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理水平考试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省地理水平考试(推荐8篇)

广东省地理水平考试 篇1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减少运费,下列企业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制糖厂B、造船厂C、瓶装饮料厂D、火力发电厂

2、海运在货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海面宽阔,航线长B、运量大,运费低 C、海岸线曲折,海浪少D、运距长,速度快

3、中东地区沙漠广布,制约中东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B、光热资源 C、淡水资源D、矿产资源

6、相对于华北平原,我国西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稀疏B、人口稀少 C、资源匮乏D、地形复杂

7、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并用于国土整治的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D、管理信息系统

11、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城市规划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山区受地形限制,不同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差别不大 C、山区用地比较集中,城市空间形态往往形成同心圆状 D、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成条带状

12、影响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C、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

15、某考察队在野外考察时,发现,某地岩层含有大量古生物化石,这说明此岩属于 A、花岗岩B、沉积岩 C、变质岩D、侵入岩

16、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大、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到华东地区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B、水路C、铁路D、管道

17、民航班机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空中飞行约需3.5小时,从乌鲁木齐返回至北京,却只需约3小时,造成这一差异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地球公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影响 C、西风环流的影响D、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0、造成我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地形C、土壤D、热量

21、下列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成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D、在交通干线上都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22、有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越发展,环境问题就越难治理

B、环境问题是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

C、解决环境问题是自然界本身的问题,与人类经济活动无关

20世纪初至19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少。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1/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23-24题

23、洞庭湖库容减少将会导致

A、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B、长江下游降水减少 C、湖区航运能力提升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24、1998年以后,经过综合治理,洞庭湖各方面环境条件均有了改善。这一做法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B、地理环境可能论 C、人类中心论C、人地协调论

图5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5—27题。

25、甲处的地貌类型是

A、喀斯特溶洞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D、火山口

26、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失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27、甲处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把永久冻土层融化,为植树造林提供水分 B、建立沿线防护栏,禁止野生动物穿越铁路 C、随车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D、沿线大力垦荒种地,为游客提供土特产

29、下列各组区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累指标归类的是

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33、下列具有因---果关联的灾害是

A、暴雨—泥石流B、洪涝—台风 C、火山—沙尘暴D、滑坡—地震

35、在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时,北方楼房间距应比南方更宽。其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高度B、正午太阳高度 B、昼夜长短C、降水丰度

36、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尽量多买衣服C、尽量多喝饮料少喝水 C、尽量多开小车出行D、尽量选购简易包装食品

39、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悉尼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0、下列有关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 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 D、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41、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水体富营养化D、土壤次生盐渍化

42、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最多的是

A、秦岭南坡B、喜马拉雅山C、天山北坡D、大兴安岭西坡

43、某火山源源不断地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 A、软流层B、地壳C、岩石圈D、地核

44、下列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B、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C、街边小摊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D、居住小区实习垃圾分类回收 图8为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46题

45、由图可推断出该国

A、工业化与城市化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B、二战后,工业对城市化的促进日益加强 C、二十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水平日益下降 D、1970年代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46、由图推断,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

A、农业B、服务业C、矿业D、建筑业

47、下列企业中,原料供应受季节影响最小的是 A、茶叶加工厂B、水果罐头厂C、甘蔗制糖厂D、肉类加工厂

48、农业生产中采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B、提高大棚内的气温 C、降低大棚内的风速D、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49、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将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使海平面上升。这一因果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周期性D、多样性 50、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难以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得到的是 A、沙漠的扩展B、湖泊的消长 C、土壤养分的变化D、冰川的消融

二、单项选择题

51、在我国北方,一些居民居住在蒙古包里,其主要原因是便于 A、适应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B、适应狩猎的生活 C、适应当地崎岖不平的地形D、适应放牧的生活

52、我国煤炭主产区煤炭外运主要采取输煤和输电相结合的形式,输电就是在煤炭产地建发电站,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这种做法不会影响当地的A、气候类型B、产业结构C、就业机会D、空气质量

53、与太阳系其他几大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人类的独特原因是 A、存在黄赤交角B、有自转和公转 C、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水D、形状近似球体

54、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但北回归线经过的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南部受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赤道低气压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D、东北信风影响

56、大城市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A、将大城市的资金、技术分散到中小城市 B、减少或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 C、杜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提高城市用地效率

57、下列地区的气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是

A、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北美洲东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C、非洲南部的地中海气候D、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58、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潮汐的形成B、树木的生长C、信风的移动D、石油的生成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量已经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9—60题。

59、下列城市中,不可能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A、湖北武汉B、吉林长春C、黑龙江大庆D、广东东莞 60、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是 A、依托原有资源,做大做强资源加工型产业

B、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转型 C、停止开采矿产资源,全面进行矿区复垦 D、争取更多资金扶持,加大矿区开发力度

三、双项选择题

61、我国各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A、竹楼—西双版纳B、尖顶屋—华南地区 C、石头屋—三江平原 D、吊脚楼—华北平原

62、下列气候类型中,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63、图10中四幅从近地面到高空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描绘正确的是

A、存在着密切的产业链联系B、可共用园区的基础设施 C、存在着共同的市场份额D、可以分享园区的配套服务 70、水循环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可以

A、促进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均衡

C、不断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态D、促使北半球水平运动的水流向右偏转

A、①B、②C、③D、④ 64、城市大多分布与河流沿岸,其原因只要是河流沿岸

A、降水丰沛B、水源充足C、气候温和D、水运便利 65、下列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级城市数目少,服务范围大

B、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界线分明 C、城市服务范围呈现规则的同心状

D、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覆盖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66、为了有效地减少我国的CO2排放量,合理的做法是

A、限制国民日常消费品的生产与供应B、加快新型能源开发

C、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碳节能产业D、严格限制石油消费和燃煤发电

67、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玩具制造厂向江西转移的只要原因是转入地

A、劳动力成本低B、土地租金较低C、市场更加广阔D、临近技术中心 68、目前能解决华北平原春旱农业用水紧张,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广东省地理水平考试 篇2

关键词:明清时期,广东,经济地理

广东位于中国的南端, 靠近海洋, 地处低纬度, 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 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 热量资源丰富, 雨热同期, 与其他地方相比, 气候条件优越, 气温较高, 夏长冬短, 干湿季节分明。矿产资源丰富, 为工业发展提供多种原材料。明清时期由于良好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广东农业、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传统的“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农民仍然很贫困, 农民的贫困, 制约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造成各个产业的不稳定。

