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精选10篇)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篇1

1.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1.2 内容

变更地籍调查是在初始地籍调查已完成的地区,针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主体和客体及权利义务发生变化的日常性调查。村庄变更地籍调查参照本细则实施。

变更地籍调查包括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勘丈。

变更地籍调查是查清宗地发生变更的合法性,以及变更后的位置、权属、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满足变更土地登记的需要。

除本实施细则作特殊规定外,变更地籍调查其他要求按初始地籍调查的标准执行。1.3 实施单位

变更地籍调查的具体工作由县(市、区)土地(国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1.4 地方补充规定

省级土地管理部门必要时可对本实施细则某些条款作补充规定,报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后实施。

1.5 本实施细则解释权

本实施细则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2.准备 2.1 资料的准备 a.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

b.本宗地及相邻宗地地籍档案有关部分的复制件; c.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见附录Ⅰ)、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见附录Ⅳ)及指界委托书(见附录Ⅴ);

d.变更地籍调查记事表(见附录Ⅱ)或地籍调查表(见附录Ⅲ);

e.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及界址点成果(坐标、点之记或点位说明、控制点网图); f.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如分割放样元素的计算); g.调查工具、文具、仪器等。2.2 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根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属界址发生变更的,应通知申请者预先在实地新增的界址点上设立界标。3.变更地籍调查种类

3.1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的变更调查。包括只发生了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改变、因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档案变更等。

3.2 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的变更调查。包括宗地合并、分割及边界调整等。

3.3 新增宗地的变更调查。包括在某一街坊内新增加宗地;城镇范围向外延伸新增加的地籍街坊或街道中有关宗地等。

3.4 旧城改造中变化宗地的变更调查。指由原若干宗地拆迁后变成一宗地,建成后又分割为若干宗地等。4.检查、审核

4.1 检查变更原因是否与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上填写的原因相一致。

4.2 审核变更土地登记申请内容的合法性,如宗地分割、合并,改变用途是否符合有关要求等。

4.3 检查原地籍资料中的内容是否与实地一致。4.4 检查恢复界址点。

对界址点、界址线发生变化的变更调查,在增设新的界址点前,应利用原宗地草图的勘丈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否移动。如原界标丢失,应用原测量数据恢复界标。对没有发生界址点、界址线变化的变更调查,一般不需要检查界址点位,若需重新测量宗地界址点的解析坐标,亦应根据原勘丈资料检查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如已移动或丢失,应恢复丢失界标。对已丢失,但变更后是废弃的界址点可不恢复。

如果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与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与原记录不符,则应分析原因按不同情况处理。

a.原勘丈值错误,以新勘丈结果为准; b.新勘丈值错误,重新勘丈后再分析判断;

c.原勘测值精度低造成的,则用红线划去原数据,填写新勘丈数据;如不超限,则保留原数据;

d.如是标石有所移动,则应使其复位。界址点检测精度与适用范围见表1.表1 界址点间距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允许误差 单位:厘米

-----------------------------------------

| 勘丈检查精度(中误差)| 原勘丈 值精度|检查距离与原勘测距离| 类别 | | | | 适用范围 || | 较差允许误差 |

----|------|-----|----------|------------

| | | |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 一 | ±5 | ±5 | 14 | | | | | 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

| | | |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 二 | ±5 | ±7.5 | 18 | | | | | 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

-----------------------------------------

5.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的变更地籍调查 5.1 变更地籍号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界线变化引起宗地档案的变更外,所有地籍号不变更。行政界线变化引起地籍号变更的程序如下: a.利用变更后的街道、街坊编号取代原街道、街坊编号,在原街道、街坊编号上加盖“变更”字样印章,填写新的街道、街坊编号,将宗地档案汇编于新的街道街坊档案,在原街道街坊档案中注明宗地档案去向。

b.取消原宗地编号,在原宗地编号上加盖“变更”字样印章,在新的街坊宗地最大编号后按顺序编宗地号。

c.取消原宗地界址点号,按新地籍街坊界址点编号原则,编界址点号。5.2 变更地籍勘丈

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实地调查,不需到实地进行变更调查的,在室内依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进行变更,不重新绘制宗地草图。5.3 地籍调查表变更

在原地籍调查表的基础上进行变更。

a.在原地籍调查表内变更部分加盖“变更”字样印章; b.将变更内容填写在变更地籍调查记事表内;

c.需要到实地调查的,若发现原测距离精度低或量算错误,须在宗地草图的复制件上用红线划去错误数据,注记检测距离,并与重新绘制的宗地草图一起归档,注明原因 6.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的变更地籍调查 6.1 变更宗地号

无论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得再用。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的最小宗地号加支号表示。如18号宗地分割成三块宗地,分割后的编号分别为18-1,18-2,18-3;如18-2号宗地再分割成2宗地,则编号为18-4,18-5;如18-4号宗地与10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0-1;如18-5号宗地与25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8-6.6.2 新界址点设置及编号

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等增设界址点的,按预先准备的放样数据,确定新界址点并设立界标。也可根据申请者要求,直接在实地设置界标。新增界址点按宗地所在街坊界址点编号原则编号,其它界址点编号不变。

对变更后废弃的界址点,在现场销毁。6.3 变更地籍调查表 对新形成的宗地须按变更情况填写地籍调查表。

a.在原地籍调查表封面加盖“变更”字样印章,并注明变更原因及新的宗地号;

b.根据实地调查情况,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有关规定,以新形成的宗地为单位填写地籍调查表;

c.新增设的界址点、界址线须严格履行指界、签字盖章手续;

d.对没有发生变化的界址点、界址线,不需重新签字盖章,但在备注栏内须注记原地籍调查表号,并说明原因,同一界址点变更前后的编号如果不一致,还应注明原界址点号; e.将原使用人、土地坐落、地籍号及变更主要原因在说明栏内注明。6.4 宗地草图变更

a.在原宗地草图上加盖“变更”字样印章;

b.在原宗地草图复制件上以红色标注变化部分,废弃的界址点、界址线打上“×”,变化的数据用单红线划去,废弃的界址线用红色“×”标记,新增的界址点用红色界址点符号表示,界址线用红实线表示,注明相应的实测距离; c.现场绘制变更后的宗地草图;

d.原宗地草图复制件归到原宗地档案中,新形成的宗地草图归到相应的宗地档案中。6.5 变更地籍勘丈

一般采用解析法。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规定的其他方法。属土地出让等对勘丈精度要求较高的,须采用解析法进行变更地籍勘丈。

无论采用何种勘丈方法,均须以地籍平面控制点或原界址点为依据,首先检测控制点及界址点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地籍勘丈。

a.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等增设界址点的,在不低于原精度的原则下,测量新增界址点的坐标或图解勘丈。

b.宗地合并等不重新增设界址点的,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可不进行变更地籍勘丈,直接应用原勘丈结果。

