进行练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的计算练习,可以设计“小鸟找家”、“邮递员送信”、“找朋友”、“找脚印”等游戏,中高年级计算练习可以设计“爬山比赛”、“数字接龙”、“幸运大抽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好玩的游戏中做练习,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计算的乏味。
4、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特殊学校的数学课需要开放,只有开放的数学课才能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才能有利于满足学生多种需求,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特殊学校的数学课上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放性是和谐课堂的又一特征。
四、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文本(教材)更需要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地整合,是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教材步入和谐。在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应该认真去挖掘。从一组数据,一幅美丽的图画等,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积极选择,有效重组及完善整合。教学内容的呈现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文本呈现、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触摸感受、媒体展示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 3
极性。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达到学习内容的和谐。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指导我们生活。新课程改革为了落实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完善知识的完整性,增强知识的系统性,突出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教材在原始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这样使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为了将教材的思想、意图落实到实践中,为了真正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教师将知识生活化,把知识的原始形式还原给学生,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达到“教材”与“生活”的和谐。
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认知结构的理论告诉我们:迁移是指先前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的影响。先前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起帮助的、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的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根据认知规律,使后学习对象与前学习对象保持信息的联系,保持结构的一致。这样就使增补的教学内容与课文的教学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让学生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的学习情景中去,即由课内到课外,促使学生对学得的知识能力重组和扩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得不到提高。这就面临着一个提高课堂效益的问题。而效益是否高效,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认真教完内容,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好。如果学生不想学,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得不到提高,也是低效教学。
本文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谈几点思考。
一、数学“和谐高效”课堂的实现
“和谐”不难理解,这里所说的“高效”主要体现在“三高”:一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二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收益;三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那么,检查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1. 它们必须是“简约而不简单”的“大气课堂”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但我们所追求的简约化,并不是单纯地简单化,它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将各种知识模块、教学要素有机整合,用最低的教学成本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实践中,应努力体现: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教学内容简约充实、教学环节简化朴实、教学媒体简单实用、教学语言简短流畅。课堂上不能有太多的情境或环节,但内容要充实丰满;语言不能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要能引起学生的心领神会;不能盲目地追捧现代媒体,而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功效。因为简约的课堂教学,使情节明快、集中,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讨论,可以避免繁杂的情节造成教师的调控失衡而顾此失彼,可以避免使学生因应接不暇而思路混乱。“大道至简”,数学课堂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境界,才是尽显“大气”的课堂。
2. 它们必须是“放松但不放纵”的“和谐课堂”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叶澜老师曾经对理想课堂有过论述,并以提问的形式展现理想课堂的状态: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在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惊喜?如果我们经常对照,对照着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充满智慧。理想课堂的境界应该是使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的场所,成为智慧提升的舞台,成为灵性迸发的空间,成为实现生命价值的理想之地。
或许,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不一样的地方,但“理”是相通的。数学的理想课堂,师生应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资源共享、行为互动、观念互促、和谐共进。构建理想的课堂,应该在“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摆脱文本教材的束缚、敢于摆脱预设教案的束缚、敢于摆脱原定思路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应该在“民主”的旗帜下,使课堂始终充盈着人文的氛围,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但是,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放松更不能演化为放纵。只有致力于营造充分而又合理的放松情境,才会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放开老师的手脚,才能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对话”的实现
恩格斯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是我们如果把数学课堂当成了教师表演“教案剧”的场所,让课堂时间充满了例行训练或者讲解,仅仅把学生当成容器或者是机器人,那么我们显然不能培养出聪明的学生。数学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和思考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轻松,也给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让数学课堂彰显“三力”———磁力、张力、活力。
所谓磁力,即问题吸引力。理想课堂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在教师努力创设学习情境并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全部教学活动被发现问题、思辩问题、探究问题磁石般地紧紧吸引着,课堂呈现出教师点拨自如适当,学生求知若渴,主动学习、争先思考、互相策应的激动人心的风景。彰显磁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建构问题群。
所谓张力,即思维扩展力。在教师创造性地点化和科学的导引中,学生对问题进行想象、创造性的思考相互引动,彼此撞击,涌动出无数的思维泉、思维流、思维河,于是,产生了超越课本、超越课堂甚至超越教师、超越时空的神奇的思维现象。这就是思维的奇迹。这样富于张力的课,无论外延和内涵,都是拥有大容量、深含量、高质量的。形成张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千方百计地策划、组织、应变好学生的思维。思维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和极其重要的标志。“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课堂上,教师好像手执长长风筝线的一端,让学生思维的风筝自左自右、自前自后、自低自高自由地驰骋蓝天。教师追求有张力的课,要时时处处把着眼点和归宿放在对学生思维精神的开化、思维品质的开发、思维方法的开导,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开掘之上。这主要包括:第一,给学生凡事都要问一个或几个“为什么”的敢于怀疑批判的锐利的眼睛;第二,给学生打造一个惯于勤思、善思、精思、奇思的睿智的大脑;第三,给每一个学生注入高尚的人格尊严。
所谓活力,即生命的创造力。走进理想课堂,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如果说,知识是已知的、是定型的、是死的,那么,智慧则是未知的、是动态的、是活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财富,转化为师生的能力和智慧。正是这样,在教学流程里,鲜活的生命借助知识的原料,通过加工再造的思维,撞击产生出一串串生命智慧的火花和智慧的喷泉。在这迷人的美妙里,大脑睿智了,个体成长了,师生俱进了。