1 明清时期广东农业地理

这里论述的农业指大农业, 农业、林业、副业、牧业、渔业。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依赖自然。人类通过劳动, 认识自然, 顺乎自然, 改造自然, 从而获得所祈求的产物。因此, 自然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大。

广东农耕虽然比黄河、长江流域晚, 但由于历史上战乱较少, 生产相对稳定, 加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优势, 所以明清时期种植业生产的发展比较快, 生产水平很高, 形成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 形成地域化和专业化萌芽。除了粮食作物外, 商品经济也比较发达, 经济作物很多, 农业生产的地方特色表现得更加完备。农田水利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兴建时期。“正统六年, 诏农作以水利为要, 各处堤防闸坝, 或年久坍塌, 不能蓄泄, 陂塘淤塞, 及旧为豪强占据, 小民不得灌溉, 已令停顿, 或有未修复者, 该管官司仍即依例整理。应修筑者悉令修筑, 不许怠慢, 敢有豪强占据水利者, 以土豪论罪。”由于耕地增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耕作制度方面, 普遍种植双季稻, 并利用冬闲再种一季其他农作物, 从而创造出一年三熟制。除水稻之外, 还有大麦、小麦、荞麦、豆类、油菜、粟、番薯、玉米等。明中叶以后, 广东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商品性生产迅猛发展起来。主要的产品有甘蔗、水果、蔬菜、茶叶、棉花等, 而且逐渐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农业商品生产的专业区域。

广东与海外联系密切, 明中叶以后, 殖民者来到华南, 并占据了珠江口外的澳门作为侵略据点。《广东新语》指出:“东粤固多榖之地, 然不能不仰资于西粤, 则以田未尽垦……又广州望县人多务贾, 与时逐, 以香、糖、果、箱、铁器、藤、蜡、番椒、苏木、蒲葵诸货, 北走豫章 (按:今江西) 、吴、浙, 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澳门至于红毛 (按:今欧洲) , 日本、琉球、暹罗 (按:今泰国) 、吕宋 (按:今菲律宾) 、帆踔二洋, 倏忽数千万里, 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 获大赢利。农者以拙业, 力苦利微, 辄弃耒耜而从之。”因此, 明清时期广东农业商品性比较强,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小农经济的商品化, 自然条件的差异、技术传统等因素促使农业的地域分工, 使原来比较单一的粮食生产向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转变。而珠江上游及其支流北江到广州的航运, 为其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2 明清时期广东工业地理

《广东新语》记载, 广东有金、银、铜、铁、珠、铅、玉、水晶等。“铁莫良于广铁。广中产铁之山, 凡有黄水渗流, 则知有铁, 掘之得大铁矿一枚。其状若牛, 是铁牛也。循其脉络深入掘之, 斯得多铁矣。”“铅一曰连……然今广东锡多从广西贺县而至, 贺县出锡, 故名贺。贺, 锡也……又韶州产锡。”“合浦海中, 有珠池七所, 其大者曰平江、杨梅、青婴”“五指山多水晶, 光彩照人, 望如雪弃, 取以为假山, 高至丈余”。《广东通志》中:“有纸, 有笔, 有陶器, 有茶有盐。”其中, 制陶业和冶铁业最为繁盛。

工业当中, 香料值得一提。《广东新语》卷二十六香语记载:“峤南火地, 太阳之精液所发, 其草木多香, 有力者皆降皆结而香。”“海南多阳, 一木五香”, 还有沉香、鹤顶香, 兰香, 檀香等。香料贸易是广东与海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因此而独自繁荣, 但并没有带动相关地区的发展, 使广东整体经济畸形发展。

3 明清时期广东商业地理

明初, 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为了防止海外和内地反抗势力联合起来, 危害刚建立的明政权, 同时, 害怕商品经济的发展, 侵蚀了明政权的自然经济基础, 承袭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因此, 在对外贸易上,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规定“片板不许入海”“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嘉靖年间, “海禁”政策解除以后, 珠江三角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繁荣和商业资本发达的地区, 不仅胜于本省的其他地区, 而且可与江苏的苏、扬, 福建的泉、漳, 安徽的徽州和山西的一些地区相媲美。当时, 珠江三角洲的商品畅销国内外, 商人足迹遍天下, 商业资本雄厚。

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分为贡舶贸易和商舶贸易。贡舶贸易是其他国家到中国来朝贡。朝贡的仪式和手续相当烦琐, 贡期、贡道和船数也有明确的规定。运来的物品, 除贡品外, 其余货物, 运到京师, 由礼部派员监督, 在会同馆开市, 运到市舶司所在地, 也可以互市。贡道大都是经广东, 然后入京朝贡。如从洪武至正德四年, 来贸易和朝贡的国家, “凡十二国, 皆尝来往广东者。”可见广东在贡舶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洪武至永乐年间, 广东贡舶互市, 一般都是由政府收买, 没有抽税。如明初苏禄国来朝贡, 附带“货物, 倒给价, 免抽分。”所谓“给价”, 就是给予所收买货物的价格。所以黄佐说:从广东“布政司案查得, 正统年间以讫弘治, 节年俱无抽分。”直到正德三年, 广东才开始实行抽分制。根据文献记载, 当时外国贡舶来广东, 大抵被规定停泊在沿海的“澳”中, 即“泊口”。诸如新宁县的广海, 望峒, 新会县的奇谭, 香山县的浪白、濠镜、十字门, 东莞县的鸡栖、屯门、虎头门等澳, 皆是外国停泊贡舶之初。

但是明政府规定贡期, 长的十年, 短的一年或三五年一次, 来船一般不能超过三艘, 人数不能超过二百人。这种限制, 使每次进行贸易的数量不大, 规模较小, 根本不能满足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商贸变得很必要。嘉靖元年后, 明政府封闭了福建、浙江市舶司, 广州变成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和贸易中心, 三角洲的商人就近同外国人做生意更日益兴旺活跃。当时的贸易主要有铁器贸易、陶瓷贸易、蔗糖贸易、丝织贸易、果品贸易、鱼花贸易等。