7.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调查

新增宗地属初始地籍调查未建立宗地档案的地块。其变更地籍调查应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进行。7.1 变更地籍号

a.若新增宗地划归原街道、街坊内,其宗地号须在原街道、街坊内宗地最大宗地号后续编;新增界址点按原街坊编号原则编号。

b.若新增宗地属新增街道、街坊,其宗地号、界址点号须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编号,新增街道、街坊编号须在调查区最大街道、街坊号后续编。7.2 地籍勘丈

采用解析法。若新增宗地已进行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经检查验收后,应利用勘测定界成果完成地籍勘丈。

8.旧城改造中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调查 8.1 变更地籍号

旧城改造后新宗地号的编号按宗地合并分割的编号原则,用原来的宗地号加支号作为新宗地号。界址点号按本街坊编号原则编号。8.2 地籍勘丈

对改造的区域,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初始地籍调查的要求进行权属调查,填写地籍调查表等工作,用解析法进行地籍勘丈。

8.3 原宗地档案加盖“变更”字样印章。注明变更原因,在新宗地地籍调查表的说明栏中注明来源。9.宗地面积变更

面积变更采取高精度代替低精度的原则,即用精度较高的面积值取代精度低的面积值。属原面积计算有误的,在确认重新量算的面积值正确时,须以新面积值取代原面积值。a.变更前后均为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变更,如原界址点坐标满足精度要求,利用原界址点坐标计算宗地面积。

b.变更前为图解法量算面积,变更后为解析法量算面积的宗地面积变更,用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取代原宗地面积。

c.变更前后均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变更,对宗地形状未变或宗地合并的宗地面积变更,如两次面积量算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仍以原面积数据为准;如两次面积差值超限,则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对宗地分割的宗地面积变更,如变更后宗地面积之和与原宗地面积的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将差值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到变更后的宗地面积,如差值超限,则应查明原因,并取正确值。面积量算精度指标见表2.表2 面积量算精度指标

宗地面积(平方米)较差限差(平方米)0~100 2 100 ~500 3 500~1000 5 1000 ~2000 7 >2000 1/300(相对误差)10.地籍图变更

a.地籍铅笔原图作为永久性保存资料,不得改动;

b.地籍二底图应随宗地变更而随时更改,以保持地籍图的现势性。

发生变更时,先将二底图复制一份(蓝晒或复印),并在二底图复制件上用红色笔标明变更情况,存档备查。也可将一定时间内的变更注记在同一张二底图复制件上,但必须保证一宗地不变更两次。

根据变更勘丈成果或变更宗地草图修改二底图的有关内容,擦去废弃的点位、线条和注记,画上变更后的地籍要素。

当一幅图内或一个街坊宗地变更面积超过1/2时,应对该图幅或街坊进行基本地籍图的更新勘丈。11.宗地图变更

依据变更后的地籍图或宗地草图,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有关规定重新绘制宗地图。原宗地图不得划改,应加盖“变更”字样印章保存。12.其他资料变更 12.1 界址点坐标册变更

对界址点坐标册中已废弃的界址点坐标用红色笔划掉,在相应位置加盖“变更”字样印章,新增加的界址点坐标加在坐标册中。12.2 面积汇总表及统计表变更

在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内,划去发生变更的宗地,并加盖“变更”字样印章,将新增加的宗地面积加在表内。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视一定时间段,依据变更后的街道“宗地面积汇总表”,变更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12.3 相邻宗地变更

由于变化宗地地籍要素的变更引起相邻宗地地籍要素变化的,相邻宗地需进行相应变更(如相邻宗地形状未变,而在原界址边上增减界点、或相邻宗地他项权利变化等)。

由于变化宗地的变更只引起相邻宗地四至变化,而相邻宗地其它地籍要素未变的,相邻宗地四至状况可暂不做变更。

13.对初始地籍调查资料错误的更正

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原地籍资料有错误,应对原调查成果进行更正,并注明更正原因、日期、经手人,归入宗地档案。有关资料的更正参照相应种类变更的要求执行。13.1 地籍编号错误的更正

对地籍编号重复的,按新增宗地编号方法重新编号;对地籍编号其它错误,查明原因,更正错误。原地籍号编号正确的,不得因其它资料的更正而变更原地籍号。13.2 界址点、界址线确权错误的更正

如果界址点、界址线确权时有误,应重新进行调查,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并更正有关图件。13.3 界址点坐标测量错误的更正

如发现界址点坐标测量有误,应重新测量界址点坐标,用正确坐标值改正错误坐标值,并更正有关图件、数据。13.4 宗地面积错误的更正

由于界址点、界址线错误或由于量算错误而引起的宗地面积错误应进行更正,并对原地籍调查有关资料进行更正。

由于本宗地错误而引起邻宗地界址点、界址线或宗地面积错误的,邻宗地的地籍资料也应按以上原则进行更正。附录Ⅰ: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根据你(或单位)提交的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特定于__月__日__时到____(现场或指定地点)进行变更地籍调查,请你(或单位)届时派代表到场共同确认变更界址。如属申请分割界址或自然变更界址的,请预先在变更的界址点处设立界址标志。土地管理机关盖章 年 月 日 附录Ⅱ

变更地籍调查记事表

-------------------------------------------

| | 名 称 | |

| |-------------|-------------| |变更后土地 | 性 质 | |

| |-------------|-------------| |使 用 者 | 上级主管部门 | |

| |-------------|-------------| | | 土地坐落 | |

|-----------------------------------------|

| 变更后法人代表或户主 | 代 理 人 |

|--------------------|--------------------|

| 姓 名 | 身份证号码 | 电话号码 | 姓 名 | 身份证号码 | 电话号码 | |-----|-------|------|-----|-------|------|

| | | | | | |

|-----|-----------------------------------| | 其 它 | | | 变 更 | | | 记 事 | |

|-----------------------------------------|

| 原土地使用者(法人代表或代理人)签章 | 现土地使用者(法人代表或代理人)签章 | |--------------------|--------------------| | | | | | |

|--------------------|--------------------|

| 土地管理机关经办人姓名 | | 变更日期 | |

------------------------------------------- 附录Ⅲ 编号: 地籍调查表

______区(县)______街道______号 年 月 日 初始、变更

------------------------------------------

| | 名称 | |

| 土地使用者 |------|-------------------------|

| | 性质 | |

|--------------|-------------------------|

| 上级主管部门 | |

|--------------|-------------------------|

| 土地坐落 | |

|----------------------------------------|

| 法人代表或户主 | 代理人 |

|-------------------|--------------------|

| 姓名 |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姓名 | 身份证号码 | 电话号码|

|------|-------|----|------|-------|-----|

| | | | | | |

|--------------|-------------------------|

| 土地权属性质 | |

|----------------------------------------|

| 预编地籍号 | 地籍号 |

|-------------------|--------------------| | | |

|----------------------------------------|

| 所在图幅号 | |

|--------------|-------------------------| | 宗地四至 | |

|--------------|-------------------------|

| 批准用途 | 实际用途 | 使用期限 |

|--------------|------------|------------| | | | |

|--------------|-------------------------|

| 共有使用权情况 | |

|--------------|-------------------------| | 说明 | |

------------------------------------------ 续附录Ⅲ

------------------------------------- |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 | | | | | | |

| 调查员签名 日期 |

|-----------------------------------| |地籍勘丈记事: | | | | | | |

| 勘丈员签名 日期 |

|-----------------------------------| |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 | | | | | | |

| 审核人签章 审核日期 |

------------------------------------- 填表说明 1.说明:

