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职工管理条例

2023-0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广东省职工管理条例

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运作模式研究

[摘要]职工互助保险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在帮扶职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以广东工会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险为研究对象,对其运作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广东工会;职工互助保险;运作模式

1职工互助保险概况

职工互助保险是介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由各工会组织倡导组织,广大职工自愿参加的互助互济形式的保险,具有非营利性,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互助保障形式,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发展历程

广东省开展职工互助保险工作的组织是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广东省办事处,两个机构一套办公人员。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成立于1997年,是广东省总工会的直属单位,开展业务类型是大病互助保障。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广东省办事处成立于199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在广东省设立的办事机构,开展业务类型是住院互助保障。

经过20年的发展,广东职工互助保险服务网络已遍布全省,各地市已成立了23个代办处,各县(区、市)也已成立了99个代办点,形成了省、市、县(区)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

3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发展现状

31业务活动的基本内容

311业务简介

广东省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险有:“广东省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职工医疗)、“广东省在职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女工安康)、“广东省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住院综合)和“广东省在职职工住院津贴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住院津贴),建立了由住院医疗互助、重大疾病互助、意外伤害“三位一体”组成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体系。

312运营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全省累计参保职工达7572万人次,累计55725名不幸患病的职工受益,发放互助金共计362亿元。其中:大病互助保障计划类型的“职工医疗”和“女工安康”,累计5484万人次参保,共有15083名不幸患病的职工受益,发放互助金共计31亿元,人均发放2万元。住院互助保障计划类型的“住院综合”和“住院津贴”,参保2088万人次,已累计向40642名患病职工发放互助金5200万元,人均1280元。

313特点及优势

(1)职工迫切需要。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已成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广东省经济总量、常住人口數、职工人数与外来务工人员人数均居全国首位。另外,广东省整体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进一步完善过程中,职工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涉及职工就医等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人数比重大、增速快,制造业职工人数居各行业首位,多从事一线体力劳动,广大职工的保障意识日益提高,迫切希望通过工会组织参加职工互助保险。

(2)发展空间广阔。结合广东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工会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收入及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情况分析研究,目前国家和广东省宏观经济形势良好,社会稳定,为工会开展职工互助保险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广东省大部分企业经过结构调整已步入良性循环,职工总体收入稳步提高,企业和个人实力增强为职工互助保险工作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随着改革深入,广大职工自我保障意识日益提高,对自身利益的保障需求增加。目前,广东职工参保职工互助保险总量跟全省的职工总数,乃至工会会员数相比,占比都还比较小,覆盖面还不够广,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工作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3)省政府、省总工会支持。广东省政府办公厅2015年7月下发的《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府办﹝2015﹞45号)中提到,“鼓励职工参加工会组织举办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减轻职工大病医疗负担”。这为进一步做好职工互助保险工作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广东省总工会将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作为职工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14年起,每年筹措3000万元资金在全省开展“住院二次医保”活动,赠送在职劳动模范、在职困难职工和补贴会员职工参加住院医疗互助保险。

32管理体系

321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的组织机构分为四级,第一级为广东省职工互助互济保障事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为最高决策、监管机构,成员实行自然替补制。第二级为省级互助会,负责全省职工互助保险的组织管理工作,以及受理省直单位业务,设综合部、承保部、理赔部、财务部等四个部门;第三级为设立在各地市总工会的代办处,共23个;第四级是各代办处设立在各县(区)的代办点,共99个。

322管理模式

(1)管理方式。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实行“五统一”,资金收支两条线的运行方式。“五统一”即:统一组织领导、統一保障计划、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赔付标准、统一管理办法,在此原则下分级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是指保费全部上交省级互助会,费用开支按各保障计划核算办法拨给各代办机构。

(2)风险控制。根据各项保障计划的周期特点,形成了定期测算制度,大病互助保障计划做到每年一测,住院互助保障计划做到每月一测。同时,聘请了广东金融学院精算师对住院互助保障计划进行精算研究,把测算分析和精算研究的结果作为业务风险防控的重要依据。

(3)法律保障。近年来,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发展迅速,扩展了新的保障计划,增加了保障类型,还对原条款进行了调整,参保量增长较快,理赔案件骤升,理赔争议案件随之增加。省级互助会聘请了律师顾问,对于争议案件,均通过专业的法律意见和方式来妥善处理,确保理赔工作依法依规。

323机构监管情况

省级互助会除受管委会的监管外,每年接受广东省总工会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的财务审计,以及随时接受广东省委巡视组、省委纪检组、省审计厅的审查。通过审计、审查,均符合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职工互助保险工作开展合法合规。

324信息化建设情况

省级互助会开发了全省联网的业务操作系统,搭建了服务器虚拟化,并构建起一个高效、可信、全面的立体防护“云”安全系统。同时,自主建设机房,为“大数据”管理和日常运营提供保障。职工参保理赔查询系统、短信通知系统、微信公众号、VPN安全登录系统也陆续上线,为参保单位和职工带来更贴心、更直接的服务。

4职工互助保险的社会影响

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不仅是对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由于互助保险职工覆盖面广、受益面大,不但可以解决职工因疾病带来的经济困难,而且可以让职工群众深切感受到党、政府和工会实实在在的关心,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不仅有效增强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是广东工会提高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的一种有效办法。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机制,职工互助保险不但强化了职工自我保障的能力,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同时运用大数法则,通过保障计划的形式引导职工自愿参加互助互济活动,聚小钱、办大事,切实帮助职工在法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不仅开拓了广东工会工作的领域,更强化了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保障职能,树立工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可以说,工会开展互助保险工作弘扬了工人阶级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进一步发挥了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5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51组织力量

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代办机构众多,但除省级互助会外,各代办机构尚未形成统一独立法人的组织形式,大多与工会其他部门合署辦公,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少事多,这与职工互助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情况相违背。同时,职工互助保险本质上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保险,在长期的运营中需要有专门的人才进行费率的测算、设计和调整,以及风险的防控,但由于工会是一个群团组织,自身的工作人员并非金融相关人才,因而在互助保险整个组织体系中缺乏费率调整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组织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增加各组织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引进专业人才,是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52宣传推广

目前,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实施统一的保障条款,在便于管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全省各地市医保政策各异,保障条款并不能达到平衡各方需求的要求,因而各地市职工参保积极性存在一定差异。在进行充分的科学测算的前提下,对部分地市进行保障条款的“量身定制”,是提高职工参保积极性的必由之路。另外,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上,通过宣传“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互助保平安”的理念,让广大职工深刻理解互助互济的含义,也是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

53信息化进程

从原始的业务手工办理模式,到现在全省实现业务系统联网办公,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险信息化建设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就当下的信息化程度而言,还只停留在10阶段。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时代,职工互助保险工作要与时俱进,着力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和效率。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围绕高效、便捷、安全、可持续的主题,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实现风险监测,真正把职工互助保险管理纳入信息化轨道。

参考文献:

[1]刘桂萍职工互助保险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作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王東宾,王曙光职工医疗互助保险与制度创新——基于云南田野调查[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3).

[3]潘勤华,周俊互助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优势[J].经济工作,2008(18).

[4]安蕾基于风险损失分布的医疗互助保障精算模型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6

[5]胡薇薇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险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6]魏炜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的精算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作者:林晓旭

第2篇:“十一五”山东省职工教育成就巡礼

职工教育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现实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山东省职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围绕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山东省大力开展职工教育,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就。我们将推出职工教育“成就篇”、“经验篇”,分两期重点介绍“十一五”山东省职工教育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成就篇”——

一、综述

过去五年,山东省职工教育发展极不平凡。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职工教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培训工作体系,创新培训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积极探索新时期职工教育新途径,大规模开展企业全员培训,大幅度提高企业在职人员整体素质,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以体系和机制建设为特征,具有山东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职工教育体系蔚然形成,“十一五”成为山东职工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为下一个五年职工教育的科学发展打牢了基础,搭建起框架。

二、主要成就

——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全员培训体系

在全员职工教育工作中,系统推进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职工在职培训。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和在职职工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岗位技能为主的各类培训,促进了企业职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积极推动工商管理职业资格等各类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教育部门探索开展了工商管理培训单科自学考试和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工作,组织开展了企业培训师、人力资源师、纳税筹划师、PMP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按照考培分离原则,积极构建职工教育考试体系。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广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完善职工教育试题库建设,目前已有工商管理培训、岗位资格认证、商务外语考试等八大类200多种近10万道试题。同时开发了国家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二级、三级考试命题。逐步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企业在职职工学历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全省培养出了本科以上企业人员10万多人。