商舶贸易是非法的, 他们经营的出口商品, 大都是违禁物品, 如硝石、硫黄、生丝及丝织品等。这些违禁物品, 都是贡舶贸易及稍后的合法商舶贸易所不允许出口的, 但它们又是国外市场所欢迎的畅销品, 特别是瓷器、生丝和丝织品, 在国外市场上享有相当高的地位。私人在广东沿海的贸易, 承揽了贡舶贸易中的大量商品, 在贡舶贸易中占着相当大的比重, 贡舶贸易中的“官市”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这标志着商舶贸易已经取代贡舶贸易而兴起。

到清代, 市场扩大, 长距离的运输是其重要标志。清代前期, 广东境内人口的增加和商品性农业的迅速发展, 使广东成为一个严重缺粮省份。需要从境外大量输入粮食。珠江三角洲是最大缺区, 主要从湖南和东南亚运米。潮汕三角洲是仅次于珠江三角洲的米粮需求市场。清代前期, 广东棉织业发展迅速, 而广东气候炎热, 人均需布量较少, 因此, 广州、佛山的布匹市场有大量的土布输出广西等地。而盐和生铁的运销, 打破了地区的销售而扩大市场。

贡舶贸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怀柔远人”“羁縻”海外诸国, 防止侵扰边疆的战争, 而商舶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收取课税。贡舶贸易中的舶来品, 是明政府对外贸易的统治政策下的产物, 贡舶贸易多是物物交换, 而商舶贸易则是以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 经营的规模和交易量都很大,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比贡舶贸易大得多。

由于明清时期中国仍处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相结合时期, 这个特点决定了其发展不平衡。以小农经济生产力为底盘的城市商业的发达和繁荣是二律相反的, 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增长的缓慢,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和城市商业的发达与繁荣, 商品流通的规模速度成相反的发展,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是畸形的。广东也不例外, 农业经济比较发达, 并且经济作物比较多, 农业与对外贸易联系密切, 但是市场只是单向流通, 农村向城市提供商品, 从外流向小农的商品除铁制品工具和盐以外, 没有什么商品, 广大农村在集市小市场外没有购买力, 城市商业仍然是剥削阶级的上层奢侈消费品的流通。广东的贸易主要是港口贸易, 而不是全面的多方面的贸易。大市场也具有不稳定性, 受国内状况和国际市场的影响。一言以蔽之, 农业的发展, 工商业的繁荣是不稳定的, 脆弱的。

参考文献

[1][明]黄佐. (嘉靖) 广东通志[M].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印, 1997.

[2][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广东秋冬进补地理 篇3

让我们边走边说。

蛇地理——顺德

秋天进补,小能不想起“秋风起,三蛇肥”这句老话。蛇的脂肪偏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祛风、活血、除寒、去湿,是十分理想的药物和补品。《南越异物志》中就有一首蛇的歌谣:“蚺蚺大蛇,既洪且长,宾亨嘉宴,是豆是觞。”如今.广东的蛇馔已有近50余种,并有多间以蛇为基本菜式的餐馆,许多外国人、外地人来广东,都会品尝一下蛇馔,以为快事。广东人吃蛇又以顺德厨师巧妙的烹饪和合理滋补做法称首。

说到食蛇,顺德人都会眉飞色舞。采用的蛇种类有:过山峰、五步蛇、泰国万蛇、饭铲头、水律、榕蛇、广花蛇等(非受保护类品种)。顺德人做蛇,真可谓林林种种:加老鸡制作蛇煲,亦可红焖、椒盐、美极、麻辣、起片、卤水、串烧等,一定会根据各种蛇的特质作相应的烹调制作。做出的特色菜式有很多,例如:葱油水律蛇、蒜香水律、秘制酱爆蛇球、美极蛇、椒盐蛇、无骨蛇、红焖蛇、辣蛇碌、卤水蛇碌、凉拌蛇皮、榕蛇腩煲、荷叶蒸蛇碌等等,多到讲都讲不完。

顺德专门的蛇馆不多,但当地风味餐馆没蛇的话倒会感觉奇怪。餐馆门前海鲜池、野味架、蛇笼这三件几乎是固定摆设,蛇肉吃法有蒸、美极、椒盐多种,前几年盛行的“龙、凤、虎”(蛇、老鸡、猫)和药材烹饪组合更是大补之物,小蛇和蛇皮、蛇肠、蛇肝及蛇蛋等就拿来滚美味的蛇粥。顺德集北有条专门吃蛇粥的食街,美味的蛇粥吃过后常常让人回味不止,慕名而去的人很多。

顺德的美极蛇很有名,它并非加上美极酱油烹饪这么简单,而是把火腿、虾、鸡和十几味料放在一起慢火煲上三天三夜,几十斤料最后浓缩成几斤精华,制成的美极蛇碌,味道当然美极了。

顺德新近改良的蛇火锅,锅里只是清水,烧滚了,薄薄的蛇片放下去,北方人吃蛇,头痛的是火候,一碟蛇片下去,太早了还没断生,刚放下筷子,却又老了。在顺德大部分做蛇火锅的馆子里,吃蛇省心多了,蛇片下去,水刚一滚,服务生就帮你把火停了,分到各人碗里的蛇片,脆生生的,再蘸上一点蛇馆自制的蛇酱,口感清爽,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另外,这里农家青菜也不错,蛇餐后,不妨点上几道味道鲜甜可口的青菜,蛇餐就更完美了。

觅食宝典

盘龙松皮棚饭店的果叔(梁荣果)的龟蛇雀制作方法、正是集了蛇雀的肥美,再加上龟的鲜美滋补制成、清中有补,味道香浓。(地址:顺德大良大门路口(即马岗桥脚)

电话:0757—22810399);

裕涌尖沙咀饭店的起腩骨椒盐反骨蛇,采用约1斤重榕蛇起腩骨后椒盐炮制、风味独特、无骨香脆.是下酒佳肴。(地址:顺德勒流裕涌苏冲大道电话0765 5631411、13924828289)

羊地理——珠三角

在《本草纲目》里看到过记载:“羊肉,性温味甘,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可正气祛邪、治畏寒怕热;为补元阳、宜血气的滋补上品;对寒暑侵袭、冷热不均、四肢无力、产病后虚弱有奇效。”故传统中医学又有“人参恒气,羊肉补形”之论。

进补的羊,以琼州之宝东山羊为上品,入药惟有东山羊。东山羊跨海来到广东地界后,经过广味烹饪,已经成为易地美食的典范。识饮识食的珠三角游客,绝不会错过在冬令时节吃东山羊的机会。