问题的引力———思维的张力———智慧的活力,形成神奇的“生命课堂”开发的金三角。而创造力结晶而成的智慧,则是对问题的回应,对思维的升华,是高深绝妙教学境界的归宿。创造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教师创造性设计于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忘我的诱与思、导与学、练与讲的融合里,师生的心灵谐振、目光互耀、情感交流、思维对接、智慧碰撞,学生的一个奇想、一个异问,启动教师的智慧之窗,妙语连珠。追求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归根结蒂离不开教师的理想素质,即高尚的师德、科学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能力、教学(教育)的艺术个性和厚实的科研功力:这是每一位教师致力于终身都跨越不尽的高栏。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数学课堂境界,师生应是忙碌的:自主探索“百花齐放”、合作交流“百家争鸣”、实践活动“龙腾虎跃”、教学评价“妙语连珠”、教学引导“画龙点睛”……课堂应有紧凑的教学结构、递进的教学环节、互动的多方交流、多彩的个性展示、适时价值引导,使课堂上处处显现着师生忙碌的身影,让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的个体活动和群体互动中汲取自己所需、展示自己所知,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互促共进。忙碌却不盲目的课堂,教师要在对教学把握已“胸有成竹”的预设基础上,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瞬时表现、关注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方向、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尽力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角色;学生则应在“欲罢不能”的参与状态中,主动探索新知、主动与人交流、主动实践操作、主动尝试创新。这样,他们忙碌身影的背后就会有着理性的坚强支撑、有共同的目标追求、有执着的理想信念,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从大众、“跟着感觉走”。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富有新意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和谐高效率的,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是有极大收获的。
摘要: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最高追求,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高中数学具有难度大、抽象性强、思维密度高的特点,再加上学生天赋、兴趣、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学生数学学习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就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出发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师生关系 和谐 构建
小学数学在小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是小学数学课程始终不变的一个建设性目标。以小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了其参与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在发展当中所必需的。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和谐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研究发现,学生们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中,良好师生关系都激发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成为其强大的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刚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畏惧情绪,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亲切的关怀,就会带动其产生一种良性的依靠性心理,便于教师们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亲密的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奠定在日后师生之间的沟通基础,便于教师们及时地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反馈,从而调整教学的方案,更好地去引导、帮助学生们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
2.良好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成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和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可以得到学生们百分百的依赖与信任,他们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进行教育,可以有力地保证其教学活动的圆满成功。师生关系如果紧张的话,学生们对教师就会充满质疑与敌意,教师也会对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只会更加恶化师生的关系,彼此之间没有沟通,教学活动是很难顺利地进行。所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既可以转化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也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数学教学热情,不断激励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工作方面,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良好师生关系有直接的教育价值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小学生们正处在一个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时间段,教师就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同时学校也是孕育社会风尚的一个摇篮,教师只有学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才会使学生们同样敬重教师。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们性格方面的培养和发展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其强烈的感染之下,学生们会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性作用。
二、怎样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1.以鼓励为主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
就现实的情况来讲,教师们更加偏向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会存在一种轻视。教师必须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教师一定要以一种亲和的态度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们不可以质疑任何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需要经常的去鼓励学生,激励性的语言有利于调整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2.按照学生的具体情来制定出不同的数学学习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因人而异,按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各自不同的数学学习计划。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们深入地去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及爱好,以及家庭背景和心理特点等等,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精神世界,和学生们做知心朋友,从而切实的去帮助学生们解决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同时根据学生们的具体实际情况去制定出不同的数学学习计划,注意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通过主动地与学生们进行沟通,来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友谊。
3.改变传统常规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们在学习之中的主体位置,严重地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于数的认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图形识别,还有长度与宽度方面的计算等,它是一门将练习作为其主要方式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形成一种严谨化的数学思维。
4.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学习氛围
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万庙中心小学魏爱蓉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参与学习是课程整合、预设生成理念的有效体现,是一种教学艺术的追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启动,这些先进的理念,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沉闷呆滞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快乐的学习数学,同时也能够让老师品尝到课堂教学的欢乐。可见,课堂的和谐有效是何其重要。那么,如何营造数学课堂的和谐气氛,构建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师生间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会使学生生发一种幸福感、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
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数学知识。只有在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会对自己所教的课,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担任的角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结果就是学生回报以同样的热情,而正是师生间的这种共同热情使数学课堂充满和谐,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亲其师,必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师生关系的和谐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恰当的给学生思考,尝试提供一个舞台,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课堂中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基本确立。为提高教育质量,探求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多维立体式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制作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增强说理的感染力和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思维以最丰富的启迪,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目标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斗志,激发学生情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
