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方标准查询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省地方标准查询(精选8篇)

广东省地方标准查询 篇1

即将出台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为了确保广东省内的旅游景区更好地服务于即将举办的广州亚运会,广州市从化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市从化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广州地区旅游景区协会、广州市番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负责草拟的广东省地方标准《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即将正式出台。作为配合广州亚运会的专门标准,《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自发布实施后,将于第16届亚洲运动会和第10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结束时自动废止。据介绍,《旅游景区服务质量》适用于广东省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休闲游憩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公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

按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管理区。服务质量是指利用设施、设备、消费环境和产品,提供服务劳动,在使用价值方面适合和满足游客需要的物质和心理的满足程度。A级景区是指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Pose即Point Of Sells,指电子收款机系统。ATM即Automatic Teller Machine,指银行自动取款机。

据介绍,《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从11个方面规定了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

1、基本要求。景区必须具备完善的法定许可手续、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规章制度、A级景区的服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2、交通服务。交通设施必须完善、布置合理、整洁卫生等。

3、票务服务。售票窗口要有中英文标识,须有收费项目;验票要准确迅速,安全通道须畅通。

4、信息服务。包括景区联网信息、公众信息资料、景区标志、景区广播服务、其他信息服务等。

5、解说服务。包括电子导览服务、电子解说服务、导游员讲解等。

6、配套服务。包括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旅游购物及其他服务。

7、环境服务。主要对景区的开发应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发展生态旅游;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必须科学保护;应有专门的排污、排水系统;应营造优良的环境氛围。

8、卫生服务。包括垃圾的处理、公共厕所的配备、医疗卫生处理等。

9、安全服务。包括安全管理、消防管理、设施设备安全、安全救助。

10、服务人员要求。包括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服务知识、仪表、举止、个人健康卫生及服务语言的要求。

11、投诉处理。包括投诉制度的建立、档案的完善及投诉处理程序等。

(一)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诚信服务。

2、法定许可手续完备,通过相关部门的审验。

3、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有效;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经营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完备健全,认真落实,定期监督检查并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

4、有完善的服务程序、服务规范、服务监督机制、员工手册等服务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基本素质、岗位职责、专业技能和安全方面的培训和演练,塑造良好、文明的员工形象。

5、合理利用景区资源,开展健康、有益的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

识。

6、旅游景区宜建立并逐步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服务标准体系,可进行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认证。

7、A级景区的服务管理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应等级的要求。

8、具备接待游客的旅游吸引物及相关旅游服务设施。

(二)交通服务。

1、交通设施完善,进出安全便捷。

2、应设置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可进入性良好、与景区规模相适应的旅游车站点、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

3、停车场或码头管理规范,明码标价,合理收费。

4、停车场或码头布局合理,车位或泊位满足景区容量要求,配备无障碍车位,标识标线规范、醒目。

5、景区内游览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通行顺畅,游步道设计与景观相协调、便于疏散。

6、景区内交通工具宜使用清洁能源并保证整洁、卫生。

7、景区内交通工具的运行线路设计合理,与环境相协调并保证交通安全。

(三)票务服务。

1、售票服务。售票处应在显要位置,以中外文明示景区的开放时间、售票时间、淡旺季门票价格、享受优惠票价的特殊群体、享受免票的特殊群体及购票须知。在购票须知中应明示景区内其他收费项目、套票价格。景区根据游客流量设置相应数量的售票窗口,根据实时流量开放相应数量的窗口。景区可设置团体购票窗口;必要时散客购票窗口可设立排队隔栏。售票员售票时做到细心、准确、迅速、唱收唱付,并耐心、热情地解答游客的问讯。

2、验票服务。入口、出口处中外文标志明显。合理设置验票入口、出口,旅游旺季时应设立团队入口。验票准确、迅速。设立安全通道,确保畅通。

(四)信息服务。

1、景区互联网信息。景区宜建立面向公众的网站/网页,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并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网站/网页应提供景区票价、开放时间、景区特色、主要景观、景区区位、乘车路线、景区地图、问讯电话、景点最佳游览时间、游览注意事项、自然灾害预警等基本信息。网站/网页应及时更新所在地道路改线、景区特色活动、景点维修等信息。可提供网上远程订票服务。

2、公众信息资料。景区提供的公众信息资料包括研究性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宣传册、宣传页、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公众信息资料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品种多样。公众信息资料提供的基本信息文字简明、真实有效。

3、景区标志。景区外部引导标志规范、设置合理、明显。景区内应置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景观说明牌/简介、中外文指路标志牌、安全警示、游客须知、注意事项等相应的中外文引导标志,且数量足够、内容准确、标志醒目、指向准确。

4、景区广播服务。应提供覆盖景区服务范围的中外文广播服务;应使用普通话和外语广播,播音员发音标准,播放内容简练、清晰、易懂。广播服务内容包括背景音乐、景区导览、安全提示、紧急通知等。背景音乐的选择符合景区的特点,播放时间恰当、音量适中、与环境相协调。

5、其他信息服务。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提供信息、咨询、宣传等服务。接待人员应热情礼貌、普通话标准,熟练使用至少1门外语。提供并对外公布电话咨询服务,电话服务人员普通话标准,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进行答疑服务。通过景区内信息提示或各类媒体途径,向游客提供景区节庆活动举办、景点维护修缮、景点轮休及售票电话、投诉电话等基本信息,内容真实有效。

(五)解说服务。

1、电子导览服务。景区宜配备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电子导览设备,其数量和安放位置合理,与环境相协调。电子导览设备应为游客提供多语种、全面、准确的信息。电子导览设备的操作系统应设计简单、方便游客操作和使用。景区应定时检修电子导览设备,保证其有效运转。