——初步构建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按照国家和山东省关于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大规模开展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以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培训为重点,在现代制造领域、现代管理领域开展了工程和经济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建立了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积极构建企业职业教育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做好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建设1000家企业实训基地的要求,大力开展了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以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为主,2009年认定了44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010年认定了402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每年接纳20多万学生实习实训,接纳就业11多万人。这项工作的开展,为实现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和科研基地“三位一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加快了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围绕山东省重点产业发展,组建了现代服务业、旅游、建材、软件、船舶制造、汽车工程、纺织服装、城市建设和畜牧等9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企业达300余家。市级职业教育集团30余家,参与企业近1000家。这些实训基地、职教集团在推动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了师资培养体系建设。按照实施企业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的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与经信委共同颁发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加快对企业培训师的培养。举办了企业培训师培训班,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企业培训师师资库,提高了企业培训师开展在职培训的能力和水平。5年培训3500余人,累计完成企业培训师注册3000余人。

——不断创新企校合作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山东省企业人才供需预测预警机制。向省政府提交了《“山东省企业与高校人才供需预测预警机制”研究报告》,举办了成果发布会,对高校人才供不应求专业和人才过剩专业提出预测预警,为指导全省企业用人和高校学科、专业及课程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42个网站、10多家新闻媒体和报纸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二是做好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调整振兴的意见》、《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提出的“根据企业需要新设置50—100个工科专业”的要求,大力开展了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开发了“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统计分析系统”。在广大企业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重点推荐和确定了第二批32个共建项目,26个专业,参与共建高校14家,合作企业(单位)67家。其中20个专业为国家和省内空白。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快了高校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直接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是与省教育厅联合举办“山东省企校合作对接对话会”。举办全省性产学研联合洽谈活动,组织企业和高校交流洽谈,汇集科技成果13万多项,有20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做好大学生实习、就业服务,近几年组织了12场有针对性的高校招聘会,共有750多家企业、3万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

——初步构建起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

积极研发和完善行业人才素质测评系统软件,逐步完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省委组织部、省国资以及济南、济宁、滨州等市国资委选拔、考核省和市属国有大型企业领导干部和高级管理人才提供了综合素质测评服务,对全省百余家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人才综合素质测评支持, 五年累计测评2万余人。

——逐步构建了职工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

以协会为平台,以企业为中心,全方位地开展企业职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每年都有明确的职工教育研究主题,课题立项数量已达到600多项。

“经验篇”——

三、经验做法

——搞好规划,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指导

“十一五”期间,结合工业调整振兴的需要和企业实际,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十一五”企业教育培训规划》、《关于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全省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各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制定了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扎实做好职工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切实保障和推动了全省职工教育工作地开展。

——齐抓共管,保障职工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日照市政府对职工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长为市职工教育办公室名誉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为主任委员,为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滨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宣传部、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职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听取职工教育工作汇报。同时,有条件的市在各县及市直企业建立了职工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体系,确保职工教育工作有领导抓、有机构管、有专人干,形成了各部门分头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开展调研,加强职工教育基础工作

加强工作研究,大规模开展培训工作调研活动。为摸清职工教育工作情况和人才需求,先后组织开展了“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企校合作”等多项综合调研和专题调研,掌握了面上情况,总结了先进典型,找出了存在问题,制定了改进措施,并向省政府有关领导提交了调研报告,推动了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

——强化服务,带动职工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东营市政府投入专项经费,以抓企业家培训为龙头,加强服务和指导,有力推动了全市职工教育工作。德州市充分发挥了政府的高效服务和积极引导作用,与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高校合作,分期分批对市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轮训。

——抓好宣传,为开展职工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大对职工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教育》杂志和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的平台作用,认真抓好温家宝总理关于企业职业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贯彻,做好企业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企校合作、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型组织创建、工商管理资格认证培训、共建工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的宣传和指导,主办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评选活动,推广全省职工教育先进典型,为开展职工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加快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推动职工教育创新

适应职工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了网络平台建设,开通了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网,建立了山东企校合作联盟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山东国际职业教育网、创建学习型企业网、山东省企业培训考试中心网等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功能,拓宽服务渠道,提供功能完善的网络培训服务,便于企业和职工开展网上培训和咨询,丰富了职工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四、取得的成效

——企业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学历层次得到明显改善

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1.86%,本科38.27%,专科35.21%。

——推动了企业管理创新,加快了企业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管理型的转变

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强化了的现代管理意识;培养了一批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善决策,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涌现出了像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济钢集团、兖矿集团等一批现代企业管理的典型,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业组织体系的建立。

——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推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推动企业不断开发创新。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65%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实行了联合开发。“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4.5万项,比“十五”增加了900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占15%。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企业效益明显增强

职工教育工作紧紧服务于工业调整的需要,对一批重点领域、特色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从智力和人才上加以扶持,促进了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加快推进和全省工业结构的显著优化,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迅速增加。

“十一五”期间职工教育工作,有以下几点经验足以今后借鉴:

——坚持以提升素质为目标,是做好职工教育工作的基本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做好职工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

——坚持以企业为核心,是做好职工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作者:刘丽亚

第3篇:广东东莞工人文化宫:创建职工美好生活“新大陆”

广东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不侧重于经营效益,而是追求服务职工实效,追求服务市民的普及面以及工会的社会影响,现已成为东莞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新手段、新平台、新桥梁、新纽带。

离正式上课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庾女士和她的同学舞友就来到广东省东莞市工人文化宫舞蹈排练场将“小灶”燃旺,练起了基本功。她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年龄也不同。怀揣着对舞蹈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走到了一起。

只见庾女士和同学们脸朝着落地镜,把杆练习半脚尖,然后压腿、下叉、下腰……5月20日,首期公益培训舞蹈班举办了汇报演出,与庾女士等同台竞技的,还有中国舞、肚皮舞、拉丁舞3个班的学员。

“没有踏实的基本功,舞蹈惊心动魄的美从哪里来?”得益于工会的公益培训,圆了儿时舞蹈梦的庾女士道出了加开“小灶”的原委,“年纪大了,身体柔韧度没有年轻时好,所以得加码多练习,才能在演出时有好的表现。”

从今年3月初起,每周五,庾女士都在这里跟老师学习舞蹈。几个月下来,她不仅学会了中国舞、民族舞、古典舞、芭蕾舞的基本功,还感受到舞蹈的美,陶冶了性情。用庾女士的话说,“人的气质也提升了”。

一直以来,工人文化宫被普遍认为是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学校与乐园。事实上,过去的一年,像庾女士这样受惠于东莞市总工会公益培训的会员职工接近1万人,他们在这里丰富了精神世界,提升了自身素质。

持续不断举办的职工素质提升分享会、书画展以及各类与职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相关的沙龙活动,吸引了大量职工群众参与其中。如今,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俨然成为全市职工文体休闲、学习培训的“新大陆”。

美好生活在身边

“在东莞市工人文化宫,我们可以利用每周公益培训的时间,让彼此都学会慢下来,努力把日子过成诗。”1999年,刘艳随丈夫到东莞,如今,他们的大女儿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儿子也在上高中,而刘艳却总觉得生活有些“美中不足”。东莞市工人文化宫推出的公益培训课程,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找回了失去的美。在这里,刘艳不仅学会了插花、书画,还扩大了社交圈。

“美好生活不可以没有仪式感。”受益于老师的精心施教,刘艳现已娴熟掌握了半球型、新月型等插花手艺。“家里摆一两盆自己插的花,春色满堂,让人精神爽利,生活也变得更加雅致。”刘艳如是说。

已在东莞扎根的彭兴高,是一位来自粤东梅州的新东莞人。“无论多忙,一天之中至少保证有1小时用来练书法,出差在外也是如此。”彭兴高说,自从去年10月参加了文化宫的书画班培训后,不仅养成了练字习惯,而且从中悟出了很多道理:“现在工作生活节奏都是快字当头,人心容易浮躁,做事缺少耐心和毅力。练书法能使人变静,有助于培养人的专心、细心和耐心。”

不论你有什么爱好,在东莞市工人文化宫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公益培训课。毛浩斌爱吃,自称为“吃貨”,恰恰是他的这点爱好,驱动他抢到今年首批烘焙班的学习名额。如今,他不仅学会了烘焙技艺,还初步懂得了如何分辨原材料。尤为让他骄傲的是,在前不久的一次同事生日会上,他用学到的烘焙手艺制作了一个两层花式蛋糕,让参加派对的人刮目相看。毛浩斌说:“这个面子是文化宫公益培训课给的。”

突显工会服务公益性

东莞市工人文化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据上了年纪的职工回忆,那时,东莞城区只有两间电影院,其中一间就在西城的工人文化宫。从早到晚,文化宫里人山人海,工友们在这里看书读报、唱歌跳舞,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1999年,承载着几代东莞人美好回忆的工人文化宫“礼让”于突飞猛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自此以后,东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却苦于没有一座新的工人文化宫。