珠三角饮食圈里,最惯常做白切东山羊,采用几十种名贵佐料和中草药,一次焖成,充分保持了羊肉的本味鲜美,色如琥珀,酥烂味醇,咸淡平和,既除去了羊肉的腥膻,而且肉质鲜嫩,不油不腻,羊肉口感也很好

到顺德羊家庄吃东山羊,他家的料碟特别,用秘制腐乳酱,适当蘸之,更具风味,吃过后颊齿留香,久久还在回味。至于具体是何种香料,老板言必称秘方,不便透露,更添其神秘感。看来欲知其味,只有你亲尝了。

羊肉除了用来做菜,炮制各色汤品也是一大特色,巴戟杜仲炖羊鞭汤、羊胎汤、天麻炖羊脑等都是商家热卖的靓汤。贪靓的食友要了一份大补羊胎素,此菜以纯正的东山羊羊胎盘为主要原料,佐以黄芪、当归等多种原料精心制作而成,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滋补的效果。由于羊胎有美容驻颜的功效,故而可称得上是美容、进补的最佳食品,而大补羊胎素则当然是女士们秋冬季节里的首选。虽然羊胎盘听起来有点让人畏惧,不过蘸着料汁吃过一块之后,发现口感极为爽脆,有点类似脆骨的感觉。浓汤一入口,没有半点腥膻味,浓郁之余还有几丝清甜,并且深知羊胎这种东西对皮肤很有好处,于是就没心没肺地吃将起来。

觅食宝典东山羊庄的红焖东山羊、清汤东山羊、椰汁东山羊等,各具特色,皆是难得的美味。(电话:0757-22661191、22629991,地址:顺德大良国际商业城A区3座地铺);

海南东山羊庄(地址:广州芳村食街左边最后一间店。)深圳的朋友不要错过了,深圳市宝安区43区兴华一路也开东山羊庄了。

狗地理——茂名

寒冬至,狗肉香。狗肉味道醇厚,香气浓郁,是我国许多民族钟爱的美食,一些地方还将其称为“香肉”。寒冬吃它当然是有理由的,除了味美,它还是一种补性很强的营养食品。狗肉所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十分丰富。寒冬腊月吃狗肉对腰痛、脚冷、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能达到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目的。据《本草纲目》记载,冬日食狗肉“能安五脏、轻身、益气、强肾、暖腰膝、壮气力、补五痨七伤、实下焦”。

广东有句俗语,“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唔稳(站不稳)”,说的就是广东人最中意食的开煲狗肉,在开锅的一刻,不可抗拒的味道扑鼻而来。

除了开煲狗肉,在岭南地区的潮州、梅州、深圳、广州等地,食犬之风长盛不衰。多数地区视狗肉为冬令补品,故有“十二月吃狗肉,六月见功”的说法。狗肉的食法很多,有红烧、清炖、油爆、卤制等。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广东潮州的“狗肉全席”,全席十余道菜无论煎炒烹炸,均以狗肉为主料,香味扑鼻,引人垂涎。

广东人“爱”狗,又数茂名人为最。美味当前,就像济公那句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秋冬时节,茂名街头满是狗肉飘香的景象,如果把狗肉当做是茂名最有特色的饮食文化景观,相信许多人皆以为然。

国庆长假,去了茂名电白麻岗镇吃沙锅狗肉,坐在小镇的馆子里品茶聊天,很是惬意。看着炉子里忽闪忽闪窜上的火苗儿,像是欢迎我这个慕名客,服务员脚下生风,转眼间就端来一个砂煲搁在炉子上,一会,原汁狗肉汤和已煮至七八分熟的狗肉也上来了,等到酱、油、葱、蒜之类佐料和满篮子的新鲜碧绿蔬菜上齐的时候,满桌子酱味和着沸腾的狗肉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满桌期待开锅的一刻,众人的眼光几乎同时都聚到了一起——这就是开煲狗肉的魅力。

觅食宝典

被当地人公认为茂名最好的露天矿幼儿园的狗肉煲,汤色清澈,狗肉嫩而不韧。还有瀛州公园对面的阿兴狗煲、梦味食庄狗肉火锅,南新路的高州特色狗脚、详记盐狗也都不错。记得吃狗肉的同时可寻访附近好吃的鸭粥,热燥的狗肉和鸭粥同吃简直就是绝配。

深圳著名的观澜狗肉,颇俱特色,是广东名菜之一。狗肉集羊肉之脆嫩,兔肉之香醇,鸡肉之鲜美为一体,营养滋补,具有强身健骨、祛病延年之功效。观澜财记狗肉(观澜镇大东门街粮食局旁

电话:0755—28080663);

广东省地理水平考试 篇4

地理试题 2017.11 第Ⅰ卷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7月初,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小明游览了祖国多处景点,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下图甲、乙两幅照片是他的摄影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1.造成图中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降水 C.海拔 D.植被 2.下列来自小明在两地的旅游日记,最可信的是 A.甲地瀑布很壮观,再过3个月瀑布下泄水量会更大 B.乙地凸出地面的景观是经年累月的风力堆积所形成 C.甲地夏季降水丰富,经常出现高温天气 D.罗盘测得的乙地垄槽走向为东北—西南 【答案】1.B 2.D 【解析】

1.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低,但阴雨天气较多,而乙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因此造成图中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故选B。

2.据题干知,7月初拍摄的照片,再过3个月雨季结束,瀑布下泄水量会减少,A错误;乙

6.推测风车在当地人最初改造自然环境方面的作用 A.排水 B.灌溉 C.发电 D.磨粉

7.桑斯安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俄国的彼得大帝曾于1697年带领考察团到此学习。鼎盛时期的桑斯安斯,主导产业是

A.造纸业 B.制鞋业 C.纺织业 D.造船业

8.首列义乌—伦敦的中欧班列,于当地时间2017年1月18日13时抵达英国伦敦巴金车站,这意味着中英贸易的物流运输实现了全陆地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索马里沿岸盛行离岸风,渔业资源丰富 B.附近的著名海峡风浪大,危害海上航行 C.东亚地区的水循环活跃,河流进入汛期 D.与该国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一半 【答案】6.A 7.D 8.B 【解析】

6.由材料可知,图示国家为欧洲西部的荷兰,位于盛行西风带,全年温和多雨,该地降水量大,且地势低平,风车最早的作用应为排水,A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不会有灌溉和磨粉的需求,BD错。由于该地风车为传统的方式,利用风力发电是较为现代的利用方式,C错。故选A。