2、电子解说服务。旅游景区宜提供中、英、法、日、韩等多语种电子解说设备租赁服务,解说内容准确、丰富、生动,系统设计方便游客操作。电子解说设备的租赁地点以及归还地点标志醒目、指示明确。有详细、明确的电子解说设备租赁、使用须知,内容包括租赁押金、租金、操作指南以及损坏赔偿等规定。

3、导游员讲解。讲解员/导游员须熟悉业务、持证上岗、规范着装。讲解员/导游员的人数及语种应能满足游客需要,其普通话二级甲等达标率不低于90%。讲解员/导游员讲解真实、准确、生动,讲解内容健康、科学。

(六)配套服务。

1、餐饮服务。景区内餐厅、茶楼、小吃店等餐饮服务设施布局合理,与环境相协调。热情服务、诚信待客、明码标价、出具服务凭证或相应税票,不欺客、宰客。服务人员每年接受体检,上岗须持健康合格证。室内外客用餐桌/椅完好无损、干净无污垢,配有儿童座椅。餐具、饮具、台布、餐巾、面巾等每日清洗、消毒。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饮具。厨房灶台、加工案台、器皿洁净、无油渍;排烟机、通风口无油垢。外购食(饮)品,有食品检验合格证。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食(饮)品的加工制作应生熟分开、禁止使用过期变质原料进行食品加工。饮用水执行相关国家标准。

2、住宿服务。景区内住宿服务设施布局合理,与环境相协调。星级饭店的设施和服务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3、游乐、娱乐/演出服务。游乐设施的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定时检查、维护、保养机器设备,保证安全运行。景区内举办的文艺演出类活动的文化内涵、表演内容、演出服装等文明健康,与景区的特色、主题相匹配。使用临时搭建舞台进行文艺演出的,临建设施不得破坏景区环境和景观特色。景区和文艺演出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景区内的景观、植被、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

4、旅游购物。购物场所数量与布局合理,与环境相协调。诚信经营,购物秩序良好。旅游商品经营者不得尾随兜售、强买强卖。旅游商品货真价实、明码标价、种类丰富,突出本地区及本旅游景区特色。禁止销售过期、变质及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规定的食(饮)品。

广东省地方标准查询 篇2

2015年1月6-7日, 广东省质监局和广东省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D/TC 58) 在广东省农机化培训中心组织召开了《旋耕起垄机技术条件》等省地方标准审定会。会议由广东省质监局标准化处黄怀科长主持, 张定康调研员在会中作了讲话, 他希望专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标准逐条认真审议, 提出合理的审定意见。由来自高校、商检、企业和农机研究、推广、鉴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 分别对由广东省农业机械试3佥鉴定站等单位起草的《旋耕起垄机技术条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起草的《银杏脱壳机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江门市新会区新农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的《手扶拖拉机照明和灯光信号装置》、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等单位起草的《小型甘蔗中耕施肥机》进行了审定。专家组听取了各起草单位的汇报, 审阅了标准编制说明等相关资料, 对该4项标准的内容和格式逐条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修改, 认为该4项标准与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 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专家组一致同意该4项标准通过审定, 建议起草单位按专家组的修改意见修改后上报, 报请省质监局以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上海出台《冷面地方标准》 篇3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原《上海市地方标准冷面卫生标准(DB31/142-94)》进行了修订,对冷面的卫生条件和食品加工过程提出要求。该标准于2013年6月9日发布,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技术指标要求

原料

接触冷面的加工用水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以及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其他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的有关规定。

感官

对冷面的色泽、滋味、性状提出基本要求。

致病菌限量

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限量值作出了规定。

指示菌限量

常用的指示菌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通常以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是否有粪便污染,也反映了食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本标准对菌落总数及大肠埃希氏菌限量值作出了规定。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中的规定。

加工卫生要求

生产加工场所和设施设备

冷面无需加热即可食用,为防止其被环境污染,冷却、存放和拌制熟制冷面应在冷面专间,且专间面积应不小于5平方米。冷面加工场所和设施设备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加工过程

面条烹煮应当烧熟煮透,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烹煮熟制后的面条应在2小时内将中心温度降至20℃以下;配制好的调味酱料及熟制冷面从冷却结束至食用的期限不应超过2小时;专间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采用水冷方式冷却的,应使用瓶(桶)装饮用水或饮用纯净水以及符合相关规定的净水设备处理的或经煮沸的生活饮用水。

饮食安全健康生活

广东省国庆出游景美人少的地方 篇4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栖息地。20xx年被省人大、省政府列入(20xx-20xx)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xx年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优先建设项目和被列入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优先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境内。西距广州290km、距深圳197km,东距汕头180km,水路至香港81海里。保护区由同属黄江河流域的公平区、大湖区和东关联安围区组成,总面积11590.5公顷。其中公平区位于黄江河的上游,大湖区和东关联安围区分别是黄江河仅有的两个入海口所在地,三块湿地在类型上和水鸟资源分布上具有互补性,共同构成了同一流域内复杂多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亚太地区南中国海鸟类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东南沿海少有的鸟类自然保护区。

到20xx年,保护区湿地内共记录到鸟类264种,隶属17目53科,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6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107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47种,《中美迁徙鸟类名录》49种。每年冬季有4万只以上的候鸟在此越冬。20xx年11月海丰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水鸟之乡”称号。20xx年正式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广东省地方标准查询 篇5

受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的委托,对 广东省地方税务系统税务制服制作采购项目 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投标。