东莞市总工会多年锲而不舍地努力争取,工会界别两会代表、委员年复一年地奔走呼吁,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2008年,东莞市重新规划,投资2.4亿元联合建设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与东莞市民艺术中心,并将其列入市属重点工程。

2017年4月29日,在莞城万江的黄金地段,一座活动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宫重新服务会员职工,结束了东莞工会18年来没有职工活动阵地的历史,并面向全市380万职工推出免费公益培训课程。职工只要通过东莞市工人文化宫公众微信号报名,就有机会参与到公益培训活动中来。

走进东莞市工人文化宫,各类活动设施齐备,包括工人电影院、工人书城、户外球场、文化休闲广场等区域。目前,设有多功能室28间,培训项目近20个门类。同时,为保障课程质量,每个培训班都要进行至少两个月的培训,让职工实实在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当中,办得最有特色的是工人电影院、工人书城和公益培训。工人电影院与院线同步运行,票价却是全市最低;工人书城会适时推出打折书品,为人们阅读休闲提供了好去处;公益培训中所有与提升生活品质相关的课程以及讲座、沙龙等,均不收任何费用。

在东莞,培训市场火得超过外界想象。然而,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动辄几千元的学费,确实是一笔不轻的经济负担。“我们办的公益培训主要面向职工,这个群体特别需要得到工会组织的关心。”东莞市工人文化宫负责人介绍说,工会突出服务职工的公益性,本质上就是增强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

只当服务者,不做经营者

东莞拥有380万外来工,他们分布在32个镇街所属的企业。为切实体现公益属性的功能,东莞市工人文化宫推出财政经费保障、引入第三方运营、壮大“莞工社”队伍等举措,让工会公益服务最大程度覆盖到每个会员。

东莞市工人文化宫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每年由财政全额拨款,因此,与广东省内各地市级工人文化宫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面临管理人员紧缺的难题。据了解,东莞市工人文化宫在编职工仅7人,负责综合部、文体培训部、运营管理部,想要保证管理运营质量,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管理人员紧缺而市场培训需求大的局面,东莞工人文化宫提出了“自主经营管理、财政经费保障、第三方管理服务、工会适时支持”的经营思路,对工人电影院、工人书城和文体场馆进行自主管理。3个场馆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托管机构进行管理。换句话说,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不是经营者,而是服务者。

“东莞市工人文化宫走的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市场化经营路线。”文化宫负责人介绍,正式在编人员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及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工作,“对第三方机构进行招标后,会持续对其进行监督,同时也有相应的考核制度”。

在此基础上,工会也会适时提供资金支持。例如,为了让更多的职工能够享受到工人电影院的福利,东莞工人文化宫推出“电影入场补贴”的政策,建有工会的企业集体组织包场看电影,可申请1000元的电影院场地费,企业工会只需交2000元便可组织200名职工入场观看电影。

据东莞市工人文化宫负责人介绍,文化宫不侧重于经营效益,而是追求服务职工实效,追求服务市民的普及面以及工会的社会影响,“这本身也是东莞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新手段、新平台、新桥梁、新纽带”。

来自四川的郭春梅到东莞工作已经有十多年,如今,她不仅是一名白领妈妈,还是东莞市工人文化宫的一名公益培训老师。记者采访时,她刚刚从通讯科技大厦赶过来,准备给学员上瑜伽课。郭春梅说,她喜欢在这里做培训老师,“看到学员身体和精神面貌的改变,心里比她们还高兴!”

如今,郭春梅正在为工会和工人文化宫做“活广告”,发动身边的学员动员所在单位、社区的女职工们一起传播瑜伽文化,把公益培训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女职工参与其中。

近一年,东莞工人文化宫积累了近万名学员,从中选拔热爱公益事业、具备志愿者素质、可自由管理时间的志愿者组成“莞社工”团队。未来,他们将分期分批进驻各镇街“先锋号”职工服务中心,与各镇街社工一起,利用工余时间进驻企业,为职工提供公益培训服务,让职工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文化宫提供的惠民服务。

作者:黄雄 彭新启

第4篇: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等法规的通知

鲁政发[2005]171号

颁布时间:2005-12-14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的决定》已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

第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职工大会制度。

第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五条 企业工会组织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本条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指导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支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并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决议的全面落实。

第二章 职工代表

第七条 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并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

第八条 职工代表必须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以连选连任,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

职工代表的具体选举和罢免办法由企业工会组织制定。

第九条 职工代表中一线职工和科技人员的比例应当不低于70%. 1

女职工代表比例一般不低于本企业女职工占全体职工人数的比例。

第十条 职工代表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对涉及职工权益的事项有知情权;

(三)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活动,闭会期间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落实提案情况进行监督;

(四)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或者经企业同意组织的活动,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第十一条 职工代表履行下列义务:

(一)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水平;

(二)代表职工合法利益,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做好本职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的职工负责。选举单位的职工有权监督和罢免本单位的职工代表。

第十三条 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职工代表在任职期间内非因法定事由,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

第十四条 100人以上的企业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按照20人至50人确定;1000人以上不足1万人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按照50人至100人确定;1万人以上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不少于100人。

不足100人的企业应当建立职工大会。

第十五条 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或者5年,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职工代表大会由会议选举的主席团主持。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遇有重大事项,经企业管理机构、工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临时会议。

第十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若干职工代表团(组)、专门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负责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事项。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事项由企业工会组织召集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并提请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确认。

第十七条 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15日前将会议议题通知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职工代表提案的落实情况应当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十八条 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和审议通过重大事项,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一般事项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决,均须经企业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

第十九条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建立健全工作程序、考核、检查、奖惩以及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二十条 国有、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规划,计划,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重大投资计划,职工培训计划,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以及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企业提出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措施,裁员分流方案,企业改革、改制方案,企业破产实施方案以及重要的规章制度;

(三)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

(四)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公益金使用方案以及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五)评议、监督企业高级和中级管理人员,提出奖惩建议;

(六)选举、罢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和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

(七)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经企业与企业工会组织协商确定需要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一条 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有权选举和罢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具体职权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作出规定。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除外。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企业关于经营管理情况、职工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情况以及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以及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

(三)监督企业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

(四)选举、罢免职工监事以及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

(五)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经企业与企业工会组织协商确定需要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三条 依法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而未提交审议的,企业就该事项作出的决定无效。

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决定的事项,非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不得变更。

第二十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作出的决议、决定对企业以及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企业以及全体职工应当严格执行。

第五章 企业工会组织的职责

第二十五条 企业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

(二)提出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的建议,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三)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建议,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发动职工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四)向职工进行民主管理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学习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和管理知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五)受理职工的申诉,征集职工的建议,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组织开展企业民主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六条 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7日内,将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会议资料报上一级工会备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会或者有关当事人有权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一)妨碍、阻挠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的;

(二)拒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

(三)不按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

(四)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而不提交的;

(五)拒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

(六)打击报复职工代表的;

(七)违法与职工代表解除劳动合同的;

(八)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本级人民政府对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工会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妨碍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建立职工大会制度的企业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职工大会制度的事业单位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4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本省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环境影响基础数据库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第四条 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编制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第五条 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下列专项规划的,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工业各行业规划;

(二)城市专项规划;

(三)种植业发展规划、渔业发展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

(四)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流域水电规划;

(五)流域、区域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和供水、水力发电等专业规划,跨流域调水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六)内河航运规划,省道网及设区的市交通规划,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总体规划,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集装箱中心站布点规划,地方铁路建设规划;

(七)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属于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范围内的规划,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相应编写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所在的设区的市已有相应规划并且业已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除外。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本办法第五条所列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指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提出的书面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三)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总体性意见和改进建议。

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费用,应当从规划编制费用中列支。

第八条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实施单位应当同步落实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有不良环境影响的,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或者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规划审批机关应当督促规划实施单位采取改进措施。

规划实施后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单位未采取改进措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规划编制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责成规划编制机关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第九条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开发区域的管理机构,应当在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批准设立该开发区的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包括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内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应当与开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本办法实施前开发区已开工建设或者已经建成,但未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两年内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报批手续。

第十条 对规划和前条规定的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对调整或者修改内容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条 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二条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问卷调查、公告等其他方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可能对公众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较大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前,以适当方式公开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前款规定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如实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和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未附具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除依法应当由国家审批的以外,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一)由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或者由省有关部门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或者核准,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

(二)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或者可能产生跨区域环境影响、邻近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建设项目;

(三)超过豁免水平的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

(四)设区的市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国家确定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其他建设项目。