7.由题目可知,该地为世界最早的工业区,该地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区,交通运输方式以水运

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共5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示意我国辽西某矿区,面积约为10 km2,东距渤海港口葫芦岛市区32 km。矿区内地表发育有季节性河流黑鱼沟,水量较小。矿区1940年开始开采钼矿(伴生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建国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钼矿,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后因管理不善、市场变化等原因,于1999年11月宣告破产,留下大量“下岗”人员,以及126个坑口和122家选矿厂。为解决矿区遗留的众多问题,2000年该矿区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切实改善了民生,目前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生态转型”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描述该矿区地形特点。

(2)分析水库修建前黑鱼沟径流量特点的成因。

(3)指出该矿区迅速发展成为大型钼矿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4)为解决就业问题,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哪些?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西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谷地。

(2)流域面积小,故水量小;以降水补给为主,冬季降水很少,所以夏季流量较大;加之冬季气温低,地表和浅层地下水结冰,导致断流。

(3)钼矿资源丰富;公路连接葫芦岛港口,海陆交通便捷;建国后经济复苏,市场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

(4)加强技术探矿,综合利用伴生矿;资源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积极开发区外的矿产;完善

(2)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美国A州的免耕更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试述其原因。(3)免耕的推广都存在阻力,与美国A州相比,河南省哪些方面的阻力因素更大? 【答案】(1)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受地形分布的影响,成为冬季风的通道(狭管效应明显);临湖泊,下垫面摩擦力小,冬季风风力大。

(2)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减轻耕地的风力侵蚀和大气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利于雨水下渗及土壤保墒,节约水资源(节水抗旱)。(3)深受传统精耕细作观念影响,农民对免耕的接受慢;小农经营,农机具购置资金短缺;人多地少且地块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适用的免耕技术和农机具的不够完善。【解析】(1)据图可知,B城为美国的芝加哥。冬季多大风的原因应从地形、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形成风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美国地形分东中西三大纵列带,受地形分布的影响,成为冬季风的通道,狭管效应明显,加剧风力;据图可知,临湖泊,下垫面摩擦力小,冬季风风力大。

(2)据材料可知,免耕是在收获之后的整个冬天将植物的茎杆一直留在农田中,到第二年播种季节时,农场主既不去除这些茎杆,也不翻动土地,而是直接利用农业机械开凿出一条条狭窄的凹槽,同时将种子撒在这些凹槽中,即完成春播。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减轻耕地的风力侵蚀和大气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利于雨水下渗及土壤保墒,节约水资源(节水抗旱)。

(3)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河南省深受传统精耕细作观念影响,农民对免耕的接受慢;且小农经营,农机具购置资金短缺;人多地少且地块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适用的免耕技术和农机具的不够完善。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是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旅游景区主要由坝达景区、老虎嘴景区、多依树景区3部分组成,全线长45公里。梯田从海拔400米直向延伸至海拔1800米,依山开垦,万亩层层叠叠气势磅礴。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云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目前,多数游客在景区内的家庭旅馆住宿,费用不高,尤其是在淡季标准房平均只有60元/晚,而旺季价格不菲,标准间平均350元/晚,最高达800元/晚。右图为元阳梯田在云南省的示意图。

广东省地理水平考试 篇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I卷(单项选择题 60分)

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的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图完成1~2题。1.蓝巨星属于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条件差 ②宇宙环境不安全 ③无大气层存在 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7年11月13日,金星和木星以超近距离相遇,在东方的低空中,出现“金星合木星”景象。读图完成3~4题。3.两行星相比 A.金星比木星体积大 B.木星比金星表面温度高 C.金星比木星距地球近D.木星比金星大气稀薄 4.“金星合木星”景象反映出

A.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的变化 B.行星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 B.行星公转周期的变化 D.行星公转方向的变化

2017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的耀斑强度纪录。读图完成5~6题 5.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一批摄影师出行拍摄由此带来的奇异景观,推测他们奔赴的纬度地带及拍摄的景观分别是 A.低纬度 日食 B.高纬度 极光 C.低纬度 太阳风暴 D.高纬度 流星雨

6.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

A.多地发生强烈地震 B.多地出现大范围雾霾 B.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D.电离层受到强烈扰动

下图所示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7~9题。7.图中曲线

A.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8.影响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层厚度 B.地势高低 C.植被状况 D.纬度高低

9.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云量增加 B.环境污染 C.气候变暖 D.人口增加 2017年12月7日,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爆发,右图为火山喷发景象。读图完成10~11题 10.火山喷发的岩浆

A.来自地壳 B.来自地核

C.上升中经过莫霍界面 D.上升中经过古登堡界面

11.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壶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读壶穴景观图,完成12~13题。12.壶穴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13.下列地貌类型与壶穴成因相似的是

A.冲积扇 B.戈壁荒滩 C.黄土沟谷 D.沙丘沙垄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4~15题。14.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2018年1月19日,我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6~17题。

16.火箭从发射至万米高空,经历的大气层气温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17.卫星在预定轨道运行中

A.空气阻力大 B.受重力影响大 C.易受天气状况影响 D.易受太阳风影响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8~19题。18.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在各纬度均出现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 19.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少 B.全球降水量减少 C.平流层气温降低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21.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温室效应 B.水循环 C.热力环流 D.融冰吸热 22.自然界中为该类地理现象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B.地壳运动 D.地球引力

下图所示为2018年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23~24题。23.①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4.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下图为“月宫一号”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字母a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植物蒸腾 ②水汽输送 ③蒸发 ④地表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

A.水处理 B.低压蒸馏 C.饮用水储存 D.营养液配制

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27~28题。27.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余震次数较多 ②防震意识较差 ③建筑质量较差 ④人口较为密集 A.①② B.②③ B.③④ D.①③ 28.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017年底13号台风“天鸽”与8月23日在广东沿海登陆,下图为台风“天鸽”22日20时~23日20时降水预报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台风“天鸽”从形成、移动到登陆前的过程中,未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降水 D.蒸发 30.台风“天鸽”预警发布后,广东有关部门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修建水库,加固堤坝 B.河流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水库开闸放水,腾出库容 D.开挖入海河道,增加入海水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31.(10分)读某滨海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表示辐射,B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C表示辐射,D表示辐射。(3分)(2)与晴天相比,分析图中云层对该地昼夜温差的影响。(3分)