一、采购项目编号:GZ11114HG4031

二、采购项目名称:广东省地方税务系统税务制服制作采购项目

三、采购预算:见《用户需求书》

四、项目内容及需求:(采购项目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

1、内容:全省(不含深圳)地方税务系统税务制服制作。包括以下品种:春秋服、冬服、内穿长袖衬衣、外穿长袖衬衣、短袖茄克、夏裤、女裙、防寒服(由各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次招标确定4家中标加工企业(各市局在4家中标人中选择其中一家作为定点厂)。

2、数量:置装人数约23000人。

3、交货期:详见用户需求书。

4、交货地点:广东省内用户指定地点。

5、简要技术要求:详见《用户需求书》。

投标人应对所有招标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五、供应商资格:

1、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2500万元(外币注册资金按本项目发出招标公告之日起至投标截止日止任一时间的境内银行挂牌汇率折合人民币计算。如有异议,由投标人负责举证);

2、2008年以来年服装营业额≥6000万元或行业服装营业额≥3000万元(提供合法中介机构审计报告);

3、具有承担制作国家执法机关(含公、检、法、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制服经验(提供合同复印件),并提供自2008年以来三份单项制服合同加工费金额≥100万元,或者含料工费金额≥200万元的合同复印件(开标时出示原件);

4、具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5、满足《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要求。

符合以上条件的供应商以公开报名的方式确定其投标资格。

请携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加盖公章)至采购代理机构报名,文件如需邮寄请与工作人员联系,在任何情况下采购代理机构对邮寄过程中发生的迟交或遗失均不承担责任。

六、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应当在即日起至2011年12月28日 期间(办公时间内,法定节假日除外)到广州市越秀区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每套售价550(含短袖茄克面料及电子光盘)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七、投标截止时间:2011年12月29日10时00分

八、投标文件递交地点:广州市越秀区

九、开标评标时间:2011年12月29日10时00分

广东省地方标准查询 篇6

——广东省第六次地方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工作报告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陈强

(2011年3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召开第六次地方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广东省地方志事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进行动员部署。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省地方志办对“十一五”时期地方志工作进行总结,对贯彻《发展规划》提出具体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我省地方志工作回顾与总结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谢强华、肖志恒两任分管副省长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各级地方志部门与各有关单位共同努力下,我省地方志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地方志工作成绩显著、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为我省当好全国排头兵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新方志编修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07年,我省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较早全面完成第一轮修志任务,编纂出版省志1部(94部分志)、市县志100部,全面系统记述我省及各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我省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2002年,我省启动第二轮修志,编纂省志1部(43卷)、市县区志118部。目前进展良好、即将全面完成,总体进展处于全国前列。《广东省志》43卷中,11卷完成终审或送终审、17卷完成复审或正在复审、10卷完成初审或正在初审、4卷完成总纂或正在总纂、1卷完成初稿;118部市县区志中,19部出版或部分出版,31部完成终审或送终审,25部完成复审或正在复审,10部完成初审,13部完成评议,18部完成总纂或正在总纂。修志工作进展较好的是广州、深圳、佛山、韶关、梅州、江门、肇庆、清远、云浮市,省军区、省委政研室和省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烟草专卖局。我省第二轮修志质量有新提高,《广东省志》在2009年全国省级志书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接受专家讲评得到高度评价,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纳入志书出版精品工程。

各地积极推动镇(街)志编修工作。东莞、中山市和佛山市南海区将编修镇(街)志列入规划、全面开展。目前,南海区已全面完成、东莞与中山市即将全面完成镇(街)志编修任务。

(二)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我省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理顺综合年鉴管理体制,广泛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目前,100个市县区已经开展、13个县市区正在筹备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除《珠海年鉴》外,县级以上综合年鉴全部由地方志部门组织编纂。2010年,我省首部跨行政区域、由广州市政府牵头编纂的综合年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出版,为年鉴编纂工作创新提供了经验,汪洋书记作序给予肯定。《广东年鉴》在2009年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2010年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评奖中获省级综合年鉴特等奖,《广州年鉴》、《深圳年鉴》、《三水年鉴》在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评奖中获特等奖。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年鉴工作开展较好的是广州、深圳、梅州、惠州、东莞、肇庆和云浮市。

(三)旧志搜集整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2005年,我省启动全面搜集整理历代方志,出版《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工作。经过5年努力,于2010年10月全面完成。搜集新中国成立前历朝历代广东编纂、现存且可查、分散收藏在国内外的省通志、府州志和县志433种,进行整理出版。向国家与省级方志馆,国家与省内大型图书馆,港澳台地区,全省县级以上档案馆、方志馆(室)各赠送1套《集成》。这是广东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全国首创的重大文化工程,有效抢救与保护了广东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解与研究广东提供全面、丰富的历史资料,专家学者誉此为“功德无量”之举。

(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省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原则,不断完善省情信息库,抓好市县区地方志网站建设。目前,建成市县区地方志网站112个,全省地方志信息网络系统研发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形成了以省情信息库为龙头、省市县三级地方志网站联网的信息网络。入库地方志资料2.3亿字、图片4865幅、音视频23个,向社会提供了便捷与较全面的地情信息服务。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是广州、珠海、中山、肇庆和云浮市。