设区的市和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范围,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本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委托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委托机关应当对受托机关实施的审批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化学原料、制浆造纸、石油化工、酒精生产、染料、农药、印染、造船拆船、电镀、淀粉制造及深加工、垃圾焚烧等污染较重或者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由设区的市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符合下列规定要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有关规划;

(二)符合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

(三)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四)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建设项目进行扩建、改建的,必须对原有污染源一并提出治理措施。新、旧污染源不能同时达到标准要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在审查或者重新审核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认为有必要征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和建设项目周围单位、个人意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论证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征求意见。征求到的意见,应当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实行审批制、核准制或者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分别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或者登记备案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未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批准、核准或者登记备案手续。

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八条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超越职权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应当予以撤销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九条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决定和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考核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应当定期在政府网站、办公场所予以公布或者采取其他方便公众查阅的方式公布。

第二十条 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试生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推行环境监理制度。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进行技术监督。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环境影响后评价:

(一)在建设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

(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中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

建设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消除不良环境影响,并将相关情况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规划的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环境影响报告书,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按照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

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建设项目中包含的单个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简化。但是,建设项目的性质、污染因子等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未做评估的,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得简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第二十三条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业务质量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报批后未获批准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建设项目未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开工建设并已建成投产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产停业,并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属于国家允许建设的项目,责令限期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属于国家禁止建设的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组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供虚假数据和资料,或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虚假的意见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尚未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决定的,责令重新编制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重新提供公众意见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应当撤销审批决定,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过程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严重失实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其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并报送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参加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审查的专家因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3年之内不得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得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他行政机关、管理机构和有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干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违法干预、限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行为的;

(二)未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或者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或者规划实施后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未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

(三)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过程中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四)对建设项目违反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的行为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

(五)其他失职、渎职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 水资源管理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逐步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省设立的水利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水资源意识、节约用水意识和水患意识。鼓励研究节水技术,推广节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和节水技术,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严格限制引进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及设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乡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第七条 全省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和跨设区的市的流域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按照管理权限,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水资源专业规划,征求同级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防洪、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批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航运、渔业、防沙治沙等专业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意见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经批准。

第九条 建设水工程项目,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水工程项目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

(一)在跨设区的市的河道、湖泊、水库上建设水工程项目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其中,属于省设立的水利流域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内的水工程项目,由流域管理机构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

(二)在跨县(市、区)的河道、湖泊、水库上建设水工程项目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

(三)在其他河道、湖泊、水库上建设水工程项目的,由有管辖权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

建设水工程项目涉及其他地区和部门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兴建蓄水或者外调地表水工程,鼓励开发、利用雨水、洪水、海水、矿坑水、再生水等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应当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统一规划布局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定期发布水资源公报。

有关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实行共享。属于基本水文资料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开;其他水文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有偿使用。

第十二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或者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开发利用水资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修建水库的,应当按照规定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管理的灌溉、供水、发电等各类水工程,应当服从防汛抗旱统一调度。

第十三条 直接从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四条 河道、湖泊、水库的水功能区划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跨设区的市的河流、湖泊、水库的水功能区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其他水域的水功能区划,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活动以及向水体排污,不得降低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体功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应当作为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并予以公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饮用水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得从事工业、养殖、旅游、餐饮、建筑等影响水源水质的活动。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第十七条 禁止在水库、渠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

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需要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排污单位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八条 在地下水超采地区,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有关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区或者限制开采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告。

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地下水取水工程。对已有的地下水取水工程,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开采布局,逐步压减地下水开采量,直至限期封闭。

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内,确需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应当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已有的地下水取水工程,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逐步核减各取水单位的地下水开采量和用水计划。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建设,通过人工回灌、建设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地下水库工程等措施,防止地面沉降、水源枯竭、海水入侵和水质恶化。

禁止向渗井、渗坑、裂缝、溶洞以及弃用和报废水井排放有害物质。报废水井应当由原使用者及时封闭;拒不封闭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封闭,所需费用由原使用者承担。

第二十条 直接从河道、湖泊、水库或者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取水许可证,并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法律、法规对农业和农村取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开采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前款规定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方可开凿取水井。凿井施工结束后,应当在10日内向取水口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成井资料。

任何施工单位和个人不得为未取得取水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开凿取水井。

第二十一条 水资源费实行分级征收,纳入财政管理。

非灌溉用水日取地表水4万立方米或者日取地下水2万立方米以上的,其水资源费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也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其他水资源费,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管理权限征收。

第二十二条 用水应当计量,并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

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第二十三条 对直接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且耗水量高、节水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进行节水改造;拒不改造或者改造后仍未达到规定标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核减其取水量直至责令停止取水。

第二十四条 取得取水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取水口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取水计量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未安装计量设施或者计量设施已安装但不能正常运行的,在安装或者修复前,取水量按照取水设施日满负荷取水量计算。

第二十五条 河道、水库大坝、灌区工程的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经批准的防潮工程验收合格后,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下,由投资主体实施具体工程管理。

因水利工程建设修建的跨河、跨渠交通桥、生产桥等非水利工程,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主体,保障通行安全。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限期消除水工程险情,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水工程安全。

水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程管理单位依照下列规定提出划定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一)河道、水库大坝、灌区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

(二)防潮工程的管理范围为临海面堤脚外100米和背海面堤脚外100米之间的范围,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100米;

(三)河口的管理范围为多年平均最低潮水位以上至河道堤防之间的设计行洪区域。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水工程,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在工程竣工验收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规定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

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设置界桩。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划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由水工程管理单位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二十七条 在河道、水库大坝、灌区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水、跨水、临水工程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水工程管道、电缆等,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并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因建设前款规定的工程设施,占压、损坏原有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限期内恢复原状;无法恢复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在河道、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蓄滞洪区等管理范围内从事采砂、取土、淘金等活动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河道采砂许可证,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并按照河道采砂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开采。法律、行政法规对河道采砂的审批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堤防安全和河势稳定的需要,划定河道沙石禁采区和禁采期,并向社会公告。在禁采区、禁采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采砂活动,并及时将采砂机具运出,以保障防洪和通航安全。

第三十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河道、湖泊、水库从事养殖、旅游、体育、餐饮等活动的,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服从防洪安全和水工程运行安全的需要。

利用国有水库从事前款规定活动的,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一条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在设区的市交界线两侧各5公里、县(市、区)交界线两侧各3公里范围内,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蓄)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政专职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水政巡查制度,对违反水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

水政监察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在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的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修建水工程的;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修建水库的;

(三)未经批准,在河道、水库大坝、灌区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水、跨水、临水工程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水工程管道、电缆的。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工业、养殖、旅游、餐饮、建筑等影响水源水质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限期迁出。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水库、渠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擅自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或者封闭其取水工程,并可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或者封闭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拆除或者封闭,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违反本办法规定,为未取得取水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开凿取水井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取水口未安装计量设施或者计量设施已安装但不能正常运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河道采砂许可证;对危害防洪安全、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可以查封、扣押专用于采砂的机具:

(一)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采砂的;

(二)在禁采区、禁采期内采砂的;

(三)未按照河道采砂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作业方式采砂的。

第三十八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省设立的水利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本办法规定,在其管辖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九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水资源规划的;

(二)不依法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意见的;

(三)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对法定收费项目不按照规定收缴或者截留、挪用的;

(五)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1989年12月29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的决定(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中发〔2005〕9号文件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决定对《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代表应当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其他机关、组织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下列情况不应当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

(一)涉及解决代表本人及其亲属个人问题的;

(二)代转人民群众来信的;

(三)属于学术探讨、产品推介的;

(四)没有实际内容的;

(五)其他不应当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

三、第五条改为第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联名提出的,领衔代表应当采取适当方式,使参加联名的代表了解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内容。参加联名的代表应当确认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内容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第六条改为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意见。”

第二款修改为:“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一事一议,使用统一印制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并亲笔签名。”

五、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交办机关在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当对代表提出的内容属于全省中心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拟重点处理的建议,交由有关机关组织重点研究办理。”

六、第十三条改为第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对交办机关交办的重点办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承办单位应由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研究处理。”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承办单位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过程中,应当加强与提出相关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代表的沟通、联系,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意见或邀请相关代表参与研究。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涉及国家秘密的,承办单位应当做好保密工作。”

八、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承办单位对于代表联名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分别答复每位代表或者商领衔代表同意后请领衔代表转复其他代表;对于内容相同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并案办理,但必须分别答复每位代表。”