变更地籍调查时,将原使用人、土地坐落、地籍号及变更之主要原因在此栏内注明。2.宗地草图:

对较大的宗地本表幅面不够时,可加附页绘制附在宗地草图栏内。3.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

记录在权属调查中遇到的政策、技术上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存在遗留问题,将问题记录下来,并尽可能提出解决意见等;记录土地登记申请书中有关栏目的填写与调查核实的情况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根据调查情况作更正说明。4.地籍勘丈记事:

记录勘丈采用的技术方法和使用的仪器;勘丈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遗留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等。

5.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

对地籍调查结果是否合格进行评定。

6.表内其他栏目可参照土地登记申请书中的填写说明填写。附录Ⅳ

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

同志,在我单位任 职务,系我单位法人代表。特此证明。单位全称(盖章)年 月 日

附注:①该代表人办公地点: 联系电话:

②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附录Ⅴ 指 界委托书

县(市、区)土地管理局: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篇2

1 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1) 收集调查资料, 准备调查底图;

(2) 标绘调查范围, 划分街道、街坊;

(3) 分区、分片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

(4) 实地进行调查、指界、设置界址标志、签界;

(5) 绘制宗地草图;

(6) 宗地编号;

(7) 填写地籍调查审批表;

(8) 收集相关的房产信息及契税, 耕地占用税信息;

(9) 调查资料整理归档。

2 调查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地籍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避免不应有的矛盾, 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 依法的原则。城区土地调查必须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技术规程。

(2) 继承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籍调查资料、土地登记资料、征地资料、用地审批资料等编绘地籍图, 确定界址点坐标。

(3) 衔接的原则。做好新旧地类的转换, 做好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转换, 做好农村调查图斑边界与城镇地籍测量范围边界的衔接。

(4) 先进的原则。采用GPS、GIS和数字测量技术集成作业系统, 实现连续的数据流。

(5) 同步的原则。地籍数据库建设、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三项工作同步进行。

(6) 控制的原则。必须按相应的技术规程进行各等级测量控制和面积控制, 采用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控制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

(7) 全覆盖的原则。采用空间上全覆盖的调查方法, 全面覆盖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 每一块土地的权属、位置、利用、数量等情况都要调查清楚。

(8) 一致性原则。土地调查结果要做到图、档案、册、卡、数据库五方面具有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

3 地籍调查工作内容

3.1 调查区概况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属汉水中游, 地处秦巴山系和大别山之间, 北接南阳盆地, 南连江汉平原。其中市区居襄樊市的中央, 地理位置居东径111°45′-112°11′, 北纬31°47′-32°15′之间, 是襄樊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襄樊市建城区含襄城、樊城两个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及鱼梁洲旅游开发区。

分三个调查区:

(1) 襄城片:北至汉江、东、南、西由城市图斑线围成 (详见土地利用现状图) 面积约21.60平方公里;

(2) 樊城片:北至春园路, 东至小清河, 南至汉江 (含鱼梁洲开发区) , 西至高速公路 (详见土地利用现状图) 面积约27.28平方公里;

(3) 高新片:南至春园路, 西、东、北由城市图斑线围成 (详见土地利用现状图) 面积约20.38平方公里。

3.2 资料分析利用

全面收集调查区范围内的权属资料、地籍图资料、控制资料、日常地籍资料、土地征用资料、土地审批资料等, 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尽量利用已有资料, 贯彻继承发展、承前启后的思想, 做好本次土地调查工作。在本阶段重点做好权属资料的利用, 已有资料的地类转换和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的坐标数据向1980西安坐标系统的转换。

3.3 街道、街坊的划分原则

街道是城镇地籍调查首级划分的区域。街道的划分应保持镇 (乡、行政街道) 行政区的完整性;镇 (乡、行政街道) 范围内可根据居民点及宗地情况, 以主干道路、河沟、行政界线等划分为若干街道。街道的划分不得跨越行政界线。襄樊市城区城镇土地调查的范围为襄樊市建成区, 面积69.24平方公里, 含襄城、樊城两个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及鱼梁洲旅游开发区。共划分14个街道 (测区) , 具体以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所规划的城市范围与襄樊市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划定的城市范围为基础, 两者相互衔接确定建成区范围。

在准备好的地籍调查工作用图上, 进行街坊的划分。一个街道的街坊总数不得超过99个。城镇建成区的街坊一般应以巷道、沟渠等线状地物为界进行划分。街坊内的宗地总数在首次划分时不宜超过6000宗。宗地过多时可将一个自然街坊分成多个地籍街坊。街道、街坊划分应注意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相互衔接, 襄樊市区共划分为成268个街坊。

3.4 界址调查

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核心, 也是地籍调查的核心工作。界址调查是指对相邻双方的界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在邻界双方认可, 经有关部门审核后, 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1]。

根据调查计划, 分区、分片公告通知或发送调查指界通知单并签收, 通知土地使用者按时到现场指界。界址调查必须查清本宗地的座落, 界址点、界址线位置, 界标物类型, 以及与四邻宗地的相关位置。宗地的座落包括地名和门牌号码, 地名应采用标准地名。

界址调查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土地使用者或委托代理人到现场指界。共用界址线必须由双方共同指界认定, 并在界址调查表上签名 (盖章) 认可。单位使用的宗地, 由法人或法人代表出席指界, 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法人代表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 可委托代理人出席指界, 并出具委托代理人和法人代表的身份证明书和指界委托书[2]。

已有的确权资料 (登记资料、协议书等) , 当经过核实未发生变更, 且与实地一致时, 原资料可继续沿用, 不需重新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历史用地、没有权源文件的宗地, 一般按土地使用现状标界, 主要是指农村宅基地。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的, 要查清各自单独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界线。

有争议的界址, 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 应记录争议情况, 待后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处理;较大宗地中, 没有争议部分有明显线状地物或建筑物、构建物分开的, 可将其划为宗地进行调查, 有争议部分作为块地, 待后处理。

3.5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土地利用类别按宗地的实际使用用途, 依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报批稿) 规定调查至二级分类。一宗地调查注记一个主要的利用类别, 一般以批准用地时确定的主要用途为准, 当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时, 则按实际用途调查填写。违法用地和其他块地按其实际利用类别调查。