(五)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较好成效。

各级地方志部门结合实际,以各种形式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06年,我办利用丰富的地方志资料编写出版《广东省情读本》,为各级机关与社会提供全面、简明的省情资料。2008年,我办配合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编写《广东改革开放纪事》,全面记述、广泛宣传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与巨大成就,《纪事》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广州市地方志办配合广州建城2222周年活动举办《名城之光·广州之最》展览,配合亚运会编写《广州亚运会志》。配合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深圳市史志办拍摄、播出10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英街》。东莞市地方志办编写《东莞市改革开放30周年图鉴》、《东莞建市20年》和《东莞之最》,清远市地方志办编写《清远60年巡礼》,佛山市地方志办与佛山电视台联合摄制系列新闻片《60年60事》。梅州市地方志办为市重点工程归读公园建设提供所有文字材料,为院士广场建设和梅江桥改造提供历史资料,参与世界客商大厦和世界客都大道的雕塑建设论证。湛江市地方志办编纂出版《湛江古今大事》、《湛江市情》等地情书,积极宣传推介市情;江门市地方志办编辑每周1期的内部刊物《资政参考》供市领导参阅,在《江门日报》开辟“今日往事”专栏,刊登江门市历史上重大事件供市民参阅。潮州市地方志办为广济桥等文物修复提供材料,参与编写旅游景点导游词,编写乡土教材。惠州市地方志办创办《惠州地情与信息》杂志,宣传惠州历史文化,并于2010年举办“惠州地情研究论坛”,组织专家学者对惠州历史与现状进行研究。郁南县地方志办参与县政府申遗工作,整理提供申遗材料,该县禾楼舞、连滩山歌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地方志理论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我省形成了每两年开展一次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的制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举办2次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在广泛撰写论文、组织论文交流基础上,全省推荐27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奖论文达71篇。召开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进行优秀论文交流与讲评,邀请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地方志专家给予指导,出版《广东省地方志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2部。近两年,我省在《中国地方志》发表论文22篇,成为在《中国地方志》发表论文较多的5个省份之一。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开展较好的是广州、深圳、韶关、湛江、肇庆和云浮市。

(七)依法修志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我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2006年5月《条例》发布,同年9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对贯彻《条例》进行动员部署。2007年11月,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我省成为全国第八个地方志立法省份。2008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暂行办法》,规范志书审查验收工作。2009年1月,省政府召开依法修志工作会议,对推进依法修志进行动员部署。目前,我省依法修志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各级政府依法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地方志部门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省政府把地方志事业纳入建设文化大省与文化强省规划纲要;每年召开会议部署地方志工作,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在地方志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加强地方志机构与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确保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广州市政府制定《广州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列入2010年立法预备项目,有望今年正式颁布。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政府定期研究地方志工作,广州市花都区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河源、中山、肇庆等市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近几年,在依法加强对地方志工作领导方面做得较好的是广州、深圳、梅州、韶关、东莞、惠州和云浮市政府。

(八)方志馆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方志馆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全国省级方志馆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的广东方志馆将于今年交付使用。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全国副省级城市方志馆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深圳方志馆正在建设之中。佛山、中山方志馆正在建设之中,东莞市政府决定将3000多平方米的大楼改建为市方志馆,清远方志馆已选定场所待搬迁,湛江方志馆经市政府同意列入工程计划,阳江方志馆列入市“十二五”规划。方志馆的建设,将为发挥地方志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提供重要平台。

(九)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志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拨出近千万元,向80多个地方志部门赠送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向68个基层地方志部门赠送工作用车,为91个地方志部门配备工作站,促进了地方志事业协调发展。

(十)地方志机构与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09年9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将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更名为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进一步明确省地方志办是省政府主管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全省县级以上地方志工作机构全部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广州市新成立的萝岗区、南沙区都已成立地方志机构、落实编制。佛山、韶关、梅州、汕头、茂名市为地方志机构增加编制。河源、清远、中山市将地方志机构升格为正处级,河源市还明确县区地方志机构均为正科级。

我们加强队伍建设,抓好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队伍整体素质。在开展日常性专项业务培训基础上,2009年,我们依托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建立全省地方志干部培训中心,实施为期5年的地方志人才培训工程。每年举办内容包括历史学、地理学、文献学、社会学、统计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地方志与年鉴编纂、地方志信息化,为期1个月的综合业务培训班,计划5年内把全省县级以上地方志机构业务骨干培训一遍。目前已举办2期,培训130多人,取得良好效果。

(十一)专家学者在地方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得到较好发挥。2007年,我省建立地方志专家库,聘请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史志类地方志专家34名,在省情信息库公布专家基本情况,为各级地方志部门联系并发挥专家学者在地方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平台。几年来,各级地方志部门与专家建立了密切联系,邀请专家参与志书与年鉴编纂、志稿评议、审查验收等工作,得到了专家大力支持,推动了地方志工作的开展。

“十一五”时期,我省地方志工作在全国的地位与影响力大大提升,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充分肯定。2008年11月,在每5年召开一次的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我省作为大会交流的4个省份之一介绍开展地方志工作的做法与经验。2010年,省地方志办被评为全国方志系统先进集体。

但是,我省地方志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缺乏广度和深度。大多数地区地方志工作还没有改变“一本书”的传统模式,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展不起来,与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不相适应,这是我省地方志工作最主要的薄弱环节;少数地区贯彻地方志工作法规不力,对地方志工作不重视、不支持,不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经费与条件没保障,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第二轮修志进展不平衡。少数地区和单位修志工作多年来一直进展缓慢,我办多年的督促检查包括省政府办公厅的督办均未能引起重视,没有采取得力措施,一再延误。特别是湛江市麻章区、阳江市江城区修志进度为全省最慢,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已9年,至今仍未完成初稿,今年底将无法完成修志任务,拖全省后腿。

二、“十一五”时期我省地方志工作的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我省地方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最主要的有三条:

(一)坚持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体制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关键。