(3)图中工厂右侧紧邻大海,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的影响,指出工厂烟尘飘向画法错误的是“昼”还是“夜”,并分析原因。(4分)3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与之相邻的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面为华山、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及华山景观图。

(1)据图说出华山的构造地貌类型及景观特点。(4分)(2)说明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4分)3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径流量一度明显下降。图1所示白洋淀水系分布,图2所示白洋淀蒸发量年内变化。

图2 图1(1)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白洋淀1、2月和5、6月水位偏低的原因。(4分)(2)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3)针对白洋淀面临“干淀”困境。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3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寒潮影响,2018年1月2日起我国五省出现暴雪灾害,截止到1月5日造成56.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31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下面为灾情图片。

(1)说出这次雪灾可能造成的危害。(6分)

(2)面对雪灾冻害,作为一名学生,你应该如何应对?(4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第I卷(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B 2.D 3.C 4.B 5.B 6.D 7.A 8.D 9.C 10.C 11.C 12.B 13.C 14.D 15.C 16.B 17.D 18.C 19.C 20.B 21.C 22.A 23.A 24.D 25.D 26.B 27.B 28.B 29.A 30.C

第II卷(共40分)

31.(10分)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3分)

(2)白天云层消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相对较低;夜间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气温相对较高;昼夜温差较小。(3分)

(3)昼。(1分)原因: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海面气温低,气压高;风应从海洋吹向陆地。(3分)32.(8分)

(1)断块山(2分)陡峭、险峻(2分)

(2)地壳运动使渭河平原断裂下陷形成谷地(低地)(2分);经过流水(渭河)沉积作用,形成渭河平原(2分)33.(12分)

(1)

1、2月降水较少,径流量少;

5、6月,降水较少,蒸发旺盛。(4分)(2)大量开采地下水,白洋淀水量下渗增多;入淀河流径流量减少。(4分)

(3)跨流域调水;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库截留);合理开采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4分,答出4点即可)34.(10分)

(1)农作物遭受冻害,减产、绝收;雪灾压垮农业大棚,造成经济损失;交通受阻,事故多发;通信、电力设施受损,造成生活不便;压垮房屋,造成经济损失。(6分,答出3点即可)

广东省地理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篇6

广东省地理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广东省地理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第一部分任务与困难一、主要任务按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大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学员跟岗学习工作指南》,结合佛山一中李志伟老师工作室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跟岗学习的主要任务:(1)制定个人跟岗学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规划;(2)撰写《跟岗学习日志》,并发布于个人博客;(3)完成课题开题报告;(4)每人听评课10节以上,上课2节;(5)开发一节优秀课例(文字或课件);(6)每人写3篇教学反思和2篇读书笔记;(7)聆听专家报告,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二、主要困难1.人数较多,听评课不够全面我们这个学习班总共有17位老师,同一节课可能安排三个老师同时上,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没能把每个跟岗老师的课都听齐,这是非常遗憾的事。2.工作室的配置不全面工作室的电脑配置只有一台,而学员有17个,跟岗学习日志、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不能及时输入电脑并发至博客。第二部分过程与做法一、思想重视,积极准备这次跟岗学习,虽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认为这是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思想重视,多方面积极准备。通盘考虑学校工作,积极与学校领导交流,安排好各方面的工作。二、制订学习计划为完成跟岗学习任务,按照工作室布置,我制定“跟岗学习个人计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按照计划,我顺利地完成跟岗学习期间的各项任务。受到了工作室主持人李老师和同行的肯定。三、虚心学习,及时请教。这次跟岗学习,可谓高手林立,让我大开眼界,自愧不如。因此在跟岗学习期间,我除了常规工作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及时地向佛山一中的老师和其他骨干教师交流和请教。四、具体做法如下:(一)上课、听课、评课、促进教学。在这期间,我有幸听到佛山一中李志伟等5位老师、佛山二中杨波老师、以及学习班其他16位优秀地理老师精彩而有特色的课共25节。每一节课都是上课教师的智慧凝聚,每一次评课都是工作室老师对教学的研讨,每一次反思都是对我极大的触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按李老师的安排,我在高一(10)班上了两节课。备课时我得到同组老师的细致指导,课后他们对我的课深入剖析,给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对我的教学有极大帮助。加上20天与其他十六位老师的交流,使我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和高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感悟,同时也更明确作为高中地理老师的我仍需不断努力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二)专家名师讲座+读书=提高理论水平。工作室在第三周安排了省教育厅地理教师员周顺彬老师给我们作了《地理教师个人定位》和《科组在新课改中的作用》两个报告,佛山市地理教育员姚雁老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案列的分析与思考》讲座,佛山三中谷跃飞、学习班江南阳老师三板画技巧专题讲座,姚九清老师的趣味地理教学经验介绍和李志伟老师《“智慧”备考》,孙磊老师还作《思考促进提高,研究加快成长》的报告。这些专家的报告,加上在这期间自己读的几本书--《在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里耕耘》、《动态教师》让我在短时间内对于理论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较好的基础。(三)参观名校,取经索宝。工作室带我们参观了佛山一中的地理电教室、华英学校中学的地理院、佛山二中、石门中学狮山校区校园,本人也趁机到佛山四中和里水中学参观了校园。本人发现,每所名校的成功都离不开精良的管理、独特的教学理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佛山地区的地理初中教学也存在不重视的`普遍现象,这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是很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三部分效果与反思跟岗学习期间,我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以后我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当前,面对新课程,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观念的更新是不行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其次,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1.由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2.“教书匠”转向“专家型”。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再次,新课程更需要开放教师。1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点评,指导或精湛的讲解。最后,教师要及时阅读,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教学才能收放自如。教师还要及时写教学反思,及时多角度来思考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东省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篇7

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城镇化有不同的理解。经济学家认为城镇化是指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地理学家认为城镇化是区域范围内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地域范围的扩大;社会学家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及人际关系在特定地域空间中不断变化的过程;人口学家认为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的现象和过程, 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是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因此, 本文在对广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测量方面, 采用了综合指标法, 建立一个涉及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各方面的指标体系。

1 广东省综合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根据科学性、综合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本着全方位衡量城镇化水平的目的,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到衡量广东省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城镇化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

(1) 人口城镇化指标:城镇人口比重 (%)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

(2) 经济城镇化指标:工业总产值 (亿元) 、人均GDP (元)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

(3) 生活方式城镇化指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医院床位数 (张) 、公共图书馆数 (个)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电 (千瓦时) 。