九、第十七条改为第二十条,修改为:“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承办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主办单位应当主动与协办单位协商,协办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协办单位应当在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之日起1个月内将处理意见告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统一答复代表。主办单位答复代表时,应当向代表说明相关协办单位的处理意见。需要两个以上单位分别处理的,各有关承办单位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处理,并分别答复代表。省政府有关部门因意见不一致,需要上级进行综合协调的,省政府办公厅应当进行协调。”

十、第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承办单位在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全部办结后,应当及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综合报告办理情况。”

十一、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三条,修改为:“代表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将具体意见及时告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交由承办单位重新研究办理,并在1个月内再次答复代表。重新办理时,承办单位应当听取代表意见。”

十二、第二十一条改为第二十四条,修改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工作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负责。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交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承办的重点建议、批评和意见,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应当进行跟踪督办。省人民政府对所属部门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根据本决定作修改后,重新公布。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2001年12月7日经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代表)依法行使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做好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指代表书面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对本省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三条 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律赋予代表的职权,是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重要形式。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和组织、企事业单位应为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服务。

第四条 有关机关和组织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具体体现。承办单位应当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代表的权利,及时研究办理并答复代表。

第二章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提出

第五条 代表应当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其他机关、组织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六条 下列情况不应当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

(一)涉及解决代表本人及其亲属个人问题的;

(二)代转人民群众来信的;

(三)属于学术探讨、产品推介的;

(四)没有实际内容的;

(五)其他不应当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

第七条 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向大会提出,也可以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可以1人提出,也可以联名提出。

联名提出的,领衔代表应当采取适当方式,使参加联名的代表了解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内容。参加联名的代表应当确认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内容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

第八条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意见。

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一事一议,使用统一印制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并亲笔签名。

第九条 代表可以要求撤回本人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要求撤回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其办理工作即行终止。

第三章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交办

第十条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工作机构负责在会议期间交承办单位办理;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负责在接到之日起5日内交承办单位办理。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时,对代表书面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及时转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按照前款规定交承办单位办理。

第十一条 对于代表本人要求予以保密或者代表所提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可能使代表或者当事人受到打击、报复、要挟等行为侵害的,交办机关及承办单位应当为其保密。

第十二条 承办单位对交办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及时研究,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应当及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工作机构说明情况;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应当在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之日起5日内,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或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说明情况,属于省人民政府职责范围的,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协调,其他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负责协调。未经交办机关同意,承办单位不得擅自退回或转办。

第十三条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中的重要事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报告。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中的重要事项,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

交办机关在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当对代表提出的内容属于全省中心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拟重点处理的建议,交由有关机关组织重点研究办理。

第四章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

第十四条 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根据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分别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关机构、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其他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办理。

第十五条 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工作,承办单位应当健全制度,严格程序,实行领导分管,专人负责,确保办理质量。

对交办机关交办的重点办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承办单位应由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研究处理。

第十六条 承办单位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过程中,应当加强与提出相关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代表的沟通、联系,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意见或邀请相关代表参与研究。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涉及国家秘密的,承办单位应当做好保密工作。

第十七条 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根据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属于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抓紧解决;属于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列入今后工作计划或者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属于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如实向代表说明情况。

承办单位对于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者列入计划、规划解决的,应当在落实后再次答复代表。因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答复不能落实的,应当及时向代表说明原因。

第十八条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期限为3个月。如遇特殊情况,经交办机关同意,至迟不超过6个月答复代表。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条件办理的,承办单位应当在会议期间研究办理并答复代表。

第十九条 承办单位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必须件件给予答复。答复形式可以是当面答复,也可以是书面答复。凡有条件当面答复的,应当做到当面答复。根据代表的要求,也可以既当面答复,又书面答复。

承办单位对于代表联名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分别答复每位代表或者商领衔代表同意后请领衔代表转复其他代表;对于内容相同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并案办理,但必须分别答复每位代表。

第二十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承办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主办单位应当主动与协办单位协商,协办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协办单位应当在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之日起1个月内将处理意见告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统一答复代表。主办单位答复代表时,应当向代 20 表说明相关协办单位的处理意见。需要两个以上单位分别处理的,各有关承办单位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处理,并分别答复代表。省政府有关部门因意见不一致,需要上级进行综合协调的,省政府办公厅应当进行协调。

第二十一条 承办单位当面答复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时,应当填写《当面答复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记录》,并由代表签署意见。书面答复时,承办单位应当按规定格式,正式行文,由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发、加盖承办单位公章,直接寄送代表。

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当面答复和书面答复,承办单位应当抄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属于政府系统的承办单位应当同时抄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单位在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全部办结后,应当及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综合报告办理情况。

第二十二条 承办单位书面答复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时,应当附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征求代表对本部门办理工作的意见。代表应当认真填写,及时寄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负责将代表反馈意见印发有关承办单位。

第二十三条 代表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将具体意见及时告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交由承办单位重新研究办理,并在1个月内再次答复代表。重新办理时,承办单位应当听取代表意见。

第五章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工作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负责。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交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承办的重点建议、批评和意见,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应当进行跟踪督办。省人民政府对所属部门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

第二十五条 对代表提出的重点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者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可以建议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承办单位汇报,询问办理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必要时,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决定将相关议题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二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下一次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前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后,印发下一次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体代表。

第二十七条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有权就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对有关承办单位依法提出询问和质询。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就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对有关承办单位依法提出询问和质询。

21

第二十八条 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工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通过组织代表视察、述职评议、跟踪督办、特定问题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监督、检查。

代表或者代表小组可以对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调查、视察,具体联系安排工作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负责。被调查、视察单位分管办理工作的负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应当如实向代表汇报情况,回答代表提出的问题,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责成承办单位限期改正并报告处理结果;情节严重的,责成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承办单位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一)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不认真、敷衍塞责,答复意见不符合实际,答复不落实又不说明原因的;

(二)贻误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对代表进行刁难、无理指责或者打击报复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没有为代表保密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省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就本省各方面的工作,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参照本条例办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向有关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属于当地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当地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本条例研究处理。

第三十一条 各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22

第5篇: 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

第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职工大会制度。

第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五条 企业工会组织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本条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指导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支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并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决议的全面落实。

第二章 职工代表

第七条 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并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

第八条 职工代表必须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以连选连任,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

职工代表的具体选举和罢免办法由企业工会组织制定。

第九条 职工代表中一线职工和科技人员的比例应当不低于70%.

女职工代表比例一般不低于本企业女职工占全体职工人数的比例。

第十条 职工代表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对涉及职工权益的事项有知情权;

(三)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活动,闭会期间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落实提案情况进行监督;

(四)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或者经企业同意组织的活动,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第十一条 职工代表履行下列义务:

(一)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水平;

(二)代表职工合法利益,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做好本职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的职工负责。选举单位的职工有权监督和罢免本单位的职工代表。

第十三条 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职工代表在任职期间内非因法定事由,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

第十四条 100人以上的企业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按照20人至50人确定;1000人以上不足1万人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按照50人至100人确定;1万人以上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不少于100人。

不足100人的企业应当建立职工大会。

第十五条 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或者5年,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职工代表大会由会议选举的主席团主持。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遇有重大事项,经企业管理机构、工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临时会议。

第十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若干职工代表团(组)、专门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负责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事项。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事项由企业工会组织召集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并提请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确认。

第十七条 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15日前将会议议题通知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职工代表提案的落实情况应当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十八条 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和审议通过重大事项,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一般事项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决,均须经企业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

第十九条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建立健全工作程序、考核、检查、奖惩以及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二十条 国有、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规划,计划,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重大投资计划,职工培训计划,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以及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企业提出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措施,裁员分流方案,企业改革、改制方案,企业破产实施方案以及重要的规章制度;

(三)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

(四)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公益金使用方案以及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五)评议、监督企业高级和中级管理人员,提出奖惩建议;

(六)选举、罢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和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

(七)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经企业与企业工会组织协商确定需要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一条 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有权选举和罢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具体职权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作出规定。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除外。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企业关于经营管理情况、职工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情况以及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以及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

(三)监督企业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

(四)选举、罢免职工监事以及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

(五)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经企业与企业工会组织协商确定需要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三条 依法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而未提交审议的,企业就该事项作出的决定无效。

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决定的事项,非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不得变更。

第二十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作出的决议、决定对企业以及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企业以及全体职工应当严格执行。

第五章 企业工会组织的职责

第二十五条 企业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

(二)提出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的建议,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三)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建议,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发动职工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四)向职工进行民主管理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学习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和管理知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五)受理职工的申诉,征集职工的建议,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组织开展企业民主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六条 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7日内,将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会议资料报上一级工会备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会或者有关当事人有权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一)妨碍、阻挠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的;

(二)拒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

(三)不按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

(四)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而不提交的;

(五)拒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

(六)打击报复职工代表的;

(七)违法与职工代表解除劳动合同的;