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工程,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健康开展;地方志全面系统记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涉及面广,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保障。只有在政府主持下,依靠政府强大的资源后盾和有效的工作渠道才能完成;编修地方志是连续不断的工作与宏大的文化工程,参与单位众多,必须有稳定的地方志工作机构筹划组织才能正常运作。实践证明,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体制符合地方志工作规律与要求。我省地方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正是坚持与不断完善这一工作体制的结果。总结“十一五”时期地方志工作,不得不提的是谢强华与肖志恒两任分管副省长对我省地方志事业所起的关键作用。两位副省长认真履行领导职责,把省委、省政府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重视与支持落实到工作中,解决了地方志事业发展中一个又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在全省而且在全国地方志系统都有很好的口碑。肖志恒副省长到各地视察时经常率省地方志办负责人一起检查地方志工作,也是全国第一个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商谈工作的省级领导。借此机会,我代表全省地方志工作者向谢强华、肖志恒副省长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坚持依法修志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保证。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官职官责。但长期以来,地方志工作一直无法可依,随意性大,主观性强。地方志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往往取决于领导个人的文化素质与认识水平。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后,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把地方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推进依法修志,有力促进了地方志事业发展。实践证明,只要各级政府及其地方志机构认真贯彻地方志工作法规,履行职责,依法修志,地方志工作就能健康开展。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地方志工作,必须坚持依法修志。

(三)抓好队伍建设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根本。

队伍素质决定工作水平,做好地方志工作最终靠队伍。我省有地方志工作专职人员约800名,兼职人员数以万计。5年来,各级地方志部门抓队伍建设不放松,培养了一支敬业爱岗、甘于奉献、务实进取的地方志队伍。实践证明,这支队伍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队伍。坚守默默无闻的岗位,不计名利地位,许多人一做就是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把地方志的“冷板凳”坐热,为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余生。省经委原副主任、省交通协会原会长胡朝懿就是代表人物之一。胡朝懿同志参加《广东省志》编修20多年,先后担任第一轮《广东省志》水运志和第二轮《广东省志》交通卷主编,不顾年老体弱,兢兢业业、亲力亲为参加志书编纂工作。在《广东省志》43卷中,交通卷为最早完成终审之一。去年10月,胡老因病不幸去世,临终当天还关心交通卷的修改。根据胡老生前愿望,家人将其主编的《广东省志》交通卷稿与其遗体一起火化。我们相信,地方志工作者为地方志事业所作的贡献,将和他们编纂的地方志书一起载入史册,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三、“十二五”时期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最近,《广东省地方志事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审定同意,是省政府对“十二五”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总体部署。请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完成《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进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上新的更大台阶。

(一)明确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与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与指导思想是,地方志各项工作全面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当好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排头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地方志工作法规为依据,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编纂地方志与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相结合的方针,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发挥积极作用。这一目标与指导思想,注重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在发挥作用中实现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

首先,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观念。地方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应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出发,服务于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大局。“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省发展大局。各级地方志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找准地方志工作与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结合点,认真研究地方志工作能为中心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什么、怎么做,做好谋篇布局。

其次,努力实现地方志工作重点转移,提升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十二五”时期,我省地方志工作将从以修志编鉴为主向以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转移,凸显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

目前,我省全面搜集整理与出版历代方志任务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和地方志信息化基础建设即将全面完成,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正全面开展。根据国务院“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的规定,我省至2020年才启动第三轮修志,客观上为全面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我省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地方志队伍,聚集了一批热心地方志工作的专家,形成了有效运作的地方志工作机制,积累了丰富的地情资料,为全面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要抓住机遇,及时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

(二)全力完成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十二五”时期,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

这是今年地方志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根据省政府部署,今年要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各级政府、省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部署,落实保障措施,抓紧编修进度,确保志书质量,务必在今年底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特别是修志工作进展缓慢的地区与单位,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分析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明确分工,倒排工期,采取有力措施,迎头赶上,确保今年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绝不拖全省后腿。

2.全面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

编纂综合年鉴是县级以上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责。已编纂综合年鉴的地区要落实一年一鉴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尚未编纂综合年鉴的地区,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后要及时开展编纂工作。2012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要全面编纂综合年鉴。省地方志办将加强规划与指导,制定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加强业务培训与年鉴评议交流,实施年鉴精品工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编纂质量。同时,积极推动各单位开展专业年鉴编纂工作。

3.全面实施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是我省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中的一项制度创新。2006年,广州市率先开展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我们认真总结第一、二轮修志工作经验教训和广州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经验,确定在全省实施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经省政府同意,这项制度被列入《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及时搜集与保存地方志资料,是志书编修的基础,可以有效避免因机构撤并、变更或时间较长而造成的资料流失,为下一轮修志做好资料准备。今年,省地方志办将制订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规范,抓好试点。明年开展业务培训,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全面启动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各级地方志部门要认真组织,加强指导,做好资料验收,建立地方志年报资料库。有关单位要按规范与要求做好地方志资料搜集、编写与报送,确保资料全面准确,为下一轮修志积累全面翔实的资料。

4.建成较为完善的地方志信息网络。

今年,省地方志办继续为县级地方志部门配备工作站,基本实现市县区全面建立地方志网站并与省情信息库联网的目标。有条件但尚未建立地方志网站的地区,今年要把地方志网站建立起来。已经建立地方志网站的地区,要不断完善网站内容,完成第一、二轮志书、年鉴等资料入库。要加强现时资料搜集,开辟现实性栏目,努力办成内容全面、信息量大、特色突出、使用便捷的省情信息网络,为社会提供全面的省情信息服务。