(4) 基础设施城镇化指标: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铺设面积 (平方米)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 (公顷) 、公共汽电车总量 (辆) 。

2 广东省综合城镇化水平的评价

指标确立以后, 要通过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来度量城镇化水平。在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实践中, 人们创造了各种不同的综合评价的方法,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应用条件以及应用领域。本文采用了改进的熵值法对广东省1993年以来的综合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

2.1 改进熵值法的计算步骤

(1) 由于所选指标数值差异较大, 难以直接进行比较, 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无量纲化的处理, 以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 本文首先采用了标准化 (Z-Scores) 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也即标准化处理。设有m个评价主体, n项评价指标, 形成原始矩阵为第i个评价主体的第j个指标 (i=1, 2, …m;j=1, 2, …n)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2) 为消除负值的影响, 将坐标平移, 指标值式中K为坐标平移的幅度, 其评价效果越显著, 在本文中, 令K=3。

(3) 计算指标其中:

(4)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5)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强。

(6) 计算指标其公式为:

(7) 利用公式:

计算第i年的城镇化水平。

2.2 广东省综合城镇化水平的评价

为了确定广东省历年的综合城镇化水平, 根据改进熵值法的计算步骤, 先利用SPSS将1993~2011年18项指标的342个数据标准化, 然后利用Excel2007, 计算出各级指标的熵值及权重。各指标熵值与权重如表1。

通过上文计算出来的权重, 进一步求得广东省1993~2011年, 各年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以及基础设施城镇化的数据如表2。

通过上文的分析, 本文计算出了广东省综合的城镇化水平, 该综合指标基本比较全面地反映了1993年以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根据综合指标测算的广东省城镇化水平 (表2) , 可以看到自1993年至2011年, 广东省综合城镇化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综合城镇化水平从1993年的0.03010增加到2011年的0.08292, 增长了1.8倍, 表明广东省的城镇化水平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一般常用的人口城镇化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93年的38.3%上升到2011年的66.5%, 这表明广东省城镇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为了判断广东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同广东省经济、社会以及各种配套的基础设施允许和要求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是否相适应, 把广东省“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综合城镇化”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下比较两者走势的拟合程度, 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到, 1993~2011年期间, 综合的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城镇化水平都是上升的, 但是基于综合指标体系得到的城镇化水平是低于人口城镇化比重的, 说明广东省经济、社会及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同广东省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相适应。

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这些促进了广东省外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对各类型劳动力的需求也飞速上升, 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向城镇聚集, 但是各种综合服务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却没有跟上城镇人口集聚的步伐, 有很大一部分进入城镇的人口并不能真正享受高品质的城镇生活, 因此导致了广东省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于综合城镇化水平。

根据表1计算出来的各指标的权重, 可以得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城镇化各自的权重, 分别为0.177、0.384、0.275、0.164。经济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的权重均在0.25以上, 表明1993~2011年广东省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城镇化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同时根据前面的计算得到1993~2011年广东省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以及基础设施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贡献的趋势, 如图2。

从图2中可以对广东省1993年以来综合城镇化中的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城镇化的综合得分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 广东省的城镇化进程表现为经济的高速增长, 经济城镇化在综合城镇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由1993年的0.01075增至2011年的0.03264, 增长了2.04倍。从图2中可以看出, 其对综合城镇化的贡献一直保持在35%以上, 最高的时候甚至到了42.3%, 这说明了广东省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已经成为了影响广东省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因素。

其次, 广东省的城镇化进程也表现为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由1993年的0.00761增至2011年的0.02305, 增长了2.03倍。从图2中可以看出, 在以经济城镇化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中, 生活方式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的贡献虽然有所上升, 但是上升幅度很小, 尤其是1996年以来, 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对综合城镇化的贡献一直维持在27%左右。

最后, 广东省的城镇化进程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分别由1993年的0.0647和0.0527到2011年的0.01347和0.01377, 分别增长了1.08倍和1.76倍。从图2可以看到, 人口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的贡献不但没有上升, 反而出现了下降趋势。人口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的贡献在1995年时最高, 达到了25%, 但是1996年出现了快速的下降, 之后人口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的贡献一直维持在17%左右。而基础设施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的贡献在1993~2011年这段时间虽然有变化, 但是变化非常小, 稳定在16%左右。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涉及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城镇化的综合指标体系, 全面完整地体现了广东省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演变, 较好地体现了广东省城镇化的内涵。对广东省综合城镇化水平的定量分析表明广东省城镇化和综合水平和人口城镇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广东省城镇化的发展以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 其次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但同时自1993年以来, 综合城镇化的水平始终低于人口城镇化, 说明广东省经济、社会以及各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同广东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不适应。

3.2 政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 为了促进广东省综合城镇化水平更好地发展, 应做出以下努力:首先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有效地加快城镇化进程, 必须完善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能够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使更多人享受城镇发展带来的便利。其次是改革户籍制度。广东省是一个外来人口较多的省份, 但很多的外来人口并没有完全改变其原有的生活方式, 这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密不可分。因此, 要加快广东的城镇化进程, 必须首先实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二元户籍结构的存在使得很多在城市有稳定工作、固定居住场所的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镇入学、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这部分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城市人口, 其消费观念没有和城镇居民趋同。因此, 应破除现有的户籍制度, 稳步有序地促进农村居民进入城镇成为真正意义的城镇人口。通过户籍制度的改变, 使得这部分新城镇人口的消费观念跟上城镇人口的步伐,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人口, 提高广东省城镇化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国刚.城镇化,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 2010 (012) .

[2]林泉.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 2001 (4) .

[3]陈明星, 陆大道, 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 2009, 64 (4) .

[4]刘志刚, 代合治.城市化水平测定的方法与实证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 (2) .

[5]张同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J].城市问题, 2009 (008) .