3.6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的目的是要查清土地权属的性质和来源, 内容包括权属性质、来源和土地使用者的基本情况等。主要是收集宗地权利人的资料。调查的结果是取得一份合格的宗地调查资料, 为地籍测绘提供合法、有效、可靠的依据[3]。

3.7 宗地草图绘制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本宗地与邻宗地相关关系的原始图件, 是为下一步地籍测量工作所提供的权属调查资料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必须在实地绘制。本项目在技术人员编辑地籍图过程中, 发现测量界址边长与宗地草图堪丈边长有些误差较大, 经外业复核, 绝大部分是草图堪丈不准确,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复核工作, 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成本。因此, 宗地草图的界址边长实地应该准确丈量, 精确到厘米。

宗地草图的内容有:本宗地号和门牌号, 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本宗地界址点, 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 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 (线) 的地物等;界址边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概略指北针和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4]。

3.8 填写地籍调查表

填写地籍调查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地籍调查表是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界址调查结果及审批意见的真实记录, 是土地登记发证的依据, 每宗地都要填写。

(2) 调查结果应在现场记录、填写, 不得事后追忆补填, 地籍调查表可以续页, 调查人员绘制的宗地草图应附在地籍调查表上。

(3) 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 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 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填写, 字迹清楚整洁, 文字通顺简明, 不得使用谐音字或缩写名称。填写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和字上改字, 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 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 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表中内容填写处原则上不得空项[5]。

(4) 经双方认可的无争议的界址, 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有争议的界址, 调查现场处理不了的, 也可填写土地纠纷原由书, 说明有争议土地的位置和双方意见及调查员意见, 并草绘界址纠纷示意图, 送登记办公室处理。

4 权属调查的重点与难点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 土地增值速度的加快, 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感到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可观, 对土地权属的重视也进一步加强, 纠纷矛盾就更加突出。

土地权属调查是涉及土地使用者切身利益的工作, 这就决定了权属调查的复杂性。在开展权属调查时, 除了精心组织设计技术规程和实施细则外, 还要加强与国土局和国土所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与协调,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大宣传力度, 使土地使用者对调查工作有所认识和了解, 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在进行农村地籍调查时, 特别要争取村委会和基层国土所的支持与配合。

权属调查从技术上来讲并不存在问题, 可难的是如何保证工作数据及界址点的准确性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从目前襄阳片区实施情况来看, 国土、居委会等部门与技术单位不能较好协调配合是造成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工作数据精度无法保证。

由于权属调查工作涉及面广, 成果的重要性又具有法律意义, 所以更应该有行政主管单位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责任与义务的断裂, 使调查人员处处掣肘, 给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已发证的资料跟现状出入很大, 特别是单位宗地, 有些边长总是与实地相差几十厘米, 有些发证年代已久, 变化太大。按现状则差别太大, 宗地草图失去作用, 若按宗地草图尺寸则界址线穿房子围墙等地物。

房改房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房改房为划拨国有土地, 加之规划建设比较落后, 院落内有楼房也有大量的平房参与房改, 调查过程中“院中院”现象比较普遍, 给权属调查工作的政策理解把握带来困难。

5 权属调查的工作体会

加强宣传工作。城镇土地调查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 情况复杂, 且政策性、技术性强, 任务艰巨, 需要在城区调查区域范围内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襄樊市人民政府、襄樊市国土资源局在包括当地电视台、地方发行的报纸等各种媒体上以发布通告和使用宣传车进行宣传、书写公告张贴等多种形式告示社会各界, 层层发动, 做到人人皆知, 提高人们对城镇土地调查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让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用地单位和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并要求社会各界给予支持、配合。

地籍调查工作是否顺利开展, 调查队伍是关键。调查队伍可以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也可通过招投标形式由有关中介机构人员组成, 人员包括土地管理、法律、测量、计算机等专业人员。根据襄樊市的工作实际及成功经验, 认为由各个分管国土所为主组织调查队伍最好, 首先因为他们是经常和当地各个权属人打交道的, 相互熟悉情况, 代表政府部门, 相比较专业技术队伍, 更容易取得宗地权利人的信任;再者, 地籍调查也是他们的日常业务之一, 对相关法规、技术要求比较熟悉, 培训的成本就小很多, 能很快进入角色。

地籍调查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强, 专业面广。因此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开始前, 应对初始地籍调查工作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使其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地籍调查的技术规程和程序;掌握日常地籍调查技术和方法;能正确处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权属调查人员涉及到各分局, 各街道及其居委会的人员, 工作人员多且层次参差不齐。培训的重点是土地权属调查、新的土地分类系统、权属争议调处以及调查表的填绘、宗地草图的制作等。

收集资料需要调查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 需要调查人员积极主动与各用户单位联系, 主动上门收集资料, 耐心细致作好宣传解释工作, 一次上门不成功, 再多次上门拜访,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争取用户单位主动配合调查。

对于初始地籍权属调查区域, 可以先施测地形地籍图 (按地籍图精度测量) , 再以此为底图, 展开权属调查。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调查效率。因为初始权属调查一般以现状调查, 而现势性极强的底图可减轻调查人员绘制宗地草图的麻烦, 只需核对形状无误后记录边长数据, 同时也是对地形地籍图的一种检查。

6 总结

城镇地籍调查, 重在调查, 要保证调查的质量, 当然离不开调查人员辛勤工作和过硬的技术, 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是顺利开展和完成调查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各权利人的积极配合是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在实地调查中调查人员尽量为各权利人考虑, 争取他们理解、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1]谭峻, 林增杰.地籍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刘胜华, 刘家彬.土地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万民, 康立新.宁夏贺兰县城镇土地权属调查的实践和体会[J].现代测绘, 2010, 33 (1) .

[4]詹长根, 唐祥云, 刘丽.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应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镇地籍管理作为保障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手段,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与之有关的地籍信息都具有空间信息这一基本特征,数字化地籍测量较之以前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无论是在测量精度、效率和后期成果的使用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一种有效采集地籍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概述

数字化地基测量是利用GPS接收机、自动化成图软件、电子全站仪,测量和量算城镇占地位置和面积,综合数据的处理,以及生成地籍测绘图。城镇占地权属、面积、界址线等的清查是城镇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以数据、表册、图件等资料的形式,为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建立做基础性依据。其中,城镇占地的面积、位置、经济价值等是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目标,采集地籍信息并制成数据,最后建立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模式。此外,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占地面积量算、分类统计、汇总;地籍首级控制测量、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等。

二、作业流程

我们将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业流程以图示的方式展示,更加直观。

(一)外业作业方面。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与现代化科技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了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有效应用,静态定位和快速动态定位具有高效化特点,满足了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时性需求,促进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便于地籍测量人员通过全站仪对相关地籍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实际的外作业需要首先选点,在10到20平方公里的面积里要布设导线控制网,并通过GPS系统对控制点进行加密,观察均匀分布的卫星保证没有遮挡物。当外界条件完全符合规定就可以进行观测了。