5.将各级方志馆建成省情教育基地和地方志文献服务中心。今年底,广东方志馆将建成交付使用。之后几年,深圳、中山、佛山、东莞、湛江、阳江等地方志馆将陆续建成。要面向社会,打破资料室+办公室的方志馆旧模式,设臵省情、市情展厅,以现代技术与手段展示本地自然、历史、人文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向社会进行省情、市情宣传;全面搜集家谱、志书、年鉴等地方文献,为社会提供全面的地方文献服务。更好地发挥方志馆的省情、市情咨询服务与宣传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形式新颖的省情、市情教育基地和地方志文献服务中心。

方志馆是一地重要的文化设施。目前,珠三角地区尚有4个地级市未明确建立方志馆。根据《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条件的可以建立方志馆”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珠三角4市政府在条件许可时应建立方志馆。

6.全面深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这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地方志工作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地方志事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在全省实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申报制度,推动县级以上地方志部门全面开展开发利用工作。各级地方志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完成1至3个开发利用项目,争取出好成果。省地方志办将建立项目评议与扶持机制,推广优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参考价值、对发掘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有积极作用的研究成果。

积极开展省情宣传与研究。组织编写出版《广东改革开放重大事件纪实丛书》,记述改革开放期间广东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开创性的事件,宣传与弘扬广东人民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精神;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合作,每年开展1至2个专题调研,向省委、省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开展粤商文化研究,总结包括祖籍广东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在内的粤商创业精神、经商特点、成功之道与优良传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全面开发广东历代方志资源。广东历代方志中蕴藏着丰富和较全面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广东发展历史、挖掘岭南文化、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分专题组织开展“历代方志中的广东历史”研究,出版《历代方志中的广东历史丛书》,提高岭南文化的学术研究品位及其在全国乃至海外的影响,为了解广东历史、弘扬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7.深入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对外交流。

坚持并深化每两年开展一次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与优秀论文评选、交流活动,加强对志书与年鉴编纂、岭南文化与广东区域史、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提高研究水平,争取出更多更好成果;开展对我省新方志编修实践的系统研究,总结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与特点规律,出版《广东新方志实践与理论探索》,努力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加强与国内外地方志、年鉴编纂机构的学术与工作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与成果;实施地方志产品“走出去”工程,将我省地方志产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宣传推介广东的积极作用。

8.加强地方志队伍与工作机制建设。

加大地方志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地方志队伍。继续实施全省地方志人才培训工程,不断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将全省地方志业务骨干全面培训一遍;分别开展地方志书、综合年鉴、地方志信息化等专项业务培训;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地方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制订与实施全省地方志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开展对地级以上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履行职责情况与工作绩效的考核,促进地方志工作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水平;积极推动县级以上政府将地方志工作列入工作考核范围;开展评先创优活动,评选表彰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先进单位与个人和优秀志书、年鉴、地方志网站,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广东省地方标准查询 篇7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混凝土的泵送施工已成为当今建筑工程最为普遍的施工工艺。但在冬期泵送混凝土施工中,目前还没有一本关于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这就给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生产、检验、验收监督检查带来困惑。如果将混凝土泵送防冻剂分别按照现行的行业标准JC473(泵送剂)和JC475(防冻剂)进行检验和验收,由于是两种混凝土外加剂产品本身存在的较大差异,又会带来一些问题和弊病。

鉴于山东省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生产和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统一和规范混凝土泵送防冻剂在生产、检验、验收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由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提出,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第四批《山东省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编制2009-T-0403》号文同意进行编制。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汇同山东省内有关大学科研、质量监督、生产施工等12家单位成立了编制组。在经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山东省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生产和应用的实践经验,结合山东省冬期施工的具体情况,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并经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11年4月召开了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标准评审会,与会专家认为:标准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填补了国内空白。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审查。2011年7月25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混凝土泵送防冻剂》为山东省地方标准,批准号DB37/T1901-2011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

2 主要内容

《混凝土泵送防冻剂》DB37/T1901主要内容为: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分类5.技术要求6.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8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定9.产品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包装、储存10.产品出厂、退货及附录A水泥砂浆流动度经时变化量测定方法。附录B、混凝土泵送防冻剂产品说明书要求。附录C混凝土泵送防冻剂产品合格证要求。

3 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性能试验

3.1 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样品和试验材料

详见下文。

3.2 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样品选用

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济南49个样品,临沂4个样品,青岛4个样品,济宁4个样品。

3.3 试验材料选用

水泥:采用基准水泥应符合GB8076中的规定,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应符合GB175规定。

砂:Ⅱ区中砂,符合GB8076中的规定。

石子:5mm~10mm碎石与10mm-20mm碎石按4:6质量比例混合,符合GB8076中的规定。

水:符合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技术要求。

3.4 试验研究分析

3.4.1 入模坍落度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采用基准水泥,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3,砂率为47%,选取减水率不同、防冻成分相同的5个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样品,配制相同混凝土用水量(185kg/m3)和水灰比、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试样,将混凝土抗压试件在20℃温度下预养6h后进行养护,检测混凝土在标准养护和负温养护(-10℃)条件下不同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4可以看出,相同水灰比和相同水泥用量的混凝土,随着入模坍落度的增大,抗压强度随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负温条件下养护转标准养护的试件抗压强度降低的程度较之标养条件要大,这说明不同坍落度混凝土的受冻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入模坍落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因而,在试验方法上,将掺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受检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应与泵送施工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180±30mm范围内)相适应,从而使检测结果能更好的反应使用效果,提高检测的指导性。