(八)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本级人民政府对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工会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妨碍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建立职工大会制度的企业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职工大会制度的事业单位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本省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环境影响基础数据库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第四条 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编制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第五条 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下列专项规划的,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工业各行业规划;

(二)城市专项规划;

(三)种植业发展规划、渔业发展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

(四)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流域水电规划;

(五)流域、区域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和供水、水力发电等专业规划,跨流域调水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六)内河航运规划,省道网及设区的市交通规划,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总体规划,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集装箱中心站布点规划,地方铁路建设规划;

(七)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属于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范围内的规划,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相应编写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所在的设区的市已有相应规划并且业已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除外。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本办法第五条所列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指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提出的书面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三)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总体性意见和改进建议。

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费用,应当从规划编制费用中列支。

第八条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实施单位应当同步落实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有不良环境影响的,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或者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规划审批机关应当督促规划实施单位采取改进措施。

规划实施后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单位未采取改进措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规划编制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责成规划编制机关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第九条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开发区域的管理机构,应当在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批准设立该开发区的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包括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内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应当与开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本办法实施前开发区已开工建设或者已经建成,但未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两年内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报批手续。

第十条 对规划和前条规定的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对调整或者修改内容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条 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二条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问卷调查、公告等其他方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可能对公众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较大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前,以适当方式公开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前款规定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如实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和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未附具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除依法应当由国家审批的以外,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一)由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或者由省有关部门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或者核准,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

(二)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或者可能产生跨区域环境影响、邻近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建设项目;

(三)超过豁免水平的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

(四)设区的市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国家确定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其他建设项目。

设区的市和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范围,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本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委托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委托机关应当对受托机关实施的审批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化学原料、制浆造纸、石油化工、酒精生产、染料、农药、印染、造船拆船、电镀、淀粉制造及深加工、垃圾焚烧等污染较重或者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由设区的市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符合下列规定要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有关规划;

(二)符合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

(三)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四)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建设项目进行扩建、改建的,必须对原有污染源一并提出治理措施。新、旧污染源不能同时达到标准要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在审查或者重新审核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认为有必要征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和建设项目周围单位、个人意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论证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征求意见。征求到的意见,应当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实行审批制、核准制或者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分别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或者登记备案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未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批准、核准或者登记备案手续。

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八条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超越职权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应当予以撤销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九条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决定和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考核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应当定期在政府网站、办公场所予以公布或者采取其他方便公众查阅的方式公布。

第二十条 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试生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推行环境监理制度。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进行技术监督。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环境影响后评价:

(一)在建设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

(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中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

建设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消除不良环境影响,并将相关情况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规划的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环境影响报告书,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按照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

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建设项目中包含的单个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简化。但是,建设项目的性质、污染因子等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未做评估的,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得简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第二十三条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业务质量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报批后未获批准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建设项目未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开工建设并已建成投产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产停业,并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属于国家允许建设的项目,责令限期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属于国家禁止建设的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组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供虚假数据和资料,或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虚假的意见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尚未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决定的,责令重新编制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重新提供公众意见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应当撤销审批决定,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过程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严重失实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其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并报送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参加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审查的专家因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3年之内不得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得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他行政机关、管理机构和有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干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违法干预、限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行为的;

(二)未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或者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或者规划实施后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未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

(三)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过程中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四)对建设项目违反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的行为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

(五)其他失职、渎职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6篇: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法规名称】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颁布部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规文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

【颁布日期】2005-11-25【实施日期】2006-01-01

【是否有效】 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性法规

【批准部门】【批准日期】

【失效日期】

【全文】 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 目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职工代表

第三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

第四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五章 企业工会组织的职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已于2005年11月25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11月25日

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2005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

第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职工大会制度。

第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五条 企业工会组织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本条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指导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支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并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决议的全面落实。第二章 职工代表

第七条 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并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

第八条 职工代表必须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以连选连任,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

职工代表的具体选举和罢免办法由企业工会组织制定。

第九条 职工代表中一线职工和科技人员的比例应当不低于70%。女职工代表比例一般不低于本企业女职工占全体职工人数的比例。

第十条 职工代表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对涉及职工权益的事项有知情权;

(三)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活动,闭会期间对企业执行

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落实提案情况进行监督;

(四)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或者经企业同意组织的活动,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第十一条 职工代表履行下列义务:

(一)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水平;

(二)代表职工合法利益,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做好本职工作。第十二条 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的职工负责。选举单位的职工有权监督和罢免本单位的职工代表。

第十三条 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职工代表在任职期间内非因法定事由,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

第十四条 100人以上的企业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按照20人至50人确定;1000人以上不足1万人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按照50人至100人确定;1万人以上的企业,职工代表人数不少于100人。

不足100人的企业应当建立职工大会。

第十五条 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或者5年,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职工代表大会由会议选举的主席团主持。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遇有重大事项,经企业管理机构、工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临时会议。

第十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若干职工代表团(组)、专门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负责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事项。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事项由企业工会组织召集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并提请下一

次职工代表大会确认。

第十七条 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15日前将会议议题通知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职工代表提案的落实情况应当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十八条 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和审议通过重大事项,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一般事项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决,均须经企业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

第十九条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建立健全工作程序、考核、检查、奖惩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第四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二十条 国有、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规划,计划,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重大投资计划,职工培训计划,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以及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企业提出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措施,裁员分流方案,企业改革、改制方案,企业破产实施方案以及重要的规章制度;

(三)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

(四)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公益金使用方案以及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五)评议、监督企业高级和中级管理人员,提出奖惩建议;

(六)选举、罢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和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

(七)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经企业与企业工会组织协商确定需要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一条 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有权选举和罢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具体职权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作出规定。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除外。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企业关于经营管理情况、职工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企业制定规章

制度情况以及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以及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

(三)监督企业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

(四)选举、罢免职工监事以及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

(五)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经企业与企业工会组织协商确定需要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三条 依法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而未提交审议的,企业就该事项作出的决定无效。

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决定的事项,非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不得变更。

第二十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作出的决议、决定对企业以及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企业以及全体职工应当严格执行。第五章 企业工会组织的职责

第二十五条 企业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

(二)提出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的建议,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三)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建议,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发动职工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四)向职工进行民主管理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学习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和管理知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五)受理职工的申诉,征集职工的建议,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组织开展企业民主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六条 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7日内,将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会议资料报上一级工会备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会或者有关当事人有权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一)妨碍、阻挠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的;

(二)拒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

(三)不按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

(四)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而不提交的;

(五)拒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

(六)打击报复职工代表的;

(七)违法与职工代表解除劳动合同的;

(八)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本级人民政府对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工会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妨碍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第七章 附则第三十条 建立职工大会制度的企业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职工大会制度的事业单位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7篇:广东省职工劳动合同

使 用 说明

一、双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应认真阅读本合同书。本合

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

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亲自签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方为有效。

三、本合同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并不得

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需填写的空栏,划上“/”。

四、工时制度分为标准工时、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三

种。

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应经劳动保障部

门批准。

五、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作为本

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一并履行。

六、本合同必须认真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

并不得擅自涂改。

七、本合同(含附件)签订后,甲乙双方各保管一份备查。

甲方(用人单位):乙方(职工):

名称:姓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地址:现住址:经济类型: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

甲乙双方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限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本

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不得将法定解除条件约定为

终止条件)。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

(二)试用期限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试用期期限(试用

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其中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

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

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

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二、工作内容

(一)乙方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部门、工种或职务)为

(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

(三)甲方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按变更

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或通知书作为本合同的附

件。

(四)如甲方派乙方到外单位工作,应签订补充协议。

三、工作时间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

作时间:

1、标准工时制,即每日工作小时,每周工作天,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

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

方所在岗位实行以为周期,总工时小时的综合计

算工时工作制。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

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

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

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四,工资待遇

(一)乙方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按下列第()种形式执

行,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乙方试用期工资元/月;试用期满工资元/月(——元/日)。

2、其他形式:。

(二)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

替代货币支付。

(三)甲方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依法制定的工资分配

办法调整乙方工资,乙方在六十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

意。

(四)甲方每月日发放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

则提前到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五)甲方依法安排乙方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五、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一)甲方按国家和省有关劳动保护规定提供符合国家

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切实保护乙方在生产工作中

的安全和健康。如乙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甲

方应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保护乙方的健康及其相关权

益。

(二)甲方根据乙方从事的工作岗位,按国家有关规定,

发给乙方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按劳动保护规定每(年/季/月)免费安排乙方进行体检。

(三)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对

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乙方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要求改