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说话要幽默、诙谐。一个得体的手势、一句赞扬的话语、一脸灿烂的微笑,会使课堂熠熠生辉,使学生赏心悦目。学生会因为教师充满智慧、活力的形象而深深喜爱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期待,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和谐的学生心理
人人都渴望成功,争取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促使学生永远乐观向上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探索、实验、尝试的道路不是笔直的,必然会经受挫折或失败。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折射中才显得更加耀眼,在挫折的磨练下才更有价值。教学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廉价的表扬不能起到真正的被激励的作用,相反会助长学生浮躁的学风,会给学生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群体的认同,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好老师,从不吝啬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从不随便批评,且批评有方,有理有据。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使学生为乐知而知,为乐学而学,为乐做而做,但也允许学
生“犯错”,要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经受挫折的考验,化错误为经验,从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心理的和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彰显特色。
四、促进和谐的学生发展
和谐的数学课堂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与情感的共鸣,这既是以人为本的反映,也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教师要积极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课堂氛围,尊重每个人身上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源泉,帮助每个人认识自我,使他们看见理解,感受到自豪感的火花。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这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在的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尤其对于差生,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发展,就应该进行肯定性的评价。正确的评价会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使之产生尊师、乐学的情感,从而促进课堂气氛的和谐。人的精神生命确实需要各种知识,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就是被赏识。赏识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课堂即人生,教师不应忽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更应成为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身心得到发展,最大程度的锻炼自已,铸造自己,感受学习的成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曾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起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建构起和谐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乐园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到数学之趣,领悟到数学之妙,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下面就我从书上和网上找到的、看到的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融和”是和谐课堂的基石
陶老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定能激发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起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孩子们的潜能和个性都能得以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反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注重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感情上联络。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和神情,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如果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西方的课堂,学生和老师围坐在一起,和老师打成一片,学生的积极性却受到了极大的发挥。再看看我们的课堂,老师居高临下,学生正襟危坐,若有学生为了吸引老师注意,举手时踮着脚尖拉长身子,高喊“我来,我来!”;或者不举手频频插嘴,则被视为没有纪律,那些学生定会惹来老师的责骂。学生呢?只好“封嘴”。虽然规矩有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却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努力达到交融的最高境界,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和谐的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更是心灵对话的舞台。这需要我们教师以新的评价观和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的认识”板书10时,一个小男孩举起小手说:“老师你写的10不够漂亮。”老师说:“那你愿意告诉我,怎样写能更漂亮吗?”学生说:“如果左边的1斜一点就漂亮了。”老师说:“那允许我再写一个好吗?”学生说:“行!”老师认认真真地又写了一个10。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这由衷的掌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因为真诚,所以学生能毫无保留的敞开心扉。因为悦纳,所以每一个人更加自信与自豪。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点:
1、把微笑带进课堂
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的等待老师上课。我想: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把民主带进课堂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把鼓励带进课堂
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我们可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把实践带进课堂
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我们可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将学生带到沙堆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黄沙注满,并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
总之,良好、宽松的和谐课堂,是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在数学课题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激趣”是和谐课堂的条件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好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为和谐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一)课前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十分枯燥乏味,于是在导入新课时一位老师这样问学生:“小红出生到现在共过了三个生日,可是她的妹妹今年已经8岁,谁知道小红今年几岁?”这时学生纷纷议论,有的说:“小红今年3岁。”有的说:“怎么可能呢?小红的妹妹已经8岁,小红肯定不是3岁。”大部分同学会觉得很难理解。这时先暂时不说穿,这样同学们怀着迫切求知的心情跟随教师进入了新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课中,让学生在玩中学。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玩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玩可以使孩子学到知识,既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又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安排学生分成小组“玩”梯形。在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想办法求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启发学生:你能否也像过去一样把梯形分解或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看哪组同学想的办法又多又好。学生开始思考、讨论、操作,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法。有些小组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分别求它们的面积,有的小组把梯形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同学把梯形分解成两边各一个三角形,中间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面积很容易求,两个三角形通过平移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求它的面积。还有的小组通过割补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小组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中得到启发,用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知识学到了手,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思维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学生乐此不彼。
(三)、把竞争带进课堂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
三、“主动”是和谐课堂的核心
现行的素质教育已回归理性。真正的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主动”,和谐的目的是“ 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主动建构为核心,来达到使每个儿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目的。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中要重视研究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入知识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位老师这样教学,先对同学们说:“今天咱们进行一个师生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出一个数,老师只要溜一眼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有没有约数3,是不是3的倍数。”同学们纷纷给老师出数,一个同学出了一个八位数61403823,老师马上回答这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不信,偷偷地用笔算,果不其然,老师答对了。同学们奇怪,老师口算怎么这么快,准有窍门,这时就是揭示新课的最佳时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能被3整除的特征”。老师在学生原有知识和今天的新知之间制造了一个矛盾。制造了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势态揭示新课,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一种高涨的情绪中,使他们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从“学会”到“会学”。