(二)内业编绘方面。在完成外业测量工作之后,地籍测量人员必须及时将自己搜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设备中,然后采用大比例尺绘图软件对测量草图进行细致的编辑与政改,在进行编辑工作时,要求工作人员将草图中的标记与计算机绘图软件给出的标记做出精确对比,防止工作中出现标记错误。此外,在进行连图的时候需要时刻进行核对,并且在绘图完成后,还要进行后期实地核对检查,争取最后的绘图稿件零失误。实际测量中,如果结果大于一分米就需要重新测量与编绘。然后将准确数据输入到数据库,利用软件生成地籍图。

(三)面积分类统计。针对面积分类统计工作,需要将分幅控制和逐个汇总工作作为面积分类统计工作的原则。经过前面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就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图表,根据测量的界址点对宗地的面积进行提取,并将属性信息录入,生成平面图。事实上,面积分类统计工作属于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切生产手段都在不断更新,面积分类统计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目前的分类统计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精确计算,其结果的精确度要远远高于人工分类统计的结果。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

(一)自动化程度高。由于采用全站仪在野外采集数据,自动记录存储,并可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绘图,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后续信息管理工作。

(二)精度高。在传统的测绘中,地表物平面位置出现的误差主要是因为在解析图根点时,由于受到展点误差、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的影响,导致测绘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而数字化地籍测量配合全站仪测量,测量的信息转换为数字数据形态,可直接进行传输记录、储存、绘制成图。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全站仪的测量数据不会产生传统测绘中的展点误差、视距误差、方向误差,为整个地籍测量工作提供了一个高精度且准确的测量成果。

(三)整体性强。地籍测量工作中,测量控制点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化的控制网络的建立,对于土地测量工作实际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测量结果具有强烈的整体性,便于相关地籍测量人员对受到损坏的界址点进行科学化的维护和处理,从而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可见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侧绘仪器在地籍测量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字化地籍侧量不仅降低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消耗,缩短了测量周期,更提高了测量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发展满足了城镇地籍调查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叶青.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视界,2015,(29):149.

[2]张年胜.浅谈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华夏地理,2015,(12):173-174.

城镇地籍调查工程中的监理 篇4

随着测绘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测绘工程逐步引入了工程监理制度.本文对溜博市城镇地籍调查监理实施过程中的`监理制度和监理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监理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 者:许连华 尹成玉 肖长斌 作者单位:许连华,尹成玉(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72946)

肖长斌(淄博市国土资源局,山东淄博,255000)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篇5

第二条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监督、管理、修编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是综合性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是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指导制定区域内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域规划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其主要任务是:

(一)指导、协调、监督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二)建立和健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的激励、约束和监测机制,推行城镇群协调发展的共同制度;

(三)对一级空间管治区实施强制性监督控制,对其他各级、各类空间管治区的管理进行指导;

(四)组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修编。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 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在本辖区内的实施。其主要任务是:

(一)指导、协调、监督下级人民政府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二)对辖区内各级、各类空间管治区实行管理;

(三)组织市域规划的修编。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省人民政府报送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计划及建议,并每年报告实施情况。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协调会议制度。协调会议包括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

联席会议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参加,对确定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建设项目、提请修编《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并作出决定。

专题会议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召开,对涉及珠江三角洲的省域规划和市域规划的编制、一级空间管治区范围的划定、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等事项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报请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第八条 涉及珠江三角洲的省域规划和市域规划应当与《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相协调,按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

第九条 各级、各类空间管治区应当依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划定,并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原则实施管理。

第十条 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及其所辖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确定的空间发展战略和总体空间布局原则,合理调整和优化市域产业和空间结构,落实各级、各类空间管治区的发展指引与管治要求,促进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一级空间管治区范围由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提出具体的划定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一级空间管治区管理规定,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保护范围和控制要求,并予以公布。

二、三、四级空间管治区范围由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依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在市域规划中划定,并明确相应的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 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建设项目经省人民政府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后,应当予以公布。

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建设项目包括:

(一)《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划定的城际规划建设协调地区内或者跨地级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二)区域性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对区域自然环境与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域资源、大气环境、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四)对区域人文环境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存、遗迹等)的保护和利用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 确定为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协调后,依法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十三条 珠江三角洲行政区划发生重大调整,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重大建设项目,导致城镇群总体空间结构和重大设施布局发生重大变更的,省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对《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进行修编。

修编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城镇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二)城镇群环境容量和资源使用的状况;

(三)城镇群发展的目标与总体空间结构;

(四)主要城镇、产业聚集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五)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六)各级、各类空间管治区的划定原则与管理要求;

(七)区域性交通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重大设施的发展规划;

(八)规划实施的时序与保障措施。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修编草案应当由省人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和专家评审会议进行审核,并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十四条 珠江三角洲一级空间管治区范围的划定、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修编应当征询公众和专家意见。征询意见可以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方式。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镇群发展的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对各级、各类空间管治区进行监测。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省监控信息系统提供空间信息数据。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或者本条例的行为应当及时查处。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或者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协调程序编制省域规划、市域规划或者划定一级空间管治区范围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擅自更改一级空间管治区范围或者不按要求进行保护和控制的。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核发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的,由其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本条例所称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东莞市、中山市,以及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省域规划是指省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或者直属机构组织编制的城乡建设、国土、农业、林业、交通、能源、环保、水利等规划。

市域规划是指珠江三角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各级、各类空间管治区是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确定的九类政策地区和四级空间管治区。

浅析CASS城镇地籍建库 篇6

南方CASS地籍成图软件是基于AutoCAD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数字化测绘数据采集系统,而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普遍采用ArcGis平台处理空间矢量数据;另外地形,地籍的`属性数据均需要无损导入ArcGis砰台.结合南县1∶500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浅析地籍数据库建设中利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为国土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作 者:胡赛花 魏卫红 黄霞林 作者单位:胡赛花(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长沙,410119)

魏卫红(浏阳市规划勘察测绘院,湖南,长沙,410300)

黄霞林(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长沙,410119;长沙市鸿林测绘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7)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篇7

一、城镇地籍调查现状

目前, 调查人员通过权利人指界、调查核实、查阅资料、分析材料等方式来展开地籍调查。在地籍调查表上面填上调查结果、意见以及宗地草图等, 并签字确认。其调查的内容包括如下两方面。

1. 调查相关权利人

对本宗以及邻宗土地的使用者状况加以调查。

2. 调查宗地信息

包括宗地界址、用途、四至、面积、权属性质等。

此种调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手工绘制的宗地草图效率低、精度差;调查结果属于文字描述, 在记载信息量的限制作用下, 无法对调查信息、宗地信息进行详细描述。假如发生权属矛盾情况, 对调查历史进行追溯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并且也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存储;作业方式太落后, 并且费力、费时, 效率低下。