广东省地理水平考试 篇8

摘要:根据2014年9月4号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2016年广东省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地理高考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列入改革的范畴。这一变革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的重视。本文通过对2010-2014年地理高考广东卷与全国卷进行对比分析,从试题的试卷结构分析、知识内容分析和地图、图表题的角度,得出广东卷与全国卷在试卷结构、知识内容以及命题立意上的差异: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更侧重自然地理知识的考察,考察学生对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能力、简单预测的能力、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全国卷对理性知识的考查多于感性知识。

关键词:地理高考,广东卷,全国卷,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1 引言

自1952年地理作为必考科目被划入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以来,地理在高考的舞台几经废兴,经历文革的停滞后,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考试科目分为理工农医和文科两大类。地理科被纳人文科类考试科目中。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科目全部实行“3十2”方案,即在高考科目中,文科取消了地理,理科取消了生物和政治。1999年,广东省开始试行“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科作为“X”中的一项由高校自主选择。至此,地理科目重又出现在高考科目的队列中。2005年,广东省实行自主命题,至2014年刚好走过十年的历程。根据教育部门最新发布的消息称,2016年广东省将重新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

关于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与全国卷的对比分析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2010-2014年地理高考广东卷和全国1卷为研究对象,从试题的试卷结构分析、知识内容分析、地图、图表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变化趋势及差异,为一线的地理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2 对比分析

根据全国地理高考考试大纲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1、必修2、必修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考点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五大模块的内容。其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为必修内容,城乡规划与环境保护为选修内容。

2.1 自然地理模块

自然地理模块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大部分内容。

从考点分配看,2010-2014年地理高考全国1卷在自然地理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五部分的内容上的分配不均,五年都重点考察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这部分内容,特别是对气候的考察,每年都有涉及。而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这考察的相对较少,只在2014年出现了两道选择题,其他年份都没有考察过。

2010-2014年地理高考广东卷对比全国1卷在自然地理考点分配的差异表现在:广东卷较全国1卷在考点上每年的分布较为平均,虽然广东卷也重点考察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这部分内容,但在其他四大部分内容基本每年都会有所涉及。可见广东卷的涉及考点更为广泛。而无论是广东卷还是全国卷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基本都是每年自然地理考察的重点。

从分值比重上看,全国卷和广东卷的自然地理分值比重较其他几个模块比重都是最大的,占全卷分值比重的40%~50%。而具体到每一年广东卷的自然地理分值都是比全国1卷要高的。可见广东卷比全国1卷更加注重自然地理知识的考察。

从考察形式上看,全国卷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而广东卷则以主观题的形式为主。重点考察了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候类型及特征描述等内容。如2011年40(2)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气候类型及成因,2011年41(3)石羊河的气候类型判断,2012年40(1)加拿大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描述等。都是以主观题或者是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2.2 人文地理模块

人文地理模块主要包括人口和城市、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三部分内容。

在考点分布上,2010-2014年全国1卷主要集中在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这部分内容,对人口和城市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内容涉及较少。主要考察了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五年的试题都有涉及到这一知识点。2010-2014年广东卷人文地理考点分布主要集中在人口和城市和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这两部分内容。两份试卷在近五年内都没有涉及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部分的内容考察。

从分值比重上看,全国卷和广东卷的人文地理分值比重差异较大,占全卷分值比重的24%~38%不等。全国1卷比较注重人文地理模块的考察,分值比重每年都在30%以上,最高的是2011年一共出了38分的题目。相对于全国卷来讲,广东卷在人文地理的考察分值较少。总体在25分左右,但在2010年出现了一个高峰值,出了34分的題目。

从考察形式上看,两份试卷在人文地理模块的考察形式上,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都有,而且分配较为平均。差异不大。主观题主要考察了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主。这部分内容不仅是人文地理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2.3 区域地理模块

区域地理模块主要包括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三部分内容。

在考点分布上,2010-2014年全国1卷在区域地理的考察比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模块都要少。考点主要集中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内容,从单年来看,考题叫较少,考点集中。2010-2014年广东卷区域地理考点在三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但总体集中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上。如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从分值比重上看,总体上全国卷比广东卷的人文地理分值比重较小,全国卷区域地理占全卷比重在10%~20%之间,广东卷占全卷比重在16%~30%之间。可见广东卷更加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考察。

从考察形式上看,两份试卷在区域地理模块的考察形式上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的。多出现在最后两道大题上。偶尔也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总体考察不多。

2.4 分值分布差异

在近五年的分值变化特点,就自然地理而言,全国卷在自然地理模块分值的波动较小,基本稳定在40分上下的水平。而广东卷则波动较大,有近10分的波动值。就人文地理而言,分值比重处在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之间,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广东卷增加了区域地理的考察,所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值都有所下降。说明广东卷越来越关注区域的协调发展。

2.5 图表差异

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上有无图不成文直说。地理试卷的图表形式非常多,主要包括景观图、数据分析柱状图、关系示意图、区域示意图、等值线图、数据分析表等。全国卷的图幅数量要比广东卷的多,但是因为全国1卷多了三道选做题,选做题基本都会有图形出现。所以从总体上看,全国卷与广东卷在图表总量上的差异是不大的。全国卷的图表在选择题和综合体的分布都比较平均,有景观图、数据分析柱状图、关系示意图、区域示意图、等值线图、数据分析表等,样式丰富,承载信息准确,清晰,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全国1卷与广东卷在图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统计图类数量上,全国卷的统计图类数量较少,而广东卷的统计图数量较多。统计图表多出现在选择题上,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图表的信息直接得出答案,所以难度较小。

2.6 题型差异

在试卷结构上无论是全国1卷还是广东卷在近五年来的试卷结构都没有改变,但是两个地区的试卷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全国1卷只有两种题型,即选择题和客观题,而广东卷出了这两种题型外,还有填空题,填空题出现在最后两道的综合题中。在题目数量上,全国1卷包括11到选择题,2道综合题和三道选做题。其中必做题一共90分,2道选做题每道10分选做其中1道计入总分,全卷总分100分。广东包括11道选择题和2道综合题,总分100分。

3 结论

以2010-2014年地理高考广东卷与全国卷的的文本为研究主体,从试卷的考点分布、试卷结构、试卷图形图表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在考点分布上,全国卷更加注重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的考察,关注区域间的联系及发展。注重基础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其题目的情景设置新颖和题目入题的视觉独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区域的发展。

(2)通过地理图表的分析可知,全国卷关注学生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命题趋势体现“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并贴近生产与生活”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热点,在地理课堂上要善于挖掘社会的地理教育资源,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学习地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卷结构上,全国卷最大的特点就是设置了三道选考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试卷的试卷结构体现出主观题目的难度下降,学习内容凸显选择性。教师在地理教学应关注双基知识,避免钻研偏题难题。

参考文献

[1] 徐海群. 高考地理试题的地理学科能力体现状况研究[D]. 延边大学,2011.

[2] 刘金龙. 我国2012年地理科高考试题的命题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上一篇:空间经典签名下一篇:初中生以足迹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