1、让学生参与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课堂教学结构性的新变革,不仅仅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教学结构上的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新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忽视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是怎样形成的,让他们动手参加、动脑思考,理 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新结构和新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如“面积的意义”一节的教学,我采取了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研究“物体表现”,尔后研究“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而又研究“平面图形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意义,在用“和”还是用“或”这一字之差的讨论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意义的实质,这样有序的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既不感到学习困难,又能够逐步的揭示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完成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在能力上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这些知识是如何得到的,对于一个人的能力来说,并不亚于知识本身。只有让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顺利形成,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让学生在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要善于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对于教材就能理解透、记忆牢、用得活,并能促进智能的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揭示数概念的本质联系即内在联系上,并要抓住基本概念,形成数概念系统。如在“多位数认识”教学时,有三个关键性的概念,即“数位”、“计数单位”、“进率”,抓住这三个关键性的概念,使学生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引伸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四、“发展”是和谐课堂的目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氛围;“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 和谐”、“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发展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课堂教学形成教师爱教、会教,学生爱学、会学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
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同时萌发辩证思维,使他们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受到辩证思维的启蒙教育,给学生一个哲理、思辩的头脑,使学生的德育、智育均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可以经常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推理、概括、空间、知觉等训练,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渗透美育,如数学的抽象美、图形美、数学语言美、数形结合美。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知识、智能、个性发展、品德教育等多种功能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的发展。
2、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趋势,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做法,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在教学要求上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等层次,不同的层次体现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各个方面,教学要求的程度也不相同。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个方面,分别达到不同的程度。从“知道——理解——掌握——应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生而熟,逐步至广、至深、至熟,使智力、能力、个性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
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作者/ 王哲明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知识点最优化教学,这牵扯到“效率”二字,并非教师教学的最优化、效率化,而是学生知识点吸收的最优化。传统“填鸭式”过于片面重视“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好坏直接影响知识点的有效吸收。就如何提升课堂效率教学做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课堂;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议题和努力方向。笔者认为,效率教学应从课堂氛围环境、教学模式导入、课后反馈等方面分析,以求达到最优化教学方案。
一、营造课堂活跃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有效进行“教”与“学”互动的大环境;传统物理教学课堂呈现枯燥、单调、一成不变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能否成功营造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衡量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测评的标准之一。
优秀教师认为一堂优秀物理课应包含:30分知识传授和70分兴趣调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打消物理枯燥的教学印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自然科学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应把成绩提升看成教学质量提升的结果而不是过程,重在抓教学质量上,明确教学重点。
首先在实现方式上,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学生合理课堂讨论;其次可设立有奖问答环节,奖品为若干记事本或笔,用奖品发放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模式,激发学生永不言败的精神,确保学生踊跃参与。
二、情景导入模式
传统物理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枯燥无味,轻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教师为核心,此种教学模式存在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做到物理基础知识有效吸收并灵活运用。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应进行情景导入教学模式,包括: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案例导入等,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1.故事导入
英国伟大哲学家、经验主义开创人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最大能力体现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故事导入的魅力正在于此,由于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和跌宕起伏性等独特魅力,对高中阶段青少年具有较深的吸引力,教学过程中嵌入充满悬念、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物理教学课堂研究中,对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等方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浮力原理时,可通过导入阿基米德在一次意外洗澡过程中发现浮力定律这一故事,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深学生的`知识点印象。或在爱迪生灯泡发明过程中讲述爱迪生为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连续99次失败不放弃的强大决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2.案例导入
在情景模式教学过程中除了故事导入外,案例导入也是趣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导入旨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案例导入旨在加深学生教学印象,延长记忆。高中物理涉及知识思维问题较多,知识系统繁杂,知识网络庞大,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枯燥思想,在心理上产生无形压力。为打破枯燥思想,加深知识印象,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通过在多个知识点之间或单个知识点以穿插案例分析和案例讲解的方式进行案例导入,使抽象知识点实例化,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也可在备案前夕进行学科之间知识的穿插,更能提升学科紧密感和特殊感。
例如,在讲解力学过程中,可列举马车拉钢球案例,或利用力学方程式课堂编题,加深知识点实例化印象,延长记忆曲线。
三、在课后反馈方面
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教学过程外还体现在教学质量反馈方面。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开通电子邮箱、接受信件、学生课堂上发表意见等方式反馈自身教学质量,为抓好学生知识侧重点,学生理解接受点不同做充分准备。校方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师课堂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对在教学课堂中质量不合格或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班级教师执行批评,扣薪处分,对优秀质量教师处以表扬和相应加薪。