二、项目概况

1. 任务概况

此县地处沙河流域, 其面积为15 km2。房屋密集, 排列错乱无章, 给测绘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 应对项目区实行全面的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地籍测绘。其中, 测绘的内容主要包含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表格输入、测绘地籍图、测定界址点、控制测量等。

2. 已有资料

在省行政范围之内, 已完成了C级三维空间控制网的建设, 同时联测三等水准;在某些地区已完成了D级三维空间控制网的建设, 同时联测四等水准, 并将这些控制点视作此次测绘基础控制点来使用。通过勘察发现, 点位标石的保存是完好的。另外, 共240幅1:500比例尺的航测地形图被当作工作底图来使用。

三、数字地籍测绘

1. 测绘控制点

总共在全测区布置356个一级GPS点, 3个C级GPS点, 并以此作为该控制网的起算数据。运用西安坐标系作为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使用投影在抵偿高程上的高斯正型投影3°带。高程基准使用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是114°。

此次作业方式为静态模式, 按照边连接和点连接彼此结合的形式展开组网观测。其中, 每时段的长度在45 min以上, 数据采样的间隔时间为10 s, 卫星高度角大于等于15°。将星历预报提前做好, 确定最佳的作业时间段, PDOP≤6。同步观测卫星超过四颗, 并且分布均匀。对天线高度进行精确量取, 并开机进行观察。在各项指标与要求相符之时, 接收机便可自动对数据加以记录, 同时由观测人员填写观测手簿。

使用GPS数据处理专业商用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 实行网平差处理与基线向量解算。此次操作需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 数据质量可靠、精确度高, 可以视作一级控制点来使用。

2. 测绘界址点

界址点坐标可以使用解析法来加以测定, 主要包括前方交会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截距法、极坐标法等。在现场按照实际条件的不同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 从而确保测量成果的精确。

3. 地籍成图和编辑 (1) 地籍图内容

地籍图内容主要包含地物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地籍要素、数学基础等。其中, 地物要素包含土壤植被、地貌、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地籍要素包含行业代码、宗地面积、土地所有权者、使用者、宗地坐落、地籍号、权属界线等;数学基础包含图幅编号、比例尺、坐标网格、控制点、内外图廓线、平面坐标系等。

除地籍要素已经全部注记之外, 还需按规定要求进行土地利用要素、特色物名称、地名、河流名称的注记等。

(2) 编辑地籍图

把界址线和界址点坐标同数字地形图彼此叠加, 再根据地籍图内容, 决定地形图上各要素的取舍。通过适当调整, 形成精确度为1:500的地籍图。在处理地籍图上的各要素数据之时, 需确保其满足数据编辑的相关要求。在进行调整时, 需以界址线和界址点坐标作为依据, 并根据数据要求对地物和地籍等要素加以处理。最后, 根据相关要求实行分幅编号处理。

(3) 量算地籍图的面积

运用计算机来完成面积的量算, 按照各界限连续点位坐标串, 运用辛普森公式进行计算。在对面积加以量算之前, 需注意检查各坐标串, 从而避免出现线状地物和各种界线打折的情况。

(4) 数据的统计汇总

在对地籍调查成果予以全面审查的基础上, 基本的记录单位应采用权属或宗地单位, 根据市、区、街道这三个级别进行逐级的统计汇总。与此同时, 打印输出则采用城镇土地统计台账的表格形式。

四、数字地籍测绘优点

作为现如今较为先进的一种测绘方式, 数字地籍测绘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及应用前景。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攻势性强

假如地籍信息产生变化, 管理地籍的人员只需对数字地籍图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便可, 从而使纸质地籍图更新困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2. 精度高

在数据的处理、存储、成图、记录过程中, 数字地籍测绘所测量出来的数据精确度非常高。测量成果精度与测量仪等同, 从而使数字测绘的高精度得以实现。

3. 自动化程度高

使用全站仪测量来进行数字地籍的测绘, 其电子信息数据会自动传输、存储、记录, 基本上不会出现人工干预的情况, 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4. 适用性强

采用数字形式来对数字地籍测绘的成果加以存储, 并按照用户需求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同图幅大小和比例地籍图的输出。此外, 数字地籍图还能对点位坐标、方位角、两点距离、输出地籍表格、量算宗地面积等予以自动提取, 并能满足信息系统需求以及地籍数据库建立的需要。

五、结语

在城镇的地籍调查过程中, 数字地籍测绘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现如今, 数字地籍图上面不仅会对每宗地籍详细信息加以记载, 同时还会对其附着物的基本状况加以记载。不仅为土地经济价值的实现以及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服务, 同时还为土地使用制度的深化改革、环境保护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郑伶杰, 温梦媛, 林爱丽等.浅谈数字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 2012 (24) .

[2]王鑫.浅谈常州市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05) .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篇8

重庆市城镇地籍测量技术特点及方法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重庆市城镇地籍测量相关技术方法的特殊性为切入点,从5个方面探讨了在重庆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籍测量测量的特点.

作 者:万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1) 分类号:P2 关键词:地籍勘文   地籍测量   技术方法   细部测量  

尤溪县城镇地籍调查方法探讨 篇9

现阶段我国地基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以土地调查为基础, 以产权管理为核心, 以地籍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为重点。在二次土地调查中, 城镇土地调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调查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应用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 所以对地籍调查与测绘数据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对于城镇土地调查模式的改进以及共建共享新方法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查清我县城关镇、西城镇土地利用和权属状况, 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与资产的并重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福建省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方案》要求, 我县在完成规划区1:500全数字地形图测绘基础上, 通过公开招投标, 委托福建省八闽测绘院开展城关镇、西城镇7.84km2 (其中城关镇6.41km2、西城镇1.43km2)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在尤溪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现已全面完成城关镇、西城镇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并已通过省厅验收。

1 基本情况

(1) 尤溪县位于三明市东部, 气候温和湿润, 植被茂盛, 矿产丰富, 城区南北两面临山, 东西地势较为平坦, 城区建筑密集, 居民点分布集中, 建筑密集区房屋错综复杂。城区外围埔头村、西城新村, 房屋建筑相对疏松。省道304和县道构成调查区域的主要交通道路网。本次调查区范围为城关镇 (城区) 、西城镇。城关镇区域包含县政府所在地、水东新城、西城新村、园溪村、埔头村、三奎头工业园;西城镇区域包含西城镇政府所在地、红土地工业园。城关镇南北两面临山, 整个调查区沿青印河 (即东西方向) 条带状分布总长约5km、宽平均不足1km, 皆为居民点密集区和工业园区。该调查区属山区城镇, 城区内主要为县、镇党政机关, 中小学校, 企事工商业等国有用地, 房屋密集, 作业难度较大。西城镇以农村集体用地居多, 同时又有部分城镇居民, 工矿企业分布其中。