正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合同期内,甲方应依法为乙方办理参加养老、医疗、

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手续,社会保险费按规定的

比例,由甲乙双方负责。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甲方应按国家和地方的规

定给予医疗期和医疗待遇,按医疗保险及其他相关规定报销

医疗费用,并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

费。

(三)乙方患职业病、因工负伤或者因工死亡的,甲方应

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办理。

(四)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享受节日假、年休假、婚假、

丧假、探亲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按本合同约定

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七、劳动纪律

(一)甲方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民主程序

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向乙方公示;乙方应自觉遵守国家

和省规定的有关劳动纪律、法规和企业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

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按时完成工作任

务。

(二)甲方有权对乙方履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考核和奖惩。

(三)如乙方掌握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有义务为甲方保

守商业秘密,并作如下约定:

八、本合同的变更

(一)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本合同的有关内容,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二)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并办理变更本合同的手续。

九、本合同的解除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由甲方解除本合同的,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属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单方解除本合同:

1、试用期内证明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乙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甲方歇业、停业、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

6、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本合同约定的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7、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8、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本合同达成协议的;

9、本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出现的。

甲方按照第

5、

6、

7、

8、9项规定解除本合同的,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乙方,并按规定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中按第6项解除本合同并符合有关规定的还需支付乙方医疗补助费。

(三)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甲方不按本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的;

4、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甲方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乙方身体健康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解除本合同:

1、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2、乙方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解除本合同后,甲乙双方在七日内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有关手续。

十、本合同的终止

本合同期满或甲乙双方约定的本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本合同即行终止。

本合同期满前一个月,甲方应向乙方提出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的书面意向,并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十一、违约情形及责任

(一)甲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

(二)乙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十

二、调解及仲栽

双方履行本合同如发生争议,可先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无无效,可在争论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栽委员会申请仲栽;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栽委员会申请仲栽。对仲栽决不服的,可在十一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三、其他

(一)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在合同期内,如本合同条款与国家、省有关劳动管理新规定相抵触的,按新规定执行。

(二)下列文件规定为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1、

2、

3、

(三)双方约定(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及相关规定,可另加双方签名或盖章的附页):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理人)

20年月日20年月日

鉴证机构(盖章):

鉴证人:

鉴证日期:20年月日

第8篇:广东省职工劳动合同范本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yingle.com

广东省职工劳动合同范本

广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用人单位(甲方): 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

职 工(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 用 说 明

一、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认真阅读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经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劳动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亲自签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方为有效。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三、合同参考文本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清楚;不需填写的空栏,请打上“/”。

四、乙方的工作内容及其类别(管理或专业技术类/工人类)应参照国家规定的职业分类和技能标准明确约定。变更的范围及条件可在合同参考文本第十二条中约定。

五、工时制度分为标准、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三种。如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应在本参考文本第十二条中注明并约定其具体内容。

六、约定职工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要具体明确,并不得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的,可以在本参考文本第十二条中列明,或另签订补充协议。

七、本单位工会或职工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可依法就工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职工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各项劳动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

八、双方经协商一致后,对劳动合同参考文本条款的修改或未尽事宜的约定,可在参考文本第十二条中明确,或经协商一致另行签订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补充协议;另行签订的补充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一并履行。

九、签订劳动合同时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必须清楚,并不得单方涂改。

十、本文本不适用非全日制用工使用。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职工):

名称: 姓名: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址:

经济类型: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联系电话: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和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限

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法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并以

为标志。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二)试用期限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确定试用期期限(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或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的工作内容: 。

(二)乙方工作内容确定为(填“是”):( )管理和专业技术类/( )工人类。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三)甲方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乙方的工作内容,应协商一致,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字或盖章确认的协议书或依法变更通知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四)乙方工作地点: 。

(五)除临时性工作或者短期学习培训外,如甲方需要乙方到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或单位工作和学习培训,应按本合同第七条处理。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制,即每日工作 小时,每周工作 天,每周正常工作不超过40小时,并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填“是”):年()、半年()、季()或月()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三)甲方执行法定的及企业依法自行补充的有关工作、休息、休假制度,按规定给予乙方享受节日假、年休假、婚假、丧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按本合同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的计算方法支付工资。

四、劳动报酬

(一)乙方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计算加班工资基数),按下列第( )种形式执行,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及本单位集体合同约定的标准。

1、计时工资: 元/月( 元/周);

2、计件工资: (70%以上职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本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项约定方为成立);

3、其他形式: 。

(二)乙方试用期工资为 元/月(不得低于第(一)款约定工资的80%或单位同一岗位最低档工资,并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三)甲方依法安排乙方加班的,应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

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四)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或其他有价证券等形式替代货币支付。

(五)甲方与乙方可以依法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状况、物价指数情况,经过双方协商或者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正常增长的具体办法。

(六)甲方给乙方发放工资的时间为:每月 日(或周 )。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到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五、社会保险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一)甲、乙双方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乙方依法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甲方应按国家和地方的规定给予乙方医疗期和享受医疗待遇,并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三)乙方患职业病、因工负伤或者因工死亡的,甲方应按国家和省市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一)甲方按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保护规定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切实保护乙方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如乙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甲方应如实告知乙方,并应切实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保护乙方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二)甲方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乙方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按劳动保护规定每 (年/季/月)免费安排乙方进行体检。

(三)甲方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做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四)如甲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人身安全的,乙方有权拒绝,并可以随时解除本劳动合同。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乙方安全和健康的行为,乙方有权要求改正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

(一)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或者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或者解除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合同。

(二)除因乙方不胜任工作,甲方可以依法适当调整其工作内容外,变更劳动合同,双方应当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

(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终止本劳动合同。

八、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费的发放 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费等发放按《劳动合同法》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九、通知和送达

甲乙双方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相互发出或者提供的所有通知、文件、文书、资料等,均可以当面交付或以本合同所列明的通讯地址履行送达义务。一方如果迁址或变更电话,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另一方。

十、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纠纷的解决办法

乙方认为甲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先向甲方提出,或者向甲方工会反映,寻求解决。无法解决的,可以向就近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属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应当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自争议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一、本合同的条款与国家、省、市的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按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十二、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本合同(含附件)一式两份(鉴证时需一式三份,其中鉴证机构留存一份),双方签字后,甲方必须将其中一份交给乙方持有,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不把其中一份交给乙方持有的,视为尚未与乙方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签订本劳动合同;发生纠纷时,不得以已签订本合同为由对抗乙方的主张,并由甲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甲方:(盖章) 乙方:(签名)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有固定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法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并以

为标志。

(二)试用期限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确定试用期期限(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或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的工作内容: 。

(二)乙方工作内容确定为(填“是”):( )管理和专业技术类/( )工人类。

(三)甲方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乙方的工作内容,应协商一致,按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字或盖章确认的协议书或依法变更通知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四)乙方工作地点: 。

(五)除临时性工作或者短期学习培训外,如甲方需要乙方到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或单位工作和学习培训,应按本合同第七条处理。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制,即每日工作 小时,每周工作 天,每周正常工作不超过40小时,并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填“是”):年()、半年()、季()或月()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三)甲方执行法定的及企业依法自行补充的有关工作、休息、休假制度,按规定给予乙方享受节日假、年休假、婚假、丧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按本合同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的计算方法支付工资。

四、劳动报酬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合同到期,用人单位能否终止合同 http://s.yingle.com/y/ld/1157647.html

申请劳动仲裁必须有请求吗_如何确定劳动仲裁申诉请求 http://s.yingle.com/y/ld/1157646.html

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_哪些情形不能终止劳动合同 http://s.yingle.com/y/ld/1157645.html

单位能不能克扣工资_个体老板不开工资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644.html

劳动合同到期不得终止的情况_应如何终止劳动合同 http://s.yingle.com/y/ld/115764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防范签订劳动合同纠纷_应该怎么约定试用期 http://s.yingle.com/y/ld/1157642.html

工伤死亡的赔偿标准(2018)_工伤死亡赔偿金应当如何支付 http://s.yingle.com/y/ld/1157641.html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http://s.yingle.com/y/ld/1157640.html

哪些情形属于事实劳动关系_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怎样认定 http://s.yingle.com/y/ld/1157639.html

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工伤待遇_工伤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y/ld/1157638.html

哪些劳动合同是无效的_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能索赔吗 http://s.yingle.com/y/ld/1157637.html

破产企业职工安置 http://s.yingle.com/y/ld/1157636.html 保密协议应如何签订_保密协议如何解除 http://s.yingle.com/y/ld/1157635.html

工伤赔偿是怎样计算的_工伤赔偿的程序是怎样的 http://s.yingle.com/y/ld/1157634.html

如何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_如何计算非全日制用工工资 http://s.yingle.com/y/ld/1157633.html