四、建设校内物理教学网站
我们知道信息化教学对物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自发组织网络爱好者,或自愿为中学生义务教学奉献宝贵资源的有识之士在校相关领导辅助下共同建造服务学生、利于学生的在线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将重点、难点放置于教师模板,方便教师解答,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业余时间探讨,提升课堂宝贵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上述均为笔者薄谈,在实际教学中,一线物理教师应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认真摸索适合自身、适合学生的最优化课堂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熊立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谈数学分层教学[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12)。
[2]王义民。浅论物理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枣庄师专学报,(10)。
一、开放教学目标
开放式教学的目标, 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数学教学, 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 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 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理想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必须是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 学会向学生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中去, 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 教师才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
二、开放教学方法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 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 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巧创激趣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 运用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 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 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 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 运用变式教学, 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 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 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 使一题多用, 多题重组, 常给人以新鲜感, 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 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寻求动态平衡
“有效”与“开放”教学不是水火不容互相排斥的, 相反, 处理好了, 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处理好这个问题, 实现“有效”与“开放”的动态平衡, 其关键两点是:
1. 在“有效”中给“开放”留足空间
教学“有效”是必要的, 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但同时这种“有效”是有弹性、有留白的“有效”.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 这些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 因此,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从而使整个“有效”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给“开放”留足空间.
2. 及时调整“有效”, 给“开放”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 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 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 一般都有“开放”的价值 (在特定情况, 甚至极端的恶作剧也是教育资源) , 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有效”, 给“开放”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先“有效”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 但我们应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 为的只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的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其实, 只要教师正视这一点, 断裂之处也可以开放出思维与想象的花朵.因此, 当生长点出现时, 教师就应调整“有效”, 促成“开放”.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措施
传统有效教学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唯一标准。传统有效教学并没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转移,而是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学成果,而忽略有效教学的过程,忽略有效教学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可见传统有效教学依然受到陈旧教学理论与思想的影响。我们需要跟随新课改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改革,使之能够与新课改序曲相符合。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定义
高中數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高中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快速成长,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与价值观等目标的协调、整合与发展。从而利于实现预期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学生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教师观念转变是关键
教师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直接实施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成败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观念紧密相关。我们需要建立一支高效师资队伍,全面提升队伍人员的专业教学素养,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有效教学理念。
教师需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生活状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对学生的关心、信任,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投入教学情感,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动机。同时,教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指导者角色。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实现数学课本知识的传递。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是课堂有效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教学内容的设计,确保课本教材内容能够得到有效表达与呈现。发挥课本教材的有效价值。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设计高中有效教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数学概念学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教学实现数学概念内涵的外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牢固地掌握概念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概念。笔者运用引入概念的途径与方法,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新闻材料。
3.教学措施的有效设计
教学措施有效设计是发挥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保障,对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教学措施设计包括教学方法选择与教学媒体的设计。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融入教学环节中。我们需要把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可以综合利用比较法、阅读法、探究法、介绍法、讨论法、系统整理法等教学方法。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多样性。
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学生的发展与点滴进步。开展一段时间的“有效教学”后,学生会获得循序渐进的成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阶段目标、教学活动有效性等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有效教学实现学生长远发展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
【探析高中数学和谐课堂】推荐阅读:
现行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探析11-2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析07-04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析10-01
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探析论文12-06
高等教育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探析的论文07-22
探析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12-04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12-20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06-10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研究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