(2) 我县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于2008年4月开始启动, 至2009年12月完成, 先后经历了准备阶段, 外业权属调 (核) 查、地籍勘丈, 内业整理、检查整改, 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建立数据库等过程, 历时20个月。共完成调查面积7.84km2, 21个街坊3917宗土地及相关地上附着物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建立了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地籍信息库。扫描原发证档案17588宗, 其中城关镇16876宗, 西城镇712宗。1:500地形图修补测3.2km2。

2 主要调查方法

2.1 做好“六项”工作, 夯实城镇地籍调查基础

我局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相关股室部门参加的会议, 听取了地籍股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基本思路, 并就如何开展此项工作组织相关股室进行了讨论研究, 认真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保证“六到位”。

(1) 成立组织和机构, 保证组织领导到位; (2) 组织人员培训, 保证队伍到位; (3) 做好宣传发动, 保证思想, 认识到位; (4) 制定工作计划, 保证工作布置到位; (5)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保证工作经费到位; (6) 公开招标, 确保队伍到位。

2.2 结合我县实际, 确定技术路线

(1) 2008年8月份对城区、西城镇的1:500数字地形图, 进行了外业图形精度检查, 采用丈量地物点间距离方法。共随机抽检1:500数字图标准分幅18幅, 其中城区 (城关镇所在地) 13幅, 西城新村3幅, 西城镇区2幅。共丈量明显地物点间边长180条边, 其中城区133条边, 西城新村34条边, 西城镇区13条边。根据外业丈量数据精度统计分析如下:外业丈量距离与地形图获取数据之差值超出限差0.10m共39条边, 最大误差0.95m。根据丈量地物点间所在位置得知, 其误差超出《规范》要求的边长主要分布在七五路以北、解放路以西 (东面至县一中、西面至西门加油站) 范围内的地形图。以道路界线、位置等进行划分几个片区, 即以七五路道路南侧、七五路道路北侧以及西城新村、西城镇区等四个区域, 其中七五路以南 (含水南片) 地形图, 地物点间丈量误差小于限差占93.3%;七五路以北、解放路以西地形图, 丈量误差小于限差占56.2%;西城新村地形图, 丈量误差小于限差占94.1%;西城镇区地形图, 丈量误差小于限差占92.3%。通过以上精度统计分析, 城区七五路以南 (含水南片) 、西城新村、西城镇区等1:500地形图可以满足于地籍调查精度要求。而七五路以北、解放路以西即西至西门加油站, 东至县一中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 必须对该区域界址点加密控制, 才能满足地籍调查精度要求。

(2) 技术路线。以尤溪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要求为目标,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补充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技术规范, 结合尤溪县城关镇、西城镇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已有2006年间施测的1:500地形测绘等资料, 以及本次按照地籍测量精度要求修补测1:500地形图, 应用解析法进行地籍调查。已有2006年施测1:500地形图精度不能满足地籍调查要求的, 进行布设E级GPS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 加密控制界址点达到地籍图精度。以街坊为单位, 以宗地为基本调查单元, 根据宗地具体情况分类别开展补充调查。根据土地登记资料及补充调查成果, 利用制图软件CASS7.1录入宗地属性, 计算各类土地面积, 编绘地籍图。应用数据库建设软件Arc GIS9.2建立地籍数据库, 绘制宗地图。按宗地法开展城镇土地利用强度调查、专项调查等工作, 汇总各类土地数据。

(3) 精心选择试点, 总结经验, 为全面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打好基础。

为培训队伍, 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原4街坊做为试点街坊, 该街坊位于调查区中心, 县政府所在地面积137136m2, 194宗。对已确权和登记发证的用地进行外业核实, 主要针对界址点、界址线、宗地权属、土地用途、宗地位置、使用范围、地类等7个方面进行核实。具体做法是我们从原有的地籍档案中查阅每一宗地籍档案, 逐宗复印土地权属资料。逐宗抄录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逐宗填写城镇地籍调查表, 然后把宗地权属位置、权属界址与工作底图相对照, 逐一核实、逐一校对、逐一标注, 最后到现场进行核实。在现场核实界址点时我们遇到了两种情况: (1) 实地与档案一致, 界址点在明显的地物上 (房屋角、围墙角、栅栏角) 的说明发证和实地相对应。界址点在实地不明显的, 我们依据原发证资料中的权属界址及坐标进行回放, 在实地打钢钉, 标注出界址点, 检查原发证是否合理, 与其它宗地界线是否交叉。 (2) 实地与档案不一致时, 我们根据情况通知权属单位及四邻到现场说明情况, 有合法权属来源的, 重新指界, 补地籍调查表, 按现状调查;无合法权属来源的, 仍按照原来的界址点进行调查, 多占用的土地, 按违法用地处理。对于未确权的宗地, 按地籍调查和土地确权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历史遗留问题, 新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 及时进行调处, 调处不成,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进行裁决。2008年10月16日, 试点街坊通过省厅验收。

3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我县城区发展较快, 用地单位也不积极申请变更登记, 造成实地与档案存在差异,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实地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宗地, 如因规划道路把原宗地分开的, 因原来征地时的地物现在已经无法找到, 宗地图又与现状差别很大, 对此我们均以现状为准重新调查, 书面通知权属单位重新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汇总交监察队统一处理。

(2) 实地建筑物变化较大, 新建筑物又压盖原界址线, 形成实地与现状不一致, 但又没完善变更手续, 我们一般视为违法建筑, 仍以档案登记为依据, 不进行变更登记。

(3) 调查中发现的无主房屋, 无主地块, 闲置的土地以及未登记发证的宗地, 我们也逐个调查, 并进行实地测量, 绘制宗地草图。

(4) 在调查中发现相邻宗地存在界址点、线相互矛盾 (交叉现象) , 按原来土地登记资料的界址点、线展绘, 在宗地调查核实表记录核实情况、汇总后交由国土局重新进行地籍调查后处理。

(5) 成片的, 大面积拆迁的宗地, 如原氨厂、水东片区因旧城改造尚未完成, 此次未做调查与测量, 待改造完成后进行。

4 几点体会

4.1 领导重视是地籍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我局领导例来对地籍调查工作十分重视。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全部为熟悉地籍管理业务的人员组成。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精神, 局领导一方面多次督促我们积极向省厅争取将我县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列入省级城镇地籍调查试点单位。一方面积极向县政府争取资金, 力争将此项工作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当中。同进对技术组人员进行充实除地籍股人员外还抽调了测量队、测绘管理站人员及参加过上一轮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老同志。我县城镇地籍调查工作自始至终受到省厅和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工作中, 省厅和市局领导、专家曾多次亲临我县指导, 在技术上予以大力把持和帮助, 局领导经常听取汇报, 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4.2 详实充分的地籍基础资料是保证城镇地籍调查质量的基础