工伤赔偿的标准是怎样的_工伤索赔由谁来举证 http://s.yingle.com/y/ld/115763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复退军人档案的移交和接收

http://s.yingle.com/y/ld/1157631.html

出差在外的双休日是否需要支付加班工资 http://s.yingle.com/y/ld/1157630.html

劳动者该怎么申请劳动仲裁_过了劳动仲裁时效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629.html

工伤待遇包括哪些内容_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是怎样的 http://s.yingle.com/y/ld/1157628.html

怎么计算年休假工资_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怎么算 http://s.yingle.com/y/ld/1157627.html

劳动合同要怎么续签_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y/ld/1157626.html

调岗调薪算不算劳动合同变更_劳动合同变更需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y/ld/1157625.html

加班工资能以调休代替吗_过节费可以抵冲加班工资吗 http://s.yingle.com/y/ld/1157624.html

涉外劳务与境内劳动派遣区别

http://s.yingle.com/y/ld/1157623.html

如何办理工伤鉴定_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622.html

事实劳动关系之探究

http://s.yingle.com/y/ld/115762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服务期该如何约定_服务期长于劳动合同期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620.html

劳动合同的订立 http://s.yingle.com/y/ld/1157619.html 节假日加班受伤是工伤吗_哪些情况可认定为工伤 http://s.yingle.com/y/ld/1157618.html

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_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http://s.yingle.com/y/ld/1157617.html

女职工在“三期”内,劳动合同到期的续延至三期满 http://s.yingle.com/y/ld/1157616.html

试用期是否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http://s.yingle.com/y/ld/1157615.html

怎样保护女职工的权益_女职工权益被侵害该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614.html

非法辞退员工怎么支付经济补偿_这时是否支付代通知金 http://s.yingle.com/y/ld/1157613.html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_劳动报酬应该怎么支付 http://s.yingle.com/y/ld/1157612.html

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供哪些资料_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http://s.yingle.com/y/ld/1157611.html

劳务派遣合同期限 http://s.yingle.com/y/ld/1157610.html 哪些劳动争议可以申请仲裁_打了工资条不给钱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60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有什么义务 http://s.yingle.com/y/ld/1157608.html

劳务派遣员工的社保由谁缴纳_如何办理派遣员工的社保 http://s.yingle.com/y/ld/1157607.html

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是怎样的_该鉴定结论的作出要多久 http://s.yingle.com/y/ld/1157606.html

解除合同的补偿金 http://s.yingle.com/y/ld/1157605.html 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_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 http://s.yingle.com/y/ld/1157604.html

国际劳务派遣机构分类

http://s.yingle.com/y/ld/1157603.html

如何申请劳动能力鉴定_劳动能力鉴定需提交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y/ld/1157602.html

加班费的保护时效是多久_劳动者如何打赢加班费官司 http://s.yingle.com/y/ld/1157601.html

如何约定服务期_约定了服务期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http://s.yingle.com/y/ld/1157600.html

推行绩效工资重在科学建立评估机制 http://s.yingle.com/y/ld/1157599.html

申请工伤认定的材料_哪些情况下应中止工伤认定 http://s.yingle.com/y/ld/115759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用人单位单方面调岗降薪劳动者如何应对 http://s.yingle.com/y/ld/1157597.html

违反保密协议如何赔偿_员工如何赔偿给单位造成的损失 http://s.yingle.com/y/ld/1157596.html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况_不得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ld/1157595.html

劳动者的工资应该怎么支付_单位不按时支付工资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594.html

加班工资应该怎么支付_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593.html

2018探亲假最新规定

http://s.yingle.com/y/ld/1157592.html

劳动者享有什么基本权利

http://s.yingle.com/y/ld/1157591.html

保密协议应具备的条款_签订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ld/1157590.html

怎么确定劳动争议发生时间_劳动争议超过仲裁时效咋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589.html

单位辞退员工的方式_单位能辞退哺乳期女工吗 http://s.yingle.com/y/ld/1157588.html

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是什么_追讨加班费有时间限制吗 http://s.yingle.com/y/ld/115758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用人单位能辞退工伤员工吗_工伤后劳动合同到期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586.html

协议脱产实习时我应享有什么权利 http://s.yingle.com/y/ld/1157585.html

终止合同的条件 http://s.yingle.com/y/ld/1157584.html 工伤死亡的赔偿标准(2018)是怎样的_非工伤死亡怎么赔偿 http://s.yingle.com/y/ld/1157583.html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是多久_工伤认定申请过时限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582.html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_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如何确定 http://s.yingle.com/y/ld/1157581.html

关于双重劳动关系的争议

http://s.yingle.com/y/ld/1157580.html

加班费的计算标准是什么_加班的证据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ld/1157579.html

在职员工有竞业限制义务吗_违反竞业限制义务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578.html

有哪些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_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怎么算 http://s.yingle.com/y/ld/1157577.html

劳动争议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_劳动争议诉讼的条件 http://s.yingle.com/y/ld/1157576.html

婚假有多少天 http://s.yingle.com/y/ld/115757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员工患病能否变更劳动合同_员工患病如何变更劳动合同 http://s.yingle.com/y/ld/1157574.html

单位克扣工资有哪些法律责任_单位克扣工资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573.html

申请工伤认定的条件是什么_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y/ld/1157572.html

自愿加班能索要加班费吗_加班费的支付标准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ld/1157571.html

单位拖欠工资应怎么赔偿_劳动者应该如何应对拖欠工资 http://s.yingle.com/y/ld/1157570.html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法律规定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y/ld/1157569.html

小额担保贷款的贷款额度是多少

http://s.yingle.com/y/ld/1157568.html

怎样认定事实劳动关系_劳动者应保存哪些劳动关系证明 http://s.yingle.com/y/ld/1157567.html

劳动仲裁受理哪些争议_职工应去哪儿申请劳动仲裁 http://s.yingle.com/y/ld/1157566.html

经济补偿金应当怎么计算

http://s.yingle.com/y/ld/1157565.html

我国法定节假日有哪些_法定节假日工资怎么算 http://s.yingle.com/y/ld/115756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 劳动争议的处理 http://s.yingle.com/y/ld/1157563.html 工伤职工要如何申请工伤鉴定_工伤鉴定的程序是怎样的 http://s.yingle.com/y/ld/1157562.html

学生打工被欠工资可受劳动法保护吗 http://s.yingle.com/y/ld/1157561.html

怎样认定不能胜任工作_不能胜任工作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http://s.yingle.com/y/ld/1157560.html

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_加班单位不给加班费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ld/1157559.html

最低工资标准如何适用_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哪些项目 http://s.yingle.com/y/ld/1157558.html

竞业限制有没有补偿_如何应对竞业限制纠纷 http://s.yingle.com/y/ld/1157557.html

公司的试用和实习一样吗

http://s.yingle.com/y/ld/1157556.html

工伤鉴定应如何进行_工伤鉴定费用应当由谁承担 http://s.yingle.com/y/ld/1157555.html

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有哪些_女职工如何休产假 http://s.yingle.com/y/ld/1157554.html

女职工产假有多少天_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待遇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ld/115755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集体协商的原则和内容

http://s.yingle.com/y/ld/1157552.html

保密协议的主要条款_签订保密协议有哪些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y/ld/1157551.html

试用期的期限是多久_单位能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吗 http://s.yingle.com/y/ld/1157550.html

如何申请劳动仲裁_申请劳动仲裁有哪些风险 http://s.yingle.com/y/ld/1157549.html

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_应该如何约定工资 http://s.yingle.com/y/ld/115754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9篇:《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

第五条 女职工在怀孕和产假期间,所在单位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对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有毒有害作业或从事其他容易引起流产、早产、畸胎的特殊工种作业的女职工,应暂时调换工种或酌情减轻工作量。

(二)有五名以上怀孕女职工的单位,有条件的应设立孕妇休息室。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每天享受工间休息一小时,算作劳动时间,并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加班加点;从事立位作业的女职工,其工作场所应设工间休息座位。

(三)准予定期做产前检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应算作劳动时间。

(四)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机构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所在单位应全部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

(五)产假期间照发工资,不影响原有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第六条 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生育时遇有难产的(如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者),可增加产假三十天。属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按《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增加产假。

第七条 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应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四个月以上(含四个月)流产的,给予四十二天产假。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满后,若有实际困难,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哺乳假至婴儿一周岁。哺乳假期间,所在单位应按不低于本人标准工资的75%发给工资。

第十三条 女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广东省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起实施。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日省卫生厅、劳动局、总工会、妇联颁发的粤卫 [1987]414 民《广东省贯彻〈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的补充意见》同时停止执行。

上一篇:职代会筹备工作报告下一篇:江西红色旅游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