3.4.2 水灰比对混凝土防冻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采用基准水泥,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3,砂率为47%,选取减水率不同、防冻成分相同的5个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样品,配制相同坍落度(200±10mm)、不同用水量和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试样,将混凝土抗压试件在20℃温度下预养6h后进行养护,检测混凝土在标准养护和负温养护(-10℃)条件下不同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1)相同坍落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抗压强度随之降低;

(2)当水灰比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水灰比>0.55),经负温养护7d的解冻强度越低,其转标准养护28d和56d抗压强度也越低,说明在相同坍落度和水泥用量情况下,防冻性能对混凝土防冻剂(泵送)的减水率有一定要求;

(3)负温养护转标准养护的试件抗压强度降低的程度较之标养条件养护差异相对较小,说明当环境温度降到负温时,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相对减弱,主要是依靠防冻成分促进水泥水化,以提高防冻性能。

因而,在技术指标上,要求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减水率较之普通防冻剂和泵送剂应提高一些;在试验方法上,将基准混凝土用水量为坍落度在(210±10) mm时的最小用水量,基准混凝土用水量为坍落度在(100±10)mm时的最小用水量,目的是为了减小基准混凝土水灰比与受检混凝土水灰比的差距,弱化减水率对抗压强度比的影响程度,突出和增强防冻组分对抗压强度比的影响程度,这样能更好地反应出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防冻效果,从而使检测结果能更好的反应使用效果,提高检测的指导性。

3.4.3 预养时间对混凝土防冻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采用基准水泥,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3,用水量为185kg/m3,砂率为47%,选取相同的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样品,配制的坍落度为(200±10)mm的混凝土试样,将混凝土抗压试件分别在20℃温度下预养0h、6h、12h、24h、、48h后进行养护,检测混凝土在标准养护和负温养护(-10℃)条件下不同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预养时间的增加,基本不影响标养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但随着预养时间的增加,受冻前强度随之增加,受冻7天及其转标养28d、56d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预养时间6h较之不经预养的试件抗压强度和防冻性能明显提高,而预养12h以上的试件经负温养护7d解冻强度差异较大,但其转标养28d、56d的抗压强度基本趋向一致,这说明预养时间及受冻前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会明显提高,超一程度则趋于稳定,因而,在检测方法上,要求保证一定的预养时间,受冻温度越低相应的预养时间和解冻时间应越长。

4 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按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混凝土泵送防冻剂》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对选取山东省地区6个厂家提供的61个样品进行复验试验(由于篇幅所限不在列表)其结果分析如下。

4.1 减水率

从试验数据结果发现:当减水率低于14%时,R+28抗压强度比低于110%时,R-7+28、R-7+56抗压强度比均达不到100%,抗冻性能明显降低。

4.2 泌水率

从试验数据结果发现:掺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混凝土常压泌水率在5%~12%,基本满足正常施工和易性,满足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4.3 含气量

从试验数据结果发现:掺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混凝土含气量在2%~4%之间,对强度影响不大,有助于改善防冻性能。

4.4 坍落度经时变化量

从试验数据结果发现:掺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与减水率有较好相关性,随着减水率提高,坍落度损失降低,当减水率不低于14%时,掺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基本满足正常施工和易性,满足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4.5 凝结时间

从试验数据结果发现:掺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混凝土终凝时间在12~24h,对后期抗压强度增长影响不大,抗压强度比基本满足防冻性能要求。

4.6 抗压强度比

当受冻7d抗压强度低于4.0MPa时,R-7(-5℃)抗压强度比低于20%,R-7 (-10℃)抗压强度比低于10%时,后期抗压强度降低加大,抗冻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负温养护7d的抗压强度与后期强度成正相关但并不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某些情况下负温养护7d的抗压强度过高时其后期强度反而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倒缩现象。-7d抗压强度比凡是满足规定要求的,其-7+28d抗压强度比和-7+56d抗压强度比均满足规定要求,满足防冻性能要求。

当减水率不小于14%时,标准养护条件下受检混凝土较之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不少于5%,经研究规定:标养28d抗压强度比指标定为不小于105%,凡是标养28d抗压强度比在110%以上的样品,其-7+28d抗压强度比和-7+56d抗压强度比均满足规定要求,满足防冻性能要求。

-7+28d抗压强度比与-7+56d抗压强度比成正相关但并不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混凝土泵送防冻剂化学组分的不同,相关性呈现较大差异。凡是-7+28d抗压强度比达到规定要求的,其-7+56d抗压强度比不小于100%,-7+28d抗压强度比与-7+56d抗压强度比成正相关但并不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混凝土泵送防冻剂化学组分的不同,相关性呈现较大差异。规定:温度为-5℃时,-7+28d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95%;规定温度为-10℃时,-7+28d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90%,与JC475-2004规定一致。

4.7 收缩率比、水渗透高度比、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

随着减水率的提高,R-7抗压强度比和R-7+28抗压强度比凡是满足规定要求的,满足规定的防冻性能,其收缩率比、水渗透高度比、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逐渐降低,耐久性能得到改善。

4.8 氯离子含量

大多数样品为无氯盐型混凝土泵送防冻剂,其中有一份氯盐含量较高,与亚硝酸盐等阻锈类防冻成分复合使用,其抗压强度比等指标均达到规定要求,防冻效果较好。

5 结论

经过标准编制组试验研究证明,山东省地方标准《混凝土泵送防冻剂》DB37/T1901-2011,符合目前山东省泵送防冻剂生产及应用的现状。达到了《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标准实施后,提高了山东省混凝土泵送防冻剂技术水平和统一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生产、应用、验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S].