我县1989年开展城镇、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登记发豆腐皮工作以来, 由于措施和宣传到位, 业主办证积极性较高, 土地发证率约96%, 1995年对全县8个镇区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特别是完成了城区三个片区的地籍图测量, 完成编图面积2.5km2, 形成1:500比例尺地籍图71幅。2000年2月, 我县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被列为全省试点, 经原省土地管理局地籍处牵头, 与北京地星科技发展公司共同完成尤溪县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4.3 调查队伍与国土部门的默契配合是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重要保证

组织工作开展中, 国土部门要及时做好与专业技术单位的工作配合,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密切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才能顺利完成调查任务。

4.4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是顺利完成该项工作的关健

由于近年来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很多, 经调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 办公室专门邀请长期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同志成立了技术顾问组, 对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讨论、研究, 迅速解决落实, 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城镇地籍调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字成果本身的作用, 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后, 对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 实时更新数据库数据, 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实性, 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摘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全人类的宝贵资源。地籍调查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因此, 本文就在城镇地区开展地籍调查工作的方法进行总结, 保证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篇10

1.1 基本控制测量

测区内一调成果保存完整, 坐标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统下的成果资料, 但是国家二调要求的坐标成果要求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统。为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资料, 并且为下一步进行地籍测量做好准备, 经实地踏勘检查, 只有镇内地籍控制点破坏严重, 其他各城镇地籍控制点都保存完好。故控制点网布设方案如下, 选取测区周边国家点盟人委、洼地西南、鄂洛营子向测区引测国家点布设控制网, 如图1所示。

观测时间按照GPS一级控制网观测规范要求进行观测, 然后利用天宝软件进行平差[1]。

1.2GPS布设图根点

城镇内图根控制点按照国家城镇地籍调查规定密度进行布设, 控制点的观测按照快速静态进行观测, 观测类型为控制点。

所采用的仪器为Timble 5700RTK, 符合二次土地调查GPS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1997的精度要求。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公式σ=a2+ (bd) 2计算, 基线解算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符合式 (1) 的规定[2]

wx2nσ, wy2nσ, wz2nσ, w23nσ. (1)

GPS网平差处理无约束平差中, 基线向量的改正数 (VΔxVΔyVΔz) 绝对值满足下式要求:VΔx≤3σ, VΔy≤3σ, VΔz≤3σ, 约束平差中, 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查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 (dVΔxdVΔydVΔz ) 符合dVΔx≤2σ, dVΔy≤2σ, dVΔz≤2σ

试验证明RTK的精度在数据链信号接收半径不超过5km的范围内, 只要能接收到5颗以上卫星, 所得到的三维坐标可达到仪器标称精度。如Trimble5700双频接收机, 实时RTK水平精度为1cm+1ppm, 高程精度为2cm+1ppm。目前情况下, 此精度指标能够满足国土二调城镇地籍测量精度要求。为此, 一、二级导线控制点完全可以采用RTK方法施测。鉴于RTK的高效率, 控制点的密度也可适当加大。

1.3转换参数的求解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一调成果资料, 降低成本、提高作业效率。需要解算巴彦托海镇地区北京54坐标系统向西安80坐标系的转换参数。解算方案首先测量54坐标与80 坐标的公共控制点, 然后利用3个以上的控制点进行四参数的求解, 如表1所示。

对于不同椭球下的坐标转换, 当有3个以上已知点时, 就可求解出七参数。地籍测量只要求平面坐标, 对高程没有要求, 所以可以利用四参数。常用的参考模型为布尔莎模型, 其数学表达式为[3,4,5]

[XiYiΖi]=[ΔxΔyΔz]+ (1+k) [X84Y84Ζ84]+[0εz-εy-εz0εxεy-εx0][X84Y84Ζ84]. (2)

式中:[Δx, Δy, Δz]为3个平移参数, [εx, εy, εz]为3个旋转参数, k为尺度变化。为求得这7个转换参数, 至少需要3个公共点, 当多于3个公共点时, 可按最小二乘法求得7个参数的最或然值。对于七参数而言, 参数k=1.000002225247转换模型比较严密, 它是既有旋转又有平移的2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换算。当公式中εx=εy=εz=k=0, 既称之为三参数公式。三参数公式表明2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尺度一致, 且2个坐标轴相互平行。我国地心坐标变换参数地心一号系3个变换参数。同理在公式一中, 略去某些参数, 可分别得到四参数、五参数、六参数等坐标变换参数。

根据二调的规范, 对公共点数据进行四参数转换就可以满足要求, 计算得DX=-49.181628;DY=6.863875;T=-0.000012053;k=1.000002225247, 转换后得到xy的差值, 如表2所示, 满足精度要求。

2 碎部测量

利用RTK与全站仪联合测量的作业模式分为2个步骤:

1) 利用RTK测量图根控制点, 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既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结果, 又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 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2) 利用全站仪和GPS-RTK联合测量碎部点, GPS-RTK也可以随时为全站仪提供图根控制点, 不但能解决水平方向遮挡 (全站仪) 问题, 也解决了上方遮挡 (GPS-RTK) 问题, 避免了单独使用GPS-RTK或全站仪作业的局限性。

应该注意的是在全站仪利用GPS-RTK所测的图根点进行设站时, 要进行必要的检核, 才可避免GPS-RTK信号遮挡等原因造成的粗差, 保证测图精度。

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如图2所示[6]。

3 成果检核

通过钢尺量距与实测边长进行比较, 对12个居民委的检测, 得到合格率在99%以上, 完全符合国土二调城镇地籍测量的要求[7]。表3以第一居民委检测数据的几条边为例。

4 结束语

通过GPS静态测量, 在充分利用已有一调成果资料的基础上, 发挥GPS-RTK快速定位, 全站仪测点灵活的特点, 通过2种测量模式的联合运用, 降低了GPS对观测环境依赖, 解决了全站仪碎部测量对大量图根点的需求, 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通过在巴彦托海镇国家城镇地籍测量的实践, 验证了GPS与全站仪联合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是完全可行的, 其测量成果也完全符合国土1:500城镇二调的要求。

m

摘要:在巴彦托海镇第二次土地调查过程中, 根据国家二调规范和测区设计方案, 采用GPS与全站仪联合测图方法, 应用南方CASS软件成图, 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核, 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界址点、地物点的定位信息, 满足国家二调中对于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地籍测量,GPS,数字测图,坐标转换

参考文献

[1]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凤举, 张花海.控制测量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

[3]潘正风, 杨正尧.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4]宋伟东, 王佩贤.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5]乔仰文, 赵长胜.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在测绘学中的应用[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6]刘大杰, 施一民.全球定位系统 (GPS) 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梁板安装施工技术交底下一篇:保险诚信读后感