广东省地方标准查询 篇8

摘 要:在广东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认定,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制定精准扶持政策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参考了国内其他省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制定了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评价条件,并对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的下一步工作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9-3

0 引言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8年居全国第二,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广东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产业新体系,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创新发展、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科技创新、增加税收来源、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自2015年以来,全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企业超过5万家。

2016年4月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到2020年,我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翻一番”的要求。制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程序及相关支持措施,明确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对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企业管理、融资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不仅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也方便政府部门及时全面了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情况;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

1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作用

第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型企业链条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是培育新增长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生力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办过程就是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创新人才潜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过程,可以聚众多的小能量成大能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抓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作,对转换增长动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第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是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主体之一。与规模以上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着更强烈的生存愿望和更主动积极的态度将高新技术成果进行市场化转化;同时由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具有产权制度明晰、运行管理机制灵活等特点,使得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能更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进行成功转化。据统计,我国有65%的专利技术、75%的技术开发与革新、85%的新产品,是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贡献的。因此,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纽带,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担者,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重要承载者。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创新创业的初始条件要求并不高,甚至具备一定相关知识的一个人或几个人只要有台电脑、有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创业,就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当前传统产业就业岗位难以大幅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编制难以大量扩充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可以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渠道,也是成就大学生创业梦想的理想载体。

1.2 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创业激情,尤其是在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各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然而在国家层面尚没有制定并发布社会公认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标准和认定的文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所在的领域、范围均比较模糊,导致相关帮扶措施无法精准落实到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影响了整体扶持工作的实施效果,也减缓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发展的进程。

2 国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的主要做法

目前,国家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工作越来越重视,制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这项工作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条件和标准。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14个地方出台了条件不一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基本准入指标判定和科技指标评分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上海市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中,上海市在2016年启动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标准研究工作,制定了初步的标准,目前有1.28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2015年制定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标准及备案文件,目前有8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另一种是采用符合标准条件的企业自主申报、政府部门认定或备案的方式,例如天津市、江苏省、河北省和贵州省等。其中,天津市在2010年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目前有8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在2012年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工作,2014年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目前有1万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还建有江苏省小微企业运行监测平台;河北省在2013年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目前有3.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贵州省在2014年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备案工作,目前有38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广东省江门市2015年在全国首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提出建立“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两个名录库,目前全市列入小微企业名录库共36437家,累计确定备案科技型小微企业共945家。科技部门还可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管理、查询和数据收集等,实现与其他政府部门数据系统的对接,对推进地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016年,江西省制定发布了《江西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也印发了《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标准及备案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中。

3 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定义及标准

3.1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定义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一个复合概念,是科技型企业的科技特性与企业规模特性的结合。因此在制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关于如何划定“中小微企业”的规模范围。目前,我国关于企业规模划型的评定标准有:《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国统字〔2011〕75号)和《GS46-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小微企业判定标准》,三者对企业规模界定范围互有重叠。

二是如何界定哪些企业属于“科技型”。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最早是科技部和财政部在1999年颁发的《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中提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一定科技人员,掌握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标准已经不符合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现实。参照科技部2015年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中小微企业群体,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评价条件的确定

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评价条件主要参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相关条件,参考了国内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相关条件,在其基础上进行调整,采用符合标准条件的企业自主申报、政府部门认定或备案的方式。同时研究采用《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作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评定标准的划型依据。

制定的《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评价条件》包括: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必须在广东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在技术领域方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的企业,包括互联网+、众包、众创、众筹、众扶等方式实施技术创新的新型业态(纯商业经营性企业除外)。在科研基础能力方面,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即可: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上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企业建有内部研发机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有望形成产品或服务。

另外,在企业规模上也有相应的划分标准。在工业领域: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的为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在其他领域:营业收入2亿元以下;其中,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4 下一步工作思路

近年来,广东省围绕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面掌握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培育创新型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广东省在今年制定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评价条件,通过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的论证,相关指标设置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于7月启动全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调查摸底工作。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围绕科学管理、科学评价、精准扶持做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工作,推动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4.1 完善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和指标体系

要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导向,科学制定并完善广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及指标体系,建立以企业规模、技术领域、研发能力为基本条件,以创新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及创新保障能力为指标的创新评价体系。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评估监测工作机制,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提升专项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探索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工作的新模式。

4.2 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数据库

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信息数据库系统,将其作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调查统计、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机制以及财政支持、信用记录征信系统的全流程管理系统。要适时调整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进来,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4.3 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动态管理和监测分析

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实行动态管理监测,全面掌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追踪帮扶政策的实时效果,并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4.4 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体系

目前,我国现行的财税扶持政策大多偏向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部门,使得很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处在了政策优惠的“夹心层”,即普遍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优惠幅度过小,而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又因门槛过高而难以享受。并且,随着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认定,便于精准培育创新主体,有助于系列扶持政策精准落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转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逐渐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体系。

4.5 构建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体系

以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重要来源主体为战略导向,构建“孵化器入孵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企培育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多级联动、逐级提升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体系,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大对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提升广东省企业质态,推动广东省社会经济效益产出。

参 考 文 献

[1] 余惠芬.中小企业标准的理论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0(07):13-17.

[2] 罗亚非,洪荧.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5(05):74-78.

[3] 蔡齐祥,张威,卢霞.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7(01):40-42.

[4] 章卫民,劳剑东,李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分析及划分标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5):135-139.

[5] 高松,刘建国,王莹.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标准定量化研究——基于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证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1(04):107-111.

[6] 刘钒,钟书华.国内创新型小微企业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8):156-160.

[7] 尹辉,周军.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2):108-112.

下一篇:日本留学生回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